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馓子作文2篇

馓子作文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4 05:00:59
馓子作文2篇
时间:2024-12-04 05:00:59   小编:

馓子,又称灌汤馓子,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它外皮薄脆,内馅鲜美,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煮好的馓子上浇上热气腾腾的清汤。吃上一口,汤汁和馓子的味道交融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馓子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每一口的美味都值得。

馓子作文2篇篇1

馓子,又叫麻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的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北部一带的农村里,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炸馓子。

炸馓子可是一个技术活。第一步当然是和面,盐巴和小麦面粉需按照适当的比例调和均匀,然后放入瓷盆里醒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是盘条。盘条就是把醒好的面团揉搓成细软的长条,再一圈圈放入面盆之中。这项工作需要几个人密切配合方可完成,为了提高盘条的速度,参与盘条的人依次排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就像现代化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一样。第一个人从面盆里捞出事先已经醒好的面团,简单搓几下,传给下一个伙伴,再搓几下,依次往下传。经过几个人不停地揉搓,大块的面团就变成了细软的条状物了,再经由另外一个人的手,盘绕在面盆里。他们的动作轻快又娴熟,像是音乐家在演奏自己最拿手的乐器一般,可以听到揉搓面条时发出的“沙沙沙”的响声。快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屋子,他们的心情亦随着灵巧的双手舞动着,水流般缓缓地流淌着。盘完条,堂屋里架起简易锅灶,倒上油,点燃柴火,待油温慢慢地升上来。

我家炸馓子的时候,第一把手常常是我的父亲。在农村,男人们平日是极少下灶的,洗洗刷刷的事儿,全由女士们承担。但是这时候男人们大多会参与到这项“重大家庭活动”中来。我父亲那双拿惯了劳动工具的大手,魔术师般地从大红盆里牵出一根面条,缠绕在左手上,打着环儿往外撑大开来,面条的伸缩性极强,能够伸缩好多倍。

我姐姐把柔软劲道的面圈挑起来,让其沁入热油之中。面圈里的水份遇见热油后迅速地“逃逸”。油锅里“滋滋滋”地冒出数不清的泡泡,姐姐让油中的面条散得尽可能长、尽可能开,然后再轻轻地拢在一起,凑成一个美观的形状。这个时候,时机的把握,力度的掌控都要恰到好处,过早过晚,过轻过重都炸不出好的馓子来,所以务必全神贯注,眼手协调,快捷迅速才好。

一把把蓬松有致的馓子在筐子里越摞越高,渐渐地盛满了整个筐子。炉膛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红了烧火人的脸和大半个屋子。焦黄酥脆的馓子有着迷人的颜色和诱人的香味,这时候,大人们忙个手脚不停,只能偶尔品尝一下,小孩子们在得到大人的许可之后,则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

这么费心劳力炸出来的馓子,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中国人自古崇尚礼仪,俗话说得好,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礼轻仁义重。大过年的,平时不见面的亲朋好友们一定要聚聚,叙叙过往的收获,谈谈来年的打算,共享收获的喜悦,共谋发展的蓝图,其乐融融,多好啊!新年见面,总不能空着手,是不?到了初二,篮子里两盒果品垫底,上面码馓子,馓子上盖起大花毛巾,肩挑手提十里八里地走亲戚。

时代在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物质极大的丰富了,馓子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是偶尔还可以看到,而馓子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如何能抹得去呢?

馓子作文2篇篇2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走在归途中,空气中弥漫着油炸馓子的浓香。隔着时光的河流,我似乎又嗅到了记忆深处的浓浓馨香,思绪又慢慢地拉入那家乡过年繁忙的景致里。

我的家乡地处颍东的最东部,坐落于阴郁树木和河流之间,一条宽宽的乌江湾从北往南流过,湾东是颍上,湾西是我家乡。人们根据姓氏聚族而居,一个个小小的村庄散落在绿树碧水之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对于新年,我第一盼望的不是鞭炮,挨家挨户门前去捡拾鞭炮的残骸,不是我所期盼的,不止是不期盼,我还瞧不上,我以为那是顽劣孩子所玩的玩艺,是可鄙的。我期盼的是过年时家里炸馓子,吃货的世界你永远不懂。家乡舌尖上的美味不止是油果子,还有过年时家家必炸的馓子。记忆里,每年的祭灶之后,家乡的各家各户都会陆续炸起馓子。我家总会定在腊月二十六那天炸馓子,那时我很疑惑,为什么单单要等到二十六那天呢?馓子那么好吃,早炸不是早吃吗?实在让人想不明白。看到邻家上空飘出带着浓香的炊烟,我曾好奇地问母亲,母亲摸着我的小脑瓜,笑着说:“家里没有人会炸,要等到你大叔过来帮忙炸啊。”事过多年以后,我承受了生活的重担才明白,母亲的话里还有着无法说出的辛酸,那时家里穷啊,没有太多的精面和豆油来炸,早炸了未到过年就吃完了,所以总要挨到最后才炸。

爷爷去世的第二年,家里一贫如洗,临近年关,我无意听到父亲和母亲的私语,“今年实在太艰难了,要不就不炸馓子了?蒸几个白面馒头给孩子过年吃,我们都吃杂面馍。”母亲低声和父亲商量,“还是少炸一些吧,孩子们都盼着呢。别人家的孩子都吃上了,不能让孩子太委屈。白面馍就不蒸了,等新麦续上再给他们补上。”父亲的话里尽是无奈,他们的话语我不一定全懂,但就在那时我对新年失去了很多盼望。腊月二十六,友轩大叔依旧是早早地踏着霜花走进了我家的大门,母亲就欢天喜地地招待。友轩大叔是父亲的一个堂弟,是一名老师,姐姐上一年级,他教;哥哥上一年,他教;我上一年级,还是他教。大叔致力于一年级教学,教了一辈子,貌似只教过一年级。大叔是一个性格温和、热心肠的人,说一句不够敬重的话,他的课教的不怎么样,让我佩服的不是他的教学艺术,而是他炸得一手好馓子,是村里公认的“小能人”。我奉上一杯浓茶,大叔坐上凳子上歇息。不一会功夫,母亲就将面和好了,醒够了,这时候就该大叔显显身手了。他动作麻利地将面团放在案子上抹些油,用手搓捏成一根细细的长条。随着大叔手臂有规律地晃动,大块的面团变化成一条精细均匀的长条,源源不断地送到母亲面前,母亲接过,将长条一圈圈分层盘入陶盆里。白白的一根长条卧在金黄的豆油里,泛着诱人的光泽。

可以上锅喽!我把灶火烧得旺旺,火苗欢快地舔着灶檐,木柴发出劈啪的脆响,锅里的油正沸。大叔将长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接着再取一双特制的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将长条投入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一扭,扭出漂亮的花来,大叔的动作帅极了!不消片刻,馓子便定型了,随着白色的长条变成金黄的馓子,香气便弥漫了整个厨房,随着门缝挤了出去,馋坏了门外等候的哥哥姐姐们。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出锅喽!母亲用两根特制的竹条将一把把股条细匀、香酥松脆、金黄亮润的馓子放入竹匾。我们的眸子会大放异彩,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馓子也依然能够以金黄的油光把幸福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形成了我们一生悠长的回味。

离开家乡,久居小城,偶见有商家在路旁搭起锅灶炸馓子,总会勾住我匆忙的脚步,驻足观望,热气蒸腾,浓郁的馨香里,眼前总会幻化出当年的情景。这样的时光,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典藏在沧桑的岁月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