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重新生长》读后感100字

《重新生长》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0 07:00:28
《重新生长》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10 07:00:28   小编:

《重新生长》是一本关于心理治疗的书籍,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心理治疗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价值。他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如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改变思维方式等。这本书对于那些寻求心理治疗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指南。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一)

文|十里荷塘秋水长

时间往前推两年,作为中年老母亲的我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崩溃时期,面对两个青春期的男孩子,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做脑筋急转弯,还是那种完全没有标准答案撞大运的脑筋急转弯。估计孩子也很崩溃,面对一个过于焦虑和完美主义的母亲,孩子可能也会烦得要命,因为两个人的步骤和选择不可能一样,如果你总是借自己是母亲的身份去压制小孩子,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一定不会好。

但是中国的家庭里,老人能够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第三代,那种隔代亲的处理方式,会让已经在情绪快要搂不住的时候再来浇点油,那种鸡毛蒜皮堆积在一起的感觉简直会让人窒息。

母亲的情绪和状态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虽然中国的家庭里重男轻女还挺普遍的,却也不影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主内,这个内指的是家庭内部。所以作为母亲来说,现在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角色认别的时刻,女性往往会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寻找答案,其实这就是必须要成长的关键时刻。

让我们从阅读中寻找答案,心理学的解秘类书籍,在探寻一个人之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表现和性格养成的时候,总是把视线投射到当事人的原生家庭内部的关系表现中,家庭关系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关键参照物。

就像安心在新书《重新生长》里所谈到的那样,很多优秀女性在幼小的时期就被父母叹气说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这种来自于至亲的轻视使许多优秀女性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这影响在成长历程中总是会突然跳出来,给予女性一种无法完全忽视的伤害。

《重新生长》是一本女性成长类图书,内容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展开,分为“超越父母”“亲近孩子”“看见自己”三个模块。

作者安心作为一个带领者,把整本书的阅读看作一次成长之旅,每一节后附有相对应的练习题,一节解决一个问题,整本书好比一份“成长手册”。

对于中国的女性来说,我个人认为个人自己成长的意识一定要有,并且伴随终生才是更理想的对待人生的态度。说回我自己,当我意识到那个大家都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情绪爆炸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沟通和家庭关系后,我对自己做出了必须改变、必须成长的要求,并很快开动了自己的步伐,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而我更多的是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不再随便命令式地发表意见。

安心这本书对于女性成长来说,所作的内容架构很实用,也很清晰,从“作为孩子”“作为父母”和“作为自己”三个角度,带领读者向内心观察,察觉到阻碍自己积极生活的人事物,并消解掉这些障碍,找回自我力量,实现“重新生长”。

跟父母相处是很多人要学习的命题,就在成人之后,可能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影子是复制了父母对子女的方式下来,照搬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上。这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明明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父母的以权威压制自己,怎么等到自己成为家长后,却也学会了父母那一套呢?

安心对自己的一个学员解惑的过程里让这个女学员大声说出自己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她在观察中体会着学员的心情。这个女学员开口后才发现这么多年,她都没有原谅母亲当年在她没有告诉家人就贸然住在其他同学家一晚上,第二天回到家,吓得六神无主的母亲愤怒地给了她一耳光的行为,表面上来看,她不哭不闹,还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实际上她开启了一种自我放逐的模式来对父母进行报复,比如坐在课堂上也不学习,就是希望父母更失望更伤心。

但是这个女学员来找到安心咨询和学习是因为发现自己成为母亲后,居然对不到一岁的女儿动了手,太匪夷所思了。所以求助到安心老师这里。在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怨恨后,她才真的放下了过往,变得更为积极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这就是典型的成长,安心这本书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回顾自己的成长,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是通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没有所谓的完美教育方式,但是会有更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有比较对路某一类孩子和家长的模式,我们也是在探索教育规律的共性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个性差异。

每一个母亲,本身也是别人的孩子,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为母亲之前,我们就是那个对世界感到无比好奇的女孩子,所以成为母亲应该是让我们的生命体验更丰富,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我们终生要面对的学习课题,一起携手前行,在这条路上你不是只有你自己。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二)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安心在《重新生长》一书中说:

“走过所有的路,你终于可以生出你自己来,有一个新的你诞生了,你知道你已经不同,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最终会蜕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可以真正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三重境界,看看你到哪一层了?

和父母和解,直面作为“孩子”的自己

《重生生长》中说:

“我们内在父母的形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形象,我们会固着于它并且固执己见,认为现实中的父母就是那个样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与父母也是如此。

尽管在人生的前十八年,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也不见得是了解他们的。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还有一对想象中的父母,我们在内心中赋予他们一些特质,或好或坏。

虽然这种特质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变化,但都妨碍着我们真正的认识我们的父母。

在电影《一点就到家》中,孩子从大城市回来,想要种出自己心中的咖啡豆时,父亲十分反对,因为父亲带着乡亲们种植的茶叶。

孩子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放弃,等他的咖啡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等他的咖啡豆带着乡亲们致富后,他才真正明白父亲当初带大家种植茶叶的心情。

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和大多数人一样,相比感激,我们对父母的更多是抱怨,抱怨父母的不完美,抱怨父母对自己的错误教育,抱怨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却忘记了,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接纳他们,张开双手,拥抱他们,和解好,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作为“孩子”的自己。

感激孩子,直面作为“父母”的自己

《重新生长》中说:

“我们感激孩子,并不是为了控制他们。只是去感激,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富有了。”

这样的你,心中极少会出现抱怨、指责,这样的你,就算不直接去向孩子表达感激,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爱。

有人也许会说,对于孩子,我付出了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要我去感激呢?

难道不应该是他感谢我吗?

其实,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养育孩子很累,就是因为我们为孩子设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当孩子无法达到我们所设定的标准时,便会觉得孩子是不乖的、是不听话的,是让自己生气的。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接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和自己的远离。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正视身为“父母”的自己,不再和自己别扭。

不怕痛苦,让更好的自己出生

“我们对痛苦缺少应有的尊重,我们对抗它,对抗‘痛苦会存在’这一现实,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痛苦不源于事件本身而源于我们对事件的抗拒。”

书籍《重新生长》中如是说。

年少无知时,会觉得痛苦的人生才够味。比如在爱情中,大吵大闹大哭,似乎这样用力痛苦,才能证明爱得深刻。

相信很多女人都曾在年轻时羡慕过这样的感情。

但当痛苦真的来临时,我们才会明白,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痛苦的,那一个个夜不能眠的日子,那一个个日不下咽的岁月,那一个个一点也不美好的时光,真的很少有人想要重复去经历。

所以,不管我们本身的想法是什么,当痛苦真正来临时,第一反应便会是逃避。

但逃避并不能让痛苦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避无可避的时候,不畏惧痛苦,直面这一真相,我们的人生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放。

恰如会有新的自己出生。

因为每一种痛苦,都伴随着蜕变的可能。

至此,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得重生,一个全新的自我诞生了。

不管是在独自生活中,还是婚姻生活中,接纳自己,都是幸福的前提,只有真正的看见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让自己的生活获得更多的快乐。

也只有真正地看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正确前行。

这便是接纳自己的意义。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三)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所有,不论是幸福也好,伤痛也好,我们只能接纳,无法改变,无法愈合。

如果幸运的话,有些人会把伤痛慢慢遗忘,并且会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可大多数的人却会背负着这份伤痛,这一生都在负重前行,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幼时的伤痛再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自此循环往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本以为这一生再无改变的可能,但幸得一位心理老师,她为大家寻到了出路。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TEDxYouth演讲嘉宾,“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

她将自己对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见解写进了《重新生长》这本书里,这是一本女性成长类图书,内容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展开,分为“超越父母”“亲近孩子”“看见自己”三个模块。

安心作为一个带领者,把整本书的阅读看作一次成长之旅,每一节后附有相对应的练习题,一节解决一个问题,整本书好比一份“成长手册”。从“作为孩子”“作为父母”和“作为自己”三个角度,带领读者向内心观察,察觉到阻碍自己积极生活的人事物,并消解掉这些障碍,找回自我力量,实现“重新生长”。

今天我们将从“作为孩子”这个角度去解读,如何化解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伤痛。这份来自童年的伤痛,如果能够化解,那么现在困扰你的很多问题,也都能够找寻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常说,一个人真正的放下,是从接受开始的。如果一味地沉浸于过去,执着于怨恨,其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给自己一个与父母和解的机会吧。仔细想想,你有多少时间在和父母对抗?和他们相处你的感觉怎么样,是轻松愉悦还是紧张不安?看着他们,心里有温暖和爱的感觉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做一个练习吧:在练习页的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写下父母做过的那些让你无法接受的事,右边则用形容词写下通过这件事父母所呈现出来的特质。

写完后,看着这些事件和特质,并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质。然后去思考、去承认:如果我就是这样的,会怎样?接下来再去承认,我们的父母就是有这些特质,那又怎样呢?

在这个练习中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往往不能接受父母,并不是不接受他们,而是不能接受他们的某些特质。

当我们把那一件件事情厘清后,先认识它,然后承认它,最后再试着接纳它。继而不再抗拒我们的父母,从内心深处去接受他们,放下过往。

龙应台曾与儿子安德烈谈论到关于平庸与超越的话题,安德烈会觉得自己无法超越父母的成就,成为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他担心父母会因此失望。

但母亲龙应台却告诉他,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有可能过得比父母好,但他们却害怕超越父母,害怕比他们过得更好。他们为此感到内疚。

但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比父母活得更好,也不必内疚你比他们更幸福,你可以超越他们。即使他们过得痛苦、悲惨,你依然可以开心地过日子。

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席话一样,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不论是平庸也好,还是超越也好,只有放下那些桎梏,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知晓,治愈童年最好的方法便是如实面对,坦然接受,勇于超越,继而重新生长。关于如何养育孩子,如何面对自己,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期待你的翻阅。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四)

成长过程中,那些风雨,那些乌云密布,似乎把很多促使成长的光掩埋,然而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在此情境中,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将其继续前行,而如何在已成长的生命旅途中,让那颓靡或枯竭的生命力重新生长,则有着这样让我们可以为之去实行的方式,它是什么呢?

在书籍《重新生长》中,作者安心,是一个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自身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她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带来这本非常具有体验与参与感的书籍,于其说它是书籍,不如是一系列课程的综合,正如在书中安心所说,这是她的一个音频课程的文稿,在经过修改,凝练并添加新的额内容,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因此它具有这样一些特质:

在书籍的开头,作者就交代了这本书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成型,以及经过怎样的方式来到我们读者面前,它基于原先的音频课程,那么它首先是非常具有完整的体系流程的,从整体上它并不是一个零碎的片段,而更是围绕我们内心疗愈的层层递进。

正如我们在生活里面对无数事件,内心因事件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最终让我们或是悲伤,颓靡或无力,而要改变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从怎样的路径来完善?

1、从关于作为孩子,去觉察与你父母的关系,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命的,

2、从关于你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只要你你孩子的种种,去看见哪些是自动化模式,哪些是可以重新学习并选择的方式。

3、从关于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抛开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作为你自己,面临种种状况,如何真正有一个机会去“生出”自己,哪些没有在父母身上,外界未曾获得的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完成这个蜕变与重生。

作者通过三个部分层层递进且具有合宜的操作方式让我们步步突破与完善。那在这个过程里,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呢?

我们一直知道需要在生活里对自身进行探索,而如何探索,让我们自己获得疗愈,有时似乎并不那么明晰,在书中,通过告诉我们如何阅读这本书,先从一些学员的提问里,让我们看见觉知这趟旅程到底有哪些?

从向父母致敬中,让我们看见我们对父母觉知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比如在开始第一封写给自己的信时,真正投入进去书写时,泪水忍不住落下,这个过程中,奇迹般地柔软了自己,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参与感,书籍如果只是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传递给你,而没有变成你自己的收获,则仅仅是一本书籍而已,而并不是属于你的收获。

在作者对问题的引导和感知里,用自己的感官和联想,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在每一个小章节的练习中书写出来,这个过程,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探入那些所不曾触碰与感知的内在,独特的释放与感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或许就是疗愈所带来的神奇之处,而这些都基于你在参与其中的行动,并不仅仅是读一两句话语,而是深入自己内心去感知去探索而获得体验。

当我们从一个又一个练习中游走,恰恰是在跟随着作者对于与自我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的不同互动模式中的触碰,它触碰着并梳理着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情感连接,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询问引导与释放中,我们去看见真实的自我。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众多牵扯、压抑、停滞的节点让自己僵化着,融化并穿越那些卡点,才会让自己更能轻松地走入这个世间的生活。当看见并去释放这些情绪,压抑,那个流动而纯然的自己,会呈现,那个最初自如的自我,在一系列包裹中显现,成为孩子,超越父母,面对自己,觉知,超越爱、痛苦、死亡,再次出生,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重新生长。

正如作者所说:

最终我们跟随着自己内心,随着这段梳理内心的旅程去发现,去看见,并参与我们自我的释放、看见、成长,去重新生成,重新进入新的自我探索与前行。亲爱的你,一起在生命的旅途中,去和那个真实的内在自我链接,并携手成长,共勉!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五)

人生的起点真的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吗?我想不是的。是从哪一刻你觉得自己成长了呢?从去尝试新事物开始吗?不得而知。但如果有人问你,我们能够重新生长吗?回答是肯定的:能。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重新生长,推荐一本书《重新生长》。作者安心曾经也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困惑,也曾在婚姻的旅程中,饱尝喜怒哀惧各种滋味。最终,她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她成了国内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

武志红说:“《重新生长》不仅是一本用来阅读的书,更是每一位读者的“重生笔记本”。借由每一节后的练习,我们能够一遍遍梳理、记录,在层层“内省而不内疚”的反思中,实现内在的根本性转变------所有的发生我负全责,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我都可以为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

一、隐藏我们需要表达的情感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就教导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她也非常刻苦,还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在墙上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她在上初一的某天下午,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她没法告诉父母晚上不回家,并且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父母也不会同意。

那个时候通讯非常不便利,而那一夜对父母来说,是莫大的煎熬。

第二天母亲看到孩子回来,气冲冲给了孩子一巴掌,那一巴掌把孩子打向了消极。

女孩没有哭,只是说了一句“去同学家了”。从那一天起,这个女孩便用不好好读书的方式来报复母亲,上课就睡觉,成绩逐渐下降。在初中毕业后离开离开父母,去城里打工了。

而女孩心里的这份痛苦,却一直没有化解掉。后来,她长大成人并且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她竟然对自己不到一岁的孩子动手了,她很惊讶,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

当我们感受到父母给予不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这样对他。”

而那些没有化解掉的委屈、不满也在随着种子一起生根发芽,当有一天有个类似的影像出现的时候,从前那个没有化解的情绪便全部重现,甚至会成为你对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抗。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隐藏起来的情感,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们会一直存在。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说出我们的委屈不被认可的事情,即使没有人听,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去对话,去疏通我们没有被治愈的情感,看到自己,听到自己,感受到自己,好好地爱自己。

二、觉知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想法所操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看到孩子很晚才放学回家。

你可能会想,孩子今天放学很晚,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你会想他读书很辛苦。

你也有可能会想,孩子今天很晚回家,是因为他不想回家,不喜欢这个家。明明很早就放了学,却磨磨蹭蹭才回来。

如果是第二种情形,你的负面情绪可能就会出现。

而我们的情绪感受来自我们自己的想法,可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我心情不好,就是因为孩子放学回家太晚了。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蹦出各种想法,这些想法异常活跃地影响着我们的大脑,重要的是一些负面的想法很容易长期被其占据。

例如:有个人曾经骂过你,这件事本身已经过去了,但你的想法是“那个人不尊重我”,这个想法一直在大脑里遛弯,然后自己开始生气,损害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让一些不客观、不存在的事实所产生的想法远离我们。我们需要温润的语言滋养我们,同时我们也要会判断那些负面信息,不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大脑,无法自拔。

三、爱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有一位加拿大的家庭治疗师,她已经一百岁了,她曾经说:“我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在我悲伤的时候,绝不假装自己快乐;在快乐的时候,也绝不隐藏自己的快乐。我之所以长寿,在于我自己的一致性。”

作者安心说:“我曾经以为,有一个男人可以带给我所有的幸福。我跟很多女生一样,有过浪漫而美丽的想法,以为某个男人可以带给我满足、照顾我周全,也很自然地把幸福的期望交给另一个人。

那时候,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内心的匮乏、孤独、恐惧和焦虑。我很想像个公主一样,让别人来顺从我、照顾我。直到我的婚姻出现状况,独自带着孩子来到深圳,我才有机会开始真正面对自己。

我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

当我们不停地向外求的时候,我们会失去自己,看不到自己,感受不到自己,更不会爱自己。

给爱一个机会,从爱自己开始吧!去勇敢地面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拥抱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给她温暖,给她力量,给她倾听,给她理解,让爱从名词变成动词,让爱流动起来,重新的活好每一个当下。

每天太阳都会升起,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我们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每天每个当下我们都可以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每时每刻都是一个重新生中的自己。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爱,有爱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也是因为爱,眼里才有光,这个世界才变得美丽与富饶;因为每个人也需要成长,而成长从不分性别与年龄,但是成长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我们不断向前,你会发现有一棵重生的种子已经发芽,慢慢地长大。

如果你想成长,不管是单身的人还是已经成为了父母,都可以阅读下《重新生长》这本书,按照书中每个章节后的小方法练习下,你会看你到正在重生的自己。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六)

还记得《我的前半生》中那个罗子君吗?她原本是资深的全职太太,在丈夫提出离婚后平静的人生被打破。她从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年妇女,到闯入社会、面对工作难题、体验单亲妈妈的艰辛、感受母亲病故的悲伤……在历练中蜕变,将人生重启,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生活,迈入下半生的脱胎换骨。

没有一个人能免于成长,作为子女、父母、还有独立个体的你,在短短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地在改变中成长,就像土壤无法阻挡破土而出的新芽、乌云无法遮盖穿越云海的光芒。

《重新生长》以“作为父母”的自己、“作为孩子”的自己、“作为自己”的自己三方面,通过自我梳理、记录,以一种重生笔记的新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如果将生命比作种子,那么,等待成长需要充分的耐心,让我们内心的种子静静的发芽并生长,走上一段幸福的生命之路吧。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本“重生笔记”如何带领我们记录人生的转变。

01心怀感恩,传承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从中更深入地学习、总结、提炼,提升自己。传承父母,使得影响人生的优秀品质得以升华与延续,为此,从觉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作者作了一些总结。

试着释放自己那些未曾表达的爱。在老一辈低调、深沉、不擅表达感情的模式里,埋在心底的爱与恨,有时候会是一种压迫,影响一生。

书中分享了一位女学员的故事。她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教育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将来才会有出息,所以她学习非常的刻苦。在初一的某个下午,她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话不普及的年代,她没办法告诉父母留宿这件事。而且在孩子的心里,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也不会得到同意。

父母心急如焚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放学,孩子返家。母亲看到孩子又急又怒,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在心里发誓要报复父母,不再好好读书。接着她的成绩很快下滑,初中毕业就去了城里打工。后来当她也成为了妈妈,在一次冲动打了一岁的孩子后,她意识到童年的这件事对她人生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让这位女学员在安静的空间中,用笔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她所写下的内容帮助她正视了自己内心的爱与恨,心怀得到了释放,她从心里放过父母,也放过了自己。

试着放下角色,重新看待父母的单纯。“父母”是一个角色,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往往给他们赋予了扮演这个角色的很多特点,比如:顺从、照顾他人。这些带着光环的特质可能是他们所塑造和预设的。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智依旧是个孩子。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内心是个孩子,充满着任性和理所当然,那么,我们很难真的看清自己,更难体谅父母。

在本书中是这样说的,试着把你的父亲和母亲单纯地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看待,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也有属于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试着放下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我们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作为孩子,心怀感恩,觉察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将你在父母身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固化成习惯,而是努力地去发掘出自身的智慧,成就美好的人生。

02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

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当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没有一套育儿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他们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何将父母的自动化模式重新优化为个性化模式,从而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下面看看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重新整理“养”和“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影响,而身教胜于言传。养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吃饱饭,还要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坚持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都不要说“不”,无论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事情正在发生、正在经历。另外,表达好奇。可以用“你一定觉得……”、“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怎么样?”等等这些类似的问句,鼓励孩子多说一些,多去倾听,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接受孩子本身,并不是接受自己所定下的标准。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案例中曾有一位母亲给她发去信息,一次她看儿子玩手机,气得把手机摔了,第二天感到内疚后悔,于是重新买了一部手机给孩子道歉。

除了玩手机,还有早恋、顶嘴、不好好学习等等,这些家长无法接受的行为,却常常因为无能力改变而懊恼不已。作者说,先了解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你能接受他的理由,那么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接受,那可以通过了解孩子,说服自己,试着跟孩子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不要惯于用“我都是为你好”这之类的表达去控制孩子。接纳孩子,通过沟通、协调,找到合适、合理的相处模式。

最后,不要过度保护,适当放手。有界限感的育儿方式备受推崇,但实际育儿中,父母往往会忘记放手。在摔倒时给予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机会、在孩子想独处思考时,静静地在旁边守护。这才是为人父母最佳的方式。

作者讲述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古老部落,在孩子满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会把孩子送到森林里完成试炼,当他们努力活着回来,父母就会给他们举行成人礼,宣告他们迈入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过度操控与干涉孩子,不一手包办成长,培养孩子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爱是接受、爱是包容、爱是陪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温暖、也要有强劲臂膀的力量。

03正视自己,像面对镜子里的你

我们在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单位领导、同事、父母、孩子、亲密的另一半。然而,除去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作为单纯的我们自己,你是否正视过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我们心灵蜕变和重生的机会,使之得到修炼和成长呢?

先从管理情绪入手,察觉情绪状态,释放情绪。情绪拥有各种表达方式:高兴、悲伤、烦躁、恐惧……情绪都是有力量的。就像你在街上被人抢了包,你的愤怒就会被调动出来,激发你大喊大叫,奔跑追逐的速度也比平常快。还有日常中对工作的抱怨、堵车时的焦虑等,会调动出你的烦躁和不安。

对于情绪,我们一般会采用发泄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在某些人或物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还有一些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爆发,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需要正视自己,正确处理情绪。

运用三个处理情绪的步骤,它们分别是:允许、观察、呼出。当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正面对抗,接受它、允许它;然后观察情绪的变化,就像观看天气一样,慢慢感受它、了解它,等待它慢慢被化解和流逝。因为情绪它一定会走的,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做自己情绪控制的主人,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最后,通过长吁一口气来呼出,释放不良情绪。

接下来,洗涤经受痛苦的心灵,面对真正的自己。人生是一朵独自绽放的花。“面对自己”时不逃避、不遮掩、不抗拒,当然这里包括自己的每一面: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阳光与阴暗。

安心说:“我们经受的各种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的,都预示着一个可能,就是有一种新的东西要生发出来。”她分享了加拿大心理学专家父亲去世时的经历。当他朋友来看望他时,他们在一间屋里,两个小时始终没有说话,朋友只是安静地陪伴。两小时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走了”就离开了。后来心理学专家说,这是他在父亲去世这件事情上,收到的最美的礼物。当经历痛苦时,他当下所需要的仅仅是陪伴,静待当事人承受和接纳真相,并从中得到释放。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七)

看了《乔家的儿女们》,我想抱抱三丽。

这个从小善良懂事,她处处小心翼翼,同时也背负着童年阴影在感情上封闭自我,好不容易遇到了一生的伴侣,却又受到婆婆的差别对待和意外。

这一幕,三丽险被父亲牌友侵犯,父亲轻描淡写地用小笼包打发,她那委屈又无奈的眼神,真的心碎;后来知道真相的她,不禁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秒破防。

虽然最后三丽是平稳幸福的结局,但是我还是为她感到心疼不已。

饰演三丽的毛晓彤在微博中写了封信给她:“三丽,真的很想抱抱你。不要拒绝善意,太阳出来会驱走黑暗,生活总该迎着光亮,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走在阳光下的美好。”

毛晓彤的深切共情,是因为她身处泥泞,却向阳生长。她接纳家庭的不完整,努力地修炼自己、爱自己,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完美变身大女主。

正如《重新生长》封面上这句话:没有一个人能免于成长。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备受折磨,意志消沉,探索家庭关系和自我成长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本书作者安心,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也是 “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她也曾对于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感到深深的焦虑;饱尝婚姻的个中滋味后开启了自我探索的成长之路。著有畅销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在“攀登读书”平台,拥有一千万的播放量。

本书内容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展,作者作为一个带领者,从“作为孩子”“作为父母”和“作为自己”三个角度,带领读者向内心观察,并察觉到阻碍自己积极生活的人事物,找回自我力量,拨开迷雾实现“重新生长”。

1.作为孩子的自己的必修课——学会感恩

佛陀出生时走了七步,一手天,一手指地;盘古出生时开天辟地,混沌初开;

比起这些奇迹般的出生,有的人出生就是一场浩劫。

毛晓彤在采访中提过自己是从垃圾桶里捡出来的,这句被平常父母用来戏谑孩子的话却是她的生命开端真实写照。

毛妈妈为了贴补家用卖元宵,意外早产生下毛晓彤。但是重男轻女的毛爸爸,却不顾妻女转身离开医院。

毛妈妈一天夜里惊醒忽然发现睡在身边女儿不见了,却是被喝醉了酒的爸爸扔进了垃圾桶。

毛妈妈疯了一样寻找女儿,最终在垃圾桶里找到这个刚出世不久的小生命,也为家庭破裂埋下了导火索。

书中说:“你来到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奇迹,请记住这一点,并在心里重复:我是一个奇迹,生命也是一个奇迹。”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美妙而复杂,不管是否有变化,我们都应该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有机会看看这个世界。

这是生活这锅汤中最开始的调味料,慢慢地在不断加入了酸甜苦辣之后,我们往往忘了继续加入感激这味调味品,最终就变得索然无味。

中国的家庭关系偏内敛,我们虽然满怀感激,却常常深埋于心。这就像包好了一个礼物,却没有送出去。我们都缺乏有表达的感激。

如果说有困难,就可以选写。作者就准备了一本“我的感激”笔记本,用它来记录感激的话和片段。

感激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没有感激的生活让人无法想象,而当父母与孩子相互感激,双向奔赴,幸福怎能不敲门呢?

2.作为父母的自己的最终目标——帮助孩子离开

在我们所有的关系中,只有亲子关系,是指向离别的。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书中说了一个北京学院的故事。她的孩子生病了,一次小感冒,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全家出动去医院挂号,本来可以回家物理降温,老人却坚持要输液,争吵不停,最后老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犯了。

这可以说是当下家庭中的常态。孩子成了全家的焦点,一有点风吹草动,全家人就不能正常生活。

我们可以在孩子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要知道当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关注越来愈多时,放下就越困难。

来看看开学上演的大型打探现场,看着诙谐的同时还伴有一丝心酸。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可是,他是你的孩子,更是他自己。

孩子需要活出自己的力量,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去走自己的路。

3.作为自己的自己的终身浪漫——爱自己

你常常可以听到:

我们习惯了让孩子不要做自己,最好的词是要听话;也习惯了在婚姻中忘却自己,于是奢求被对方看见。

我们以爱之名来爱,到头来却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作者告诉我们:”爱不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是动态的。”

一叶障目下的人们,上一时刻感受到爱,下一时刻却被嫉妒、哀怨、愤怒迷失了自己,其实谁欠谁多一点,真的有关系吗?不是的,我们追求的是活出自己啊。

在喜剧《理想丈夫》里,王尔德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戈林子爵形象,他浮华浪荡,却又妙语连珠、有勇有谋。

第三章中,戈林子爵一边享受着仆人为其换衣服,一边低着头自言自语,像是在对自己说,也像是在对读者说,最终,王尔德借他之口说出了那句:“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只有当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足够清晰,明确自己所知所需时,才能无所畏惧,披荆斩棘。

写在最后

如果要问我们追寻重新成长的意义,那我想《重新生长》这段话是最契合的。

“最终,我们会从那些恨意中解脱出来,发现爱与宽恕的道路。从过去的故事中,学会接受、学会臣服,也学会感激、学会放过。”

心理学家武志红推荐本书时说道:此书不仅用来阅读,更是每一位读者的“重生笔记本。”

作者在每个章节后都设计了练习,让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梳理自己多重标签下的内在世界,记录那些触动你的情节,不断内省,接受当下的我。

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学会教孩子独立,为的就是我们对过去不后悔,对未来又充满期翼。

对自己负责,才是我们面对生命的态度。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八)

还记得《我的前半生》中那个罗子君吗?她原本是资深的全职太太,在丈夫提出离婚后平静的人生被打破。她从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年妇女,到闯入社会、面对工作难题、体验单亲妈妈的艰辛、感受母亲病故的悲伤……在历练中蜕变,将人生重启,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生活,迈入下半生的脱胎换骨。

没有一个人能免于成长,作为子女、父母、还有独立个体的你,在短短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地在改变中成长,就像土壤无法阻挡破土而出的新芽、乌云无法遮盖穿越云海的光芒。

《重新生长》以“作为父母”的自己、“作为孩子”的自己、“作为自己”的自己三方面,通过自我梳理、记录,以一种重生笔记的新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如果将生命比作种子,那么,等待成长需要充分的耐心,让我们内心的种子静静的发芽并生长,走上一段幸福的生命之路吧。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本“重生笔记”如何带领我们记录人生的转变。

01心怀感恩,传承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从中更深入地学习、总结、提炼,提升自己。传承父母,使得影响人生的优秀品质得以升华与延续,为此,从觉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作者作了一些总结。

试着释放自己那些未曾表达的爱。在老一辈低调、深沉、不擅表达感情的模式里,埋在心底的爱与恨,有时候会是一种压迫,影响一生。

书中分享了一位女学员的故事。她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教育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将来才会有出息,所以她学习非常的刻苦。在初一的某个下午,她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话不普及的年代,她没办法告诉父母留宿这件事。而且在孩子的心里,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也不会得到同意。

父母心急如焚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放学,孩子返家。母亲看到孩子又急又怒,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在心里发誓要报复父母,不再好好读书。接着她的成绩很快下滑,初中毕业就去了城里打工。后来当她也成为了妈妈,在一次冲动打了一岁的孩子后,她意识到童年的这件事对她人生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让这位女学员在安静的空间中,用笔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她所写下的内容帮助她正视了自己内心的爱与恨,心怀得到了释放,她从心里放过父母,也放过了自己。

试着放下角色,重新看待父母的单纯。“父母”是一个角色,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往往给他们赋予了扮演这个角色的很多特点,比如:顺从、照顾他人。这些带着光环的特质可能是他们所塑造和预设的。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智依旧是个孩子。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内心是个孩子,充满着任性和理所当然,那么,我们很难真的看清自己,更难体谅父母。

在本书中是这样说的,试着把你的父亲和母亲单纯地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看待,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也有属于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试着放下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我们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作为孩子,心怀感恩,觉察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将你在父母身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固化成习惯,而是努力地去发掘出自身的智慧,成就美好的人生。

02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

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当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没有一套育儿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他们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何将父母的自动化模式重新优化为个性化模式,从而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下面看看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重新整理“养”和“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影响,而身教胜于言传。养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吃饱饭,还要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坚持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都不要说“不”,无论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事情正在发生、正在经历。另外,表达好奇。可以用“你一定觉得……”、“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怎么样?”等等这些类似的问句,鼓励孩子多说一些,多去倾听,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接受孩子本身,并不是接受自己所定下的标准。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案例中曾有一位母亲给她发去信息,一次她看儿子玩手机,气得把手机摔了,第二天感到内疚后悔,于是重新买了一部手机给孩子道歉。

除了玩手机,还有早恋、顶嘴、不好好学习等等,这些家长无法接受的行为,却常常因为无能力改变而懊恼不已。作者说,先了解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你能接受他的理由,那么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接受,那可以通过了解孩子,说服自己,试着跟孩子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不要惯于用“我都是为你好”这之类的表达去控制孩子。接纳孩子,通过沟通、协调,找到合适、合理的相处模式。

最后,不要过度保护,适当放手。有界限感的育儿方式备受推崇,但实际育儿中,父母往往会忘记放手。在摔倒时给予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机会、在孩子想独处思考时,静静地在旁边守护。这才是为人父母最佳的方式。

作者讲述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古老部落,在孩子满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会把孩子送到森林里完成试炼,当他们努力活着回来,父母就会给他们举行成人礼,宣告他们迈入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过度操控与干涉孩子,不一手包办成长,培养孩子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爱是接受、爱是包容、爱是陪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温暖、也要有强劲臂膀的力量。

03正视自己,像面对镜子里的你

我们在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单位领导、同事、父母、孩子、亲密的另一半。然而,除去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作为单纯的我们自己,你是否正视过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我们心灵蜕变和重生的机会,使之得到修炼和成长呢?

先从管理情绪入手,察觉情绪状态,释放情绪。情绪拥有各种表达方式:高兴、悲伤、烦躁、恐惧……情绪都是有力量的。就像你在街上被人抢了包,你的愤怒就会被调动出来,激发你大喊大叫,奔跑追逐的速度也比平常快。还有日常中对工作的抱怨、堵车时的焦虑等,会调动出你的烦躁和不安。

对于情绪,我们一般会采用发泄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在某些人或物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还有一些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爆发,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需要正视自己,正确处理情绪。

运用三个处理情绪的步骤,它们分别是:允许、观察、呼出。当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正面对抗,接受它、允许它;然后观察情绪的变化,就像观看天气一样,慢慢感受它、了解它,等待它慢慢被化解和流逝。因为情绪它一定会走的,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做自己情绪控制的主人,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最后,通过长吁一口气来呼出,释放不良情绪。

接下来,洗涤经受痛苦的心灵,面对真正的自己。人生是一朵独自绽放的花。“面对自己”时不逃避、不遮掩、不抗拒,当然这里包括自己的每一面: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阳光与阴暗。

安心说:“我们经受的各种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的,都预示着一个可能,就是有一种新的东西要生发出来。”她分享了加拿大心理学专家父亲去世时的经历。当他朋友来看望他时,他们在一间屋里,两个小时始终没有说话,朋友只是安静地陪伴。两小时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走了”就离开了。后来心理学专家说,这是他在父亲去世这件事情上,收到的最美的礼物。当经历痛苦时,他当下所需要的仅仅是陪伴,静待当事人承受和接纳真相,并从中得到释放。

诚实的面对自己,如果感到不快乐,承认就好,如果你很高兴,承认你是高兴的,如果你感受到了爱,那大胆承认并分享给他人。

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勇敢爱、大胆向前,无惧生活的苦痛,每一次的历练都是一次成长的助力。《重新生长》带领读者观察自己的内心,消除阻碍我们积极生活的困惑,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力量,重新生长。愿你在生命之路上更茁壮、更健康。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九)

高考692分,人大女学霸伍继红,现在是生育6个孩子的低保户。全家9口人住在破烂漏雨的土胚房里面,如果不是丈夫打工的微薄收入和政府的低保金,一家人恐怕连肚皮也难填饱,想当年她可是无数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呀!

伍继红是1994年考入人大,人大是全国著名的名牌大学,90年代的大学生,正赶上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如今人到中年,他们基本上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是伍继红为什么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呢?在安心的《重新生长》一书中,我们能够对过去的自己进行一遍遍梳理,学到好多避免人生误区的方法,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我都可以为自己负起全面责任,勇敢面对自己,找到重新生长的力量。

1974年12月19日,伍继红出生在江西赣州农村,父亲是村干部,尽管家庭贫困,父亲还是热爱读书,经常往家里带回一些报纸来看。

在父亲的影响下,伍继红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让父亲不禁对她寄托了厚望,尽管家在农村,父母也不让伍继红帮助家里种地干活,而是叮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跳出农门,就能够端上铁饭碗了。

伍继红高考的时候,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出了692分的高分,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她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没想到等伍继红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取消了大学生包分配的政策,所有毕业大学生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本来自主择业可以是多方面的选择,但是她一心想端上铁饭碗,让父亲高兴满意,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务员考试上面,从来没有想过先试试其他工作。

在伍继红一心考公务员的时候,多年劳累的父亲患上了重病,为了不影响她考公,家里人选择了对她隐瞒。

在伍继红昼夜奋战之下,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公务员笔试,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在伍继红面试的环节,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她被淘汰了,端铁饭碗的梦想破碎了。

当伍继红回到家里的时候,最爱她的父亲已经病逝了,伍继红受不了这样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打击,内心越来越封闭。

后来,伍继红来到广州,找到一份月薪千元的工作,制作贺卡和挂历,因为和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再加上与所学的专业不搭,她辞职了。

辞职后的伍继红面临着工作更加难找,不得不一次次放低要求,最终在服装厂当上了一名流水线女工,做些缝扣子,裁剪衣服的辛苦活。

但是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伍继红也只能挣到几百元钱,这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再次选择了辞职,最终在社会上连合适的位置都找不到,成为被遗弃的棋子。

《重新生长》里面讲过,我们从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开始,就不断离开亲人去独自闯荡,我们在一直离开,也在一直成长。

无论你的父母多么宠溺你,你是多么地依赖父母,接下来人生的路都要靠自己走,再爱你的人也不可能帮助你走路。

如果你在离开父母双翼的庇护下,还学不会独立行走,就容易被这个世界虐待。

离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离开,更是要承担起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人生学会负责,让自己幸福起来。

另外,父母也不要过多对孩子进行保护,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离开,内在的力量也很难发展起来。

生活中,还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一切,那些替孩子走的路,都变成了后来孩子不愿意爬出的坑。

太多的爱只会让孩子忘记了自己是个独立个体,不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职场上心灰意冷的伍继红,恰巧遇见初中同学郭长华,她急于找个男人作为依靠,来逃避这残酷的人世间。

而初中毕业就在社会闯荡的郭长华,精于世故,觉得有个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婆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俩人一拍即合,回到老家结为夫妇,郭长华继续外出打工,而伍继红就心甘情愿当上了家庭主妇,每天干干家务,照顾照顾老人,这样逃避的日子,注定是捉襟见肘。

就连生孩子,他们也没钱去医院,只能在婆家姐姐家里生。孩子出生后,经济更加紧张,而伍继红还是不愿意和社会接触,挣一份薪水补贴家用,并患上了抑郁症。

世故又现实的郭长华,对一无是处的伍继红开始了厌倦,在他们结婚5年后出轨,提出离婚,将她赶出家门。

被赶出家门的伍继红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但她仍被前夫拒之门外,断绝来往,无法在娘家长期呆的伍继红只好在前夫家附近住下,企图等到前夫回心转意。

前夫不但没有回心转意,反而为了摆脱伍继红的纠缠,把她介绍给一个更加贫困的男人邓高华,这个男人因为贫困,在当地就找不到老婆,而人大毕业的伍继红没有靠自己去想办法生存,而是又依附到别的男人身上。

伍继红在邓高华家的破砖烂瓦中苟且偷生,在不到10年的光阴,先后生下了5个孩子,即使生下这么多孩子,伍继红也不愿意外出打工,全家只是靠邓高华一人微薄收入生活,成为当地的低保户。

就这样,天之骄子的伍继红走到了穷途末路,她的人生就是每天围着锅台围着孩子们转,命运大浪淘沙后,彻底把她抛到了最底层。

受过高等教育的伍继红,也从来就没有想过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孩子能够从她的身上传承些什么?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具备父母的力量,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关怀、教育、爱与承载。

伍继红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接着一个的生孩子,真的是接受这些生命的到来吗?爱他们吗?真的愿意努力给他们创造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吗?

当自己做不到这些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孩子就无法从你的身上传承任何精神,甚至也可能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伍继红说:“每天睁开眼就是带孩子,日复一日,我的生活就像在谷底。”

她结婚10年没有回过娘家,因为没有钱,连70元钱的路费也拿不出来。

如果伍继红从一开始工作遇到挫折,就能够面对自己,及时调整,而不是逃避现实,将人生建立在婚姻之上,她至少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凭和知识,依靠自己独立生活,而不是连回娘家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做着逃避自己的努力,在《重新生长》中,我们明白,这样其实很难真正面对自己。

生活中,不少女人认为婚姻是自己的归宿,一个男人可以带给女人满足、照顾与周全,却往往忽视,婚姻充满了不确定性。

花花世界,男人的感情多变,如果女人婚后失去对自我成长的追求,也很容易发生婚姻危机。

幸福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依靠婚姻索取来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立自强,勇敢的面对自己,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逃避,逃避并不能让痛苦减少,要勇敢面对自己,获得重生,重新生长。

因为每一种痛苦,都伴随着蜕变的力量,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面对自己,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语:安心的《重新生长》,让我们在发现被众多压抑的事情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的时候,学会审视自己,面对自己,让自己更勇敢的走向这个人世间。

当你把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释放,就能够找到那个最初自如的自我,不管是年轻,还是为人父母,都能够面对真实的的自己,让自己重新生长。

我们应该明白,人生尽管有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是你是有选择的,你应该足够勇敢,足够坚毅,有能力去承受生命的所有。

最终我们要去学会自我释放,自我成长,重新生成,重新进入人生路途新的自我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

—end—

《重新生长》读后感(篇十)

她曾经以为,自己一生只会爱一个人,那个人可以带给她所希望的幸福,可以照顾她的周全,可以让她像公主一样生活。

她也曾经为如何教育孩子而焦虑,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困惑,不知如何面对内心孳生出的种种情愫。

直到,她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在不断地学习中,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幸福不能交给另一个人来掌握,不管那人是自己的父母,丈夫,还是孩子。

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她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沟通理念和教育方式,影响了万千家庭,成为国内家庭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之一。

她是安心,一个经历过人生重大变动的女人,一个独自带着女儿远离故乡的女人,一个用文字温暖他人的女人。

通过《重新生长》,安心老师和我们分享自己在亲子关系和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体验。她想要展现出生命的不同角度,让我们有机会一起看清楚,自己现在是怎么了?现在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吗?如果可以,我们会做出怎么不同的选择吗?

1 懂得感激,让我们成长

韩国人生日的时候,一定要喝海带汤,是因为,在当地,海带汤是孕妇生产后的最佳补品,生日时渴海带汤是为了记住母亲的伟大,代表向母亲表示敬意。

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一场浩劫,不仅对于孩子来说,要经受最初的痛,对于母亲更是生死一线的考验。

不管现代科技如何发达,都无法改变生产前阵痛给孕妇带来的痛苦。而孩子从不关心这些,他想要的是尽快适应这个世界。

我们从婴儿开始,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学习各种生存的能力。父母是我们最初的老师,我们在父母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有一些我们喜欢,有一些却被我们厌弃。

很多人在提起自己不幸时,常常将一切归罪于原生家庭,抱怨父母在教育中的过失,让自己承受现在的痛苦。

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是自己的父母,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标准呢?

《重新生长》的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个练习,需要我们在独处时,闭上眼睛,感知自己的内心,感知自己的每一个想法,从而接纳那些存于我们精神深处,一直逃避的现实。

当我们想象出一个满意的父母后,那些压抑我们多时的爱或恨,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将我们淹没。也许我们会自责,也许是痛恨,也许是感激。不管涌上心头的是怎样的情感,请多接纳。

“不要害怕自己的任何想法,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很坏的想法,也没关系。记住,想法只是想法,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只有当我们愿意接纳,才能成为完整的自己,才能真挚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内心,对待我们的父母。

抛开父母这个角色,他们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神,拥有人的优点,当然也有着人的缺点。

如果说,他们不是自己的父母,从陌生人的角度去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如果我们和他们同一时代,接受着相同的教育,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父母时,会发现,其实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他们在用尽全力爱我们,哪怕有些行为我们无法理解,那只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

回溯我们的生命,曾经遇到过许多的人,有怨过,恨过,不满过,失望过,但他们终究会离开我们。

如果说生活是一锅汤,那么我们在汤里加了哪些调味品呢?

我们想要拥有甜蜜的味道,就需要懂得感激。当我们从依赖中成长起来,学会了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便不再把自己的不满足和痛苦归罪于别人,也不再受他人的桎梏。

感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妨试着感激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相聚还是离散,不管是拥有还是失去,我们可以报怨生活的不公,同样也可以感激生活的丰富。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角度去看待。

2 学着放下,让我们成长

孩子的到来,让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父母。一吸之间,我们体内的父性或是母性力量被唤醒。

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我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却能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孩子。那位母亲,将身体弯成拱形,挡住山石,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当死神出现时,她在手机上留下“妈妈爱你”的信息。

这是爱的本能,大多数时候,虽无关生死,但为了孩子,很多父母愿意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孩子委屈。

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当她的儿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她有足够的耐心等他迈出第一步,看着他蹒跚而行,她的心里说不出的喜悦和柔情。可是现在,儿子在长大,她的耐心却在减少,每天都在报怨儿子做事太慢,似乎再也回不到当初的岁月静好,难道是她不再爱儿子了吗?

当然不是,正因为她非常爱她的儿子,所以才希望他能做得更好。作为父母,我们身肩“养”与“育”两项责任。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立和挑战,成了日常。

如果说,是孩子故意在和我们作对,反过来说,是不是我们也在不断反对孩子呢?反对的理由,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去做。

那么,我们为孩子设计的未来一定是好的吗?我们真的是为了孩子好,还是说是在躲避我们自己的焦虑和无助呢?

现在的父母为孩子做了很多,同时仍然在害怕自己做的不够。

有一次,儿子和我说,我对他的爱让他觉得很重。这让我很难过,爱不应该是温暖的吗?为什么会变得沉重?

《重新生长》中有一个练习,去倾听你的孩子或其他家人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说“不”,无论正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正在发生、正在经历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他想法的好奇,比如用“告诉我多一些……”“你觉得怎么样?”

在倾听中,我发现,我对孩子的不满,不是对他这个人,而是因为他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似乎突然间我明白了,一直以来,我用爱的名义在操控儿子。而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个泥人,可以随我心意变化。

在控制欲和爱之间,我们有时无法分别,却在无意识中伤害到了孩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用爱伤到我们一样。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小孩,他被麻木和冷漠包围,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好奇心。让我们花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唤醒心中的小孩,然后带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只有理解才是真爱,放开对孩子的控制,放下自己的执念。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自己,感受生活,感受快乐。当我们真正用爱去陪伴和关心孩子时,他们与我们的关系会更亲近,未来亦可期。

3 拥有觉知,让我们成长

当我们抛开子女的身份,抛开父母的角色,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们拥有如同四季变化般的情绪,拥有随时萌生的想法,还有来自身和心的痛与苦。

生而为人,我们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逃避。逃避恐惧、担忧、愤怒,就像希望永远是晴空万里,不要风也不要雨。

可是,我们的手掌太小,可以掌控的也太少。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我们一般会用发泄的方法解决。比如,发泄在某个人或是某个物上。如果效果不理想,还会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后悔和内疚。

于是,我们学会了压抑。让情绪垃圾一层又一层地堆积在我们的心里,导致身体出现反抗。

《重新生长》教给我们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只需要三个步骤:允许,观察,呼出。

既然情绪已经产生,自然是有它存在的理由,只有坦然接受它、允许它,才不会因为抗拒而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接受之后,便是去观察它。观察情绪到来时,身体的变化,情感的变化,这就是觉知。当悲伤来了,我们知道;欢乐来了,我们知道;一个想法来了,我们知道;另一个想法来了,我们也知道。

这是一个练习的过程,闭上眼睛,内观自己的身体,观察内在的变化,并且形成记忆。有些人说,自己锁了门,走了两步又担心起自己有没有锁门,好像之前的行为消失在了记忆里一样。其实,不是消失,而是没有觉知。当我们锁门的时候,感受到钥匙的冰凉,钥匙转动时清脆的上锁声。这些觉知成为记忆,当我们怀疑时,有记忆可做证,便可放下心来。

很多先贤曾讲,人之所以痛苦,其根源就是缺少觉知。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我们自己,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不用再讨好谁,也不用再迎合谁,诚实地和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相处。

这也许是一个需要勇气的过程,因为有太多我们不敢直视的过去。不管此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看着它,接受它的呼唤,感知自己的身体是放松还是紧张。如果是紧张,也不要害怕,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虽然本书中有很多回忆过去的练习,但并不是让我们频频回头,而是要我们在觉知中认识自己,然后放下,怀着感激的心大步向前。

有人问稻盛和夫中,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说,是有一颗纯粹美好的利他之心。

真正的幸福,不是我们拥有了多少,而是我们有能力给予别人多少。

在情感中,成为爱人的一方比被爱更幸福。

在事业中,成为助人的一方比被帮助更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选之人,拥有与生俱来的才华,只是被这尘世烦扰所蒙蔽。

通过自我成长的学习,最终,我们会从那些尘埃中解脱出来,发现爱与宽恕,学会接受和感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