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冬》读后感100字

《冬》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3 04:55:18
《冬》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5-13 04:55:18   小编:

这篇文章以冬天为背景,描绘了冰天雪地中的静谧与孤寂。作者通过对冬天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冬季独特的美丽和寂寞。文章透过冬天的景色,传递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整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冬季的独特魅力。

《冬》读后感(篇一)

同样来自阿莉·史密斯,“季节四部曲”之二,我的感受是比《秋》更为混沌晦涩一点,情节是飘散的。以至于我读了挺久才读完,但不过半个月,我的记忆都开始模糊了。不过我还蛮喜欢“漂浮头颅”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设置,有一种灵异,也有神启的寓言意味。也喜欢阿莉·史密斯文字的气质,游离而颇具想象力,无法确定主题,你得自己去感受。

这本小说也做到了营造浓郁的冬日氛围,“他想要的是真正的冬天,在那种冬天里,森林完全被大雪覆盖,树木被纯白的雪色衬托得格外突出,原本光秃秃的地方也因为雪而闪耀,变得更加明媚动人,踩在脚下的地面完全被冰雪所覆盖,仿佛被冰冻起来的羽毛,或是破碎的云朵给笼罩住了一般,但与此同时,地面却也因为冬日那寡淡的阳光,透过树木的枝杈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之后,隐约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平安夜、圣诞节这两个节日,是最寒冷和白昼最短暂的时刻,但也象征着温暖和亲情,大家因缘巧合相聚在这个曾是废墟的大房子里,如果有什么感触,我觉得是一种弥合,冰雪会消融,裂缝中的阳光会洒进来。

《冬》读后感(篇二)

初读阿莉·史密斯还是三年半前老版的《秋》,虽已过了三个秋冬,依然印象深刻,也一直盼着她的“季节四部曲”中的另外三部能够早日问世,念念不忘了许久。终于在三个秋冬之后,盼来了《冬》,在即将万物复苏之时,于凛冽中捕获丝丝暖意。 · 阿莉·史密斯就像个造梦者,意识流的表达,碎片式的语言,现实与虚构交错的跳跃,回忆与存在穿插的片段……

她在用文字做实验,将一个故事,甚至一句话打乱敲碎成看似零散的短句,却组合成了一场空前的文字游戏。

也正因此,阿莉被评论家称誉为“最具天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继承者之一”。 · 阿莉在《秋》中讲述了一段跨越72岁的忘年之交的故事,13岁女孩和85岁老人紧紧贴近的灵魂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英国脱欧后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

满眼的萧索、腐烂和土崩瓦解,依旧难掩摄人心魄的温存。

“所有的灵魂都在外游荡,四处劫掠。但是有玫瑰,还有玫瑰,在这片潮湿阴冷的天地间,在一棵看上去已经枯死的灌木上,还有一朵盛开的玫瑰。” · 而《冬》,更像是照射进残破世界里的一束暖阳,融化那个虚假盛行年代里的冰雪,也让人们的敌意如冰雪般消融。

故事始于一片死寂,罗曼史已死,艺术已死,文学已死,希望已死……

但也有什么,正在这隆冬之中渐渐活过来。

一开始,跟索菲亚说话的是一颗没有实体的头;到后来,那座有15个房间的大房子里,索菲亚,索菲亚三十年未归的姐姐艾瑞丝,儿子亚特和女友夏洛特一起过圣诞;渐渐的,大房子里又来了意想不到的闯入者……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聚集在了这座宅子之中,然后像在穿插与回忆和现在的梦境中游来荡去,从残酷阴霾的战时历史中走出,又在虚假盛行的现实社会中穿行。

如果此时你静下心来将阿莉的文字慢慢拼起,也会随着这道暖阳,跟大宅子里的这些房客们,一起融化心中积累已久的寒冰残雪。

“这是一朵尚未盛开的花的鬼魂,真实的存在早已消失,可是,看呀,它生命的印记依旧残存在那里,像一条小路,贯穿了书页上所有的词句,通向一根蜡烛燃烧的顶端。”

《冬》读后感(篇三)

读来让我想到鲁迅,但没有那么锋利,一种没有答案只是揭露的展示,个体与家庭、成长与爱情、政治与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与自我意识、宗教与自然的意义等等。文中涉及的太多,各种杂糅,生活好像离不开、逃不掉这些名词性概括,是词语概括了生活,割裂了生活,必须站队似的。 亚特(艺术)、(夏洛特)勒克斯、菲罗·索非亚(哲学),艾瑞斯,四人终于在圣诞夜围坐一桌,对话、争吵,围绕圣诞四人的生活命运穿插在书中,像某种闪回。如烟花般,看似随机射入天空,不同的颜色,花束,但都有命定的设计。种种你以为的自由,只是笼盖四野下的选择,你可以不选择A、B、不选C,D,但一定答案留给了E。 亚特,一个短暂的爱得真诚的结晶,写“艺术自然博客”,写出来的文章可以具体但无真实,却可以迎来“粉丝”;为SA4A传媒娱乐出力拿钱,但所谓的公司,永远是自动回复的邮件与他联系,亚特与现实生活毫无交集,没有任何人事上的牵绊。一种虚幻、不辨真假的生活,没有自我,在街头遇到为“莎士比亚”而留在此地,宁被驱逐的勒克斯,让其假扮其女友应付没有见过女友的妈妈,一种有追求、真实不虚的生活,让亚特行动,寻找“莎士比亚”。 姐妹俩,亚特的妈妈菲罗·索非亚,阿姨艾瑞斯,双生花,成年后的互相诟病,为亚特而吵嘴,为有无政治争辩,最终,在圣诞这天,两个老人互祝“好梦”,一同入睡。圣诞过后,分道扬镳,空气中似乎多了一层暧昧的“互相找茬”,她们的历史只有她们惺惺相惜。 索菲亚,小的时候因为一只被带入太空的小狗而难过,追究根底,家人觉得她太过于敏感而不利于成长,夜里难以入睡的索菲亚钻进艾瑞斯的被窝,这一幕,多么可人。儿子亚特小时候做的“梦”,索菲亚缺失了曾经是儿童的心,因为儿子的梦似乎也承袭了阿姨艾瑞斯的政治梦,她要远远的脱离这类的生活的,绝不允许儿子走艾瑞斯的路。在父亲临终前打电话中告诉她报纸上对那只小狗的道歉,索菲亚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她,一直裹得紧紧的心,在短暂的爱情中得到释放,即使双方都知道不合适,但这个男人给她讲艺术、绘画,久旱逢甘霖,她在无法言语的幸福中似乎回到小时候,单纯的喜欢、跟随,享受。 反命题艾瑞斯,一生都在为自己所相信的呐喊,无政府主义、难民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种种,而世界一如既往。作者简单粗暴的记录理想主义者,把大段的想象空间给了索菲亚,这类性情被时间磋磨,经济利己主义者的漫长空虚,一人拥有诺大的房子,许多空的房间,消失的食欲,孤独、寂寞、消耗,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枯竭。 人生的解释可以简述为这几个重要的镜头吗?是什么导致了索菲亚的性格转向?这些至暗时刻只是文章中没写出来的平凡重复的日子的结果。就像过于关注结果的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上传自己的美照、心情,记录这样一个个特殊的节点,而从无法记录无数个普通又暗淡的平常日子。 读在冬季的日子里,想象中的肃杀千境没有,一切都在“圣诞”光环之下,假充理解、和解。正如我待在空调房中翻书页一般,机器的暖意掩盖了一切自然的力量。政治的隐喻、自我意识的湮灭、宗教的用意,这些大命题下,个体的坚持、信仰的生活,循环往复,只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想象中的冬天是完美的。

冬天,是万物蓄势之时,没有寒冷,还有希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