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处》是一篇探讨内心成长与自我发现的文章,主人公在迷茫与挣扎中,通过走进内心深处,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引领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寻内心的声音。这篇文章让人感悟到,只有走向内心深处,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一篇
有些事,你越回避,越觉得难,当你正视它,并彻底走向它的深处,你就觉得很容易——题记。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考,立志要考进重点高中的我,颇有些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面对紧张的学考氛围,我显得从容淡定、成竹在胸。
这毕竟不是一年前,那位英语考了十二分,学考凄惨出局的我了。
去年学考,数学考了一百四十分,语文考了一百三,英语仅仅考了十二分,也就蒙对了几个选择题,由于英语我被淘汰!
不知为什么,我对英语毫无兴趣,我的英语水平就是一张白纸,英语成了阻碍我升入高中的拦路虎!
决定复读的我,决心要搬点这个拦路虎,彻底征服它,彻底改变英语成绩不堪忍睹的局面!
意识决定行动!我开始对英语主动出击了。
先是把初中英语从初一到初三的几大本找全了,先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坚持以本为本(以课本作为根本),抽空就找老师,成为老师办公室的常客,由于去办公室的次数太多了,同学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办公室主任”!
甚至,我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让英语老师也有点怕我了。
后来,我听说原来我们学校一个英语天才由于偏科,毕业后开起了理发店。于是,我就周末上门请教,跟他学了很多掌握英语知识的方法。
平时,班里谁的英语好,就向谁请教,由于我的虚心学习,班里我的小老师有七八个。
通过一个月的艰苦学习,我弄懂了国际音标,开始自己拼读陌生单词,单词记不住,我就一遍遍的写,按照单词、音标、汉语的顺序一遍又一遍写,直到记住为止!
第一本英语教材,我一个月啃完,到了第二个月我就能自己看懂英语句子,能阅读理解英语短文了。
从此我开始自学,遇到疑难问题,问同学、问老师。
第二大本也就二十天自学完毕,第三本仅用了半个月学完,这样在初三期中考试中,我英语考了创纪录的一百三十分!
我从讨厌英语开始爱上了英语!
我开始大量做习题,做济南学考历年真题,做最新模拟题,做英语报上的习题。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英语考了创纪录的一百四十八分!
英语从弱不禁风变成了我冲刺重点高中的一把利剑!
然而,我不能满足现状,不能满足于考试,我需要纵深进入英语的腹地,走向它的更深处,向更深处探索。
我开始看英文小说,看四大名著的英汉对照本,看英文电影,英文电视剧,每到周末去公园的英语角去同外国人对话。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我的英语由弱变强,由浅入深,由厌恶到钟爱!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你之所以觉得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进去,只是停留在表面。
当我们走向深处,就感觉是那么的容易,那么的有趣和好玩。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应该锲而不舍地深入进去,当你登堂入室的那一刻,你就觉得貌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做任何事情,只要深入进去,渐渐走向深处的过程,也是你享受路边风景的过程,也是我们能变弱为强渐入佳境的过程!困难像弹簧,你硬你才强,你只有坚强,你才能体会到成功的真谛,其实,成功就这么简单。
越是你感到深奥的东西,越要靠近它,走进它的内心,深入了解它,你就感觉到探索发现的美妙。
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一个灵丹妙药就是四个大字:走向深处!
第二篇
夜,深了,月华似水。最后一节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我挪动了一下我受伤的左脚,能走,但还是有些隐藏的微痛。
我开始希望有人能走向我伸来援助之手,可四下张望一番,同学们都各自整理书包,没人关注我。我后悔向所有人宣告我的脚已愈合。也许正处青春期的我们都是这样,想在别人面前把自己装得无比高大,却完全不顾自己所能承受的压力。
无奈之中,我好像看到一个身影逆行穿过向外涌出的人群,向我走来。原本无精打采的我顿时有了希望,却转瞬即逝。是父亲!他缓缓走向我,穿过发黄的那件白衬衫,几根头发耷拉在头上,像枯草一样,还挂着几颗汗珠。无比显目的秃头与汗珠在白炽灯的照耀下,似乎一直闪着我的眼睛,让我不敢抬头。
而父亲却一下就看见了坐在角落里的我,冲我笑了笑,露出被烟熏的发黄的牙。帮我提起书包,又将我扶起。我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同学们异常的目光。走出教室时,我隐隐约约听见一句“你看,蒋佳澄他爸……”
夜很黑,就像私藏在我心底的那份卑微。那句刺耳的话依旧在耳畔回响。我拉他走向校园深处的篮球场。月光像一层盐,撒在我的左脚上,也撒在我的心中,生疼。父亲却丝毫没有发觉,喋喋不休地讲着今天他来接我的经历。只是我全然没有听,在想着明天该如何向同学们解释,如何让他别再来……
月色朦胧之中,我听到了父亲在满学校地找我们班,还跑北校区去了,甚至在七年级前转了一圈又一圈。我鼻子在那一刻就酸了,我从来都不知道他平庸的外表下一颗爱我的心。那一刻,我走向了他内心深处……
印象中,他是那样不修边幅。打我记事起,我就厌恶父亲的满脸胡渣,还有那油光可鉴的头。却不知,他内心深处的爱子之心,以及他默默为我付出的一切。
走向父亲的深处,我忽然体会他原来如此爱我;而我,却似乎从未给过基本的理解。我和父亲搀扶着走向月光深处,滋润着我心中那颗叫作感恩的种子。
第三篇
穿行于青墙黛瓦,漫步于石板小路,倾听着细雨划过屋檐的声音。转角不经意,瞥见一方青绿……
它悠悠地滋生于墙角,未曾尝到一点阳光。雨水从檐角落下,和它戏耍,竟险被浸染上墨色。那颜色说不上好看,墨一块,青一块,没有青草绿得发油,绿得可爱。但它不在意,只是在墙角闪着大片的幽绿的光。
那便是青苔——多雨潮湿的南方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植物。我不太喜欢它,或许是因为它那不太讨喜的颜色,亦或许是因为它成天躲在阴暗处,见不得阳光。微小到只有踩到它,不小心滑倒后,才会意识到原来还有这种植物存在,然后愤恨地咒骂两句,转身离去。
绵绵细雨终于停了,我和朋友趁着雨过天晴后的大好时光,出门赏花踏青。细小的雨珠轻轻沾在梨花雪白的花瓣上,显得娇艳欲滴。而山上的桃花也正开得旺盛,轰轰烈烈,展示着勃勃生机。听到后面朋友喊我一起去拍照,蓦然回首,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墙角,一大片墨绿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我惊喜地跑过去,看见青苔盛开着一朵又一朵的小白花,很普通,没有梨花纯洁,没有桃花耀眼。它就在那里孤零零地开放着,没有人来欣赏。朋友拉着我离开,说是去桃花林里拍照好看。我微微地叹了一口气,看着眼前的点点白色,我不禁为它感到遗憾,没有人欣赏的渺小的花,难道真的值得盛开吗?
拍完照后,朋友和我一起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她一路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述今天拍的照片有多么多么好看。我随声应和着,目光在空气中游离。又一次经过那个墙角,又一次看到那片苔花,它还是在那里默默地开放。我盯着那片苔花,久久不语。尽管没有人喜欢,不受人欣赏,但它一如既往,。它并不为别人的偶然路过而燃起,只为自己心中一份明媚的笃定而发光。
我的心顿时被深深触动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渺小却不弱小,它平凡却不平庸!“在平凡中也要学会绽放,”这不正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吗?在生命的深处,我看到了苔花默默地绽放,不惊于宠辱,不喜于显露。它珍惜着自己的生命,不妄自菲薄,而是努力的绽放着自己,无声却震撼!没错,再渺小的星辰,也曾闪烁于银河;再孤独的岛屿,也曾被大海环抱。走向生命的深处,我终将追随着苔花的脚步,努力绽放自己,在生活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光!
我拿过朋友的相机,坚定地朝着苔花走去……
第四篇
追忆往事,年少时的喜悦没剩几分,倒是因为周转在这群来自天堂的小魔鬼们之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在成熟,在长大,在走向深处,忧喜悲欢,恰如当时。
我曾问学生们毕业了有何感想,一个个小机灵鬼儿反倒将我一军,扔了个回旋球给我,问:“老师毕了那么多次业,有何感想?”仔细想想看,成长的递进,深度的演化或许真的可以从初中毕业说起。
想起我初中毕业的时候,考完试就生病了,刚输完液,可怜的像刚被狂风暴雨打翻在地小青虫,缩成一个球。同学来找我回学校看成绩,按我妈的话说,我立马眼睛冒光,比吃什么药输什么液都管用。从窝了好几天的床上跳起来,手头上翻衣服,脚底下蹬鞋,一边跑一边扎头发,一路骑着自行车,一路催着同伴快点快点再快点,如果非得和病号搭个边的话,那应该也只能是精神病号了。
那天同学们零零散散地来了又去,没见着几个,没说几句话。到各个办公室走一圈,把三年来教过我的老师基本上都看望了一遍,我头一次觉得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印象最深的是平时特别严厉的数学老师哭了,搂着我说我是她最喜欢的学生,如果她知道后来我的数学成绩是如此这般,她可能会一边气得跺脚一边把曾经掉的泪珠捡起来,再串起来,然后抡死我吧。可惜,即便是她真的要责怪我,也逮不找我了。我毕业了,那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所让我五点钟就和室友组团去上早读的学校,那位晚上12点钟仍然在查寝没收我们手电筒和作业本的宿管阿姨,那片被我们薅净了草皮,不得已用喷了绿漆的石头滥竽充数的操场……我再也没有见过,只是一心想着世界那么大,想着我要长大。
再后来,真的长大了,我们像一个个半成品被学校输入社会,补给新鲜血液,流动到社会庞大身躯的各个角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磨成喜怒哀乐的样子,在人生这条花路曲径上一步步走向深处。回头想想,这应该就是我当时心之所向的长大了,也将是身边这群孩子满心欢喜所憧憬的长大。
又是一年毕业季,答完最后一次初中卷,且就满怀期待“曲径通幽处”吧,稳健地踩实每一步,自有山光鸟影相伴,自有陌上花开相随,成长的深度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拥有豁然开朗的桃花源。
第五篇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
——题记
在红檐绿瓦深处,深藏着一口古井,它牵引着我,走向记忆的深处。
故乡小院,自爷爷奶奶来城里后,已许久未回。去年暑假,一天黄昏,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迈进了这个久违的四合院,陡然发现,院子中央的这眼老式压水井,依然伫立在那里。
我的思绪像风筝一般,渐飘渐远,飞到儿时的记忆深处……
脑海中模糊的印象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我上下打量这口井,爷爷见状,笑着说:“闺女啊,想把水压出来,是不是啊?其实也不难!”只见他舀取一瓢清水倒入井口,双手按在稍长一点的木杆上,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着木杆,那水也就缓慢地流淌出来。我很好奇,走上前,也想试一试。爷爷告诉我按压的要领,我踮起脚尖,用尽力气一下一下地用力压着,很快,细细的水流从出水口汩汩流出,亮晶晶的,在阳光里跃动着,珍珠一般,唱着欢快的歌,泛着晶莹剔透的光;情不自禁,我说:“爷爷,你来压,好吗?”爷爷随即接过压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前面,把双手伸到水流之下,“好凉啊,冰冰凉的,跟泉水似的!”我欣喜地叫出了声,问爷爷,这怪怪的物什,不知有着什么神奇的力量,能把地底下的水,给吸上来。爷爷随即语重心长地说:“这叫‘压水井’,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洗衣做饭,都得指望它呢!不过它可不止这点用途,老祖宗的智慧都在呢,你长大了慢慢琢磨琢磨吧。”我懵懂地点点头,便不知到何处与蚂蚁蚱蜢一起玩耍了……风筝般的思绪渐渐收回,我把目光再次投向这口井。已上中学的我,知道了这压水井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劳动创造智慧,生活处处都是学问,目光看向这小院,院子里种着几棵榆树、香椿,绿树成荫,正值梅雨季节,夕阳落山,落日的余晖照在这个静谧的小院里,疏影摇曳,这口井的四周有了美丽的陪伴,是绿色的精灵——苔,这绿色肆意蔓延着,遍布了院子里的各个角落,在这口压水井身边尤其茂密、青葱,阳光斜斜地照过来,有些耀眼,这青苔绿得空灵,绿得缄默,绿得人心恍惚。与井的斑驳锈迹交织在一起,似乎又多了点什么?嗯,是寂寞,与世隔绝的寂寞。
这井就要被人遗忘了吧?就要消逝在这个角落里了吧?
我感到有些惋惜,思量着这压水井究竟蕴含着先哲怎样的智慧。对于其中的内涵,我想,那一瓢灌入的水,是活泉喷涌的必要条件,是付出与收获的互换,也是“舍”与“得”的平衡;而压水过程中按照一定节奏,象征着我们要不急不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来办事,但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我去感悟的还有很多吧。
爸爸和爷爷的对话传入耳中:
“那井不用了吗?”
“当然不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耐用着呢,啥时候需要,它都会发挥作用。”爷爷笑了笑,答道。
原来,在我走向深处的同时,“水滴汇成溪,稻穗集成束”,人世间的道理,先贤的智慧还有待我们去仔细探究;只要潜心下来,用心去做,深处的源头定会使“泉水”喷薄而出。
第六篇
不似卢浮宫视野通透,没有天安门气度庄严,比不了纽约时代广场奢华炫目,眼前的风景对土生土长的我再无新意。但看着刚归国的远房兄长满脸掩饰不住的期待与兴奋,我欲言又止,跟着他,一步一步走向这座园林深处。
一进大门,兄长便举着“长炮”拍起照来,迎面不过是座假山,无古人遗墨,无瀑布潺潺,实不值得流连。但他却显得极认真,近景、远景、测光、逆光忙碌半晌,额头都见了汗,我笑问:“游历欧美亚二十多个国家的大摄影师,却没见过这么块石头么?”他不答,招手叫我去看他的作品,画面中,一方石屏之侧,小路婉转向内,随即隐没,阳光在路口掩映出神秘光影,透着一种召唤的魔力,看着看着,我就不由得想走进去,走向深处。
竟拍得出此种意境,我不由的赞叹他化平庸为神奇的技艺,他却道:“看园林,就要走向深处。”我似懂非懂,听他继续解释,“这假山是屏障,把所有美景尽数遮住,只留一小径通行,让游人不至一目了然,失了赏景的兴致,只得走向深处,心中包含的是对美景的期许。”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心中默念他的禅语,迈步走向小径深处,眼前的风景次第铺展开来……
小径蜿蜒,两侧草木低矮,行出不远,一颗斜生的柳突立道旁,枝杈挑衅似地伸向道中,视野遮了大半,刚欲提醒兄长低头绕过,却见他又举起“长炮”,便顺着他拍摄的角度看去,只见清风吹动,柳枝轻抚,一从绿意后面,清泉被柳着了色,上方一座小小的水榭悄然出现,却似从泉眼中喷涌出来的一般,红漆外观,古色古香,被绿柳遮着,被清泉映着,似出水芙蓉,似美人羞赧,让人不禁想起白乐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句子来。“绝了!”我不由的赞出来,耳边却又响起他的禅语:“看园林,就要走向深处。”
迤逦而行,风光旖旎,我渐渐走向深处,在摄影师的镜头中,本来游逛过无数次的地方,突然变得陌生神秘而美丽。
青瓦白墙,孤独花影,随风摇曳;灌木花丛,石桌石椅,若有若无;一扇悬窗,巧设机关,一道拱门,别开天地,贪婪地想一日看尽长安花,也只会目不暇接;误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恰窥见柳暗花明。
愈行愈深,风景层出不穷,走向深处,园林艺术的魅力逐渐清晰,中华文化中含蓄的底蕴和力量逐渐鲜明。谦虚低调是藏在深处的性格,后劲十足是藏在深处的力量,对美的期许藏在深处的希望,走向深处,我突然明白了异国的游子,为何这般热切的走向祖国。
小径尽头,豁然开朗,游人如织,人们围着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拍照,向兄长索要了“长炮”,我走到离泉极尽的地方,把镜头推到极致,对准泉水澎湃喷涌的中心,连按快门,随着清脆的咔咔声,那美丽瞬间定格成永恒,兄长看到那照片时,又说出那句禅语,“你走到泉水深处去了。”
第七篇
曾去过丽江、大理,见过青岩古镇、台儿庄古城,这里或那里,大多都是徒有古朴典雅的外壳,却难掩骨子里的商业化。尤其夜幕降临以后,精心修葺的建筑隐没在夜色里,古镇摇身一变成为闹市,灯红酒绿。
苗寨,亦是如此。每一间小楼,檐上都挂满金色的灯,映得天空也微黄;每一条小街都有人满为患的酒吧,里面是千篇一律的曲调,以及男男女女在碰杯痛饮。甚至河边也不清静,月亮在只有霓虹灯投射的涟漪里支离破碎。听不清流水声,只有大笑与醉醺醺的猜拳摇骰子声在交织。
这里,和那些只为了招揽游人的古镇,又哪里有分别呢?——它们太喧闹,早已丢失了初心罢。
我漫无目的的地继续溜达。走着走着,众多的声音渐渐远去,世界也暗了下来,只剩下眼前一束澄黄的光。
走近那光,原来是一间普通的小屋,屋里一位身着苗族服饰的中年妇女,正一针一线地绣些什么。
我倚着门框,注视她:茂密的黑发里夹杂的几缕银丝,和着灯光,仿佛映亮了她的眼。她脸上的皱纹藏在眉宇间,抬头冲我平和地一笑时,那些皱纹才略微露出。
她毫不诧异我突兀的出现,放下手里的绣活,问:是迷路了么?要不要喝杯水?她问得平静,好像生活就该是这样:安静地做活,安心地对待一个陌生人。
我笑着冲她摇头。朗朗的夜空里,月亮如水一样澄澈明朗,从树影间哗啦哗啦泼到地上。流水声也若隐若现地传过来。
此刻,好像这世间的一切,都洗尽铅华,露出最本真的样子。
清风蹭蹭我的脸,我抑不住地漾起了笑。
我又向着外头的繁华走去,但这一次,我不会再随意菲薄,因为,我已经见过了这喧嚣背后的安宁,这使我也安宁了几分。
逐渐,灯影人声又吵嚷起来。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真为自己感到幸运:我有幸见过那迷人的灯光深处,有一抹清澈的月光;那繁华的深处,是寂静的小巷;那浮躁的深处,是踏实的人生。
俯视万千灯火,原来,任何喧闹的深处,或许都会保留着一块清纯的草地。
第八篇
时光潋滟,岁月荏苒,漫溯历史的川流不息,穿越千年的低声吟唱,在这熟悉的地方,往事穿过溟蒙的水汽游走走开来,惊鸿般颤落在我的心头,泛起回忆的涟漪,渐渐走向深处。
清晨,见不到一丝阳光,整个城市似被灰蒙蒙的轻纱笼罩,空气中充满了压抑的气氛,学校的一个通知,使这个早晨不普通,在星期六早上召开全体初二学生家长会。
母亲怀着不安的心情去了,而我在家中则更是紧张。
临近中午,母亲回来了,脸色很不好看,向我讲述一大段别的同学成绩如何如何好,别人的习惯又是多么好。我不愿听这些,烦躁的推开门,准备去楼下散散心。
今天的温度比往常高,空气中带有一点湿润,我漫无目的地在小区里晃荡,周围,被树叶的金黄所笼罩,自己的分数、姓名、母亲的那一幕话久久在我脑海中回荡,我问自己我的方向在哪里,要走向哪里?
微风轻拂,落叶轻扬,我紧盯着一片落叶在空中翻转,滑翔了一会儿在原地转了一个圈,又躺下了,那抹金黄依偎在泥土上,并不显得悲伤,反而是那么的安详。我的心头陡然一震这片落叶的梦想或许并非远方,而是做好自己,现实自我的价值,为了一下轮回积蓄力量,我这么想着,心头荡起了一阵涟漪。
我沉思,这片叶的生命也许走向了尽头,但它的信念没有结果,它为了一次的生长积蓄了力量,正如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走向了人生的深处。
同样,我又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我也要似它,走向人生的深处。
第九篇
风,干燥而有凉意,吹落干枯的叶,吹冷我本就冰凉的心。
刚与父母吵了一架。
吵架的起因含糊得我已经忘记,只记得我最后说了几句抱怨一般的话,就跑了出来,到了河边上,河水略带寒意。深处,除了两幢楼房间的月亮,一片漆黑。
我想,他们或许给予我的不多。父亲在周末可能会出差,母亲则要做家务,而他们的职务,收入之类,也成为了我平时不敢提及的话题。偶尔和同学谈到,半开玩笑般轻易带过的我,不论哪次都感到卑微,仿佛谈及时我就降低了地位一样。
风,更凉了。“真冷啊。”我自言自语道。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我总是依赖着母亲,但每当父亲打我时,母亲便不知道般走到其它地方。每每做错事,父亲就会打我。可现在,连我冲他发火,他都轻描淡写般任我随意说,随意扔东西;但每次,当第二个早晨来临时,家,还是原来那个家,那个虽没有太多表现,却仍旧充满了爱与温馨的家。
风,更冷了。我急忙跑回家,打开门时,我愣了一下,家里是漆黑一片,除了我房间里那束微弱的光芒。父亲的鼾声很响,在沉寂的夜中,有些不协调。
我向房间走去,桌上有一张字条,一杯牛奶,字条上是父亲凌乱而不失认真的字迹:“牛奶没冷就喝了吧,早点洗澡,夜里别冻着。”
牛奶的杯壁早已冰凉,还有几滴父亲倒奶时粗心留下的奶迹。我没有犹豫,喝了下去。空气干燥难忍,可我却热泪盈眶。父亲不善于表达,但是他一直关怀着我,我以为他不懂我,其实他早已走向我的心灵深处。
我也要走向他的心灵深处。漆黑的夜晚中,我默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