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孤独先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地下室的中年男子的孤独和痛苦。他与外界隔绝,只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孤独感。阅读后,我深刻意识到了社交互动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孤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读后感(一)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宛如一本不算厚的生活记录薄,却依然可以看出生命的光彩。走出去,不仅仅是地下室,还有自己所设的框架,被太阳晒一晒,有暖暖的味道和时光。 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个人总是看不清东西,然后另一个人告诉他说,你不是眼睛变坏了,你只是变老了。“变老”,很简单的两个字,却带有极强的杀伤力。谁都无法避免时光的玩笑,但选择如何老去,则是自己的权利。你可以一成不变,你也可以随时调整。 所以,孤独也并不是永恒的,只要你愿意做出改变! 男主人公迈卡,40+,未婚,有女友,有公司,有严格的计划。他会为一周中的每一天都命名为独特的“**日”,整理、打扫或去见某人。他的“科技隐士”公司只有他一个领导+职员,为所有搞不明白电脑的居家老人或年轻人上门服务,不管如何,都会收费。 他遵守交通规则,哪怕看一条群发的系统短信,也会把车停到路边安全区。他很爱干净,很少社交,很怡然。也许这种孤独,反而是一种“友好”的保护,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当然,他还有几个姐姐,她们甚至都有了孙辈,也时常会关照迈卡,但迈卡并不愿意自己成为焦点,他虽然变老了,但也许还刻意保持着一种“规律”,可能他希望日子就这样以不变的方式变换下去,只为生存而活,也还好。 但是变化来了,最初可能要怪一只猫,它吓到了女友的房东,女友害怕有一天会流离失所,他安慰她不会的。这是一个危机,看起来并不大。然后又有一个陌生的18岁少年来访,他想找自己的生父,他认为迈卡就是。迈卡出于人道主义还是收留了他,让他睡客房。那晚女友也来了,却被他劝走了,因为她的妈妈一直在找她(巧合的是,男孩也是)。 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两件事,产生了交汇。女友因为他留宿陌生男孩却没有安排自己而气,决定分手。尽管迈卡准备挽回,但他之后的操作却把这裂痕越扩越大,可以怪他不会说话,但也要去承担后果。 男孩的妈妈找来了,也聊开了曾经分手的原因,但还是不能确定男孩的爸爸是谁。男孩也坦白这次的离家出走是因为买了一份作业应付结果被发现,他觉得丢人,刻意的逃避。最后父母来把孩子领走,他的一段被打破的生活重新恢复到从前,却又不完全一样,他只是又失恋了。 也不是没可能有新的机会,一个他的客户,一位年轻的继承人,找他上门去帮忙寻找电脑密码,就像一场游戏,他在记事本里找到,她约他以后常来往。但之后他并没有太在乎,他只是沉浸在回忆里,四任女友,各有不同。他也知道失去了最好的,所以止步不前。 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认识了一个处于中年阶段的大叔,他的生活简单,烦恼也不算多,可那几乎就是他的全部。若说改变,少年时为易,青年则要经历坎坷,中年再去想这件事,无异于否定自己的前半生。 但,还有后半生可以好好的活,所以,他可以几天不刮胡子,可以莽莽撞撞的来到四年级的教室外,窘迫得被一个学生的校服绊倒,只为找他们的老师见上一面。于是那个她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在他的弱势下,她成了天使。 所以,地下室的那个孤独先生,也可能就是刻板的我们自己,总有一定的道理可讲,规律可循,殊不知,每一天,都是新的。既有惊喜,也有挑战!走出去,面对,没有做不到的事,只可能做不好。但成长,并不仅仅限于少年时代。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读后感(二)
迈卡·莫蒂默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他一个人住,独来独往,生活孤独而刻板,每天有些自己的时间表,7点15分晨跑,然后吃早餐,10点多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经营着一家名叫“科技隐士”的公司,主营业务解决计算机相关的问题,还出版了一本相关的书帮助上了年纪的人用计算机。
他住在地下室里,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狭小的出租屋,他的地下室有一个狭长的开放空间连着厨房,有两间卧室,还有一个浴室,天花板上的小窗户只要是晴天就会有阳光。
他有女朋友,但两个人不同居,各过各的,他没有什么同性朋友。也许事情没有变故他的一生都会这样过去吧。
女朋友背着二房东在公寓里养了一只猫,刚好被猫毛严重的二房东碰到这只猫,女朋友陷入了可能被扫地出门的惶恐不安。
突然有一个陌生的少年找到迈卡,说自己是他前女友的儿子,自己的生父可能是迈卡,迈卡收留了少年住了一晚。
那一晚女朋友也来找迈卡,他将女友劝了回去,但女友因为他留宿男孩而劝走自己,而生气要跟他分手。
孤独先生的生活从此被打乱了……
我曾经像孤独先生一样的生活着,每天固定的起床、运动、吃完饭、处理工作、看一会视频、吃中饭、下午喝着茶或者咖啡阅读、吃过晚饭之后看一个电影然后玩一会游戏睡觉,偶尔见见朋友或者家人。
我以为我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平淡下去……直到遇到了我的女朋友,原来一直以来我不敢爱是怕被伤害,对感情我采取着一有情况不对就赶紧跑的态度,还好现在有一个人紧紧拉住我,告诉我她只想跟我在一起。
希望每个孤独的人都有人陪,也能勇敢去爱。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读后感(三)
时下,关于i人、e人的划定在年轻人中很是流行,也是朋友之间重要的谈资。
相较于开朗活跃的e人,i人常常被视为“社恐”的代名词。对他们而言,谈个恋爱也不容易。
因为i人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一下班就回家独处,阅读、看电视、打游戏,自己不主动,也就很少有机会去结识异性。即便遇到了,i人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好不容易迈出一步,却在相处过程中由于不懂得交流最终与爱失之交臂。
i人对处理人际关系就是这么无奈。就像《地下室的孤独先生》中所说:“有时候他和别人打交道时,会觉得自己像在木板道上操控一台挖掘机,想要挖出什么宝物来,可是这些铲东西的家伙太难操控,它们每次移动的幅度都太大。”
这里的“他”指的是主人公迈卡,40岁左右,经营着一家名叫“科技隐士”的公司。事实上,这家公司只有他一个人,主营业务解决计算机相关的问题,为所有搞不明白电脑的居家老人或年轻人上门服务。
看他的生活,你会看到一个典型的i型和j型人格特征。
比如,喜欢独来独往,每天早上7点15分晨跑,然后吃早餐,10点多开始一天的工作。家里和工作的一切都被他规划得井井有条。他会为一周中的每一天都命名为独特的“**日”,比如是该清理厨房,还是打扫卧室。
再比如,开车回家时,哪怕全程几乎只有他一辆车,可他依旧不超速;在转弯时一定得先打转向灯,哪怕车子就在只许转弯的车道上;在车上听到收到短信的提示音,他会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路边安全区再来读。
迈卡不擅与人交往,虽然那么地善良和有同理心,但是他并不会表达。而且,无论给谁服务,不管如何,都会收费。这也没什么,毕竟人都要生活,但是他做了很多额外的付出,对方却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只是通过书中对他的心理描写才知道而已。
迈卡有一个交往了三年的女友名叫卡丝,虽然各自独立生活,但是两个人已经走到了稳定阶段。迈卡以为生活就会这样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以为永不会改变的生命轨道,还是发生了事故。
首先是卡丝来电说因为她收养了一只猫,房东要收回租屋。迈卡在内心自认为卡丝不会愿意与自己同住,所以没敢邀请卡丝来同住,还傻傻地建议她去住到车里。
恰在这时,他的初恋女友洛娜的儿子布林克离家出走逃到他这里来留宿,这让卡丝失望至极,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外人。就这样,卡丝在迈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提出了分手。
迈卡却不明就里,他想的是:为什么自己一次次地被人甩?!接着,他联想到:之前交的几个女友都是,起初好像非常不错,可是时间一长,女友们都纷纷离他而去,甚至会背叛他。他始终弄不明白都是为什么。
终于,因为布林克,他有了与前女友洛娜交流的机会,然后才知道自己之前对洛娜背叛的想法完全是误解。不只如此,迈卡从布林克嘴里才得知,自己一直是洛娜此生的至爱。可是,正是因为他不懂得去沟通、交流,才让事态发展成不可控的局面。
故事的最后,迈卡终于醒悟,决定打破生活的轨迹,尝试打破自己的思维模式,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卡丝回到了他的身边。
这是一个典型i型人细水长流的故事,平凡琐碎的日子,刻板规律的生活,但是读来却是如此有魔力,让人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是美国作家安·泰勒,普利策奖得主,也是最懂亲密关系的作家,被《纽约时报》誉为“天生的写作者”。
也许因为安·泰勒本人也是一个典型的i人,所以才会在书中把迈卡的内心写得那么真实而生动。在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之后,有媒体要采访她,她以自己正在写作为由,婉拒了媒体。
相比社交,安·泰勒更喜欢安静地待在家中,写出一个又一个好故事。
不过,她也通过迈卡的故事告诉所有的i人:要探索自己的诸多可能,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被任何“类型”所限制。
记住:孤独并不是永恒的,人的可能也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