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季节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和人们在冬天的生活方式。同时,作者还通过介绍冬至的习俗和意义,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篇文章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也是一篇富有启示的文化知识读物。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一)
我是教英语的。教英语的这些年,每年都会带着学生过西方的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反思,在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的今天,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和智慧却被我们抛之脑后,那我们的魂在哪里根在哪里?
于是就下了决心,想做一个课题,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来。脑中浮现的第一想法,就是按照24节气来安排。以前看《传家》的时候,对作者心生羡慕。当时感叹,论生活的精致和讲究,非古人莫属。而能够传承古人生活的,只能是名门之家了。虽然我没办法带孩子像传家一样过得如此隆重,在生活中多一些仪式感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这本书中,介绍了六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作者若虹妈妈都介绍了相关的诗词和名家之作。读书其实也讲究一个氛围,比如《枕草子》这本书,若干年前我曾看过,但是在书中立冬这一篇章引用的这段话完全就不记得了。
今天,秋风萧瑟,虽然未入冬,读到此处,便觉得十分亲切。想起小时候,大雪纷飞,每天去上学,母亲都会给我塞一个暖炉。里面是炭火,告诫我小心一些,不要着火了。
我娃最近特别爱读诗词,每天都缠着我说,妈妈读诗。我一直觉得他还太小,读诗不过是顺口哇哇,还不如读一些日常生活相关。后来想明白了,孩子爱背诗就背诗,虽然不懂其中的意思,等哪一天,入景生情就明了了。
除了诗词名家之作,《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这本书里还有很多饮食之道,比如说“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这天可以炖一锅羊肉,温补一下身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冬至吃水饺,腊八做腊八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在家做的,让生活充满仪式感,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呀。
秋天将要过去了,就让我们跟着若虹妈妈,一起过一个有仪式感的冬天吧。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冬》是若红妈妈和若红爸爸写的书,而书里的插图是林帝浣老师和董晓秋老师负责。个人感觉,孩子是最容易通过图书来学习的,而这本书正好就是如此。
书本的封面是冬日的景色。在冬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白的,而这白色便是冬天特有的——雪花。雪花晶莹剔透,可是积累起来却能够变成这一片的洁白,给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这个时候的世界,是纯白无瑕的,因为连我们呼吸出来的气息,都泛着淡淡的白雾。
每一个季节都有六个对应的节气,冬天自然也不例外。冬天的六个节气分别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这六个节气的名字,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更何况冬天的气温一般都是在零度左右徘徊,所以冬天的我们一定会穿上厚厚的棉袄,然后把脚印印在雪地里,一步一个,一个接一个。
节气不同,气候也会有变动。对于冬天的节气来说,那就是寒冷——更寒冷——寒冷的变更。可即便是如此的寒冷,冬天却还是能让孩子们开心的度过,因为冬天的雪花能够组成五颜六色的梦想世界,更因为冬天有着一个长长的假期,虽然相对于夏天的暑假来说,寒假稍微会显得短了那么一些。
从小雪到大雪,名字上就能感受到鹅毛大雪的飘落。带着手套,捧着一壶热茶,看雪花飘落,看这个白色的不能再白的世界,听身边的人的声音,感受世界仿佛变远了,但是却又一直在身边。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冬》这本书里的插画,让我最喜欢的便是冬至吃饺子的饺子图了,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吃货,而对于孩子来说,好吃的东西是一切幸福的开始,所以每次翻到饺子插图这一页,总会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说,“想吃饺子,肚子饿了。”
这哪里是看书啊,这分明是看着书里的,想着锅里的。不过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完全没问题,反正我也是个吃货吗。所以看看书吃吃东西,哎呀这一天丰富的时光又过去了。
冬天是水墨的世界,所以在看这本《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冬》的书的时候,我问我家的孩子,想不想画一画这个上面的画?小家伙眨巴眨巴眼睛看着我,点了点头。
拿出笔墨,拿出画纸,小家伙大手一挥,纸上跃然出现了五个小小的手指印。我无奈扶额,大概画画这件事情就这样了,相对而言,还是我给她读书来的简单啊。看书,是感受世界的时刻,孩子的表情,就是书本好坏的反应,看着那个兴致勃勃看不懂字却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嘴巴一张一合的小不点,我忽然觉得,就这样就好。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三)
时序的流转中,隐藏着大自然奇妙的韵律:春天被“惊蛰”叫醒,夏天在“芒种”中饱满,“白露”催红了秋天的枫叶,“大雪”给冬天裹上银装。先人们通过了解太阳的运行情况,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并用中国农历明确了季节变迁的特定节令,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所著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本集中作者要为孩子讲述的是节气在冬天的故事。因为这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本书,所以得隆重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若虹妈妈。若虹妈妈,本名滕云,儿童语言发展工作者,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数年,先后获得南京市教学水平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通过线下授课、朗诵、游学等活动,用她亲切温暖的声音,凭借她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细腻把握,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古典诗歌、二十四节气知识等。曾出版《给孩子们说古诗》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本系列丛书,若虹妈妈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每个节气后都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免费收听若虹妈妈富有亲和力的讲解音频。在鸟鸣啁哳的树林中,在安静的书房,在喧闹的路上,在临睡前的床上,都可以让若虹妈妈的声音,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又一个节气。
本书中主要给小朋友讲述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正所谓:“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接下来继续简单科普一下这六个节气,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都说一年飞快流逝,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天,特别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孩子学习也是一种快乐积累的过程,不要嫌麻烦,不要嫌烦,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描写冬季节气的诗歌自然不会少,如描写立冬的有唐朝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描写小雪的有唐朝李咸用:“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描写大雪的有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冬至的有唐朝杜甫的:“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描写小寒的有唐朝元稹《小寒》:“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描写大寒的有南宋陆游《大寒》:“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在这里贴上这些诗歌并非是为了凑字数,而是想给读这些文字的人留下点知识储备,不枉费看这些文字所耽误的时间。
既然是最后一篇,那就要多啰嗦几句。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介绍完这一系列24节气丛书,头脑中一直闪现挂着红灯笼的房屋,洁白的瑞雪和喜庆的爆竹声。是呀,从春到冬,一年轮回,四季依旧反复,而我们不知不觉就长了一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好好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快乐才会在这样的一天天中升温、发芽、饱满、迸发。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四)
1、从传统文化中找乐趣
幼儿园每逢万圣节、圣诞节的时候都有各种活动冒出来,尤其万圣节的化装舞会,我是真的不能理解那些各种西方人物的装扮。有时也会感慨,怎么没有关于“寒衣节”的活动,这个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也是我们中国的鬼节之一。
看到《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系列,心生欣慰,终于有一个普及24节气知识,向小朋友们诉说传统中国文化的书本了。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是“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系列的第四本,讲述了节气在冬天的故事,把传统中与冬有关的时令习俗、农事活动娓娓道来,让国学文化教育更有温度和触感。
2、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季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所谓
立冬时冬之始,天气开始真正的冷起来了,一年也快要结束了。论语里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虽不言不语,节令却始终在运行,永不停息。世间万物都在悄然顺应着自然的变化,动物如此,植物也不例外。
《济南的冬天》里老舍先生描写的就是秀气的小雪,这个是时节的小雪还只是薄薄的一层,而江南“小雪”是更是少见雪,不过江南人倒是遵循着“小雪到,吃糍粑”的传统习俗。
小雪可能不适合晒朋友圈,但“大雪”里的景绝对是刷屏利器,小朋友们要堆雪人、打雪仗也是自大雪而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无疑是冷且寒的,而那些挺过冬雪严寒的动植物来年必定更加健壮、茂盛。如同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加坚强一样。
“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古人的冬至如同过大年,各种祭天、拜冬,活动多样。冬至天虽冷,但可以赏梅赏雪,户外活动停下来了,但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欢快地窝在家里“猫冬”也是个不错的生活。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寒潮、大风、降温各种警报挑战大家的保暖措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小寒时节,小朋友要到户外多运动,跳绳、跑步、踢毽子,远离手机和电脑,才能身体健康。
大寒是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此时段明显的天气是大风、低温、积雪和冰冻,所以身上裹在厚也不为过,一切为了保暖。
古人的大寒天气里是到处晒太阳的“负暄”,大寒里的民俗有“尾牙祭”、祭灶神的小年,这之后的每一天为了迎接春节都是忙忙碌碌,但也是欢欢乐乐的日子。
3、有声、有色、有内涵的二十四节气
时序的流转中,隐藏着大自然奇妙的韵律,二十四节气里藏着的正是大自然的韵律,而我们的古人更是把节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节气都充满了生机、智慧。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系列丛书有声:每个节气后都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免费收听若虹妈妈富有亲和力的讲解音频。有色:插图由节气“申遗”画作作者林帝浣(小林)绘制,全彩色印刷,让孩子们充分领略节气之美,中国意境之美。有内涵:说节气,又不止于说节气。除了介绍有关节气的基本知识,如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节令美食、农事活动等,还穿插了很多关于节气的古典诗词、童话、小古文、现代诗歌等,让孩子们对节气有更丰富、更立体的认知。
让小朋友们学习二十四节气,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略中国意蕴之美。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从小就会背,能够清楚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人并不多,能够说出每个节气的时间、由来、有哪些习俗的人就更少了。
大人都不知一二,孩子问起的时候,除了百度还能怎么办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孩子发问之前,就说给他听。
若虹妈妈撰写的《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丛书能帮到我们,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1、冬雪雪冬小大寒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冬》是丛书的最后一本,介绍了冬季的六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气温明显下降,进入冬天。
小雪:“雪”表示将会降雪,“小”是天气尚未过于寒冷,即使下雪也不会太大。
大雪:大者盛也,雪量加大。冷空气频繁,气温更低。
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进入一年中最严寒的时段。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最寒冷的天气开始了,甚至比大寒还冷。
大寒:一年最后一个节气,常有大风、低温、积雪、冰冻现象。
2、节气三候:万物有灵性,最先察觉到的节气的到来
立冬: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大雪:鶡旦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雁北乡、鹊始巢、雉雊
大寒:鸡乳、正鸟厉疾、水泽腹坚
3、诗词谚语
立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雪: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
大雪: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上。
冬至: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冬至如大年。冬至前后,冻破石头。
小寒:小寒胜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腊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
大寒: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4、风俗节日
立冬:补冬,十月初一寒衣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吃豆沙包
小雪:北方腌菜,南方吃糍粑
大雪:腌肉、灌香肠
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豆腐,祭天拜冬
小寒:腊八节,泡腊八蒜,喝腊八粥
大寒:尾牙祭,过小年祭灶神,准备过年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冬》对冬季的六个节气作了详细的介绍,配以插图、诗词以及小故事,让孩子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每一个节气之后都有若虹妈妈录制的音频,也可以让孩子伴随着如虹妈妈亲切的声音了解每一个节气的故事。
温馨提示: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绘本,文字较多,在孩子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最恰当的方式是念给孩子听(或者听若虹妈妈的音频)。
细心的朋友也能发现,南北气候有差异,若虹妈妈在《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这套丛书中也会从南北两个方面来介绍节气。再也不怕南方的孩子问为什么秋天都结束了树叶还没变黄?都到大雪了还不下雪?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冬》读后感(篇六)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一年十二个月,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新季节的开始,常常伴随着大自然某种鲜明的变化。每个季节,都由每个季节自己的标志物。春天,小草冒出嫩嫩的芽尖;夏天,碧绿的荷叶大如圆盘;秋天,谷穗成熟,一个个低下了头;冬天,雪花纷飞,是可以堆雪人的季节。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以“立”字命名,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尽秘密,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地融汇,体现了中华先民看待时间、自然、生活的独特视角。随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节气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么这些节气都代表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呢?
这套《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由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撰写,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农事活动、节令习俗亲密接触,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温度、有触感。
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本名滕云,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数年,她通过线下授课、朗诵、游学等活动,用她亲切温暖的声音,也凭借她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细腻把握,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古典诗歌、二十四节气知识等,深受大读者、小读者的喜爱。《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若虹妈妈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一套能听、能看、能读、有声、有色、有趣的二十四节气的普及读物。此外,由知名艺术家林帝浣所作的插画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淋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
一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立春了。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此时此刻,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还很寒冷,就像谚语中说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但是,自然界却在悄悄的向人们发送春天的信息。万物皆有灵,立春一到,它们便开始萌动。
在古时候,迎接春天是有仪式的,仪式非常热闹,扮成春官的孩子,一路奔跑着喊着:“春到了,春到了。” 立春日会“打春牛”。春牛,通常是用泥土做成的土牛,把土牛打碎了,四周围观的人就笑着闹着来抢打碎的土块。据说春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牛身上的土宜于养蚕,牛眼上的土能治病。娃娃们佩戴着妈妈用绢制作的“小春娃”,跟在走街串巷的小贩身后,看那彩纸缠绕的栏座上用泥土塑出的可爱“小春牛”。
立春过后,白鸟鸣叫应和,花儿竞相开放,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很快就会到来。诗人们也都来歌颂赞美着迷人的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春天的季节中,除了“立春”,还有“春分”这个节气,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等到“春分”时节,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来比赛试一试,感受下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可能就是冬天,因为冬天和雪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作品也用雪来表现冬天。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和雪是有关的,分别是大雪和小雪。人们通常把冬天的雪称为“瑞雪”,因为雪可以冻死一部分的害虫,雪水渗透到土壤中,能改善土地湿度,有助于庄稼生长。就像俗语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有时候天不作美,糯稻收晚了,大人们不准备做着吃了,可是拗不过小孩子,就想办法借得一点来做了吃,解馋哦!
孩子们是最盼望下雪的,等到积了厚厚一层的雪,就可以快乐地打雪仗,堆雪人了,来和大雪来一场亲密接触。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读书,做游戏,屋内笑声阵阵,温暖如春,屋外白雪飘飘,寂寥清绝,是不是如同神仙一般!
三
岁月如歌,我们互相陪伴着,在时光的流逝中共同感受着自然的变化,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你的孩子会背节气歌吗?你多久没有给孩子讲过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老故事和文化习俗了?对于以上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的列车也越开越快,传统的农耕生活早已经离孩子们远去。科技的进步,更是让我们对时间和气候的掌握也越来越精准。这传统节气还有必要去同孩子们讲述吗?
其实这些沉淀在生活深处的文化和习俗,是让孩子们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对自我有更深的体会,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更应该让孩子多多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若虹妈妈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在帮助孩子们寻找到与自然连接的门,引发孩子对周围物候、动植物变化的关注,在不同的节气中去寻找不同的自然之美。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生活中,让孩子的内心走向平静,也将会带领孩子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
惊蛰到,虫儿鸣,桃花开;清明来,雨纷飞,思故人;立夏到,樱桃红,看芍药;大暑至,萤火虫,打灯笼;秋分到,霜叶红,枫林满。寒露来,菊花开,叶儿落。小雪和大雪,雪纷落,雪人跑……拉着孩子的手,从作者手书以及趣味的解读中,去体会到时节之美,去感受生命的美妙与真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