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写三十讲》是一本引导儿童正确学习读写的教育书籍。通过30个生动有趣的讲解,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书中融入了大量实用技巧和案例,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本书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一篇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的焦虑就在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语文教材改革之后,家长们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哪个环节没跟上让孩子在起跑线就跌倒。把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读和写。如何培养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魏智渊老师通过《儿童读写三十讲》将团队多年研究的读写课程方案倾囊相授,为亲子阅读和教师设计阅读课程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1.为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
澎湃新闻最近报道了一个9岁的小学生把“栓Q”这样的网络用语写进了作文,让老师的血压瞬间飙升,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如何把孩子从电子产品和网络视频中引导到阅读中来,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因为根据各项数据显示,阅读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从而影响儿童所有其他学科的学习。
阅读还可以带给儿童内心的丰盈。通过感受故事中关于生命关于人的各种重大主题,儿童会将自己带入其中,在无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潜意识的指引,让自己变成一个丰富、高尚、自由和充满了可能性的人。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二篇
很多家长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就是孩子学习时间很紧张,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
儿童读写的时间从哪里来,魏智渊老师给出了答案。
这种行为需要提升训练的效率,以便为阅读节约时间。提升训练的效率,有两条途径,一是促进训练的科学化,二是把训练建立在读写能力的基础上。
关于训练的科学化,有几种办法,首先是增强知识清单意识,确保识别出儿童必须学习的关键知识,以减轻学习负担;其次是加强过关意识,防止会的不会的盲目的学习,提升训练的有效性。最后是精选题目,防止走向题海战术。
整个小学阶段,应该重视语言积累 ,而不是习题训练。小学低段,应该是以识字、写字、朗读以及少量默写为主,重视词语积累;小学中段,是海量阅读的关键期,大量的时间应用于刺激阅读,以及开启自由写作;小学高段,训练与阅读的比重可以对半,训练量可以适度增加,阅读以经典阅读为主,阅读量适度减少,但是自由写作量要增加。
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节省时间,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而不是刷题。在读写的过程中就会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必备的关键知识能力。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三篇
《儿童读写三十讲》是魏智渊老师写作的一本书,本书围绕如何培养儿童读写自动化能力展开。全书精彩之处有很多,此文只做摘录和随笔撰写。
魏智渊老师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自尊水平与阅读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而言,它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有关。
一切语言学习,都是以输入量为前提。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有意学习指代课堂上的语文刻意学习,无意学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听故事、阅读时的学习活动,儿童语言学习活动以无意学习为主。有意学生是“精确”的,无意学习是“浪漫”的,“精确”学习和“浪漫”学习的时间比例要遵循二八原则,即“精确”学习所用时间占学习时间的20%,“浪漫”学习所用的时间占学习时间的80%。
小学学习的阶段分为低段、中段和高段,三种学段的学习阅读重点不同,低段是“意义+识字”,中段是“共读+海量阅读”,高段是“经典+广谱+文言”,相同点是三个阶段都为阅读自动化服务,并指向学生素养生成。
小学阅读的关键,是达成“阅读自动化”,基本途径是“海量阅读”。如果以数量定义“海量阅读”,三四年级的儿童每年阅读量要不少于1000万字,大概100本书。在整个小学阶段,达到“阅读自动化”的儿童,阅读书籍量不少于1000本。如果以时间计算,平均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海量阅读的主要材料是文学作品,主要是儿童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曲折地复现了儿童的成长历程或特定问题”,并能“在潜意识里给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地为儿童指名方向”。
如何进行儿童读写自动化训练?老师先带头做起来。图书角的摆放、借阅,对孩子进行阅读激励都是必要的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训练的效率,为阅读节约时间。此外,还需将阅读活动变成日常行为,如将下午上课前20分钟固定为阅读时间,并督促儿童做好寒暑假阅读的攻坚。
做好儿童读写,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学习。魏智渊老师推荐教师阅读《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千面英雄》《金字塔原理》《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晨诵课》等书籍。对于教师,他提醒,要“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领域专业框架及概念”,“能够基本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些框架和概念描述和解释专业主题或问题。在进行相关知识和实践方面,他给出两条建议:“通过经典,奠定根基”,“借助实践,绘成地图”。
这本书还介绍了儿童阅读课程和儿童自由写作如何建构,都有一定的价值。不过,在中低段,写(输出)的前提要以读(输入)为前提的,不然写作的自动化是无法完成的。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前行的第一步是克服恐惧,先完成,再完美。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四篇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的焦虑就在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语文教材改革之后,家长们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哪个环节没跟上让孩子在起跑线就跌倒。把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读和写。如何培养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魏智渊老师通过《儿童读写三十讲》将团队多年研究的读写课程方案倾囊相授,为亲子阅读和教师设计阅读课程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1.为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
澎湃新闻最近报道了一个9岁的小学生把“栓Q”这样的网络用语写进了作文,让老师的血压瞬间飙升,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如何把孩子从电子产品和网络视频中引导到阅读中来,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因为根据各项数据显示,阅读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从而影响儿童所有其他学科的学习。
阅读还可以带给儿童内心的丰盈。通过感受故事中关于生命关于人的各种重大主题,儿童会将自己带入其中,在无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潜意识的指引,让自己变成一个丰富、高尚、自由和充满了可能性的人。
魏老师提到这一切都需要儿童通过海量阅读才能形成自动化阅读的能力,就是“能够快速地、不假思索地完成从语言到意义之间的相互转换”。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要想做到海量阅读,更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推进才能完成。除了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书籍储备,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为儿童大声朗读开始,还可以设置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的阅读庆典、常规的阅读冲刺、导读和故事会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整本书共读让儿童看到故事与自身生命的深度关联,不断靠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对好书产生强烈的兴趣。
至于应该读些什么,魏老师推荐要从经典童书开始,因为经典童书会在“儿童童年埋下一粒种子,暗中指引儿童去形成一种更为自由的选择,就是不屈服于困难,不屈服于平庸,而应该去形成一种深刻的内在生活和外部追求”。凡是能够促进儿童深度成长的书都是好书。
2.写什么,怎样写
阅读是为写作蓄能,通过海量阅读,可以增强儿童对生活的敏感性,同时丰富的语言文字不断夯实着基础的学习能力,逐渐厚积薄发,才会迎来写作自动化时期。
魏老师强调自由写作不同于课堂上的作文练习,作文是一种刻意练习,而自由写作则是在真实场景下的写作,是对写作能力的运用,是比作文训练更为重要的能力。
既然如此,激发儿童的写作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内容一定要来自儿童的生活。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班级生活中的故事及思考,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情绪波动等等。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儿童可以提升滋生对生活的意识、洞察和反思,让生活更为自觉。因此老师可以在自由写作的时候多给几道题目做参考,让儿童自己选择。
在自由写作的部分,魏老师不仅介绍了充足的激励热情的技巧,还介绍了如何指导儿童写读后感、日记、演讲稿、文学评论甚至任务评论的方法。成人看起来都无从下手的写作内容,经过魏老师的拆解,也觉得清晰可执行。家长和老师不妨和儿童一起练笔,比比谁的进步速度快。
《儿童读写三十讲》从方方面面解答了有关儿童读写的一些问题,成人应该避开的雷区,以及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些书目。这本书可以作为案头书,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随用随翻,科学地培养儿童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五篇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的焦虑就在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语文教材改革之后,家长们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哪个环节没跟上让孩子在起跑线就跌倒。把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读和写。如何培养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魏智渊老师通过《儿童读写三十讲》将团队多年研究的读写课程方案倾囊相授,为亲子阅读和教师设计阅读课程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1.为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
澎湃新闻最近报道了一个9岁的小学生把“栓Q”这样的网络用语写进了作文,让老师的血压瞬间飙升,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如何把孩子从电子产品和网络视频中引导到阅读中来,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因为根据各项数据显示,阅读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从而影响儿童所有其他学科的学习。
阅读还可以带给儿童内心的丰盈。通过感受故事中关于生命关于人的各种重大主题,儿童会将自己带入其中,在无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潜意识的指引,让自己变成一个丰富、高尚、自由和充满了可能性的人。
魏老师提到这一切都需要儿童通过海量阅读才能形成自动化阅读的能力,就是“能够快速地、不假思索地完成从语言到意义之间的相互转换”。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要想做到海量阅读,更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推进才能完成。除了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书籍储备,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为儿童大声朗读开始,还可以设置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的阅读庆典、常规的阅读冲刺、导读和故事会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整本书共读让儿童看到故事与自身生命的深度关联,不断靠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对好书产生强烈的兴趣。
至于应该读些什么,魏老师推荐要从经典童书开始,因为经典童书会在“儿童童年埋下一粒种子,暗中指引儿童去形成一种更为自由的选择,就是不屈服于困难,不屈服于平庸,而应该去形成一种深刻的内在生活和外部追求”。凡是能够促进儿童深度成长的书都是好书。
2.写什么,怎样写
阅读是为写作蓄能,通过海量阅读,可以增强儿童对生活的敏感性,同时丰富的语言文字不断夯实着基础的学习能力,逐渐厚积薄发,才会迎来写作自动化时期。
魏老师强调自由写作不同于课堂上的作文练习,作文是一种刻意练习,而自由写作则是在真实场景下的写作,是对写作能力的运用,是比作文训练更为重要的能力。
既然如此,激发儿童的写作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内容一定要来自儿童的生活。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班级生活中的故事及思考,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情绪波动等等。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儿童可以提升滋生对生活的意识、洞察和反思,让生活更为自觉。因此老师可以在自由写作的时候多给几道题目做参考,让儿童自己选择。
在自由写作的部分,魏老师不仅介绍了充足的激励热情的技巧,还介绍了如何指导儿童写读后感、日记、演讲稿、文学评论甚至任务评论的方法。成人看起来都无从下手的写作内容,经过魏老师的拆解,也觉得清晰可执行。家长和老师不妨和儿童一起练笔,比比谁的进步速度快。
《儿童读写三十讲》从方方面面解答了有关儿童读写的一些问题,成人应该避开的雷区,以及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些书目。这本书可以作为案头书,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随用随翻,科学地培养儿童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六篇
阅读理解题不会答题;作文写不出来,或者像流水账……孩子上三年级,和宝妈见面就讨论孩子这点事。是啊,宝妈们有点焦虑,两个宝妈迫不及待的想要报阅读写作课,问我要不要一起。其实我有点纠结,向朋友请教。她说不需要,作文辅导班会把孩子的思维,装入几种模式,反而限制孩子的创造能力,形成一种僵化的写作。我一听恍然大悟,问她怎么懂这么多,她说她有法宝,就是魏智渊的一本书:《儿童读写三十讲》。
魏老师这本书,很全面,很清晰,很详细的讲了儿童阅读写作。魏智渊老师专注于教师培养、课程研发、阅读研究和学校改造。著有《教师阅读图》、《高手教师》等作品。
魏老师这本《儿童读写三十讲》共分为三篇,上篇儿童阅读基础,中篇走向阅读课程,下篇儿童自由写作。三篇非常全面的讲了三十个家长和老师比较关注的——儿童读写方面的主要问题。打开此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正是我需要的书,定能帮到我和孩子。 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的语数外和数理化的学习。一切语言学习,都是以输入量为前提的。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尤为关键,需要培养“自动化阅读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赠予孩子一生有用的财富。魏老师指出培养自动化阅读的能力只有一个路径,就是海量阅读,还特别强调不是“大量”是“海量”。阅读数量越多,阅读速度越快,阅读品质越高,这个自动化其实就是“语感”。语言的学习规律就是量的积累,引发质的飞跃。
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魏老师开始从什么是童书,什么是绘本,孩子阅读时的心理……一点一点的讲起。怎么才能让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呢?首先父母和老师不要做儿童阅读的兴趣的杀手。“读书收获了什么,读懂了没有,不恰当的读书任务”等都有可能大大削弱阅读兴趣。而是应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适时进行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激励阅读。 “晨诵,与黎明共舞”,对我感触很深。儿童的每一天,不应该仅仅被太阳唤醒,被母亲唤醒,也应该被诗歌唤醒。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诵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我可能太急功近利,只想着让孩子多读点,多积累些知识。每天孩子被美美的诗歌唤醒,是一种精神的唤醒,精神的舒展与丰盈,是生命的滋养。感谢魏老师,受教了!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不言而喻,有输入就有输出,有阅读自动化完成为前提,就会有写作自动化。也就是“我手写我心”,自由地表达思想。我从中明白了,特别是小学阶段,让孩子自由写作,让写作成为一个自然、快乐的过程。先写起来,然后才知道该怎么写,而不是先知道怎么写,然后才写起来。我发现又踩坑了,经常嫌孩子写的作文不行,错字狠多,语无伦次。三四年级是创意写作期,要保护好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魏老师的每一讲都很实用,同时还有很多避坑指南,像选书、速读、日记等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给我这样焦虑迷茫的家长指明了方向,吃下定心丸。坚持好海量阅读,掌握好“表扬经济学”,保护好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读到这本书是我的幸运,魏老师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儿童读写的重要性和方法。用“受益匪浅”不能表达我的收获,真想把每页都划下来,抄下来,实践到和孩子的学习中去。这本书有着令老师和家长无法抗拒的魅力。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不重视阅读的家长,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以教会家长引导孩子阅读写作。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七篇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条路上,你是怎么做的?曾经有过焦虑吗?
我之前的做法是给家里买了很多的绘本,陪孩子一起阅读。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经常有21天阅读打卡的活动,孩子也很配合。但是小学之后,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明显不如从前,一是阅读深度的增加让孩子畏难,另一是电子产品的影响。
我自己每日下班回家也没其他的业余爱好,主要就是喜欢读书写作。我总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一起来阅读,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可能有作为妈妈的焦虑情绪,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在大语文时代背景之下,阅读的重要性不断被学校拔高,作为父母无不希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后面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文打好基础。作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妈妈,遇见《儿童读写三十讲》这本书十分欣喜。
打开目录我就知道这是我一直在找的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讲儿童阅读基础,中篇讲走向阅读课程,下篇讲儿童自由写作,作者通过每篇十讲,系统阐述了什么是儿童阅读、如何推动儿童阅读以及怎么样提高儿童写作的能力。
作者魏智渊,曾先后兼任多所学校校长,目前是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橡果学院院长,他专注于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和学校改造。 在教研方面很有研究,著有《教师阅读地图》《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高手教师》等作品。
书中的《序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首先帮我们梳理了“什么是阅读能力”,简言之是理解能力和认读能力的概括称呼。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关键,只有成为潜意识,才能为一生的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在阅读之前,我们先要明白阅读故事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儿童偏爱安全又喜欢冒险,同时用情绪在调节,这就是儿童的大脑偏爱故事的原因。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有代入感,精神世界也在发生变化,人格也在成熟。
怎么让儿童爱上阅读?让阅读回归阅读本身,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相信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的诉求,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我总结如下:
第一,识字量不够的低幼儿童时期,父母或者老师可以养成为孩子大声朗读的习惯,以此促进孩子阅读;
第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其中包括丰富而健康的书籍储备、固定且规律的时间保障、远离电子产品的干扰、共同阅读的环境(家庭或者学校);
第三,合理利用外部激励,包括阅读庆典、阅读冲刺、导读诱发(比如好书推荐等)、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四,善用内部激励,真正优质的童书,是能够引发孩子自主阅读探索的兴趣的,要引导孩子在阅读中爱上阅读这件事本身。
那如何实现“阅读自动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海量阅读”,目的是使儿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阅读文本,同时完成思考。海量阅读,不是盲目的阅读,而是要挑选适合孩子的作品进行阅读,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的增加阅读难度。
写作,是一种加强生活掌控感的生活方式。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由写作”?可以是养成随时记录灵感与想法的习惯、课后记录的习惯、记录重大事件、给家长写信或者做月度总结等,总之重要的是先写起来,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
在写作这一点上,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写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着孩子写下的生活日记,文字表达虽然很稚嫩童真,但这是他对生活的观察,是他眼中生活的样子,如此想想觉得也十分可爱。孩子现在二年级,看图写话自己就能写满所有格子,也算是阶段性的一些小成果吧。
从阅读到写作,两种能力都非常重要。在全民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是老师的责任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也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儿童读写知识,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营造良好的伴学环境。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写作,像流水一样顺畅!
儿童读写三十讲读后感第八篇
南明教育与担当者行动,是属于一见钟情,迅速陷入热恋的两个团队。在这种情况下,我出任了橡果书院的校长,算是半个身子进入了担当者,成了担当者与南明教育之间的桥梁。
橡果书院是个什么概念呢?将是一个大型的培养专业儿童读写师资的教师发展平台,由原来的橡果学院进化而来,主要服务于乡村教师(当然也不拒绝城市教师)。当然,南明教育介入后,可以想象的是,一定会带入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背景,有更为专业的方式,来研究和推广以“晨诵-午读-暮省”为特色的儿童读写课程。
没错,这将是一家专业的培养儿童读写师资的在线学院,服务于乡村公益,而且,是免费的。
书院的设计是这样的:课程分为三阶。初阶课程,由三十个关于读写主题的音频构成,每个音频,约15分钟左右,预计学习周期为三个月;中阶课程,则是关于儿童读写的理论与实践,细分为若干门学科,有理论分析,有案例研讨,有实战演练,预计学习周期为1-2年;高阶课程,则是关于读写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师徒制,不设年限,由师父进行鉴定,培养读写方面的培训师(包括家庭指导师)。
即将发布的,是橡果学院的初阶课程,即《儿童读写三十讲》。
一
《儿童读写三十讲》是怎么来的?
受担当者邀请,我专门去了厦门,描绘了橡果书院的发展图景。因为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的橡果学院,原本就录制了106节音频课,是以介绍书籍为主的。我建议调整一下思路,就有了新的100讲的设计,如图。
后来因为100讲对初学者太多,建议发先布15讲。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放弃了100讲,改为30讲。这30讲,涵盖了儿童读写方面的几乎全部重要主题,更为精粹。
100讲或30讲的写作,也经历了一番波折。最早的方案,我是组织者和审订者,将邀请在儿童读写方面有水平的老师来分头撰写。但是很快发现这样做的弊端,一是水平参差不齐,审订难度大,二是哪怕老师很有经验,要在理论层面很好地概括,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时候,离发布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时豪情:我来写!
真写的时候,哪有时间?!开始从各种夹缝中挤时间,而且,往往必须有大块的时间,以确保思路不中断。有些部分,是早上到办公室早,赶紧写,争取在8点之前写完。状态好的话,还会连续写第二篇。有些部分,是午睡醒来早(可能12点半以前就醒来了),然后赶在下午上班前完成,还不影响下午的工作。还有若干篇,是在高铁上完成的。高铁的到站时间是固定的,一般两三个小时,可以完成一篇。而且,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写作。万一太嘈杂,就自己升舱到一等座,花钱买安静。
这样写出来的,是粗制滥造的吗?
当然不是。这是我迄今为止,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写的时候,满怀激情。激情的根本原因,是对儿童读写本身的熟悉与热爱。阅读和写作,相对来讲是我的特长与爱好。而干国祥老师首创的儿童课程,又是将儿童读写从课程角度带到顶峰的一个课程。十八年浸润其中,为许多诗歌感动过,为许多童书流泪过,再加上自身日渐成熟的理论素养,对每一个主题,都非常熟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讲,这是在用一辈子做准备啊。所以,具体到任何一个主题,一旦开始思考和写作,就力求把一个话题,讲得明明白白,尽可能地耗尽这个话题。同时因为音频的需要,每篇文章,还要保持在3000-4000字之间,这就需要一定的取舍、布局和详略处理。无形中,每一篇也就成了所谓的“干货”。
二
因为要做音频,必须写得通俗易懂。因为是学术写作,又必须从底层逻辑出发把一个主题讲清楚,不能不痛不痒。这二者的冲突调和,始终是难题。最终,尽可能地避免用术语,用通俗流畅的方式写作,能举例子的,就少用概念,尽量地深入浅出。
尽管如此,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大白话,需要听众或读者调动理解力。但这一点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我看来,完全不用听众调动注意力和思考力,是有问题的。我希望所做的音频能够经得起反复听,每一次听,都可能有一些新的启发或感受。所以,仍然首先注重了论述本身的完整性。
接下来的录制,又是一个问题。
担当者的伙伴们,找了不少人试录,甚至我自己也试录过。最终的录制者,由专业的播音员(像新月)、经常给小朋友讲故事的资深儿童作家或故事大王(像王钢和大熊哥哥)、也有声音特别好的优秀老师(像赵尚平老师)、还有南明教育声音与理解俱佳的名师(像原卫华和吴传莹),总之,是一支超级强大的队伍。
除了反复录制外,还进行过详细的讨论:播音者到底是什么角色?是转述者?叙述者?还是兼而有之?是忠实于原文,还是有所发挥?播音者需要藏匿自己的个性吗?
在这种磨合中,橡果学院初阶课程《儿童读写三十讲》渐渐拥有了生命,具有了自身的特色:它涵盖了儿童读写方面的一般主题,完全可以成为一线老师在儿童读写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撑;它将理论深度与实用技术融合在一起,推崇有思想的技术,又很适合反复听,将来的纸质版也适合共读;它不追求老师一次彻底听懂,保持了我的文章和讲座的一贯风格;它又带有指南的特征,关于儿童读写方面的大部分问题,都能找到清晰的说明。
担当者行动橡果书院的项目团队也一直没有闲着,非常努力地做着平台研发、美工设计、后期制作,甚至为三十讲专门开发了测评题目,以测试老师有没有真正地听完并且有初步的理解。
三
到了最后,大家不想延后发布时间,就进入到了紧张的录制和后期处理阶段。
我一再承诺,一定会按时完稿。说归说,但心里没底,但态度很坚定,有点像《犟龟》里的承诺:我一定会抵达的!
最后几篇并不好写。例如,要写《要想做好儿童读写,教师应该读哪些书》,就非常地耗费时间。在这个领域,我翻过的书是非常多的,几乎市面上相关的稍有影响的书,都会买来翻翻,但大多数并不阅读。我知道哪些书是关键,所以,我只推荐了七本(套)书。这不多,是吧?但是这些书研读下来,却足以构成一个非常专业的基础。而七本书我都要写推荐语,这样的话,首先,手头得有,其次,得再翻翻,确定论述是准确的。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流逝了。
《儿童读写三十讲》还没开始写,就已经被长江文艺出版社预订了。所以,写完的当天,自己在办公室大笑三声,交稿,开心之极。因为我想,如果没有橡果书院的这个项目,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把这些写下来。纸版和音频版稍有差异,字数多了3万,在表述上,也会更为书面化一些。
这时候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只要挤,它总是有的。”信然。在这一年中,出版了《高手教师》,交稿了《高手父母》,《教师阅读漫谈》接近完成,还积累了大量小学语文方面的成果。这些,都是间隙里挤出来的。
9月30日,橡果书院正式开放报名。这是一粒儿童读写的种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会开出怎样的花朵?创造出怎样的奇迹?目前尚不知道。不过,担当者行动的努力,南明教育的品牌,一定会孕育出更好的果实。
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儿童阅读三十讲》后记
这是一本计划之外的作品。
南明教育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新教育研究中心,早期最核心的成员,是干国祥老师、马玲老师和我。干老师是团队的发动机,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马玲老师负责儿童课程,我则负责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工作的交叉是必然的。尤其是后来我有七年时间都在担任校长,必须设计学校的课程,以及推动教研和课程开发,对阅读课程的架构和实施,非常的熟悉。
我曾经把儿童阅读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儿童阅读被当成是课外书,学校里是不提倡的,热爱阅读的儿童,需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偷偷看书,一不小心,会被没收甚至撕毁。第二个时期,是阅读的活动化时期。全社会开始重视阅读,阅读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校园,甚至进入了课堂。但是,阅读与教材学习之间的冲突,至今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许多学校虽然言必称阅读课程,但阅读在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地完成课程化,仍然处于活动化的阶段。因为阅读课程化的前提,是在更高的层面,例如语言学习的层面、生命主题思考的层面,整合教材学习与儿童阅读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它们有机地编织起来,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儿童发展。这项工作,才是真正地将阅读课程化的努力,这也是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孜孜以求的目标,并且,我们认为目前取得的成果,无论是理论解释还是实践效果,都是硕果累累的。一线在解决儿童读写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这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
非常巧的是,南明教育与担当者行动结缘,我本人也出任担当者行动的总顾问,以及担当者行动橡果学院(阅读学院)的院长。担当者行动长期服务于乡村儿童阅读,规模大且成效显著,这种合作,将对双方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也有意推动乡村儿童阅读从早期的“读起来”,进入到课程化时期,以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效益,造福乡村。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橡果学院的课程,要分成初阶、中阶和高阶,初阶课程带有普及性质的,在儿童读写方面能让老师们有常识性的了解。于是,就有了《儿童读写课程三十讲》,是通过制作30次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音频,来向乡村普及儿童读写的专业常识。这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能够完成这次学术成果的整理。并且,这次整理有这样几个特点:
1.非常全面地概括了儿童读写方面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虽然是30讲的方式,但并不散乱,整体上拥有了个科学的结构。
2.尽量做到了深入浅出,避免了过多的学术术语和繁琐论证,但是,仔细阅读,又是以多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做基础的。一线教师能够多懂,反复读或共读,又能推动专业发展。
3.因为采用了30讲的方式,又可以当成工具书,任何主题遇到问题,都可以查阅或反复阅读相关章节。
可以说,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是这本书的突出特点。
虽然是一本小书,而且以个人之名,但是,却是团队近二十年艰苦研究和实践的结晶。儿童读写方面的主要洞见,均来自于全人之美课程创造者干国祥老师卓越的思考,不能不加以声明。在干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无数次的共读与教研,早已经融为一个整体。“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我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这些思想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而不敢掠原创之名。但是,必然有所发挥,故凡书中可圈可点之处,不敢居功,各种瑕疵,责任却一定在我。
除团队外,应该感谢担当者行动,感谢老马,感谢杨美琴老师的协助与督促,感谢担当者的诸位伙伴,张春亮、覃树勇、黄民玲……原谅我不能一一列出你们的名字,但是,你们为乡村儿童阅读所作出的贡献,一直让我深受感动。也因为如此,因为共同的愿望,本书版税的40%,捐赠给担当者行动,算是为乡村阅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后,感谢我的责任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施柳柳老师,没有你,这本书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