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对三年级学生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发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关键。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学生们在写作中展现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作文教学需要耐心和细心,但看到学生们进步的成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一
2009年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1/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二
我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次盛会,“东南大学”的环境是那么的幽雅,那古树梧桐给人以古典优雅之感,整个校园清新、宁静,古朴而安详,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习,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习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一、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 132+25=25+132 + = + 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二、怎样才能够创设有根的数学课堂?通过华应龙老师的一节《三位数的减法》和他的一场《把根留住》的报告,让我明白有根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堂。要做到有根的课堂,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沈重予老师的《反思六年来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报告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是呀,《课程标准》指出现在的数学学习再也不能是被动地听讲与练习为主,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现将潘小明老师的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观摩课,呈现如下,或许它就足以向我们说明怎样才能创设有根的数学课堂。
课始,潘老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当然学生很容易地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这时潘教师就很自然土点出了本节的课题。接下来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了。有的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另外一条边,然后用底边加上另外一条边的长,再乘2。有的学生通过割一割,然后进行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算长方形面积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干脆将平行四边形的方框拉成长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另外一条边。开始汇报交流了,有的学生说是35cm2,有的说是28cm2,有的说是24cm2。在这里潘老师高明在先不让得28cm2的学生说理由,因为这个是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得24cm2、35cm2的同学先说。很快地同学们指出得24cm2的算法是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当着了面积来算,这个算法是错误的,而得35cm2的算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种算法的同学是把平行四边形的方框拉成了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这两条边相乘,故得35cm2。乍一听,其他学生感觉是很有道理的,这时课堂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有位学生突然把手举起来,说:“老师,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潘老师这时很和蔼地说:“那你能说一说你的理由吗?”那位学生说:“拉过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大了,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cm,而拉过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cm,这样35cm2就不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听了这学生的解释,其他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接着潘老师才请得28cm2的同学发言,到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由老师引出,而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却全部放手给学生。学生在探索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困惑,但在交流与汇报这一环节中会恍然大悟,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与老师适时地引导,做错的同学会明白自己错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做法。老师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起着引导、合作的作用。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地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掌握得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里让我们明白了数学课堂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问题是否有价值。
三、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郑毓信教授说,我们的老师不能光看几节名师的课,光听几场名家的报告就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学习,需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好书。贲友林老师从工作以来坚持写教学手记,每天晚上都坚持写,有时是几千字,有时是几百字,有时是几十字,但他坚持写了,这种自学的精神感染着我,我能够做到吗?我能坚持上完一节课去认真反思这一节课的成与败吗?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就是他自学研究的真实反映,可惜呀,我没能够买到这本书。从张齐华老师那里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那样的欠缺,他那种从高处看小学数学的教学,说“小学教学是小儿科大学问”,这就启示我们要对专业知识要不断土学习,要在平时多看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不断土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从黄爱华、华应龙老师那里让我感觉到老师的智慧与幽默,老师那一句句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时时激励着学生,也时时警告着我真得要学习了。
第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感动与启发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我将朝着大师们所给的方向而不断地努力,那就是多抽一点时间去钻研教材,多抽一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多抽一点时间去看看书籍,为着我的教育之梦而不断地努力。
2/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三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我们203班的同学就像51只刚出笼的小鸟,坐在公交车上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本次研学目的地——梦想城。
我们依次排队下车进入各个体验馆。就要开始“上班”喽!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可是在不停地更换哦!我先当了小小厨师,亲手做了肉松饼干,第一次吃上自己做的肉松饼干,感觉特别美味好吃。然后,我又当了医生,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像模像样的给“病人”看病。正在这时,一辆消防车呼啸而来,不好!肯定是哪里有火险了,我们得赶紧去救火!于是我们又来到了消防体验馆,穿上消防服,戴上头盔,快速爬上消防滑梯,“哧溜”一声滑了下来,开始了紧张的救火行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我们别提有多高兴。接下来,我又当了缉毒警察,换上警服,我们一个个看起来特别威风、帅气,我的梦想就是当警察,当一个像柯南、福尔摩斯一样威风、帅气的名侦探。可我的梦想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哦!我必须身体好、学习好。不过嘛,为了实现我的梦想,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会努力克服。
之后,我们又参加了各种体验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不管你是想当科学家、作家,还是别的什么专家,如果你不努力、不行动,你就只能是“空想家”。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这么快,转眼就到了下午,我们就要“下班”了,“嘟—嘟—嘟”,汽笛声响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坐上了返程的汽车。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地学习,就能朝着梦想一步一步越走越近,将来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3/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四
天,明亮起来了,而太阳好像害了羞,钻入阴云深处躲起来了。我们都按时来到了学校门口,集合完毕后,同学们兴奋的涌入大巴车。我刚坐到椅子上,大巴车就发动了,阵阵声音响起,由慢渐快,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石板岩镇。
车厢内,同学们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彼此交谈着,谈论着自己所见的趣闻。路边的风景目不暇接。窗外,绿色的植物,清新的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了山。经过向上的弯曲的道路时,车身左摆右摆,我们在车内更是左摇右晃。渐渐地,道路又平坦起来,一眼望去,整个城市被一层薄雾笼罩,白茫茫一片,只能看到一些房子的轮廓。等到进了隧道,一明一暗,我们仿佛在穿越时空。
过了许久,我们到达研学的第一站——石板岩云海度假村。班主任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示范课,让我们重温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随后我们排队前往扁担精神纪念馆。刚进入纪念馆,就看到了头顶上的那一根根扁担,一幅幅图片,一条条标语,特别是“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标语更体现了石板岩供销人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在参观完扁担精神纪念馆后,我们前往谷文昌故居。在那里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同样震撼人心,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敬仰之心。我好想在看一个高大的巨人,自己是那样的渺小,遥不可及。
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和我们的红旗渠精神一脉相乘,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以这种精神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4/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五
周六早上,我们坐着大巴车,去进行研学。
到地方了,教官带领我们去第一个地方——黄帝故里。在那里我认识了皇帝姓姬,名轩辕,叫姬轩辕,皇帝原名公孙轩辕,因为皇帝出生在姬水河,所以后来改名为姬轩辕。另外我还知道皇帝生在姬水河旁的轩辕丘,那时房屋特点是冬暖夏凉,他所在部落的图腾是熊,皇帝被称为“文明始祖”。
皇帝有两个妻子,第一个是是螺祖,生了两个儿子,是皇帝的正妃,被人们尊称——先蚕螺祖,是因为她发现了蚕丝可以做衣服;第二个妻子是嫫母,她是四个妃子之间最丑的,但她也是最贤能的,被人们尊称为“先织娘娘”,因为她发明了织布机,让我们以前的社会有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吃过饭,我们又坐车到了好想你枣文化基地,我们第一个参观的目标是枣立方,又名红枣博物馆,我们先看了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碳化枣核,证明了枣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随后,我们又通过投影仪观看了枣从一个枣核到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最后,我们又知道了新郑灰枣被称为“天下第一枣”,知道枣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鲜食类”,代表的枣是冬枣;第二类是“制干类”,代表的枣是新郑灰枣;第三类是“观赏类”,代表的枣是磨盘枣;第四类是“深加工类”,代表的枣是新郑大枣。
一路上,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新的“视野”。
5/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六
十二月六日,我们去了东莞。我有很多话想说,特别是看到虎门炮台的时候,让我觉得中国早期时,人们建起的炮台是多么厉害啊!
那天,我们十点多来到虎门。老师安排我们先去看海战馆。我们进到海战馆,里面有许多关于虎门炮台的故事。也有一些油画记载着当时的一些场景。里面还有以前的物品,如枪、衣服等。
参观完海战馆后,我们走到了炮台那边。我看着那些炮台,仿佛看到我们的祖先在炮台中防御英军的入侵。炮台很大,每离不远处就会有一个小炮的炮台。在那里,看到了大海,也看到了虎门大桥。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大炮台的位置。炮台面向着大海,有许多轮船在海上行驶。
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午饭后,我们来到了东莞科技馆,去感受科技的力量。时间也一晃而过,一天的时间也结束了。吃完晚饭又要回怀集了。
这次东莞之旅,虽然只有一天,但是学到了许多,也很开心。
6/7页三年级作文教学心得600字篇七
伴着夏末秋初的气息,我来到了这个我曾在梦中无数次的幻想的大学校园。不得不说,这里的一切都如此陌生,不过还好的是,我不讨厌这里,不失望这里。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来这里报到的那一天。
来到这里的第一堂课,不是自我介绍,也不是翻看新书,更不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学的课程,军训。
军训,这个词在我未接触它之前,对我而言,仅仅是辛苦加累这么简单。但真的当我接触了它之后,我才知道,军训并不是站军姿﹑走正步﹑齐步,踏步这些运动这么简单。微观的说,它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平衡力,它是在挖掘一个人的意念和潜力。宏观的说,它是在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和塑造一个人的品德。
训练场上那响亮的号角是那样的令人激动,那是一群有志青年从内心迸发出的爱国热情,那是一群边疆战士所喜爱的豪爽和热情。军训期间,我们必须早睡早起,必须准时整队集合。不得不承认,军训确实又苦又累。但每当听到那一致响亮的号角,我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热情高涨,我们激情澎湃,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哪怕难过也意犹未尽,只因为我们是90后,我们是一群愤青。
这次军训,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但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至少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没有军训经验的我,在训练时有太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但我会改善并坚持到最后一刻。
值得开心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官。他总是在笑着包容了我们的错误之后还鼓励我们继续坚持,夸赞我们做得很好,实在幸运,在这个教官的带领下,我想我会做得更好!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