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做班主任》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做班主任的艰辛和责任。文章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展现了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读后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这句话出现在书本的后记,就像是刹车片一样止住了我阅读的脚步,对着这句话,我认真地记下了标识,它带给我的喜欢程度堪比我最喜欢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过许多异曲同工的话,还是抵挡不住这类语句对我的杀伤力。社会上对待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比赛也要求班主任们的技能越来越强,好像班主任是一台永动机,这台机器还得更多考虑学生。这句话是于洁老师的外婆所说,不论生活环境如何,都能让鲜花开满。于老师直言在工作上需要从容和淡然,教育的态度就是生活的态度。在我的解读里,我觉得这句话的魅力和书中提到的班主任们需要爱自己的理念是一致的,工作繁多如杂乱的毛线团,但我如果能找到一根线头,也许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总能解开。当然,目前我还做不到事事都淡然,时时都从容,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要做到先爱己,再育人。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二)
作为即将上岗的准班主任,抱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去提前了解未来工作需要做的准备,感谢偶然的机会让我相遇这本书,让我看到26年里于老师的“初心不改”。学到很多,不论“道”与“术”,如“软硬兼施”“观察记录表达”等,但道中之道还是爱和真诚。不求以十分真心换取相同甚至超过,但至少保证学生能看见我的纯粹和热忱。每个人都是渴望真心的关注和认可的,全方面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不简单以功利的角度去评断任何人,信心100%给他们和真心希望他们好的自己。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全职教师工作经历中,有过黑暗的痛苦挣扎,甚至差点就让自己将教师这个选择永远拒之门外,但还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可以并适合吧。不论这程将来能走到哪里,问心无愧,尽力而为到无力为止。
目前为止,自认为一名优秀教师所需品质:向善带爱的教育理念,稳定的情绪,扎实的专业水平,持续学习的动力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三)
看完整本书真的想做班主任呢!虽然被业界吐槽到窒息,但末尾那句教育的态度就是生活的态度真的醍醐灌顶,教育是度人度己,热爱工作的本质是我热爱生活呀!
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更是值得反复推敲,看一遍肯定是不能吸收的,书中很多案例的处理步骤完全可以借鉴,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真的让人折服,与其说是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于洁老师待人接物智慧的结晶。
整本书不仅内容翔实,可借鉴性强,而且文字优美。
描述她的阿婆,她说:”她就是天上的那朵云,看似柔弱,却无人可以摧垮。” 她阿婆说吃花:“吃些花,心里都是香的。”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尽显其中,感觉每一句话都优美到想要做摘抄。
家校联系单,每周风云人物,书信来往等等交流和记录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于洁老师26年班主任生涯一直坚持,自主开发的班级关系,家校沟通,师生交流途径只增不减,永远保持为了学生发展的初心面对每一个学生,这种对教育的热诚和学生的爱戴,值得我这个青年教师时刻来吸取力量。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四)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五)
读过不少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于洁老师的这本是让我觉得最接地气最感动的。市面上很多的书都在教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术”,但我觉得于洁老师的书是在教我们做一个好班主任的“道”,秘诀并不高深,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她能以最大的耐心和包容陪伴学生成长;因为有爱,所以她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去关心爱护;因为有爱,她几十年如一日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了幸福,她就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的老师,我是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看这本书没有感觉于洁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名师,不是一出手学生就乖乖听话的“大神”,相反,哪怕到了她这个地位名气,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难处跟我们这些普通老师也没什么两样,每天面对的是同样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层不出穷的问题。有些畅销书中那种幡然醒悟的奇迹很少发生,更多的是和我们一样反反复复费劲心力怎么也转变不了的学生。但于洁老师又跟我们不一样,她是淡定从容的,是豁达冷静的,是智慧坚韧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她只会带着最大的爱想方设法去帮助去解决,这种心态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书中于洁老师多次提到她用写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真心的关怀真诚的话语让我印象深刻,这是我今后工作中可以借鉴的。
于洁老师说她就想当班主任,我想是因为她真正品尝到了当班主任的幸福快乐,这种幸福快乐来自她精心浇灌结出的果实,足以带给她无法衡量的满足和成就感。
愿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六)
看得的时候16班各位同学的脸又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想起很多同学在相处的半学期中给予我的感动和成长,想起15、16班总喜欢来抱我的小女生 ,其实被她们抱着我也很安心。想起某次把调皮的孩子说哭后,自己也哭得停不下来,以为他就此会有改变,然而不到三天又变回老样子。想起班上同学打架,我去拉架,还被误伤挨了一拳。想起同学手划破了,校医不在,我出去买了碘酒、棉签,创口贴,回来帮他处理伤口,他对我说您和我小学老师一样温柔。想起几个班考试时,我们班最先安静被表扬后,我一路哼着歌下班的心情。说实话,上个学期我不止一次感受到倦怠,考虑过其他出路。但是其实这份职业很适合我,我很爱我的孩子们,也常常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优点和美好。我的逃避不是他们不好,而是我总怀疑自己,觉得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班上才有这么多问题和后进生!上学期开学时我的班乱得两校区闻名,好几次值日同学跑了,我就一个人留下来打扫卫生。到期末考时他们都成了很多科任老师眼中不错的孩子,还考了第三的好成绩。这个学期即开始,一切清零,我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班级的问题,多想办法,监督到位,认真教研,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避免情绪化的时候,每天都激情饱满的去上课。“不要觉得他们给你添了麻烦。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的,回头看这一段经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可笑的。你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做的都做一遍,但是不要以为他们的改变是你的功劳。人只有自己要改变才真的能改变,你只能是催化剂,还不一定有效果。” 还有我特别喜欢这句:“我不想高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从而高高在上,也不想低估自己对学生力所能及的影响而无所作为。我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呈现在学生面前。” 谢谢于老师的书,这一针鸡血打得很是时候,我会,也应该,也能成为更好的老师!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七)
《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本书读到今天终于走到了结局,十六天的时间,跟着于老师一起学习如何当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地回忆自己四年来的班主任生涯,有过后悔,也有过遗憾,但更多的还是期待,期待下一次当班主任,我可以做得比之前好很多。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从一开始的毫无经验,只能凭着一腔热情奋力向前冲,到被撞得头破血流后的反思,再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能成为一个淡定从容、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分享了很多她作为班主任的小技巧,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和学生好好相处。 有的是拿起来就可以用的,有的则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调整,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能感受到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而这,其实也是现在很多老师所欠缺的吧?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关于老师的评论越来越负面,每次打开手机都会有网友逮着一些个例在下面大发牢骚:现在的老师素质越来越低了,只知道要钱啊;老师上课都不教新知识都留着补课的时候再讲;老师没把学生当人看,不是体罚学生就是对学生冷暴力……还有一直以来的言论,老师工作多轻松啊,每天只要上几节课,还有寒暑假,强烈建议取消寒暑假!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老师的满腹委屈,你们只看到了老师的寒暑假,却没有想过寒暑假也是要培训的;你们只知道抱怨老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让家长做,却没有想过老师也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你们觉得老师工作轻松,每天只要上几节课,却没有看到老师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 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导致老师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尤其是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抱怨老师,孩子也不再尊重老师,课堂上自然不愿意认真听讲,最后成绩变差了,家长又来说老师不会教,而老师则觉得自己对学生尽心尽力却换来了无尽的职责心里自然难受,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差生了,然后差生更差……这不就是恶性循环吗? 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遇到过,哪怕是于老师,哪怕是那些名师,也曾经经历过这些。与其一直耿耿于怀,倒不如把它抛到脑后,尽力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或许家长和学生对你还是有误解,先好好解释,解释无果就用行动来证明吧。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是相互的,以真心换真心,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时间久了,他自然知道你是真的为了他好,还是做表面功夫。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一些真诚和宽容,请一定一定不要用嫌弃或厌恶的眼神看向他们,他们虽然还是孩子,却完全分得清喜欢与讨厌。 于老师在后记中提到了她的阿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睿智豁达的老人的形象,因为她,于老师慢慢养成了淡定从容的气质。 其实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前辈,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那是岁月所赠予他们的礼物。当你迷茫时,不妨去和他们聊聊天,然后重新确定前行的方向。 最后的最后,愿每位老师,都能享受教师这个职业,都能和自己的学生,相知相惜。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八)
《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本书读到今天终于走到了结局,十六天的时间,跟着于老师一起学习如何当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地回忆自己四年来的班主任生涯,有过后悔,也有过遗憾,但更多的还是期待,期待下一次当班主任,我可以做得比之前好很多。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从一开始的毫无经验,只能凭着一腔热情奋力向前冲,到被撞得头破血流后的反思,再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能成为一个淡定从容、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分享了很多她作为班主任的小技巧,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和学生好好相处。 有的是拿起来就可以用的,有的则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调整,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能感受到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而这,其实也是现在很多老师所欠缺的吧?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关于老师的评论越来越负面,每次打开手机都会有网友逮着一些个例在下面大发牢骚:现在的老师素质越来越低了,只知道要钱啊;老师上课都不教新知识都留着补课的时候再讲;老师没把学生当人看,不是体罚学生就是对学生冷暴力……还有一直以来的言论,老师工作多轻松啊,每天只要上几节课,还有寒暑假,强烈建议取消寒暑假!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老师的满腹委屈,你们只看到了老师的寒暑假,却没有想过寒暑假也是要培训的;你们只知道抱怨老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让家长做,却没有想过老师也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你们觉得老师工作轻松,每天只要上几节课,却没有看到老师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 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导致老师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尤其是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抱怨老师,孩子也不再尊重老师,课堂上自然不愿意认真听讲,最后成绩变差了,家长又来说老师不会教,而老师则觉得自己对学生尽心尽力却换来了无尽的职责心里自然难受,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差生了,然后差生更差……这不就是恶性循环吗? 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遇到过,哪怕是于老师,哪怕是那些名师,也曾经经历过这些。与其一直耿耿于怀,倒不如把它抛到脑后,尽力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或许家长和学生对你还是有误解,先好好解释,解释无果就用行动来证明吧。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是相互的,以真心换真心,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时间久了,他自然知道你是真的为了他好,还是做表面功夫。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一些真诚和宽容,请一定一定不要用嫌弃或厌恶的眼神看向他们,他们虽然还是孩子,却完全分得清喜欢与讨厌。 于老师在后记中提到了她的阿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睿智豁达的老人的形象,因为她,于老师慢慢养成了淡定从容的气质。 其实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前辈,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那是岁月所赠予他们的礼物。当你迷茫时,不妨去和他们聊聊天,然后重新确定前行的方向。 最后的最后,愿每位老师,都能享受教师这个职业,都能和自己的学生,相知相惜。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九)
1.我以前总想要学很多,同时又习惯浅尝辄止。但其实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深度钻研下去就能获得很多乐趣,就像作者对于做班主任花下的功夫一样,最后收获良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潜下心来做事情,可能会有奇迹发生。
2.“一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自如、丰富多样,人就有舒适感、幸福感并且充满创意。”
自由和多样是可以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的,活得满足,起码积极向上是要靠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的。
3.“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停止争论到底是要挫折教育还是要快乐教育,这样的关于常识性的争论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是一种折磨。人生本来就是快乐和挫折齐头并进的路程,该有的都要有。”
这句话说得真好,就像之前很火的棉花糖实验说让小孩子懂得忍耐,但是结果是市面上传的结论是偏颇的。人生需要平衡,这个度每个人都不一样,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努力成为一个灵活的人。让自己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舒服,是一门大学问。
4.“秉持一个原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能力有限,顺其自然。”
每个人的命运课题不同,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孩子,心态上放松不要拧巴,行动上努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5.“为了得到别人的爱,我们必须是自己先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
我觉得不管是任何情感,都遵循这个原理,和恋人同理,和朋友同理,和孩子同理。自己以身作则,不断精进自己,心态上平和而稳定,做一个淡定的人。
6.“当你板着脸企图去教训一个学生的时候,他早已经武装好了自己,全身戒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一心为了你好,可是你却以为我要伤害你。师生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尊重和真诚要放在第一位。”
真是大智慧啊,面对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就像小孩子非常讨厌父母对自己说我都是为你好,因为这句话就是道德枷锁,说出这句话的父母不见得是坏人,也常常在关系中劳心劳力,但是他们是自私而不自知的。
人际交往中要避免预设立场,当你用防范的态度对待他人时,对方也会感受的到。尊重,有度,平和,宽容,有原则,这些是有利的。
7.“软硬兼施不仅仅是语言上的。
“软”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硬”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原则性和坚定性。”
真好啊,都适合嫁接到和孩子甚至其他任何人的相处上。
8.“要明确地告诉自己,出问题是正常的,自己有信心有能力来解决问题。”
很多半途而废都是因为在开头觉得没回馈所以放弃的,开头总是充满问题,但是一帆风顺本身就不是常态呀,问题出现才有进步的空间。上坡总是累的,但说明你在进步。
9.“记得雷夫曾经向中国的家长提出4个希望: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饭;不要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电脑;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让孩子早点睡觉。”
以身作则最为重要,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个书房,卧室和电子设备尽量不要放在一起。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十)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步入了教育行业。总感觉自己还很懵懂,对教学、教育都不了解,入职之后逃不了当班主任,那该怎么办。借着跟岗的机会,读了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感谢这样一位优秀教师手把手带我适应教师岗位,涉及心态调整、问题解决、师生沟通等方方面面。读完书以后,对即将到来的班主任生涯不再过分害怕了,至少心里有了底气和勇气。做下笔记,以供翻阅。唯一的小问题是部分内容前后重复。
一、教育的态度
教育的态度就是生活的态度。
班主任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不是端着的扑克脸。
兴趣广泛做个杂家,对生活无比热爱。保持理想、热爱生活。
所有的成功,必定都来自于长期的热爱与坚持。在历练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
与志同道合者通行,重视团队的力量,注重经验反思。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场拉锯战,但从来没有那么神奇,静待细水长流。
二、情绪的控制
教育是修炼,是度己度人——淡定、从容、平和。 不必非要乐观积极,平静是更强大的力量。
学会清零:①每天下班情绪清零,每天都当作第一天见面,不抱任何希望,一点收获都能让人欣喜。 ②经验清零,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判断,避免先入为主。 ③当学生有改变时,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不能因为一件事对学生有偏见。 ④不要和孩子计较!不必和孩子记仇!一切都还在可塑阶段,他们还有长长的人生路要走。
给点阳光就灿烂:善于发现学生优点,选择性地看到、听到、找到快乐,遗忘坏情绪就是善待自己。
当对某个学生忍无可忍时,“凉拌”是个好办法,暂时不去关注。不要被一两个学生牵走注意力,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全班所有学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求尽心尽力,问心无愧。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远离负能量,保持好情绪,发牢骚不如去操场转转,想办法解决。我不说话,我有行动。
先修复自身情绪,再修复事情。 ①遇事冷静,切勿冲动;②分析问题,调整心态;③吸取教训,增长经验。
走进教室的时候,心情平和,脸上端庄或微笑。
不必羡慕别人的班级,无论谁都曾闯过荆棘之地。
多接触美好自然。
三、师生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和真诚放第一位。真诚坦荡的心是王牌。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而不要从个人利益出发。真正改变人的不是方法,而是“爱”。
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刻板说教。促膝握手而谈。
发现学生之美、自身之美,因材施教,狠狠表扬学生的进步。
①提高沟通效率,提前构思谈话内容。②原则性问题必须强硬。③注意维护学生自尊,不要声张。④与学生保持距离,适时准备纸笔,保护好自己。⑤后续情绪疏解,消除偏见顾虑。
四、家校的沟通
注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努力争取家长支持。
不要在家长面前把学生推到对立面。
家委会不等于全体家长,与有意见的家长沟通,倾听想法。
学校没有转变家长价值观的任务,这是教师无力完成的。
五、其他经验
做一个高效的老师,工作在学校完成,坚决不带回家。事情马上做,不拖拉,提高工作效率,享受下班的轻松与幸福。
在忙碌的间隙保养自己。写字姿势;说话吸肚子;有一点跟的鞋子有助抬头挺胸;培养兴趣;多接触自然;保持情绪平和。
管理班级,一开始培养好习惯,再慢慢逐步放手。没有绝对民主,也不能绝对集中。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术”的借鉴:⓪家长不管的瞌睡生;①过于活泼外向的调皮鬼;②厌学学生;③又懒又赖的极低分数学生;④作业老赖老抄学生;⑤早恋问题;⑥“手机”班规的执行;⑦学生举报有同学偷东西;⑧班委的临时任用;⑨很努力却成绩平平的学生
……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十一)
一、【整体感受】
这本书要是之前看的话,会觉得非常的心灵鸡汤,但是在现在这个节点却对我自己的认知上有两点非常重要的启发,第①个就是于洁老师的爱心,看得出来他是真的热爱教育、爱他的学生,字里行间的叙述和学生给她信件就都可以看得出来;第②个就是就算是再厉害的老师,都会碰到就是各种各样的所谓问题学生,而这不是我们能选择的。
为什么这两点对此时此刻的我非常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来说,正在迷茫如何去做一个班主任,这本书告诉我,首先心态上要摆正,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学生,有问题的,有情绪的,这都是常态。所以我们自己的情绪要稳定,要把它当成是一个正常不过的事情,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挫败感就算你做的再多,也有可能就是你还没有达到你的预期,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人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一个形态。其次就是爱心,之前也会过挫败和沮丧的时候,其实现在想想,和于老师相比,我对学生来并没有花那么那么多的时间,那自然得到回馈也就比较少。
而从母亲的角色来说,昨天晚上我非常非常的沮丧,一度怀疑自己身为母亲这件事。为什么要生下他,如果没有他我的生活会怎样?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小孩?觉得就自己已经做的够好了,他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大家对我的要求如此高?今天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儿子跟学生一样,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就是“存在”这件事不需要再纠结。而从爱的来说,其实我做的也是比较有限的,尤其今天又看到肖韩喂他儿子吃饭,包括说听到童小坚老师说她心里有过很多很多次的念头:如果不生她的女儿,她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其实每个小孩都有难搞定的方面,每个家长也可能都有过“如果没有他会怎样”的念头,不是我一个人。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不多。现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