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猫》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猫族的生活,故事围绕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展开。在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和挑战后,小猫最终找到了新的家园和家人。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猫的温暖和可爱,让人不禁对这些小动物产生更多的关爱和热情。
猫影评篇一
我觉得至少7分,谈一下优点
1珍妮弗版《回忆》,情感非常强,穿透力很棒,并且是带些真情实感的。不像单纯的音乐剧那样一味炫技。
2泰勒斯威夫特的精彩演绎,并且在她和韦伯合作的Beautiful ghosts从我可以看到她的音乐才华
3我觉得造型没什么问题,甚至比音乐剧版还清秀,女主小白猫短短的几段芭蕾还挺美。
粉丝自制中文海报
“给猫取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可不像你假日里玩的一种游戏; 一开始你兴许会认为我发了神经,我要告诉你,一只猫得有三个不同的名字。——《给猫取名》”
猫影评篇二
音乐剧《猫》是剧作者韦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作为音乐剧经典,《猫》从1981年-2000年,共上映7485场,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杰里科猫的聚会,在这样的聚会中选出一只猫升天也就是重生。舞台就是大型“猫片”,最终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获得重生,也在故事中留下经典音乐《memory》。从音乐剧的角度讲,首先《猫》的剧情并不复杂,也没有很明确的故事发展线,出场所有的猫都有自己的特点也给了时间充分展现,有很多记忆点。其次舞台以及布景灯光等,舞台背景复杂甚至是杂乱也并不华丽,荒芜的垃圾场,各种废弃物组成,跟猫的警觉以及优雅相得益彰又有强烈对比。灯光蓝色跟红色较多,营造幽暗、神秘的氛围。除了开场前半段,后面比较多单束灯光,当然也是根据不同的猫的特点来调整,比如小偷猫出现,单束灯光,场景比较暗,符合“小偷”特点,不敢张扬。在下半段魔术猫出场运用了一些道具来呈现魔法效果,最后魅力猫升天的场景有很多烟雾,制造一种神秘又庄严的感觉。场景不够华丽但是角色塑造非常的精细,猫的服装、肤色、花纹、毛的纹理等,通过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他们的性别、年龄、甚至个性,形形色色的猫使整个场面更有看点也更有细节,体现了设计者的绝妙之处,粗略跟细致的搭配,就像一幅画里的背景跟主体。最后一点是音乐、舞蹈元素,唱诗班新式表现神圣与尊敬、华丽优雅与凝重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芭蕾舞元素,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动感热情的爵士乐爵士舞、摇滚乐、现代舞以及感情细腻的女声,最后充满寓意的信息传递用男高音来表现。这一系列的元素搭配使整个剧层次比较丰满也有很多抓人的点,引人入胜。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一开始是好奇关注整个舞台,第一次受到感染是踢踏舞的表现,很有百老汇以及大上海的感觉。然后开始关注细节每个层次,再到经典《memory》女声,充满感情有很强的代入感。个人比较喜欢的音乐是摇滚猫在介绍魔术猫出场时的摇滚乐跟现代舞,摇滚猫一开始装扮以及个性就很鲜明,是没办法忽视的存在。介绍犯罪猫麦卡维蒂时的爵士乐跟舞蹈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个性是神秘又张扬的。当然最具有感染力的还是三次出现的《memory》,最后一次剧情靠近尾声部分的表现出了她的过去、经历以及向往,让人听出了心酸以及坚持,从一开始的出现想要回归不被接受,到后面都看向她以及合唱部分,带着颤抖的一句“touch me”,最后小白猫把手伸出去代表接纳,所有的和声响起,故事圆满,在大家的支持下成功获得重生。如果说我喜欢的摇滚乐是感官上的高潮,那《memory》一定是情感上的高潮。猫的世界是神秘的,“每个猫咪有三个名字”,需要去了解他们;“低头,脱帽,在叫他的名字前”,猫咪需要被尊重。“猫非常像我们”,所以这也是在说我们自己。剧中各式各样的猫咪就像我们自己,警惕、纯真、多面又包容。《猫》是剧作者韦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单纯又美好,受到儿童喜欢。传递的价值是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可能会“变成”不同的人,保持一颗纯真、不放弃、向往美好的心,就能得到重生。
猫影评篇三
本来是等美国大选的,结果实在无聊就点了《CATS》电影版看了,话说片头那段熟悉的主题旋律一响起还是很振奋的,然而猫猫们一出来,我就有点发懵了,我以为开拍电影版是借助电影的技术力量去弥补舞台剧的短板和不足,谁知道导演直接把舞台剧的呈现效果搬进了大银幕,也就是说电影版的猫也没能摆脱穿连体毛毛服的命运,相比舞台剧,电影版的毛毛服还被放大了看,演员们“搔首弄姿”的学猫的体态也差点让节操碎了一地,额,这就有些许尴尬了。于是我赶紧搜了一下豆瓣影评,果然,一边倒的扑街,主要槽点大致集中在“好好的猫被拍成怪物...这不能让小朋友看,根本是部惊悚片嘛...”之类的。
究竟为什么舞台剧的《CATS》一票难求、经久不衰,影版的《CATS》就成了恐怖电影、少儿不宜?我想可能是这么几点原因吧,首先,导演错误的估计了受众群。舞台剧和电影的受众不同,正如同电影和电视剧的受众不同,大银幕和电视剧隔着几十元的门票门槛,造成了电视剧的观众居家的多、关心生活比关心社会的多、关心婆媳比关心干群关系的多...舞台剧也亦然,舞台剧和电影也隔着几百元门票的门槛,相比舞台剧,电影的受众要求更高,技术、镜头、故事、画面、演员等等,而能花几百上千进剧场观看舞台剧的,如果不是圈内人,那多半也是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或者说对精神维度、深度有更高追求的人。看现场,舞美、视效、音乐、演员等都会拧成一股力量形成作品的整体观,一处贡献一丢丢,那现场冲击力就大,一个作品往往是细节多样化融合的综合体,加上现场几十米观演距离,形成观众与作品交流的同空间、异时空的特殊感受,所以一部经典或优秀的作品上演,有经验的观众就会上瘾,就会喜欢感知虚实结合的内心体验。其二导演对角色塑造傲娇心理。或许舞台剧的“猫”塑造太经典了,以至于导演在影版转换时选择“拿来主义”,而不是考虑用电影更擅长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舞台剧上的“猫”过于“人”化的问题,所以当演员穿着连体毛毛服在地上爬行的时候,你除了觉得演员腰腹肌力量一定很好外,却频频出戏的尴尬。舞台剧和影版的区别仅在于镜框式舞台换场了显示屏,我记得那时看剧场版时,我和朋友特意买了不错的位置,为的就是能摸一摸“猫”的毛毛是啥材料,没想到除了摸到的手感很“羊绒”感外,还闻到了香味,是服装师特意给服装喷洒的木质香水,顿时,欣喜上头,可惜,影版就少了这层体验,我觉得是导演忽略了观赏空间之过。
说了扑街的缘由,再来说说我认为好的方面,也是两点。1、演员对角色的敬畏心;2、音乐对岁月的穿透力。先说演员,看到这样的卡司阵容都来演“猫”,你不感到意外,毕竟歌舞剧在欧美国家是有传统和群众基础的。电影百年,多少好莱坞的演员是从百老汇走出去的,那些优秀的艺术家们深知在演员这个群体里,没有一技之长混江湖,迟早都要还的。所以,你会看到功勋加身的资深某某对塑造角色的敬畏心,故事之下,没有身价只有角色,这一点真希望我们的演员能理解。再说音乐,我还记得自己看现场版时,一直在等那句“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好的作品有时就是这样,明明不是主题旋律,但多年后人们对那个作品的记忆却完全可以用几段乐句去概括,当老猫一句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我瞬间哭了,不知为何,是因为随着歌词追忆青春?但我英语很烂,那是跟着旋律致敬经典?经典诞生时,我还不知道在哪呢。可细想,这两种想法我都有吧,或者还有更复杂的念头,但是品味作品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吗,如果一杯茶端上来,你能直接了当说这是班章、那是明前芽,这可能说明你是卖茶的,品茶的人不一定能叨叨一二,他会讲感受,说入口涩苦酸甘。我觉得赏作品亦然,好作品不是用手术刀切割研究的,而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意外之喜,所以当影版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响起,我又哭了,眼泪献给《Memory》,感受留给我自己....
猫影评篇四
这是一篇纯cats粉的影评,因为我是misto厨所以对他的评价会更多一点,注意避雷
不是cats粉建议不要看这篇,你可能搞不清谁是谁
感谢b站大佬提供的一些关于电影的视频()呜呜非常感谢
逻辑混乱警告
必须声明我写的这个玩意不是主要吐槽这电影的迷惑cg的,这玩意快被槽烂了,但还是要说一句,为什么不给个猫鼻子,为什么每个猫的脸都是纯人类?但凡有个猫鼻子也不至于被骂成这样啊……以及过于秃了,海报咋一看还以为是个尼姑蹦迪
以及某些主角猫烈焰红唇实在出戏,看到一只猫先看到他性感红唇(?)太怪了
你看,还有佛珠
我更不太满意这部电影的谜之改编,各种意义上的改编,包括编曲,舞蹈和人设剧情
人物名称我有的用英文有的用中文,因为我叫习惯了()非常抱歉
———————————————————————
改人设
电影第一女主角是小白猫vicky,乃缝合怪(指融合了Jemima和vicky两只猫),而且也不是纯白猫了,变成了斑点猫,还是还是偏灰的斑点猫,这个角色在原作是女卡第一舞担,但是没有个人唱段,算是一个戏份多的配角
她的原作伴侣是Plato先生,一只帅猫,经常和vicky一起追星(指tugger)不得不说Plato真的好惨,因为存在感低经常不配拥有姓名……而misto可能是她的弟弟,不然也解释不了他俩关系很好但vicky有男朋友这件事
没错就是你俩
而且电影维哥形象我实在接受无能……
录影版
电影
自行对比吧……
电影Plato是真的没有姓名了,因为vicky和misto搞上了,这波是史诗级削弱(?)现在他负责在jellicle ball穿着白鞋抽风
Plato他不美丽吗(?)他还有刘海!
这???
misto成男主了也是我没想到的,因为原作多数巡演他唱段不多,勉强能算主角猫团里的一只,因为镜头实在多(两个首演就不提了,misto过去的高光时刻)和vicky奇怪的关系暂且不提,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他和tugger的关系被删了,这俩从首演就是朋友怎么电影变路人了
munk从兼职导游变成全职导游,顺带天天拉着小维跳舞,到底谁是小维男朋友啊?而且你不应该是demeter的丈夫吗…人麻了,打强光的时候你俩还长的有一丝相似……
电影munk托下巴狂魔
说老实话,把歌扔给主角猫唱这个改动,我真的不喜欢,要知道不是每只主角猫唱自己的歌都不会ooc的……而且这样一来猫性格全变了,巨火大
比较离谱的有珍妮点点和misto先生,前者这么改只会让我觉得这猫多管闲事烦的一批,后者一边自夸的同时羞答答楚楚可怜的样子,猫格分裂是吧?
实在无法忍受羞答答哭唧唧笨手笨脚的misto啊淦,可爱不是这个意思啊!
关键音乐剧版本的misto性格几乎和电影不沾边,除了没自信还有哪里有相同的地方啊?俩小偷猫给搞得没轻没重,你俩这下真的成反派了,能在maca的问题上开玩笑是我没想到的,邦巴也是,你是maca派来的间谍?乳小偷猫和邦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