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锦集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7 00:00:15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6-07 00:00:15   小编:

《失望的总和》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小说,它揭示了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和阴暗面。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经历,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人类的自私、贪婪、懦弱以及追求权力的本性。这部小说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一)

“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内心充满迷茫和焦虑的踩在人生二十岁尾巴的我看到这句简介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想要找到答案,但当我合上书本时,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在命运面前我们何其渺小,又能提前做什么保护自己呢。汉娜羡慕凯特耀眼的学历同时自卑自己的出身,凯特羡慕丽萨天生丽质同时沮丧自己需要依靠网络寻找对象,丽萨羡慕汉娜事业有成同时埋怨母爱疏离缺失,而汉娜近乎偏执地想要孩子,凯特想要逃离婚姻家庭的窒息,丽萨想要璀璨的事业、错过的爱情......当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虽不完美但仿佛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有希望,一切都可能下一秒就发生,那个期待就像是往滴了墨的水里不断注入新的水,墨滴的颜色被不断稀释,一切看起来还不太坏,他们一直很努力,可是年龄的增长逐渐夺走了那些新水,任由旧水挥发,颜色不断加深,深到你再也不能摆摆手,强装笑颜地说一切还好了。后来汉娜有了孩子却失了伴侣,凯特在婚姻家庭和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却安于了平凡,丽萨在异国安定了下来梦想却永远放弃了,没有孩子,全是自己。每个人都没能圆满,他们都只完成了世俗所谓成功的一部分,而剩下那些没有完成的、没法完成的、将来也可能无法完成的,汇在一起大概就是失望的总和。而我们能做的,我想也只能是活在当下,遵从内心,当未能幸免于命运巨石的陨落之时,无所畏惧,不要遗憾。P.S.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又一本page-turner亲密女性朋友之间那种隐隐的较劲与祝福汇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对互相的真挚的爱,那种“我比任何人都真心希望你过得好,但这并不妨碍我因为自己过得比你差而感到沮丧”的感情写得非常到位,恍惚间有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感觉。听说拍成电影了,很期待。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二)

《失望的总和》[英]安娜·霍普

英文书名是Expectation,中文译为:失望的总和

三个女人一台戏。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笔触细数着三位中年女性各自的生活困境以及她们对于生活的失望叠加:

汉娜,职场精英女性,有着事业有成、体贴温和的丈夫和稳定安逸的生活。凡事总要明确计划的她却深受不孕之苦,一次次精确的备孕计划落空,让她身心俱疲,生活陷入一片混沌......

凯特,牛津大学的优等毕业生,却一直未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优秀的丈夫,匆忙步入婚姻的她深陷“丧偶式”育儿的琐碎困境中,越是对现状不满意,越是怀念青春时期的自由奔放和那个错过已久的爱人.......

丽萨,美丽叛逆的文艺女青年,享受着演员这份职业所带来的聚光灯光环,却一直受困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职业瓶颈;向往昂贵的裙子和化妆品,却一直摆脱不了经济的困窘;一直寻觅爱情,却一直找不到归属感......

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

她们是犯过错,但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她们的确不再年轻,但也没觉得自己老了。

即使专属于三十多岁女性的失望一直在叠加,但并不妨碍三位女主在失望中依然保持着对自己、对生活的真诚,在困境中依旧不卑不亢地寻觅着点滴温暖和Expectation。分别数年后,三位旧日的好友仿佛小小的火堆,她们依旧可以相互取暖。

作者用很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三十多岁女性的艰难和隐痛,但未择之路的入口尚未封闭,她们的未来依旧可塑,潜藏着无限可能。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三)

话先说在前面,我认为这本书不值得买纸质版。无论是人物设定、情节安排还是叙事风格都太像一部俗套的现实题材爱情电影,想打发时间买电子书看看就好。情节的确不算无聊,就是有点狗血。

2004年,汉娜、凯特、丽萨这三个姑娘一同租在伦敦最好的公园边上的维多利亚式三层联排别墅,29岁的三人,无忧无虑。

2010年,三个主角变成了35岁的熟女,生活中也多了烦恼。

•汉娜,跨国慈善机构的二把手,嫁给了在伦敦知名大学当高级讲师的可爱男人内森,两人用存款买下了风景无敌的顶层公寓。汉娜婚后坚持打了2年的排卵针,忍受停经、激素剧烈波动、情绪起伏等一系列副作用,却还是怀不上孩子。

•丽萨,外表漂亮,曾经和知名男演员谈恋爱,顺便共享了影视圈资源。随着分手和年龄的增加,试镜之路变得越来越艰难。一个人租在地下室里,没有存款,偶尔回家,但是独立的女权母亲让她无所适从。

•凯特,牛津大学优等生,但是毕业后就失业了。离开伦敦去海边小镇谈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同性恋爱,但一切都猝然停止。回到伦敦不久后,网恋嫁给了在小城市当副厨的萨姆,竭力独自一人带孩子,但已在精神崩溃的边缘。

我不懂为啥微博上好多人在推这本书,难道因为接了推广?又或者这本书满足了一切大火元素:“35岁女人”、“备孕焦虑”、“育儿焦虑”、“职场焦虑”、“分离焦虑”?

作者拿着这些炙手可热的加工元素,熬制了一锅雌竞大乱炖。很精彩,但是在girls help girls的当下,这种内容真的有点没新意了。

而且就算咱不互助,狗血内容也不用穿插地这么密集吧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四)

与这本书的相遇,来自一段对于书中三个主人公的介绍,尤其是关于凯特的一部分:“凯特,名校毕业的优等生,耀眼的学历没有妨碍她嫁给平凡的丈夫,却妨碍她融入她的家庭。”

正处在20多岁的年纪,陷入日复一日的工作轮回,内心深处始终在思考“我”在哪里,我又该如何保持我之为我的部分。似乎有着和凯特相类似的身份,在世俗眼中算得上是一个名校毕业的优等生,有着父母长辈眼中安稳的半体制工作,抓着毕业后入职前的空隙和相恋7年的男友结了婚,却又抗拒和他的家人亲近。

阅读她们的故事,总是太容易共鸣、容易联想,因为所描述而一切都足够真实。

一个名为“hope”的女人通过笔下三个女孩的故事写尽一名女性在25-35岁之间所可能经历的生活磨难,变成了这部名为《失望的总和》的小说。爱情、婚姻、事业、家庭、怀孕、育儿……以及女性间相互支持又偶尔相互嫉妒的微妙的友情。

在 Anna Hope的故事里,汉娜、凯特、丽萨,三位女主人公的故事显得格外真实。表面风情万种实际却在事业上挣扎、在情感上迷茫的女演员丽萨,一直饱受母女亲情的困惑;事业有成看似拥有幸福婚姻的汉娜,却一直在为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不断尝试;有着高学历又早早结婚生子的主妇汉娜,承受着育儿的辛苦,始终在挣扎并渴望逃离与解脱。

这个故事中有些桥段过于真实,乃至真实地让人窒息。被婴儿折磨而彻夜难眠的精神折磨,始终渴望怀孕却数次求而不得地挣扎,渴求事业成功却不见起色的失意……作为一名已婚未育的职场女性,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畅快。看到书中三位主人公的经历太容易联想到自身的未来,从而焦虑,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又经历漫长的地铁通勤回到家中后,总是拿起读过几页便选择放下。最终的阅读过程还是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周六下午完成的——人生总还是有希望的。

小说中令人称赞的还有三位女主人公间复杂而微妙的友情关系。汉娜在与凯特二人升学结果出来一刻的隐秘嫉妒,凯特在接到打给丽萨的选角电话时选择的缄默,丽萨选择与汉娜的丈夫在一起时的情感……她们相互支持,又相互妒忌。有些夸张,却又令人拍案叫绝。或许终究,人还是自私的,在某些时刻,尤其是在那些抑郁痛苦失望的困窘状态里,你很难不自怜自艾,或许这便是微妙情感产生的根源。索性这一路到最终,她们还是相互扶持。

在一路的失望过后,Hope还是给了三人一个并不十分圆满的结局。结局写到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拉着手转圈、畅快地笑,或许这就是作者带来的希望。“在这个目眩神秘的时刻,沉醉于生活”

C’est La Vie.

一路充满着失望与希望。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五)

三个人的视角叙事,时间线纵贯少女时代和35+的当下。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但有性格迥异的人物和切近生活的琐碎。

今年下半年,才看完了《爱很美味》,各大电影公号又在推送《爱情神话》,似乎周遭都在极力贯彻“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感兴趣、有得看之余,更容易让我这样的受众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

我可以在任何人面前,理直气壮地讲,我希望更自由、更宽广、更独立的人生,我真心地祝福恋爱中的、婚姻中的、母职中的每一位朋友幸福安乐,也真心地感谢长辈或是同龄人对我的担心,但同时也固执地认为女性的人生,虽然不必拒绝任何形式的爱,可也不必因为没有某一种特定形式的爱而焦虑、卑微、自我怀疑,乃至惶惶不可终日。

哪怕我有这样的坚信,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底气,比如环境相对宽松,经济还算独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没有一丝对自己的怀疑,也是假话。以至于看小说的时候,一面被凯特照料婴儿的无助所感染,对于那种重大的责任和自我的牺牲心生恐惧,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准备得好的;一面又能理解汉娜反复尝试试管受精,对一个生命求而不得、辗转反侧的执着。我想,就算如同书中的丽萨,看起来放肆热烈、潇洒随性,但内心也充满迷茫和不安,甚至因为迷茫和不安而显得略微乖张,甚至走入道德上的禁区。这很现实。

我说,我不会因为没有某种特定形式的爱而焦虑、卑微、自我怀疑。但偶尔也会有一些这样的想法:

哦,还有些更奇怪的声音!

上面的观点,在我的价值观和理性之下,我是能够一一驳斥的。我不会觉得这些闪过的想法对我个人的选择而言,真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或许我从来不是一个相信自己的价值观和坚持就是正确的人,我只能为我自己说话,因为无法愤怒地践踏讨伐这些声音,以至于它们会成为某种一闪而过的反思。

然而,仍旧是在我的价值观和理性之下,我希望能有一个社会,在那里,和我相同处境、类似性格的女性,不再会有这些“一闪而过”的声音。真正的,不必自我怀疑。我想,只有那样,才能平和地面对每一种人生。

而不是像我读到的那样,我们如此不同,但都类似困兽。

ps. 话说回来,最大的可能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人都是困兽吧。但我还是先期待一个那样的社会。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六)

文/舒念

如果幸福有总和的话,失望是否也有一个总和呢?是否我们度过人生的某一个关卡的瞬间,就代表着失望离我们而去,开启新的幸福生活了呢?也许只有带着这样的期盼或信念,读这本《失望的总和》的时候,才会觉得心情轻松一点。

《失望的总和》是三个女人的故事。凯特、汉娜和丽萨,她们曾经是女孩,张扬肆意地生活着,日积月累的友情让她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羁绊,这样的羁绊延续到她们成为女人,步入三十多岁的人生大关。

婚姻、事业、家庭,这三座大山像往常一样能压垮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曾经追求自由与自爱的女孩们,在三十多岁的人生路口,三个好朋友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但却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对生活的失望。

所以人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半截入土了吗?在她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走到这样的境地——冲动地结婚生子,家人环绕但却无比的孤独;或是疯狂地需要一个孩子,却一次次地失败,眼看所谓的最佳孕期的流逝;又或是没有伴侣、没有孩子,甚至没有一份拿得出手的事业,只是一个人茕茕孑立,渴望一切抓得住的爱……这样的生活令人太过失望,在她们甚至忘记了过去的自己是如何生活的,也忘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只看得到生活中的困境。失望累积成大山,如果不逃离,就会被压死。

处在相似的人生阶段的我们,很容易就能代入这样的生活。每个人都不圆满,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尚未拥有的东西,也羡慕他人已经拥有的东西。但是她们似乎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爱他人或是他物之前,先要爱自己。汉娜想要一个孩子,忽视了自己的痛苦;凯特关注家庭的每个人,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受;丽萨渴求别人爱自己,甚至渴求给出自己的爱,却没有真的爱自己。所有的故事都是这样,当我们将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时,幸福也很自然地抬起了自己的天平。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我们也难以吐露自己心中最深刻的失望,反而是在不那么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似乎说实话才会轻松一点,况且朋友之间也会有难以启齿的秘密,也有遗憾或背叛,生活从来都是需要猜测和警惕的,但是在最后,朋友还是会抓住你的手,为你的幸福而真心的开心,那么过去的错误好像真的过去了。

当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抽烟喝酒,放肆地大笑;当我们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都面对了各自生活的困境,每个人都是一团糟,但好在还没有抛弃彼此;当我们已经四十岁了,我们选择了新的生活,说不上更好,但是抛弃那些让自己感到失望的事情。不要觉得太迟了,即使在生活的绝境,我们依然还有选择,三十或是四十,都不是人生的结束,幸福或是失望,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选择。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七)

三个女人的故事,除却狗血的爱上对方的老公这种烂俗情节。女人们的互相依赖、欣赏、嫉妒,还是很真实的。

读完略感心痛,尤其是读到萨拉逝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的母亲。

一个年轻时候文艺、自立自强的女人,陷入婚姻里的鸡毛蒜皮后,仿佛生命力的源泉全部消失。

我如今眼里看到的母亲,性格乖戾,脾气急躁,满眼都是对孙辈的爱意,看着我总是充满着怒气和指责,仿佛我在她眼里,总是一个惹她生气的人,就连我爸也是如此惹她生气。

她也许不曾被好好疼爱过吧,在家里有四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一个大哥的家庭里,她排行第五。很小时候,我的外婆就常年卧病在床,她的棉衣,她的棉被都是她自己用巧手缝起来的;寒冬腊雪天洗家里人衣服也是常态吧;她的嫁妆是自己一分一分靠上班攒起来的,她的衣柜,她的电风扇都是靠自己买的,那时候自己挣钱自己嫁人,家里什么都给不了。

嫁给我爸,蜗居在只有几平米的房间里,还要早起洗全家的衣服(包括未分家前我叔叔伯伯、婶婶的衣服),还有怀孕时候想吃鸡汤,自己买了放在锅里煮了,结果就喝到残羹冷炙。因为我是女孩,从来不被正眼对待,那时候,坐着月子就被催生男孩。我的父亲年轻时候愚孝且脾气暴躁,从不知晓护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妻女被冷眼对待,被拳打脚踢,也只是息事宁人。

她从一个读着泰戈尔飞鸟集畅想着爱情的少女,变成整日以泪洗面的女人,她憎恨丈夫对她的不呵护,散发着她最后的文学的天赋,投稿埋怨这悲情的婚姻生活,和她少女般的幻想定格在报纸上那篇血泪的控诉里,从此尘埃落定,销声匿迹。

转身进入婚姻的鸡毛蒜皮里,为了自己的女儿煎熬着、抗争着,她不再拥有自己的文艺色彩,不再有少女的幻想。书中的萨拉一样的母亲是少数,更多的是像我母亲这样淹没在婚姻的牢笼里。倘若她遇见的是一个将她放在心尖上的男人,又该如何幸运呢?

也许这个故事的版本,就变成了我婆婆这样,五十多岁的老太太,还能矫情的任性的寻死觅活的发脾气,而不是像我妈那样谨小慎微。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话没错,想要摆脱这第二次错误的投胎,也要有第一次原生家庭里给的足够多的爱和勇气。我婆婆不是多么聪明的女人,这个年纪里作天作地,真的是别人惯得,是家里最小的女儿被宠着,嫁给我公公,刚开始过着苦日子,那时候谁不苦啊,但是我公公允着她发脾气,闹腾时候必须我公公哄着吃饭才肯作罢!

被宠爱的有恃无恐,不被宠爱的谨小慎微。

我母亲很难和我好好说话,她情绪不稳定是常有的,因为我的一句话暴跳如雷到让我发蒙,因为我总是不知道自己哪里又不小心触痛到了她。

她外在的逞强和坚硬,也许是这么多年来自我保护的遗留,她很爱我,舍得一切给我,但她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爱我常常伤到了我。

没事,往后的岁月里,连同以前的那份,我也会好好爱她,让她真正爱自己!

社会对于女性的恶意太大,在国外也是如此,可见哪里都是一样的。

婚姻、生育、事业,哪一样不烦,哪一样又没有乐趣,鸡毛蒜皮却又真实可爱。

失望的总和过后,也许就有希望的开始吧!人生苦短,珍惜现有的,不用过于焦虑,过于担心,爱自己,爱家人,一切安好!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八)

“而她失去的还远不止这些,失去仿佛是一个黑洞,吸走了所有潜在的未来,所有你本可能成为的一切,所有的成就,爱,孩子,过去可能存在的自尊,全部坠进洞底。”——《失望的总和》

2023.4.28读完《失望的总和》。

这本书反映的是当下城市女性面临的问题。“失望”这个词似乎和女性有更大的联系性,“我对你失望了”,应用在女性对男性所说的话。失望的总和不可能就只是这三个女性情绪的总和,失望就和麻烦一样看不到头。只要人还可以感知,就会产生期待、情绪。如果要维系这段关系,需要包容且不用那么在乎、随意点,要不就放下或者舍弃。有人评论说,“生活没啥意义最好,好好生活比啥意义都好。”

三个没有孩子、二十九岁的女性,偶然住在一起,在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里,她们对未来存在着向往。

场景一变,多年过去,三人各自分离。凯特结婚生子,变成一个围绕着只会哭、吃奶的孩子汤姆的家庭主妇,她渴望逃离、渴望自由;汉娜和内森不停尝试试管婴儿,徒劳无功,渴望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丽萨不停地参与表演,渴望变成一个一线明星。

对凯特来说,她可以住在公婆提供的房子里,不用挣钱奋斗就有个房子,不用反复尝试就拥有一个宝宝,却因为带孩子精神崩溃。她一直是她们三人中最普通的一员,哪怕结婚生子,都没有光鲜亮丽的标签。她一直是丈夫的附属品,没有可以支付生活保障的高新工作,没有可以追逐的梦想。她无法优秀,只能平庸的生活。有了孩子,一年来没有睡过整觉;有了孩子,她和丈夫再也不能亲密;有了孩子,失去了“她的艺术,她的生活”。她后悔生下孩子。她愈发思念曾经带给她欢愉的女性朋友露西,无法接受这个完全不管不顾的丈夫。产后抑郁的爆发让所有人看到崩溃的她。

对汉娜来说,有一份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一家跨国慈善组织的资深顾问,收入是凯特的两倍。事业高升,有一个深爱自己的丈夫内森,可是她觉得无法生育而体会不到母亲的幸福感。因为生育问题,她的丈夫出轨她最好的朋友丽萨,她和他分居。

对丽萨来说,年轻漂亮,社交丰富,但是一直努力却无法成功,靠做人体模特、在客服中心打工、偶尔拍戏的不稳定收入,以及税收抵免勉力维持。“她整个人不过是一堆失败的总和。她的身体空洞到可以轻飘飘地浮在人群上方,看着他们埋头辛勤劳作,而她却独自在城市上空游来荡去。她爱这座城市,可它并不爱她,它没有给她生活所需的养分,只让她勉力生存。”她渴望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成为巨星,身上藏着一切新的可能性。可是在数次批评、小角色中周旋,已经三十六岁的她看不到希望。她想要的角色给了别人,连生存都成了奢望,还有什么支撑她的梦想?在碰到好友丈夫、昔日朋友内森时,两人相互纠缠在一起。丽萨失去了朋友内森、汉娜、凯特,以及癌症晚期的母亲萨拉。

场景再变,凯特慢慢放下对女友的执念,感谢她所有拥有的孩子以及一直陪伴她的丈夫;汉娜怀孕了,她心心念念的当母亲的幸福实现了,女儿和父亲和谐相处,她也一直依靠努力去享受生活;丽萨放弃演戏选择当老师,享受平淡生活里的静谧舒适,感谢她的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爱着她。多年后,她们带着孩子以及沉淀下来的自己相聚,即使已经老去,即使面貌改变,但是她们会感激,会珍惜。岁月带给女人是历经沧桑后的饱满,是遇事后的冷静自若,是再次相见的谈笑风生。

我的朋友和我渐行渐远,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顾一切地做着孩童时期许下的诺言。这些年的奔波让更多人成为身边的过客,行走、书籍以及距离让我和曾经的朋友淡化了关系。她们安定生活的选择和我格格不入,而我像个孩子般精致地生活,激情活力地独自探索自然景观、见证人类文明的神奇。一切都随缘,生活没什么意义而言,过好每一天就好。充实是我生命的本色。年龄展示我的老去,可是我的眼里仍然有星空大海。但是我,仍然期待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一场相聚。

——欢子随笔

失望的总和

7.9

[英]安娜·霍普 / 2021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九)

我叫丽萨。今年三十五岁。

此刻,我坐在面试等候区,等待我的第XXX场试镜。这是一个很蠢的广告。我要演个无脑的陪衬。即便这样,我还是干等了一个小时,忍受选角导演的挑肥捡瘦。

最后被无情淘汰。

十年前,这种工作我根本瞧不上。那时我年轻、漂亮、苗条,大把的机会摆在眼前。

那时我不太喜欢遵守游戏规则。某导演希望女演员胸大,我没有配合他去买神奇胸罩。有部很棒的电影邀请我试镜,但一个星期没等到结果,我一气之下就去陪男友了。

哦,是前男友。他也是演员,当时在偏远地区拍戏,没有电话信号。结果当然是,我就这样错过了难得的机会。

我很伤心,但在当时,这个失误看起来没那么严重。前男友比我入行早,能给我介绍工作,甚至帮我付房租。他自律、较真、有才华,早晚会成功。只是渐渐地,他厌倦了我。

三十岁了,我未婚,也没什么成绩。我开始尝试遵守游戏规则,却已经很难接到工作。

我仍然努力地试镜,同时打好几份零工,维持生活。但不论多么努力,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都摆在眼前:三十、四十甚至五十岁的男演员还能发光发热,但同龄女演员去哪儿了呢?答案是:大多只能演女佣。

一个又一个经纪人抛弃了我,我沦落到食物链底端。而我的前男友成了影星,人人钦羡。

今天的我,没钱,没前途,没伴侣。母亲与我始终有隔阂,我觉得自己妨碍了她的生活。两个最好的朋友也渐行渐远,她们嘴上不说,但各有各的烦恼。

我有时觉得,沦落至此,或许要怪我的美丽。是它让我一度懒惰,也让我对人生期望过高。不过,没有金钱加持,这份美丽流逝得更快了。

我已经勉强住进了地下室,很快就要连这儿也租不起了。

丽萨是英国小说《失望的总和》的主人公之一,她漂亮、随和,受过不错的教育。当她二十几岁时,世界总是笑脸相迎,为她提供便利:感情上,能轻易获得异性的殷勤;事业上,自然而然有人带路;就连路边的花店,都偶尔白白给她赠品。

但当韶华流逝,她发现曾经的顺风顺水极具欺骗性,如今的自己就像个“空心人”,没有才能也没有牵绊,仿佛一堆失败的总和。

丽萨为现状感到迷茫,她的母亲则对她有些失望。

母亲是上一辈女性主义者,不仅有引以为傲的事业,还参加过英国的妇女运动。与丽萨的父亲离婚后,她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责任,但始终主张一件事:身为母亲,必须有自己的生活,否则一定担当不好母亲的角色。

因此,丽萨的母亲活得无拘无束,“母亲”仅是她诸多身份的一重。对丽萨,她也从未加以束缚,只是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毕竟在过去,母亲和无数前辈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让女儿们有机会成为出色的人。

但母亲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女性看似已经完全自由的社会,丽萨起点不低,结果却仿佛一代不如一代。母亲不由得困惑:“我们为你们改变了世界。你们什么都有了,可你们又做了什么呢?”

丽萨一直活在母亲的光环之下,没能满足母亲的期望,令她格外难受,却又找不到辩驳的说辞。但是,当她清点自己忍受过的委屈与辛苦,不禁愤怒地回想:我已经尽力了!我们已经他X的尽了最大的努力!

丽萨母女间无声的碰撞,不仅体现了亲子关系里常见的期望与失望,也体现了上一辈女性主义者对新一代女性生存状况的困惑。

被认为“什么都有了”,却仍然过得磕磕绊绊的女人,还有许许多多。

比如,故事的另外两位主人公,丽萨的两位好友,汉娜和凯特。

相比“不走寻常路”的丽萨,汉娜和凯特选择了“更稳妥”的生活方式,然而,她们仍然陷入了麻烦。

汉娜事业有成,与优秀的伴侣结婚、买房,各方面看来都是人生赢家。唯独差了孩子。但在三十几岁,生理限制大于一切努力,做试管婴儿都成功率极低,她也和丈夫渐行渐远。

凯特名校毕业,在感情与工作方面随遇而安,直到三十几岁,眼见好友结婚,她在同辈压力的影响下匆忙相亲、结婚、生子,但并没有自动变得幸福。

作者安娜·霍普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女性的种种形象,将它们浓缩、提炼,化为几位非常立体的女主人公。她们让我们由衷地感到熟悉:理想与欲望,职场的不平等待遇,与同龄人的小小攀比,略有成就时的骄傲,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对年龄的焦虑,丧偶式育儿的苦闷……

她们或许不总是讨喜,但真实动人。她们的高光时刻与低落时分,也会轻易牵动我们的神经。

幸好,几位女主人公没有在烦恼中沉沦,正如我们大多数人真实的活法:即便有再多失望,生活也要继续。我们会学会与问题和解,珍惜那些闪光的瞬间——闪光的瞬间,总是会有的。

这样一个切中时代的故事,加上坦诚、犀利的描写,一问世就收获了大量的赞誉与共鸣。《旁观者》周刊、《爱尔兰独立报》等不同国家的多家媒体将它评为年度图书,《每日邮报》、“理查德和朱利读书俱乐部”也将它列入“必读”推荐。外网的读书网站乃至社交媒体上,大量读者使用不同的语言分享着心得。

一位读者评论:“上两本这样让我哭的书还是《房间》和《安娜·卡列尼娜》。《失望的总和》应该成为女性的里程碑。”

另一位读者这样形容:“这本书时而鲜活时而令人窒息,人物非常真实复杂,看着她们,有时就像在看即将相撞的火车慢动作前进……”

还有读者表示:“故事不算新鲜,但作者讲得太好,以至于我一有空就拿起来读,连站着做饭的时候也是。”

《失望的总和》作为一本小说,也许并不能真正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答案,但主人公们的期望与失望,还有她们最终找到的落脚点,或许能给现实一些启发。

至少,当我们看着这些女孩的生活,可以稍微缓一缓、叹口气,再打起精神,勇敢地走下去。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十)

Yes I Do. 十三年的感情。第一次晚上不知道TA在哪里。汉娜,这不是你的错:不能生孩子,丈夫出轨。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猛兽出笼,奶贴照指交。还在哺乳期,还是最好的朋友丽萨,原谅TA吗?已经记不清楚TA说了多少次再也不会犯了,厌倦了谎言。

孩子在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感情纠葛?或许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明白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婚姻教育。因为谁也无法真正看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既有善良又有邪恶,如果那份邪恶被隐藏,永远不会被发现呢?这份爱不再流动

她们是犯过错,但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她们的确不再年轻,但也没觉得自己老了。她们的未来依旧可塑,潜藏着无限可能。未择之路的入口尚未封闭。

失败的总和,失望的总和,那又如何。她们仍有时间成长为后来的模样。

They have made mistakes, but they are not fatal. They are no longer young, but they do not feel old. Life is still malleable and full of potential. The openings to the roads not taken have not yet sealed up.

They still have time to become who they are going to be.

汉娜的小姑娘正在来的路上

母亲去世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