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100字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2 05:45:20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5-12 05:45:20   小编:

《汉字再发现》一书对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作者通过揭示汉字的奥秘和美妙之处,让读者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篇一

接触古文字普及类读物已经很多年了。记得当年曾拜读过中山大学陈炜湛教授的《古文字趣谈》,获益匪浅。之后就很多年没有看到如此专业,又具有趣味性的古文字普及读物了。在这段时间中,虽然偶尔看到一些相关的普及读物,但专业性多少都有欠缺,有的甚至还有错误。《汉字再发现》,是近年来鲜见的具有很高专业性的古文字普及读物。而且特别有意义的是,它指出了很多普及古文字时错误的”常识“,例如“安”就是屋里有女吗?家就是屋里有猪吗?羊大就是美?……值得所有对中华文字感兴趣的读者来阅读。相信大家看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和认知。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篇二

之前看过作者的燕食记、瓦猫,系统在前几天推送了这本,果然是大数据更懂我,反手就是一个五星好评。

《汉字再发现》,一本亲民的科普性小文,闲谈汉字概念、音形义、演变、字词关系等等。

文字种种演变,有的象形有的取音,有的合体有的拆解,有的图方便有的被误传,也是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书中章节脉络清晰,文笔流畅易读。有大量的甲骨文、金文、楚简、汉印等图文对比。用举例说明要讲解的知识点,表格汇总和关系图一目了然。穿插的一些小知识点也很有趣,印象最深是久借不还。

适合对汉字甲骨文演变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可做入门书,通篇读下来了解汉字的一些源流,也可当做工具书查几个字,深入了解细查对应的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以上。顺便,希望多一些这类相对严谨的科普书籍,少一些主观结论臆想居多的畅销书和爆款文。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篇三

文笔洗练,可读性强,对字例的说解尽可能提现的是最新的认识与成果,足以对破除公众认知中一些陈陈相因的误说,很符合我心目中的普及读物的标准,即不能因为“普及”而放弃学术性,真心希望这样的普及读物能越来越多(不止古文字学科,其他学科同样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常见的古文字普及读物,要么是以“象形字”反映古代社会生活,要么一个字一个字分析其“具象”的“字源”(前者一般学术价值高些,如许进雄老师的作品,后者则普遍没那么专业),这样其实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古文字大部分是象形字,“认字”就是“看图说话”的错误认识,而此书每一篇都具有文字学的问题导向,不但在古文字普及读物的写法上有创新,且这一写法似乎更有助于公众准确地认识汉字、认识古文字考释。

就在读此书的这几天,网上流传了一道初中历史选择题,放出了金文中的“鼎”字的字形,问这是啥字,选项中有鼎啊猫啊啥的,网友们开玩笑说是猫猫。xh社又炒冷饭发了蒋玉斌老师“破译”甲骨文拿十万块的新闻,评论区有网友说应该把没破译的字放出来大家一起猜。看来向公众对一些不准确但又深入人心的误说、旧说的纠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汉字再发现读后感篇四

很多时候,看到出土的秦汉简牍上的文字,哇,不由的感叹汉字顽强的生命力,太神奇了,有些字现在一眼也能辨认出,两千多年了。有些字也很漂亮,例如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牌列举的几类出土汉简字形,不懂书法,但是也觉得很漂亮。我想很多朋友都能看懂秦汉简牍上的字,因为秦篆和汉隶的字形基本上确立现今汉字的字形了,所以看起来不是那么费劲儿。

那么,再提前到先秦时期,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我想大家伙如果不是专门去看过专业的古文字书籍,我想应该比较难一眼就认出某些字是今天的那个字。很少会主动去涉及甲骨文金文这类早期汉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文字范畴,因为没基础确实看不懂,偶尔也是在一些群里看有些古文字爱好者在玩青铜器铭文辨读,很是佩服。

最近读了读上海书画出版社新出的小书《汉字再发现》,上海博物馆葛亮老师在《书与画》杂志连载小文之集结汇编,很有意思,对一些字追根溯源,用作列举经常在古文字辨析中见到的情形,在开头结尾简明要义,中间娓娓道来,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就像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是一本不错的科普通识读物。有时候我就在想,说不定那些中小学生看完之后,开启了古文字学的研究之路。

全书总共有二十篇文章,前六篇都是一些提纲挈领的总结性的文章,后面十四篇是关于古文字辨析会碰见的某种情形,葛亮老师分别选取相关有代表性的字来追根溯源,针对碰到的这种情形给读者娓娓道来,总的来说,读完的感受就是跟我标题所写那样,不要望字生义了,其实有些字并不是跟流传已久的那种说法那样。

例如在第七篇《说“爱”“忧”——客观看待汉字演变》,其中就举例了,“爱无心、亲不见”这种对汉字简化的批评,但其实汉字本身字形是不具备道德教化功能了,就是自己望字生义,而且不同时代和不同场合,都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差,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很多字的字形跟最初的古文字差别可能特别大,毕竟几千年了。

在说到要重视汉字早期字形,其实也可以纠正一些流传已久的说法,例如在解释“安”这个字的时候,古文字字形里面,宝盖头就是像房子外轮廓一样,下面的字是女子,就有人望字生义,说家有女人就安稳了,这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葛老师追溯到安字的早期字形,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端倪,然后再去辨析解释按这个字为什么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子,非常有道理,源流摆出来,就非常清晰了。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我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书,个人还是比较推荐的,一般到了五六年级以上,我想就应该可以读懂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