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锦集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3 09:35:43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03 09:35:43   小编:

《罗马帽子之谜》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讲述了一位侦探在解开一个关于罗马帽子的神秘谜团中展开调查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角色性格鲜明,令人难以预料的结局让人大呼过瘾。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们不仅可以享受推理的乐趣,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一

“很差”只对翻译质量作出评价。

很多地方翻译的真实莫名其妙,有些地方又很生硬,看着看着就会让我有种去翻原版的冲动。相比之下,新星出版社的那几本奎因的作品质量好太多太多了。给没买这个版本的朋友提个醒,还是等新星出版社的版本吧,如果有的话,或者找原版看。

1/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二

感觉每个字都看懂了,就是不知道连成一句啥意思。

感觉每句话都懂了,就是不知道连成一段要表达啥。

这中文看的和英文的感觉差不多啊。

是我语文的问题么?

总之读的火大。

有修行版么?求修订版。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多少字多少字????

2/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三

当看多了日系推理,突然想回头翻翻古典本格的作品。第一本就选择了这本《罗马帽子之谜》。

以前虽然很多次尝试下来读古典本格的作品,但真正细细完整读下来的真不多。说到底我还不是真正的推理谜吧。

这本书拉的战线比较长,前后居然花了10天的时间。看到最后凶手时候,我竟然已想不起他在小说里出现过。

乏味冗长的调查使在柯南里本该1集之内结束的内容,居然给这俩熊孩子足足撑满了近300页。

嫌疑人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动机。先给你100个线索,然后以其中5个确定凶手,最后告诉你其他95个都是无用线索。如果奎因的挑战读者就如这样,那真的很难恭维。

看到很多人集中在3分,不知是不是惧于EQ的大名不好意思给差评。反正对我来说这本书不甚喜欢。。

先定2分,也许日后重读会有所改变吧。

3/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四

读了很多埃勒里的作品了,但都没感到什么新鲜很震惊,也许怪我始终没有领略希腊棺材和X,Y,Z吧,所以我还一直憧憬着。

这次读了他的第一篇作品《罗马帽子》,结果还是有点失望。因为通篇故事都始终是我无法集中注意力,也许怪翻译总是没来由的把一个人的称呼换来换去的缘故吧,还有到现在,我越来越的感觉到奎因实在是一个装逼的侦探,又好像如果作者不把侦探们写的“个性”一点就没法吸引读者吧。

细节方面我就不一一说明了,虽然我没有猜中凶手,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头绪,但看完后还是给我一种仿佛每个人都有作为凶手的可能性的感觉。

4/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五

本书是奎因的处女座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 有奎因第一时期的明显的特点(包括奎因的性格特征是爱嘲讽人,非常喜欢引经据典). 这部书的故事性说句实话来说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奎因的这种注重逻辑推理推演方法的这个特点已经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从帽子入手,帽子是整部书的核心. 奎因在处理这个关键道具的手法上非常得好,而且如果是对初次阅读侦探小说的人来说的话,这部书非常适合他们,包括凶手的安排。但是如果是一个经常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的话. 很快就会猜出来凶手是谁.另外书中父母子二人的感情描写过多显得啰嗉. 而且对于其他嫌疑人的描写同样过多,至少能删去三章. 并且凶手杀人的毒药部分程度上违背了范达因十诫. 总而言之,逻辑性有余故事性不如,但是做一篇处女座来说,还是不错的.没有达到能够让我给四星的程度,但是呢,三星有点低,所以说我给3.5星吧(虽然只能选择三星或者四星).

5/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六

奎因的第一部作品,在看了这么多本奎因的书之后终于找到了。第一次看奎因的书是在初中,看的是《希腊棺材之谜》,到现在过去了十年,一直在断断续续看他的作品,他也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家。

这次的故事开始于一位死在剧院里着装整齐却唯独缺少了帽子的男人,他是一名律师,背地里却干着敲诈勒索的行当,这就让他的死亡有了很多嫌疑人。但是那天剧场里的人都带着自己的帽子,没有谁能偷偷带着死者的帽子溜出去,而多次地毯式的搜索也表明了帽子不可能是藏在剧场的某个角落。

一如既往地(或者说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奎因在列出了所有线索之后开始了“读者挑战”环节,我还是没有猜到,但是看了真正的推理过程之后才发现,“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之后,剩下的无论多不合理都是谜底”这一句真的是真理,帽子不在死人身上,不藏在剧院里,不在当晚的观众身上,除此之外剧场里还剩些什么,那些演员,和他们的道具。

所以,在案发时唯一有时间作案的那个不在台上的演员就是凶手。

6/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七

罗马帽子之谜是黄金三大家之一奎因的第一部作品,丹奈和李本想拿着这部作品去参赛拿奖金,不想本来应该给他们的奖金却因为老板换了人而给了另外的作家,幸而有出版商看中了这部作品并且给予出版,否则恐怕世人将无法见证这位逻辑宗师的横空出世了。

从这部奎因的处女作中已经显露出奎因第一时期作品的一些特点:巨细无遗地描述案件事发现场的调查过程,调查中难以解释的谜团,标志性的“挑战读者”环节,以及奎因赖以成名逻辑推理等。由于是奎因的首部作品,罗马帽子之谜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稍显稚嫩的地方,整篇小说显得有些冗长,中前期的调查过程略显沉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这也算是早期奎因作品共有的一个特征),而在结尾部分的逻辑推理虽然精致但缺少让读者大呼痛快的感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罗马帽子之谜仍透露出一股古典美,在小说中篇艾勒里关于帽子消失的一番推理相当出彩,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奠定了奎因注重细节描述和逻辑推理的基调,为日后奎因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马帽子之谜或许不是奎因最好的作品,但是我仍愿向所有像我一样喜爱奎因的读者推荐这部作品,只因它是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诞生的起点!

7/8页

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感篇八

老规矩内含全剧透。

不得不承认奎因的处女作确实存在很多缺陷,最大的问题就是叙述冗长乏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如果不是因为提前看过了《希腊棺材》,对埃勒里这位活泼机敏的年轻侦探和他的老父亲理查德警长抱有深深好感,我应该是会看得相当无聊的。

就好像在读者面前摊开一张桌布——也仅仅是桌布而已,把跟整个案件有关的线索全都事无巨细地铺排在上边,长篇的对话机械的叙述,然后把推理权交由读者。其实在整个推理的过程中我是猜到了核心诡计的,但没想到动机,个人感觉这本里的动机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了。虽然确实有提到女方母亲对男方演员身份的不满,但没有冲突感,读者自然也不会发散去多想,应该说动机挺人间真实,但又因此好像少了点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

值得称道的是继承了奎因一贯的严密逻辑,在公布凶手手法是给死者酒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是:万一死者不喝怎么办??接下来作者马上补充道如果死者不喝酒,凶手也准备了下一步,也就是向他注射四乙铅,完美封住了我的发散联想,没有留下可能的漏洞。

总体来说,除开喜欢奎因打算把所有作品看一遍的读者,这本不太推荐,长,杂,乏味,并不是一次非常爽快的推理体验。

8/8页

还剩5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