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战斗中的舞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战斗中的舞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7 14:15:14
战斗中的舞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27 14:15:14   小编:

《战斗中的舞者》是一部描写战争中的舞蹈家的小说。主人公在战火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优美的舞姿,为士兵们带来希望与力量。小说通过舞者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战斗中的舞者读后感(一)

比起计划,人们更需要一份希望。

而希望则要有个名号。

他们编造不出这个名字。

但它存在。

它叫欧洲——理想之地。

这是《战斗中的舞者》扉页中的一句,书中讲述的是一些饱受战乱摧残的人逃离家乡走进沙漠之中,奔向他们脑海中存在的欧洲。他们来自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背景,在穿行中他们生活的故事一点点在谈话中揭开。这是一个远不同于牧羊人寻金的故事,他们寻找的是生的希望,是一片生活的理想之地,那是一片他们认为存在的希望之地。

战斗中的舞者读后感(二)

一群在沙漠中寻找出路的旅人,他们身上发生的什么?在旅途中会遇到什么?是否会如愿抵达目的地?题材是不是有点神秘色彩? 这是葡萄牙语文坛最高荣誉卡蒙斯文学奖得主赫莉娅.科雷亚的作品——《战斗中的舞者》里讲述的故事。这是反思欧洲难民心灵创伤的史诗级救赎之作。 本书不同于其他的作品,是一段没有确切时间和地点的史诗,需要读者认真、用心去阅读和感受。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用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作者没有过多做详细的介绍,读者只能从只言片语中推测出他们曾经的遭遇——zhan争,家园的毁灭,跟着向导逃离,被向导欺骗和抛弃,这群人怀揣仅剩的希望在沙漠中寻找心中的应许地“欧洲”。 一个叫做欧洲的地方,但它不属于他们,也从未属于过。这是一群有梦想的人们,他们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家园,一路前行,寻找心目中可以站住脚跟,可以长期生活的新家园。他们期盼正常、安宁的生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有着不同的性格,也没有明确的首领,但正是他们对于寻找大海、穿越大海、到达欧洲的共同信念支撑着他们忍受饥渴和疲劳的折磨,在沙漠中一直走下去。 他们之中人才济济:有一位靠嗅觉辨认大海方向的老人,还有一个目光带有魔力,可以预知的小男孩,他们是整个旅人团体的引路人。 老人们说,不要向后看。永远,永远不要向后看。这就是zhan争和其他si亡方式的区别。 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开启自我保护的机制,未来生活,可以忍受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耐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尤为常见。包括其他生物,也是遵循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希望越多,失望越多。当他们在沙漠中看到一座城市,希望能进去歇息的时候,却被守卫拒绝。这让刚刚看到的希望,瞬间就化成了泡沫。然而,峰回路转,当他们无奈又失望离开之后,幸运地找到了一处绿洲,这又重新燃起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然而,绿洲消失之后,他们又重新回到流浪的旅途中。在这期间,他们中间发生了多次意见不和,各人有个人的打算,都想多为自己争取一点。人性,在这个时候,暴露无疑。 在无尽的路途和艰难困苦的折磨下,很多人开始质疑:“也许‘欧洲’根本就不在,因为说到底,什么是‘欧洲’呢?”最终,他们在山地落脚,成为“历史的讲述者”与他们一同生活,因为“我们需要你们说给我们听,为了假装我们拥有一段历史。我们缺少的就是历史,在这之后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民族。 舞者,本应该的最美,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现真正的美。

做人要像仙人掌,插在哪里都能存huo。

战斗中的舞者读后感(三)

诗歌必须总是在场,因为我对文字的力量近乎服从。

这句话,出自葡萄牙语文坛蕞高荣誉卡蒙斯文学奖得主赫莉娅·科雷亚之口。这位19岁便在文学报刊发表诗歌的作家,对诗歌语言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

2018年,她继续用诗意的表达创作,结合近年来引发广泛讨论的“难民问题”作为创作主题,替战火中逃往欧洲的难民写下一首“长诗”。今年,这首“长诗”的中文版《战斗中的舞者》由南方出版传媒和花城出版社联合推出,现执教于北京语言大学葡萄牙语系教师周宁译。

书本里头颠覆了传统小说用故事语言进行描述的做法,而是结合了作者自身热爱诗歌、钻研戏剧的背景,以诗意的语言去描述,以戏剧的构思去铺设情节。

周宁在写“译者序”的时候提到过一句话:这本小说打一开始就是寓言的、神奇的、富于戏剧性且夸张的。

以往你读到的难民相关内容,更多的来自新闻。新闻本身为了更快传达讯息,力求用更精炼的词汇去描述事件。但在这本书里,你看到的,是介于客观与主观间的描述。

客观的是被描述的对象,一群独行在莽莽沙漠中的难民,主观的是描述的语言色彩,为了让一眼洞穿的痛苦以延缓的节奏刺激神经、引发思考。

正如这一段:

斗篷之下,曾是鲜活的生命。如今,斗篷不再移动,它“失去的双腿”实则是斗篷下曾鲜活的生命。

科雷亚的描述手法之所以高明正在于此,全段无一字谈“死”,但句句透露死亡的讯息。

再来看看“失去内容”的斗篷之下是什么样子:

在看这一段的时候,先入为主的想法是——逝者是个饿死的难民儿童。这样的想象本已带上悲剧色彩,但当看到下一段开头,才发现,悲剧远远比想象更惨烈:

读到这一句,钝痛会比知道这个人是饿死的更甚。饥饿,死亡,生育……那些和平环境里从不曾威胁人们的事情,一一发生在逃难路上。然而,自然不会因为同情而减少半分需要人们体味的苦痛,难民们艰难行走在无尽的沙漠中,尽管想象、尽管前行,去往心目中的“应许之地”。

现实中,欧洲是许多难民逃生时的选择。他们试图走出沙漠,漂过海洋,在另一片土地上重建生存的希望。可是,夸张的情节源于现实的残酷,正如书中不停登场亮相的“拦路者”所说,欧洲并不欢迎他们。

小说的最后,一小队空有武装却无火力的人和难民狭路相逢。争论、谈判、融合,两个原始目标并不相同的队伍,在沙漠腹地达成一致——只为活着,短暂地活着。

提到难民问题,我们总有许多疑问:他们的家园被战火摧毁,他们的历史就此中断。他们该去哪里继续生存?他们的历史又将如何续写?

这一切,等待阅读此书的你,以及关心着难民问题的每一个“我”不断思考。而这本《战斗中的舞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开头。

战斗中的舞者

评价人数不足

[葡萄牙] 赫莉娅·科雷亚 / 2022 / 花城出版社

战斗中的舞者读后感(四)

一个叫欧洲的地方,

但它不属于他们,

也从未属于过

他们是

战斗中的舞者

《战斗中的舞者》是一本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但又不像散文体裁,译者周宁说这种文体,以接近诗歌的语言,接近戏剧和寓言的形式讨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全书隐喻颇多,晦涩难懂,说是难以理解主题和内涵,应该不算是夸张,全书没有主角光环,似乎说话者都可以算是主角,彼此相互之间的对话,也是带有不明所以隐喻的匪夷所思。

《战斗中的舞者》是一段没有确切时间和地点的叙述,它描述一群在沙漠中寻找出路的旅人(难民)身上发生的故事。说实话,阅读《战斗中的舞者》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理解接受能力的虚妄与浅薄。看完之后,又翻阅了一遍《译者序》,还是觉得自己对全书的内容一头雾水思维迷茫中。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明觉厉。

作者赫莉娅·科雷亚,1949年出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968年起开始在文学报刊上发表诗歌,并于1981年出版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集《众水之分》,从此在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持续产出。2015年,她荣获葡萄牙语文学界Z高奖项卡蒙斯奖,也是第十一位获此殊荣的葡萄牙作家。

在译者序里周宁写道:出版于2018年的《战斗中的舞者》,是赫莉娅·科雷亚的最新作品,这部作品选取了近年来被广泛讨论的难民问题作为主题,并融入了作家写作生涯中持续关注的其他话题,如女性处境、身份认同等。

《战斗中的舞者》在开篇引用了尼采的诗歌:

荒漠在生长;苦啊,怀藏荒漠者!

石头跟石头嚓嚓作响,荒漠狼吞虎咽。

硕大的死神发出灼热而褐色的目光

正在咀嚼——他的生活就是咀嚼……

被快乐烧毁的人啊,别忘了:

你——就是这石头,这荒漠,就是这死亡……

引自尼采《酒神颂歌》

选自尼采诗歌的这段话,概括了《战斗的舞者》全书的精髓,战争让曾经的家园被毁灭,逃离途中被向导欺骗和抛弃,这群人不得不怀揣仅剩的希望,在沙漠中寻找心中的安置地“欧洲”。

他们之中有一位靠嗅觉辨认大海方向的老人,还有一个目光带有魔力,可以预知的小男孩,他们被当做整个旅人团体的引路人。这明显带有神话寓言的影子,但对于陷入绝境之地的人们,精神的引领至关重要,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无关紧要,对于寻找大海、穿越大海、到达欧洲的共同信念,是支撑着他们忍受饥渴和疲劳的折磨,在沙漠中走下去的所有精神源泉。

在途中的争辩和冲突不断发生,人们内心的恐慌和绝望不时捶打着他们已然脆弱的身心。当他们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突然,在沙漠中看到一座城市,他们希望能进去安歇疲惫不堪的队伍,却被守卫断然拒绝。

旅人们只能无奈离开,不属于自己的种族和家园,被拒绝接纳也是在他们所能接纳的范畴中的事情,毕竟,谁愿意让自己的富裕安康的平静城邦,无端接受这些明显是包袱、是问题源头、是可能的麻烦所在的旅人呢?

他们继续拖着疲乏至极的身心,继续踏上无尽的路途,幸运地是,他们很快邂逅了一处绿洲,在哪儿,他们安然度过了一段轻松惬意的安居时光,但不幸,绿洲不久就消失了……他们只能继续再次流浪。

《战斗中的舞者》主旨很明显:“也许‘欧洲’根本就不在,因为说到底,什么是‘欧洲’呢?”就是在虚无中奔赴未知的远方,跋涉的过程中,艰难与困苦,迷茫与怯懦,坚守与抗争,人性的韧性与渴望……无数人类的善与恶,相互交织,在奔赴远方的安宁中,难民们无穷无尽的的心灵创伤,在旅途反复和拒绝追逐中被救赎。

最终,流浪中的旅人们,在山地遇到了一群:戴着黑色头巾拿着刺刀的战士,战士接纳了旅人与他们共同生活,并把漂泊已久的他们作为“历史的讲述者”。

“我们需要你们说给我们听,为了假装我们拥有一段历史。我们缺少的就是历史,在这之后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民族。”

在旅人中最没有话语权的女性,只能被动地跟随着队伍,但艾雅娜却睿智地提出:“孩子们必须听些故事,不然他们会死的”,让人不经意想起: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愿和平永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