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定律的本性读后感篇一
这正是跨入现代科学的钥匙,它正是对自然界理解的真正开始——这就是观察事物、详尽记录,并且希望如此得到的资料会成为检验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解释的线索的概念。于是,第谷这位在哥本哈根附近拥有一座岛屿的富有地主,在他的岛上装设了一些指向特定方位的巨大的环状黄铜器械,并且夜复一夜地记录各个行星的位置。 更近一些,在20世纪初期,又看出了水星的运行不是那么完全对的。这就引起了一大堆麻烦,一直未能得到解释,直到爱因斯坦证明,牛顿的诸定律有一点不对头,必须对它们进行修改。 在碳12核里,碰巧有一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而且它制造了世界上的一切差别。 费曼后来回忆道:“这就是父亲教育我的方式。这种教育是通过举例和讨论进行的,它完全没有压力,而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和饶有趣味的讨论。这种精神在日后的一生中一直激励着我,并使我对所有科学都感兴趣。”
物理定律的本性读后感篇二
费曼1964年梅森哲讲座的结集~相较于他平时对科学研究看法的探讨只展露一鳞半爪,这次他比较全面地袒露了自己的观点。 寻找新定律的工作说起来是提出猜想并用实验验证的过程,但实际工作开展却是千头万绪,不会有教科书写得那般明明白白,物理学历史不会重复他自己。旧理论的建构往往更完善自洽而新理论有时则看起来较为荒诞,所以“思想更新并非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持有旧思想的人死了,而持有新思想的人开始主导”并非滑稽。涉足科学的哲学普遍都是后验的,当所有的定律排列好了之后,他们会给出一套精巧的解释。温伯格更加直白地指出科学家往往从哲学观点的反面中受益——通过拒绝先入为主的偏见和高高在上的俯瞰,更能很好地追踪自然之美的足迹。 结合最近的带娃实际,也可以总结一下学习与探索的经验。对于一个特定的娃(我们生活的宇宙),它有一些符合所有娃的普遍规律,也有一些特定的常数(能诞生出智能的合理常数),前人的带娃经验是一个指导,但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可能性。带娃水平进阶需要的是实验的能力,并依此寻找到合适的路径。仅仅存在偏见并不要紧,但偏见的错误使得娃的问题累积会不断烦扰你直到不能置之不理,有的还可能抱憾许久。父母作为哲学家在场下指导,用过往的经验试图概括对待这个娃的特定方法,大概率也找不到所谓带娃捷径的。真正必需的是不承认娃(自然界)必须满足哲学家们所主张的那些先入为主的要求,而是在一次次换尿片、拍嗝、哄睡中把握。
物理定律的本性读后感篇三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从氢开始,并且看起来世界在开始的时候事实上全部都是氢,然后当氢核在引力作用下碰到一起,并且变热了,就会发生核反应,于是就能够形成氦核,然后氦又仅仅能够部分地同氢结合而产生另外几种稍微重一点的元素。但这些较重的元素马上又发生蜕变,变回了氢。因而有一段时期,关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元素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一个巨大的奥秘,因为在恒星内部从氢开始的那个大熔炉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许多氦和其后的五六种轻元素。面对这一状况,霍伊尔和萨尔皮特教授说,有一种方法可以破解这个难题。如果三个氦原子能够结合到一起形成碳,我们就能够容易计算出那种过程在一颗恒星里发生的机会。结果表明,它是永远不会发生的,除非满足一种可能的巧合条件——如果碳核刚好有一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那么三个氦原子就会碰到一起,并且在它们分开之前停留在一起的时间,会比如果没有这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的平均停留时间长一点。而当它们在一起停留得稍微长久一点,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别的什么事,产生别的元素。如果碳核有一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那么我们就能够明白周期表里的所有其他元素是从哪里来的了。于是,通过倒推,即颠倒过来的推理,预言出碳核有一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后来在实验室里证明了确实如此。因此,世界上所有这些其他元素的存在,密切依赖于碳的这一特定的能级。但在知道了物理学定律的我们看来,碳的这一特定能级乃是12个粒子复杂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巧合。
关于自然界的一件惊人的事情是,整个宇宙在它的特性上,精确地依赖于宇宙特别的原子核的一个特定的能级的位置。在碳12核里,碰巧有一个7.82兆电子伏特的能级。而且它制造了世界上的一切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