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绘本以趣味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科学知识,内容涵盖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绘本配有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探索和发现。该书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一)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很多父母却在孩子智力兴趣发育的黄金期,从根源上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妈妈这个虫子为什么比那个虫子大呢?” “汽车里是不是有一个小人在藏着呢?”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呢?” 在忙碌一天后,面对孩子的这些“天问”,很多父母都慌了神,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匆忙之下,随意敷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不在对一些东西好奇,从而丧失了求知的欲望。 当孩子长大后,父母们开始冥思苦想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成绩如此之差,还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的不是。其实,是因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没有被尊重,从而对新鲜事物丧失了信心。而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从孩子最为熟悉的场景入手,从孩子最关心的话题入手,收录了七大类型问题,对应不同的生活场景有了这本书,让你轻松应对孩子的天问,简直是科普小能手,居家必备的法宝。
这本书的作者在创作之初是耐心无比的走访了十所小学,收录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进行分类,数据可用性有一定的参考代表。 随后,用孩子能够明白的表达方式把一些科学科普类问题讲的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够自己动手,自主完成阅读。
当孩子过生日时,我们就可以同孩子提出疑问,考一考他生日的由来,查看一下孩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和父母做情景带入的小课堂,在孩子阅读完这本书时邀请孩子作为小老师,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讲给父母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其次,这本书最大的用心之处就在于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每一个疑问。
对于成年人来说,再寻常不过的问题。但是作者却能悉心无比的注意到。谁发明了图书馆?为什么有的书是精装,有的书是平装?我借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宠物从哪里来?我是怎么生病的?等等这些墨守成规的常识性内容也被编撰其中,作为讲解的内容,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综合来讲这本书包含了839个问题,答案由28位权威专家进行把关,内容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平实的语言,色彩鲜明生动的插画有哪一个小朋友能拒绝这样的书籍呢?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二)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在不停地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随着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看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产生的疑问也就随之增多。因此,我们总能听见孩子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时候的孩子啊,真是让人觉得既欣慰又无奈。
欣慰的是,孩子的求知欲与日俱增;无奈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或者有时候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解答。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同时解决孩子和家长双方的问题呢?答案是有的,而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轻松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
在天略童书馆的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中,作者加瑟琳·里普利通过走访10所学校,收集了孩子们感兴趣的839个问题,并精选了其中7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创作。再加上,插画师斯科特·里奇的精美手绘插图。于是,有了现在孩子所看到的这本书。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是通过“故事+科普”的形式,引导孩子了解身边的科学的。其中,故事主题包括过生日、去图书馆、养宠物、生病、公路旅行、在海滩以及机场送行在内的七种生活大场景。而在每个场景之下,又分别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孩子明白诸多的科普知识。
在孩子的生日会上,气球是比较常用的装饰品。那么,气球到底是怎么飘起来的呢?一般来讲,漂浮在空中的气球充满了一种叫做氦气的气体。由于氦气比空气轻,所以就飘起来了。不过,若是人们用嘴吹起来的气球,里面装的就是二氧化碳了。而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所以这样的气球在没有固定的情况下,就会掉在地上。
看吧,虽然都是气球,但由于所充气体不同,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状态呢。当准备气球来增加生日气氛时,切记不可以吹得太鼓。因为它的容积是有限的,装得气体过多,容易发生破裂,也会产生一定的危险。
去过图书馆的孩子都知道,图书馆里有许多许多的书。那么,这些是怎么来的呢?小读者们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得答案。原来,图书馆里的书有一部分是人们捐赠的,而大多数是买来的。不过,所有的书籍都是通过写作、印刷、包装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才可以到达读者手中。
换而言之,一本书是很多人的工作成果。因此,平时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学会爱惜书的存在。若是从图书馆里借书,需要使用借书卡输入身份信息,才能把想看的书带回家。另外,借出来的出一定要记得如期归还哦。
对于孩子来说,生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仅身体感觉不舒服,严重的话还需要打针吃药。那么,人究竟是如何生病的,而药又是怎么来的呢?书中的小男孩杰克就不小心生病了,细究原因,有两种:一可能是吸入了空气中的病菌,二可能是接触到了其他人可能带有病菌的东西。
既然生病了,自然要好好治疗,不然会越来越严重。而治病所使用的药物都是通过大量的测试之后,使用可靠的原料和正确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治疗时只需安剂量服用就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生病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所以孩子平时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并注意个人卫生。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是一部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著作。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切入,讲述那些奇妙又有趣的科普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当孩子读过这本书,一定会收获满满!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三)
文/Monica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与任何一个3~6岁的孩子交谈,都是一种真正的艺术,需要幽默和耐心。大多数小孩子都会经历隔一会儿就问‘为什么’或‘怎么回事’的阶段。”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吧?日常参加书展也会有家长问:“有没有那种能解答生活中的很多简单问题的科普书?孩子老是问,我也不一定都能答得上……”
书里还提到一位被她那充满好奇心的4岁儿子的问题狂轰乱炸得不耐烦的妈妈告诉儿子,她已经回答了他一天的问题,并建议他安静一会儿。这个小男孩困惑地看着妈妈,告诉她:“可是,妈妈,小男孩就是这么学习的!”
可见问问题是孩子认知、学习的第一步,今天要介绍的这本科普绘本,正是一本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问答书。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轻松有趣,简直是日常实用、居家必备。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
从目录中可以看到,这本书不同于常见的以学科或特定的知识门类为主题,而是根据小男孩杰克过生日、去图书馆、养宠物、生病、公路旅行、在海滩、机场送行7种场景分类,对孩子们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场景里会好奇的问题进行科普。
每一部分会有十几个问题,并给出答案。比如,生日派对上的气球是怎么飘起来的?我们为什么唱生日歌?去图书馆会思考书是怎么做出来的?阅读会让我更聪明吗?养宠物的时候好奇狗会做梦吗?鹦鹉是怎么说话的?还有生病的时候为什么要好好休息?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等等等等,就像是孩子到了这里,看到什么就问什么,既符合孩子的需求,也十分轻松有趣。
仔细一看,这些问题涉及人体、动物、自然、物理、城市、历史等各个方面,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了解到相当多的知识。
本书的文字作者凯瑟琳·里普利曾担任获奖杂志Chickadee的编辑。她总是能把科学变得十分有趣。在本书最后的“致谢”部分,她首先感谢了839个超棒的问题,这是她实地走访的10所小学里的孩子们提出来的,她从中挑出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73个创作了本书。并且还有来自大学、博物馆、医院、政府部门等各行各业的28位专家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提供建议,保证科学和权威。
凯瑟琳用平易近人又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孩子们的那些问题。插画作者斯科特·里奇用色彩鲜艳的插画为阅读增添了又一层趣味。整本书读下来完全没有学习的枯燥感,更像是跟着杰克经历了一次身临其境的快乐探索,适合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本书的另一大乐趣是,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像“我们为什么唱生日歌?”“书是怎么做出来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谁发明了图书馆?”“方向盘是怎么让汽车转向的?”等等。启发孩子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思考才会源源不断。
好奇心是孩子宝贵的财富,问答书不仅是给孩子答案,更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提问的勇气,以及能创造无限可能的好奇心!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四)
阅读会让我们更聪明吗?狗为什么有不同的体形?鱼在水底下可以看见东西吗?鹦鹉是怎么说话的?仓鼠为什么要将脸颊塞的鼓鼓的?生病时,我们为什么会呕吐?又为什么会发烧?那时我们需要好好休息吗?公路是怎么建起来的?一本书又是怎么做出来的?贝壳是怎么变得闪闪发亮的?为什么我们在贝壳里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我们是怎么在水上浮起来的?
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看起来都很常见,但要说到确切的答案,一时半会还真说不上来。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一起翻开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来一起寻找吧。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这本书由凯瑟琳·里普利著作、斯科特·里奇绘图。作者走访了10所学校,收集了孩子们最好奇的839个问题,选择其中最有意思的73个创作了这本书,问题的答案也是由28位专家提供。这本书语言简单明了,知识浅显易懂,适合5~10岁左右的小朋友,让他们在实用有趣的一问一答中,快乐的探索。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种形态各异的小狗,为什么它们这么不同呢?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人们刻意培育的。为了获得想要的属性,人们会寻找具有同一特定属性的狗,然后让它们交配,这样,下一代的小狗的这种属性就会得到重复和加强。例如,培育长腿的阿富汗猎犬,是为了提高狩猎犬的速度;培育短腿的腊肠犬,是为了让它们钻进洞穴里抓兔子或獾;培育圣伯纳犬这种强壮的大狗,是为了让它成为出色的搜救犬。
生病的时候,我们会呕吐,也会发烧,会很难受,其实这都是身体在病毒入侵时的保护机制,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你的身体才会变好。通常,我们胃里和肠道中的消化液可以杀死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但当这些病毒或细菌太多或者太强大时,大脑就会发送信息给肠胃,让它们将胃里食物全部推出身体,这样,有害的东西就远离身体了。
身体温度升高,能杀死体内的病菌或者阻止它们繁殖。因此当你的身体有病菌入侵时,身体就会发送信息给大脑,让它调高体温,而一旦消灭了病菌后,你的体温又会降下来。
当我们的身体与病菌战斗时,身体需要发送很多信息,做很多动作,譬如我们咳嗽、打喷嚏,是身体为了将病菌抛出体外;身体内还需要制造更多的对抗病菌的细胞,这样才能以数量优势,将病菌消灭。因此身体对抗生病,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我们只有吃好休息好,才能让这场战斗更快地结束。
有时候,我们在海边度假,会带些纪念品回来,大多时候就是海螺。在距离海边很远的家里,我们将海螺贴近耳朵,却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似乎是将大海也一起带回来了,实在是很奇妙的事。其实这些声音是你身边各种噪音的回声,当你把贝壳贴近耳朵,声波不会直接进入你的耳朵,而是被困在贝壳里,这些声音在贝壳的内壁上来回反射,混杂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大海的声音!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7个日常场景中的73个实用而有趣的问题,基本上涵盖了孩子最常见的提问,家长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上来而尴尬,孩子也能轻松了解身边的趣味知识,并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敢于发问。非常值得一读。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五)
昨天和由由视频的时候突然打了喷嚏,那时他正在看书,听到我打喷嚏立刻抬起头看着我说:“妈妈感冒啦”,视频那头的姥姥接着他的话问:“感冒了怎么办呀,让妈妈去医院打针吧”,大概是觉得打针会很疼,由由摇了摇头淡定地说:“吃点药吧”。
我听完一时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就已经要开始聊“打喷嚏”、“感冒”、“打针”和“吃药”之间的关系了吗?总之我解释地有点虚心,“妈妈只是鼻子痒了打了个喷嚏,并没有感冒,不用打针也不用吃药……”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能用语言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说什么他会记住,下一次就能举一反三用到,所以不能再糊弄事儿了,孩子需要更科学、更准确的知识。
童书作家凯瑟琳·里普利走访了10所小学,收集到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她召集到来自大学、博物馆、医院等各行各业的28位专家为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她本人则是充分发挥自己能把科学变得有趣的天赋,创作出了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
整本书包含了生日快乐、去图书馆、宠物、生病、公路旅行、在海滩、机场送行等七个大类共73个常见问题的科普知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插图,让我们轻轻松松带着孩子一同去了解身边随处可见的趣味知识。
就拿生日快乐这一主题来说,既有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为什么会爆炸、蜡烛怎么燃烧这样的物理知识科普,又有每一年我们是怎么长高的,蛋糕尝起来怎么这么好吃这样的生物知识,还有为什么唱生日歌、为什么要吹小喇叭、为什么要把礼物包起来这样的风俗历史的科普。简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在去图书馆这一部分中,有为什么应该在图书馆里保持安静、阅读会让我更聪明吗之类的有助于好习惯培养的引导。
宠物篇大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了,从小猫小狗,到蛇虫鼠蚁,孩子在这一章里认识了更多的小动物,也变得更了解它们,会成为有爱心的好孩子。
每个家长都最怕孩子生病,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全家都如临大敌。小孩子其实并不懂生病的含义,他可能没办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只是看到妈妈每天都很焦虑,自己也不能再出门玩了,甚至还要去一趟医院开一堆难吃的药回来。
“为什么生病的时候会发烧?”书中带着拳击手套的病菌向正常体温发起了进攻,下一秒体温开始升高,病菌变弱,扔下拳击手套纷纷倒地不起。一旦病菌被控制住,体温也就自然降下来了。这幅插图即使是我看了也会觉得超级有意思,小朋友一定会很喜欢。
感冒是怎么被别人传染的、生病的时候为什么要好好休息、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药是怎么起效的,这些问题的科普内容不仅能让家长孩子一起增长知识,如果小朋友真的生病了,这些内容也是能让他们乖乖躺下休息,配合医生,按时吃药的锦囊妙计呀。
第一次养孩子,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下一秒他们又会问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是亲近孩子,真正去了解过孩子疑问的凯瑟琳懂,她把这些问题全部整理好送来给我们,在解答孩子们问题的同时,我们学习到如何带着思考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最成功的亲子关系莫过于此,相互成全,共同进步。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六)
导语
昨天开心爸爸去参加家长会了。
因为是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老师说的内容也多,家长们要问的问题也很多。造成了家长会开的时间非常长,长到结束后,开心爸爸只记得两件事。
一是双减政策下,爸爸妈妈并不能掉以轻心,相反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些基础能力的培养,毕竟三年级开始就有考试了,毕竟中考高考这两个选拔性考试还存在,毕竟现在是号称中考只有一半人才能上高中的时代。
另外就是关于孩子的成长了,老师说,6-7岁的孩子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表现出来就是好奇多问,但凡是他们能看到的东西,都会散发出无数的疑问,但同时他们兴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换句话说就是,当孩子有好奇和爸爸妈妈问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答的话,他们的兴趣很快就会消散。以后再想继续产生好奇的话就比较难了。
所以,对于孩子的好奇,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耐心及时准确的给予他们解答。这样的话,既能增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能呵护他们的好奇心。
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做到耐心和准确两个要求呢?
开心爸爸的建议是入手一本专门针对孩子的百科全书,比如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就是说清楚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给孩子的科普知识应该讲些什么。
众所周知,百科知识涵盖万物百科,如果真的讲起来,想必几千页的大部头书籍都很难窥其一角,在这么多这么复杂的科普知识中,如何选择出一些适合孩子的,想必正是困扰爸爸妈妈的问题之一。
毕竟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爸爸妈妈不一定能够举重若轻的讲解清楚,而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爸爸妈妈费了半天劲想必也是事倍功半。
而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书的选材就很适合孩子,也适合爸爸妈妈拿来作为自己给孩子科普的知识储备。
说了这么多,给孩子的科普知识到底应该讲些什么呢?根据《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这本书,开心爸爸总结了三个方面:
与生活相关的话题
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在我们身边一找就是一大把。
比如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宠物,就可以衍生出很多话题。有“宠物从哪里来?”,“狗会做梦吗?”,“鱼在水底下怎么看见东西?”以及“鹦鹉是怎么说话的?”等等等等,这些话题别说孩子了,开心爸爸自己看到都非常喜欢,也愿意去了解,并且讲给孩子听。
与外界相关的话题
接着就是与外界相关的话题了。
现在交通很方便了,孩子们小小年纪就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走过,很多孩子们也去过沙滩游玩等等,而与之相关的话题其实也不少。
比如“方向盘是怎么让汽车转向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汽油的味道那么强烈?”以及“沙子是怎么来到沙滩的?”“为什么贝壳会变得闪闪发亮的?”“海水为什么是咸咸的?”等等。
与现象相关的话题
最后就是与现象相关的话题了。
所谓的现象,其实也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常见的过生日这件事情,就会有很多衍生出来的话题。
有“气球是怎么飘起来的?”“为什么气球会爆炸?”“我们为什么要唱生日歌?”以及“每一年我们都是怎么长高的”等等。
上面说的这些话题,其实在《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这本书中都有所提及,而且解答的方式也是浅显易懂,孩子自己都能根据插图看个八九不离十,自己就能找到好奇心的答案。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给孩子的科普知识该如何讲了。
这本《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虽然没有明确说出要通过四个方面来给孩子讲,但其内容也是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来了这点。
比如要浅显一些,讲明白即可,没必要过分的发散。毕竟孩子的知识面还是很窄的,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知识,很有可能一点都记不住,让这次科普的效果打了水漂;
比如可以用更加低幼的方式来讲,孩子怎么容易理解,怎么能够看懂就怎么来,最好是大片大片的图画,以及相对较少的汉字;
比如可以针对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就像上面开心爸爸说的与生活相关的话题等;
再比如就是耐心的讲了,孩子们接受理解能力肯定不能和成年人相比,自然不可能做到一下子就听懂,一下子就能举一反三。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更加耐心的循循善诱,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说育儿,都局限在了孩子吃饱穿暖,平时玩的开心身体健康成长方面了,其实更深层次的育儿,就是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把了解万物这个科学的种子,早早的播种到他们心中。
这才是最理想效果的育儿,大家觉得呢?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读后感(篇七)
我们都知道,“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对自己和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会尝试用自己的嘴巴、双手和双脚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你会看到,小婴儿很喜欢用手去抓东西,不管抓到什么都是直接往嘴里放。其实,那是他在用嘴感知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长大,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这时,他们能够看到的世界就更大了,于是,他们不仅会好奇地四处去探索,还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化身“好奇宝宝”。尤其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简直开启了“提问模式”,“为什么”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让父母哑口无言。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当孩子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时,其实也是他们想要认识、探索并研究这个世界,而这宝贵的好奇心,更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如果能够对此加以满足和合理引导,让这种好奇心得以延续,那么孩子们就会一直保持着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那么,面对孩子连环炮一般的“为什么”,父母要如何应对呢?
首先,请父母一定按捺住内心的不耐烦,更不要咆哮着问孩子“你哪里来的那么多为什么!”在父母看来,孩子的很多问题确实很幼稚很无厘头,但这只是我们大人的看法。毕竟,孩子来到这世上才几年时间,他们弄不懂的事情可太多了,而他们唯一能求助的只有父母,所以才会不断地提问“为什么”。
如果父母对此感到不耐烦甚至咆哮,就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印象——提问是不对的,不能问为什么。这样反而会扼杀掉他们探究事物的好奇心。
很多父母没有发现,自己也总喜欢问“为什么”:“你为什么打人呢?”“你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你为什么不听话?”……只是,父母的这些“为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批判和指责,而孩子们的“为什么”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奇。
其次,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给出恰当的答案。面对孩子抛出的问题,父母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耐心倾听,再给出恰当的答案。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父母可以直接给出简洁的答案;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父母手里有工作而暂时无法给出答案时,可以先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忙,等忙完后再解答他的问题,切忌用“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来粗暴地应付。
第三,不要做“知无不言”的全知父母。当孩子提出无数个“为什么”时,父母就应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吗?也不是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在面对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时会提醒自己不要“有求必应”,要锻炼他们的“延迟满足”,但在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却没有想过要“延迟满足”。
有时,孩子提出问题,并非他们不知道答案,而是他们懒得去寻找答案。因为知道父母会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当他们遇到难题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要仔细分辨他们这些“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有些问题需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有些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去寻找答案。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第一,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思考。当然,这就要求父母的提问尽量有针对性,而不是带着批判和指责。比如,当孩子问你“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在提问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提问,从而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拓展他们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联系起来。
相信我,就算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间孩子给你的可能是不同的答案,无论他给了什么离奇的幼稚的答案,都不要嘲笑和否定他。
第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来得出答案。比如,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发芽、长叶;或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来做科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一手包办,而是多让孩子参与进来,引导他们观察、记录,思考得出结论。
第三,对于一些无法回答,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的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询答案。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太会自己寻找答案,那么父母可以陪伴他们阅读科普类的书籍,通过图片和文字来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科普类的书籍我之前也收了不少,大多都是那种厚厚的工具书式的百科全书,更适合大孩子用来查询翻阅,日常阅读则因为笨重而显得不那么方便。并且,这类百科全书因为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严谨全面之余,缺少相应的趣味,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所以,小朋友对它就没那么感兴趣。
而这本来自天略童书馆的《HOW?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绘本》,反而更受小朋友的喜爱。
和其他的科普书籍不同,《HOW?》并没有按学科的方式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而是以生活场景来进行分类。
封面的这个小男孩名叫杰克,全书就是以杰克为主角,选取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包括生日派对、去图书馆、养宠物、生病、公路旅行、在海滩、机场送行等,围绕这七大场景,提出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对之进行解答。书如其名,全都是“孩子身边的趣味知识科普”。
比如,生日派对是怎么来的?面糊是怎么变成蛋糕的?
看了书上的解答,有条件的话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做一做蛋糕,让孩子亲眼见证面粉、鸡蛋、糖的神奇变身。
而有些问题,可能就比较难见到真实的过程了。比如,“书是怎么做出来的?”
通常我们可能会想到书的排版和印刷,却忽略了创作和修改的过程。书中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配上生动形象的插画,将一本书从“想法”到“成型”的整个过程都展现了出来。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家中用纸张做一本属于孩子的书哦!
你一定很好奇,这些充满生活化的问题都是从哪里来的?
在创作这本书之前,作者凯瑟琳·里普利走访了十所学校,收集了孩子们最好奇的839个问题,从中挑选了73个,然后邀请了28位来自大学、博物馆、医院、政府部门等各个行业的28位专家来解答。
书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亲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浅显易懂的知识,再配上色彩鲜艳、极具生活气息的插画,不仅能解答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了解身边随处可见的趣味知识,更会激发他们心中的好奇心,进一步去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世界。
不过,父母们可不要因为有了这本书就觉得可以偷懒了噢!看完了书,还要将书中的知识活学活用起来才行。下一次,无论是去图书馆、去海滩、还是去机场,记得提醒孩子观察留意一下,看看他们能不能把书中的知识灵活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