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猫》是一本描写猫与卢浮宫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大人放松心情。
《卢浮宫的猫》读后感(一)
还是很可爱,漂亮的小猫咪。
并没有很多话要说,就单纯想继续分享一下。
如果一定要多说什么,希望她长命百岁,身体健康,能一直生活在和谐幸福的家庭里。
如果还不够,那么如果以后她老了,病了,丑了,也依然有人看见她就是她,永远的漂亮的小白猫。
我还会记得许多曾经的画面:
她小小一只的时候;
生病打吊针的时候(一眼看见远处角落里吊针的她,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
像小狗一样跟班的时候;
隔着栅栏格伸爪子试图捞我出“可怕”的浴室的时候;
被迫离开熟悉的家被装进书包哀嚎的时候;
不再开心还暴瘦的时候;
也许不再开心而关闭内心眼里只有好吃的时候;
忽然认识我了眼神温柔的时候……
曾经的“七年还不久吗”,后来的又一个七年不知不觉也已成为过去曾经,我们还会有第三个七年吗?
噢,你不知道,白色的小傻瓜(也许是我)。
《卢浮宫的猫》读后感(二)
本以为月圆之夜猫咪会变成…人形。结果发现是拟人手法,很自然很可爱。
最喜欢的猫咪是黑猫锯子。
被抛弃、受过伤并且选择坚强,表现得十分苛刻实际内心依然柔软,喜欢用危言耸听的方式对大家做风险提示,然而大家毫不在意,但依然不吝啬用自己的可怕往事继续提醒着现实世界的可怖。下得了狠手,对可爱的敌人或实力悬殊的凶猛敌人都能当机立断地扑咬。对世界和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建立在清楚认知它们具有冰冷残酷与脆弱的基础上。不惜牺牲也要保护还在挣扎是否抛弃美好幻想选择成长的白猫。
最后白猫成长了,要亲自去看看这个世界。
成长是有代价的,要离开无忧无虑的画境和重要的伙伴,离开那些香甜的美梦。
拒绝成长也有代价,守护你的人(棍子)会因此受伤甚至牺牲(锯子),还要一直不厌其烦地照顾(蓝胡子)着你,引导(长老)着你。你还会偏离现实(天天打哈欠睡不醒),不能像别人(肥仔)一样活在当下享受快乐和美食,可能偶尔会忘记回应朋友(小蜘蛛)的情绪与关心而错过他们。
是否入画,是否离开,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选择。有时候可能不小心就长大了,有时候可能不自觉自然而然做出了选择,又可能是被迫做出了选择。那些流连忘返的人呐,你们都准备好让怀表重新走动起来了吗?还有人在画外等待呢。
《卢浮宫的猫》读后感(三)
看漫画真是太放松了,一口气看完,很久没有过这样的简单放松又感动的享受了。
首先书很精美,可以看出来出版方花了很多心思,从黑白原版的选择到纸张和印刷都可说是用心之至。
说到作画,全书在不同的章节段落形成了不同作画方式的节奏,自由散漫作画的段落与突如其来的写实或细腻作画段落之间强烈的对比带来的冲击与震撼是绝妙的设计,那种突然的放空或者突然的压迫感是作画方式带来的节奏上的转变,是画面内容或文本内容之外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而除此之外,更让我惊叹的是松本大洋对猫猫体态的理解,而这一点在作画上是用写意而非写实的方式来呈现的,松本大洋用液体一般的笔触来描绘液体一般的猫猫,又极精准优雅,真是灵动极了。而猫猫拟人形象的体态展示,更让人惊叹:他真是太懂猫了。而贯穿全书的对猫猫体态的描绘,更是给了全书一股仿佛可以被嗅到的真切的猫猫气味。
而对故事,我有个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以下有剧透。
我理解的剧情梗概如下:小女孩和雪孩都是在幼年身染重病,即将不久于人世,两个从小生活在卢浮宫的孩子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对卢浮宫中的画作产生了情感的依托,小女孩和雪球都爱在自己能活动时去卢浮宫里看画,美丽的画作是一个不会变动的完美世界,那里永远是画面中美丽的样子,不会发生画面里没有的悲伤事情,也可以被人赋予不同的理解(可解读性,如在小女孩眼中爱神未死,只是跟大家闹着玩呢),小女孩最后死去,永远停留在了小女孩的年龄,消失于人世,而给她尚不能理解死亡的弟弟留下了一生的心结。而雪孩在弥留之际进入了画中,漫游幻境之后选择返回人间,而这只喜欢看画的猫猫,带给了老守夜人情感的慰籍,让老人手中姐姐留给他的怀表终于继续走动起来。而雪孩将继续成长,继续活下去。
画中的世界对应了天堂,是在面对死亡时候对极乐世界的美好想象寄托,这点对应了爱神葬礼的死亡主题和祥和氛围,也对应了小女孩说她在画中看到了恐惧的一面。所以雪孩可以在这里看到锯子和蜘蛛。而在画中的章节的描写也是如梦似幻。小女孩和雪球听到的画中的声音,是极乐世界对他们的召唤。而小女孩最爱的这幅画中的恐惧气息,是对死亡仍有恐惧的体现。雪孩一直十分忧郁,一直睡觉,很少吃东西,对应了病重垂危。在锯子靠近雪球时,说出了活够了这种话,而后却被锯子舍命救下,在锯子死后,雪球对死亡的感知愈发强烈,。于是焉不拉几地被送去看画,看到画的雪孩灵魂进入画中,在入画时由天使引路走过漫长漆黑通道的过程与死亡的对应更是不言而喻。之后雪球在画中找到了生的力量,重新活了过来。
所以故事上我的理解是一部猫猫的魂游记,一次对死亡的探讨,无论是不是作者想表达的,这份感动我都先收下啦。
很久没有写长点的文字了,看完这本漫画还是有点唤起了表达欲。之后还会翻看,如果有什么感想再来更新。
《卢浮宫的猫》读后感(四)
速战速决,争取两千字内说完。
首先,向等这书上市等了大半年的读者道歉,抱歉让你们久等了。我知道在等的人不多,估计就那么几个吧哈哈哈,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等不及买了台版的也没事儿,只要是正版就好,根据实际需要买喜欢的版本。
关于简中版《卢浮宫的猫》:
1.为松本大洋原色版,即“篇头彩页+黑白内页”,非法国人上色版。
2.全书无和谐无删减,lucky。涉及到露点的都是卢浮宫里的绘画和雕塑,我谢谢审查的全家没要我给艺术品打码。
3.版本优点:
①译文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编校,拟声拟态词部分以不破坏画面、阅读观感舒适为标准,中文手写旁注或画框外小字旁注两种方式择其一进行注解。有些区别可能读过其他版本的读者会发现,比如主角的名字ゆきのこ没有翻译成“雪子”(ゆきこ),而是“雪孩”(冷知识:主角名ゆきのこ是松本大洋的太太冬野沙穗起的哦,这部作品她也参与了很多创作)。手写字部分依然由漫画家王烁老师完成,我俩有了《星之子》的经验后,这次做《卢》更顺畅了,也改进了很多细节。我希望读者在看这个版本时能感觉到作品是被尊重的,读者是被关照的。
②封面和内文纸张都是顺纹,翻阅感舒适,也不会因为翻书产生讨厌的折痕,纸张是我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能选的最好的纸,这纸蛮滑溜的,可能是大家喜欢的手感,我个人其实更喜欢那种纸张纹理明显一些的、手感略带糙感的纸。要说缺憾的话,要是内文纸带一点点涂层就更好了,彩页会更鲜亮,不过现在的效果我觉得也蛮不错,后面给大家看对比图。
③护封纸张和工艺都是复刻日版,带有粗布纹理的纸张,法文烫银。这书有个蛮巧妙的设计是,主角雪孩是一只异瞳猫,两颗眼珠一蓝一黄,所以上下两本的书名分别是蓝色和黄色,而封面和环衬纸的颜色则分别是黄色和蓝色:
④刷胶用的是超薄的PUR胶,也是为了翻阅感更好,是印厂给我们的惊喜。
⑤两个赠品,一个书签一个空白的漫画格子卡,不值钱的玩意,用的是护封和封面纸富余的纸边,别嫌弃!聊表心意!书签用的是书里很美的跳舞场景那两页,拼在了一起,我原意是想做成胶片的,成本所限。不过还有个好处就是这个版本真的很便宜!88元,网店一上架就是75折甚至更低,60左右就到手。
大家最关注的印刷,我单拎出来说。
不是说印坏了,我也好,印制同事、印刷厂也好,大家同心协力干了大半年就是想做到最好,但结果只能说我们尽力了(对不起实在太像医生走出手术室跟病人家属说的话了哈哈哈)。
我试着来给大家简单解释下:一幅黑白漫画,色彩除了百分百的黑和白,还有中间的灰,日本黑白漫画通过用不同疏密的网点来形成不同深浅的灰调,但松本大洋又更复杂,他很多层次渐变是用水墨来完成的,对印刷来说是难上加难。不论原稿是水墨还是铺的网点,总之在用于印刷的扫描文件里呈现出来的都是网点,和一般日漫不同的是,这些点呈现非常杂乱的状态,除了点还有许多杂乱无章的线,这个印刷文件是如何扫描而来,扫描后又经过了怎样的处理,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仍在与小学馆沟通问询(已经四个月了,小学馆属乌龟的)。
文件的事儿先放在一边,不管它是怎么来的,总之我们能用的就是这一套文件了。这大半年其实就在干这一件事:还原原画的水墨层次。一开始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简单说来就是——浅灰变深灰,深灰变黑,笔触细节也都在这过程中丢失——这很重要,《卢》里在描绘“画中世界”的部分松本大洋用的是铅笔,明显区别于现实世界,如果这一区别都丢失了,那书真算是印废了:
这页是铅笔绘制,右边打样颜色明显偏重
眼睛从浅灰到深灰到黑三个度,在打样里深灰和黑区别却不大。
尽管这个角色是黑人,但打样里也太黑了点
这样肯定不行啊,于是我们就一点点试,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换纸张,换机器,换印厂,换墨,把原图放大几百倍从毛细血管去研究其构成……中间一度有改善,中间调虽然还没调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笔触出来了,我也妥协了,只要笔触在,能看出区别,颜色深就深吧!结果正式开印又出问题,什么条件都没变但印出来的效果却变了,只好第N次停机。
左:被吞掉笔触细节的打样 右:换墨调整后能看到笔触了,我曾一度妥协
我在这本书的豆瓣条目下看到一个贴子问出版进度:
“追求完美”,我肯定是没说过这话,听着倒像是有些同事埋怨我的话,哈哈,“不要这么追求完美了,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我从来没打算追求完美,只是想做到拿得出手的程度而已。到最后这个结果也远远达不到“完美”。
为了继续推进下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把刀伸向了源文件,必须动图了。这样一来,层次是拉出来了,可一些细线条不可避免地变模糊了,就好像1080P的视频变成了普清。但到这一步,已经变成保大保小的问题了(怎么又回手术室了):
“你要保层次还是保清晰度?”
“我全都要。”
“对不起,没有这个选项。”
最后拿到样书的感觉,还是有点不敢打开细看的,我太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了,也太怕看到它被折损的样子了。当然为了给大家看牺牲小我(清晰度)成就大我(层次)的效果,我还是对照原版书拍了几张对比图,大家凑合看看。
关于简中《卢浮宫的猫》的出版故事就说到这儿吧,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松本大洋下一本漫画印刷前,我们必须把文件的印前处理问题搞明白才行。出版是一条有很多个节点的长线,每个节点上的人都可以用及格万岁的心态去做事,唯有编辑不可以,因为如果都是以最低限度作为做事标准,出来的结果一定会比最低限度还低,编辑是统筹全局的角色,一定要抵抗及格万岁。
以下是真诚的致谢:
感谢富诚的牛总和印刷机长以及业务员,好几个周末我们一起抠细节、调整、试验,付出成本之外的精力,只为了能把书做得再好一点;感谢朱总带领的印制部同事,不厌其烦地听取我所遇到的问题,找专家过来开会研究,感谢史老师一趟趟和我跑郊区盯机,每次去都是早8晚8非常辛苦;感谢我的主编,工期延长、成本增加,对上的沟通都是她在为我撑了很大压力;感谢制作部同事精心排版嵌字,感谢设计部同事从封面到宣传海报的鼎力支持,感谢质检老师对文字细节的把关;最后感谢译者高华鑫、手写字作者王烁,和你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也感谢松本大洋让我们相聚。
字数还是超了,算了无所谓了,我再啰嗦几句吧。大家别觉得我感谢这个总那个总好像很功利,这些老总、领导真的都亲力亲为,付出了很大努力,真的很感谢他们。
另外请大家关注接下来要出版的坂口尚《12色物语》,这本也正在解决印刷问题,和《卢》是不一样的情况,到时等解决了再跟大家细讲吧。
再官宣一下:
这本我已经在编稿了!
给大家看看我去年遇到的一只小白猫,很像雪孩的三次元版:
虽然是刚上市,多少还是有点销量焦虑……请大家多多帮忙宣传了!多谢!
要是有关于漫画想交流的事情,可以给我留言,但我不一定能及时看到,也不一定能及时回,我是能量极低的人,社交回避型……见谅。
《卢浮宫的猫》读后感(五)
还记得《奇葩说》里那道关于名画和猫的辩题吗?“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有人说救了画必须还给卢浮宫,救了猫可以带回家养;
有人说画就应该被烧掉,这才是艺术的价值;
有人告诉我们,画不能发声求救,而我们可能听不到遥远的哭声。
你当时的选择是什么?
现在,如果我们改一下设定呢?
假如,你能听到画的声音,会不会影响你的选择?
再假如,猫就在那幅画里——不是说画着一只猫,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小猫钻进了画里——那么,这个问题是否迎刃而解?
能发出声音的画、会“穿画”的猫,这听起来蛮奇幻的设定,来自2020年艾斯纳奖得主《卢浮宫的猫》。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蒙娜丽莎》的收藏地、大名鼎鼎的艺术殿堂卢浮宫,而故事的主角,是卢浮宫里的一只小白猫。
「小」白猫?喵喵喵?
在卢浮宫里养猫?不怕猫咪在名画上磨爪子吗?当然啦,要是卢浮宫的人发现有猫,一定会把它们赶出去,所以故事里这群猫,小心翼翼地避开人群,栖居在卢浮宫的屋顶阁楼里,只有巡夜人马赛尔偷偷喂养它们。
生活在卢浮宫里的猫,会不会也有些文艺呢?嗯……它们大概会告诉你:和那些家猫不同,我们仅仅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对猫儿们来说,卢浮宫没有街道上危险的“铁盒子”,也没有公园里的恶犬,这里只是生存的庇护所。
这群猫的老大叫“蓝胡子”,从缺失的一只眼和一只耳看得出是个狠猫,战斗力超强。
斯芬克斯猫“棍子”因为全身没毛显得有些吓人,其实内心温柔,但战斗力超强。
黑猫“锯子”曾是一只家猫,被遗弃后流浪到了卢浮宫,外表凶狠,战斗力也超强。
在这群很有战斗力的猫里,有一只名叫“雪孩”的小白猫显得有些鸡立鹤群。它又小又弱,还总是冒着危险跑到人群里去看画,这让别的猫很不高兴,大家为了生存担惊受怕呢,你倒好,跑去研究艺术了?“这种猫在卢浮宫活不长的。”
不过呢,这只被断言“活不长”的白猫雪孩其实已经六岁了,只是它长得还跟刚出生的小猫一样小。它的眼睛一只是蓝色一只是黄色,据说这种异瞳猫由于“虹膜异色症”多数会患有听觉障碍,可雪孩的听力反而异于常猫——它能听见画的声音。
雪孩冒着危险跑去看画,其实是在“找画”。它能听见有个少女的声音一直在呼唤它,就在卢浮宫的某幅画里,可卢浮宫的画太多了,它就像玩捉迷藏一样一直在找那个声音。
或许因为实在太小只,身手又敏捷,雪孩很少被人发现,即便被人看到也能安全脱身,因为它还有一个秘密技能,让它总是可以像忍者一样突然消失——「入画」。是的,钻进卢浮宫展出的画作里。那些名画不再是平面的一张图,而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世界,穿越到画中世界,听起来很酷吧,不过,这些画里也可能潜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执着找画的雪孩,并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
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他的姐姐进入了一幅画中,一直活在画里面,虽然他没有证据但他能感觉到……你会相信他吗?
那个悄悄喂猫的卢浮宫巡夜人马赛尔,从小在卢浮宫长大,每天晚上走在卢浮宫里巡查,不怎么和人说话,眼神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有些古怪,但不是坏人”。最让人觉得古怪的一点是,他总爱问别人一个问题:你听见过画的声音吗?
这一切都源自五十多年前发生在卢浮宫的一起离奇失踪案,也是掩藏在马赛尔心中的一个秘密。
马赛尔小时候,有个姐姐名叫阿莉埃塔,她从小就是个不合群的孩子。姐弟俩经常跟着在卢浮宫工作的父亲进来玩耍,但姐姐总是一个人跟卢浮宫里的画说话。
“你能听见画的声音吗?”姐姐总是这样问马赛尔。马赛尔听不见,但他很喜欢跟这个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姐姐一起玩。姐姐说,等马赛尔满十岁,就把一块怀表送给他。可还没等到那一天,阿莉埃塔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卢浮宫里。
警察找不到人,父母也放弃了,马赛尔却始终相信姐姐还活着,就在卢浮宫的某幅画里,他执着地等姐姐回来,一等就是五十多年。直到他发现了一只能入画的小白猫,和一个跟姐姐非常相像的女讲解员,一切似乎有了转机……
“这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卢浮宫的讲解员塞西尔每天上班对游客说着同样的解说词,下班和同事说着同样的寒暄语,日子过得十分寻常。一天,她像往常一样给游客解说《蒙娜丽莎》时,忽然在人群里看到了一只小白猫,它似乎也在认真听她讲解,可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那天之后,奇怪的小猫和奇怪的巡夜人打破了她寻常的生活。
雪孩想找到呼唤它的少女,马赛尔想找到姐姐,一切秘密都集中到了一幅画上,那幅神秘的、让人又害怕又难过的画。机缘巧合地,塞西尔成为了解谜的关键。
他们所找的究竟是哪幅画?
马赛尔的姐姐真的还活着吗?
雪孩见到少女了吗?
卢浮宫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切都将在漫画里揭晓。
《卢浮宫的猫》是松本大洋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二套漫画了,前作《Sunny星之子》还是豆瓣日漫榜Top10在榜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松本大洋……是谁?
松本大洋自画像
如果你爱看日漫,或许听说过《恶童》《乒乓》《竹光侍》;
如果你二次元浓度不低,或许听过这段名台词:
你反手无力,正手不精,脚步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就你还想跟我同台较量?做你的美梦!
没错,它们背后的漫画家都是松本大洋!
《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看了松本大洋的漫画后感叹:“啊!真的有天才!”
《乒乓》的动画导演汤浅政明说:“起初我不想做松本先生作品的改编,因为漫画本身已经很好了,我找不到一定要拍成动画的理由。”
《小森林》的作者五十岚大介说:“大洋先生的画和故事里都有「心」。”
曾经见过松本大洋手绘原稿的漫画家浅野一二〇说:“彼时所受的冲击我大概一生都不会忘记。”
松本大洋出道以来,发表了超过10部连载漫画,他没有像我们所熟知的大漫画家一样一部热门连载十几二十年,创作题材也非常多样,从运动热血到武侠到现实改编再到奇幻,一直在推陈出新,这挥洒才华的劲儿简直任性。
被称为天才漫画家的松本大洋,把漫画界的奖也差不多拿了个遍,小学馆的、日本文化厅的、漫画家协会的、手冢治虫文化奖等等,在美国也拿到了有“漫画界奥斯卡”之称的艾斯纳奖。
这部松本大洋的新作《卢浮宫的猫》,源自卢浮宫一个漫画项目“BD Louvre”,他们会邀请漫画家以卢浮宫为主题创作漫画,受邀的漫画家可以在闭馆后的卢浮宫内自由参观取材,此前受邀的日本漫画家有大家熟悉的谷口治郎、荒木飞吕彦等等。
《卢浮宫的猫》被漫评人称为“可能是松本大洋迄今为止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虽是有限制的命题作文,但松本大洋交出了一份水准颇高的答卷,以猫为媒,把两种艺术连接在一起。漫画里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让猫的身姿在不同场景下自然地来回切换,没有任何违和感,被称为“只有漫画才能做到的技艺”。
2020年凭借《卢浮宫的猫》,松本大洋第二次摘得艾斯纳奖。2022年,这只来自法国卢浮宫的小猫在游历了日本、美国、韩国之后,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卢浮宫一时是去不了了,跟着小猫来一场纸上卢浮宫历险也不赖。想想看,如果真可以进入一幅画里度过余生,你会选哪幅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