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锦集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5 01:20:11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9-15 01:20:11   小编: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文为我们揭示了内向孩子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作者认为内向孩子可能更具有创造力、同理心和深度思考能力,值得我们重视和鼓励。文章提倡理解和支持内向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发展,展现出真正的潜力。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一篇

孩子上小学以来,家庭内战的主题自然切换到孩子的学习和各种习惯上。我总感觉这是不对的,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在吼叫中度过,我们似乎不太认识我们的孩子……

从樊登读书会中首先听到这本书《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就像每个人读《西游记》时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一样,读这本书,我也在其中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特别是那个内向的自己,或者严格意义来说自己身上内向的部分。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而是教会我们关于“内向”的种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包括以下几部分:

首先,是定义。一个人感到放松并获取能量的环境,是人多、嘈杂、刺激多,还是独处、安静,这取决于他的生理,是乙酰胆碱型还是多巴胺型。这一点瞬间点亮了我过去的各种疑惑: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扎堆而我喜欢独处……同时,也让我更清晰的看清了我的家人。在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过去的很多争执是没有任何必要的,需要的只是理解。

其次,是性格优势。由于这本书重点介绍内向这种性格,因此只列出了内向性格人的性格优势,其中,学习、创新、情商、沟通和谦虚这些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我该向什么方向去引导孩子,以及如何认识并发扬自己的性格,这些性格优势的背面是什么,需要提高哪方面警惕……终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第三,是how to。这个太厉害了,也是我看了好多遍,到现在也没看够的地方。主要是三个方面:1.让孩子获得能量做自己;2.家庭中创造和谐关系;3.在社会中如何适应如何交往;说起来简单,但是这部分是本书中最重点的篇幅,也是可操作性最强的内容。作者从各种不同角度罗列了几十条操作建议和意见。我需要把这些条目记在手机上,逐条实践,再写下自己的实践心得。

总之,我认为与这本书相遇是我的一种缘分,更是给我们全家的一份礼物,我会珍惜!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二篇

看的时候就在想,这本书应该会如作者的另一本《内向者的优势》那样获得不少赞誉吧?!看了几条评论正如自己所想。既然如此,不如和上次一样,继续当“黑脸”吧。

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对作者有了初步的印象。可以肯定作者性格相对内向,但却存在强烈的外向性倾向——也就是说作者是渴望外向需求,但由于性格本身的特点,经常出现比别人慢半拍的现象。为此作者一直在寻找方法,这恐怕正是作者成为心理学家的初衷。作者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内向性的特征,便开始寻找解决之道,在不断的追寻中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这两本书中内容。作者努力值得肯定,但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观点过于注重技术性分析,缺少对内向者这种存在真实追求。

事实上真正的内向者对外向需求渴求很低或者说祈求一种真诚交往的环境。用更好理解的话来说,便是谋求知己,没有可以无所谓。同时内向者天生擅长分析问题、学习知识的特性,往往有极高的才华,安静才是他们祈求的。孩子更是明显得到体现,因为不向成人那样会掩饰,作者对这些方面解读总体上还是对的,问题就在于作者接下来采取的方法。

书中提到的方法明显偏重技术层面,作者忽视了一点:你当事人是孩子,心理防御能力很低,再加上这个世界的缘故,很容易对你产生信任——也就是说治疗的难度相对比成人要低,对于作者采用的技术方法缺乏抵抗力,时间久了之后作者便觉得有用,甚至总结出一套方法,可问题是如果是成人,这套方法有用吗?回答很明确,不一定可以。

这里的大家对《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应该不陌生,如果作者对面的当事人是威尔那样的人,各位觉得能成功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正如电影描述的那样。事实上很多内向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才华,因此唯一可以走通的路便是去认识自我,就像电影描述的那样。通过真诚努力,认识到孩子与他人不同,正确认识自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生活下去。而作为家长更应该持宽容的态度,理解你的孩子最初也许很慢,但当他由量变的积累转化为质变的爆发之时产生的惊人能量。在自己看来,对于内向孩子的治疗更多是对家长的“治疗”。如果家长能理解一切,那么就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港湾,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整。只要他在不断的向前,也许与主流不和,请不要干涉,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三篇

对内向的孩子如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怎样才算因材施教?按照什么样的“材”来区分呢?我认为这个“材”不仅仅指的是才能,更多的可能指的是孩子的性格。

我家女儿五周岁了,其实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她在家里就异常的兴奋,睡觉前还可以拉着她爸爸滔滔不绝的讲一个多小时。而到了商场或者回老家以后,看到想要跟她打招呼的人的时候,却总是紧紧的拉着我的手躲在我身后,或者低着头紧紧的抿着嘴,就是不去按照你说的叫阿姨。她每次回老家都更喜欢关上门一个人躲在门后面悄悄的看着来做客的长辈们,为此没少挨批评。在去上兴趣班的体验课之前在家里表现的特热情,对这个也有兴趣对那个也有兴趣,但是当你把她带到了现场的时候,她却退缩了任凭老师怎么说怎么安抚都不会上前去跟着老师做动作,也不理会老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躲在角落里或者妈妈的身后。

以前我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我的孩子不够自信,不够独立。但是当我看了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所著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以后发现我的孩子仅仅只是个有着内向特质的孩子而已,她有着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内心小世界。兰妮博士从大脑的生理结构来分析了内向与外向孩子的性格差异,让我们更科学的认识到内向的孩子不是羞怯与自我的,外向的孩子也不是调皮与难以管教的。以科学的角度认识这两种性格上的区别,也帮助家长们更好的理解与帮助自己的孩子。

作者还为我们分析了家庭的差异性,为我们分析了家庭气质的范围以及家长及家庭成员的气质与孩子的气质相同或不同时如何更好的相处,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何帮助内向的孩子。内向的孩子情绪比较内敛,感情比较细腻,遇到事情想的也更多一些,有时候家长说话语气上有稍微一点儿的严厉都会让她们情绪失控,会让孩子觉得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事惹妈妈生气了。

在最后几章里作者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挖掘内向孩子的潜力,找到更加适合内向孩子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如何更好的协助老师,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更多的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帮助内向的孩子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结识新的玩伴儿,处理冲突及欺凌事件的能力。

不管是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父母不是天生的,想要做好父母这个角色,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四篇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差异,第二部分用根基和希望养育内向的孩子 ,第三部分家庭的差异性,第四部分挖掘潜质。

第一部分里面讲到大脑生理结构创造了内外向气质,从这里可以看出内外向有一定的先天成分在里面,不是随意改变的,并分析了各有各的不足和优势,内向性格的的孩子需要父母更耐心的引导与陪伴。

第二部分里面提到关于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个时候当外部世界对孩子形成了不稳定的干扰时,作为父母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保证让孩子知道你在他的身边,这种行为称之为“内在守护者。”并且对内向的人以后所适应的世界尤其重要。

第三部分讲到的某些观点有点类似中国所说的言传身教,所以制造怎样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成长环境,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与人相互尊重,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学习关心他人都是以父母间的紧密关系为基础的,以父母为榜样的,包括在处理兄弟姐妹的关系上,也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受益终生。

说到第四部分也是很多父母头痛的事情,那就是步入社会第一步的学校,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焦虑情绪大大增加,如何缓解这种情绪,让敏感和过于自责的内向孩子减少焦虑,父母需要更加耐心的观察与交流。

本章更详细的从学龄前到小学到初高中,怎样让内向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的过程,遇到困难挫折,父母要时常夸赞孩子的优点,虽然内向孩子因听力相对缓慢,但是内向孩子想法复杂,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模拟演练,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内向孩子精力有限,充分的休息也是有必要的。还有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可以大大增加他的信心,如果他喜欢绘画,正在了解某个伟大的画家,就带他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给他看。

在人际交往中要帮助他跟友善的孩子交往,如果有坏孩子羞辱他,戏弄他,告诉孩子这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内向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自责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别人这样对他。作为家长一定要耐心地观察孩子,与他经常沟通,发现孩子最近的变化,因为内向的孩子往往显得都会很被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往往都会自己憋在心里而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因为觉得说出来很伤自尊心。关键时刻更是需要父母站出来表现大人的权威来震慑坏孩子。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用大量的内外向对比和举例来告诉读者,内向的孩子也有开朗的一面,也有无限发光发亮的优秀潜质,只要父母付出足够的耐心与孩子不断沟通与陪伴。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五篇

在当下的外向型社会中,口才和社交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多青睐,一个内向性格的人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而内向性格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注定要承受一定的偏见,但内向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它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伴随着人的一生,无法改变。

2009年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当时买了马蒂·奥尔森·兰妮博士的《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时隔8年,当我有了孩子,发现孩子极有可能也是内向型性格,刚巧看到这本《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帮助你的孩子在与外界的融洽协调中茁壮成长》,拿到手意外发现作者正是兰妮博士。兰妮博士作为世界范围内知名的内向型性格研究专家,以她科学的理论、睿智的爱心以及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帮助引导父母们认识和发掘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在这本书中,兰妮博士试图弥合内向与外向之间的鸿沟,让父母及更多地人能够听懂内向孩子的“语言”,接受性格内向的孩子。兰妮博士在书中谈及她自己就是内向型性格,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及遭受的误解。父母首先要明白内向性格孩子与外向性格孩子的差异,他们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外向孩子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他们会不停地与他人交谈,但这对内向孩子却是灾难,他们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来恢复能量,所以内向孩子并不是羞怯、害怕、不友好,独处只是他们生存的方式。这个世界需要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人共同构成,二者实际上是互补的,内向孩子也有他的性格优势,只要家长注意引导帮助,就可以帮助孩子挖掘自身优势。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成长场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质量关系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健康,父母要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家长需要为内向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家,孩子才能获得最佳的成长表现。兰妮博士从饮食、睡眠、游戏等多个方面给予许多有益的建议,另外在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比如与不同气质的父母、兄弟、长辈的相处,兰妮博士也提供了不少的方法技巧。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主要场所,人际关系更为复杂,而且离开了父母,孩子需要独立地在课堂上、操场上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方面需要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鼓励孩子强化社交技能,帮助孩子走出社交困境。

其实不仅拥有内向孩子的父母需要读这本书,任何与孩子打交道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向孩子、与他们相处。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六篇

内向和外向没有绝对的优劣

1,如何判断内向和外向?

每个人其实都有 内向和外向的潜在性格,没有绝对的性格偏向。只不过每个人有倾向性,

有些偏内向,有些偏外向。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说:基因和生理结构,造成了内向和外向

外向的人,更多用多巴胺来传递神经递质(交感神经),让我们更活跃,更兴奋。

内向的人,分泌更多的乙酰胆碱让我们减速,让我们副交感神经休息。

外向者,大脑后部发达,更多偏向于热情表达,情感丰富,

内向者,大脑前部发达,更多偏深思熟虑

比如,有些偏内向的小朋友一定是把 自己想说的话想明白了才说出来,有些外向的就是没完全想好,但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再说。

2,内向者优势有哪些?

更善于冷静思考,更有创造力,更有爱学习,善于深入思考。

珍惜长期的友谊等

3,如何顺应孩子的天性(内向),更好的让他成长?

* 培养孩子的耐寒区(耐寒区,给孩子安静的独立空间,不要总给孩子讲道理)

* 不要总是反驳孩子,而是努力去发觉孩子的优势,鼓励他,承认他做的好的地方。

* 尊重他的感受,换位思考。

* 如果伤害了孩子,要表达歉意(因为内向者比较敏感,容易多虑,内向者也容易产生内疚和耻辱感)

* 平时纠正他错误的时候,稍微说下就好(孩子自己会去反思,不要让他的内疚感过度-适当的有些内疚感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会去改变或避免)

比如孩子很吵的时候,父母只要适当说下:妈妈很累,需要安静的休息会。而外向者的孩子,本身能量很强,父母有时需要追着喊才管用。

* 内向孩子,很会在意别人的感受。(他的能量是收敛的)

* 内向孩子,不喜欢变化的环境(比如嘈杂的宴会),如果要去,最好提前的告知孩子,让他有预判,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是不是累了之类的。

* 饮食方面:不要逼着孩子吃不喜欢的东西(忽略孩子的感受)

* 给予他足够的睡眠(内向孩子,精力容易耗散,所以平时休息很重要,睡觉的时候给予一个安全感安静的环境)

* 对于内向孩子,过于严厉的教育必然失败。(坚定有边界的爱)

* 让孩子帮忙,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让孩子觉得自己为家做了些贡献,他会很开心

* 有时,可以适当的把你的问题,让孩子来思考。(比如,爸爸最近遇到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好些,--内向孩子喜欢深入的思考,琢磨大人的事)

* 可以给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谈谈自己的小时候。孩子会很乐于听。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七篇

从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外向的孩子会有更多展现自己的舞台,因为不怯场可能会有很多登台表演的机会,因为爱表现可能会当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而当这样的人步入社会之后,因为外向更容易引起老板的重视,因为善于交际而获 得更多的机会。这个社会无不向我们展示出外向的各种好处,于是作为父母自然会寄希望于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外向的人,那么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也是内向的人,在不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的人,我会觉得紧张、不知所措。而我的女儿也内向的人,有时候让她去试听兴趣班,她首先就是拒绝,非常抗拒,但是一节课上完了之后,她又会说妈妈太有趣了。之前我还会说她不听我的话,每次都这样。当我看完《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内向孩子的正常表现。

如何区分内向和外向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他需要通过独处来减少外界的刺激吗?他在大多是时间里借由安静的思考来恢复精力吗?如果是这样,他的气质就是偏内向的。所以内向的孩子并不全是我们理解的羞怯、不够友好的孩子。而恰好遇到自己的孩子是内向孩子的话,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书中做了很详尽的介绍,不过我总结出来就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养精蓄锐,在内外刺激的交替中保持平衡。

虽然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崇尚外向型人才,而内向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书中归纳出了几点: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内向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内向的人热爱学习;内向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内向的人擅长艺术创作;内向的人情商很高;内向的人天生精通谈话的艺术;内向的人乐于自处;内向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内向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喜欢。看到这些优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的未来。是的,我相信我的孩子未来一定会像外向孩子一样精彩,那么我改如何去发掘她的优势呢。

这本书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建议。我整理一下就是首先要清楚家庭里面各成员的气质,培养孩子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了解内向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完成作业;鼓励内向孩子强化社交技能,让孩子通过练习做到沉着和自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重点是我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运用,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的私人空间,尽量营造内省孩子舒适的生活区间,我相信终有一天内向孩子也会有花开的时候。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八篇

你获取、保存、消耗能量的方式是什么?换句话说,人多的时候你会觉得兴奋吗? 如果你觉得累,你在压力面前很容易表现退缩,那么你的能量是偏内敛的,极有可能属于内向型。 每次回老家,我迫不及待等着兄弟姐妹携家人齐聚一堂。但是热闹过后,我需要静静地在房间里独处一会,或看书,或写字。 由此,我是内向性格。 深思熟虑,深入思考,守法,珍惜长期的友谊,樊登老师说这是内向者的性格优势。 珍惜长期的友谊,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一直以来特别遗憾好朋友不多,也曾经纠结于此,刻意地想去改变。兜兜转转一圈回来,还是发现好朋友就那么两三个。 内向的孩子容易表现内疚感和耻辱感,过度的内疚容易导致深度自卑。从小到大,我特别害怕别人的指责。因为自责足以令自己无地自容,别人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痛苦不已,需要别人不断的宽慰和确认,好些时日才恢复往日的自信。 内向型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一旦做错事,你只需要稍微提及,避免严厉的批评,避免一味的讲道理,因为他们很容易调动自身的羞耻感。 同时,内向型的人也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人轻视或忽视他的感受,那么“敬而远之”是最终的结局。 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对于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如何与内向型的孩子相处,我的践行清单是: 1.允许做自己,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人也挺好的。 2.做事符合自己的性情,发挥优势。曾经把自己推向销售者位置五年,最终性格如故,只不过经历得比别人深刻。 3.营造独处的环境。独处、睡够是恢复能量最好的方式。 总之,做适合内向者性格特点的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7.7

马蒂•奥尔森•兰妮 / 2017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九篇

文、闫晗

听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评价自己的孩子说,他就是太内向了,性格不好。突然间,我感觉很心疼那个小孩——因为我也是个内向的人,童年遭遇了很多质疑,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接纳自己原本的性格。可是,性格真的有好坏之分吗?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

内向并非害羞,更并非怂,内向者在熟悉的人面前、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喜欢的话题上,能够滔滔不绝。内向与外向的人最大的区别只是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内向的人从内心吸取能量,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外向的人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时,容易快乐。

在美国,外向者的人数是内向者的三倍。中国人比较内敛,内向者应该更多些。相声演员郭德纲一再强调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大家每次听到都笑,把这句话当成段子。其实内向的人未必不能做喜剧演员,也可以演讲、主持、管理,他们富有同理心,更善于倾听,值得信赖。主讲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的塔尔教授就是个很内向的人,他说每次讲课前都要运动一下,做做心理建设。他分享的内容,总让人觉得真诚、走心、有深度,跟那些让现场气氛活跃,但过后丝毫留不下痕迹的演讲者不同。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教人正确看待内向这种性格,并教给父母如何跟内向的孩子相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了解自己,并给童年的自己一个拥抱。内向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助他们做自己,被接纳、被欣赏,而不是为内向性格感到羞愧。

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好坏,所有的人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平衡。内向的人需要适度参与外部世界,否则就会自卑,或者迷失;外向的人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安静的思考。

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认为“不友好”,如果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别人理解他们表达友好的方式,同时制造机会让孩子表达感受。内向的孩子非常担心肢体冲突带来的精力损耗,所以倾向于忍气吞声,他们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处理冲突,否则将会无法用生气来保护自己。父母可以示范如何化解冲突,教他们如何道歉,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想法。

看到这些,我想到很多新闻,许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比如电影《芳华》里,何小萍的悲剧就是性格的悲剧,不会表达,也不善于处理矛盾冲突。她的军装迟迟未能发下来,想借别人的军装拍照片寄回家,不知怎么开口,就抽空偷偷穿走,以为不会被发现,可遭到了群嘲,被定性成“小偷”。何小萍既自卑又自尊,害怕被拒绝,也就本能地逃避沟通——事实上,一旦提出了要求,难题就交给对方了,别人未必不肯借。

何小萍是个内向的人,她有许多优点,刻苦、坚持,做事踏实,业务能力强,善于觉察别人的善意。她的优势让她能够被挑中进入文工团,可她的家世和性格让她在集体中受到了排挤。

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忙于生计,很难把养育孩子当成一门学问,内向的孩子就更难过一些,容易变得拧巴、羞耻、自卑。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引导,何小萍也许就会过得幸福了吧。但愿现在内向的孩子们都能被善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05日 08 版)

微信公众号:闫晗 新浪微博@闫晗-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十篇

这个社会是外向者占优势的社会,内向者几乎什么都抓不到手。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实,尤其是父母想到孩子的时候。所以父母们努力拔苗助长,要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占尽便宜,似乎只有这样孩子才有一个确信无疑的幸福的未来。而且有趣的是,似乎不仅现在的父母这么认为,古往今来,哪个父母不是如此呢?看到别人当状元游街的风光,爹娘就站在人群里掐着自己孩子的脖子,使劲儿摇晃:你将来也要考状元!

读完美国作家马蒂。奥尔森。兰尼博士的新书《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我首先是忍不住一笑,原来这生怕自己孩子吃亏的不仅仅是中国父母,美国父母也一样啊!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外皆同啊。美国更是个外向型性格占便宜的社会,只不过人家同时崇尚自由,内向的孩子父母就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不像我们这么强逼着孩子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罢了。美国父母认真管的孩子倒跟中国没什么不同,也是所有的自由时间都做满了计划。与中国不一样的是,中国孩子的课外辅导班比较单一,就是学习学习学习,而美国孩子则花样多一点而已。

要说,中国也有关于内向型性格的著作,但是我没有读过像马蒂奥尔森博士这本这么专一深入的。马蒂博士在自己的著作里,首先提纲挈领地分析了内向型性格的孩子,然后给出了建议。建议非常有条理且无死角,关键还有态度有温度,真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全书大致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每一位家长都值得读一遍,因为这一部分从观念上纠正了许多家长的错误想法。第二部分则是具体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家长应该如何关心内向型孩子的成长,如何帮助内向孩子融入这个社会。

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内向的孩子没有未来,没有前途,一步落下,步步赶不上。我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短片,拍的是幼儿园的一次活动。开始时,每个家长都生怕自己家孩子吃亏,站在圈绳外面招呼自己的孩子抢东西,后来有的家长就着急,越过圈绳代替孩子去抢食物,越过圈绳的家长越来越多,最后本来温馨的幼儿园活动变成一场家长之间的混战。如果这些家长读过马蒂博士的书,就不会闹出这样的丑剧了。但是内向孩子不会成功,其实是家长们认识的一个误区。马蒂博士用实例告诉世人,内向性格的人也能很成功。比如美国社会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内向性格的人,其中不少还是娱乐圈的名人。尽管这些名人至今登台前还是会紧张,手心冒汗,但是内向性格并不耽误他们的成功。

但内向性格的人究竟是怎样成功的呢?马蒂博士仔细分析了内向和外向性格两种人的行为机制。外向性格的人属于行动派,想到马上就要做到,他们果断迅速,通常不会丧失任何机会。但是内向性格的人不一样,他们需要一个蓄力的过程,或者说需要一个心理充电的过程,只有在心理上做好足够建设之后,才会行动。如果家长稀里糊涂地打断了这个心理充电过程,反而他需要更多时间去充电。所以心急的父母们,需要给内向孩子足够时间让他们充好电。

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都会行动,但是外向孩子动手早,占尽先机,内向孩子岂不是生存机会渺茫?马蒂博士说,非也。大自然创造了这种性格,就会给内向孩子生存机会。内向孩子虽然不够果决,但是他们思考的深度却是远远超过外向性格的孩子。在许多职业上,比如作家、研究者等等,内向性格的优势远远超过了外向性格的人。做父母的应该好好跟孩子交流,弄清楚自己 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然后创造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这才是正经。

父母们还要注意,性格不可塑,有很大的天生成分。这个真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一番,硬掰的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本书的后半部分是各种场合下的具体操作,怎样让内向孩子成长,为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空间。这一部分每个操作都很有道理,不过环境依赖比较强,是针对各个特定的环境的经验和设计,前一半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长能将原则牢记在心,在具体情境下是可以随机应变发挥的。所以后半部书有参考价值,但是没有必要照抄硬搬。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十一篇

有一天,我和同事们聊天。

我很严肃,很正式地对同事们说:“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没想到,同事们好像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一样:“你还内向?逗了!你要是内向,那孙悟空岂不是变成林黛玉了?”

唉,怎么就没人相信呢,我有时候很喜欢自己待着看书啊,遇到很多人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打招呼啊。去给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常常是那个自己坐在座位上不知所措的人。这样的人还不内向吗?

结果,同事们一致反对,说我绝对是外向性格的人。

而对于我家孩子阳阳来说,我至今没弄明白,他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说他内向吧,他能在学校里组织同学们演一个比较复杂的课本剧;说他外向吧,回到老家后,他很少出门去玩,遇到别的亲戚,也很少主动打招呼。老师说他在学校很活跃,但他回家后却不怎么说话。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不仅对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不太确定,对孩子的性格也把握不准。其实,不光是我有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所以,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和孩子性格之间的矛盾而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以前,我从来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总以为等孩子大了,懂事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看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我才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是什么性格的人,不是你想当然,而是有具体的辨别方法的;人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由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共同造成的。尤其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既不是笨,也不是慢,而是因为有特定的脑回路。只要你明白了内向性格的产生原因,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就会挖掘出内向孩子潜在的优势,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20年临床经验、科学的论证和睿智的爱心引导父母认识和发掘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内向的孩子有出色的专注能力,喜欢向问题的深处探索,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是首席执行官、销售人员、演员、电视主持人、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或政治家。兰妮博士在书的一开始就给出的这个判定肯定会让内向孩子的家长大为振奋。因为在很多内向孩子的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怯懦、胆小、不爱与人交往,做什么都慢半拍,学什么都很难。有了这个结论,家长大可放心了。

同时,这本书也给出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孩子的性格以后,也明了了自己的大致性格,就可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正确对待育儿中的问题。

作者指出,要想充分激发内向孩子的性格优势,不是强硬地让他去适应外部环境,或者努力让他变得外向,而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科学养育。相对于外向的孩子,内向孩子心思更细腻,更敏感,也有和外部密切联系的心愿,只是他要经过观察,确定安全以后才去交流。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更不能强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密切和孩子的联系,让家庭氛围温馨和谐,给他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在饮食和作息方面要尽量有规律,不让孩子因为突然的变故而情绪紧张。在家庭关系中,通过肯定和欣赏每个成员的个性来增进家庭和睦,培养孩子和周围亲人的亲密关系。同样的,在学习上,一旦家长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他就能很快跟上同学们的脚步,并能取得不菲的成绩。在运动和社交上,家长也要多观察孩子,用鼓励的方法多和孩子交流,让他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变得喜欢运动,变得沉着、自信。

按照内向孩子的内在规律看待内向孩子的日常行为,并报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注意引导并鼓励,就一定能让内向的孩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其实,不论是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都有性格上的优势和劣势。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秉着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特点,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磨合,不断调整,和孩子一起成长,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兰妮博士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性格的产生原因和特点,也给家长带来了行之有效的育儿指导,是一本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育儿指导书,不论是内向孩子还是外向孩子的家长,都应该看一看。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十二篇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经认为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内向的孩子通常是“弱者”,因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不善交际、喜欢观察、低调行事等等。在我的童年时代,父母因为我的内向不知说过多少次,仿佛我的内向是个错误,因为内向,我便注定会失去参与这个世界精彩的机会,因为内向,我便只能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如今我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内向性格研究权威之一 马蒂•奥尔森•兰妮献给所有内向孩子的珍贵礼物,同时她也把这本书献给那些暂时无法聆听内向孩子声音的成年人。作为一个内向孩子的母亲,我既希望更多的了解如何去发掘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又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内向性格的成因,进而更好的去和自己、和自己的内向孩子相处,帮助孩子在与外界的融洽协调中茁壮成长。

教育、心理类书籍通常会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作为理论基础,《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也不例外。在第一部分“了解差异”中,作者首先对什么是内向,什么是外向进行了区分。“一个内向的孩子与他的外向的同伴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他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也就是说,“能量”其实才是内向和外向的主要差别,而两者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内向的孩子从内心吸取能量,他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当了解到内向孩子的气质成因后,我们便能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养精蓄锐,在内外刺激的交替中保持平衡。书中不但列举大量实例,还从大脑的生理结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简单点儿说,就是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脑回路不同。看,原来“脑回路不同”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呢。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文化中都只推崇外向型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尤其如此。东方文化崇尚谦虚、内敛,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认为外向性格的人更“吃得开”、“有能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我们对内心的旅程的探求不以为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内向性格者的长期误解。于是,在外向的世界当中,内向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轻视。

尽管如此,当看到书中列举的内向孩子的十二个优势时,我们还是会在内心感叹,内向的孩子其实并非弱者,他们拥有无限的潜能和才智,一旦领会并学会如何正确运用,他们就能踏上更充实的生活道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70%的天才儿童是内向孩子。

内向孩子的12个优势:

1、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2、内向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

3、内向的人热爱学习;

4、内向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

5、内向的人擅长艺术创作;

6、内向的人情商很高;

7、内向的人天生精通谈话的艺术;

8、内向的人乐于自处;

9、内向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

10、内向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11、内向的人是好公民;

12、内向的人是良友。

当充分了解了内向孩子的性格成因和行为特点,父母们便可以更好的帮助和陪伴孩子的成长。书的第二、第三部分从密切亲子联系、看护和饮食、游戏、谈话、休闲的艺术、家庭成员的气质、兄弟姐妹关系、与祖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看护人员的亲密关系等众多方面给出了科学详尽的分析与参考建议。

当我们意识到,内向与外向是并存于我们生活中的两种气质,并且时刻需要理解彼此、运用适当的技巧相处时,才会发现从本质上去找到内向者情绪变化、心理困惑、行为方式的原因才能够更好地找到应对和解决办法。内向的父母和内向孩子如何相处、外向的父母如何面对内向的孩子、内向的祖父祖母能带给孩子哪些正面影响,这些内容读起来都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正如书中的一个比喻,成年人是“锚”,父母关系在家庭中起着给予家庭稳定性的巨大作用。而与自己大家庭的成员保持密切关系会给孩子带来充实感。这种稳定的情感关系可以带给孩子无负担的关爱,一种位置感和家庭联系感,并给予孩子了解其他时代和人生的途径。

当完成了性格成因分析、家庭教育、家庭关系方面的探讨后,书的第四部分“挖掘潜质”开始把关注点转向父母最为关心的学校教育。在课堂上、运动场上、社交场合、冲突挑战等不同环境中,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内向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沟通途径、交流方法,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

看过这部分内容后,不得不感慨,如今的西方父母其实也和我们没有太多差别,都会焦虑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怎么办,该如何去和老师解释自己孩子课堂上不愿举手发言,忧虑孩子交不到好朋友,担心青春期孩子的恋爱问题,以及校园欺凌等等。内向孩子与外向孩子天生不同,加之后天成长环境千差万别,《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从性格成因出发有针对性的找到应对方法,远比那些宣扬自己教育方法如何有效的书籍切中根本,值得学习与参考。

孩子的成长如此迅速,常常一晃之间便已成人。当父母们拥有了一个内向孩子,一定要铭记一点,那就是:你对你的内向孩子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孩子需要,我们才能更轻松自信地为人父母,用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即便他们并非天才,也可以快乐、自信的生活,时刻发挥自己的独特天赋,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读后感第十三篇

作者马蒂•奥尔森•兰妮 心理学博士( Marti Olsen Laney Psy.D. )兰妮博士是一位研究者,教育家,作家和精神治疗医师。她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内向个性研究权威之一,曾在美国和加拿大举办过多次演讲与专题讨论会,录制过二百多个电台和电视节目。她的第一本书《内向者优势》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被翻译成15种语言。

内向孩子的困境经常被别人误解。父母、同学、老师,甚至最具破坏性的是孩子自己都觉得他们有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本书是一份送给内向孩子和他们父母的珍贵礼物,将全方位协助父母们教养他们内向的孩子,最为重要的是,发掘内向孩子潜在的优势,诸如热爱学习,富有同情心,很有创意,灵活不固执,因为这些美德极易被这个外向的世界所湮没。

01内向和外向的区别

内向跟外向到底有没有准确的界定?本书通过人脑部的分析,告诉我们内向和外向的分别是生理性的,能够从生理结构的角度来判断出来一个人到底是偏内向多一点,还是偏外向多一点。那么有没有绝对的内向和外向的人?没有,只是在这个轴上有偏内向和偏外向的分别而已。

大量的家长都担忧孩子的内向,都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得让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看似活泼外向的人。但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对,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和失误。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到底是不是内向,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内向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发挥他的优点呢?

1、特征

怎么样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呢?内向的人与外向的人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他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有的时候自己精神百倍,有时候又萎靡不振。内向的孩子从内心吸取能量,他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动、噪音和谈话声都会消耗他的能量,让他精疲力竭。而外向的孩子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的时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乐的,而过度的安静和独处则会让他打不起精神。

作者把内向的人叫作能量积蓄者,他们像充电电池一样,需要“休整时间”来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外向的人是能量消耗者,他们的座右铭是:“冲!冲!冲!”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都需要先天气质的某种平衡:内向的人需要适度参与外部世界,否则就会变得自卑,或者完全迷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同样,如果缺乏适当的休息和安静的思考,外向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终日忙碌,疲于奔命。

2、生理基础

我们体内有很多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乙酰胆碱这都是神经递质。根据霍布森的说法,这两种主要的化学物质对大脑那些至关重要的功能有显著影响,进而对行为有巨大影响。它们是联系脑内所有层次活动的两条主要回路。乙酰胆碱管理许多大脑的生命性活动,包括注意力集中、意识、警觉状态、觉醒与睡眠状态的转换、随意活动以及记忆存储。数个多巴胺回路则构成了脑内最强大的奖赏系统。通过关闭某些复杂的大脑功能和开启不随意运动功能,它们能促使孩子先行动,再思考。

那么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区别在哪儿呢?外向的人更多地使用多巴胺做神经递质的这种传递方式,而内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够让我们减速、能够让我们休息的副交感神经,而这里边所用到的神经最多的是乙酰胆碱,所以这两种人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大脑会分成左脑和右脑,但内向和外向的人的区别是前脑和后脑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大脑不但会分左右,我们的大脑还会分前后。区别在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血液在脑部的分布是不同的,这个是可以通过实验能够看得到的,能够监测到我们大脑里边血液的流通的量。

外向者在大脑前叶的行为抑制系统有着较少的血流分布,但在大脑后叶对知觉和情感刺激非常敏感的区域却分布较多。所以他们善于表达,善于社交,他们愿意跟很多人交朋友,因为他的知觉和情感的系统比较发达。而内向者在大脑前叶有更多的血液分布,那个地方的神经组织抑制人的行动,同时促使人们在行动前计划和思考。所以内向型大脑的人,他会深思熟虑,他会想很久。

3、内向性格的优势

作者说内向的人有这样的优势: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内心更细腻;他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热爱学习,喜欢学更深入思考的东西。他有创造性思维,擅长艺术创作,情商高,精通谈话,乐于自处,谦虚,健康,守法,内向的人更加不容易打破规则,更容易守法,珍惜长期的友谊;善于创造性思维等等。

02如何养育内向的孩子

那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是偏内向的,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或者我们发现自己是内向的,我们应该怎么办?作者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能使他茁壮成长的环境。

1、创造耐寒区

首先要做到给孩子创造一个耐寒区。要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他们自己的“耐寒区”,重点在于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成长要素,即等同于阳光、遮阴度、土壤和湿度这四大自然要素的四大人际要素。

第一,确保与孩子有密切的关系,不要强迫孩子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人,不要总是责怪他;第二,教导他如何行事符合自己的气质,不要跟孩子总讲道理,不要总是反驳孩子,也不要跟孩子展开大量的辩论,更不要轻视或者忽视他的需求;第三,与孩子建立一种灵活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他的感受能得到认可,他的才智能得到鼓励其目的是让他能充分发挥潜能;第四,给孩子创造一个恢复精力的场所,有一个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内向型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内疚和耻辱感。内疚感和耻辱感在一定的程度之内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内疚感和耻辱感过分,就会造成伤害,会导致行为的扭曲或者深度的自卑,他的自尊水平会大幅地下降。所以,对于内向的孩子,去纠正他错误的时候,你只需要稍微说一下就好了。

内向孩子的看护和饮食上也跟外向的孩子不一样。首先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变化的环境。所以在所有变化的环境发生之前,要提前地告知孩子,说今天晚上咱们要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在活动上有什么东西,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参与到对这个活动的预判和想象当中。在活动的时候,你要多去观察孩子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需要安静一会儿,是不是需要你去陪他一下,这是我们对他的看护。

然后不要逼着孩子吃东西。内向型的孩子可能会有挑食的状况,你不要逼他去吃东西。要给他足够的睡眠时间,因为你知道这些人是靠睡眠来吸取能量,所以让他睡够。睡觉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普遍需要一个安慰物,就他需要拿一个小被子,拿一个小毯子,拿妈妈的一个衣服揪着,这种安慰物是他需要的。

对他的纪律要轻柔。作者说对于内向孩子,严厉的教育必然失败。一种可能就是你过分严厉,导致内向的孩子变得不与他人交流,然后变得极其内向,甚至到了孤僻的状态,然后放弃自己的能力,他的内疚感爆棚。还有一种可能是叛逆,他一下子变得跟你们完全不交往,他去做很多出格的事,然后就成为反面的教材。所以如果你用非常严厉的手段对待那些本身就很敏感的、内向型的人的时候,注定会失败,这是从看护和饮食的角度给出的建议。

2、创造更适宜的人际关系

那么在把一个内向型的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我们需要跟老师之间有很多的互动,你要告诉老师,我的孩子偏内向,需要多互动、多对话,希望老师能够跟孩子多说话。学校的纪律大概是什么?然后希望老师也能够把纪律准确地、明确地告诉孩子,因为内向孩子是很容易遵守纪律的。

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让孩子能够有深度的交友。内向孩子交朋友跟外向孩子不一样,就是他不会一下子跟很多人突然变得很熟,但是内向的孩子一旦跟一个人成为好朋友以后,他会非常珍惜,甚至能够成为发小,能够一辈子慢慢地这样走下去。他很重视长期的关系,而不是那种突然之间就很热乎的那种感觉,所以要教他有社交的机会。

然后自己要多留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内向的孩子有时候会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因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伙伴,更容易适应一个团体,更容易在团体里边表现,而内向的孩子更容易自己思考,自己躲在一边去想问题,那这时候他就有可能会被别人欺负。那怎么样能够帮助内向型的孩子把潜力发掘出来?

第一,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节奏,自信是来自于节奏感的把握,所以我们是帮助他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休息、社交的节奏。

第二,家长要给他足够的宽容,和包容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比如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上各种辅导班,根本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好,而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怎么做这件事,然后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就会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内向的孩子希望长期地深入地交流,但在这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挫折。因为他们对于友谊的质量要求很高,但是如果对方没有的话,他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挫败感,更重要的是他会面临到欺凌。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边被别人欺负了,这时候你需要安慰他。

你可以告诉他说有的孩子脾气不好,他们就是那样,非常讨厌,或者说我知道你伤心了,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你还是好好的。就是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打回去等等,在孩子被别人欺负了以后,不要再去责怪他,再去责怪他就是进一步地欺负他。那么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帮助我们的孩子。

第一,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第二,向孩子说明,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对于那些坏孩子,最有威慑力的还是大人,所以你需要让他尽快去寻找大人的帮助,无论是找老师还是找家长。第三,如果见到欺负人的行为,你要立刻上前制止,你必须得挺身而出。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看到一个孩子是不是被欺负了?我们需要观察他们的状态。比如,他长期地心情低落,或者异常烦躁,跟以往不同。总是丢东西,回来的时候衣服总是有破损,还有他没吃东西,他经常饿着肚子,他晚上做恶梦或者尿床,身上有原因不明的擦伤或者淤伤,他经常生病。

那么要让孩子去上学,做好准备,不要让他被人欺负,我们可以做这么几件事。第一个是让孩子学会辨认,谁是坏孩子,谁是那种恃强凌弱的坏孩子,就是凡是那种喜欢挑衅你、喜欢戏弄你、喜欢威胁你的这些孩子,你要告诉他,这些人你要远离他,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欺负人的坏孩子。然后跟孩子说,你知道有些孩子喜欢欺负人,所以没必要对每个人都友好,有的人你就是要跟他划清界限,或者你就是要反抗他。任何欺凌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只要发生就要告诉大人,确保孩子要有一两个好朋友,因为有朋友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欺负的,孤独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负,所以教孩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

跟孩子说有些欺凌是因为嫉妒,你的成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就是当孩子表现很好,某门成绩非常棒的时候,得了奖的时候,那些嫉妒的人也可能会欺负他。要向孩子描述,好朋友会如何对待你,告诉孩子不要理会那些坏孩子的粗鲁语言、表情和手势,以免伤害自己的自尊,告诉孩子躲开欺负别人的孩子。同时还要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他,他可以去警察局、邮局、图书馆,或者其他有大人的场所寻求帮助。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参加空手道或者其他自我防卫的培训班,逐渐地建立自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