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1000字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2 20:35:53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9-22 20:35:53   小编:

读完《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深受启发。作者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提升逻辑思维的五个步骤。通过实例和案例,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这本书不仅教会了如何正确思考,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一)

看完还记得的内容

1,沟通时采用金字塔结构

论点,结论,理由,解决方案

2,怎么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

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不断地追问(全面但是不重复那种),然后对几个原因的解决进行一个评估(效果,可行性)

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树枝型和矩形图表)

这个过程可以用便签来完成,感觉作者挺会研究这些的。

呵呵哈哈哈就斤斤计较叽叽叽叽哈哈哈芭娜娜那那那那那那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二)

讲解的比较详细,属于入门级别的逻辑思考工具书。对有点思考习惯,但找不到思考步骤的新人来说 还是推荐的。

本书主要还是在强调结论要与问题相关并且做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的道理,但除了抛出道理,本书也顺沿道理陈述了一系列方法论,将这些道理和方法论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觉得一下子清晰了以往自己的行为需要怎么改善。这也是看本书收获的地方。

看完本书你只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论,真正能做到对任何事情都思考透彻,还是需要自身有思考的习惯并经过时间积累的。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三)

五步:

1 结论要有支撑

2 叙述理由的要连贯

3 理由要不重不漏

4 将问题分解深挖

5 用矩形图进行评价

思考这些东西干啥?难道不是先深挖问题,再给出评价最后在出结论吗?你说的交流和4,5步有什么关系?

还记得书中的某些话,写出来备忘:

按照“论点→结论→理由→行动”的顺序的表述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工作交流。如果在平时的交流中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按照这个顺序表述便于对方理解。 “即使考虑了,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很多时候是因为论点没有意义。 一般情况下结论在前,紧接着论点阐述比较好,但是也有放在最后阐述结论的情况。 制定行动方案的时候要明确由谁来做事 与人交流先说重点和对方感兴趣的事,与多数人交流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感受 不要马上就去思考解决方案,先想想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总觉得有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个是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又不清楚。” 那么如何找出具体的问题呢? 第1个是“把现状和想要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设为问题”。 第2个是“把问题具体化到能够思考原因的大小”。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四)

逻辑思维就像一套通用模式,在工作中出色地发挥作用,让我们的思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浅显易懂。

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逻辑表达、逻辑思考

它有一套标准流程:论点—结论—理由—行动

(明确问题—查明原因—解决方案—思考评估)

它有两个思考框架:金字塔图、逻辑树

它有两种核心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它有两个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它的注意事项:

·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沟通更容易

·清晰界定问题,问题具体化

·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

·找出真正能成为理由的主干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断反复询问为什么

·制作十字矩形图或矩形图表,对方案可视化评估

日常多训练,多提问:

·论点是什么?

·支撑结论的理由需要哪些?

·会出现什么样的反论?

·理由是用并列型还是串联型来组织?

·是否存在遗漏或重复?

·原本的问题是什么?

·能够考虑出来的原因有哪些?

·能想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该选择什么评估维度比较好呢?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五)

01

市面上讲逻辑思维的书实在太多,相信你也看过不少,可假如让你回答「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想必你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清楚,总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说到底,逻辑思维是门技术,是拿来用的。就像看书可以学到知识,却无法习得技巧。同样,如果不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这种思维,看再多「我教你如何有逻辑地思考」的书也没什么用。

世界上有了轮子,我们没必要再发明轮子。逻辑思维的轮子,前人已经发现和归纳得够多了,从最基本的归纳演绎,到金字塔原理、SWOT分析法,PDCA循环规则,SMART原则,WBS任务分析法、7W2H分析法等等。

选择太多,刚接触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运用。

相对而言,《罗辑思维,只要五步》是一本很适合入门的书,没有讲太多枯燥晦涩的理论,而是从工作中经常会发生的真实场景出发,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实在是逻辑思维欠缺人士快速上手的佳品。

书作者下地宽也,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国誉文具株式会社的高级培训师,负责企业的变革咨询、人才培养。他在企业内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案例,从中找出共性问题,从思维方式、逻辑技巧、工作方法上进行了便于操作的总结。

你完全可以当成工具手册,放在办公桌上,有问题时翻开查找,哪里不会点哪里。

学习知识不难,难的是运用。

这本书尤其注重实际运用,手把手地教读者展开逻辑思维的操作步骤,按图索引,照方抓药,运用次数多了,就能形成思维路径记忆。

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开始,你并不需要掌握保持自行车平衡的物理原理,只是在大人的扶持下,骑着车练习,长时间后有了肌肉记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既然读者定位是刚参加工作,缺乏职场逻辑思维沟通能力的新人,书里也就没介绍太多的思维工具,只讲了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5个:金字塔图、归纳演绎法、MECE分析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树状图(逻辑树)和矩形图(评估表)。

别看工具不多,要真正完全掌握,做到灵活运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书的一开始,强调逻辑性语言所需的3个重点时,图例中用了麦肯锡的「空雨伞」框架,用来解释结论、理由、结论和理由的联系这三者的关系。

本质上讲,这是最简洁最实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只是刚入门时很难理解,这里也就没有展开,等你看完全书,回过头来再看,就会理解达芬奇所说的「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的真正含义。

甚至,你只需要记住并且运用这个框架就已足够。其它思维工具,无非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演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很棒,左页文字,右页图例,相互对应。

读起来既流畅易懂,也方便照着右页的图例,画出基本框架,再填入自己的问题,按照图例中箭头和流程的引导,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读完这本书,对书中的方法能随时调用时,建议你再读读国内作者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最后再读那本非常有名的《金字塔原理》,这叫从入门到精通。

如果把顺序反过来,一上来就读《金字塔原理》,很有可能,读几页你就从入门到放弃。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六)

工作生活中,耳边时常传来一组混乱的对话。双方都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可表述有问题,怎么解释都说不通。最后可能还因此闹的很不愉快,不欢而散。 这大多都是缺乏逻辑性,没有调理,思路不清导致。那么,掌握一套逻辑思考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step1: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自己的技巧 举个例子理由:“社长已经知道业务协助这件事情了”,结论“可以不用告诉副社长这件事了”听的人会不由自主的推测,“社长好像不喜欢副社长”,等等想发,以此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 但期待对方能准确地猜出你想要表达的,这是没有任何逻辑性的。所以,为了让理论和理由很好地联系起来,说话时意思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让对方感到困惑。 最重要的是,原因后果间一定要有正确的关联,不能驴头不对马嘴;听起来很可笑,确实很多人常犯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是有论点,有结论。在谈话之前先想好想要说的话题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step2:"并列型"还是“串联型”——把理由连接起来。 通常来说,理由不止一种,而且最好是三种理由,构成最稳定的结构。 并联型很好理解,是最普遍的形式,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这种方法的有点是即使有一个理由不充分(即使根据变弱)也能凭借剩下的理由来支撑结论。 而串联型,相对来说比较陌生,是将已发生的事实适用于某个前提,从而能够判断出一些结论的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串联型的缺点是若依照的规律有错则全盘皆错。所以,如果有确切的把握不妨用这种方法一试哦~ step3: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作为MECE状态的表达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如下页中画个方形图在其中间切割的方法。但是,如果想组合两个以上的切入口来表达时就需要树状图和矩形图。 树状图的表达方式是把认为重要的切入口放在前面说明,然后按照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来区分。 矩形图是在横轴和纵轴上填入项目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直观易懂。缺点是更详细的分析就会变得无比复杂,本身有其局限。 step4运用“树状图”分析深挖 为了抓住问题点,先明确理想状态。而理想状态有两种类型:1.从不好的状态恢复到零(普通的状态)。2.从还不是很坏的状态提升到理想的状态。 一般来说,“从不好的状态恢复到0”(普通的状态),较多用于现状很严重的情况,这些问题就解决了,这样一来应该有的状态也就明确了。 另外,“从还不是很坏的状态提升到理想的状态”主要用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本身的情况。现状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存在惰性、墨守成规等问题。 step5运用“矩形图”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一般情况下,在决定某事时评估项目不可能只有1个(勉强要说的话也有“便宜就可以”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将两个以上的评估项目进行组合,然后进行评估决定。 有3个以上的评估项目时,制作个表(在这里叫矩形图表)在纵轴上写入选项,在横轴上写入评估项目。 在实际评估中可以用点数判断,也可以用圈和叉或勾勾等来表示。并且,若将评估项目的数量减到最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轴(分别是纵轴和横轴)、相互交叉的矩形图(这里叫做十字矩形图) 接下来考虑评估项目。思考用什么时候来评估减少加班的解决方案,这里试着用知否有可行性、是否有成效性、是否有持续性这3点。 将这些评估项目写入横轴中,然后对每项进行评分。评的分数要根据评估项目尽可能是看得出优劣。如果合计分数之间看不出什么差异,就要考虑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加重分数的比重。这样,合计分数之间的差异就能体现出来,后补选项的差异就能体现出来,后补选项的优先顺序也就能看出来了。 读完这本《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你是不是对语言的逻辑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呢。即使在工作中遇到了陌生的同事,从不熟悉的情况;也可以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灵活应对;再也不用担心沟通交流有困难啦! 当然,具体的方法还要靠大家自己去书中体会和寻找;希望大家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七)

工作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逻辑思维”这个词,如果没有系统学过难免心里发憷感觉复杂。最近阅读的一本书籍《逻辑思维,只要五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看到逻辑思维原来还能如此简单展现理解。

封面

本书出自黑天鹅品牌旗下,作者下底宽也是日本名企高级培训师。全书虽有15万字之多,但阅读体验很棒。目录结构清晰,既有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技巧理论铺垫,又有实践案例分析;行文通俗易懂,便于在实际工作运用。采用蓝黑两色排版,摊开书籍,一面文字解释,一面图表说明,重点加粗,左侧边还有全书索引,非常利于结构化思考。

(上图为全书逻辑结构)

全书围绕逻辑交流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两面撰写,交流方面阐述了金字塔/并列(归纳法)/串联(演绎法)/MECE分析法;解决问题方面说明了金字塔树状图(逻辑树)/矩形图(评估表),这五种逻辑思维法技巧也就是书名的“五步”。

书中阐述的让表达更有逻辑的步骤是:论点-结论-理由-行动。逻辑性的结论和理由只有两种联系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并列几个不同的事实,从中找出共通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其缺点是主观经不起例外。演绎法是将某个事实与其相对应的某个规律(决定、一般常识、法规等)进行组合,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其缺点是依照的规律有错则全盘皆输。MECE法(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是让理由无遗漏无重复,其制作方法有:某事和某事之外(把想要处理的主要内容和其他内容分成两部分,也可分成两个主要和其他)、全貌切割、过程(计划/实施/评估/改善、过去/现在/未来)、算数公式等。

固定的解决问题方法:用什么顺序解决(问题-原因-解决方案);每个顺序中具体该怎做(详细对问题进行分解,在每个阶段下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分解成小的与思考)。在每个阶段找出选项的方法是应用逻辑树状图分解深挖。其是对某事项构成要素进行分解的手法,能对原因或解决方案的后补内容进行细致区分思考。矩形图则相当于评估表,有三个以上评估项目时,做个表(矩形图)在纵轴写入选项,横轴写入评估项目。考虑评估项目(可行性/成效性/持续性等),对每项进行评分,加权比重,每项相乘合计。

除了清晰的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实际案例供我们学习,个人印象较深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说服别人到底要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好呢?根据严格规则判断的(比如给下属升级降级或惩罚),一般用演绎法型(摆事实+说规则);而需要从多视角根据周围状况的变化做出判断的(比如展望未来的计划或新商品的销售等),则用归纳法(列举过往累积的一个个事实参照)。

第二个是思考沟通时需要用MECE尽量穷尽,那有没有缩短时间的技巧呢?有个技巧是运用框架。比如当我们需要在一个市场部多人会议上展示,可以先想象听的人多会认同的框架,比如市场营销学上常见的有3C/QCD/SWOT/ 4P/4C等,此时运用这种现有理论显得专业且实践性强。

第三个有些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想穷尽一切,结果思虑过多却迟迟不行动怎么办?这时可以使用“假设思考”——在最初带着某种程度预想“解决方案是否就在这个附近”而进行的思考,这种是属于边失败边修改的办法。一旦你花费很多时间仔细思考还是得不出任何结论,要马上停止深挖行为,首先做个假设大概可以这样解决,试着做一下,验证这假设是否正确,越早失败越早成功。

综上所述,我给《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此书四星好评。以书中一条“有逻辑地把解决问题和沟通相联系”的总结公式结束本篇读书笔记:先说论点(存在的问题A),接着说结论(阐述觉得最有效的解决方案C),再列举三个理由,最后说行动方案。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八)

我们在生活中,也许会听到这些话:

这些与讲者听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职场和生活中会处处碰壁,事事不顺心。

而拥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面对众多问题,能很快找到问题关键点及解决办法,引刃而解。

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

有 1分 没有 0分

有 1分 没有 0分

有 1分 没有 0分

有 1分 没有 0分

能 0分 不能 1分

如果你的得分是5分,那么恭喜你,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工作和生活都相对顺利。

如果你的得分是3分或4分,那么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不太强。

如果你的得分是0-2分,那么你需要好好阅读今天这篇文章。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话: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就是洞悉事物的本质,化繁为简,用清晰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你没有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很可能会一直交智商税,人云亦云。

很多人提起逻辑思维的入门书籍,会推荐《金字塔原理》,但对于很多逻辑小白来说,又有点晦涩难懂。

日本知名逻辑思考术的高手下底宽也先生的作品《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把逻辑思考的方法总结为五步:金字塔图、并列型和串联型思考、MECE、树状图、矩形图。

封面

职场人士普遍痛点是“缺乏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太深奥、 太难学了”,下底宽也先生潜心研究,终于研发出只要五步就能实现的逻辑思维方法,帮助国誉集团培养了大量出色人才。

这本书简单易懂,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儿,能够帮你摆脱沟通不畅、越干活越多、效率低下、事情无法推进等等情况。

上周,我把这本书看了两遍,每一次看的时候,收获都不一样。

第一次粗看的时候,我是快速翻阅这本书,大致理解书中提到的5种方法。

第二次细看的时候,我是一边做思维导图,一边根据书中的理论和案例,复盘我过去半年的自由职业工作,及以往4年的全职工作。

其实我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在“表达”和“解决”中欠缺逻辑思维,没有理清楚“论点”、“结论”、“理由”和“行动”。

我也没有完全说服自己,当然也不能100%说服对方。

当然对方也不一定有逻辑思维,我能做的是让对方能听懂我的表达。

当我们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时可以使用金字塔图。

当我们要理清头绪和关系时,可以使用“并列型”(归纳法)和“串联型”(演绎法)。

当我们确认金字塔图中的理由有没有遗漏或重复,可以使用MECE分析法。

当我们为了分析原因或解决对策,找出关键点和切入时,可以使用树状图(逻辑树)。

当我们需要用评估项目对原因或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决定时,可以使用矩形图(评估表)。

今天我就不一一细讲每一种方法,留给你好好读这本书。

我会建议是先粗看一遍,了解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重点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再细读,做思维导图或整理笔记。

下底宽也先生在书中引用了不少案例,但我们也可以回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思自己在哪些事情上使用了什么方法。如果日后再面对同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逻辑思维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认清自我的一种认知方法,用逻辑思维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和强大的内心,即使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也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九)

近来网络上都是对罗振宇一片讨伐之声,有段子说:中年人听逻辑思维和老年人购买权健的保健鞋垫,都没啥卵用。

人们批评罗振宇贩卖中年人的知识焦虑,夸大中年知识精英所面临的知识危机和职场压力,他找到这一部分人的痛点,进行了积极的营销。所以人们认为他其实跟权健没啥两样。

我之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罗辑思维”公众号,开始时候每天起床就听他的“罗胖60秒”,但是没坚持多久,也没跟着他推荐的书单读多少书。这跟自己懒读书懒思考有很大关系。很多人觉得没用,也大多数跟我的状态一样,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他所推荐的书和思考他所讲的话吧。

在“罗辑思维”的公众号里,罗振宇只是推荐一本好书给你,让你去读书,并不是说你看了他的概括性的解读,听了他说的话就变成你的知识,更不要说能变成你的思想了。

任何没有深度阅读的书本,其实我们只是“知道”,获得的是碎片式的知识;任何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质疑的思想,只不过像叔本华说的,读书是别人的思想在你的脑袋里跑马,我们不会有批判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技能。

如果罗振宇的公众号,不能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思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罗辑思维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或者从手头的这一本《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是下地宽也的著作,他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国誉文具株式会社的高级培训师。

下地宽也在前言中指出,工作中,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人:有的人还没有了解情况就马上开始工作,结果很快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有的人就非常有逻辑和条理,能很好地带着其他同事顺利地完成工作。

这两种迥异的结果其原因正是是否懂罗辑思维。

如果不懂将会出现沟通不畅、效率低下、事情无法推进等情况。如果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的人,即使做未曾做过的工作,也会想到进行各种调查,采取查阅相关书籍、咨询公司内部资深人士等方式冷静且积极地行动。

《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一书,以逻辑交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中心,进行整理和编写,希望读者读后能“了解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逻辑性思维的技巧”。

它分为两大章,第一章是“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技巧”,第二章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两章就是罗辑思维使用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表达和解决,即逻辑交流和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书本在序章就开门见山地总结了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五个逻辑技巧:1、金字塔图,2、并列型、串联型(其实即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mece分析法(无重复无遗漏分析法),4、树状图,5、矩形图。

那我们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这五个方法呢?

下地宽也在书中说,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是否知道答案,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回答yes时,我们可以用金字塔图有逻辑地表达,通过判断是并列型或者串联型来厘清头绪和关系,用mece分析法来梳理理由有无遗漏、重复。

当我们回答NO时,我们可以用树状图来找出原因或解决方案,得到答案后,用矩形图对选项进行评价和决定。我们找到答案后又可以回到yes的答案来进行逻辑交流。

这个就是《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一书的大致框架,第一第二章都围绕这个思路展开,然后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指导我们在实施中如何操作,以及在操作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读完之后,如果你之前没用过逻辑思维的思路,这样你肯定会有原来如此的茅塞顿开之感;如果你使用过,那么你也会有于我心戚戚然的感觉。我就不一一详谈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阅读。

里面提到一些概念我觉得也很有启发性。例如,所谓“假设思考”,就是一边失败一边修改的方法。所谓“零基础思考”,就是回到问题的最初。举个例子,有人问:“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先回到问题的最初:“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我们对我们的教育行为才会有更多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那我尝试一下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其实包括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处理问题或者和学生谈话时都会缺乏逻辑思维,只会向学生讲一些大而化之的道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哪个不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呢?问题是: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可是还是不努力,成绩也不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是我们指导学生时往往只是指出他们的问题表象——这个指出的问题还不一定是正确的,缺乏逻辑性,所以我们跟学生谈话,学生不但不会信服,反而会因此反感。

比如说,有同学通风报信说,某某同学在谈恋爱。班主任的常规做法是匆忙地找学生批评谈话,告诉学生恋爱的危害,要求他们停止恋爱,认真学习。再不行就请家长,这样把学生推向了班主任的对立面。班主任既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没有分析学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更没有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道学生不知道恋爱的危害吗?不知道要认真学习吗?班主任在谈话之前应该做的工作是:学生是否是真的恋爱了?什么时候恋爱的?他为什么会恋爱?(情感缺乏型家庭长大?盲目跟风型恋爱?志趣相投型的互相欣赏?)学生谈恋爱有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她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开口谈话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只有找对了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逻辑地表达应该是:某某和某某同学成绩下降了,他们可能是谈恋爱了,表现①他们经常课余时间跑过位坐一起,②上次放假时候有人看见他们结伴出去玩,③手机上的称呼极其亲密……

原因①某某同学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出外打工,关心程度不够,她缺乏关爱,②成绩不理想,性格孤僻,朋友少,③她找的某某也是属于成熟稳重型的……

所以应该呼吁:①母亲多关爱她;②亲戚中有没有能替代父亲角色的人,让她感受温暖;③在班里能不能找到和她一起玩耍的同学;④作为班主任也应该多关心她,让她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适时提醒,督促落实。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树状图,列出足够多的原因,一条条对应和排除,然后根据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mece的逻辑技巧也用得上了。(当然,不一定要列出在纸上,在大脑中列出即可。)

也就是:

“实际发生了什么问题?”

“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怎么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就是下地宽也所说的,按照“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的思路去思考。

班主任工作下的结论要站得住阵脚,解决得了问题。这解决措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大而化之的“认真学习,停止恋爱,加倍努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请不要想着会有人帮你学习,给你现成的知识,给你现成的答案。生活毕竟是我们个人的,没有人能替你读书、代你思考。只有我们深入生活,生活才会给我们最真实最迫切的答案。

我们读书、写作不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答卷吗?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新版)读后感(十)

阅读时间:2h

阅读方式:正常速度阅读

总体评价:

干货,图文并茂,实操性强。

要点版的《金字塔原理》。

学习目标:有逻辑的思考,与人交流(或,自我表达),解决问题。

阅读心得:

一、痛点

(一)工作中无法进行逻辑思维的坏处(刀刀见血,字字扎心):

1、只有和亲近的人才能顺利工作;

2、没经验/没接触过的工作不会做;

3、需要思考的工作花长时间却得不出结论。

(二)“没做过,所以不会”,这是没有逻辑的证明!

没逻辑的人,靠经验;有逻辑的人,靠发现和利用规律。干活儿嘛,都是套路!

二、工作中什么时候需要逻辑思维?

只要有结论,就要有客观且相关的理由支持,

并通过“因为”“所以”等连接词,让理由和结论更明确。

否则容易让人不知所云!

三、具体适用场景

(一)当对方只说原因或者结论时,可以用so what/ why so提问。

(二)为了解决“没有结论的沟通,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这个问题,

对于同事,可以先给初步方案,然后再一起探讨;

对于领导,提前准备多个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tip:在会议上说的“我反对”只是结论而非理由。

四、利用金字塔思维(“论点→结论→理由→行动”),理清思路,让沟通清晰有条理

(一)论点

即话题,背景+冲突+疑问。

要精准,不可宽泛,不可含糊。

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说起,逐步把焦点集中到问题点。

考虑论点时多使用what, why, how, who, where, when, how much, how.

(二)结论

结论即,提出疑问后的答案。因此,切忌答非所问。

把最想说的话,做为结论。

(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对方听到结论没能马上理解的两个原因:A、结论和论点之间产生偏差;B、说的人觉得结论过于理所当然而没有任何提示。)

其他想说的作为理由。

Tips:

结论一般放在前面,(啰里啰嗦半天,最后说结论,容易让人听的狂躁,你到底想说啥)

但阐述严重结论(降职降级等)时则先说状况让对方推测结论,使之有心理准备。

(即:一步步铺垫,水到渠成,引导对方自己得出结论。)

(三)理由

1、数量

一般三个。

把理由归纳成组,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一锅粥,眉毛胡子一把抓)

当三个理由说不清楚时,以多层次理由(如数据、事例等)支撑上一层理由。

2、列举方式

(1)连接理由和结论的方式:归纳法(并联法),演绎法(串联法)。

(2)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理由分类举例:

a、 某事和某事之外分类法。如国内国外,自己他人等。

b、要素分析法。如3C,QCD(质量价格交货期),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

c、过程分析法。如plan-do-check-action等。

d、公式分析法。如销售额=单价*数量,利润=销售额-费用,etc.

3、挖掘方式

为了抓住问题点,先明确理想状态。想要有的状态和现状的差距就是问题。

而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之前,先分解成可以回答的、明确的小问题,找到原因。

原因不同,解决方案也就随之改变。

(1)深度挖掘

理由先从最重要的开始分析,一层层的往下推进。

不断反复询问“为什么”,深挖原因。

理想挖掘深度,是能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挖掘4-6次差不多了。

(2)尝试不同的“切入点”

举例说明:

MCME的分类方法不止一个(如可以按地区分也可以按行业分),

如果选择了敏感度高的切入口,应该采取战略的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

所以一定要有意识地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切入口,也许能够找到更好的MCME状态。

(即:不要困在思想范围之内,跳出去试试看。)

(四)行动

1、明确:

由谁负责,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某事(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

2、评估:

有多个方案时,运用矩形图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横轴:评估项目,纵轴:入选项。

如合计分数看不出大差异,考虑加重分数比重。如可行性*2,效果*3,持续性*1。

(如果直觉和评估结果有冲突,一般选择相信直觉,因为评估考虑的因素少,有可能有遗漏,有可能未考虑权重。而直觉是所有因素的综合。)

Tips:

写报告,不是要完美,是要快速写出80分,先快速写出来一版看看。(假设、行动、修正。)

时刻不忘初心,想一想本来的目的。

五、作者归纳的口诀,以备自查

论点是什么?

支持结论的理由?

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理由用并联还是串联组织?

会出现什么样的反论?

原本的问题是什么?

原因有哪些?

能想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选什么评估项目好?

六、书中图片部分选取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