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8 01:55:27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18 01:55:27   小编:

本文介绍了如何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和进行辩论,孩子们可以学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一篇

哲学究竟是什么呢?一说起哲学,连成年人常常对哲学望而叹之,觉得哲学神秘而悔涩难懂,更何况是小孩子。事实上,哲学究竟是什么呢?《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给出了简洁而明了的说明,哲学是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而哲学家是在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说起哲学,就不得不提哲学家,哲学家是一群热爱思考,追求真理的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的介绍,我们会发现原来哲学家也是一群可爱又较真,睿智有恼人的人。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的创作团队馒头说,选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15个哲学家的趣味故事,让孩子学会观察、质疑和思考。

我们打开一个个哲学家的故事,走进哲学家的世界,会发现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西方哲学,那哲学为什么发起源于西方的古希腊呢?原来呀,希腊位于欧洲大陆与地中海相连的一个半岛上,那有很多商机,难以发展农业,但是山体之间的山谷有着肥沃的土地。有了肥沃的土地,就有了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城邦。

他们为了生存下去,有的靠航海谋生,有的跑到别的小岛上去发展。迫于生计和对生活的向往,古希腊人形成了爱探索、爱思考的性格。

探寻大自然的生长规律,探寻人的心灵发展,不随着不断的深入和探索,后来有了古希腊哲学家三大巨头,他们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被称为古希腊三贤,代表了整个古希腊哲学的巅峰时期。

苏格拉底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发人们的思考,将大问题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对整个西方的思想史影响非常大。亚里士多德擅长质疑,他质疑前辈的权威也会被被后辈所质疑。而也就是这个不断的质疑,使人类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发展科学的过程。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讲述,让孩子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学会假设,而这就是思考的过程。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二篇

买下这本书的我,并不是封面上推荐的9-15岁的年纪,而是一个成年了很多年的成年人。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只是在青春期左右开始思考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时学习的内容都是科学,而到了高一的政治课上才略微接触了有关哲学的东西。为了弥补这一童年的缺憾,我入手了这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 整部书中都是关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的故事,每一单元都讲述了一位哲学家,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师生三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当然这三位是古希腊时期哲学的巅峰,在巅峰之前还有很多的哲学家出没,他们的理论无论对错,都是以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一种思考。与其说让孩子去了解哲学家,不如说,这个时期的哲学家思维方式很像一个孩子,处于好奇宝宝时期。他们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不同,对世界没有特别的了解,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与经验去提出假设,等待后人去实验证明与解答。 哲学是什么?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们答案——哲学由两部分构成:爱与智慧。有热爱才会有哲学,正是因为我们爱这个世界,所以才会对所处的这个世界进行思考与探索。书中甚至还提到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文理科都涉猎一点的我来说,当初作为理科生是比较鄙视文科的,感觉文科的东西都是人云亦云,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说是对的。但是在后续学习文科的过程中,我发现事实并不如此。文科会达到理科不能达到的部分,实验无法做出的东西,却可以用文科来解释。 这本书也给了我类似的想法,书中写道:“哲学和科学的一个区别在于,哲学并不追求具体的知识,而是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在科学发展之前,哲学是先于科学而发展的,先是有了古希腊的哲学,很多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正是有了哲学家的思考,才会有后来的科学证明实验。正所谓,科学的建立是在哲学的基础之上的。 瑕不掩瑜,虽然本书的立意很高,读者定位也比较明确,但是相对于整个古希腊哲学而言,书中所讲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每一个哲学家都要讲到,但每一个都是泛泛而谈,他们对于古希腊哲学的贡献并不是用一章节中的几篇文字都能解释的了的。虽然书中的语言描述很生动有趣,但是大多是都是关于某位哲学家自身的轶闻,而并不是他哲学思想本身的。可能这样写也是考虑了读者定位的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故事足以吸引人了。 这是一本西方哲学史的浓缩,是古希腊哲学史的一本浓缩。非常适合开始有独立思想的青少年来阅读,帮他们了解哲学本身,帮他们带入哲学的大门。有一句话说得好:“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哲,立地成佛。”对于文理科的争论,笔者并没有拉踩的意思,每一位青少年的兴趣点不同,多读书会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希望这本书也是,可以成为他们人生成长的重要影响物。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三篇

一转眼就到夏天了,时间过的好快,最近的剧都不怎么好看(好烂),新出的番又都刷完了,《大理寺日志》和《一人之下》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更新,下个月还想看的话,准备去康康漫画版的,先了解一下漫画版剧情,在刷番的时候可以找不同。 最近读了《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之所以会读这本书,一是因为想了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我接触哲学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我在高一的时候,那时候学校里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提供借阅,晚间也可以去看一会儿书,我在哪里看了好多的书。 我看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关于康德的,高中的周末晚上比较闲,因为住宿需要提前回校,在没有作业的时候囫囵吞枣的读了好多的哲学书,当时也并不明白什么哲学家怎么思考,就记得里面都是纯干货,就像士力架和压缩饼干一样,读完都觉得收货满满,但是说实话,记住的确实不多。 读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是想了解这本书怎样让孩子们学会他们的思考方法。或者说怎么让孩子们具备哲学思维。在我读了一部分《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后,我了解到本书分为十五章,每个章节都展示了一位哲学家的故事,比如第一章的泰勒斯 ,和第二章的毕达哥拉斯,一直到芝诺结尾。 这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令我惊喜的是,他没有像一般的哲学家科普书一样罗列一下哲学家们的成就,然后堆一些哲学家们零碎的观点,而是通过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鲜有趣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特点体现出来,然后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这些哲学家们的思考方式。 当然,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他的语言呆萌并且不古板,因为这本是写给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写的太古板和枯燥,小孩子反而不想看,他们更喜欢了解轻松有趣的知识和人物。 当然,也是有一丢丢小缺点的,因为在这本书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可以学到哲学家的逻辑思考和辩证推理能力,不过我觉得对于这些哲学家在使用这些能力的时候,作者并没有很好的解说出来,并且没有很好的指出怎样培养这样能力。 不过这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哲学科普读物,孩子可以从这本书里了解到这些哲学家们的主要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对万物的思考和价值观,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从哲学的起源含义开始,让孩子们一点点的了解哲学这个概念,然后再科普哲学家,对于他们的学派和主要观点也融合在了故事里,或者把这些观点讲解的很清晰。 另外本书还贴心的在每一章的后面写了好几个知识卡片,让孩子们知道那些是重点,或者可以先看后面的知识点,在看前面哲学家的故事,这样也蛮方便的。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四篇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瞬间就像有很多疑问好的小朋友:哲学家思考哪些内容?孩子需要思考哪些内容?“会思考”的标准是什么?“让孩子像亚里士多德一样会质疑,像苏格拉底一样会提问,像德谟克利特一样会假设”请问如何做到?多大的孩子适合接受哲学启蒙?这本书怎么做到让孩子们能了解哲学的深奥?带着对这本书的好奇与质疑,我打开了这本书,企图挖掘一个“培养哲学家思维”的秘密。

作者团队来自于“馒头说团队”,是一支由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史哲基地班的成员组成,致力于为孩子打造人文社科启蒙读物。擅长讲故事的畅销书作家张玮,是本书的故事担当,语言的风趣幽默,故事的生动有趣的军功章里有他一大半的功劳,他的知名著作有《历史的温度》等;上海交大附中优秀语文老师沈文婕作为本书的哲学专业担当,她最擅长用适合中学生的方式教授孩子哲学,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吸收哲学;严谨的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李红昀是本书的校对和专业担当,负责保障知识的专业;他们齐心协力创作了这本书,意图通过讲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15个哲学家的趣味故事,让孩子开始接触哲学,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尝试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寻求内心真实的声音。

作为一本给孩子看的哲学启蒙书,这本书做到了在内容上的深入浅出,也有适量的插画介入,增加阅读趣味性,74副手绘插画,以及每章节结束处的配图知识卡都给阅读带来了趣味和记忆方便。这本书是给9-15岁小朋友的启智读本,众所周知科学的重要源泉是哲学,促成科学家们不断去研究,实验和探索的一大动力,就是想搞清楚世界的本原和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那份好奇心。这本书也旨在激起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从而开启认知世界的脚步。

不得不说,现在的儿童教育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还记得前段时间爆火过“儿童编程”课,一段时间内疯狂圈生源,很多人说是智商税,稍微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整个营销逻辑,归根结底是在给父母创造焦虑,有一些名人的孩子都在接触编程训练,但编程这项技能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于是乎开始向父母灌输教育焦虑,从而达到课程销售的目的,动辄一个课程上万几十万。对于教学成果,也只是培养孩子爱思考的能力。

书封

其实家长们也大可不必,孩子的思维培训有很多训练方式,比如培养广泛阅读,日常多互动,家长稍加引导,养成爱问问题和擅长思考的思维模式异曲同工,不如翻开这本书,让孩子们掌握哲学家一样思考能力。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五篇

人生中读到的第一本的哲学书,是高中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奔着高考而去,一大堆人如我一般,拼命地死记硬背记下那些拗口晦涩的名词。一个政治,一个地理硬生生地将我挡在了文科的大门之外。就像我一直搞不懂地球自转和公转与时间的关系,我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搞清楚,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

我记住的第一个哲学家的名字是尼采,至于为什么记住他,不得而知。后来我才知道老子、孔子和孟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除了是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家、政治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

后来读了《爱的悖论》、《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加缪的《西西佛神话》,其实哲学并非晦涩难懂,当我们将哲学与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地讨论一下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哲学”源于古希腊,意为“爱智慧”。“哲学”的目的是正确认识和指导人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科学家一直努力地改造这个世界,而哲学家则一直在思考:“我们改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世界以他真实的面貌呈现在人类面前,而世界的千姿百态,则来自于人类的态度。睁开眼睛,世界是白色的。闭上眼睛,世界则是漆黑一片。而在白色和黑色之间,还有无数种颜色。

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希腊人爱探索、爱思考的性格。从而孕育出一批伟大的哲学家。

一个孩子出生后,他最初通过嘴巴来感知这个世界,然后通过眼睛。当他开始会爬、会走,他探索这个世界的范围扩大。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也在扩大。当他开始使用语言的时候,他通过语言来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古老的希腊人一样,喜欢探索和思考。所以说,所有的孩子都有成为哲学家潜质。

虽然他们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但是“哲学”对成人来说已经晦涩难懂,更何况是对于孩子来说。

正是基于这个问题,馒头说团队编撰出版了《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与其说这是一本讲哲学启蒙的书,我更愿意将这本书看成是一本哲学家的传记书。书中的内容并非晦涩难懂,而是以诙谐的语言,以幽默可爱的卡通形象,将一群离我们很远,板着脸的哲学家们展示在我们眼前。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并非是只会仰望着星空,跌入坑中的书呆子。他已经开始思考宇宙形成和运转的本质,精确地掌握了日食出现的周期。同时他还巧妙地测量出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

“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我们数学书中的“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正是现在流行说的别人家的“学霸”,一位真正的十大全能人物。他是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教师、修道士、心理学家等。

在《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为我们呈现了15位哲学家,他们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在其他书中读到的形象。在这本书中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人物更加的真实。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六篇

很小的时候,望着满天的星星,会想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星星为什么会亮?为什么有的特别亮,而有的却不那么亮?现在为人父母,8岁的孩子会问我:宇宙大还是虫洞大?告诉它,可能宇宙大吧,他接着问:银行系大还是虫洞大?我一时语塞,如果胡乱告诉他答案,他可能会一直问下去。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哲学起源于好奇。而学会如何思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必要阶梯,《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介绍了西方哲学的起源地古希腊历史上,15位著名的哲学家,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如何思考自然的本原,探索世界、宇宙的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他们大多出身富家,有的因为历史局限性,提出的观点也陷入历史车轮的淤泥中,却为后代人的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有的因为真理而被处死,临死前大义凛然,却仍旧痛心疾首世人执迷不悟;有的声名显赫,后期的理论却总被自己的学生推翻;有的家道中落沦为奴隶,重获自由后,藐视权威,活得更加洒脱,怡然自得,连君王都羡慕。 哲学给孩子带来的启示,不只是天马行空的想像,更有贴近生活脚踏实地的思考。西方古代哲学史上,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曾经根据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研究,狠狠地赚了一大笔财富,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只要哲学家想关心实际生活,他们就能很轻松赚到很多钱。” 哲学可以让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完全依附于它的社会背景,也会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更接近现代科学,而有的观点会让历史陷入一时的困境中,变为阻力,但不管是阻力还是动力,都成为历史车轮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能量。 孩子在了解哲学家的观点同时,会不由地被代入到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跟随着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更好的理解观点背后的思考逻辑。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对权威的不同的认知,引发孩子敢于质疑的思想。孩子对权威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家庭、学校或者书中。过分依赖权威,会慢慢丧失思考的能力,对权威产生敬畏心理,遇到问题不再思考,照做就好。 而哲学家的经历会让孩子看到不同的想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伽利略和牛顿对真理的热爱完全超越了,对老师亚历士多德的敬爱,他们用实验推翻了老师权威的理论观点。 所以孩子们应该知道“权威“存在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要被推翻。不敢质疑权威,人类也就无法进步。人类的存在一直都是在建立权威,又推翻权威、建立新的权威,这样循环往复发展而来的。 哲学也能让孩子们理解“悖论”的存在,不只是胡搅蛮缠、拐弯抹角,恰恰相反的是锻炼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古希腊有趣的哲学家芝诺,总喜欢创造悖论,而他却促进了无数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去思考。他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哲学理论中:辩证地看问题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教育孩子遇事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得意时莫忘形,失意时少沮丧。古语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辩证的思维可以开拓孩子的思想,遇事多角度、正反面的看待问题,即使应对成年后的困难与挫折,也可以从心底萌发出耐挫折的力量。 现在孩子的学业繁忙,怎样高效率地学习是每个孩子都面临的问题?虽然学校的教学模式每年都有些微的创新,依旧无法摆脱填鸭模式,考试中拓展类的题目越来越多,孩子如何思考解答成为考试必不可少的步骤。 “哲学起源于好奇“,哲学的思想有很多与我们人生的成长是相通的。《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将古希腊哲学的思想与现代的现象说法结合起来,更加通俗易懂,用俏皮幽默的语言,引导孩子大胆想像,小心求证,成为一个热爱思考的小探索家。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七篇

说是“给孩子的哲学书”,结果老母亲看完了都觉得非常带劲。《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擅长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之前还看过他的《写给孩子的论语课》。这两本书都是针对中小学生创作的启蒙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易懂。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15章给孩子们讲述了古希腊15位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哲学家的生平及哲学思想。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即哲学史”,在这本书中这个论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古希腊哲学起源泰勒斯为首的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古希腊哲学三贤”,再到后期战乱中的犬儒主义哲学家第欧根尼,他们的思想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比如在探讨世界的本源时,最早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爱数学的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源是“数”,赫拉克利特则提出“宇宙就是一团永恒的火”,再到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根说”,以及阿那克萨哥拉提出的“种子说”,一直到著名的德谟克利特提出了相当接近于科学发现的“原子说”。然而那是在据科学发现原子两千年之前。哲学家爱智慧爱思考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本书中不难发现这些古希腊哲学家有几个共同点:首先特别是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他们都出身于富裕家庭。这也就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次他们的哲学思考并不是宅在家里封闭完成的头脑风暴,而是通过计算、游历、共同学习等方式发展出来的。例如“原子说”提出者德谟克利特,他利用了继承的遗产四处游历,往南去过非洲,往东到过印度。再者他们的身份往往是多重的,而且很多都有科学背景,比如毕达哥拉斯就是西方“勾股定理”的最早发现者。最后他们都热爱辩论,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悖论达人——芝诺,他提出的“理发师悖论”及“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悖论虽然看上去荒诞,但是引起后世哲学家许多思考。

读着这本书,高中政治老师教授哲学入门知识的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掠过,比如赫拉克利特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及巴门尼松的现象和本质理论……哲学是智慧的学科,是思考的学科,也是孤独的学科。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八篇

首页

我以前读过几本类似的哲学普及书籍,叫《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写得通俗有趣,对我来说,我其实不大想了解世界到底是火还是别的构成的,“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还是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些问题都太复杂了,太宽泛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对我来说,了解一点哲学其实是为了了解一点生活常识。 我手上这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作者已经定性的很明白,就是15个哲学故事,“15位哲学家,其实就是15个故事。”而且都是古希腊的故事,“所以,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古希腊哲学简史’”。其实这个选题我是有看法的,其实思考,未必要看西方诸贤那些关于世界本质的思考,我们中国的诸子百家也是百年盛世,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色。作为给中国孩子阅读的书,其实还可以再编一本“古中国哲学简史”的。 其实吧,读这些书,小孩子们未必能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究竟是水,是火,是气,还是原子? 日食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闪电和雷鸣?为什么会有流星?月亮上有人吗? 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他们在掌管人间的一切吗? 人为什么能看到物体,闻到花香,尝到美味? 阿基里斯作为“飞毛腿”,为什么追不上乌龟?这个世界上,“运动”真的存在吗?

这些最出类拔萃的古希腊智者们日夜思考的严肃问题,即使是掌握现代知识的成年人都吃不准他们的逻辑,又多能指望小孩子可以理解呢?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他没有把知识复杂化,而是把知识故事化。这一个个故事,也许对于成年人来说,略显无聊或者简单。但要知道,小孩子是很喜欢看故事的,我们需要一个个故事去充实他们的心灵。其实我也说不上,哲学,哲学知识,哲学家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会选择,不好看的书,他们会立马换掉。 也许这本书并不能让小孩子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但他可以打动孩子们,让他们爱上思考,真心思考,从而走出自己的路,不同于我们这代人的路,一条更远的路。 我希望孩子们都真心爱思考。

麻耶熊猫的《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九篇

哲学,对孩子而言可能是一个令其望而生畏的名词。什么是哲学?哲学有什么用?哲学的起点是什么?关于哲学的这三联问一砸出来,不要说小孩子,普通大人也会一脸懵。

读书时,偶有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处,总是自动把它归为深奥的哲学问题。似乎推说是哲学问题就万事大吉,不用会意了。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大脑越来越不灵光,完全有废掉的趋势。只好把自己的遗憾弥补到下一代身上去了。不祈祷孩子像波斯的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学了哲学那么厉害,至少不是提到哲学就一无所知、觉得高不可攀。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是15个哲学家的故事。翻看之后更像是深入浅出的听了几节哲学课程。书中有人物卡、有知识卡、还有黑色加粗字体的思考。有趣的插画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默默地想给编辑老师加鸡腿。如果当初哲学没有给我一种高不可攀的错觉,或许如今我的脑袋不会生锈到废掉。

有那么一群人,生于贵族,有钱有闲,吃饱喝足没事儿干,开始琢磨星辰和大海、仰望星空,思考诗和远方……几千年来,这群热爱思考、追求真理的人终于把哲学二字发展成了高大上的一种思考方式。哲学,成了科学的重要源泉之一。哲学,成了一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哲学,有了积极智慧面对这个世界的魅力。

观察、质疑、提问、假设、辩证思考加上适当的推理。多来几次这样的头脑风暴,相信总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小孩子更是需要这样把好奇变成提问、继而思索寻找答案。虽然哲学问题总是会把人绕晕,但是现在不是正缺少这种一边观察世界、一边思考问题的人么。人云亦云、沉默的大多数不要太吵闹,是时候安静的思考了。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手绘插画真的非常赞,既搞笑又接地气。这本书很适合哲学课的启蒙入门,大人和孩子一起共读更好。或许,跟孩子共读的时候,一些问题的脉络自己也顺便理清理顺了。

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哲学起源于好奇。”在孩子的好奇心还没有被社会的棱角磨平的时候,多品尝一些思辨问题时的快乐吧。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篇

说起“哲学”这个词,就觉得高深莫测,除了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名字以外,想不起更多的理论知识。而《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却是写给9-15岁的孩子们看的,孩子们能读懂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不仅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横生,不光适合孩子阅读,更合适对哲学一窍不通的成年人阅读。

“哲学”这个词源在英语里是“Philosophy”,是爱智慧的意思,而“哲学家”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爱智慧的人”,说的就是那些热爱思考、追求真理的人。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中,讲的就是15位爱思考、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书中的15个有趣的故事,构成了一部“古希腊哲学简史”。

泰勒斯是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他不仅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食,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思,巧妙地测量出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埃及金字塔如此庞大,他不是选择爬上去,或是用升降云梯去测量,那时候也没有这些高空设备可用。很简单,他仅仅用了一根木棒,将木棒竖在金字塔前,等到木棒的影子和木棒一样长时,立即叫人在金字塔影子的顶端做了个标记。

想必如果孩子读到这里,一定会对泰勒斯竖起大拇指,而接下来,孩子也可以在生活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太阳、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在阅读中,就打开了孩子思考和实践的心门。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哲学家并不都是书呆子,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只要哲学家像关心实际生活,他们就能很轻松赚到很多钱。”

泰勒斯还曾根据自己对气候和农业情况的观察,预测第二年橄榄会长得很好,于是,他低价收购了很多榨油机,第二年橄榄大丰收,为了榨橄榄油,榨油机供不应求。

哲学,是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认识了泰勒斯、普罗塔哥拉等古希腊早期的九位哲学家,古希腊三贤将古希腊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古希腊三贤说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位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有名的“精神助产术”,就是通过不断地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杠精”,你给他提出一个问题,你不要期待他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他会向你提出无数个问题,让你自己从他的问题中去寻找内心的回答。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提问,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这就是他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对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说,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仍然不过时。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曾有人这样评价他“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都只是柏拉图的注脚。”而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应该是哲学王,他只有精通哲学,才能管理好一个国家。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尊重真理,热爱哲学,他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虽然这话听起来是反驳他老师的,但相信柏拉图会很欣慰学生对哲学、对真理的忠诚。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以诙谐的笔调,书写了西方哲学史上15位哲学家的有趣故事,让孩子学会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去质疑,像苏格拉底一样去发问,像德谟克利特一样去假设······书中每一篇故事的结尾,还很清晰地附上了人物卡和知识卡,人物和他的哲学思想一目了然,教会孩子学习、反思和总结。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一篇

给孩子选书前父母先要读透这本书才能知道这本书对孩子是否有帮助。《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适合9~15岁的孩子。虽然我家小人儿还到读这本书的年纪,但我喜欢自已优先阅读。在读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书中有趣的知识可以提前给孩子灌输,潜移默化中孩子渐渐会与同龄孩子表现的与众不同。

早上在小区公园遛娃,一个三岁半的小姑娘坐在停着里说:“啊,好大的一颗绿树哇,遮住亭子好阴凉呀,我和奶奶可以坐在这儿乘凉啦!”听小姑娘说出这句话后,好多妈妈都发出感叹,哇!这个小姑娘真历害呀,还没上幼儿园就能表达这样的句子,比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聪明。

其实看到一个孩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并不表示有多惊讶。从现象看本质,孩子的优秀来源于父母的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应该生活在一个有着丰富语言的家庭里,父母一定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吧!我猜想父母平常没给小孩子读书讲绘本故事吧。

作为妈妈,当你惊讶于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时,更应该从自身去反思。很多父母宁愿玩手机、刷抖音,看快手却不愿为阅读而花费10分钟;常常会说你家孩子杂那么爱读书呢,我家这什么书都不愿读......其实不是孩子不愿读,只是你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是供9~15岁孩子阅读的,但我依然会把这本书讲给不满周岁的女儿听,首先这本书是我自已先花时间阅读完,吸取书中的知识,再把书中的知识用自已的语言讲给孩子听。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是一本让孩子了解西方哲学史的书。本书一共写了15个哲学家的故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那哲学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大概很少有人说清楚哲学是什么,之前我也读过一些关于尼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家的书,读来读去把人读的很迷乱,像纯哲学书其实还是蛮枯燥乏味的,很少有人能真正读进去弄明白。

哲学里很多东西都是抽象的,摸不着,看不见,那如何能让孩子们读懂哲学呢?《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是以故事的形式来给孩子们讲哲学的。通过故事让孩子们读懂哲学。这种方式是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的,通过读故事了解哲学读懂哲学。

每一个事物都有多面性。在哲学家眼里任何事物不可能只有一面。哲学家通过四处游历,求学,演讲不断地去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质疑、进行逻辑推理、辩证思考......

如果家里有孩子的,可以用《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这本书作哲学启蒙是非常不错的。愿每一位孩子像亚里士多德一样会质疑,像苏格拉底一样会提问,像德谟克利特一样会假设更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二篇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当初上马哲和思修课时听的一头雾水,为了应付考试还要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后来,工作后早已把这些忘的一干二净,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当初学它有什么意义?如今的我们大多数已经为人父母,怎么样启蒙孩子的哲学,让他们不再像我们这样对哲学望而生畏呢?

作为必修课的文史哲,我们为什么不早一点让孩子接触到这些呢?馒头团队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出版了深受好评的《写给孩子的论语课》,今天又一本关于哲学启蒙的书《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出版了。黑格尔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本书共介绍了15个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配合插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哲学家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给孩子埋下一颗爱思考的种子,哲学本来就是要启发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因为特色的地理优势,造成他们爱探险爱思考的性格。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知识大多都是先辈们总结的经验,看似幼稚的问题,而当时他们处在衣不裹体食不饱腹的时代,能提出这些问题,从懵懂无知到小心求证,他们不断推动着人类知识的进步。

从古希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讲起,他创造了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有灵。相信大家对三角形勾股定理都不陌生,他就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发现的,同时身为哲学家他认为“万物都是数”。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还有:认为“宇宙就是一团火,按一定尺度燃烧和熄灭”的赫拉克利特;创建爱利亚学派,世界本原抽象为存在的巴门尼德;提出了空气是实体,认为事物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有无数元素,提出“种子说”的阿那克萨哥拉;认为世界是由无法再分割的基本微粒构成,提出“原子说”的德谟克利特;提出两个著名悖论“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及“飞矢不动”的芝诺;创建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尺度的普拉塔哥拉。

到了古希腊中期就是熟悉的古希腊三贤: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提出客观唯心主义的柏拉图和逍遥学派的创办者亚里士多德。由于城市的衰败和战乱,古希腊哲学也到了晚期,“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第欧根尼、创建快乐哲学的伊壁鸠鲁,还有提出道德就是心灵与理性的和谐并创办斯多葛学派的芝诺。

看完他们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永远对事物好奇,保持那份好奇心才能发现问题。往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其实哲学就是负责提出问题,科学则负责求证,而且他们最终都是在探寻事物的规律。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三篇

哲学似乎总是与抽象的思辨联系在一起,也总是被贴上枯燥、深奥、晦涩的标签。事实果真如此吗?哲学真的这么难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应该与哲学绝缘吗?

如果你认为少年时代没有必要学哲学,学哲学也不会像学习绘画、舞蹈、书法一样有成效的话,说明你对哲学的理解还不准确,对如何学好哲学还缺少科学灵活的方法手段。但是,假如你手边有《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的话,可能你就不会有上面这些想法了。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是一部专门为9-15岁孩子准备的哲学科普书,由馒头说团队出品。提起馒头说团队,可能有人不熟悉,但提起百万级畅销书《历史的温度》,知道的人可能不少了,这两本书的作者就是同一个人,馒头说团队成员之一——张玮,一个擅长讲故事的畅销书作家,曾获得过“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当当年度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荣誉称号。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沈文婕也很厉害,她是上海交大附中优秀语文老师,“上海市教学能手”获得者。两个擅长讲故事与擅长教学生的人走在一起,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一部有趣的哲学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

这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一共介绍了15个哲学家的有趣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苏格拉底,也有我们比较陌生的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作者充分发挥讲故事的特殊才能,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哲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研究成果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这些思考成果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正确,但在当时却代表着人类思辨历史的前沿理论,象征着人类对世界、对自身认识的逐步深化、拓展。

作者在本书开篇首先对哲学的原始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而且强调了古希腊之所以成为哲学发源地的客观原因。这为小读者们理解哲学这门学问很有帮助,吃饱了无所事事的人才有心思去思考问题,这种思考带有天然的纯粹性,其思考研究的价值也就更重大。 了解哲学家的生平,通过了解哲学发展历史学习哲学知识,是本书创作的主要原有之一。正如本书封面所言,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孩子像亚里士多德一样会质疑,像苏格拉底一样会提问,像德谟克里特一样会假设,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一句话,记住一些哲学观点倒在其次,主要是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而且,作为一本面对青少年的科普读物,这些伟大先贤们身上呈现的可贵品质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他们师道传承,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师父,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师父。一脉相承的学术研究理应持续发扬广大,但作为徒孙的亚里士多德却总在质疑老师的学问。他那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流传至今,这充分表明了一个学者对学术研究的执着。

我们经常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亚里士多德严谨治学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树立的态度。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能够丛中学习古代先贤钻研学问、求学求知所必须拥有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四篇

哲学一直在我们的学业生涯中都是比较困难的存在。当年我们学习哲学教科书或者阅读哲学书籍的时候,那种抽象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各种哲学观点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更有甚者,当年一直认为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好像是最没有用的一门学科,他既不能给我们现实的生活带来更高的收益,也不是我们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知识。在“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哲学是被忽视的存在。

但哲学才是我们人类最根本的一门学科,它关乎生命的本质、人类存在的意义。我们当年无法接受哲学教育,不是这门学科本身的错,而是我们接受它、学习它太晚了;而且我们学习哲学的起点也是有问题。很多人是大学才开始学习哲学,更多是从西方的近现代的哲学思潮开始讲起。这时哲学理论的大厦,已经建起来之后,各种哲学学说已经进入抽象思辨的阶段,真的想理解这些观点却不是易事。

哲学启蒙要趁早,要在青少年思考最活跃的时期来接触这一门学科,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而青少年学习哲学也应该从哲学本身的起点开始学习。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少年学习哲学起步阶段的哲学思想,了解哲学是怎么从幼儿期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不是一种相得益彰吗?

馒头大师和他的团队出品了这一本《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就是给青少年的哲学思考书。这本书把西方古代的15位哲学思想家,介绍给了我们的孩子们。他们是处于哲学起步阶段的先驱,是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他们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有很多都已经不合时宜,但他们的爱思考的习惯,他们对于世界最本质的思考,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式,和我们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是如此之像。这些内容也更适合于青少年来阅读,孩子们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而且,这些古代哲学家很多都是传奇的存在,他们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极为传奇的色彩,这个是能够吸引青少年阅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毕达哥拉斯是因为不愿踏入豆田而被反对者追上被杀害的,这种事情我们的青少年会怎么看待呢?是愚蠢还是坚持?比如,赫拉克利特那等那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到底怎样去解释呢?比如芝诺的那些悖论,理发师悖论:“我只给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那他能否给自己理发呢?还有他那关于永远追不上的乌龟,这都是特别有趣的关于思维的思考,一定能够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并探讨。比如,苏格拉底的自愿赴死,他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奠基性人物之一,他的这种死法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就相当于中国孔子的角色,在他启发性的教育下,让思维真正成为西方哲学的基石,后面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他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尊重老师,挑战权威”的思维,也让哲学可以有了更好的未来。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就这样一本书,在这些先贤的带领下,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思辨的世界。这是一个让我们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世界。他指导着我们的孩子:“像亚里士多德一样会疑问,向苏格拉底一样会提问,像德莫克里克特一样会假,设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只要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的人生还有什么惧怕的呢?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读后感第十五篇

同事的女儿上三年级,暑假期间,同事把女儿带到公司小会议室学习。同事每天给女儿布置一张语文试卷。这天,我到茶水间经过小会议室门口,听到女孩直嚷嚷:“这个题目我不会做!我们没有学到这篇文章!”同事在一旁急着道:“手机百度搜搜。”

我好奇,现在小学生的试题都超过了课本知识吗?我走进小会议,俯身看了看试卷,乐了。填空题的题目要求及内容端端正正摆放在试卷的左侧,填空的地方完全照搬左侧的内容即可。显而易见,孩子在做题时时没有思考,缺乏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会思考》由馒头大使张玮、上海交大附中优秀语文老师沈文婕、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李宏昀联合出品,精心为孩子们打造的一本人文社科启蒙读物。

提起哲学,大多数人会觉得晦涩难懂,我也不例外。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

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将古希腊十五名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思考一些“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什么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只要让乌龟先爬一段路,阿基里斯就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乌龟,冠军肯定是乌龟。”

阿基里斯是谁?可是古希腊神话中跑步速度非常之快的英雄人物啊!哈哈,这不是胡扯吗?难道阿基里斯也在路上睡着了?

这不是胡扯!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杠精”芝诺的一个悖论。

芝诺是如何证明乌龟是冠军呢?先假设乌龟先爬一段路,随便多少距离都可。阿基里斯在乌龟先前的位置出发追赶。乌龟即使爬得再慢,也会在阿基里斯出发前爬行一段。按这样推算下去,阿基里斯只可能越来越接近乌龟,而无法真正追上乌龟。

怎么样?你哑口无言了吧,但明明又哪里不对?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生物学家、数学家们都纷纷的加入反驳芝诺悖论的队伍中。就这样,芝诺悖论被人们谈论了2000多年。

有人说芝诺的结论,就像我们今天互联网中的一种语言―“杠精”。只是芝诺“杠精”非网络“杠精”, 芝诺旨在用这种方式促进大家思考。有时候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孩子们要勇于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提的问题有多可笑,或者担心自己提出错误问题。只有不断提问题,那你才会思考,思考的同时你就在进步。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如是说。苏格拉底,“古希腊三贤”之一,被人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这是苏格拉底故意谦虚的说法吗?不是的。他认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那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可能是错的。所以他常常忘我的思考。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参加宴会,同行的朋友到达宴会,却没发现苏格拉底。于是,派人沿路寻找。寻找之人看到苏格拉底一人正站在一户人家的廊柱下,动也不动。原来苏格拉底在思考时,会随时随地停下来。别人以为他发呆,实质上他脑海中波涛汹涌着。

苏格拉底如此酷爱思考,那他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他发明了自己一套追求真理的方法,取名为“精神助产术”,想获得知识就得对不同的想法进行发问和讨论。他常常去人多的广场上拉住一个人就开始发问:“你觉得什么是正义?”“你觉得什么是勇气?”等别人回答之后,他又继续追,或者挑出别人话里的漏洞进行反驳,就这么持续发问,直到对方崩溃为止。

苏格拉底这种连环式发问,最终得到结果的方法,值得孩子们借鉴学习,刨根问底才能获取知识的源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