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症》是一部揭示现代社会虚荣心理的小说。主人公小丽为了取悦他人,不断追求外在的美丽和成功,最终陷入了自我迷失的困境。通过小丽的遭遇,作者深刻地反思了人们在追求社会认可时的盲目行为,呼吁读者珍惜内心真实的情感和价值观。
取悦症读后感(一)
一直感觉自己深受取悦症、讨好型人格、圣母病、老好人…….一系列字眼的折磨,直到终于打开这本买了很久但一直没读的书,做了开篇小测试:18分!果然,分值在重度取悦症患者区域
取悦症读后感(二)
书里前半部分对于取悦症从思维、情感、行动三角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取悦症分为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逃避型取悦症的动机主要是逃避坏情绪、拒绝、暴力、冷落,逃避冲突。书中还有具体的测试题测试个人的取悦症类型。通过该书的测试发现,偶属于重度逃避型取悦症。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冲突而讨好取悦别人。
取悦症读后感(三)
- 取悦症类型:1. 认知型:追求完美主义,让所有人喜欢我;先人后己;2. 习惯型(强迫型):赢得他人认可和避免他人拒绝的不确定奖赏; 3. 逃避型:逃避愤怒、冲突等消极情绪,压抑生气 - 拒绝方法:1. 争取时间(我考虑一会)2. 说话方式(三文治:拒绝:很高兴你想起我,但我不行,下次有机会;折中:我不行,要不这样(折中方案),可否接受?不要过多解释道歉) - 战胜消极情绪,合理表达愤怒情绪是关键
取悦症读后感(四)
这本书应该是年初就开始看的,现在已经是3月中旬了,书本的整体结构还是非常清晰的,前半部分别讨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老好人,后半部分则是治愈取悦行为的行动计划。虽然已经阅读完,但是实践还要继续,未来一个月还是应该把重要的内容拿过来时温习,尤其是书中所罗列重点讲解的关键词以及21天行动计划后的概括总结。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这是性格上弱势的地方,也是弱势思维的体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交给他人,以别人为中心,那不是白活了吗?我们要以亲近的人,重要的人为中心,而不能以所有人为中心。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而治疗方式需要从心理、行为上一起入手,先与自己和解,在去运用一些实际的技巧,达到治愈取悦症的目的。
取悦症读后感(五)
复述知识 1.取悦症心理,是指不懂得拒绝别人,什么都迁就、迎合、接受,甚至主动帮忙,是他人眼中的老好人。 2.第一种原因:他们要求别人对他好,以“自己拼命对别人好”这种方式来逼。并且不表达出“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好感”这种愿望,让别人来猜。当别人猜不出没对他好的时候,他觉得是自己力度不够,更大力度对别人好,继续逼。 3.第二种原因:取悦别人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种感觉很爽。如果5次取悦别人能获得1次别人的认可,那他就会上瘾。不断取悦别人以增加被别人认可的次数。 4.第三种原因:取悦别人是为了避免别人伤害自己。因为曾经“受过伤”,发现取悦别人就能避免,于是疯狂取悦别人。 5.解决的方法: 第一,看别人拒绝。看别人当着你的面狠狠地拒绝一次,轮到你就可以模仿着拒绝他人。 第二,看别人实践这种思想——“对自己好一点,精细化生活”。把“生活有趣”作为人生目标,买你能承受的价位最好的商品,体会其中的美好。 第三,耐下性子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好。
取悦症读后感(六)
还行吧,并不算鸡汤
心里有问题且意识到有问题才会主动翻这本书,就像给自己的性格照镜子。
取悦症或者说努力让自己当一个老好人总就会蚕食自己的心灵,最终一步步走入崩溃的边缘,然后硬着头皮自我安慰,自愈后开启下一个恶性循环。
书里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还是会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犯错,大概是没有真正改造自己原生的习惯和决策方式,遇到别人的请求不懂拒绝,幻想着哪一天别人能同等回报感恩自己,遇到想麻烦别人的事又不好意思开口,生怕别人觉着自己是个大麻烦。总之,脸皮厚点,皮实点,不要脸一点,多爱惜自己一点,但一定不是爱惜面子,爱惜老好人名誉,要爱惜自己的时间,爱惜自己的精力,不要因为完美主义的老好人瘾而把自己陷在无尽的工作的帮忙中,不要害怕打扰别人而让自己孤军奋战。
我自己的思维多少夹带着父母的影子,无论多么努力的升级认知,每当自己太累而撑不起后天带上的面具时,总会暴露最原始的本性。何解?接纳自己,拒绝完美主义,终身学习,在自我否定中进步,在自我反思中成长,在自我认可中不断攀爬更高的山峰。
取悦症读后感(七)
《取悦症》| 哈丽雅特·布莱克
你的与人为善可能会让你看不到别人正在利用你。
取悦症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取悦症、习惯型取悦症、逃避型取悦症。这三种分别对应着思维、行为和情感方面,大多是同时出现,其中一点改变,都会引起另2点的改变。
从三个方面调整心态:一、多强调自我意愿和需求(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二、懂得并学会拒绝(1、克服对愤怒的恐惧,恰当的表达愤怒其实有利于你的健康和你的人际关系。2、克服对冲突的恐惧,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3、克服对对抗的恐惧,不要高估他人回跟你生气或对抗的可能性。);三、内化自己的成就感。
拒绝小技巧
1.拖延,说过段时间再答复。这样推脱几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态度。
2. “三明治”:把否定夹在两层恭维或肯定的话中间。例:我打电话是想答复你那天热诚的邀请,很抱歉这次我不能去了,但我希望你下次还能想到我
3. 复读机:重复对方的状况,以显示自己的同理心。例:东西比较多的话,没有人帮忙还真的有点麻烦,但我明天要加班,要不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4. 反三明治法:负面消息+折衷方案+接受or放弃。例:我没法明天一天都在活动现场帮你,只能抽出上午的两个小时,如果还不行,那就没办法了。
5. 设定自我的边界,学会说不,然后爱护自己。
6. 为待分派的任务确定人选。要采取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态度。
���
取悦症读后感(八)
当你能够认可“不当好人也没关系”这一看似简单的陈述时,你就在摆脱取悦症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是在把“好”作为一种人际保护。 几乎没有能力建设性地表达消极情感。 人际关系中的最佳平衡是既给予也获取。 这个错觉就是,如果你靠勤奋和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那么对你来说,晋升和职位安全就有了保障。这是一个危险的、完全错误的信念。 如果你一看到有冲突的迹象就赶紧避开了,那你将永远也学不会公平、有效地抗争。如果你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不会表达自己的消极情感,不会回应他人的消极情感,那你也许永远不能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绝对诚实而没有丝毫的婉转,并且不顾对方的感受,这更有可能是一种人格缺陷,而不是优点。 第1天想说“不”时别说“行”
第2天“破唱片”技巧
第3天折中方案
第4天帮你说“不”的“三明治”技巧
第5天“反三明治”技巧
第6天改写“取悦于人的10条戒律”
第7天改写“7个致命的应该”
等等
你的康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确实相信不当好人也没关系。
愤怒管理的挑战在于:你要想办法防止愤怒恶化到失控的程度。
下面是有效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 1.把问题定义为有待做出的一个决定。 2.集思广益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3.在合理时限内收集相关信息。 4.权衡各个可选方案的利弊。 5.选择最佳方案(或者最可取的方案)。 6.实施你的决定。 7.评价解决方案的效果;把新的问题定义为有待做出的决定(返回第1步)。
取悦症读后感(九)
有的人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这种强迫症已经严重地扰乱了他们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取悦症”。事实上,为了讨好别人而不懂得拒绝是一种让人衰弱的心理疾病,会造成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
这些根源可以分成三类:认知型、习惯型以及情感逃避型。通过做测试题,我的总分在10~15分:总分落在这个范围,那么已经有较严重的好人情结了。要打破这种有害的模式,必须要在它进一步恶化之前,专注、努力地做出改变。另外,我得分最高的组别是情感或感受,结果是:情感逃避型的“好人”。
好像确实是这样,我并不是很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我(认知型),也没有特别无私的舍我精神(习惯型)。但我确实很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言行给别人造成伤害。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真正做到,但是我很多时候说话前都会考虑对方会不会听了不舒服。我也不喜欢冲突,尽量会避免争吵。也不是特别会拒绝别人,或者说不会直接拒绝别人。
书中提到的方法中,我这些年已经常用的是,拖延时间做答复、给出折中方案、反三明治式回复。听到对方请求,心理觉得好像不想答应,但又怕对方失望时,会先拖延时间,说之后再回复。然后慢慢想好说辞,给出充足理由和其他备选方案。
但还有一些书中的建议是我不是很能做到的,之后尽量学习,自我治愈,继续减轻讨好型人格。
书一般。可以随便翻翻。
取悦症读后感(十)
文 | 李伟诚
001 众所周知 ,我是一个老好人,而这本书像是给我度身打造的一样,取悦症最痛苦的不只是身体累,更多的是心里累。读完此书,我对老好人这个概念和解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002 取悦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情感逃避型,这3种大多是同时出现,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占据主导因素。这三种分别对应着思维、行为和情感方面,它们互为原因和结果,其中1点改变,都会引起另2点的改变。
003 认知型好人是因为存在一些错误思维定势而产生的,例如: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除了这个错误思维,还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几个。
1、你必须笔记代价的当好人
2、先人后己
3、你是什么人全在于你做了什么事
4、不能说不
要有基本认知,并意识到它们,最后刻意修正和自我叙述式的替代上面一些错误思维。
004 习惯型好人是因为对避免反对上瘾而产生的。要戒掉这个“瘾”,有下面几个办法:
1、打破一直想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可的习惯
2、停止用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3、做到自己对自己认可
005 情感逃避型好人是因为想要逃避不安和令人害怕的情感产生的。首要的是处理情感情绪,包括愤怒、冲突和对抗。
1、克服对愤怒的恐惧,恰当的表达愤怒其实有利于你的健康和你的人际关系。
2、克服对冲突的恐惧,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克服对对抗的恐惧,不要高估他人回跟你生气或对抗的可能性。
006 书中给出了许多套自测题目,其中也包括了检测自己是偏向于哪种类型,这样更有针对性。最后这本书给出了21天治愈取悦症的行动计划,可以一试,但也别抱太大期望。
取悦症读后感(十一)
取悦症读后感
从思维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取悦症分为三种,认知型、思维型、逃避型,其实每个有取悦症的人都兼具其中的1-2种。认知型是有一种思维定势,需要并且争取每一个人都喜欢你;习惯型则是为他人做的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逃避型主要是为保护你自己,逃避愤怒、冲突以及对抗。取悦症会对情感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认知型取悦症有着错误的思维,针对此类取悦症,需要把思维中错误的“应该认识”予以抛弃和剔除。讨人喜欢本身不等于好,不当好人也没有关系。把别人摆在第一位,但是没有人喜欢过分的给予者。什么事情都亲自做,最后发现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习惯型取悦症更大的动力是为了避免反对,而不是为了赢得认可,这样的强迫习惯会成瘾,当行为或者工作成果受到批评是,就会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好像为人的整个价值都被贬低或者否定了.这就是最近自媒体大牛们提出的成长型心态和表现型心态的区别。取悦者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它们的行为能为他们赢得所渴望的认可。
情感逃避型取悦症是对愤怒、敌视、冲突以及对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惧,无法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和对抗。对愤怒的长期压抑可能像爆发出来的狂怒一样有害于健康。其实愤怒并不总是有害的,他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感,而不是靠其他的消极情感来抗拒或是转移他,只要处理得当,对人际关系也是比较有好处的。
最后,作者给出了治疗取悦症的21天行动计划,用行动治愈取悦症。
1 想说不时,别说行,拖延时间,不马上给出答复
2 破唱片技巧 准确附属对方的情绪反应,并表达同情,告诉对方已经听清楚了他的请求。
3 除了说不之外,还有折中方案,对方如果不选择这种方案就不行
4 说不的三明治技巧。把不夹在两个恭维或者肯定的话中间
5 反三明治技巧 提出折中方案时 ,把折中方案夹在两个负面信息中间。
6 改写取悦于人的10条戒律
7 改写七个致命的应该
8 照顾你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照顾好自己,否则无法照顾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人
9 说服自己摆脱认可瘾
10 有效分派任务
11 寻找分派的人 调整对分派的态度
12 不当好人也没关系
13 为自己制作个性化愤怒量化表
14 放松呼吸,通过冥想打坐来放松自己
15 怒气上升。 体会怒气上升的场景
16 怒气下降
17 暂停。察觉自己或者对方愤怒正在上升的信号 ,然后退场,用破唱片转移消极反应,离开现场,用愤怒的方法让自己冷静,返回现场,宣布暂停结束。
18压力接种。 为预期的冲突做准备 当对方激怒自己时,保持冷静和放松,生气没有任何好处
19。和朋友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替朋友解决问题
20 纠正错误的决定
21。庆祝康复 建立互助小组
取悦症读后感(十二)
取悦症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认知型取悦症、习惯型取悦症、逃避型取悦症。
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不论哪种类型和心理机制,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高昂成本,也会影响人格独立和自我进步。
一 认知型取悦症:
错误观念:
1. 认为对别人好应该有回报
2. 内心的矛始终是指向自己的,从来不指向外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是自己的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 不允许自己表达愤怒。
逻辑陷阱:
1. 默认世界是公平的
2. 通过设立条件产生对事情的控制感
3. 自己的需求,可以忽略。
二 习惯型取悦症:
把取悦别人作为自己的价值
背后原因:被称赞会产生极大快感,扩大取悦范围获取更多快感。
三 逃避型取悦症:
逃避坏情绪 冷落
恐惧的力量要比有奖励大得
多通过取悦,避免受伤害
你要知道:
无论什么事,勇敢面对才是真理
价值观不一样,冲突是正常的。
改善建议:
去掉所谓应该
多强调自我意愿和需求
懂得并学会拒绝
内化自己的成就感
多多奖励自己的进步和改变
亲爱的 不要怕不被认可 不被喜欢
把欢喜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人
活出自己 你本自具足
取悦症读后感(十三)
写得不错,有原因分析,有方法指导,对摆脱取悦症有实用价值。
我认可的表述有:
取悦症会造成心理障碍,阻止你发出和接受这些消极情感。如果你不能表达消极情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建设性地处理,恰当地表达,能成为强有力的沟通工具。
把你的应该强加于他人,是胁迫和控制的做法。
向一个正从情感上伤害你的人示好,这是不恰当的回应。别再相信讨好可以保护你。不能损害自己作为独特个体的价值、需求或身份认同。
照顾好自己,有时甚至要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但是多年来的取悦已经让你几乎听不到内心需求的声音了。
不让别人回报的好心使接受者可能对人感到怨恨和愤怒,因为你操纵了他们,让他们尴尬不安。健康男人也想要的是在自知和自重的基础上与对方分享真我的能力。
如果有人踩了你的脚,那他就侵犯了你的身体界限。
认可不会变成安全的首要信号,反对和批评不会拉响心理警报。
成年后赢得并保持广泛的社交认可和接受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补偿成长时期强烈的社交拒绝所造成的痛苦。
我们也受过拒绝,但认可成瘾者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对你来说,能让父母高兴和骄傲也许的确值得争取,但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成就和幸福为代价。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不会努力地想把你改造成别人。他会珍惜原本的你,会呵护你的自主成长和自我提高。改变你,让你远离最本质的你,这不是爱,这是操纵、强迫和控制。
如果他想分享你的身体,就得尊重你的界限。如果性让人感觉不到爱,那它就没有爱。
愤怒让人感到不快,而且往往难以恰当表达或沟通,而不是因为它必定是错的或坏的。它是一种自然而又正常的情感,适当的时候甚至是有益可取的。
如果在你的人际关系中消极情感的表达受到禁止,那你因此付出的代价将是牺牲你和他人的亲密、坦诚和信任。
愤怒的发展是渐进的。明确坚决直接地表达你的愤怒是必须的有益的。以大发雷霆或暴力等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是危险的、不可取的。愤怒和攻击不是一回事,愤怒是情感状态,攻击是敌对行为。他们要对自己的情感反应负责。
恶语真的能伤人,取笑就是怀有敌意的,暗含愤怒和挑衅。把敌意伪装成绝对诚实,用诚实作为尖刻残忍的掩饰和借口,这是道德的堕落。
破唱片技巧,三明冶技巧等巧妙拒绝的方法。
很棒的一本书!
取悦症读后感(十四)
了解可以打开变好的大门。认识产生症状的机理,然后以点及面破解它。取悦症不是先天的,它和学会爬、走路、奔跑不同,它是后天习得的。既然是后天习得,当然是可以改掉的。
本书分析了三种取悦症成因。一是认知型,二是习惯性,三是逃避型。我想认知型应该是少数。如我一样,大多数人陷在习惯性和逃避型的泥潭里痛苦不堪。
习惯型取悦症个明显特征,他难以累积自信,要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要不断用别人的认可来认可自己。即使前一天获得了荣耀和掌声,一早起来,这一切便清零了,不得不渴求再次认可。随着取悦范围的扩大,必然导致力不从心,精疲力尽。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就像吸毒或赌博,上瘾了。白鸽实验对上瘾机制做了深刻的分析。两个鸽子放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笼子里,鸽子能用喙按下它。在控制杆的下方是个食槽,用来装粒状的鸽食。1号鸽子每按下控制杆,都会有一颗鸽食,几分钟后就养成了按压控制杆的习惯。2号鸽子刚开始几分钟,实验进行得跟1号鸽子完全一样。但当按压控制杆的牢固习惯养成后,实验人员采用了随机的或部分奖赏程序。这意味着2号鸽子可能按5次都没有得到食物,直到第6次才得到。也可能20次都没有,但随后的2次都有。实验最后,彻底取消奖赏。1号鸽子尝试了1分钟不到,就停止了按控制杆。而2号鸽子完全不同,它一次一次按下操作杆,直到累得晕倒。它对可能出现奖励的机会或希望上瘾了。
我们知道没有谁能一直得到认可,吊诡的是,这恰恰是认可让人上瘾的原因。我们在追逐间歇性非连续的欣赏、感激、喜爱带来的刺激。我们实际上在赌博,在追求不可控的认可,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
第二种取悦症是消极情感逃避型。顾名思义,是对愤怒、敌视、冲突、对抗感到不安和恐惧。因而用陪小心的方式避免落入到可能的冲突中。
这种类型核心的思维逻辑是,你若没有满足对方,会伤害对方感情,对方肯定会生气愤怒,会拒绝你、伤害你、反对你、抛弃你。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化推理。对别人的愤怒和敌意的恐惧,会促使你表现得就像愤怒和敌意真的发生了一样。而情绪化推理最大的伤害在于负强化作用,冲突和敌意总会存在,“预期”终归会实现,就像俄狄浦斯的故事。白门实验也表明,负强化的作用,其影响要远大于认可和奖赏。由此,基于这种预期,你会径直穿过白门,逃避你最害怕的那些消极情感。
实际上,这是扭曲失真、言过其实的预期,它压根没发生。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重要。如同别人拒绝你,你大多数时候也会理智对待一样。
而逃避,却远不如你想象的那样有效。发制人的取悦,可能被视为被动攻击的手段,以使你跟他们保持安全的心理距离。然而,如果你跟别人离得太远,远得让他们无法够到和攻击你,那么他们同样也无法张开双臂拥抱你。
接受你的愤怒,接受自己的消极情感,它们是人类的自然情感,没有道德价值判断。你没必要为说不而感到内疚!帮助或拒绝是你的权力,你有权力选择,不要放弃控制自己的权力。
一时难以拜托取悦症,克制不住说好的习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拖。拖一拖,给自己点时间,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想同意和拒绝的理由,把自己的需求摆在对方的需求前面。拒绝的语气要坚决、直接、果敢、友善,不要提高声调,不要讨论具体内容、不要详细解释、不要暗示内疚和担心。做你真心想做的你。没有歉意,也没有怒意。
每天,你的努力值得称赞和认可。
取悦症读后感(十五)
你是这样一类人吗?
你常常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答应别人的请求,尽管你内心十分不情愿;
你会因为拒绝别人而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到寝食难安的地步;
你很害怕别人不喜欢你,即便他们只是翻了你一个白眼,你都能思索好几天;
你时时刻刻都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宁愿自己将就也不想让别人不开心;
你很少生气也几乎从不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你觉得那样会伤害别人……
全中吗?那么恭喜你,你被确诊为取悦症患者。
取悦症是指人们因为恐惧和害怕拒绝、抛弃、冲突、批评、孤独和愤怒等而做出的屈从自己取悦别人的行为。
你天性善良,你对别人好,这没问题,可是当你的好好到要以伤害自己为代价的时候,这就有问题了。
你会因为你的好而活的很累,你会因为害怕拒绝而强迫自己接受违背意愿的请求,在接受后,又为自己接受不想做的事而感到愤怒,生气,进而对自己感到沮丧。你会因为你的好而被人利用,因为你很难说“不”,你也会因为你的好而避免批评别人,从而丧失存在感,没有人会把你放在眼里,因为你这么好,你一定能包容一切。
你一直用“好”来安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因为别人都是这么形容你的。可是,做这一切,真的只是因为你人“好”吗?
好人需要靠强迫自己来成全他人吗?
好人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事事迁就吗?
好人会因为害怕伤害别人而选择避免一切的批评和冲突吗?
好人会一直以自己是个好人为理由强迫自己答应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吗?
你对好人这个概念怕是有什么偏见吧!
你那不是“好”,做好人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拒绝任何人,你需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你需要避免任何冲突,你那不是“好”,那是病,得治!
取悦症实际上是一种对消极情感的畏惧,因为你害怕拒绝了别人他们就会拒绝你,会抛弃你会不喜欢你,甚至可能会产生冲突,你恐惧这些后果,你希望获得认同和喜欢,你想要维持关系,所以,你开始有了种种近乎自虐的取悦他人的行为。
思维、行为和情感是取悦症的三大要素。
取悦思维是童年时期留下的,很多孩子童年时期被爸爸妈妈教导,要乖乖的爸妈才会喜欢,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孩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意愿去顺从,因为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除此之外,很多孩子在小时候被教导要做个好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自私等,父母给他们传递的却是要通过压抑自己来成就他人,这种思维一直没被更新过,导致长大后很多人还是相信要通过顺从去取悦他人来获得认同感,这种思维在成人世界里明显不适用。
行为是取悦人的另一个因素,在你小的时候,你做了某事得到了奖励便会倾向性的多次重复以获得更多的奖赏。你在帮助人的时候也是如此,你喜欢听到别人夸你是好人,那是一种认可,为了加强这种奖励,你会更加卖力的去取悦他人。
情感逃避是最后一个因素,因为从小养成的关于好人的一套错误的认知系统,让你倾向于认为所有的负面情感包括愤怒和冲突都是有害的,应该避免。你会逃避一切的冲突、压抑愤怒,害怕拒绝,因为你觉得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冷漠,懒惰和自私,你相信愤怒和冲突会伤害别人。甚至有些人会对愤怒产生恐惧进而逃避它。
如果你能意识到恰当的表达愤怒和解决冲突并不仅仅只有负面影响,合理运用,也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你就不会那么害怕他们了。
思维、行为和情感组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的闭环,只要你稍微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能产生极大的效果。纠正你的思维,反思你的行为,试试直面你对愤怒和冲突的恐惧,你可以不断的恢复自己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