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读后感大全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31 21:50:20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31 21:50:20   小编: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是一篇启发性的文章,强调了培养孩子内在动力的重要性。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给予孩子自主权、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以及提供适当的挑战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文章提醒我们,只有让孩子从内心产生兴趣和动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一)

有一次,奶奶问轩轩“有作业吗?”轩轩反问:“有就怎么了,没有又怎么了?”奶奶说:“有就先写,没有就玩儿呀!” 这时候,轩轩直接来一句:“那我肯定选没作业了,我又不傻,能玩干嘛不玩啊!”

不知道是孩子变圆滑了还是家长变笨了……孩子的心理活动你知道多少呢?若不能打动孩子,就算强迫孩子服从安排,他们也是在应付家长。

见过有的孩子故意慢点写作业,没有一点积极性,进一步细聊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害怕早早地写完了妈妈还会给他额外布置作业。“你瞧,我做完了还有,我永远也做不完……”孩子表示很无奈。

对孩子而言,只有把事情拖到最后,才有希望只做规定的作业而没有额外的作业。孩子排斥的事情,积极性都没有了,谈何喜欢?

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写作业,就永远不会去主动做这件事,从而家长永远不会轻松。

想要轻松育儿,轻松辅导作业,就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爱上除学习之外跟自己相关的所有事。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里面有35个真实的养育场景,涵盖家长关心的大部分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增强亲子关系。另外,里面还有很多实用的育儿工具或观念,如“三R法”、“镜像神经元”等。

在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后,家长也要反省,因为很多时候育儿不顺利的原因是来自父母,比如父母顾面子强词夺理,再比如父母不会跟孩子沟通等,这本书则可以帮助诊断家长自身的问题。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二)

本书真实还原35个养育场景,从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五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沟通协作力:我们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提问,给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少评判,多描述,相信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来完成一件事情。在小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不要急于阻止,“你不要哭,不能哭”,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渠道。同时尝试跟孩子真正共情,可以拿自己举例子。不能假装共情,“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要放弃“但是”后边的内容。 理解共情力:学会给自己做一个情绪暂停,理解自己并理解孩子。作为家长需要知道,小朋友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过来,沉迷于懊恼过中中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学会拥抱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而不是禁止孩子做什么。 学习自控力:针对这方面,我其实自己特别有感悟,就是我的小朋友在做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具体的去夸奖他。比方说,宝贝自己搭积木,不是简单的说,“宝贝你真厉害”,而是应该说,“宝贝,你已经能搭六块儿积木啦,好厉害啊!”这样小朋友就感觉到我们在和他玩耍,有参与到他的游戏中。对于小朋友沉迷于游戏的这件事情,我们更多的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以身作则?没有把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游戏是很有趣,但是家长应该想办法把生活变得更有趣。 自悟自省力:遇到最常见的问题是小朋友受欺负了怎么办?要尝试着让引导他自己提出解决方法,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然后,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停止唠叨说教,而是直接做给他看,家长的以身作则才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幸福觉察力: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快乐的孩子,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说我们一味的夸赞,而是需要掌握好尺度。同时意识到合理的拒绝并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我们也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这条道路上,不要过分的苛求自己。最后借用书中最后一段话,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内心有力量,养育有办法,用爱与尊重,从容陪伴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三)

孩子上网课,家长很崩溃,老师也很无奈。平时看着还算听话的孩子,怎么一下子来了个360°大变身,变得如此陌生,让人大跌眼镜了呢? 网课考验孩子的自觉性,没有老师在讲台上盯着,聊天、玩游戏、听歌,日子简直过得不要太惬意。促膝长谈的时候,态度也很好,也想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无奈是三分钟的热度,管不住自己。 有人出招:装摄像头,时时刻刻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更有甚者给孩子装了6个摄像头,全方位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有的家长请假在家盯着,效果如何呢?一言难尽!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付立平老师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告诉我们:这是孩子缺乏内驱力的表现。 这是一本在“双减”“网课”时代,更适合中国父母的正面管教使用手册。 孩子抱怨家长的专制和不理解,家长控诉孩子的叛逆、厌学和难沟通。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亲子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 本书用35个真实养育场景,划分为5大维度: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察觉力。告诉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在想什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孩子全方位成长和进步,养成好性格好品质。 书中还有测试:你是什么类型的家长?困扰“10万+”家长的问题,用小故事告诉我们大道理。 发脾气一时爽,修复亲子关系万年难。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是教育路上的指明灯。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四)

不得不承认的是,养育孩子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件需要耗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更难的是有些家长并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养育孩子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父母,可能有些人会说不会教育孩子是因为本来也就是第一次当父母呀。即便如此,也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必须去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最近读了《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跟着作者的思路,分别从家长的视角,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和困难。这本书中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切实方法,也因此是非常实用的教育书籍。

在具体内容上,作者从培养孩子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五个方面展开,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情况,并且提出非常多实用的建议。

比如有些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会拖拖拉拉的,也可能根本不愿意写。有些家长可能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非常的愤怒,因此对孩子大加指责。但是我们也都能够想象对孩子过分的指责,只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破坏双方的关系,而并不会使得事情有什么好转。

当我们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还是建议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自己和孩子都要积极暂停,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再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要采取什么应对方式。要耐心的去对待孩子,认真的倾听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有什么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后就立刻去责备他们。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孩子自己愿意去做一些事情,愿意去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这本书是很好的激发孩子内驱力使用指南,值得阅读。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五)

我喜欢看书,但从不看育儿书籍,我喜欢写作,却从不碰育儿话题,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单身,还没到看这些书的时候。

但是,身在自媒体圈,怎么都绕不过育儿的话题,看多了,就有了好奇心,最近也看了一本《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看完之后才发现,育儿书也可以用作指导自我管理。

首先,看育儿书,可以发现自己很多问题的根源,比如拖延症,书中说,拖延症本质上是内驱力不足,孩子如此,我们不也一样吗?

就拿我学英语来说,我一直希望自己每天花点时间学好英语,但是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想法,觉得未来懂英语很有好处,但究竟有什么好处,我其实说不上来。

因为不知道好处到底在哪里,所以每次学两天,手中的事情多了就忘记了。但对于写稿这件事,因为写了可以拿稿费,所以从不拖延,因为有金钱的内驱力。

其次,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觉察,这本书中的有个观点,就让我决策到自己很长时间感觉不到幸福的根源,在于我的父母小时候开不得玩笑,就是缺乏幽默感。

我父亲是个凡事爱较真的人,邻居都不敢跟他开玩笑,一旦玩笑过度,就会发火。从小对我也一样,有时候不小心开个玩笑,他就会对我大吼大叫。

在这种教育下,我长大了也爱较真,特别是在工作上,锱铢必较,有时候别人本是跟我开玩笑,我却当了真,我就压根不知道幽默的妙处,所以感受幸福的能力很差。

第三,学会处理自己的坏情绪,因为我们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小孩,也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就可以借用育儿的方式,比如书中说的一个动作非常好,感觉不好的时候就拥抱一下。

当然,书中说的是,如果自己发怒让孩子伤心,一个拥抱胜过很多语言。其实,对自己也是一样,成年人经常对自己很苛刻,在某些事情上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甚至攻击自己,

其实,这时候不妨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抱抱自己,想想自己的优点,然后整理好情绪,继续拼搏。成年人的世界,只有自己疼自己,适时给自己一个拥抱,是最自己最简单的爱。

当然,如果作为父母,读读这本书更好,因为里面又很多实操方法,拿来机用,推荐妈妈们买来看看。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六)

孩子被Dǎ,我们该如何教孩子处理问题?今天和朋友约娃,谈到小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该怎么处理时,我们成功“会师”,因为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她老公告诉孩子“揍他,没事儿,打坏了,你回来找爸”听到这里我笑了,原来世上爸爸千千万,解决问题永远不会变——给我Dǎ。因为我家的爸爸也是这么说的。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9.8

付立平 / 2022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说笑过后,依旧迷茫,遇到孩子被“欺负”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

朋友家孩子8岁,我自己的娃4岁,沟通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引导不好,不但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还有可能把孩子带上一条极端解决问题的道路。

直到读了付丽平老师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后,发现自己真的是豁然开朗了,有些事不必纠结,只要找准根源,用对方法,一切都so easy。

按照付老师的8步走原则解决孩子被欺负问题,比起“打回去”更有效,同样让孩子学到的也更多。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七)

我是一个二胎妈妈,大宝一年级了,在班级也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是他的日常行为常常让我感到焦虑。

每天早晨上学前总是要喊三遍以上才能起床,好不容易起床了,洗脸刷牙也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一定要等到我出门按好电梯等待的时候,他猛然用飞一般的速度追上来要求我送他去学校。

为此请教过很多低年级孩子的父母,沟通以后发现拖拉、磨蹭、丢三落四等是绝大部分孩子的通病。我经常在想究竟要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才可以让孩子积极主动的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到这本《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立马就被“内驱力”三个字吸引了,内驱力是指无论是否有外在奖励因素,都能够自己积极投入到想做的事情当中,不会轻易放弃的一种内在动力。

作为家长,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育儿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助力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成长为一个幸福的、成熟的、独立的“社会人”。 本书中付立平导师将孩子的内驱力划分为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五大维度,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提出问题,告诉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又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在想什么,双方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沟通让大家都可以接受。

家长不总是对的,孩子不总是错的。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与他们成长的空间;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给与自己进步的机会。 翻开这本《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愿我们每一个家长,内心有力量,育儿有办法,用爱陪伴静待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八)

成人把自己看作判断儿童善恶的标准,充当儿童缔造者的角色,所以才会误解儿童。

上周我家大宝准备了一张贴纸要带到幼儿园,早上妹妹看到他手里的贴纸很好奇,就跑过去一把扯过来,结果弄掉了一小块,我儿子就开始哇哇大哭,我安慰了几句并提出再买张新的给他,可他还是止不住,眼看着我们上班、上学要迟到了,我越来越焦躁,就对他很凶的喊道:“不许哭了,不就一张贴纸,值得么,再哭我就生气了!”然后他哭的更大声了。

孩子哭闹不止,可能是育儿路上的一大难关了,就像我们那天早上的经历可能大多数家庭都经历过,作为家长,我深知自己从无奈、焦躁到愤怒,都是自己的情绪作怪,对于孩子的成长、事情的解决并没有好处,但是对于怎么正确对待这种事情又感觉很迷茫,直到前两天读到了付立平老师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作为蜂蜜教育的创办人,樊登读书新父母学习力导师,付立平老师有着20年的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研究经验,所以对付起那些在育儿路上的障碍很有经验,她在《激发孩子内驱力》中就总结了如何做到沟通、如何做到理解克制住愤怒、如何对待拖延娃、孩子胆子小脾气大怎么办等各种常见问题。

例如: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跟家长沟通,动不动就发脾气?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孩子不会去做没有目的和回报的事情,他们吵闹、对抗、叛逆好像是随机而起的,但其实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就是所有的现象背后一定都有本质,我们处理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总是会思考一下问题的原因,在着手解决,可是育儿中很有可能就脑子随着情绪走,其实每个孩子的哭闹之后都隐藏着他的真实诉求,如果每一次家长都放弃了寻找孩子的真实诉求,粗暴与孩子对抗,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被忽略,变得更加“叛逆”。就像我遇到的“贴纸事件”当时我觉得多大点事儿啊,不就一张贴纸,可事后我发现我站的角度不对,如果换做我自己精心准备了一件礼物准备送人被破坏,心情也一定无比糟糕。这个时候我想我最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注意感受,显然当天的我并没有做到去考虑他的感受,还想利用父母的权威就压制他的情绪,但是情绪没有对错,情绪需要出口。

真正聪明的家长会按一下情绪暂停键,去尝试理解一下孩子,这种理解不是嘴上说说是从行为到感受,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像“贴纸事件”中,我如果能静下心来给孩子一个拥抱对他讲:“我知道你很难过,我曾经也遇到这种事情,我当时也很伤心,如果你哭一会会感觉好一点,那我可以在这陪你。”那么我想我可能就不会有一个鸡飞狗跳的早晨。

看似相同的育儿难题,背后的原因总是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以解决所有看起来相同的育儿难题,但是所幸,付立平老师在《激发孩子内驱力》中给了我一个万能解题思路:遇到挑战去想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在想什么,为我们存在的冲突按下暂停键,冷静下来尝试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需求再找破解方法。

为人父母,养育的过程既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对父母的挑战,看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教养方式,受益颇多,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亲子关系的建立基石,愿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学会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去成就孩子的人格和学业!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九)

基于“正面管教”,中国式家庭教育该如何推展?如何让家长成为不焦虑的家长,让孩子成为自我成长型的孩子?

本书主要针对25个议题35个真实养育场景,为家长披露了一大批操作性极强的秘笈。

具体说来,在每一个议题中,本书都采用了以下的分析顺序来破解难题——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抛出情景,不理想的教育现场里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各自崩溃

【通常我们会这样做】具体分析,该情景中家长的普遍及错误做法

【孩子在想什么】具体分析,该情景中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感受

【情绪暂停】具体分析,该情景中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究竟是什么

【可以尝试的方法】提出建议,该情景中可以尝试的处理方式

【预防问题的发生】提出建议,为避免再次遭遇此种情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能够学到什么】提出展望,孩子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得到的收获与成长

在以上几个环节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情绪暂停】这一部分,而在跟随付老师具体分析25个议题之后,我发现,其实问题的症结和关键一直在谈的只有5个问题——

1、从行为到感受,真正理解孩子

2、你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了吗

3、理解并接纳才嫩更好地和孩子联结

4、找到自己情绪的触发器

5、理解自己,并理解孩子

同时,最后一个问题,尤为重中之重。

在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当冲突升级,必须有一个人妥协时(通常来讲父母会希望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我们倾向于使用愤怒这个“武器”,于是,孩子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感受被忽略,即使他们一时选择了屈从、服从、接受,但是从长远看,下一次对抗可能会提早到来,甚至孩子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抗争升级的偷学中——为了“保护”自己。

正如付老师提醒我们的,育儿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成为理想父母之前,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一定会指向一个完美的结果。教育不是对抗,让孩子参与合作之前,我们需要先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够完美,并让它成为动力,不断调整行为和目标;

接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和自己的错误,允许自己生气、有情绪,并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接纳自己的不接纳,作为情绪诚实的一部分,不过分自责,不用完美要求自己和孩子。

最后,附上付老师贴心选取的育儿电影清单——

片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电影清单

《怦然心动》《四百击》《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龙猫》《头脑特工队》《我们的世界》《你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孩子的一切》(公益短片)《费利克斯》(短片)《小王子》《当幸福来敲门》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

不吼不叫,当个温柔的妈妈

我是一个二个孩子的妈妈,大的一年级了,在班级也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是她的日常行为常常让我感到焦虑。

每天早晨起床总是要喊好几遍才能起床,好不容易起床了,洗脸刷牙也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扎头发不催促那是不会过来找你的帮忙的,每天去学校一定要等到我出门按好电梯等待的时候,她才会背起书包用飞一般的速度追上来要求我送她去学校。

为此我还请教过很多低年级孩子的父母,也跟老师沟通了,一番沟通了解下来发现拖拉、磨蹭、丢三落四等是绝大部分孩子的通病。我经常在想究竟要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才可以让孩子积极主动的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直到看到《激发孩子气的内驱力》,瞬间觉得好像找到了出口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付立平,书封面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家长不总是对的,孩子不总是错的。

孩子习惯性拖延,可能是内在的驱动力不足。

当孩子表现糟糕的时候,是他最需要鼓励的时候,然而我们通常跟孩子说的话却是:

“你真的是太笨了。”

“你能做什么事情啊?”

“我对你真的很失望。”

“我怎么可能相信你。”

等等 ………的话语。

父母否定孩子的本意,是希望激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很遗憾,他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加的自备、更加的否定自己了。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那我们父母就要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并清楚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只有拥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力,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内驱力”。

积极地鼓励孩子父母要积极地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很优秀,增强其自信心。孩子最大的底气,是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受到的鼓励越多,孩子的行为和性格才会越好越健康。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目的地漂浮在空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积极地锻炼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让孩子负责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是要负相应责任的。积极的参与到家庭中力所能及的事情。

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你唠叨,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指责,被指责后,孩子会认为你觉得他做的不够好或者很不好,而他自认为做得好。家长不总是对的,孩子不总是错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家长朋友们也要接纳自己人的不完美,给予自己进步的空间。最后,愿我们每一个家长,内心有力量,养育有方法,用爱与尊重从容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人。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一)

最近,读了付立平老师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本来想认真地把付老师的总结的利用五大模块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内容进行记录,作为自己学习的结果体现并便于复习,但是内容写了几次自己都不太满意。不是对书中内容的不满,而是对于自己笔记的不满,我觉得我的总结无法完全的体现出付老师的观点,思来想去决定从笔记分享改为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付老师对于每个养育场景的构建和分析,全书从五个维度(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性力、幸福觉察力)构建了35个真实的养育场景,这些场景包含了大多数我们在养育孩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晚睡、写作业拖拉、在外面没有礼貌、被孩子激怒等等。她不但给出了在这些场景中该如何做,更是利用了这些场景告诉了我们如何去面对育儿难题。 其实,35个场景看起来很多,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总会发现还不够多,还不够用,就像我们在每本育儿书中看到的那些方法,在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书本外”的问题一样,新的问题总会让我们觉得束手无策,那是因为我们得到是“鱼”而不是“渔”。 这本书中用了8个模块来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场景,我个人认为这8个模块是给我们家长最大“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共情”这个词在最近几年中我们已经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它似乎是解决孩子问题最好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很多人的共情只体现在“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这句话上,于是“共情”就变得不好用了,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做到共情。 那么付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她用了8个模块: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 ★通常我们这样做 ★孩子在想什么 ★情绪暂停 ★可以尝试的方法 ★预防问题的发生 ★孩子能够学到什么 ★名词解释 她首先还原了场景,即我们遇到的挑战,然后给出了我们通常的做法(这些往往是错误的或是无效的),那么该怎么做呢?先想想孩子在想什么,然后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情绪暂停”(包括孩子的情绪暂停,也包括大人的情绪暂停),在情绪暂停中去感受和理解。在这之后付老师给出了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意见,针对问题去解决。但是并不是当时的问题解决了这件事情就结束了,后续还有如何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在这些问题中了解孩子能学到什么(其实也是家长学习和教导的过程)。最后,付老师对方法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进行了解释,而这些名词也是我们在育儿中主要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场景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家长们遇到的育儿难题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核上是相同的。 一个从来没有自主决策过的孩子,并不会在长大后突然成为有主见的孩子;一个需要父母逼着写作业的孩子,不可能会去热爱学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能做的其实很少,就是给他们面对困难的力量,家长能做的其实也很多,就是不断用爱去滋养孩子,用耐心去包容孩子,用信任去支持孩子…… 一生的时间很短,不必苛求自己做“完美”的家长,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陪伴他们去度过那些有笑有泪的童年时光。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二)

因为特殊原因,时不时就把线下的学习改成了线上。孩子们离开了老师的监督,在家里上网课。结果摩擦就这样产生了,不停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 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不是家长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只不过是方法出了问题。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的作者是付立平,她创办了蜂蜜教育,还是樊登老师新父母学习力的导师。她的家长课程在十点读书的“十点课堂”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她的正面管教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适合“双减时代”下的中国父母。 当孩子们的节奏,跟不上父母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起纠纷。不是孩子难过,就是父母们生气。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想要孩子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最最需要的,不是跟孩子们发火,而是要让孩子提高内驱力。 内驱力的概念

所谓的内驱力,就是无论孩子有没有奖励或者诱惑,他都能够自己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 而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需要我们“正面管教”,这本书所使用的正面管教工具,是来自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工具卡——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52张卡片》。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这一目标,可以划分为5个维度。其中包括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和学习自控力等。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一个真实的养育场景再现,让我们切切实实体会到不同的场景中,父母和孩子所有的正常反应,和解决的方法。

沟通协作力之积极暂停 家里的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旦他们有一些情绪上的哭闹,家长们就会很反感。 书中有一个例子,7岁的果果发现自己养的小白兔死了。就一直哭一直哭。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安慰都不好,所以。果果妈妈很生气,开始责备,不要哭了,没完没了,烦死了。

看到这一个例子,感同身受。相信任何一个父母,都会有这种无奈的情况。只会对孩子妥协,或者就是压制。想要理解孩子感受,但孩子不买账。这种情况应该如何?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门做两件事情。第1件事情是,接受孩子的感受。跟孩子说,理解你的情绪,小兔子死了你很伤心,如果你觉得哭一会儿会感觉好受一些,那我陪着你。

而第2件事情就是可以积极暂停。提前跟孩子建立一个情绪暂停角,选择家里的任何一个地方,让孩子布置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提醒他去情绪暂停掉,直到他感觉好起来。父母也可以积极暂停。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通过实际的家庭养育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正面管教,来进行调整。而这需要我们去学习,而不是吼叫。 愿每一个家庭,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幸福相处。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三)

文:蚕豆麻麻

“孩子学习,你不鞭策他,他都不愿意去学,我该怎么办?”

“好想撂挑子不管了,真想结实地揍一顿”

“我想哭的那种,又想哭又没有什么用”

........

好友的这份无助,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似乎结结实实揍一顿就能凑效。事实证明,揍一顿起到的只能是短暂效果,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方式。

如何与孩子进行和谐的亲子沟通呢?我向好友推荐了正在读的这本《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书中提到,“别着急跟孩子发火,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缺乏内驱力的表现!”

作者付立平,是蜂蜜教育创办人,樊登读书·新父母学习力导师,十点读书“35个实用正面管教养育工具·高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课程主讲人,拥有20年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研究经验。书中作者分享自己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养育绝招”,就是除了爱和尊重,尽可能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那什么是内驱力呢?作者认为,所谓内驱力,就是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和诱惑,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的一种内在动力。

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作者从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这五个维度,构建起35个真实的养育场景,以8个执行模块,教会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

作者认为,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这五个方向恰恰是形成自驱力的关键要素。每个方向下,作者通过不同育儿场景的呈现,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八个模块),教会我们不断回顾原有的想法、做法,去审视我们想要的目标,是不是通过我们的养育方法达到了。

这八个执行模块是: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

★通常我们这样做

★孩子在想什么

★情绪暂停

★可以尝试的方法

★预防问题的发生

★孩子能够学到什么

★名词解释

付老师在书中给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但落实到实践中,就是我们家长学习和教导的过程。就如,付老师在序言中提到的,“父母的初心都是爱孩子,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被消磨,我们的权威被挑战,我们忍不住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我们逐渐背离了自己原本想成为的模样。”

萨提亚导师林文采博士说过:“如果你养孩子养得披头散发,那一定是养错了。”

养娃不易,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幸福的、成熟独立的“社会人”,就需要我们首先做一个爱自己的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而不是占有者、掌控者。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四)

你是不是也在为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苦恼?

你是不是辅导孩子作业时血压直线上升?

为什么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呢?

为什么孩子总是做出让人不能理解的行为?

这些问题,一个个都会让人感到窒息。但是我们又确实正在经历着。那真的没有改变的办法吗?其实不是的,任何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请你抛开内心的焦虑,看看今天这本书。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是蜂蜜教育创办人付立平的作品,他是樊登读书·新父母学习力导师,同时也是十点读书课程的主讲人,他还拥有无数教育领域的光环。

或许你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作者根据拥20年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研究经验,总结了家长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包括孩子写作业不专心、胆子小、总爱发脾气等等。正是长期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使得本书干货慢慢,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育儿中的痛点,并且提出经过实践检验了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育儿的理论有很多,那这本书采用的是正面管教的理念。早在2012年时,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比了国际和国内的主流育儿课程,并且找出了这些课程的共同内核,也就是都以尊重儿童的发展为核心。而正面管教体系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具体的情形。而且正面管教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家长和孩子。

通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能让他主动去成长。那什么是内驱力呢?就是孩子的内在动力,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他都能够自我驱动,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那如何才能激发这种内驱力呢?作者将激发内驱力这一目标分解为五个维度,再现了35个真实教育场景:

一、沟通协作力

其实,大人有时候是矛盾的。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讲道理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希望他能听话,而大了又觉得他怎么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究竟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把这种希望牢牢记住,奔着这个目标坚定的去做。

孩子的所有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觉得他无理取闹,只是因为没有发现背后的原因。沟通才是破解这些不当行为的密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也能用平和的语气去表达。最终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抗关系。

二、理解共情力

愤怒被孩子点燃后,如果你发泄出来了。是不是很快会后悔?谁都知道发脾气不应该,但是为什么怒火就是难以控制呢?这就要说到我们脑海中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的功能之一就是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会做什么,看到别人产生什么情感,自己也会产生类似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我们很难保持冷静了。

那么平息怒气有什么办法呢,书中提出可以建立一个“暂停角”。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钻进角落。同样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暂停角”,摆上他喜欢的东西。孩子看到你管理情绪的办法,他就会去模仿。这就是身教大于言传的意义。

三、学习自控力

电视剧《小别离》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最终目的的,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越好。

所以,学习的自控力很重要。自控力一定来自于鼓励,只有自信的孩子,做事情才有充足的动力。大人要相信他们,给与他们充分的信任。

剩下的两个力是自悟自省力和幸福察觉力。这五个维度的合力就能够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提出这五个力并不是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关键在于作者叙述的方式。每个话题下面,按照情景再现→通常做法→孩子怎么想→情绪暂停·理解自己并理解孩子→可以尝试的方法→预防问题的发生→孩子能学到什么,七个步骤来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培养这种力量,简单易上手。

孩子没有错,错误永远应该向内看。

如果你在育儿的路上也有无数的困惑,为什么不翻开这本书看看呢?或许它会让你从此而改变。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十五)

这个寒假和宝宝的相处变多了,感觉宝宝一下子变得粘人了不少,姥姥就觉得孩子变的娇气,其实我反而觉得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联结变得更加亲密了。

冬天在姥姥家的时候洗澡都是用澡盆的,姥姥每次都是放好了水,孩子不愿意进去,总要经历一番折腾,等到姥姥觉得水温差不多了可以起来了,孩子又不愿意起来。寒假来我这里之后,我喜欢给孩子用淋浴,水温恒定,孩子洗澡洗的很开心,边洗边唱,洗澡变成了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关于洗澡这事,我和孩子有认真的聊过,孩子自己说“姥姥觉得不烫的水,我觉得很烫”,这话一下子惊醒了我。

确实,同样的温度,大人和小孩的感受完全不同,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决定孩子的一切,通过倾听,我才知道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一意孤行却让孩子全盘接受。养育孩子的大逻辑其实也就是这样,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

付立平老师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里说“家长不总是对的,孩子不总是错的”。育儿先育己,所谓的科学育儿和正面管教绝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付立平老师是国内“正面管教”的专家,师从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结合国内的真实养育场景,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再给出合适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更适合中国父母的正面管教的实用操作手册。

我们养育的初心是希望孩子能顺利成长,长大后能独立有主见。在这个漫长的养育过程中,幼儿时期正是养育孩子的黄金时期。付立平老师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以“尊重儿童发展为核心”为理念,倡导互相尊重,不骄纵的养育方式,助力父母和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一书里,付立平老师从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和幸福觉察力五个内驱力的关键因素来进行探讨,同时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去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沟通协作是亲子关系的第一要素

作者认为“倾听是最美妙的亲子沟通”。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全身心信任和依赖父母,愿意向父母倾诉和寻求帮助,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愿意分享的时候会选择敷衍甚至打骂。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再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更是会无从下手。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事情,每一次孩子遇到事情都是父母们积极的了解孩子的机会,父母耐心的倾听和接受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有点“远香近臭”的感觉,我每次要是隔几天不见,刚回去的时候总是爱意满满,但是相处一会儿就觉得孩子干个什么事都磨磨叽叽,分分钟都想化身“咆哮妈妈”,催着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难免会有情绪高涨,大吼大叫的时候。

小的时候孩子总是会委委屈屈的看着我不知所措,大点了知道表达了之后就会说“妈妈,你又凶我,你不会多提醒几遍吗”。

对我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日常,我都希望孩子能“言出法随”,但是对孩子来说,学习时的专注力不够,生活里想多玩一会儿,都是他行动磨叽的原因。双方的差异就会到造成矛盾,经过了多次的冲突后,我尝试在睡前的亲子时间里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耐心的复盘当天冲突发生时孩子内心的想法。

在这个倾听和沟通的过程中我更能理解孩子的思维,同时也能反省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和孩子一起约定面对冲突时我们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

沟通协作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尊重别人,能更好的感人别人的情绪。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每个方向对应不同的孩子的品格,我们在学习正面管教的理念后,结合自己养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的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正确的养育孩子。

育儿的过程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牵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独立优秀的孩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