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3 09:00:29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13 09:00:29   小编:

阅读《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让我明白焦虑源于内心负面想法的滋生。文章提倡通过积极思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适度放松来缓解焦虑。只有拥有积极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摆脱焦虑的困扰,拥有更加轻松愉快的生活。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一

说起现代人的一些不好的症状,我首先想到的是拖延症,还有就是焦虑。当然这两者之间也有些关联,那就是因为焦虑,所以拖延,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在生活中,除了工作上的一些任务,还有就是生活上的一地鸡毛,有时候有些焦虑和逃避那是很正常的。但与其把要焦虑的事情放在哪里,不如想办法去解决。最近在读《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这本书,对于焦虑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 亚伦T.贝克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共同创立了认知心理疗法。现在这一疗法已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推荐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疗法之一。 大卫:A.克拉克博士,加拿大新布朗斯维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拿大心理学协会成员和认知疗法学院的创始研究员,是认知行为疗法领域的权威。他拥有25年的私人执业经验,在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方面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读完《这样想,你才不焦虑》后,认识了这3种焦虑症,第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症,也就是胡思乱想,性格比较脆弱和悲观。比如担心明天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之类。其实有这种焦虑的,我个人建议不妨找些事情来做,来转移一下注意力,来填充一些空闲的时间,或者给自己一些很好的暗示:比如明天的生活会很顺利之类的。 第二种焦虑是急性焦虑,也就是因为压力过大,而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和缓解。而让焦虑一直跟着自己。我个人建议,在焦虑来临的时候,用适当的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还有一种焦虑症,那就是很常见的社交恐惧症 其实现在网络和社交软件的发达,很多人都习惯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或者吐露心事,或者对方的言论自己不喜欢就删掉,首先我觉得这个习惯不太好。但是过多的网上聊天,使得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和社会中真实的人相处。 或者有些人胆子小或者太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到一个人说话就脸红,或者说话不利索,不知道如何表达,慢慢的就觉得生活孤独和无聊。其实之所以有社交恐惧症,就是害怕拒绝,或者对方不了解自己,而使自己苦恼。 其实这些焦虑都是有解决方法的,那就是变得勇敢和乐观一些,给自己一个计划,每天拿出半小时总结自己的一天,试着和别人打招呼和说话,慢慢的适应自己的生活,经常出去走走,或者多参加活动,比如喜欢运动的就去健身房,喜欢看书的就去图书馆。哪怕是自己去菜市场买个菜,多和菜市场老板聊几句也是可以的,只要自己有勇气,慢慢的迈出一小步,慢慢的就会走出焦虑的阴霾。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二

甄嬛传中华妃凉凉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我想说,或者很多人都想说,我们真的试过,不过你是等皇上,而我们是被焦虑压到失眠!

如今的社会,导致一系列身心不畅的焦虑如今已不仅仅来源于工作,在远离工作之外的生活中,焦虑同样存在。我就有切身体会,星期天只要手机铃声一响,我的心脏顿时一缩,真的是连休息都摆脱不了焦虑。作者亚伦·T.贝克博士和大卫·A.克拉克博士身为国际权威心理学专家,再加上武志红老师的主编与导读,术业有专攻,帮助读者从心理源头摆脱焦虑,更“身心健康”地生活。

首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最开始《这样想,你才不焦虑》将篇幅留给了介绍各种各样的焦虑。不要认为你都知道,其实你的知道并没有扎根你的心中。对于我来讲,读完后我认为自己必须坚定地明确,工作是工作,休闲是休闲,带着工作进入休闲,不是敬业,是自掘坟墓!一个连休闲都没办法全心享受的人,是没办法享受工作的乐趣的,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为了享受快乐的生活。切莫累垮了身体,换来一堆这辈子也用不到的纸片。

我认为书中提到的治疗需要计划性很关键,我现在就培养了一个习惯,并决定坚持下去。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将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想法通通写下来,平时无法宣之于口的负能量如实表达出来,我发现,这不仅是宣泄,也是整理。在脑子里是一团麻,写出来,一点点分解梳理思考,真的感觉困难不像是一开始那么庞大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其实,我认为在书里,作者最中心的思想通俗点说就是,该干时好好干,该玩时轻松玩。这就需要你在工作中拒绝外界的干扰,按照自己的计划与时间安排去完成任务,最大限度地让工作远离放假的短暂时光,不要再拖延了,很多时候,焦虑真的是我们自作自受。还有,锻炼身体很重要,与知心好友的交往也很重要,我们要从现在起好好审视工作与生活,哪些重要,哪些该扔掉,整理好行囊,更好地上路。

等看完书,并将一系列从书中掌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有书中很多与读者互动的焦虑记录档案也要尝试着去做,我想,一定会有新的变化,更加光明的改变!重要的是,不要再讨厌焦虑的自己,不要再害怕焦虑,逃避是没有用的,鸡蛋,要自内打破!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三

看着像是一个鸡汤文,但是看到武志红这个名字,你应该想到这肯定不是简单的鸡汤文,心理学内容是一定实打实的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于有焦虑现状想要解决的人群,还是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已经在心理学路上研究的学者,都可以开卷有益,这应该是一本干货。

这样的内容,应该只在心理咨询师教科书上才看到,比较贴近。对于焦虑,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名词了,以往会觉得这只是简单的一种状态,就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当下的感觉,但越来越多的焦虑人群出现后,越来越多的焦虑症状出现后,越来越大的影响出现后,我们不能够再将焦虑看做简单的事情了,我们必须足够的重视起来,仔细发现我们或是我们的身边,有没有深受焦虑困扰的人,然后告诉他们,要注意,要解决,这里是有办法的,有理论支持的,来看吧!

归结自身,感觉自己是有些焦虑因子存在的,当要面对考试或是在公众场合发言之类,我都会感觉心跳紊乱,无法平静下来,烦躁,失眠,不停的去想,去准备一些能够说在台面上的话,甚至提前背诵。书中告诉我,需要找到原因,找到担心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出现的结果。但是我感觉自己面临的状况算不得焦虑,或者说算不得严重,我不会一直这样,只有事情结束,我就会恢复平常。也会有杞人忧天的时候,害怕天灾人祸,但有时理智也会告诉自己不要自己吓自己,就比如此刻,我就在逃避我存在焦虑的事实,我告诉自己自己是正常的,自己不是一个焦虑患者,所以不需要学习书上的内容,这应该是很明显的逃避了,就像为了逃避公开表演的场合,我会提前告诉领导,我不是一个擅长表现的人,以后有类似的场合不要叫上我。瞧,很显然。

书中主要讲的是认知疗法,就是从心理上改变,赶走焦虑的想法,这也是需要时间和训练的,个人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办法就是“时间”,当时间经过,你也会经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经验导致了你的一些恐惧,但当你了解了之后,这恐惧便没了,因为你已了解了它,了解了它并不可怕,所以在经历了时间过后,我已经克服了一些曾不甚了解的焦虑,经历过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事情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对你有太大或太严重的影响,你仍如常的生活。还要捕捉恐惧,因为焦虑一定有原因,你会有一个恐惧的点,因为害怕,因为出现的是灾难性想法,要练习去克服,去收集证据,收集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证据,用这些证据说服自己,后果不会如想象的可怕,我们完全有能力面对现实,或许适当的忧虑还能够对我们有帮助。比如考试的时候,忧虑可以代替散漫,一定的紧张性能够促进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适度比较重要,如果超过了能够接受的范围,我们需要小心,若无伤大雅,我们也无需战战兢兢。

找现象,找原因,找方法。这本书会帮助你。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四

现代人非常注重健康,一直关注养生,保护身体健康,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心理和精神健康。焦虑症现在也和抑郁一样,成为最常见的心里疾病。在百度词条中,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压力覆盖在每个年龄层,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学生压力大,怕成绩不好;工薪阶层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还要时刻照顾领导的情绪;有车的怕堵车,没车的怕挤不上地铁等等。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也难免会出现心情烦躁,甚至焦虑。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会给我们做决定造成影响。感觉这个社会,都进入一个容易焦虑的状态。每个人都清楚的认识到焦虑是负面能量,是不好的情绪,也想尽量避免出现焦虑的情绪,但是往往没有好的方法。

幸好《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帮助。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伦·T.贝克博士和加拿大心理学教授大卫·A.克拉克博士两位大神级别的心理学权威联合编著,他们二个在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方面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主编和导读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武志红老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非常接地气的精彩诠释,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

书中花了一些篇幅,纠正大家的一个误区,让大家对焦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焦虑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我们和压力做斗争、在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基本情绪。适度的焦虑其实有它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对压力有更深刻的理解,适当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不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但要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正常生活。

说实话,很多时候焦虑都是自找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无药可解。大部分都是只是由于自己紧张,然后给了自己错误的心理暗示,钻进牛角尖,然后就走不出来了。这一点深刻的指出了,让我们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所以认知疗法也是对付焦虑的良方,多关注当下,不去胡思乱想,学会冷静的去直面你的恐惧,适当地发泄一下,或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才能战胜恐慌。

焦虑并不可怕,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书中也介绍了很多方法。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没有统一的良方,我觉得最好是不要逃避焦虑,反而接纳焦虑作为你的一部分,不断的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愿大家能走出焦虑,活出快意人生。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五

说起认知疗法,我们并不陌生。由于我们注定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这个残缺的社会中,总会遇见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于是林林总总的心理问题就出现了,所谓一物降一物,那么认知疗法对于治疗我们的焦虑有着独到的功效。 书中列举的那些焦虑事件,不仅经历过,而且不止一次的经历,比如考试,我们总害怕老师出偏题难题,让我们十足的准备打了折,或者在父母的期望下,对好成绩的溻望越来越强,那些课外补课的行为可以从这类心理上找到差距,与过去不同,学得差的同学才补课,现在呢不管你学得好学得不好都一股脑地去补课,无论补得进去补不进去,总之补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许是老师不在课堂好好教,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的不尽责不认真,但细想也不是,哪位老师愿意将自己比作红烛一次又一次地燃烧,而使自己也如同软禁起来没有半点时间与空间。按理说,作为矛盾的双方,师生都需要心理治疗,都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焦虑。 认识你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使是你的亲生父母,也不可能洞察你的内心,陪伴着你成长的每分每秒,但为什么心理医生可以短时间内就可以揭开神秘的面纱,一方面是见多识广,另一方面是你尚且可救,你并不依赖于心理医生而存活,但是有了心理医生,你就会觉得自己是有生机、有希望的一类人,更具体地说,心理医生因为你的焦虑而存活! 人总会做最好的希望、最坏的打算,这可能是千古以来最难以解释的人性,尽管书中用了不同的逻辑与文字去追根溯源,但是总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毕竟你不是当事人,你只能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无限地接近真相。对于心理学是这样,对于其它科学也是这样,不信你看所有的学科所得到的结论都是有一定条件的,正如水在常温下是液体,但并不排斥其成为气体或固体。 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安慰,表面上是受益的,但是却从更深的层次加剧了你的恐慌,这一点在中年人身上体现得更加直接,上有老、下有小,真的死不起了,一大家人都等得你去养育啊!可是,这个社会本质上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并不是你的努力都能化作理想的成果,更多的是你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或者即使有了好的平台,也没有意识到你当下的心情与这个平台的联系,于是你错将平台当作能力,所以希望越大、失望更甚。 学习心理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此前读过亚伦贝克的相关著作,但总是浅尝辄止,一则是翻译时的拖泥带水,让自己不得其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放空自己,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观望他的心理活动,但从这本书《这样想,你才不焦虑》才真正了解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原来他不是出售自己的歪理邪说,而是普度那些受到心理困扰的人,从亚健康走向健康,成为这个社会新鲜的、活跃的细胞!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六

中学时期,偶尔出门与三五好友小聚,但凡晚归,总会接到父母的电话,千叮咛万嘱咐:早点回家、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我当然知道父母不厌其烦的叮嘱是出于关心爱护,可说句实在话,我们所在的首府城市治安良好,因此我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

然而,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有了转变——上了大学之后,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骤然减少,他们或许早已接受子女必将渐行渐远这一事实,我却总觉得不适应,偶尔他们因为手机忘了充电或是无意中开启了静音模式而错过电话,我倒比他们还要容易胡思乱想。

现在看来,其实自己打小就不是一个宁静淡泊的人,就连课堂小测,也要暗地里跟同桌较劲,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准——这边厢,我在脑海中排兵列阵、冲坚毁锐;而那边厢,对方云里雾里,全然不知眼下状况,更不会懂我心里的翻天覆地、排山倒海。

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我都在焦虑的陪伴下成长,这种情绪有时无伤大雅,有时会带来点小麻烦,但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我们若是真的离开了焦虑,也就等于失去了最基本的警惕心。而《这样想,你才不焦虑》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正视焦虑、理解焦虑,以达到克服焦虑的最终目的,不过将就的生活。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别人唱歌要钱,我唱歌要命;别人唱歌跑调,我唱歌连调都找不到。”若说前后半生的分界线就是此时此刻,那么回首望去,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前半生中,大概有不少时间都在迷路,甚至是状况外的懵懂吧——不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生活要如何过,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吸收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后,又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了改造,把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在代表着《自卑与超越》里提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并不能导致成功或失败,让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解释。同样地,决定我们生命意义的,也不是我们曾遭逢、正体会或将经历的境遇,而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些境遇。通俗一些来说,大概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句脍炙人口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在此基础之上,阿尔伯特·埃利斯和亚伦·贝克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发扬光大,创立了认知心理疗法,随后,亚伦·贝克和大卫·A·克拉克合著了《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经武志红策划和主编,与《恐惧给你的礼物》《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与你》《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一并合做“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全6册)”系列丛书出版。

Steve Shi在《假性亲密关系》中说:“浪漫的事情,都多少带些不寻常,甚至是冒险。”正如武志红为《这样想,你才不焦虑》写的导读一样:“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当我们勇敢接纳生活的不确定,这不确定的生活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七

初看封面,一片绿色夹带着几只小羊。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代表着一种生命力。绿色应该也可以表示为心情平静,心旷神怡,安详娴静,心情很安定、舒适,有助于健康的恢复。 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在中国人眼中,羊由于温驯忠厚、形象漂亮,成为“善”“美”“义”的代名词。所以,这么一个封面的意思不言而喻,希望你平静安定,并充满生机。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一个公共场合,一堆陌生人在你周围,你会下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防备心;下班回家的路上,有个同路人一直跟着,你会担心他会不会对你图谋不轨;医院体检,结果还没有出来,就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往往结果就是担心的过多最后得了心病;过马路过桥的时候,会担心要是有人推我,或者有车飞驰而过,我又该怎么办……凡此种种,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恐惧,担心与害怕。然而,这种每个人都有,过了度,就是病。又该如何去解决? 本书《这样想,你才不焦虑》,本以为是本成功励志书,却不想,一翻开,这是一本指导书,一本看一眼就能对症下药,一本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作者贝克与克拉克都是著名的心理学专家,用专业的眼光带我们一探究竟。 焦虑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心理问题。本书就针对焦虑问题提出看法。书中最典型的方法是认知治疗方法。什么是认知治疗方法?原来,专家们认为你产生焦虑的原因是认知出现了偏颇。认知治疗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改变与情绪相关的想法、信念和态度,减少包括焦虑在内的消极感受。这是一种简明的有条理的谈话性治疗,不打针,不吃药,没事儿坐着陪你唠,着眼于通过逻辑思维和行为方案来改变不必要的消极想法和感受。 焦虑的核心是恐惧。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因为每一个在一个环境下会对未知的危险产生感知。远处的物体是否会砸到我?飞驰而过的车是否会撞到我?我要是从这里掉下去会不会死?因为恐惧,所以焦虑。为了了解焦虑,我们要知道它的症状,它的一些类别,焦虑的人又是如何表现的。有许多不同的焦虑障碍。而面对这么多的焦虑障碍,又该如何应对。 有时候,焦虑感会自然而然地消退,有时候,焦虑感却会越来越强。有些焦虑感是源自自我的想法。公园的过山车会不会掉下来,游泳会不会被水草绞住……这种类似的,其实大部分都是人们夸大的自己的想法。虽然这种危害的情况,也有发生,但毕竟只是少数。实践过后,对于这种情况的焦虑感就会消失。而另一种情况,面对焦虑,焦虑的人选择逃避。逃避是最常见、也是最无用的应对长期焦虑的策略。很多焦虑的人,因为选择了逃避,然后一个人就长时间的处于焦虑的状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觉得生活无聊,产生了错误的想法,对外界的威胁性和危险性产生了偏见。 面对焦虑,战胜恐惧,我们必须要心理健康。认知疗法也是一种旨在减轻恐惧和心理健康训练项目。本书中介绍的方法是自助练习——把书中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完成一张表格。每次记录,每次都会对焦虑产生新的认识。 坚持做表格,完善自己。渐渐地就会发现,焦虑其实并没有什么,再次面对焦虑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轻松应对。自身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出现问题要暴露出来,而不是逃避,藏着掖着,要去面对它。 书中用各种案例分析,不同场合的不同焦虑,寻求最完备的解决方法。然而,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战胜恐惧,克服焦虑,一切都要我们自身去完备。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八

孩子两周岁的时候,上幼儿园了。对于他上幼儿园,我的内心是极其排斥的。送他去上学的第一天,我在幼儿园的办公室里盯着监控看了他一天,他一无所知,玩儿的很high。第二天把他送进幼儿园,我没理由再呆在办公室里通过监控看他,低着头小跑着回了家。刚进门眼泪就掉了下来,一直以来我俩相依为命,他就这么突然的非要去上学了,结果他没分离焦虑,我倒分离焦虑了。接他放学的时候,我觉得我比他都激动。

不仅如此,我担心他不怎么会说话,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会在幼儿园里受委屈,想着他能不能吃饱,自己吃饭不利索老师会不会喂他,会不会尿裤子,尿了裤子有没有人管。手里拿着手机一直盯着,就等着老师发他的在校日常视频,恨不得每隔几分钟就打个电话过去问问老师他在学校好不好。

刚开始这几天,对孩子过分的担忧让我十分焦虑,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完全想不到办法来应付这种心理状况。直到孩子在幼儿园稳定下来,我才有精力关注“如何才能不焦虑”的问题。

这本《这样想你才不焦虑》书中认为,焦虑,是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异常和扭曲。改变认知,就可以彻底消除焦虑。适当的焦虑,可以让我们有忧患意识,焦虑过头,成了焦虑症,那就会影响正常生活。

焦虑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广泛性焦虑症,最常见表现为【担心死了】,如例子中的丽贝卡“担心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女儿的校园生活、小女儿的人身安全、家中的积蓄将会所剩无几”,这种焦虑让她失眠且极度疲惫,情绪紧张、烦躁、易怒,常常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毫无理由的嚎啕大哭。二是急性焦虑症,又称恐慌症,最常见表现为【失控】,如托德“在驾车回家的路上,忽然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头重脚轻,脑袋晕晕乎乎的,好像马上就要昏死过去一样”。三是社交恐惧症,最常见表现为【尴尬死了】,如伊丽莎白走在街上,会觉得所有人都在看自己,议论自己,评价自己,担心自己是不是做出了什么令人尴尬的事,因此紧张和焦虑。

三种焦虑症不仅在情绪上,还产生了强烈的生理反应,身体和精神的不适,让焦虑者无法正常的生活和思考。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我们的负面情绪”,许多临床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疗法对于治疗焦虑症,与单独用药的效果持平,甚至更好一些,且比药物治疗更持久。由于认知疗法简单、实用和高效的特点,它已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等相关机构推荐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疗法之一。

2、创建焦虑档案

如何创建焦虑档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主要的焦虑触发因素

对威胁和危险的评估

控制性处理方式

根据书中提供的工作表,填写相应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我们处在焦虑中的触发事件、感受和处理方式。

3、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就是有计划地、反复地、长期地让人接触那些因焦虑而避开的外部物体、情境、刺激、或者内部产生的思想、印象和记忆等。”这里需要发现自己的毅力和勇气,需要鼓起勇气去直面恐惧。在反复的“暴露”中,焦虑等级逐渐降低,

本书对于焦虑的认知和治疗做了一个系统且详细的讲解,并使用了大量的工作图表来帮助读者更好的执行对焦虑症的治疗。通过本书,可以帮助更多被焦虑症困扰的人,走出焦虑的困境,获得更好的人生。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九

武志红老师,我最喜欢的国内心理学家,我已经度过好几本他的书,每一本都不错。我个人认为女性是焦虑症的主要患者,因为女人更加感性和敏感。

我的内心最焦虑的时刻在两年前要考执业药师的时候,十月份即将考试,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吃不进去饭,打嗝,心跳不稳的各种症状,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心脏出现了什么毛病,就让老妈陪着去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心电,抑郁测试,吹气,彩超。钱花了,病没有看出来。

老妈带我到一位老中医开的药店里抓了几副中药,我喝了几天,感觉好多了。

我当时就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压力太大造成的,我的内心对这次考试很重视,结婚生子后本来个人时间就很紧张,孩子小,只要回到家就会赖在身上不下来,在家里什么也干不了。我只有在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穿插复习,我告诉自己如果这次你考不过,明年你也就可能没有机会再来一次,因为我的工作随时都会产生变化。

成年人准备一次考试真的是要扒一层皮的。我要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我要控制我自己的欲望,想要偷懒的念头,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我已经持续复习了半年,不能功亏一篑。

喝完汤药,我真的就好了很多,汤药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心理疾病的良药,在这之前的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喝一附,这些年都养成习惯了。吃药可以减轻焦虑,但可能反弹。

在那之后我再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事件,心态也算平稳,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焦虑。

我会无缘无故的担心孩子的安全,害怕她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

我买了一个书柜,放在客厅里,我担心孩子会把书柜弄倒,砸到自己,所以只要早晨孩子醒来,我都要起床看着她。尽管我的婆婆也在,我仍然不放心。

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一个办法,找到绳子把书柜和沙发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从那天起我就突然放下了这个心理负担,睡了好几个懒觉。

我最讨厌的社交行为就是问好,晚辈和长辈打招呼。因为我总是因为喊错称呼,比如叔叔喊大爷,大爷喊叔叔一类的事情被父母嘲笑,所以我痛恨这个行为。最尴尬的就是路上和认识的人打招呼,我是脸盲,好几次认错人,打错招呼,尴尬的要命。

这是我青春期时代的阴影,现在我还是不愿去做,所以当有人让勉强我姑娘打招呼的时候,我就会说,她愿意说就说,不愿意就拉倒。说出来的感觉好爽快。

我想在这本书的提示之下找到我内心忧虑的主要前提,只要我准备考试我就会陷入情绪低落之中,我的工作不够稳定,我只要听说我的岗位会有变动,我就会陷入忧虑。

我刚刚工作的第一年,我的梦境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我的工作内容,人际关系,这个困扰是第三年我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之后才有所好转。

我在担心自己某一天会被辞退,然后为了让自己有竞争力,开始准备各种职业考试,职称考试,尽管我知道有的考试即使我考过了,也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这个证,我还是会紧张,还是会焦虑,这样的情况自我大学毕业之时,持续到现在。

我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生活,这样会让我失去安全感,

认知疗法要做到:

努力控制忧虑的想法,越来越少的想到它。

如果失业,我当然不会被饿死,而是需要找到另一个工作,重新适应新的环境,这才是我担心的重点。

如果我考试没有通过,损失经历和时间,并不能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就像我通过的考试,仅仅是多了一个证,放在我的柜子里。

这样想,你才不焦虑读后感篇十

“一只羊、两只羊……无数只羊……”相信很多在社会职场打拼多年的人,还有对生活有众多期待的人,都有过在夜晚睡不着时属羊的经历。

在人类社会文明还没有到达现在先进水平的初期,我们以为失眠只是神经衰弱的一个代名词。而现今,我们对失眠的理解再也不是狭义的理解,而是广义的理解。在经历过失眠的我看来,从失眠的根源上找原因的话,那一定是与日常的焦虑息息相关的。

对失眠而言,焦虑一定是现代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焦虑感会让我们随处可见脾气暴躁的人发生冲突,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大型车祸现场”。可见,焦虑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及外在体现多么可怕。

在《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这本书中,作者亚伦·T·贝克和大卫·A·克拉克以“广泛性焦虑症”作为发现焦虑的镜头,也将此作为解除焦虑的武器,深入剖析了焦虑对于人们日常的影响。用我们常听到的俗话来说,我们是不是经常陷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精神困境”中,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因为那一万种不焦虑的可能性而舒心,而是因为那万分之一焦虑的可能性而担心。所以我认为,焦虑是压到现代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解除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性焦虑症”呢?《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在两位作者以翔实的案例讲解下,用实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告别其实根本不会发生的焦虑事件。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日常80%的焦虑本来不应该出现,但是人就是如此脆弱的生物,我们会因为一件事情没想到的可怕结果,而造成日后对这件事提起来还会不自觉出现的恐惧情绪,当然,恐惧也是产生焦虑的非常主要的原因之一。

对于恐惧、多疑、失眠等等情绪和问题的出现,归根究底就是焦虑对我们思维的控制,《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书中将这种情绪问题归结为“灾难性思维”。

我认为“灾难性思维”不仅仅是性格内向的人的专利,现在有很多外向型的人也有各式各样的“灾难性思维”,在貌似开朗的外在体现之下,其实我们很容易被悲观所影响,所以“灾难性思维”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的。比如说几个闺蜜聚会,一个闺蜜其实生活的挺不错的,但是一跟别人比较,就觉得自己的生活没那么美好,于是对自己的老公大肆评价,整个聚会就瞬间变成“讨伐现场”。想说这些女性真的过得不好么?不是,至少不全是。但是她们会被比较之后的焦虑所控制,从而引发“灾难性思维”,我个人认为“灾难性思维”的另一个代名词叫做“欲壑难填”。

所以《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这本书中,作者以“日常焦虑打分表”让我们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善焦虑(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表格,感觉对自己的认知会一目了然)。其实,《这样想,你才不焦虑:翻开就可以用的抗焦虑手册》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让我们通过认识焦虑的本质,然后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及我们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来彻底消灭焦虑,不让焦虑成为压垮我们的那根稻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