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精装三册)》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认知和性别歧视的深刻探讨。作者从历史、文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剖析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呼吁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这部书给人以启发,引发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思考。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一篇
难怪说是女性圣经,以诗一样优美华丽的语言,全面客观犀利的解读了女性的过去现在的困境,未来的出路。不能说看懂,三周时间只是囫囵吞枣,粗浅地汲取了大体精神,在以后的时间里还会细细读。
从生理上、历史演变中深刻剖析了女性从平等地位到从属,他者的脉络
第二部中分析的各位观点,蒙特朗部分在我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非常刻薄又犀利的点评,司汤达尔,被安利了,准备去看
迷思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二篇
会是对我影响深远的一本书,人间清醒醍醐灌顶,可惜没早点读。甚至会想,如果我小时候就能读到这本书,我的人生会有所不同。现在读也不晚。波伏瓦逻辑清晰,分析全面,语言犀利,观点精辟,我太崇拜了。很喜欢波伏瓦讽刺批判的时候直接毒舌的风格,会忍俊不禁。致敬波伏瓦,1949年出版这本书,特立独行的我辈楷模。2022年初读到年尾,终于精读完,因为第一卷的内容比较晦涩以及有很多引用,分析得很细致,所以需要耐心去读。还读到了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的瓜,波伏瓦驳斥他们的观点真的毫不留情。引用了巴尔扎克的恶臭言论,列入我的黑名单。波伏娃最赞赏司汤达。每句话都认真理解了,关于女权主义有了更深刻透彻的理解,本来有的想法波伏瓦都细致剥析写了出来,还有些没理清楚和不了解的方面也通过这本书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字里行间读出波伏瓦是个有独立思想、三观极正的人,在那个年代更是遗世独立的先驱,超前的智慧和不凡的勇气才能做到如此成就。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三篇
想打3.5星,但没有这个选项。
四星是因为,全书很全面地道出了女性所处社会环境对她终身的影响,值得所有女性一读来警惕文化为她们设下的陷阱,在当时算非常超前。尤其第一部一开篇,从生物、哲学角度展开的论述非常精彩,全书的存在主义哲学引用,更是强烈激发了我对萨特思想的兴趣。
打三星,是因为以第二卷为代表的关于女性各阶段的状态描述,举例过于极端武断,基于过来人经历和对身边同性的观察,自觉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将这么一大段作者主观偏见夹在在前后如此精彩的理论论述里面,几乎可算是对第一卷和第三卷的玷污。
这本书应该结合《父权主义与资本主义》一起读,才会明白,女性主义讨论的不是性别,而是阶级处境。《第二性》里面关于女性弱势地位的描述,放在女性处境已经大幅改善的今天,会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牛马”,不分男女,竟都意外地适用。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四篇
第一卷探讨女性为什么成为非本质者和她者,引用大量复杂晦涩的哲学用语和专业名词体现出了波伏娃作为学者的严谨治学的专业能力,译者严谨地将其一一注释,但同时也提升了阅读门槛,其实想说,跳读那些括号里的注释也不影响。此处拉踩一下郑译本,进入稍微哲学一点的水域的时候就给你人为制造的理解旋涡。 第一部“天生命定”,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女性受制于自然生命法则: 青春期、更年期、长时间的怀孕、危险的分娩这些都展现出: 女性在这一生中有很多阶段都没办法主宰自己的生命。而相比起来,男性却因为自己的生殖作用不会束缚个人的存在,他的生命发展平稳且有延续性。 她酷爱用长难句,因为博学所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一点尤其在第一卷第三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也不得不说也给不熟悉西方历史发展的我带去很大的阻力,在这一部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在爬坡,勉强支撑着自己去努力处理那些信息,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谁都想拥有,但是对于这样的著作,有时候确实是需要去忍受这种漫长阅读前置区里的枯燥,才能进入更为广袤的精神领域。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五篇
在20世纪中叶有这样独到的女性见解实属可贵。在早些的社会,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体力、财力而生活,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对男性的依附需求不再那么大时,她便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她渴望平等、渴望自由、渴望灵魂相契。而男性在这期间却未对地位差异缩小做出反思,他们依旧喜欢白幼瘦(媒介主推),未长大的、好控制的女性才应该是他们最好的伴侣。这也许是现今离婚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身边男性很多都排斥女权,比如因为一些不好的评论而禁用某些app。男性对女权主义的无知态度让人可怖,一听到女权仿佛触及到了底线。也有男性友人说:可以追求真正的女性权益,但不能假以女权的名义,而为自己讨更多的便利。这是不对的。我觉得此话有些道理,是要更好的推动女性权益的合理化,而不是完全性别对立的讲男女。
这个社会,需要男性的成长,他们需要意识到女性的自我觉醒有更多可能性。女性,也要在闭缩的存在内向性中证明存在的正当性。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六篇
10⭐,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毫无疑问可以与《飘》和《红楼梦》并驾齐驱的书,甚至于我私以为在各种意义上超越了《红楼》的书。 其实我之前早已读过许多女性主义的书,从最早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到台湾的《房思琪》,到日韩的《金智英》,再到千鹤子的《厌女》,我本以为这部书也是走常规路线的描写女性主义的书,缺未曾想及随着阅读深入,逐渐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从政治,文化,哲学,甚至一些宗教层面上剖析了女性身处于男性社会的相关问题,本书名为讨论《第二性》,实则讨论了大量的“第一性”,既男性社会的发展制度等,不得不承认一开始阅读女性主义的书,恰恰是因为一直以来对女性这一群体,总感觉有哪里了解的不到位,而凭借我自己的阅读经历,一些经典的著作其实到最后无非关乎人性,加之艾莲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写的确实非常不错,所以才打算以观看其故事性的描述来阅读这方面的相关书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但是直到看过这一部书以后,我才发现我丝毫不后悔当初选择了阅读女性主义类型的书籍,因为她对男性社会的构成也非常了解,这也让我更加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更加了解家庭及婚姻的本质,总之,这是一部绝对的好书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七篇
10⭐,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毫无疑问可以与《飘》和《红楼梦》并驾齐驱的书,甚至于我私以为在各种意义上超越了《红楼》的书。 其实我之前早已读过许多女性主义的书,从最早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到台湾的《房思琪》,到日韩的《金智英》,再到千鹤子的《厌女》,我本以为这部书也是走常规路线的描写女性主义的书,缺未曾想及随着阅读深入,逐渐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从政治,文化,哲学,甚至一些宗教层面上剖析了女性身处于男性社会的相关问题,本书名为讨论《第二性》,实则讨论了大量的“第一性”,既男性社会的发展制度等,不得不承认一开始阅读女性主义的书,恰恰是因为一直以来对女性这一群体,总感觉有哪里了解的不到位,而凭借我自己的阅读经历,一些经典的著作其实到最后无非关乎人性,加之艾莲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写的确实非常不错,所以才打算以观看其故事性的描述来阅读这方面的相关书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但是直到看过这一部书以后,我才发现我丝毫不后悔当初选择了阅读女性主义类型的书籍,因为她对男性社会的构成也非常了解,这也让我更加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更加了解家庭及婚姻的本质,总之,这是一部绝对的好书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八篇
广州疫情期间在家读完,这学期开学以来,终于有时间能读一本书。我愿称之为我的“女性主义启蒙者”,以前理解女权,以为是要求家庭里丈夫无所不从,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女性主义是平权,要求以女性作为第一视角去定义女性,摆脱女性的内在性,实现女性作为人的超越。从原始社会开始,由于生育、体力的约束,女性被视为低等个体。农耕文明后,私产制下诞生了家庭,女性由于没有资产,被男性视为从属者。人类文明史,是以男性作为第一视角,把女性客体化、定义为“他者”,为男性提供意识到自身的观照。书里讲了月经禁忌(出于男性对女性作为自然的恐惧)、认为女性能力低下实际上是因为女性没有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女性化妆是让男性看到女性既属于自然但又摆脱与死亡相联系的肉体属性、女性面临的诱惑太大了,只要戴上枷锁便可生活无忧,戴上比脱下容易多了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作为一名潮汕女孩,尽管家里并不重男轻女,但依然从小感受到了作为女性的种种束缚。旁边人潜移默化地告诉我:“女孩子应该听话、做家务、找一份轻松安稳的工作、按时结婚生子。”对于这种“被定义”,我总是心怀不忿却无法反驳。遗憾的是,今日我已成长为长辈们理想女孩子的模样——与此同时也失去了敢闯敢挑战的能力与动力。从意识深处就被异化的女性,又如何能实现超越性?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九篇
不得不说“第二性”作为书名真是醍醐灌顶。
买了纸质书,但竖排繁体读着实在太慢,最后还是直接读电子书,读一部分再将笔记转移到实体书上,这样等于通读一遍,再重点记忆一遍,感觉可以思考更多。 不过这种读记方式只限于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前半部分,第二卷后面就直接抛开纸质读电子版了。 前面部分系统性和逻辑性比较强,更好读,归纳和总结起来也比较方便,后面部分例子比较多,读起来反而变得乏味,也可能是阅读疲劳?后文有很多例子来源于小说,总觉得虚拟事例不适合作为案例来讲,不过这并不影响波伏娃的观点。 通过目前读过的文字,感觉波伏娃和伍尔夫都是比较理性且温和的一派,所追求的都是与男性并肩、平等,而不是要超越、反过来奴役另一方,女权所要求的从来都是平权而不是特权,而仅仅是追求平等也已经很难了。 波伏娃认为的平等社会应该具有的法律规定的内容,在如今已经实现一小部分,比如“会有公立机构负起照顾幼儿的责任”,是不是类似托儿所呢?也有一部分尚未完全实现,比如“工作妇女会享有支薪的产假”,甚至有倒退,比如现在的“离婚冷静期”是不是违背了“离婚自由”呢?而“无论是婚生子女或是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一条的争议还是挺大的,如果继承权一样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结婚女性的权益。 另外很喜欢译者写的序,可以感觉到她是很认真地在理解波伏娃,也是很认真地翻译,也喜欢她那句“最好的策略是缕析这部书中诸种论述之端由,并考察成与否,进而反思我们从其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就我而言,我觉得现在说《第二性》过时还为时尚早。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篇
台版书装帧真是一言难尽,感觉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书摊上常见的通俗读物的封面。此前已经购买了译林的版本,因为没有一段足够充裕的时间,所以未能阅读。后来看到了这版的推送和译者简介,让我对这一版的译文抱有期待,但是译者的前言读完后,觉得过于西式的台湾体还是影响阅读体验。好在正文的翻译读下来确实不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译本。不过关于翻译之讨论,我想初次接触这本著作的读者不要受到误导,毕竟这是宣言,是一部翔实的论著,自然不可能去幻想所谓的流畅易读。因为台湾与大陆对于外文人名、著作名称的翻译差异比较大,因此读台版会经常触碰到许多原本熟悉却因为翻译而陌生化的名词,其中有的还比较好辨认,比如阿伽门农、高乃依、彼得拉克(台版翻译为佩托拉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台版为杜思妥也夫斯基)、兰波(台译为韩波)等。但是文艺复兴以降众多人名与著作则只能当作新词来看待。这一点在阅读第二部历史之第四章时感受会特别明显。
不过台版的注释有可取之处。比如第二部第四章结尾译注七十三,变交代了正文中这位奚雷夫人可能是因为波伏娃笔误或者手民误植,查询不到对应的人是谁。翻阅大陆版的译文,此处没有译注说明。
性急或者时间有限的人我个人建议可以优先阅读第一卷和第四部迈向解放的结语。“反之,当半数的人类不再受到奴役,而且在废除了将人类区分为两个范畴的虚伪制度以后,男人与女人之区别的真正意涵便能显现出来,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便会有另一番真面目。”这段话依然是今天关于为何追求各类平权的最佳注解。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一篇
千万别选郑克鲁的译本,看完序和第一章直接怀疑人生,翻译简直狗屁不通,读的整个人都要裂开了,换了台版之后,瞬间感觉神清气爽,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有人说《第二性》里的观点过时,我不能认同这个说法。我认为波伏娃的《第二性》在女性历史中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在哲学中的地位一样,告诉女性该如何认识自己,是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就绝对绕不开存在。
第一卷从生物学、心理学、历史进程中的女性和男性眼中的女性进行分析,表明女人的历史完全是男人创造的,女人的特性也完全是男人定义的,男人把女人当做“他者”,对女人进行物化。第一卷中最震撼我的句子是“真理、美、诗,女人是「万有」:再一次以他者的面貌来表现,女人是「万有」,但偏偏就不是她自己。”,女人可以是所有的样子,唯独不能是她自己本来的样子,“你不是你自己”是最可怕的事情。
第二卷开头引用萨特的“女人半是受害者,半是共犯,一如所有的人。”结合这几天豆瓣里吵得沸沸扬扬的“土冰鱼”的事,萨特这句话简直是真知灼见。第二卷展现了女性从出生到老年的每个阶段中如何被塑造成女人,如何被社会所压迫,如何才能迈向解放。
波伏娃在结语的最后说“人的责任是让自由意识来统辖他所属的这个既定世界;而为了赢得这个终极的胜利,最不可或缺的是:男人、女人要超越性别的自然差异,彼此切切实实地携手建立友爱情谊。”,我想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他人即地狱”,不论男女,与人打交道往往是最累的。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二篇
久久困惑於女性與男性之別,自小時始,便不止思慮。困惑之餘,開始沉寂,心中泛起漣漪。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要求似乎從未相同,而令我最難以接受的便是評價女性以外貌美丑終結,抑或是否嫁得如意郎君,相夫教子,如此歲月靜好云云。 想完全讀懂《第二性》,並非易事。三本書,兩卷,讀完也是項繁缛工程,在這浮躁之時代,頗須耐心。更遑論一些涉及哲學、生物學諸如此類的廣博知識,若非有一定學識,實在只能作罷。 我一直在行走,無法停駐。終於年齡漸長,心智愈發成熟,閱歷日益豐富。其間也認識太多的女人,來來往往,熙熙攘攘,或溫柔可人,或狂野奔放;或以家庭為中心,或始終堅持成就夢想;或形同陌路,或視為知己。 然一切仍成僵局,始終囿於籠中煩解,直到某日於好奇心驅使下讀來《第二性》,從起始的兩個名詞“向上的存在超越性”“向內的存在閉縮性”起,便暗暗心驚,明了這本著作已然超出我最初之期望,繼續讀,更覺出滋味,有些言語是總括歷史的,亦是印證當下的。有些,似乎從未改變。 心折之餘,關於女性之困惑漸漸明晰。我亦將恆久記得波娃在第一卷中的一個暗示:存在的原因比存在本身更重要。 我一直期待的,和波娃一樣,更多女性將有一日擺脫湮滅她們才華的所謂“美德”之枷鎖;女人之生命,亦可以是並應當是充實、自由、充滿鬥爭與探索的。女人,“你失去的只是鐐銬,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看《第二性》,各不相同。對我而言,亦是如此,看到和想到的都是一個人的事。 最後,選用譯者邱瑞鑾女士譯序的標題作結:自《第二性》以後,女人,你的名字是自由。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三篇
感谢台译版的存在,让我没有错过如此优秀的作品,相比之下,上海译文版真的难以下咽。
《第二性》从书中第二卷开始,对于女性的实际生活处境做了阶段划分,在“已婚”和“母亲”两部分,我的感触较深。很多观点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两个社会身份下的女性是如何自处和与外界相处的,解答了我很多长存的疑问。波伏瓦在书中也列举的很多例子,不禁让我联想到周围女性友人的状况,为之惊叹的是,她几乎涉及了我所了解的全部女性困境。阅读的意义再次得到强化,前人慷慨的把经验分享给我们,跨越时间维度,帮助当下的我们把观察提炼为认知。这是我们的出路,认知是有效行动的基础,也是现实生活的导航。
说回来,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存在」是人类统一的生存课题,在这个世界如何长存下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男女处在食物链的同一层,人并不喜欢吃人,而性别作为生物差异,并不直接影响两性关系,横加在两性关系中的是阶级、地位等虚拟标准。这种标准是人为的,是浮动的,由于没有第三方的平衡,所以难以实现共赢。女性在长期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受到异化和驯服,就像狮子被家养,安全是退化的开始。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无法想象,如果每位女性都在迷惘中遇到这本书,会有多少陷阱被规避。女性会找回勇气,沿着祖辈母辈留下的脚印,走出更平坦扎实的路。父权制度下的男性特质是极端的,主导的位置诱惑着他们,合作能力没有加入到他们的必备技能中。盛产压迫者的制度必然是不值得复制的,地球是被所有生物公共拥有的,而经由性别划分的半数人类无法代替全部人类。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四篇
这段时间在看《第二性》还有一些没有看完。虽然没看完,但是我仍然从心底真正的对波伏娃予以尊敬和感激,我懂得了她墓碑上的唇印,那是女性对她崇高的爱和敬意。
所以,我首先是个人,其次我才是女性。
这本书就是女性的、我的,精神和肉体成长的血泪史。我无法形容波伏娃能够如此精确和细致的描绘出女性的压抑、痛苦、嫉妒、无奈、妥协达到这么精妙和准确的程度。能够精准的道出:女人就是偶然的被动的客体。在看到她说的:“女人通常在扮演算命者手中的水晶球这种角色:换一个也能表演。”
我们也许至今无法彻底变革,但是我们在觉醒和改变。女人早就开始构建没有男人的世界了,而男人却还没有意识到。
感谢这本书的原因,不只是我明白了我是怎么变成女人的,也明白了我的母亲,我们应该是战友。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一边要自立,一边又会想要以一个“体面”的身份工作以及结婚,讨厌男人却又想和男人结婚,这太可笑了又很可悲。因为我的懦弱和不安,我被困在了原地,面对这个世界只能做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是的我一直在等待男人,等待安排,我像亲戚说的那样:女孩子最重要的是找个好男人嫁了。我不认可!但我确实在被动的接受着。
我不再害怕,我可以自由的选择如何成为自己,我可以去做各种各样的我能够胜任的工作,在这个世界当中勇敢的接受它所带来的苦难,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聆听自己的内心,尊重除自我之外所有人的自由,不捆绑不依赖,去追求自己内心的解放。
感谢波伏娃!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第十五篇
这本书真不愧为经典,今天女性主义议题上的很多讨论仍然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适用的分析和可解释的理论。她所分析的一些女性心理或许已经过时了(如果还没过时那也太惨了),但是她看问题的精准程度比现在一些女性主义者好太多,她的理论即使在今天仍然很有解释力。
波伏娃指出恩格斯把女人受奴役的历史转折归于从公有制过渡到私有制的观点是没有详细解释,不够有说服力的,这实在让人欣慰,因为我已经看到不少人完全接受这个我无法接受的观点了。
她认为即使是母系社会中女人占有极高的地位,也并没有十足的统治权。当时人类还不知道人类生命如何被创造出来,只是源于无知才把有孕育生命能力的女人奉为具有神奇魔力的神明般的存在,而这个神明仍由男人所控制。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并不是偶然,女性因为生育和哺乳,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物种的奴役,而男性不受此牵绊,加上身体能力的优势,工具的发明让维持生存不再是唯一,人类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男性便将自己设立为主人。男性可以追逐、创造、发展和支配,私有财产出现后,女性地位大降。男性剥夺了女性拥有财产、继承财产的权利,甚至通过婚姻关系把女性变成了男性财产的一部分。女性渐渐失去所有经济角色,成为依附于男性的他者。
波伏娃还特别强调,女性的弱势不是生来如此,而是长期被困于弱势地位才导致了女性的弱势。解释女性的局限就必须从她的处境说起,女性要拥有承担责任的机会才能说她能不能承担责任。她在序言里说“我们认为唯有保障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才是所谓的公共利益”;“我们关注的是每个人拥有的具体机会,而所谓具体机会,不是以幸福为准则,而是以自由来衡量。”我认为这仍然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