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节气。通过细腻的描写,让孩子们了解了春天的特点和变化,激起了他们对春天的好奇心和热爱。这篇文章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一)
节气,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农家不待说,就是蛰居在城市高楼中的,看到日影在窗户间移动,厚厚的棉衣穿不住了,也会去翻一下台历,说:“快立春了,怪不得。”花开花谢、草长草枯,四季的更替始终遵循着周而复始的规律,不经意间完成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从《诗经》到《唐诗》,处处可以看到节气的存在,时时提醒着我们如何与天地合二为一,如何在自然中找到平衡。
在国人的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是绕不开的一课。尤其在近年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内容庞杂,只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二十四节气是有关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历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2016年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刻印在书本上的,还是活在民间的呢?它是冰冷的知识体系,还是有温度的画面呢?
作为文化传承重要方式之一,少儿科普读物在阐释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内涵、促进其活态利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由紫云文心推出的少儿科普读物《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采用国际流行的图画书形式讲述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科学故事,读了这套书,对这些疑问就有了答案。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成四册,每一册都是按照节气的顺序,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优美的文字搭配清新淡雅的插图,让孩子们充分领略节气之美和中国意境之美。
在这套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饱含情感的细腻优美之女性笔触和精美温暖的图片,为小读者们描绘了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作者的文笔极之唯美,将感觉、情绪的瞬间流动,延伸为一种音乐节奏感鲜明的跳荡,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觅得了晶莹的铸件。她把散文的素质、诗歌的意趣、哲理的思索凝结为一,合成了一种美的文体,一种诗的散文,或叫哲理的诗。而这份美,附在了二十四节气之上,便有了一种格外清雅的气质。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书,还是关于传统诗意生活和理想生活的书。在每一个节气当中,都有着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隐藏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尤其在书中,作者以散文特有的质感与语感,真实展现了中原民俗文化中浓郁的乡土情结和天人合一的风情画面。
二十四节气,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是中国人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的仪式,这二十四个仪式又共同绘成了一幅幽美的光阴画卷。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只要你愿意,处处都是好时节。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二)
我选这套丛书来读,完全出于对古人的崇敬之心,当然,我也很想推荐这套丛书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先人留下的财富,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就是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所著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所要讲述的内容。书中讲述了春天里的节气故事,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而且还配上插画,页数虽然不多,内容却很丰富。建议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熟悉这六个节气,给孩子讲述这六个节气的到来究竟会带给大家怎样的不同。
虽然书中对这六个节气有很详细的讲解,但是我也有必要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也算是自我充电。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开始复苏,这一天预示着春季的开始。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每个节气都预示着一种改变,周而复始,而人却年年不同。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有生机盎然,有姹紫嫣红,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唐代贺知章曾写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二月就立春了。关于雨水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这样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关于惊蛰,吴藕汀诗曰:“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关于春分,苏轼《癸丑春分后雪》中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关于清明,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关于谷雨,左水河曾写下:“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其实,关于二十四节气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古诗名句,还有相关的习俗,民间的活动,以及节气养生等知识,这些都是关于节气知识的拓展,希望家长带着孩子读这系列丛书的时候,可以顺便多一些讲述关于书以外的知识点,这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对于每一个每天都努力的人来说,大概最喜欢的话语应该就是这一句。毕竟,每年的春天都是一年的开始,而每天的清晨则是一天的开端。做好准备,制定好计划,才能够让生活一丝不苟的进行下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时候,那种喜悦之情自然而然的就会浮现在脸上了吧。
如果说冬天是白色的寂静,那么春天则是绿色的生机。形容春天的成语有很多: 莺歌燕舞、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色撩人、春山如笑、春华秋实、春意阑珊……那么春天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那些围绕在耳边的鸟鸣声,那些肉眼看的见的枝丫小芽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春天,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以及谷雨。
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也标志着冬天过去春天来临。这个时候,还比较冷,但是万物已经开始复苏。“立春当日,水暖三分”,一切都开始彰显生机,平淡的色彩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丰富。不过立春最让人开心的地方,大概就是我们的春节。春节长假,每一个人都会在家里和亲戚朋友家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除夕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叫做“年”的怪物需要我们将它打跑,然后才能开心的过年。吃喝玩乐,春天就应该这样子开始。
雨水——雨水就一定会下雨吗,当然不会,不过雨水之后降雨量会增多,雨水增多。“春雨贵如油”,大地万物得到了滋养,然后复苏冒出小芽来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即便如此,刚刚复苏的大地还是比较寒冷的,所谓“春捂秋冻”,也是提醒大家即便是春天来了,还是要好好的保暖。
惊蛰——“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形容受到刺激、惊动。蛰主要指冬天的时候因为冬眠而不吃不动的小虫子的状态。所以说道“惊蛰”吗,则代表着冬眠时候的一切都开始苏醒复苏了。小虫子复苏了以小虫子为食物的动物们就可以开心的吃饱肚子长大了。
春分——“春分秋分,昼夜等分。”春天会感觉晚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多,天亮的时候也越来越糟,这是因为太阳直射不一样了。到了春分,气温回暖,大地开始播种施肥,燕子也开始回归,花骨朵开始绽放,整个世界的色彩变得更加的绚烂。
清明——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因此很多人会在清明前后去扫墓祭奠亡人。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日子,带上干粮和家人一起出发,在这一片生机的世界里感受着大自然的一切,放松心情更好的迎接接下来的日子,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
谷雨——作为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了,热辣辣的夏天马上就会来临。谷雨还意味着可以开始脱去厚重的衣服,轻装上阵了。不过谷雨也是一年之中降雨量最多的日子,潮乎乎的世界,大概也是一个让人觉得很难过的时刻吧。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春》,是若红妈妈和若红爸爸合力编著的一本可以用耳朵“读”的儿童国学启蒙书。春的节气有六个,若红妈妈和若红爸爸通过小故事用真挚朴素的语言给大家科普了一些我们应该知道的知识。
这本书虽然绘图不多,但是封面上的水彩画每一个节气搭配的水墨画,却能够吸引住目光。如果觉得看字太疲惫,还可以通过扫描书本中的二维码去“听”这一本书。从看到听,从诗词歌赋的描述到小故事的吸引力,再搭配上有着春的气息的图片,这本书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
只不过,在我看来,这更是一本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书,因为全书章节并没有拼音,对于识字始初的孩子来说,大概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是一件更加开心的事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在结合自己的小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学到的东西,大概更多更多。
这就是《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春》的6个节气,这就是在春天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的小片段,寓教于乐真的挺好。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四)
1、人人都要懂的二十四节气
现在的小朋友对万圣节圣诞节的兴趣超过了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文化一度让我们国家的各种传统文化流失.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重视,法定节假日的增多,传统文化开始逐渐回归。但说起二十四节气,很多人都不知所以然,更何况小朋友们呢?
这本《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系列用四本书把二十四节气通俗易懂的讲了初来,配以精美的中国风插图,特别适合给小学生们阅读。当然,如果你是同样懵懂的大人也可以把它作为入门书籍来看。
春夏秋冬
本书的作者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有着丰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而且曾经的语文教育,让她古文知识扎实,曾出版《给孩子们说古诗》等作品,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这本《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春》通过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画,把一个春意盎然的春天呈现在小朋友们面前。
水墨插图
2、春天是万物生长萌芽的季节
那书里都有哪些有趣的节气知识呢?在这里就给小朋友们剧透下的哦。
“春雨惊春清谷天”,二十四节气里的春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进了。尽管“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我们感受的可能还是寒冷,但自然界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立春日,水暖三分,阳气生,草木发新根。春,是万物之始。于我们而言也是新的开始,小朋友们更要从春之始,立下志向,才能在秋天收获果实。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的立春过后,就是“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的“雨水”了。春天的雨水是贵如油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
万物被雨水滋润后,就来到了“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萌芽的万物们开始疯狂生长啦。蛰伏冬眠的小动物也开始出洞了。所以古语说“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后“春分”来了,春天已经过半了。小朋友们可以对着从南方来到被封的小燕子长“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了。
“春分”也是百花争艳的时节:海棠开得红红火火,玉兰花也开始在枝头绽放,荠菜、苋菜等各种野菜也开始绿油油的冒头了。这是踏青的好时节,小朋友可以和爸妈一起去公园、去野外农田欣赏多彩的春天。
春天另一个被小朋友们熟知的节气是“清明”,它不但是一个节日,更是很重要的节气哦。清明的时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现”,泡桐花开了,喜欢阳关的鹌鹑开始在田间撒欢了,而雨后彩虹的美景更是经常出现了。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随着布谷声声来了,江南初稻播种,而雨水恰巧也来了。这大自然的恩赐是五谷丰登的开始,也是人们对秋收的美好希望。
3、是课外读物也是睡前故事书
小朋友们,随着书本的展开,是不是在里面看到了美丽的春天在徐徐向你走来。想从二十四节气里窥探更多关于春天的小秘密,就来看这本《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吧!
读书的时候还扫码听了本书作者若虹妈妈的朗读,声音非常的亲切、温暖,好像把人带到了细雨濛濛的清明,寒露浓浓的秋天一样。
这本《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春》不但是儿童课外读物,也是一本睡前故事书的哦。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从小就会背,能够清楚说出二十个节气的人并不多,能够说出每个节气的时间、由来、有哪些习俗的人就更少了。
大人都不知一二,孩子问起的时候,除了百度还能怎么办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孩子发问之前,就说给他听。
若虹妈妈撰写的《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丛书能帮到我们,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丛书
1、春雨惊春清谷天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春》是丛书的第一本,介绍了春季的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大地回暖,万物萌动,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雨水:表示天气回暖,不再下雪,雨水增多,天气不再干燥。
惊蛰:春雷响,万物出,蛰伏地下的小虫也被惊醒。
春分:整个春季的中分点,昼夜等长。从气候学角度,真正的春天才开始,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雨水充沛。
清明: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谷雨:谷得雨而生,寒冷天气结束,气温快速回升,降水持续增加。
2、节气三候:万物有灵性,最先察觉到的节气的到来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起羽、戴胜降于桑
3、诗词谚语
立春:立春当日,水暖三分。立了春,脱了瘟,人不知春草知春。
雨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惊蛰: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江南二月风雨过,梅花开尽杏花红。
春分:春风麦起身,肥水要跟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满阶杨柳绿如茵,画出清明三月天。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谷雨:子规半夜尤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草木之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风俗节日
立春:“打春”:鞭打泥牛,作为迎春的仪式。“咬春”就是食春菜,立春这一天家家都要吃新鲜的时令蔬菜。立春过后就是隆重的春节。
雨水: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吃元宵、赏灯猜灯谜。
惊蛰:二月二龙头节:熏艾、吃豆沙、吃金豆、理发。
春分:竖蛋、放风筝、吃春菜、赏海棠。
清明:寒食节,踏青、扫墓插柳、荡秋千,三月初三上巳节。
谷雨:北吃香椿南喝茶,赏牡丹。
《给孩子们说的二十四节气·春》对春季的六个节气作了详细的介绍,配以插图、诗词以及小故事,让孩子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每一个节气之后都有若虹妈妈录制的音频,也可以让孩子伴随着如虹妈妈亲切的声音了解每一个节气的故事。
温馨提示: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绘本,文字较多,在孩子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最恰当的方式是念给孩子听(或者听若虹妈妈的音频)。也是我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六)
孩子喜欢动物,知道许些动物的特点,如猫会捕老鼠,猴子爱吃水果……但不知道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天赋和能力动物也有,比如耕种、使用工具、玩游戏、交朋友等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我们与它们》绘本向我们讲述了动物和我们相似的15个行为、情绪和知能力,并且传递了爱护动物和大自然的理念。
作者是捷克作家帕芙拉哈娜科夫娃,她的文字优美简洁,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插画是俄罗斯的达莎列别舍娃绘的,形象传神、颜色雅致,是小孩子喜欢的风格;
书的封面是硬板纸,正文是铜板纸质,柔韧光滑,小孩子多次翻看也不会烂。
《我们与它们》中的每个章节都是先写人类的某个行为或情绪,接着写着有相似行为或情绪的动物,每个内容都令人新奇:
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欲望和需求,以及自我信息和环境信息等,都可通过语言交流,让彼此知晓和了解。有时候,用语言交流的同时还会用表情、手势或姿势,增强感染力。
所以以前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类有创造语言和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而动物不会说话。
但阅读《我们与它们》后,知道原来动物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动物之间也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只不过它们是通过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气味、发光和身体接触等。比如:马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快乐、好奇和害怕的情绪;小鸟儿饥饿时大声啼叫,紧急情况时高声尖叫,求偶时歌声优美……
动物和我们的交流方式不同,但都起到沟通的效果。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的祖先就会用石头和木头制作工具,用它们进行狩猎、捕鱼和制作物品,随着人类的进化,使用的工具也多样化和复杂化。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工具,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学习不同工具的使用。
很多动物不仅天生会使用工具,有的还会制作工具,比如:黑猩猩会用石头砸开坚果的外壳,取得果仁;条纹章鱼生活在海床附近,没藏身的地方,所以它常常带着半个椰子壳,遇到危险时就躲到椰壳里;新喀鸟会用自己尖尖的喙把树枝一端“雕琢”成鱼钩的形状,精准地捕食树干里的虫子。
不过我们人类遥遥领先于动物,因为我们人类会不断发明新工具,让生活学习和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纵观人类历史,共同合作的理念贯穿始终。从远古时期的一起狩猎,一起捕鱼,到如今的修路建桥、科研项目、公司经营、医疗和教育等等,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共同合作可以使任务高效完成,还可以完成个体不能完成的事情。
有些动物也善于合作,比如蜜蜂分工明确,公蜂采花蜜和花粉、建造和维护蜂巢、喂养幼虫等,雄蜂和蜂后负责繁殖后代;
有的动物还和不类的动物合作,非洲草原上的红嘴牛椋鸟帮助斑马清洁毛发和除螨虫,斑马回报给它身上的虫子吃。
《我们和它们》让孩子们了解到了动物鲜为人知的、与人类相似的地方,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精彩,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要与动物和平相处,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读后感(篇七)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
一年十二个月,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新季节的开始,常常伴随着大自然某种鲜明的变化。每个季节,都由每个季节自己的标志物。春天,小草冒出嫩嫩的芽尖;夏天,碧绿的荷叶大如圆盘;秋天,谷穗成熟,一个个低下了头;冬天,雪花纷飞,是可以堆雪人的季节。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以“立”字命名,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尽秘密,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地融汇,体现了中华先民看待时间、自然、生活的独特视角。随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节气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么这些节气都代表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呢?
这套《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由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撰写,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每个节气的物候特点、节气三候、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农事活动、节令习俗亲密接触,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温度、有触感。
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本名滕云,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数年,她通过线下授课、朗诵、游学等活动,用她亲切温暖的声音,也凭借她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细腻把握,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古典诗歌、二十四节气知识等,深受大读者、小读者的喜爱。《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若虹妈妈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一套能听、能看、能读、有声、有色、有趣的二十四节气的普及读物。此外,由知名艺术家林帝浣所作的插画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淋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
一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立春了。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此时此刻,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还很寒冷,就像谚语中说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但是,自然界却在悄悄的向人们发送春天的信息。万物皆有灵,立春一到,它们便开始萌动。
在古时候,迎接春天是有仪式的,仪式非常热闹,扮成春官的孩子,一路奔跑着喊着:“春到了,春到了。” 立春日会“打春牛”。春牛,通常是用泥土做成的土牛,把土牛打碎了,四周围观的人就笑着闹着来抢打碎的土块。据说春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牛身上的土宜于养蚕,牛眼上的土能治病。娃娃们佩戴着妈妈用绢制作的“小春娃”,跟在走街串巷的小贩身后,看那彩纸缠绕的栏座上用泥土塑出的可爱“小春牛”。
立春过后,白鸟鸣叫应和,花儿竞相开放,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很快就会到来。诗人们也都来歌颂赞美着迷人的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春天的季节中,除了“立春”,还有“春分”这个节气,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等到“春分”时节,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来比赛试一试,感受下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可能就是冬天,因为冬天和雪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作品也用雪来表现冬天。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和雪是有关的,分别是大雪和小雪。人们通常把冬天的雪称为“瑞雪”,因为雪可以冻死一部分的害虫,雪水渗透到土壤中,能改善土地湿度,有助于庄稼生长。就像俗语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有时候天不作美,糯稻收晚了,大人们不准备做着吃了,可是拗不过小孩子,就想办法借得一点来做了吃,解馋哦!
孩子们是最盼望下雪的,等到积了厚厚一层的雪,就可以快乐地打雪仗,堆雪人了,来和大雪来一场亲密接触。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读书,做游戏,屋内笑声阵阵,温暖如春,屋外白雪飘飘,寂寥清绝,是不是如同神仙一般!
三
岁月如歌,我们互相陪伴着,在时光的流逝中共同感受着自然的变化,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你的孩子会背节气歌吗?你多久没有给孩子讲过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老故事和文化习俗了?对于以上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的列车也越开越快,传统的农耕生活早已经离孩子们远去。科技的进步,更是让我们对时间和气候的掌握也越来越精准。这传统节气还有必要去同孩子们讲述吗?
其实这些沉淀在生活深处的文化和习俗,是让孩子们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对自我有更深的体会,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更应该让孩子多多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若虹妈妈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在帮助孩子们寻找到与自然连接的门,引发孩子对周围物候、动植物变化的关注,在不同的节气中去寻找不同的自然之美。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生活中,让孩子的内心走向平静,也将会带领孩子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
惊蛰到,虫儿鸣,桃花开;清明来,雨纷飞,思故人;立夏到,樱桃红,看芍药;大暑至,萤火虫,打灯笼;秋分到,霜叶红,枫林满。寒露来,菊花开,叶儿落。小雪和大雪,雪纷落,雪人跑……拉着孩子的手,从作者手书以及趣味的解读中,去体会到时节之美,去感受生命的美妙与真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