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探讨了痛感新闻对高考作文的影响。痛感新闻以其真实、震撼的报道方式,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高考作文中,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痛感新闻,提升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洞察,从而写出更有深度和感染力的作文。
第一篇
细续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
2.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组织。
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5.字数以六七百字为好,最多不得超过八百字(包括标点),否则扣分。
6.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第二次考试
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众目睽睽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录取与否取决于此。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寥寥无几,而复试将在更加严格的要求下进行,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谁知道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她。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是明朗、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有成就的歌唱家的!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极不稳定、扎实,很难造就;另一种则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造成他先后两次声音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尽管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这是一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来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着地址的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画了一条粗线。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朝气蓬勃、逗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这张简单的表格上所看不到的。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其一生就和音乐分手了。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根据报名单上的地址,好容易找到了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他进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惊。
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梁柱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了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清理什么。
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里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坏了不少房子。陈伊玲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何为原作,有改动。)
作文题:陈伊玲的故事
第二篇
(一)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
1.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 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 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 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的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 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码两个占一格);
2. 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 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 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点),字数超出要扣分;
5. 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的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
简讯:
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去年4月,地处水乡的A县育民小学想请教练在校内办学生游泳训练班。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有的认为水里泡大的孩子用不着训练。但是,学校认为办训练班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水里泡大的孩子也需要理论指导和科学训练。学校说服了家长,在5月办起了训练班。一年以后,学生游泳水平明显提高,学校还夺得了县小学游泳团体冠军。
(二)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
第三篇
作文题: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仔细阅读下边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正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字数不要超过一千字。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
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毁树容易种树难
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
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第四篇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自己的事例要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标点也占一格。字数最多不得超过一千字,否则扣分。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画蛋
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善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作文题:读《画蛋》有感
第五篇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面对痛感新闻该如何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面对痛感新闻该如何
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让人心绪不宁。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积攒了四年的狂热逐渐隐退,后奥运时代纷纷恢复了日常节奏,负面新闻扑面而来,令人躲闪不及,顾此失彼。这就是所谓新闻文本读者情绪失控。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不知道读者诸君怎么看待这些自带痛感的新闻,是麻木不仁、一眼扫过,还是将不合理的工厂制度、绝情绝义的高校机关、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都痛斥一番?无论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怀疑,适当关注世界和他人,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仍是一名普通新闻读者的基本素养。而我们周遭林林总总的故事,善恶交织亦交锋,悲喜相融亦相对,是非混杂亦分明,面对痛感新闻,将我们的心安放在客观的立场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动,量力而为。
青春不止是梦幻与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潜抑着危险、残酷和罪恶。当年那个17岁的少年求爱不成,把汽油泼向16岁的少女,在她周身点燃了地狱之火。5年后的今天,当这桩轰动一时的毁容案渐渐被人淡忘,新的谈资占满各个媒体和社交网络,受害的少女周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个人写真,照片中的她遍体鳞伤,却长发披肩、脸含微笑。这鲜明赤裸的反差让人内心发紧生疼。这疼痛是一种警戒,向我们昭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它的不可摧毁性,也告诉每个人我们得为减轻和避免这种不可预知的伤害再做点什么,不要让关于生命的希望继续埋葬在伤疤里。
与这段被损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难以言说的是另一段被剥夺的青春。2002年,17岁的保姆钱仁凤被控向幼儿园女童投毒,被判处无期徒刑。2015年12月,在被关押、服刑13年又10个月后,钱仁凤被宣布无罪释放。此后,她在微信中写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华,我要妈妈,我要我应该有的欢声笑语,我要十七岁至三十一岁的爱情,家庭,事业……”并对其蒙冤入狱的13年10个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请国家赔偿共计955万余元。我们不去纠结冤案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盘根错节、拨乱反正的过程,单就结果来看,云南高院的172万元赔偿金和公开赔礼道歉,也换不回钱仁凤丢失的14年青春时光,换不回她原本平凡无虞的快乐人生。事实本身的惨痛,让我无法因为这桩冤案的平反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也许它象征着社会正义的最终胜利,推动了所谓体制改革的进步,但对已经经历这场噩梦的钱仁凤以及没准哪天也将经历这一切的其他每个个人而言,冤案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无法逆转的。它像黑洞一样,吞噬自由、鲜活的生命,无所顾忌。但我们不能堕落于恐惧和悲观,仍要与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托举巨石走向山顶的努力,抗争本身就是意义,至少仍可抱着希望像钱仁凤一样在命运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6年来,富士康被曝出至少14起员工自杀事件,死因均为坠楼,开除患病教师并不是个案,女大学生遭遇同样的诈骗电话被骗光学费的事也屡见不鲜。循环报道的负面新闻,描述的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会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还应有赖于读者们的感悟和努力,激发和促进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闻阅读的痛感里,且保持住这份警惕性。
第六篇
痛感,是我们身体知觉需要的一部分,但是,人如果没有了痛感会怎样?
当然,好处也有。没了痛感,作业写得不好,考试考差了,老妈打我,打得我一点都不痛,不会求饶,弄得老妈干生气,却一点儿法子也没有。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我拉开架势,“来来,不怕你,尽管打吧。”对我一阵拳打脚踢后,却一点事也没有。等他们打得筋疲力尽看着我,我却笑眯眯地说:“再来呀!”他们一定以为我是鬼,吓得一溜儿烟地跑掉了。
可是,没有了痛感,一大堆的坏处就涌过来了。
身上哪个地方摔破了,擦破了皮,别人疼得哇哇大叫,而我却一边按伤口,一边说:“没啥事呀,何必那么紧张呢?”别人看了以为我是神。可是,我没有痛感,时间久了,伤口发了炎,化了脓,整条腿或手可能就废了。
从饭店出来,万一不小心手指被门夹断了也没感觉。等到了回家找钥匙时,咦!另外半个指头跑哪了?看着血淋淋的手指,对发生的事竟浑然不知。切菜时把手指切掉了,自己却毫无知觉,家人过来看见了白萝卜都变成“红萝卜”,再看看我的手,身子一软就倒在地上。
虽然没有痛觉有一些好处,但是坏处更多,想想都觉得痛,没了痛觉真可怕!
第七篇
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痛感会怎么样呢?你可能会说:没有了痛感?那还不太好啦!
如果没有了痛感,你就会是班里的小霸王,别人打你,你也不痛,他们打着打着都不敢打了,害怕了。
如果没有痛感,你干了坏事,爸妈揍你,只有他们打累了,你反正不痛,随他们打。
到医院打针,护士一针扎下去,你没感觉,不哭不闹,护士都夸你。
你可能觉得这样很好,都不痛,其实不对。
假如没有了痛感,被石头割破了皮肤,你觉得不痛,就放任不管。几天后,伤口感染上了病菌发炎了。又过几天伤口流出脓来了,因为不痛,你还是不管。最后,你可能就会因为伤口感染而死。
假如没有了痛感,就算背后被划了一刀你也不知道。可是不痛归不痛,血却一堆堆地流了出来。等到失血过多,晕过去醒来了才知道受伤很严重。
假如没有了痛感,在路上被车撞了,你就像没事似的站起来就走——当然,不是真的没事,你的内脏可能已经受重伤,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但你却没有丝毫感觉,这不是好玩的。
所以说,一个人没有了痛感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你很快小命不保。
第八篇
早晨睡过头了,还是舍友叫醒的,否则就要迟到了,索性没有迟到。只是我一早上都浑浑噩噩的,每节课都困得厉害。
而且小腹还有些微微地疼。当时我也没太在意,但一直到中午去饭堂吃饭,我的小腹还是有些疼。等到我吃完饭后,我的小腹就越发疼了起来。
剧烈的疼痛感让我直不起身子来,连走路都十分吃力,但我还是强忍着疼痛上了二楼,回了宿舍。
本来今天中午,我是想用所有休息的时间来写物理练习册和看川端康成写的《雪国》的,但我的小腹实在是太痛了,只好早早午休了。
本以为躺下来就可以缓解疼痛的,但发现小腹还是很痛,怎么躺都痛,我只好蜷缩着身子。我想着说不定睡一觉或许就好了,但并没有如愿以偿。醒来后,我发现我的小腹更痛了,痛到连起床都很困难。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一瘸一拐地走去了教室,那路程太艰辛了,我每走一步,都会牵扯到小腹的痛觉,痛得我都快要哭出来了。
待我走上四楼的教室,那剧烈的疼痛感却突然消失了,毫无征兆。我有些蒙了,不知道是要开心还是要恐慌。
第九篇
其实失去了痛感也算一半是好处一半是坏处。
好处是以前别人一撞过来,我撞到东西后,疼的要命,而现在的我万一不小心撞到什么,要是没了痛感,我就不用忍着痛去上课了。
上舞蹈课时,压脚压不下去,老师说压脚我一点都不痛,边上的同学们都以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都快压到底了,你咋一声不吭啊?”老师只管按,我面不改色,沒了痛感真是一种享受,无论是摔倒,绊倒,被别人打下都无所畏惧。
不过没有了痛觉,一个危机将会出现:身体上摔倒受伤的伤口越来越多,一直累计起来,从少到多,就变的严重起来。
如果手的血流出来了,因为不痛就索性不去医务室的话,连血都快流光了,我失血过多,休克倒地,要是旁边同学见了,岂不是吓昏他呀!
失去了痛感,只会让打人者感到不服气,但是自己也同样受伤了,它只会让你越来越糟,老师拍一下你的手,你真正体会到疼痛,下次就不再犯错了,而我因为不痛,就可能错而不改,错误越来越多,你还会因此慢慢失去自控力。
我觉得没有痛感是不行的,没有痛感,它最终只会让你越来越糟糕,有痛感才会让你真正的知错就改。
第十篇
关于新闻的作文400字 微新闻?微新闻!
——记新浪浙江教育记者的精彩讲座
11月21日,新浪浙江微新闻社的大记者蒋姐姐前来我们杭州实验学校做讲座。
微新闻?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讲座开始前,我们脑海中有着一个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10多个小记者全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望着蒋姐姐,渴望早点看到关于微新闻的小知识。
“微新闻,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精炼的新鲜事,上传于微博,字数不需要很多,140个字就足够了,但事情要吸引人,最好还能有图片的描绘……”讲起微新闻,蒋姐姐滔滔不绝,台下的我们都听得入了迷,迫不及待地想自己立刻动笔写一写,实践一下。这下我们脑海中对微新闻的理解从问号化为了感叹号。
最后的时间,蒋姐姐还拿来了几本新浪浙江教育出版的《浙江新教育》作为奖品,从讲解过的内容中寻找题目来考我们。这下大家都鼓足了劲儿来答题,一听说杂志是限量版的,就更紧张了。我们争先恐后,绞尽脑汁,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紧张激烈的味道。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讲座结束了,大家都想成为一名微新闻社小记者。屏幕中“微新闻”三个大字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小记者的心中——将来我们也要成为像蒋姐姐那样真正的记者。
第十一篇
今天早上,妈妈给我看了一张照片:航拍回北京车辆拥堵高峰,高速路堪比停车场。
我看了一下图片,让我大吃一惊,密密麻麻的车子在马路上行驶,连自行车都无从下步,原本宽敞的马路在国庆期间变得如此拥堵。
红的,黄的,白的,蓝的,黑的等等,各种颜色的车子聚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是因为国庆小长假,大家都想出去玩,难得的小长假谁不想出去玩一玩,放松一下嘛。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么多辆汽车拥挤在一起,都把时间浪费在了马路上,而且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更严重。
我认为国庆期间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种种树,也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去体育场锻炼身体,你们说对吗?
第十二篇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我国出版印刷领域唯一的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是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创建的出版印刷行业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获总署和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了“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印刷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坐落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72.5亩,校舍建筑面积76136平方米,建有校办实习工厂、体育运动中心、实训中心和图书馆(计算机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多媒体制作、多色胶印机模拟系统、材料检测、印包成品检测、气动、调墨等10多个实验室,实训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配备有德国曼罗兰商业轮转机、高宝五色对开和四开胶印机、海德堡系列胶印机、模切机和糊盒机、KOLBUS胶订联动线等世界先进的印刷设备,同时还配备有秋山对开四色胶印机、北人YP2890、YP1890胶印机和印后加工设备。学院图书馆藏图书16万余册,电子图书4.8万册,报刊杂志358种。现开设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出版信息管理、版面编辑与校对、电子出版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出版与发行、印刷设备及工艺、电脑艺术设计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3000多人,生源来自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15个省。
学院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之路,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并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依托中德印刷项目优势,先后选派了26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进修和专业进修,同时分批次从德国相关院校聘请教授、专家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训师资和给学生上课,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双元制”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学院在实训教学过程采取地毯式、模块化、卡片过关制来进行,同时在学生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书认证制度,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缩短了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为就业后的学生塑造成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2000名本行业技术应用型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对口就业率达97%,主要分布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本省著名印刷企业。同时学院为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学业深造、学历提升、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武汉大学网络学院与我院相近转业的“专升本”考试,以取得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本科学历;毕业生当年也可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升本考试。
学院从建立与行业协会联系入手,加强与印刷加工和机械制造以及书刊出版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广泛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师,真正将课堂搬到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完成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目前,学院已经与省内外5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一批人才培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实训问题,也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院鼓励专业课教师到生产实习基地兼职,走进印刷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参与生产,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
现在学院正进入夯实基础的提高阶段,学院将继续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把握发展机遇,积极跟踪印刷企业与社会人才发展战略与需求,坚持以质量、特色和诚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战略思想,全面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元制”出版印刷教育之路。
第十三篇
新加坡,是城市,也是国家。新加坡之旅,给我留下的,是不尽的美好回忆,还有许多的思考。
来新加坡第二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加坡圣公会中学。我因身体不舒服,没有随团队一起行动,只与一名带队老师一起坐在校园门口的长椅上休息。虽说感到不适,但还满怀好奇地打量着校园。
我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是绿色,各种树木散发着勃勃生机。离我不远处是一小花园,喷泉水四处散开,声音动听之极。学生三三两两从我面前走过,有的手上拿着运动器械,有的手中拿着乐器,有的竟还赤着脚。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不上课呢?按捺不住的好奇让我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问经过我身边的一位新加坡学生。新加坡的学生很热情,从交谈中我知道了好多。他们只有早上才上文化课,而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课外活动,你可以打篮球,可以踢足球,可以吹小号,可以拉提琴,可以赤脚在学校奔走,可以玩丢手绢的游戏……直听得我目瞪口呆,看着如此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着实让人有些羡慕。想想我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似乎就一下子长大了,成天泡在书本中,天真与活泼在题海与考试中不见了踪影,代替它们的,是过早的成熟与稳重。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新加坡的小学生在六年级会考时要考四门功课:母语、英语、数学、科学。四门达到250分以上就可以进入新加坡比较好的中学了。想想他们应该很轻松吧!听着听着又不是那么回事了,进入初中以后,学生要试着写论文,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作文。完成一篇论文,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们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了,他们完成的论文可都是高质量的。进入高中以后,考试会越来越严格,他们的考试可都是与国际接轨的,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新加坡的大学。原来,他们的学习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认真学习,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新加坡之行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天,但它带给我的回忆与思考,会永远伴随着我,在我人生的画卷中,留下绚丽夺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