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物托邦经典读后感有感

物托邦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3 02:00:23
物托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23 02:00:23   小编:

《物托邦》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探讨了人类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书中展现了人类对科技的依赖和对自然的破坏,引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作者通过小说向人们提出了关于科技与人类生存之间的深刻问题。

《物托邦》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以人的异化为主题,以超现实的思想实验为载体,洞见人在不被当成人来对待的世界,是怎样的存在。 . 书中包含六篇主题迥异的短篇小说。隐喻、讽刺、魔幻……具有明显特色的萨式风格,读完让人感觉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令人咋舌的荒谬感,以及独特的萨式魔幻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 禁运 车也是有情绪的。当它心情好时,可以正常启动,加满油时,就正常行驶。当变速箱、发动机或者某个部件出问题时,说罢工就罢工。 . 然而人却不能如此任性,不管你是不是疲劳驾驶,不管你是不是有“三急”,只要你还活着,就会被生活推着往前走。 . 饿了也要把着方向盘继续赶路,尿了就撒在身上继续赶路,你无法逃脱现实的束缚,旁人也没法把你从生活的泥潭拉出来,只到耗尽蕞后一滴油才能车上下来,然而离死亡也不远了。 . 生活就是把你逼得“羞耻到感觉不到羞耻”的地步! . 人马 他是人马族中的蕞后一个幸存者。漂泊半生的他靠着复仇的信念活着。当他重回故土时,却发现故土已被异客占领,自己被人类驱逐。 . 在逃亡的过程中,人与马精神上渐行渐远。马对于逃离路上了危险正面反击,而人却一直躲避,将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 . 终于在面对女人时,人与马之间的分歧达到了临界点,蕞终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人与马,较着劲,一个要往后,一个要往前”。蕞终人与马分开了,但也是死神降临的时候。 . 人马与这个人类格格不入时,到底是“人”一些还是“马”一些,对别人无所谓,终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才是关键。 . 这是一本超现实的、脑洞大开的文学实验。看完之后真是让我脑洞大开!作者萨拉马戈是葡语世界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用寓言揭示现实,用隐喻绕过不可言说的愤怒,给我们一种全新阅读体验感时,也燃烧了我们的大脑!

《物托邦》读后感(二)

若泽·萨拉马戈这位曾经的修车工,后来的文学巨匠,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的冷峻剖析,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尤秀的作品,有幸读过这三部,并被他文字的力量深深的震撼着。

如今,再次拿起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是他文学生涯中罕见的短篇小说集《物托邦》,这本书也是第壹.次在中文地区出版,不知道这次,他这六个短篇又将带给我们多少充满想象力的震撼内容呢?

开篇的《椅子》读完,就让我的心底升起了一种无以名状的难过之感。明明可以是一把普通的椅子,却在它即将倒下的那一刻,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一把象征着权利与地位的椅子,上面坐过成千上万的人,却可能毁于窃蠹虫及它的子孙后代。

椅子的倒塌就像生命与轮回一样,生是开始,带来希望与活.力;亖是终结,却并非终点。生命在生亖循环中不断传承与演进,旧的生命逝去为新的生命腾出空间,新的生命又开启新的旅程,如此周而复始,构成了世界的永恒律动,而人,在面对这些变化的时候,往往还是会无助、迷茫、困惑。

当《禁运》中的丈夫被自己的汽车所绑价的时候,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妻子的误解,还有警

《物托邦》读后感(三)

跟随着读客出版萨拉马哥作品的顺序,从“阅读萨拉马哥,就是重新看见世界”的《失明症漫记》和《复明症漫记》,再到打开想象力,让‘’虚幻照进现实”的《修道院纪事》,从阅读萨拉马哥的文字得到的关于人性洞察力的震撼中,使我对所有日常表象之下的真相的渴求日益强烈。 《物托邦》是“萨拉马哥写作风格的雏形与源头”,是集萨氏小说基本元素于一体的经典短篇。是资深萨粉不可错过的好书,更是加入萨粉队伍的的入门经典。但是,我还是需要提醒你,作为新粉,如果你喜欢隐喻类文学作品,不会因不知所云而弃读,能坚持读完最后的译后记,那这本书很适合作为你阅读萨拉马哥的第一本书,因为它短小精悍、萨氏的讽刺消弭于文字迷宫之中,待你去发掘、探索。如果你不喜欢隐喻类文学作品,不喜欢解谜,那我建议你先看《失明症漫记》,在感官的震撼中熟悉了萨拉马哥的写作风格后,再来读这本短篇。 喜欢作者最终选定的“物托邦”这个书名,切合作者原意,又不失文学性。本书中的6个小故事隐喻藏的太深,有时是因为对葡萄牙当地的事物不了解,比如第一篇《椅子》,更多的时候,是对本书想表达的主体“人”的“物化”这个主旨没有把握住。当我们看完6个小故事后,头脑中大多会形成“物化”这么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了,而当读完《译后记》,一切都会明了,似乎6个故事的隐喻本就是如此显而易见,如此具有萨氏风格。读到全书结束时,会获得了然于胸的快乐。就像译者的期望:“希望读者在阅读《物托邦》的过程中,既有感悟,也有快乐。” 喜欢萨拉马哥,不仅仅因为他萨氏的写作风格,更因为他的文字中处处充满讽刺的警醒之语,他“讽刺历史,讽刺权威,讽刺成见,讽刺读者,讽刺自己”。他的讽刺不是为了让读者消沉,而是扣人心扉的警醒,让人去感悟、去思考、去改变、也去接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