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迷宫:全3册》讲述了一群年轻人被困在神秘的迷宫中,为了生存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和考验。在艰难的求生过程中,他们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精神。小说紧凑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不禁为主人公们的勇气和毅力而感到敬佩。
《移动迷宫:全3册》读后感(一)
和三体一样,第一部挖下大坑让人觉得后面会更好,结果营造出的很多氛围也只是氛围而已。末世中的一群年轻人,为了活下去拼命奋斗,其实一直被玩弄于掌中,而后面的大阴谋是为了牺牲一小撮妄图救人类,故事设定不好,人性描写不深。跟饥饿游戏完全没法比。
有意义的部分是不屈服,爱护朋友,不白白牺牲,也许适合看吸血鬼故事的年轻人吧。
《移动迷宫:全3册》读后感(二)
一口气看完三本《移动迷宫》,第一感觉是要比《饥饿游戏》好看,但并没有《饥饿游戏》架构恢弘。最近几年美国的青少年小说接二连三被翻拍成电影,而且都被冠以“反乌托邦”的称谓,在我看来,设定确实很棒,但远还没有达到“反乌托邦”的境界。
《移动迷宫》三本书中第一本最好看,电影还原的也不错,但阅读小说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移动迷宫》等类似的美国青少年小说,就如同看类似于《Hero》的美剧,总是高开低走虎头蛇尾,让人越看越提不起兴趣。不过《移动迷宫》的迷宫设定确实很有创意,把迷宫设计成一个试验竞技场,一旦跑出迷宫后就又落入了《生化危机》系列的世界设定,无以为继。
与《黑客帝国》类似,全书一直在提醒我们: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我们是否可以相信我们的感觉?相比较实实在在的迷宫,心灵的迷宫才是最恐怖的,我们究竟是依照什么来确定与同类的亲疏?人与人之间的AT力场(心之壁)确实无法突破,这也是我们成为一个个独立个体的原因。
深陷迷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暗示你永远也走不出去。
《移动迷宫:全3册》读后感(三)
一年前去电影院里看了移动迷宫的电影,这个乍看一副进击的巨人的设定实在太容易引起悬念,整部影片节奏紧凑,演员表演到位,氛围的营造非常到位,最后的结局意犹未尽的暗示了第二部电影的存在。
当得知这部电影是由小说改编后马上就去找了小说来看,无奈当时这部小说并不算有名,只找到了英文原版,也就只好作罢不看。
前段时间电影第二部即将上映的消息重新引起了我对这个故事的兴趣,毕竟在第一部电影里营造的悬念实在是非常吸引人,这次不同上次,由于第一部电影的反响不错,以至于小说的翻译版三部曲已经引进,遂下载了电子书花了两天时间看完。
第一部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被人为洗去记忆的主角托马斯被扔到一个人造的迷宫中,迷宫里的布局每天都要变换,无人可以在夜晚里的迷宫活着过夜,一群同样失去记忆的少年已经在里面生活了两年建立了秩序,主角和随后到来的女主角来到迷宫后展现了自己的主角光环带领大家突破了两年都无人突破的迷宫并且回复了部分记忆,然后走出迷宫和迷宫的创造者们撕逼,明白了迷宫只是一个实验的一部分,这个实验室为了拯救人类,最后被另外一伙人救走,同时看似被打败的创造者们暗示实验还未结束他们被救走也是实验的一部分。
从第一部里透露出来的废土世界观框架是非常宏大的,作者也善于营造悬念,让读者跟着失去记忆的主角去寻找一片片的记忆拼图,这个情节颇有点记忆碎片的感觉,同时又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了反乌托邦末世里常有的无力绝望感,仿佛主角做什么都无法摆脱创造者们的控制,毫无疑问,第一部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到了第二部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第二部的内容是围绕少年少女们逃出迷宫后必须经历的实验的第二部分——烧痕审判展开的,这个实验的具体内容粗略来说就是主人公所在的A组实验对象和另外对照的B组实验对象必须在两个星期内跨越一片已经被丧尸(所谓的闪焰症实际上和丧尸差不多)占领的城市并且经受创造者们制造的各种障碍。
如果说第一部是用来构建世界观的逻辑严密的作品的话,显然在第二部里逻辑这个东西已经被作者扔到太平洋里去了,剧情里的各种试炼情节就像是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地方死一个人比较好看”的情况下想出来的毫无理由的剧情高潮,当然在看书的时候我再内心深处依然是抱着“最后作者会给我们解释这些把戏的意义是什么的”这种天真而美好的愿望的,可惜直到第二部的结束,作者似乎也没有兴趣告诉我们这样的审判到底有什么意义。
整个第二部的剧情都是围绕着“必须让主角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来观察他的反应”这个主题来的,所以有了刻意设计的背叛环节,有了各种毫无意义但是死法奇特的杀戮,但是说好的有好几个候补者呢?为什么到了第二部直接变成了主角就是唯一的选择了?而作为对照组的B组实验对象在第二部中一直是以一种打酱油的形态存在的,我想作者一定是没有做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根本搞不懂什么叫做变量什么叫做对比,如果A组和B组是等价的两个实验组,那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应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只看到B组像是创造者们的手下一样来为A组设置各种实验场景,包括最后的那个所谓的“背叛情节”。
第二部里充斥着各种毫无必要的心理描写,我理解作者想要深入塑造主角以及主角周围核心的几个配角的形象的这种心理,但是对人物的塑造一直靠着人物情绪的爆发和冲动行为的描写,通篇看下来主角除了像一个中二少年一样对着周围大吼大叫以外并没有展现出他之所以为主角的哪怕任何一点特质,通篇看完第二部,只会让你感觉到主角完全是凭借运气和作者的手下留情而成为主角,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的激烈情绪爆发遍布全书,虽然就设定上来说主角本来就是一个中二少年,但是在一部注重剧情和逻辑的悬念小说里花如此大的篇幅去塑造一个对世界充满愤怒的少年而弱化对情节和逻辑的设计导致了整部小说就像言情作品一样充满了无意义的对话和剧情漏洞,我甚至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连作者自己都没想好让这群孩子穿过废土到底是要如何和闪焰症的治疗联系在一起。
在无法填补第二部挖下的逻辑漏洞的情况下,第三部的剧情匆匆忙忙的转移到了人类文明仅存的几个大城市里,并且复活了在第一部里就被认为死亡的盖里,匆匆忙忙的添加了正义军这样的类似革命军的设定,初看到正义军这个设定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欣赏的,这种反政府武装向来都是反乌托邦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显然作者并没有处理好这样的敌对关系,完全没有深入去挖掘正义军这样的设定并让它为剧情的矛盾冲突服务,反而是一直纠结于在大城市里走走停停,一会儿是赏金猎人一会儿是进闪焰症隔离区救朋友,一会儿是反抗政府拒绝回忆,剧情之零散简直令人发指,感觉上就像是在第二部里分出太多线又急于在第三部里收回。
举例来说里面提到的布兰达对着托马斯说只有自己和总理是可信的,可是这个总理直到第三部的最后十分之一的篇幅才出现,根本谈不上任何的人物描写,留下一张纸条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戏份,一个在前面的剧情中暗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角色其整个作用就是在最后莫名其妙的救了主角和留下一张纸条?这在任何一部小说中都是无法接受的,为何总理是可信的?前面暗示过的总理背后的故事?这些统统没有交代,甚至贯穿整个剧情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试炼,这样的试炼要如何拯救人类”这个问题作者直到最后都没有解答,只是通过不断的渲染“我这样对你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个逻辑,通过三本书的篇幅来进行描写,最后却是如此苍白的解释,实在是无法令人信服。
这些年来我看了很多网络小说,其中很多都走上了烂尾或者正在走向烂尾的路上,一个作者能不能合理的收回所散发出的所有伏笔让整个小说最后收束到一个完整的充满逻辑的结局是非常考验作者功力的,从这三部小说来看,本书的作者显然不具备描写如此庞大世界剧情的水准,尽管本书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依然是一部烂到令人发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