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03:15:11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2-26 03:15:11   小编: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一文指出骑行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骑行,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升心情。文章呼吁人们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与健康。让健康成为生活中的正经事,让骑行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读后感篇一

骑车旅行,既锻炼身体,又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健康骑行才是骑行天下第一要事!这是本好书,对骑车爱好者来说必读!

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骑行一定与健康有关。可能为了健康而骑行,可能骑行了更健康了,但也有可能骑行不当使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幸一暏慕老师的《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让我不由拍手称快。骑友们缺的就是这样一本量身定制的健康圣经。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读后感篇二

第一章:骑行好处多?

作为一种有氧运动,我可以保证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就可以了。

自行车和其他所有的有氧运动的效果一样。

另外,通勤的这一段路途,我要把它合理利用起来,既增强心肺,还有一个愉快的旅途。

第二章:骑行的坏处,又应该如何避免?

一、保护会阴部、屁股,保护前列腺

1、调整车座,前端向下倾斜10度,高度以后跟伸直为标准,前后位置使平踏时候,膝盖通过踏板中轴;

2、穿带护垫的骑行裤,再用一点护肤霜;

3、忌烟酒避免前列腺充血;

4、力量均匀分布车把,屁股和脚踏;

5、背部、手肘自然弯曲;

二、空气污染

坚持骑行,远离污染道路,戴3M骑行带阀口罩,300以上就不要骑了,有中毒的危险。

三、及时补水

不锈钢骑行水壶

第三章:骑行准备

一、骑行装备:

头盔(必须戴),因为现在车速快,而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太多,

车尾灯,便宜买一个吧

手套,保护手的,不贵

腿夹,很便宜,保护裤子也保护安全

水壶架,店里面说要送的

骑行服,快干吧汗水

骑行裤,防止得病的

反光镜,可选

挡泥板,要买就买200的才有效果,小雨天看情况

二、骑行姿势:

1、车把要稍宽一点,用很高或很低的踏频都是不正确的。

2、在平路,不断变化飞轮转速比,速度快且能长时间保持,就是最佳的。一般人50-60次/分,健康骑行70-90次/分,专业的90-120次/分

第四章:健康、安全骑行

安全

1、无条件威胁假定,所有会动的,和可能会动的,都认为会产生威胁;

2、混合车道外侧变线,大幅度回头看清后方,但不能久所以反光镜也有必要了;

3、转弯打手势

4、十字路口注意快速右转的车

5、道路右边路口很危险,路口多的地方,尽量左骑留出反应空间

6、晚上车前灯对付逆行

7、停止车辆保持1.5米安全距离

8、音乐是否听,待研究

9、转弯踩下对面踏板

10、下坡用点刹,前后一起,后刹先于前刹

11、车把不能调的太低于车座

12、撞人后,若对方态度不好或伤情较重,应立即报警及120,并及时回忆当时情景。若要去医院,那也要等交警来了再去。积极走法律程序,私下赔钱还会有下一次。

13、经常健身骑行或者长途骑行最好购买相关保险。

健康

1、最忌讳低俗大齿比,非常容易疲劳。齿比踩得越重,不能训练肌力,只能适得其反。

2、爬坡前或停车前记得要先降低档位,以利之后骑乘的起步,也避免因变速不顺而使膝盖出力更大又伤链条。

3、水温在9~16℃最容易被大肠吸收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尽管我还有kindle版本,但拖拖拉拉看了好久,真的非常不错,关于骑行写得很全面,不仅有骑行的技巧还有作者切身的实战记录,作者也很实在,不讲空话、大话,很谦虚,这才更是高手作风,同时他知识面很广,推荐了很多书籍也很值得看。

本书开头就论述了骑行的好处,同时也列举了一些骑行的坏处,如空气问题、运动损伤问题。民间一直有个说法,骑行者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点钱。2、有点闲。3、有身体,而中高级骑友则要求更多。没有这几个基本条件恐怕很难去进行长距离的骑行活动。很喜欢作者的叙述,他不是一味夸大骑行的好处,炫耀自己的经历,而是从全方位的对骑行这项运动进行叙述,让人能对这项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量力而行,这是很好的。

关于书中的骑行技巧我就不想多说了,一些作者骑行中的经历感悟倒是不错,权当本书的读书笔记吧。

每天骑完后读一段,让读书成为骑行的一部分。骑行是连续的,读书的内容也是连续的, 也让你对下一段的骑行(内容)充满期待,进而有利于内心的充实。这属于骑行时精神和心理健康调解的一部分。作者建议:长途骑行,要么读本书,要么写本书。这个建议很不错,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骑行团队很重要,一个成熟的骑行团队至少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一个有威信、可服众的领队;一个熟练的修车技师;大致相同的假期(骑行时间);相对均衡的骑行水平;相对规律且同步的作息习惯;大家一致同意的一个骑行计划等。骑行途中,固定的同伴很重要,生活、骑行方面都可以互相照应,最主要的是作息习惯要相似。夜猫子的年轻人和喜欢早睡早起的老年人就住不到一起,喜欢抽烟的人和对烟味敏感的人也不适合住在一起。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迅速消除疲劳,精神满满地上路。

还有一些骑行中的安全建议。高海拔尽量不要喝酒,酒后身体感觉发热,对身边温度变化不那么敏感,容易感冒,而高原感冒可不是闹着玩的。骑行装备,如果你没有熟练的修车技术,又不确定自己是否人品好到一路上任何装备事故都会不出,那么就尽量用好一点的车、好一点的装备吧。几乎没有任何骑行经验,买了辆车就上路了,这是长途骑行的大忌。路遇车祸不围观,这是骑行需注意的,除非需要你参加救援。如有可能,尽量不要雨天骑行。浑身湿透的状态下骑行,容易感冒不说,还非常容易损伤关节,且以膝关节为最。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这是老生常谈。危险地段,搭伴通过,人多势众。早餐奇贵无比,骑友、外来客都被潜了,我和老王是可以忍的,因为我们奉行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第一的原则。遇到温泉不应错过,毕竟是难得的经历。况且温泉非常解乏,前提是不要泡太久, 15 ~20 分钟为宜,如果水温很高,还要缩短时间,因为温泉解乏的同时也消耗体力,要平衡好。另外,野外温泉还有个卫生问题,有条件的最好回旅馆再冲洗一下。骑行途中,应每天查询路况、天气信息,根据突发情况调整行程,不可盲目骑行。计划很重要,计划中也包括应急预案。还有一个原因是适应高原,因为刚爬了一座海拔 4000 多米的山,紧接着新都桥出去又是一座海拔 4000 多米的山,连续爬高山易引起高原反应。

我们也经常在骑行中感悟人生,但作者的态度是,动不动就追问意义,这么小的年龄就需要活得这么清醒吗?没有答案会痛苦;有了答案,看清楚了,或许会更痛苦。林语堂可做榜样,抓住当下生活的质量,讲求生活的艺术,年龄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豁达了。但小男生也不一定读得懂,还是让他去追问吧。骑行亦是一种生活。有人曾经问回到家的我:是否有脱胎换骨的感觉?根本没那回事,只不过一次时间较长的骑行罢了,艰苦一些,危险一些,景色也好一些。书上或者网络上,经常有人说经历了巨大人生打击,无法释怀,最后就想去拉萨,寻求解脱,那纯粹是文学作品,不可信。生活很现实,总要面对。但信佛的和那些磕长头朝圣的人除外,信仰不可亵渎。

作者说,长途骑行结束,不是什么都结束了,紧绷的神经、紧绷的肌肉都需要放松下来,在没有专业人士帮助放松的情况下,走路、无目的的漫游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我跑马之后的感觉。

最后引用作者的话:“骑行没其他意义,骑行本身即意义。”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读后感篇四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我和慕景强老师算不算熟人?

按照费孝通先生《乡村中国》中的熟人社会理论,我应该是和慕老师在“工作‘的圈子里的产生交集,并被认为是熟人的。熟人也就是罢了,反正生活在时下这样一个规则缺失的社会里,我做慕老师的熟人也不吃亏。起码以熟人的名义,在慕老师家里尝尝其亲手烤制的慕式比萨,抑或在另一次又以熟人的名义,在慕老师家的布满阳光的露台上喝茶,都是比较惬意、想不出有什么不妥的事情。

但问题是我的另一个疑问我更令我纠结万分;我是怎么被慕老师弄进骑行这个圈子的?

同一些张牙舞爪的骑行者的炫耀不同,戴着眼睛这种博士标配的慕老师,更喜欢安静地和熟人一起讲讲骑行中发现的文化,比如川藏沿线涂鸦里的人性指向、青海湖畔的生命崇拜之类,我大概就是从这里嗅出骑行的乐趣的。然后,慕老师会说:“我最近在弄一本书。”于是我对慕老师、慕老师的骑行以及慕老师的骑行的书都充满了好奇。

这本让我好奇的书,就是慕老师的《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现在可以说说慕老师的这本书了。我常常认为人生的境界有两种,一种是举轻若重,一种是举重若轻。前者会把自己的生命弄得痛苦不堪,后者则活得畅快轻松。慕老师的这本书,其实是在讲一个较为“正经”的话题,甚至完全可以在激活另一种语言系统而转换为一个学术话题,一般的作者,会把与“骑行”相关的“健康”用一种“正经”的说教布道式的表白示人,但深谙举重若轻之道的慕老师,却把“正经”的骑行健康说得有点随意,却又不失本书的实用价值,窃以为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譬如标题,对于一贯编编写写习惯了学术文章的我而言,很难把这本书的活色生香的标题同一样在写写编编学术文章的慕老师联结起来,反而当初我第一眼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小标题,脑子里不断有“标题党”的影像,于是再细看内容,发现真的文题相符,精细实用,干净得索,无片言废话,真能起到事后诸葛的功能,几乎种种让骑行者蛋疼的问题,慕老师都很用心地作了解答。翻过几页,几近神思恍惚,很难把作者的体贴、细心同五大三粗的东北汉子慕老师联系起来,我就想起一个俗到不能再俗的通用桥段来:在骑行者中,慕老师是最会写书的,在写书者中,慕老师是最善骑行的。这种很不高大上的表扬,其实是很形象地反映了慕老师的逼格的。

其实,对于这本书,我更关注的不是慕老师标题与文字的鲜活,我更在意这本书对于骑行大众的价值和贡献。中国人历来有从众的心态与效应,这一点从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到成仿吾的《吾国吾民》,都有定论,在骑行这件事上,国人的跟风性也不例外,据慕老师提供的消息,最近几年,完全不同于中国股市的败势,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反而是骑行行情疯涨的节奏,其间又以年轻者居多,我绝对没有贬低年轻人的意味,但处于心智成长期的小盆友们,总会多少有些年少“轻狂”,把车玩酷是必不可少的,这事儿绝不能怪那些青春张扬的年轻人,以我自己这把年纪,还十分享受骑车从众多单车旁唰地一声追风逐影绝尘远去的派头,何况那些张力十足、活力丰满的高富帅骑手们。于是,慕老师的这本书就弥足珍贵。大凡论及做事的“好”,要有三个维度,即事情本身的“好”、做事方法的“好”和事情结果的“好”,此三好往往在逻辑关联。慕老师这本书,是关乎做事方法的“好”,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骑行这件好事,实现由初衷至过程,由过程至结果的完美,给骑行一种科学的指导和“加持”,体现了资深骑行者慕老师对骑行的责任担当,我以为,这种惠及众骑的功德,绝不亚于本书题材上的国内首创。

难能可贵的是,我的熟人慕老师写书的姿态和位置又拿捏的十分亲民。这本写给毛脚骑手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也没有板着面孔坐坛施恩的张扬,熟人慕老师的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曾经沧海的豁达与随性。我经常能在这本书的墨香里,发现一个画面:我们这些读书的人都在河里趟水,慕老师气神淡定地席地岸边,一杯普洱暗香悠悠,慕老师又自言自语着,又互言互语着,慕老师的眼风神韵里全是经历过后的超脱与释然——跳出圈子写圈子,慕老师的理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我也很尊重和认可熟人慕老师写作这本书的体系和笔法,一种摆脱了科普读物的常例,把小说笔法、散文笔法甚至诗歌笔法都融在一起组合的行笔风格,让读书的人能在情节和情感的节奏里学会健康骑行,同时全书都沿着“健康”脉络运笔行文,把历史、民俗、文化、自然在健康的平台上进行复合式的建构。就此而言,我以为此书不仅是一种健康骑行的圣经,更是一本轻松到极至的健康骑行的通识读本。晨间暮时、周末节中,读几页熟人慕老师的文字,实在是件不错的事情,起码一时想不起有什么不妥来。

于我而言,与熟人慕老师其人其书最近的一个消息是,我和我女儿先后买了自行车。我女儿在北京她就读的大学里参加了骑行协会;我经常在没事的时候,跟在气宇轩扬、风情万种的慕老师屁股后面,猥琐不堪地追随熟人慕老师,骑行在西湖之畔、钱塘江边。

这样说来,我终究算是慕老师的熟人了。

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读后感篇五

文/郭常斐

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快要摔倒时,总是说要朝着倒下的方向拐弯,但手里的车把却偏偏不听使唤,于是重重地摔在了马路上。每个学骑自行车的人大概都经历了这个过程。读大学时,在二手市场淘得一辆可变速的自行车,每当双休日便约几个同学沿着黄河边骑行,顺着滔滔汩汩的河水,甚是惬意。对于骑行,我的认识只停留在粗浅的层面。近日,获悉慕景强博士的新作出版,急切索要一本,如获至宝,读后感慨不已,真正感受到作者之用功甚勤。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慕博士倾心于自行车运动,骑行过十几条经典线路,参加过业余比赛,还热心低碳环保的公益宣传。有了这些骑行的体悟,动笔自然是从容的,不过最“要命的”是慕博士还有医学硕士的根底,这使得他笔下的骑行既有了“艺”的层面,也不失“技”的要素。

1

时下,健康骑行是个时髦的运动,无论在城市的自行车道,还是宁静悠然的乡野小路,亦或是大桥隧道都会发现骑行者的身影。毫无疑问,每个人骑行的体悟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的境界却是一样的,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不错,正如书中所言,当你做好了准备上路时,就必须琢磨三件事:一是有点钱,二是有点闲,三是有体力。对于发烧友来说,骑行的装备绝对是不小的开支,在这本骑行宝典中作者细数了骑行的几项核心设备,与健康有关,实用且必备的山地自行车、头盔、眼镜、水壶、口罩、码表等。除此之外,书中也例举了骑行途中的食品储备和药品清单,尤其是药品的清单,极具参考价值,作者几乎想到了路途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因而也就涵盖了各类必备药品,“防患于未然”,骑行中永远适用。

骑行线路的规划至关重要,这与骑行的目标息息相关,作者总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短途健康的骑行,蕴含着休闲的意味,城市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久了难免心情烦躁,不如约几个朋友骑行郊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徜徉在绿树花海中。当然,不能因为是短途的活动,放松了对计划的制定,没有计划的健身反而有损于身体健康,诸如,无法掌握距离长短、控制骑行的强度、盲目的饮食安排和迷路的危险,要知道在骑行中你不可能提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于长途的骑行,一个明晰的计划安排是首要的“功课”,作者在书中列举了19项基本事项,可以说面面俱到了,这是一个成熟的骑行者才有的体悟和经验,对于初涉骑行的爱好者,尤其是有长途骑行计划的人绝对实用。顺便说一个细节,长途骑行组队是个重要的过程,不仅要招募队员,还要有明确的分工,领队、押队、联系人一个都不能缺。

在路上,即便是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对于中长途的骑行来说,绝对是辛苦的事儿,毕竟都得靠一双脚踩出来,尤其是骑行西藏拉萨这样的高难度线路,不只是与体力有关,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量。所以,在书中作者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健康骑行就是身心都愉悦的运动。“别背着包袱上路”,出发前和途中的心理调适很重要,面对高原反应,有的骑行者思虑过多、忧心忡忡,不断给自己制造压力,导致高原反应加重;而乐观豁达的心态,自信坚强的性格可以克服高原反应和各种困难,最后达到既定的目标。具备了健康的身心外,骑行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公式:正确的呼吸+恰当的踏频+合适的心率=健康的骑行,这当是骑行者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对于即将上路的骑友来说,这本著作带有工具书的意义,可以解除骑友们的各种困惑,随手翻阅查找,便可轻松上路。

2

这本著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实战,统领整本书的要素是健康,没有纸上谈兵,没有虚妄的言辞,易读易亲近。读懂她,仿佛你就是作者骑行队伍中的一员,亲历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山石耸立的自然风光中。作者将拎起行囊,带着你从大都市出发,体味骑行的快乐。对于都市里的人来说,第一站往往是出城,备足了粮草,得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瞅着不断交替的红绿灯,尽管城市骑行作者经验无比丰富,但依我的粗浅之见就一句话:“放慢车速,遵守交规。”在城市里骑行,飙车几乎是不靠谱的,大卡车经过时的那种震颤,随时面临着各种超车,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个逆行的摩的,慢速骑行、保持必要的车距是安全通行的前提。

经过了拥堵的城市,终于上路,心想可以随心所欲了,其实不然,平坦的路上更要加倍小心,路好走容易松懈,这是要命的想法;如果累了,宁可停下来休息。当然,有坦途就有波折,最常见的就是上坡路,最痛苦的就是上下坡交替出现,正如作者所列举的由川入藏的线路,绝大多数的时间都骑行在上坡和下坡交替中。上坡骑行学会变速至关重要,爬坡时要变到较轻齿比,维持稳定踏频,爬坡前要降低档位,坡度越陡档位越低,路遇陡坡难上时可走“之”字形线路……这些实战的经验可有效减轻疲劳和运动的伤害。上坡需要的是技巧,下坡杜绝的是冲动,正如作者在书中调侃的那样“下坡爽死人,下坡也吓死人”、“冲动是魔鬼,速度是把刀”、“每次下坡前都该默念:我们的目的是安全骑行”。下坡时一个小石子也有可能导致飞下悬崖、车毁人亡,这是骑行的安全禁忌。

骑行途中遇到各种自然状况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天气不给力,大雾天能见度低,骑行自然是不安全的;雨天里骑行,视线受阻之外,体力的急剧下降是显见的,第一选择便是找地方躲起来。在这本著作里,作者考虑到骑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有天气的原因造成的大雾、暴雨、冰雪、泥石流等,也有自然界原因造成的垭口、侧风、颠簸路面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阻碍,如夜间骑行、经过无灯隧道等。解决这些阻碍,作者颇有心得,开出了一张张“良方”,尤其注意的是夜间骑行,一个人不夜间骑行,团队夜间骑行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健康有关的话题一直是这本著作的重要关注点,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毕竟是外在的,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化险为夷,但是内在的自身素质更让人揪心,带着一个健康的身体上路,不能因为骑行中的不当而损伤。就拿作者骑行的川藏线为例,全长2166千米,途径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平时骑行时已觉得艰难,到雨季时难上加难,因为你将随时面临着塌方、山石滚落、泥石流的威胁。作者是一个经验丰富且有医学背景的骑行者,也难免出现双手麻木的不良反应。肌肉酸痛是骑行者正常的症状,作者从医学的角度解析了急性肌肉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区别,对症下药,对于肌肉酸痛也有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然而一般的皮外伤、感冒、脱水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症状,比较大一点的就是行车摔伤,小则皮肉划伤,大则骨折、昏厥,这些安全的意识和防范的措施,作者都从医学的角度给予解答,应该说是详尽而有效的,对骑友们必定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3

引人入胜的佳作有个特点,你用心读她,她会带着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有时这个世界是你熟知的,有时完全陌生。但是,支撑你读下去的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有“料”,这本书有“料”的地方是详尽叙述每一个发生在路上的细节,并且文字诙谐幽默,趣味盎然。实事求是的说,这本著作给我的感觉有些多元化,她是一部骑行方面的工具书,骑行必备;她是一部优美的游记,带你领略川藏高原风情;她是一部健康运动的普及读物,阐释骑行的快乐,健康的理念……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这部书中作者的睿智与思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在骑行川藏线那样苍茫时光中,居然能够把每天的所行、所见、所思一一记录下来,还能够舒展自如结合自己的阅读视野和愉悦心情大加宣扬,真正体味了作者在途中的快乐。

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你不觉得累,因为它汇集了当下时髦的词汇,恰当的文字表达,最明白易懂的叙述风格,期间还夹杂着自问自答、俏皮言语、诗词对仗,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精彩绝伦的日记点评。有时呈现的是语言的狂欢,有时又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吊足了你的胃口。如在讲到男性骑友们骑行的不当时用了诙谐的“蛋疼”、“大会可以发言,小会可以不发言,但前列腺不能发言”,讲到女性骑友时用“误入骑途”等等,读起来捧腹大笑,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有关健康的事都不是小事。又如在讲到健康骑行技巧时用“都市压马路”,小雨中的骑行“并不温柔,也不浪漫”,顺风骑行是“人品爆棚,挡也挡不住”,通行垭口时“拉风之地,别太拉风”,夜间骑行“并非越夜越美丽”,恶狗当道的“惹不起,躲得起”,关于晒伤“不仅仅是面子问题”,高原喝酒“与心情无关,有海拔有关”等等,这些作者刻意营构的词汇紧紧围绕话题展开,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著作的架构上如果还有可以大书一笔的地方,我想是前面实用技能篇的“小贴士”“锦囊”“偏方”和后面川藏线实战篇的“点评”文字,作为正文的补充和附属部分,这部分的资料意义非凡,一则增加了整本书的可读性,不至于每页看上去相似的排列;二则突出了一些关键问题,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说明那里可能是重点关注的部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小贴士”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以医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是贯彻了文章的标题“健康才是正经事”,如在骑行中如何补充水分,作者用“小贴士”阐释了水对人体的医学意义;在治疗皮外伤时,作者提供一偏方,“受伤后尽快用鲜人尿冲洗或淋在伤口上”,具体效果如何没有尝试过,但是在骑行中的确是可以使用的。最有意味的是“点评”文字,作者自己的骑行笔记,自己点评一番,正如作者所言,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纵观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总结骑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对某些事情的遗憾,诸如骑行途中队友的选择,路遇侧风后还穿着雨衣这样的危险事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身体不适等。当然也有好事推荐,骑行拉萨早餐的大饼牛肉汤、不能错过的泡温泉等。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骑行爱好者、尤其是年轻骑友们必备的“良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那么带着这样一本精神食粮上路必然是信心满满的。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吸取其中的精华,为健康骑行贮备养料,做一个积极乐观阳光的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