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00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6 08:21:08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16 08:21:08   小编: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启发青年成长的励志读物,作者在书中以亲切的语气给青年们送去了温暖的劝告和鼓励。通过12封信的形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怀和支持,激励他们不断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本书是每个青年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

如今走入书店里面,琳琳琅琅几千本书光是挑一本可做打发时间用的,就能挑到眼睛花,所以读到一本好书需要契机,天时地利不可缺少!但是这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只用了5分钟不到就将它买下来,原因是我在此之前已经读过第一封信-谈读书了。

朱光潜先生,著名美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及文学家,读这本书时我特别关注到的是年份,基本上每读完一章都要回想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提到的问题很多是现当代年轻人都有的毛病(包括我),诧异于朱先生超脱时代的眼光与一针见血的建议。关于读书方法、关于写作的写生说、关于情理,醍醐灌顶不消说了,尤其是多元宇宙论真使我豁然开朗,认识到问题的多角度看待。

我平均一天只看两封信,感觉已经是当天的极限,不是不好看,而是太好看,这十二封信,将朱先生半生智慧与对祖国未来的期许杂糅在字里行间,是需要一点点去品的,有时候看到戳中内心的语句时会拍手叫绝,盖上书还在回想其中道理,此书原本是给到青年的,但我认为不管是青年还是中年,身处清醒时还是迷惑中,甚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把它拿出来看看,有些道理经久不衰,时刻让我审视自己,是不是随波逐流,汨没在十字街头了,是不是只求回报,不问耕耘了。

这本书附录了朱先生对其他事物的看法,如看戏与演戏(这章太深奥,宗教哲学意味非常浓郁,在看的时候甚至会一句句念出来以求过脑,但只看了一遍的我暂时还没能读懂),如从学生自缢事件中谈对自杀的看法、如无言之美,读着读着我竟恍惚觉得自己回到少年读书时,在看一篇篇优秀满分作文似的,每一篇都围绕主题展开叙述,由近及远,最后不着痕迹地拐个弯回来告诉你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实在精彩。

如果初中高中能读到此书,是不是能想明白很多事?哈哈哈哈哈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脑筋急转弯,说:有一种动物,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则用三只脚走路,答案自然是我们人类自己了。而这里的“早上”、“中午”、“晚上”则分别象征着人生的三个时期。年少时不知愁滋味,年老时有心无力,其中当然是“中午”――即拥有完全独立能力和自主意识的青年时期最具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了。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个时期的你是什么样的,那么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么,优秀的青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迷茫的人生该如何走?未来又要成为怎样的人?……假如对于这些问题你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不如在没想好之前来听听他人的意见。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著名美学大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的作品,虽然他的这部书籍所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今日已有所不同,不过却依然有着超越时间的影响力,指引着无数处于青年时期的读者成长。

十二封信,十二个青年时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有关于读书的,也有关于理想的;有关于社会运动的,有关于爱情的;有关于自然的,有关于人生的……在那些真挚的文字和极具智慧的指导性语言中,读者的思路会逐渐变得清晰明朗。更令人惊喜的是本书不仅收录了作者在欧洲留学期间所写的十二封信,还另附其后来所创作的十余篇文字,读完之后,颇有畅快之感。

很多人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成功,其实不然。在“民族的生命力”和“谈理想的青年”中,我们可以知道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的基本条件,有了健康就有了生命力,才会有心思去想其他的,才能有力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这也是处于青年期的我们应该格外重视的问题。

人生处处是十字街头,生命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阻碍,人们的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它们决定了我们自己的人生最终是怎样的。这时,那些曾经汲取的能量就会则能支持着我们继续前行,一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所给人带来的诸多启示。

最后借用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人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像草木虫鱼一样。如果你说苦,我说,人们并非在这个世界来享受幸福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

对于朱光潜,我知道的并不多。很久以前一个生日,有同学送了一本他的《谈美》给我,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美学家。刚拿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我第一眼注意到的是书腰上那一行字:“教务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才突然发现,原来我已经初中毕业好多年了。脑子里突然就产生疑惑:为什么将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信推荐给初中生看,这样合适吗? 静下心来阅读了几封信后才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适合初中生看(其实不止初中生,我觉得大学生、甚至是已经出来工作了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每一封信都让我收获颇丰,挑一篇来聊聊我的感悟吧。关于“读书”,朱光潜先生有一个观点我觉得说得非常好:不能以一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读书需要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适合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应该由我自己去摸索,而不是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去随波逐流。回想自己的中学时代,确实是在被周围的人牵着鼻子走,以前读课外书的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好,只能通过周围的老师同学去跟风阅读。记得有一次新华书店在学校里摆摊卖那种十块钱一本的国外名著,我便跟风买了两本,但那两本书我始终没碰过,大概是读了两页,发现无趣,于是就丢弃了。中学时代学校充斥着各种“中学生必读书目”,但其实真正读得下去的非常少,反而是图书馆内那些摆在角落的“哈利波特”让我着迷。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尽相同,我们对待读书这件事也是这样的,需要自己去探险,才能找到答案,没有人是按照旁人列出来的书单而成为一名学者的。当我们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理由都是找得出来的,没时间读书,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朱光潜先生出生在晚清,但他所讲的道理却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光彩。谈人生,他说,要么就和世界一起玩,要么就躲在后台袖手看人;谈朋友,他不交无趣之人,你可以聪明过度,可以呆,但是不能无趣;谈取舍,他说,不肯舍就无法得。“十二封信”,十二个不同的主题,从读书到理想,从朋友到爱情,面面俱到,他用长者般的语气告诫不成熟的我们,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说着复杂的人生哲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四)

其实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朱光潜时,我是有些犹豫的。原因是几年前我曾经读过他另外的一本著作《谈美书简》。那本书并不厚,甚至可以说不过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但是我却足足读了一个月,到后来居然还有两个章节死活没有读完,最后忍无可忍的弃了那本书。

平心而论那本书中我能够看进去的那部分,个人认为都是讲述的十分有条有理且让人信服的。但是没看完的那部分也的的确确是折磨人,因为有些话在当时的我看来实在是看不懂的。越看不明白,心里就越抓狂,越抓狂就越对阅读他的书有所畏惧。所以这些年来搜寻了不少名家之作来看的我,唯独对于朱光潜的书不敢碰触,生怕再遭遇到阅读《谈美书简》时的那份尴尬。

不过人总归是会变的,几年过后这种感觉渐渐的变得淡了。当看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作者:朱光潜”时,我居然鬼使神差的翻开了这本书。不过正是这次误打误撞,使我没有错过一本好书。

或许是因为这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的作品,也或许是这本身就是作者写给尚处在上中学时期的青少年们所看的,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倒是没有遭遇到像读《谈美书简》时的那份尴尬,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得我心的。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曾不知所措过?读书、理想、爱情、友情、志向……面对自身不断的成长,人在青少年的时期往往会产生诸多的困惑,需要有人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怎样的方向才是正确的。而朱光潜先生则用十二封信的内容来为这些青年朋友答疑解惑,。此书读来,可谓是句句诚恳、字字珠玑,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讲解都充满着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虽然这些文字与内容是写于几十年前,但是以今天的视角看来,绝大多数内容还是相当的适用于当下的年轻人的。

“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这是作者在当时对于那个时代的“现代青年”的毛病的概括。八九十年过去了,这些问题在当下似乎还是同样的能够从当下的年轻人身上找出来。其实这并非是只有青年人才有的问题,即便是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一种感到惭愧,并深受启发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一部每一位青年朋友们都应该阅读的成长之书,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阅读的点醒之书。每隔一段时间寻出来翻阅一下,给情绪松懈、迷茫无措的自己鼓鼓气,告诉自己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五)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早年留学欧洲时写给国内青年的公开信。虽然过去了将近一百年时间,但朱光潜写下的这十二封信,充满真知灼见,对于中国当下的青年们,仍然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如果你现在还不能领略和感受人生的趣味,那就读读这十二封信,在这里,或许你会找到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看似平凡却包含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它教会读者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作者毫不吝惜的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待人生的方法,价值标准与读者分享,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对于处在迷茫中的青年们犹如一盏明灯让青年们找到正确的航向。“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出现在附录二,而他在《谈美》里也多次提到了这个观点,它是朱先生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超脱个人的欲念牵绊,执着人生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书中谈到的这么多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真心的劝导青年们要正确看待人生,眼光要放长远,要踏踏实实的下真功夫,要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随大流只考虑功利的东西。今天的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参加学生组织或做其他什么事的时候往往也犯功利的毛病,只是想到这样做会对自己升学找工作有帮助,却不去想想自己到底想不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且要脚踏实地的做,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无言之美”可以说是这本书中最易看出美学知识的一篇了,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诗画音乐等含蓄留有余地的美学原则,还可以领略到作者的生活态度,艺术的生活是超现实的生活,当在现实生活无能为力的时候暂时到理想的生活里去,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调节,好更好的回到现实的生活去改造。要怎样才能做到艺术的生活呢那是美术家音乐家们擅长的,就是要有一颗审美的空明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想看到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的,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启发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一本书,不仅是对当时的青年们对我们现在的青年朋友也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教我们看待人生的方法,引领我们到美学的世界,是很值得欣赏的一本书,青年朋友们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六)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的著作。这本书适合学生和参加社会的青年读,特别适合大学生读这本书。朱光潜如同是在和一个好朋友在谈心一样,讲人生,讲学问。

读这本书将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思想书中共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欧洲求学期间写的,从海外寄给国内青年。这十二封信谈了十二个问题,包括读书、理想、爱情、朋友、立志、人生等等,对于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朱光潜的平淡而又凝练的美文就在他的十二封中倾泄而出,如同慈祥的老爷爷对小辈的呵护。读书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可以寄托思想和兴趣,不至于被外面的花红酒绿所诱惑。除此之外,读书是一种乐趣,就像是探险,从书海中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必须经过万千跋涉所得到的,其中滋味更与何人说。谈读书,是想让我们学习,让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而处理好读书与救国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于是在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提出了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 书中除了谈学习,还讲了心性的问题,谈动和谈静。谈动重在抒发,故而焕发生机,尽兴而又舒畅。谈静重在感知,保持灵台空明。一动一静之间的哲学很是深奥,自我修养和陶冶情操,也就变得既简单而也不简单。青年既要有动的生机也要有静的感知。 第六封信是谈多元宇宙,本以为这封信会很深悬,结果开头说和青年谈一谈恋爱观。却没有直接从爱情讲起,而是从人生多面的角度分析了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的标准。人生自然是有多个宇宙的,有道德的宇宙,有科学的宇宙还有美术的宇宙,自然也有恋爱的宇宙。我们青年固然不能深陷一个宇宙抛弃所有,那样的人生是狭隘的,宇宙也是荒芜的。每个宇宙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如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而恋爱的宇宙中价值标准是是否真诚而并非是否应该。有时,道德与恋爱可能会有冲突,更偏向哪一个宇宙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青年更应慎思。不可偏废一方,从多元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宇宙。在谈多元宇宙中,他不知不觉中为青年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一是要思维广阔人生是多面的。二是要认真对待恋爱,真纯是关键。三是不能沉沦抛弃一切。朱光潜潜移默化的谈话功夫,可谓炉火纯青。 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而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十二封信虽然都是短篇,却意味无穷。让我们一读再读,看出文字中所描绘的人生和世界,不断的去追寻字里行间的精神世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七)

告诉你,成长的必经之途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在那个时期,因为清末民初的时代变换,人们面对新的社会和旧的社会伦理制度产生的冲突,显得颇为惶惑且无所适从。尤其是在知识界,守旧派和维新派也进行激烈的交锋,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这个时候,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面对家国落后的危机,奋勇拼搏,想要开创一条新的道路,让民族和国家都有更好的光明未来。在西方世界的工业文明大力碾压东方农耕文明的同时,这些人出国留学,开拓眼界,为着中国的下一代引进新思想,变革旧的落后的制度、思维,以期再次除旧布新,重新唤醒华夏民族的活力和辉煌。

朱光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且学有所成的大知识分子,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应该说,他的贡献是多方面而且非常可圈可点的。在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朱光潜先生的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见解。这些文章内容从一般的生活趣味谈到社会变革,从修心养性谈到宇宙的变迁多元,从学习知识谈到人生的哲理和意义,无一不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引作用,而且他也跨越了时代,时至今日,仍然对于现代青年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很不容易的。

比如谈读书的这篇,在方法上就有很好的指导,朱光潜先生说了两点: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这两点,在读书人来说,习惯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可是这个方法是很具备一般性的指导意义的。青年们如果没有读书经验,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一定会受益匪浅。

在对社会革命的问题上,朱光潜先生也并非一味空洞的口号。他说:所谓救国,并非空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了。而军阀淫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的势力还在扩张。为此,朱光潜给出了个人的建议,就是扎扎实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身做起,先改变自己,然后才能逐步带动更多的人,转变社会风气。可见,朱光潜先生的认识是非常清晰而且可行的。

朱光潜先生在写这十二封信的时候,应该也是一个年纪不大的青年。能够如此的从多方面阐述自己的认识,又结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开发青年的信心和引领前进的方向,实为不易,非常精彩,可见得他的博学多知深刻睿智。而后面的接续部分则是在已经回国的情况下,针对当时的问题做的最新的开导。时移世易,问题不同,经历不同,感悟认知自然也不同。不过,都还是延续了先前的风格,可见《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已经成为了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去不断汲取宝贵的经验财富。

数十年过去,今天再次重读这些篇章,有的地方虽然已经不适合今天的情况,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过时,依然保持它的青春美丽,这就是智慧的优势之一,永远不接受衰老和成为过去。人类的成长虽然要经过数不清的各种情况,可是归根到底,那些基本的东西并未有多大变化。这可称之为永恒和不朽了。那么,它是值得纪念和怀念的,这一点对于已经去世的朱光潜先生尤其如此。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写出一部不朽的著作来,那么无论他去向了哪里,都是实现了完美的人生价值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八)

我想,值得我尊敬的人物字典里,又要多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朱光潜。平心而论,我对朱光潜先生的了解其实寥寥,在阅读本书之前,读过先生的散文集《一升露水一升花》。当时直觉得朱先生是一个美学家,对于美的了解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深远的地步,但是也仅限于此。直到我读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后》,朱光潜先生的形象才在我的心目中高大起来。其实单单以一个人的一本书,甚至这本书还不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就将一个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是有些肤浅的。但是肤浅就肤浅吧,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让我从心底里尊敬这位老先生。真的很遗憾老先生已故去多年,此生终不能与他一唔。

如果只看到书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让你产生了只有青年人才适合读这本书的误解的话,我只能说你肯定因为会错过一本好书而后悔的。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的生命又活了过来,自己的身体里又被注入了新的血液。人生于世,为什么而活着?该如何而活?人生之意义又如何?仿佛我曾经有过的梦想又回来了。曾几何时,我也曾是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但是后来一步步的迷失在迷惘里。现在已经步入中年大叔的阶段,虽然还不至于油腻腻,但是曾经的目标不知道丢向了那里。其实这也是和我一样的很多已过而立之年的人所困惑的吧?是时候再发现一下自己了,确定一下我们将来的路,目标可以不用远大,但一定要有,每天一点点累积起来就是大海。正如朱先生在第一封信《谈读书》中写的“每天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那就每天读个三四页,那么一个月可以读一百页,一年下来也就读了四五本书了”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自制力的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现在的中年人很有必要读一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的迷惘正是当时环境下国内大部分青年的有的迷惘。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我们一二十岁的时候相当多的人还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幻想着一些东西,而当时的青年呢,十六七岁也许已经结婚生子,更有相当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有强烈的救国救亡的民族责任感,振兴华夏名族的历史使命感,和摆脱压迫的紧迫感。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青年大师辈出的原因。想想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才34岁,而现在看看三十四岁的人如何?朱光潜先生写下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也同样年轻,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而我们现在同样的年龄,我们在做什么想什么?也许很大的一部分人早已迷失了,2018年日本拍摄的《三和大神》就是现在很多青年的真实的写照。

现在社会对国人有一个贬义的称呼“中国式巨婴”。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才是正确,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当成婴儿 。这就是迷失了自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想的人,想想看忙着有多可怕!戏言说“人丑就该多读书”,其实“无脑更需要读书”!生而为人,就要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

我其实是有些羡慕民国时期的青年们的,不满弱冠的年纪,却已经那个年代绽放光芒。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汗颜!如果说朱先生的十二封信,点燃了当时国内青年们寻路的激情,那么现在阅读,就是给了我们寻找自我提示了一个一方向。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