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在班级换了新老师后的变化。原本被认为是坏小孩的他,在新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逐渐改变了自己。通过与新老师的互动,他学会了尊重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发现了自己的潜力。这个故事给予了读者希望,让人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一)
刚拿到这本书时,正在工作调整期,单位刚换了领导,我们正处于磨合期,那段时期,感觉日子很灰暗,心情也低落到谷底。 拿到这本书《我不是坏小孩》,第一反应是它应该是适合孩子们看的书,看看吧,孩子的世界比较简单,这样的书看着不累。 本来是准备随便翻翻,我却放不下了,小主人公对新老师的成见和排斥竟然与我当下的处境何其相似。小主人公经常拿自己之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去对比,我何尝不是呢? 我之前的领导属于粗线条,大部分事情都由我来决定,现在的领导比较细致,要求更严,我就觉得受不了,怎么看他都觉得不顺眼,天呀,我和这个小孩竟如此相似。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正如书中陈老师所言:你的心态怎么样,看到的东西就怎么样。你看到美景,更多是因为你心情好,心情如果不好,自然景观再美你也无心欣赏! 说的多好,我们何不带着好心情出发呢,人处的环境不会一层不变,我们只有适应环境才能让自己快乐! 小小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让人深思,感谢读到这本书,给我指点迷津。刚拿到准备送人,现在一定要好好收藏。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二)
每个新学年初是老师们和家长们最为忙碌的时刻,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需要同学们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和节奏去适应。尤其是关于老师的变化更是牵动着家长和学生的心,有的老师可能会随班升上去,而有的老师可能会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调整而接手新的班级。换了新老师后,有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迅速融入老师的教学模式中,而有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则可能出现成绩下滑甚至厌学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变化,以防止出现意外状况。
《我不是坏小孩之班里换了新老师》就是以学生一凡的视角来观察班级里由于换了新的英语老师后同学们出现的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位英语老师语言风格的不同。新的英语老师严厉、严肃、认真、甚至有点毒舌,总之在一凡的心中,她不是一个美的老师。后来在美术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他逐渐发现了新老师的优点。本书以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班级的变化,更容易引起小朋友们的共鸣,大朋友们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教育启迪,毕竟谁的上学生涯中没有一位严肃的老师呢?
本书角度新颖,但也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赋予了教师教育惩戒权,但是本书却出现了不少违背教师职业标准的行为,如:老师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作为惩罚、出现了老师对学生说的不恰当甚至侮辱性的语言、上课期间学校是不会允许学生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随意出去校园以免会造成安全事故,可是文中却是大量出现了。但依旧瑕不掩瑜,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三)
相信有很多同学有过小时候假装身体不舒服不愿意上学、或者直接逃学的经历,只不过这往往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开始变“坏”的苗头,要么训斥一下“下不为例”,要么痛打一顿,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这往往会给后面小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像《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的主人公孔一甲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孔一甲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他因为换了一名英语老师,不惜通过装病、逃避等方式,来达到不上英语课的目的。在一次逃课途中他遇到了夏老师,一位神秘的画家。夏老师是学校美术社团的指导老师,他引导孔一甲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用画画的形式来描绘新的英语老师陈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孔一甲发现陈老师并非想象中那么糟糕,她强势霸道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当孔一甲从内心接受陈老师后,上课包括参加学校英语表演都不再抗拒,而孔一甲的行为也感染了其它的同学,班级最终在学校的英语表演中再获成功。
作者范泽木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他很敏锐地抓住了孔一甲这一调皮又热心的男孩心路历程的变化,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述班里换了新老师之后的种种变化。在我们的求学经历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肯定会碰到教师的更换,对我们而言就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如果有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那就会更好。像书中的孔一甲多么幸运,碰到了擅长教育引导的夏老师,他让孔一甲用“每周一画”的方式走进英语陈老师,从而慢慢地接纳老师,也接纳自己。相信孔一甲今后如果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会自我调试好,并很快适应的。这其实也是学生的自我成长。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它对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学校和家庭提升教育实效,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四)
作者:小头剪烛
学校里有两种老师:一种是像《我不是坏小孩 班里换了新老师》中前英语老师刘老师、兴趣小组夏老师这样的,他们和蔼可亲,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另一种就是像新来的陈老师这样的,他们刀子嘴豆腐心,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负责,但不苟言笑,有时会显得过于严厉,因此相比于第一种老师,第二种老师很多时候是不怎么受学生欢迎的。
《我不是坏小孩 班里换了新老师》是一本颇有新意的儿童小说,这本作品里其实有一明一暗两个主人公,小主人公孔一甲显然是那个在明处的主人公,虽然全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但基本用他的视角来叙事,因此也可以理解为限定性视角的小说。而那个在暗处的主人公则是孔一甲班里新来的英语老师陈老师。
作为儿童小说,将老师也就是成年人作为“暗线主人公”,那么作品的主要冲突毫无疑问是呈现代际矛盾。小说完整地呈现了学生眼中一名老师的转变。刚开始的陈老师不仅在孔一甲眼里,就是在不明就里的读者眼中,都是一个不那么可爱的人。她严厉无趣,说话冷嘲热讽,一味采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比如刚上来就给班里的学生约法三章,不完成作业罚抄单词,上课吵闹罚抄单词,连放学后打扫卫生时高歌几曲也要被罚抄单词。因此对于已经六年级或许已经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可怕了。在主人公孔一甲的画笔下,陈老师要不就是面露凶光,要不就是牙缝塞菜,总之就是一个小丑一般的人物。但是正如《我不是坏小孩 班里换了新老师》这本书的最后写道的:人总是要长大的,周围的一切总是在变。陈老师在孔一甲眼中的、笔下的形象也在慢慢变化。实现这种转变有一个契机,那就是英语情景剧比赛。通过情景剧比赛,孔一甲与陈老师交往多了,也实现了和解,他从心底里理解了陈老师。陈老师个人形象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也是孔一甲这个明线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长大,长大的标志就是我们逐渐学会接受变化,还有就是我们逐渐明白,识人识物都得拨开表面那层迷雾去透视内里。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五)
成长里到底有多少坎儿是和老师有关? 读《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 你有过因为一个老师而不愿意学一门功课吗? 你有过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愿意学某门功课吗? 你会因为一个老师,从而有改变人生的想法吗?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经是一个小朋友,也有许多人,会遇到过喜欢或是不喜欢的老师。 那么,当我们求学时,到底有多少成长的坎儿是和老师有关呢? 偶尔和朋友聊天说起,他是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从而讨厌某个学科。有的人,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从而认真的学习这门功课。 有的人就喜欢老师的表扬和关注,有的却是非常无法接受老师的批评。在这样的一些经历里,大部分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就是对老师的喜欢,或是不喜欢。 老师在成为老师前,也曾是个学生,但是,却在长大以后,无法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他们的感受。 很多师生之间也存在误解,每个人看到的一面都是你视觉内看到的一面,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关于一个学生寒假没有做作业,但是他是科代表,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并没有问其原因,因为学生家里有事从而没有完成作业。 但是老师却提起他参加比赛时没有答完题的事,而事实是,学生患病,从而没有答完比赛。 另外,在学生中间,他还受到许多排挤。所以,压垮成年人最后一颗稻草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刻,也许就是积累而来的委屈。 这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书,但是,也是因为换了一个老师的原因,让一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一个专科老师,也打开了一个孩子心灵的世界。 或许,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的坎儿,希望,无论是哪里的老师,无论是哪里的学生,都能够拥有互相体谅的基础,更加关注孩子心灵上的变化,少让误会耽误了一个人的一生。 虽然《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丰富的成长历程,也希望生活中的师生关系能够拥有更加正向的沟通。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六)
很是应景,最近大宝换了新学校,遇见了新老师,而我恰巧看到了这本书——《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因为换了新老师而让我屡屡“逃课”的故事。作为一个家长,作为一个老师,能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到这些问题,真是良多感慨。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和新老师就产生了误会,“我”没有和妈妈讲,也没有进一步去解开我们的误会,于是,老师惩罚我,让我不停的抄写,“我”也不停地开始逃课……
很熟悉的情节,在做学生时,我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在做老师时,我也遇见过这样的学生;巧的是,我做了妈妈,我儿子变成了这样的学生。
先讲讲逃课的事,对于逃课的事,我作为一个老师,从自我职业角度来讲,我认为责任最多还是在老师,老师的处理方式决定这一切。比如我儿子的例子。我儿子喜欢乐高玩具,特别是里面的小玩偶,他几乎都睡觉不离手,于是,每天去幼儿园他都会带一个在书包里。
幼儿园里大多都是小孩子,小颗粒玩具对于他们来讲比较危险,于是,老师很明确规定不可以带玩具过去。有一次我儿子带去了,幼儿园老师狠狠地把他的小人丢进了垃圾桶,我儿子也比较叛逆,从此后,他就很不喜欢那个老师,而那个老师也几乎从未跟我沟通过我儿子的问题。我主动找老师沟通时,她总是在抱怨,说孩子的各种缺点。甚至于,有几次我儿子被人欺负她都从未跟我讲过。我儿子几乎每天都要为上学而挣扎。
后来,我给他转学,同样是乐高玩具。正好是教师节,我儿子前一天晚上就很兴冲冲地要给新老师拼一个玩具,第二天让我装在礼盒里,一路都在保护着它。
中午的时候,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已经收到了宝宝送他的礼物,但是学校有规定不能带小玩具进来,所以老师没有收。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晚上回来时,他带回了乐高积木,他非常开心,告诉我,他以后不能带这些东西去了,这些东西是在家里玩的,学校有学校的各种玩具区域可以玩。
同样的事情,老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让孩子的心里获得感不同,自然,他产生的情绪是不同的。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可能我们都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但,从我们成年人的角度来讲,这些“小事”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情绪,无论是我们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懂得换位,陪伴孩子,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情绪。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七)
伙伴们大家好,又是一期回味童年的书籍。当然,如果你的年纪比我小,正在读小学,那么这本书的功能就是助你成长。
上一期的笔记分享的书是作者鲁克写的《红色四边形》,和这本《班里换了新老师》均出自同一个系列——《我不是坏小孩》。这个系列有四本,另外两本叫《吹牛大王的变身记》和《合欢树》。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只选了两本,之后我的新书书评会涉及到社科、文学、小说、心理、经管类。如果有小伙伴对另外两本感兴趣,告诉我一下吧,我读完给大家发个反馈哦。
上一期的《红色四边形》讲的是网瘾少年江小海逆袭的故事,这背后带出深刻的哲思,所以不论是年少还是年长,学生还是老师,是否为人父母,这本书值得你去读一读,助你打开正确的育学生、育孩子的方式。
而这次的《班里换了新老师》,我认为,受众比较狭窄。我认为,这本书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回味童年以及助孩童成长,所以它更多的是面向在校园学. X I 的中小学生,因为书里的故事就是中小学生正在经历的,或许多少会有些共鸣和亲切之感,读起来较为津津有味。而且,这书的受众对象还包括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因为这类人只是刚刚从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比别的人更怀念中学生时期的校园生活,所以对于这类人来说,这本书是有趣的。
接下来,我细说一下这本书的两大功能。
首先是回味童年。书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小学六年级。讲述主角孔一. jia的各种校园经历,包括迟到、撤职、见面、排练、画画等等。不知道你是否和孔一. jia有类似的经历,对于我而言,还蛮相似的。我印象蕞深刻的是排练,小学时,老师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街舞表演,我毛遂自荐,还被老师安排为这场表演的队长,带领整队排练。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都是小学的美好的回忆,还蛮想念他们的,因为上了初中后,很少见面。所以这本书让我想起有趣和开心的过往,心中洋溢起幸福感、快乐感。
第二个功能是助孩童成长,正如该书作者所说的:此书献给成长中的孩子们。如果你是中小学生,这本书值得你去看一看,可以了解一下孔一. jia的童年,看看是否有值得学. X I的地方。也可以对比自己和他的童年,开拓眼界,完善自我。
蕞后,作为一个老学长,祝愿你们拥有美好且快乐的童年。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八)
我家老大上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班一年之内换了四个语文老师,孩子本来很喜欢语文、成绩也很好,但是这一折腾,彻底不愿意学语文了,成绩也蹭蹭蹭往下滑。现在一说换老师,我就有些头疼。
《我不是坏小孩》系列里就有一本《班里换了新老师》。开头就是因为换了新老师而逃课的故事……相信看完这本书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心里都会有感触的。
见到很多家长在换老师之后的第一问就是:“为什么是我们班换老师?”
换老师的原因很多,学校领导也好,被换的老师也好,原本应该不想换的。人类的大脑就是拒绝改变的,越简单越好,变动意味着大脑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如果碰到有老师升职、调任、辞职、产假等原因,换老师是一个正常现象,说不定是哪个班级,当然也很有可能就是你。
孩子已经适应以前的老师了,自然不愿意换;家长可能担心孩子孩子的适应问题,担心新老师教学水平,也不愿意换。
如果家长把这种焦虑传达给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有这种焦虑,反而不美。
一个老师有一种教学风格。新换的老师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传达的是期待。期待新老师带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期待孩子在新老师面前表现的更积极,更上进。
当然,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确实不一样,但是学习的关键在孩子,不在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接到换老师的通知,不用瞒着,也不用拖着,大大方方和孩子说就行。可以嘱咐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争取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孩子积极的态度,也会让老师感受到的,进而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这本《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把六年级学生孔一甲的心路历程说得很明白,他不惜装病、逃避等方式,来达到不上英语课的目的,如果长期这样的话,孔一甲的英语肯定好不了,幸好这是一个故事,后面还有更好玩的事情。
当夏老师和主人公用“每周一画”的方式走进英语陈老师的时候,才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顺利融合。
这就告诉我们家长:做孩子的知心人,观察孩子的表现,透过表现看看孩子的内心,尽早发现孩子内心的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也希望所有换老师和不换老师的家长和孩子,都能适应老师、适应学校、亲其师信其道。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九)
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换老师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换过很多老师,可是,在孩子低年级的阶段,如果遇到两个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有着巨大反差的老师的话,或许会很难适应,如果家长老师没有及时做好疏导或者帮助孩子做好适应,可能会因为这件小事儿而产生一系列撒谎、逃课、厌学等次生问题,使小误解变成对孩子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转折。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这本书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这本书中,爱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八零后作家范泽木带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家长老师们可能采取的会加剧恶化当前不利局面的不当措施的担忧,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自己对孩子们遇到新老师不适应时候出现问题的一种探索和有益尝试进行了戏剧化的预演。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化身为一个拥有润物细无声的化解难题智慧的美术社团夏老师。在夏老师戏剧性地出场之前,作者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本书主人公孔一甲在遇到新的英语老师陈老师所遭遇的烦恼,陈老师和之前的英语老师刘老师教学风格有着巨大差异,没有之前老师的风趣幽默,而且通过严厉的课堂纪律和惩罚性作业迫使同学们用功学习英语,这种方式让主人公苦不堪言,甚至要采取生病、撒谎、助人为乐、逃课等方式逃避英语课。
在这部分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小学生在面对新老师所产生的不适应到逃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新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尤其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思考——在遇到学生出现情绪不佳、不做作业、逃课等问题的时候,老师用更严厉的惩罚来加以阻止,却适得其反;在遇到儿子逃课、不遵守纪律、撒谎等问题的时候,妈妈试图用表面上的平静去和孩子沟通,以不太激烈的施压代替对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的深度了解。同时,作者也细致入微地将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描述,这一部分可以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变得不可理喻,了解为什么自己的严厉要求和惩罚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事情朝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
更值得学习的是,夏老师通过让主人公给老师每周画一张画的方式,以极小的切入点和关注度,使主人公对新老师多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同时也以陈老师的适度放手激发了主人公的内生动力,最终不仅在英语情景剧比赛中获奖,也通过一场画展让家长、学生、新老师达到了和解。
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家长、学生阅读,通过这本书,可以让三方以上帝视角对学生厌学逃课的过程、心理变化等有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借鉴夏老师的方法借鉴同类问题,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内容尝试画的地图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
这是一个关于班里换了新老师的故事。作者通过孩子孔一甲的视角,描述班里换了新老师之后的种种变化。孔一甲的学习不错,但因为不喜欢新来的英语老师,总是找借口逃课。后来经过画家老夏的引导,孔一甲发现新来的老师身上的优点,然后扭转偏见,开始重新爱上学习了。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
这本书可以让家长对孩子厌学逃学的过程和心理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孩子如何去接纳每一个老师的差异,让孩子适应变化,并掌握迎接和应对变化的方法。
当我们被赋予生命时,我们便已经身处变化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使我们最终踏入这个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关系都比较简单,但升学,分班,换老师,换同桌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
这些变化有些是使人充满愉悦的,比如孔一甲在五年级时英语老师换成了活泼的刘老师,但有时变化却是痛苦的,比如英语老师又在六年级换成了严厉的陈老师。
所幸,变化的愉悦和痛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改变我们看待变化的方式以及对待变化的态度,痛苦也可能转变为愉悦。
从我们的人生维度来看,我们是在变化-适应变化-变化-适应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循环的。就像在书的最后,孔一甲已经适应了陈老师后,老夏提出的问题一样,“如果下个学期又换一个老师,你怎么办?”就算不换老师,主人公小学毕业升到初中,还是要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引导孩子正确接受并适应变化,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人总要长大,周围的一切总是在变
首先,需要让孩子知道,变化是必然的,且很难改变的。换老师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很难因为一两个学生不喜欢现在的老师,就换掉老师。与其怀念旧老师,或者想换掉新老师,不如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
其次,家长和孩子都要明白,适应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变化伊始,往往是最煎熬的。家长在这种时候,不应该过多的苛责孩子没适应变化(比如孔一甲的妈妈),而是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面对这种变化,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幸运的遇到老夏。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心理,和孩子一起适应和拥抱变化,才是家长应该做的。尤其处于学龄期的孩子,三观还不成熟,习惯用单一的标准或者一两件事情去衡量和评判周围的人和事物,家长用智慧的方法帮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用。
千万不要以一个人的标准去衡量另外的人
这本书,没有说教,没有鸡汤,只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去引导孩子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帮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也很有帮助。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一)
我们在学习的这一路上,会遇到很多的老师,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也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师们教导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还会有一些做人的道理。
良师益友,遇到好的老师是学生生涯里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
《我不是坏小孩》系列故事《班里换了新老师》讲述的就是一个因为换了新老师而厌学逃课的故事。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里,大部分时候都会是平平淡淡的,但是也难免会遇到气场不是那么合适的老师,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里的孔一甲对此深有感触。
新的学期,班级里换了一位新的英语老师,本来对英语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的孔一甲同学因为刚开学时的一个误会,被新的英语老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断的被惩罚抄写课文和单词。
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孔一甲变得越来越不想上英语课,为此想出了迟到,装病等方式来逃避英语课。
对英语老师和英语课的反感越来越重,孔一甲小朋友内心里也承载着说不出的痛苦。
在一次外出拿快递的时候遇到了美术社团的夏老师,夏老师的出现改变了孔一甲对英语老师的态度。
作为美术老师,夏老师鼓励孔一甲每周画一幅关于陈老师的画来进行点评。一开始孔一甲画里的陈老师被丑化,夏老师点醒孔一甲,好的画作需要认真观察,需要有活力,孔一甲开始在课堂上认真观察陈老师。
景因心美,在观察的过程中,孔一甲也发现了陈老师不同的面孔,对陈老师的态度也开始变得端正起来。尤其是经过了班级英语情景剧的期权冲突后,学生们和陈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在排练情景剧的过程里,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集思广益,将整个情景剧变得有趣生动起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孔一甲和陈老师关于开学时的误会得到了解除:原来开学时在课堂上吹口哨的不是孔一甲同学,而是另外一位同学。
最后,不仅班级里的英语情景剧得到了获得了一等奖,这段时间以来,孔一甲的画作也被夏老师在画展里全部展出。这些画作代表了孔一甲从一开始对陈老师的丑化,到中间的改变,再到最后的呈现,完整的呈现了孔一甲对老师内心印象的变更。
成长就是这样,每个人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不要因一件事而去评判一个人。
在这一学年里,孔一甲刚开始很不幸遇到了磁场不合的英语老师,但是很幸运的是又遇到了美术老师夏老师。在夏老师的引导下,孔一甲不仅改变了对陈老师的态度,也将和陈老师之间的误会接触,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看完这本《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内心感触良多:很小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厌学的开始。家长和老师们要时刻关注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和想法,引导孩子梳理情绪,陪伴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二)
1.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未来。我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教师,走上神圣的讲台。
如今的我,已成为了三尺讲台的主宰。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语文教师,我对童年的梦想,有非常多的感慨。
最初想要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对于语文老师的喜爱。我的初中班主任程老师,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正是她,激发了我对于语文的热爱。只要听她的课,我就心潮澎湃。也正因此,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不错的。
同时期,我的英语水平,却始终止步不前。原因也正在于老师,我对当时的英语老师,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逐渐领悟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为喜欢,所以热爱。不喜欢一个老师,进而不喜欢一个学科,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所以,对于更容易受主观情感影响的小学生来说,引导孩子喜欢上不同风格的老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7-12岁的小学生,都可以阅读。本书的作者范泽木,他在成为作家之前,也曾担任过小学教师的工作,多年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更理解孩子们的内心。
这本《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就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述班里换了新老师之后的种种变化。
故事的主角,叫孔一甲,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同时,他又很热心肠,爱画画,成绩也并不算差。
他们都很喜欢原来的英语老师,只可惜,新学期到来,班里的英语老师换人了。新来的英语老师姓陈,非常地强势。哪怕是英语课代表,也都觉得她可怕。动不动就罚写,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都比较低迷。虽然成绩没有明显的下滑,可明显能够感受到,班级里的同学,怨声载道。
包括孔一甲,还有他的好朋友一凡。孔一甲因为一场误会,已经开始讨厌陈老师了。他本来学习不错,却总找借口逃课。幸好他遇到了夏老师,一位神秘的画家。他引导孔一甲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并把情感的变化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孔一甲发现陈老师也并非就如自己想象中那样。她也有自己温柔善良的一面,同时,她也有自己的不容易。后来的陈老师,也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以惩罚为主转换成以奖励为主,班级里的学习氛围,马上就不一样了。
孔一甲在审视内心的过程中,重新地认识了偏见的力量。
当他扭转偏见,开始看到陈老师的优点,他的学习热情,也就跟着回来了。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素材取自于生活,非常地接近孩子们的日常。
通过故事,引导孩子理解每个老师不同的特点。接纳老师,也接纳自己。唯有这样,小孩子才能有一个更加平稳的心境。也只有在撇除偏见之后,孩子们的学习,才更有动力。
身为老师,我在阅读《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这本书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很多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也会过于强调严厉的意义,却忘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对于孩子的学习,才更有益。
境由心生,当我们不能改变他人的时候,就试着理解吧。至少,撇除了怨恨,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不是吗?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三)
夏老师说:“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千万不要以一个人的标准去衡量另外的人,也不要用一件事去评判一个人。”——《我不是坏小孩》之《班里换了新老师》
孔一甲是个普通的小学生,他的英语成绩一向不错,直到某一天,新老师来了,他的英语成绩开始直线下滑。
真的是孔一甲不用心了么?
细读本书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一个孩子的成绩,在他没有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情况下,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家长的引导。
书中的刘老师,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类型。
她温柔善解人意,用最大的善意去包容学生的错误。
除此之外,刘老师十分能够跟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干活她帮忙,学生为了排话剧牺牲休息时间,刘老师会给他们送奶茶。
温柔的刘老师,她的教学核心是“朋友”。
可每个人的教学理念不一样,我们的人生不会只遇见一个刘老师。
孔一甲升学后遇见了他最不喜欢陈老师。
陈老师为人很严厉。
学生犯错他批评,学生懒惰她批评,学生走神她批评。
孔一甲适应不了批评,于是开始对英语心生厌恶,成绩自然是一落再落。
陈老师的教学核心是“严师”。
很多学生在学生生涯无法适应从刘老师到陈老师的切换。
孔一甲最开始也不行。
好在的是,孔一甲遇见了夏老师。
夏老师是一个美术爱好者,最擅长的是发现美好。
他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
孔一甲讨厌陈老师,夏老师就让孔一甲去好好观察陈老师。
所谓日久见人心。
孔一甲很快发现了陈老师的温柔、心软、脆弱和善良。
接受一个人的输入,要从接受这个人开始。
孔一甲发现了陈老师的好,因而开始接受陈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其实很多人都会遇见同样的问题。
换了老师很不习惯,换了上级很不习惯。
其实这都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
尤其对一些家长朋友而言,孩子在面临换老师时产生的抵触情绪,真的算是一个大难题。一旦解决不好,也许就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夏老师在书中给孔一甲布置的一些“作业”,迅速且有效地解决了孔一甲对于换老师地抵触情绪。家长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书中多多了解一下。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四)
学校为什么要换老师?
1、教学调整需要:该老师只教1-3年级的班级,4年级开始由高年级老师接手;
2、新生班级数增加:有经验的老师被临时调走;
3、师资的重新调配:比如年龄搭配,中年教师稳重、经验丰富加上青年教师活力与朝气蓬勃,班级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比如特长搭配,每个教师工作者都有她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专业技能上也有长有短,会对他们进行互补性的搭配;
也就是说:换老师其实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个学生都面临过相同的困境,在面临教学风格完全不同的接班老师,或许很难适应。但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的疏导学生的消极想法,帮助孩子做好适应,可能会因为这件小事儿而产生问题,避免小误解变成对孩子影响。 当然换老师也有不好的地方:孩子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因为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法。那既然我们别无选择,与其担心,为什么不转念想想换老师的好处呢? 换老师有什么好处?
首先,换老师是孩子的一个成长契机。
“换老师”意味着分离。分离对孩子来说会产生痛苦。
其实,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阶段都需要经历分离,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
适当经历分离,经历分离带来的冲击和不适,在这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长大成熟起来。
所以新学期换老师,家长不必过分焦虑,接触不同的老师也能成为孩子心理成长的契机。
其次,多接触不同的人,对孩子的性格,适应能力,都有很大好处。
家长们不希望更换老师,就是觉得刚和老师磨合好,换个老师就要重新开始磨合浪费了孩子的感情和时间。
事实上,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多和不同性格的人接触,才能养成孩子开朗的性格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
孩子和新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的社会适应也在逐渐增强,同时也了解了更多人的谈吐、思维方式,学习到和不同人的不同相处模式。
❀故事要开始了❀这是一个关于因为换了新老师而逃课的故事~
主要人物的简单简述,我(孔一甲),一凡,陈老师,夏老师~
就如许多孩子一样,既期待又害怕新来的老师。
故事开始,因为一个新老师心里情绪变化的过程`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让我对这位新老师有了误会,像颗稻草,无处释放,也没告诉妈妈;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英语的成绩持平,不上升也不落后,经常惩罚抄单词和抄课文,两周而已,主人公我和邻居一凡的右指就让长出手茧。碰巧今日遇上我们值日, 本想借此让陈老师刮目相看,为了卫生,在叠桌子,然后顺势兴致高涨的唱起了歌曲~在做卫生的时候在教室开了个演唱会,弄巧成拙的陈老师发现,又被数落了等;
其次陈老师和之前的英语老师刘老师教学风格有着巨大差异,没有之前老师的风趣幽默,而且通过严厉的课堂纪律和惩罚性作业迫使同学们用功学习英语,这种方式让主人公苦不堪言,甚至要采取生病、撒谎、助人为乐、逃课等方式逃避英语课。 为了后续神秘的美术老师(夏老师)的出场还陆陆续续做了一些铺垫;
在帮陈老师拿快递时,路过果园,遇见老夏,在写生,并画了一幅主人公的照片,孔一凡期待他是美术老师就好了,觉得他的美术课一定很有趣; 夏老师给主人公布置了一份作业,让主人公给陈老师每周画一张画的方式,以极小的切入点和关注度,使主人公对新老师多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在一场话剧表演中,同时也以陈老师的适度放手激发了主人公的内生动力,最终不仅在英语情景剧比赛中获奖,也通过一场画展让家长、学生、新老师达到了和解。 也发现陈老师与众不同;
结尾,夏老师说:“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千万不要以个人标准去衡量另外的人,也不要用一件事去评判一个人。”
夏老师也开画展了,幸运的是主人公的每一幅有关陈老师的作品都被展现出来,妈妈和陈老师,也明白了画中含义。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喜欢,慢慢开始理解;人总在长大,周边的事物不会一成不变的;
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家长、学生阅读,通过这本书, 欣然接受换老师的事实,让孩子一起尽快的适应新老师、适应新学期。
我不是坏小孩:班里换了新老师读后感(十五)
数学老师78岁生日,我们第一次给他过。这个当年让我们爱恨交加,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时不时出现在我梦里、在学校大门拦截我、抓我迟到的老校长,总在人生的一些场景,不由自主的想起他。
是的,当年,他既是我们初三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校长。他教学的能力很出名,但是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是吹的,真是远近闻名。
真的,班上聪明好学的男同学,都被他宠上天了,和他同吃同住随时辅导。而我们女同学却总能从他那犀利的眼神中读出一些轻视,要想问他问题,那得抓紧一切机会。于是,我们不服输,也不服他的偏心,觉得唯一能报复的办法,就是加倍地努力学习。哈哈,想想当年我和闺蜜你追我赶,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科男同学又考不过我们的时候,我们回之不屑的小眼神,心里总能平复他的偏见对我们的伤害。
也就是在这样的较劲中,我的数学成绩,即便后来上高中读文科,也是班里名列前茅的。也许是老校长那眼神太毒,我们从来没去想过要去问问为什么。在毕业以后,在有限的相遇中,我们仅仅是招呼而已。那隔阂无法让我们再靠近一步,即便,成人以后,深知老校长当年,其实,教会了我们很多。
给老校长庆贺78岁生日,是我们一直敬重的初一数学老师加班主任刘老师召集的,原来老校长也是他的恩师。
一阵寒喧,在给老校长敬酒时,我和闺蜜像委屈的娃娃,向老校长大倒苦水,笑侃他当年偏心。老校长人生第一次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这纯属迫不得已,年轻时,有老师犯作风的问题,前车之覆,也为了避嫌,不得和女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久了就成了一种习惯。这样的原因,把我和闺蜜弄得哭笑不得。想想当年我俩卯足劲,千方百计地和他斗智斗勇,竭力想得到他的肯定,谁能想却是这样的结果。
几十年的梗,却是这样的原因,所有的不满与埋怨都烟消云散。看着老校长呐呐的表情,惹得在坐的同学哈哈大笑,可气这些男同学,都曾受过老校长各种宠爱,还这样打趣老校长。
绕过这样的误解,回首,其实老校长也有和蔼可亲的时候。曾经,为了一道数学题,我和他争论不休,于是我打们赌,那天恰好中秋节,本想把我难得的五仁月饼当赌资,可他却说项上人头,当时,真把宝宝我吓坏了,但表面也不怯场,也出他意料,我居然敢应赌(其实前十分钟,我特意仔细看过那道题)。没有悬念,老校长肯定输了。
哈哈哈,老校长的脑袋归我啦(当然,这仅仅是笑话和谈资,我可不敢问他要),为此,我扬眉吐气了好久。
所有的美好在误会消除以后都成倍地放大。再回首,其实老校长也并没像他表现出来那么让人讨厌,当初那带着有色的眼神,现在回想起来,眼底还有笑意、欣赏和欣慰。用男同学的话说,他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慈父。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在看范泽木新著《我不是坏小::班里换了新老师》这本儿童文学时,突然想到、感悟到的。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千万不要以一个人的标准去衡量另外的人,也不要用一件事去评判一个人。这是书里那位富含哲理的夏老师说的。所有的误会需要及时消除,所有的错误,也需要我们用宽阔的胸襟去包容。这是这本儿童文学教会我们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师益友及时引导,也需要这样的好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