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大国护眼之策的读后感大全

大国护眼之策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2 19:45:25
大国护眼之策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22 19:45:25   小编:

《大国护眼之策》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以中国近视率高居世界之首为切入点,提出了解决近视问题的策略。文章指出,大国要护眼,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科学的用眼环境。通过加强儿童近视防控、推广户外运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眼健康状况。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引发了深思。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一篇

眼镜被称为人身上最精密的部件,真的该了解更多

近视和视力是两个问题,眼轴的长度是我们监控眼睛健康最重要的指标。爱眼护眼要跟上,光的营养,最好的是太阳光,采用全谱的灯光,还有距离,采用远距离投屏。

还记得自己的近视竟然是从一个看视力表的规则错误理解而开始的,后来便是用电脑和手机过多而加重,直至年纪大了还会有老花的影响,现在频繁的摘眼镜,戴眼镜,所有的现在都是过去所至,胜因夙所宗。

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等,如何可以更好的预防胜过治疗。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二篇

近视日常改善方法: 1. 电视甚至可以用于训练视力,放3米以外看就可以。 2, “20-20-20原则”,就是每用眼20分钟,要休息20秒钟,看20英尺以外的东西。 3, “一拳一尺一寸”,我们要保证“一拳一尺一寸”,其实也是为了保持合适的阅读距离,“一拳”就是你离书面一拳距离,不要贴在书桌上;“一尺”就是你的眼睛跟你阅读的东西的位置要有一尺的距离;“一寸”就是我们拿笔不要太靠前(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如果你拿笔太靠前,你的头就会歪,离书面就会近,这也是在控制距离。 光营养和距离 追踪眼轴长度 正常24 4个L 换灯 全光谱灯而不是蓝光灯 宏光治疗 未戴眼镜的预防用 OK镜 白天不戴,晚上戴 long 远向 远向屏 干眼症: 卸妆、不带隐形眼镜、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眨眼频率、热敷眼睛、滴眼药水(治标不治本)。 白内障: 必定会得的病、如果影响生活,确实要做就得做。 青光眼: 情绪激动的时候犯病、眼压太高了。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是否近视,70%取决于父母对近视的认知。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三篇

10点收获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四篇

从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一个关于近视非常重要的指标,眼轴。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近视了,他要知道自己近视的度数,一个是通过近视镜片,镜片是多少度,自己就是多少度的近视,通常镜片会矫正到1.0;

另一个是通过观看视力表或是机器验光,从而得出一个零点几或是四点几的裸眼视力。

如今去医院机器验完光后,还要经过散瞳再验光。

医生会发一瓶眼药水,持续而间隔地滴进眼睛,并保持闭眼状态,等上半个多小时,再去找医生查验视力,这样散瞳后检测的视力更准确些。

但以上方法得出的视力结果还不够客观准确,因为受个人身心状况、环境光线等影响,以及很多干扰因素,有时出入较大。

而眼轴则相对稳定多,它是一个最重要的视力检测指标。

我们的眼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眼轴就是它的前后长度,而不是上下长度,即从前面的角膜到眼底的视网膜的距离。

通常测量的眼轴是所谓的光学眼轴,是与屈光度相关的眼轴。

眼轴的长度则不受人身体状态情绪的影响,不需要散瞳,而且数值稳定。

眼轴和近视度数是一一对应,成正比关系,眼轴越长,则近视度数越深。

因而防控近视,核心是要控制眼轴的增幅。不要让它增长的过快。

学过初中生物的都知道,近视的眼球跟正常视力眼球的区别就是,近视眼球比较扁长,因而近视的人眼轴也比正常人的眼轴要长。

如今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其实就是用激光把眼角膜切去一薄片。这样人为地让眼轴变短了,根据眼轴和视力的对应关系,术后的视力就跟正常视力的人一样了。

眼轴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对于眼轴的控制就是不要让它长得过快,那样就离近视不远了。

通常来说,眼轴增速控制在每月0.02mm以内,可以认为防控效果刚及格,近视度数增长很慢。

控制在每月0.01mm以内,则认为达到优秀线,近视度数不增甚至会回退。

如果眼轴不涨反而倒退,则控制近视效果非常好,近视度数会逐渐变小。

控制眼轴的底线,是尽量在小孩到18岁成人之前,不让数值增长到26 mm。

一旦达到26 mm,那就意味着是高度近视,不仅给个人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更要紧的是会引发一些个眼部疾病。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五篇

赵阳医生的《大国护眼之策》一书,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青少年近视不仅可防、可控,而且可治。

可防可控,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可治这个说法,则跟目前主流的声音有些不同。

因为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些官方所谓专家的说法,就是近视不可逆,也就是只要得了近视就是治不好的,这个观点听着让人失望,科技发展到今天,竟然没有办法攻克近视这道关口。做手术其实是治标不治本。

曾几何时,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小朋友们很多都戴上了眼镜。如今青少年的近视率越来越高,而且呈现高发、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光明未来。

学习好和视力好就像鱼和熊掌一样,很难兼顾。眼镜都快成了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标配。学习好必然用功,用功则费眼睛,因而视力就好不到哪里去。

就像有人说的,要想孩子不近视,让他去农村种地、草原放羊,不要学习看书玩手机,那肯定不会近视。

但谁也不会为了孩子不近视而去这样做,毕竟两权相害取其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大不了孩子长大了去做个手术。

如今的社会,诱发近视的因素太多了,手机、网络、电视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还有数不清的兴趣班,都让孩子的眼睛不堪重负,过度疲劳,导致视力越来越模糊。

我们也都知道,要想保护好视力要多到户外活动,少看电视,少玩手机,看书学习,坐姿端正。

用半小时眼睛就休息10分钟,去户外望望远处。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但能够实打实做到的人却不多。

由于这些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间、空间、意愿上都是相冲突的,必须有家长监督才能落实,如果家长落实不下去或走了形式,那这些办法就没有任何效果。

医院有所谓金眼银牙的说法,在眼睛上花的钱是比较多的。跟治疗其他疾病不一样,对于近视,总是办法不多。

戴眼镜不是治疗,它是相当于拄着拐棍帮助走路一样,眼镜是帮助你看清黑板和远处,它没有任何治疗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眼镜总需要配新的。

小孩子近视了去看眼科,不是为了治疗近视,而是为了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好办法,但其实医院也没有好办法。经常听到的说法是,现在还不用配眼镜,过段时间来就可以配眼镜了。

有人比较说,为什么西方戴眼镜的青少年没我们这么多?

根本原因就是重视户外,有大量的户外活动。这一点我们想学是学不来的,国情不一样,传统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基因遗传。

书中提出了近视防控的4L的疗法,可谓是打破了近视可防不可治的这种说法,开创了激光手术之外新的治疗手段。

所谓4L的疗法就是灯光改造、红光治疗、成像超前、远像雾视。这些都是能够跟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结合紧密的方法,不需要再额外采取措施,达到用眼即护眼的效果。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六篇

除去遗传等先天因素,造成近视的成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近距离用眼多。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造成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看远处变得模糊。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看近处时,聚焦成像点会跑到视网膜的后面,即成像会滞后。想要看得清楚,眼球会不自觉地去追这个成像点,时间久了,眼轴就会变得越来越长。

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学生们写作业20分钟要休息一下,向远处、绿色的地方多眺望,目的就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改善睫状肌调节,保护好眼睛。

如今造成近距离用眼的场景太多了。特别是小孩子,玩手机,用电脑,用iPad,都会造成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小孩近视的越来越早,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电子产品用的太多,近距离用眼的机会增加了。

因而那些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工作,患近视的机率就会很大,例如写字、画画、修表、绣花、刻章等,但其实干这些工作的人并不一定都是近视。国内有名的作家莫言、贾平凹、余华都没近视。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看他们是自小干这个,还是成人后才干这个。通常成人的眼球会变得很硬,已经基本定型,想要近视也是不容易的。

另一个就是自然光照的少。

这也是为什么预防近视,要倡导多去户外。因为外面有最有营养的光——自然光。

阳光中最有营养的光是其中的红光。如今倡导保护视力,都要求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目的就是让眼睛得到最有营养的光。

但这个对很多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奢望,有时也很难做到,因为学业的压力,天气的影响,有时根本达不到两小时户外的标准。

有人说大户外是不是就是站在太阳底下晒,尤其是大夏天也要这样。

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是天气好,阳光明媚,站在阴凉处也一样的,效果也是差不多的,也同样能够吸收到最健康最有营养的红光。

据新闻报道,上海有个学校,所有教室的灯光都进行了改造,换成全光谱灯光。

这种灯光能最大限度的模拟自然光,给学生们最有营养的光。根据随后一年多的观察数据,改造后的灯光让学生们的近视率下降了不少。

学校里做了几十年的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穴位刺激原理创作的一套护眼按摩操。

从现在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增长势头迅猛的趋势来看,它的实际效果确实需要打个问号。做眼操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今看来效果微乎其微。

有那做操的几分钟时间,真不如把学生赶到操场望望远处,吸收一些有营养的光。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七篇

买这本书的起因,是闺蜜看完大呼认知拔高,强烈推荐。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学校视力测试4.8,建议去医院复查。

作为父母都近视的家庭,我们一直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注意20-20-20原则,尽量户外活动,但是学校这个不一定准确的4.8还是把我的视力焦虑往上拔高了一些。

书的总体感受是认知有提升,医学科普类书籍的好处是,真真实实知道一些之前不知道的、或者知道错了的知识。这本书也如此。

先说知识:

到底什么是近视眼:

看近处时,视觉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眼球便往后拉伸去靠近它,长期如此,眼球变成椭圆形,眼轴变长,就是近视。

远视反之。

所以近视的关键指标是眼轴长度,如果能够控制住眼轴长长,近视也就控制住了。

那怎么控制眼轴长长呢?就是看远处。长时间、长距离、凝视。

基于这个背景,控制近视的方法:

1、户外活动,白天长时间户外活动,能多长就多长,对于学生阶段至少2小时以上。

所以对我直接的行为改变就是,放学后天黑前,优先户外活动;周末的白天,优先户外活动。

2、合理的光照环境,书里给了具体的数值,根据数据去买吸顶灯和台灯,我检查了一下家里的灯,基本上都符合书里的数据要求。

还可以买光昭仪测试家里的灯照情况,我有点犹豫买不买,感觉很容易成为鸡肋物品。

3、日常注意用眼距离、时间:

20-20-20原则,看20分钟书/视频之后,看20尺的远处20秒,我一般安排看窗外某个建筑2分钟,自己数120下。

一拳一尺一寸,这个坐姿的问题,工具家里都有,比如坐姿提醒器,但是落到实处还是得靠家长盯,不然很难做到。

4、望远凝视,这样可以让视觉成像出现在视网膜前面,眼球内侧往前靠,往前长,与看近处的眼球往后长努力抵消。

我们家正好住的楼层高,远处就是一个森林公园,现在没事就让孩子去看看那个公园里的湖,算是主动进行望远凝视。

另外还有4个医学干预手段,我觉得暂时还没有道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生活干预控制住是最好的。

我自己中学时候戴过OK镜,现在发现依然在说OK镜,只是跟2001年比,贵了10倍。

红光治疗、近视离焦镜、远像装置、读写镜,各有利弊。书里把原理和利弊都做了阐述,只是感性地觉得红光治疗说得有点多,但是有讲到市面上产品很乱,有没有说出个结论。

作为科普类读物,值得一看,但知识量比我想象的少,所以只给了四星。

近视的大背景、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政策层面的文件大概占了1/4的内容,对于个体读者来说,有点多余。

书名也起得有点大。

周末去卓正复查。

大国护眼之策读后感第八篇

一、大国之痛:令人担忧的青少年视力问题

在给家庭和孩子设计近视防控的方案时,除了要算经济账,还要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如果每天花较长时间护眼,结果影响学习的时间、鸡娃家长就会暗自计算眼睛和学习哪个重要了。还有要考虑孩子配合的难易、家长投入的精力等因素。家长管得多了,孩子不愿意,或者家长之间产生了矛盾,都会影响防治。

近视防控是个马拉松,容易坚持的才是好方法。

使用电子产品时,不能一味禁止,因为有时使用电子产品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容易产生孩子的对抗。应该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屏幕大、分辨率高、亮度合适。有条件的话使用桌面远像装置或接到3m以外的电视、投影上观看。

二、答疑解惑:重新认识近视眼

单纯的“是否戴眼镜”这一个因素,对近视是否发展速度关系不大,差距只有±0.2D(20度)

一般来说,首次配镜散瞳验光是必要的。有经验的医生也可以根据眼轴、晶状体厚度、角膜曲率等因素推断出大致的屈光度数。

儿童近视防控,在医学上属于“治未病”。现实中眼科大部分医生集中在治疗疾病,很少关注近视预防。医生开出配镜的处方,让视光师完成验配,门诊工作就完成了。近视相关业务属于视光科,在角膜塑形镜出现前,视光科的主要工作就是配镜。

相比较其它眼科专科,儿童近视的分歧尤其多,各种观点、传言都有。这种局面主要是现代医学谨慎保守有关,只有高等级的医学证据才会被采纳做为全国性专家共识和进入临床指南。

近视防控工作不是需要均匀发力的,值得家长关注的重点时机视小学期间(6至12岁)。之前一般孩子时间充裕,户外活动多,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风险不大。之后则发育接近尾声,收益较低。

视力并不是近视防控的指标。影响裸眼视力的因素很多,例如孩子的专注度、环境亮度、正在接受的治疗(按摩、穴位刺激、脑电刺激、视功能训练、角膜塑性镜/ok镜、缩小瞳孔)等,因此度数和视力不直接挂钩,也就不能做为近视防控的指标。甚至出现视力正在变好,近视却在隐匿增长的情况,直到提高视力的方式到了极限,近视掩盖不住了才会被家长发现。

建立近视屈光档案,应该在3岁左右做第一次基线测量(以及筛查大散光和早发性近视远视弱视),在近视发展的进展期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眼轴,并同时检查验光、眼压、视力和角膜曲率。如果做红光治疗,还要检查眼底。

每种近视防控的办法都有效果好的人群和无效的人群,屈光档案可以帮助评估近视防控效果。

相比较于对于远视储备正常的孩子来说,远视储备不足相当于近视。

家里环境光应该达到250lux。参考来说,LED光源的应该每平米7W,而不是一般用的3W。建议的改造标准为:全光谱,Ra>90,R9>90,吸顶灯7W/㎡,台灯桌面照度900~1500lux,色温4000K为宜,也可以白天5000K,夜晚不超过4000K。

红光疗法,即低水平红激光疗法,以红色低水平红激光,每天2次、每次3分钟照射眼底,可以产生显著的近视防控效能。

减少成像滞后,可以减少近视发展中的刺激因素,减少扣分,但是很难加分,通常包括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改善晶状体屈光力改变的调节力(翻转拍法),佩戴低度数凸透镜(读写镜)。

创造成像超前,可获得一部分的加分,通常包括雾视训练(佩戴雾视镜),周边近视离焦(隐形眼镜如角膜塑性镜、离焦RGP和离焦软镜,框架眼镜DIMS),远像装置等。

可以使用的近视防控手段共有10种:户外活动、灯光改造、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间、凝视望远、红光治疗、近视离焦镜、远像装置、雾视治疗、调节力训练、读写镜。其中前四项属于行为防控手段,后6种属于医学防控手段,其中三种(红光治疗Laser,成像超前Lead,远像雾视Long)加上灯光改造Light,统称为4L疗法。属于较为值得推广的防控方法。

高强度阿托品长期使用效能高,副作用是散瞳效应和调节力消失,因此室外需要戴墨镜,室内需要戴读写镜,在红光治疗、远像装置发明之前一直是不错的选择。目前逐渐退出第一阵营,主要用于患者年龄太小或光过敏等无法采用红光治疗的情况。

局部理疗有助于提升裸眼视力,改善视疲劳,但是在控制眼轴方面没有看到明显的功效。因此建议理疗只能作为辅助。

三、溯本清源:探究综合防控体系

6岁以前的儿童,大部分孩子只要保持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就不容易近视。

近视发展过程目前基本认为是这样一个过程:弱光照以及成像滞后(看很近的东西)这两种光学信号,通过视网膜上的多巴胺等传导介质引起的连锁反应,使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减少,继而影响巩膜的营养,巩膜变薄,强度变低,在眼内压的作用下,眼轴就会越来越长,发生近视。——2018年瞿佳教授、周翔天教授团队提出的脉络膜血供调控学说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成像滞后的情况占比很高,眼睛时常接受了这种光学信号刺激,就会认为环境已经改变。为了适应环境,会启动一系列的机制使眼球增长,使视网膜向后接近成像点。

眼轴本身上午增长的情况较为严重,下午和晚上眼轴会缩短(但变化很小),因此上午应当减少成像滞后的刺激,下午和晚上则多做加分项目例如雾视训练等,即“白天少刺激,夜晚多保护”。

除了位置,成像对比也会影响脉络膜厚度。研究表明浅色字体、深色背景的文本会使脉络膜加厚。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看电子书设置反对比度的阅读环境。

散瞳后测得的近视度,由于睫状肌已经完全放松,调节力为零,因此认为是真性近视,没有再降低的可能性。同理,雾视训练使睫状肌放松,视力提高,可以治疗假性近视,但不能视为是近视治疗。

有理论认为散瞳不是晶体屈光力减小的极限,这样的话真性近视也变得可以治疗。但是目前没有实例,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在近视之前控制眼轴,通过雾视治疗激发晶状体的代偿功能,也许比配镜更为重要。(这里一大段我都看不懂……)

戴不戴单光镜,对近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近视不会因为戴眼镜而停止发展,大样本研究认为戴普通单光镜会让近视发展轻微加速

周边近视离焦法,分为有框的功能性近视镜,和隐形眼镜白天戴的透氧角膜解除镜(RGP硬镜)和离焦软镜,以及隐形眼镜晚上戴的角膜塑形镜(OK镜)。一般来说优点很多,主要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以及隐形眼镜容易有卫生风险,另外各种镜的佩戴是有医学限制的,有些人无法佩戴。

远雾视治疗简单有效,但是无法融入生活和学习的用眼场景中,需要专门花时间进行,因此很多人没法长时间坚持。

四、升华认知:掌握近视防控的深层原理

研究发现,近视的人群,正向调节力普遍较差;反之,调节力较差的人群,近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调节力较差的孩子阅读较短时间,近视失分可以接近调节力较好的孩子阅读较长时间。

总刺激量=滞后量x时间。

读写镜的验配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限制,一般多在孩子调节力提不上来的情况下使用。平光周边离焦镜验配相对简单,远近通用,可以减轻看近处时的负担,还可以带来一定的加分,成为不少医生推荐的解决方案。

眼压对近视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眼压偏高的孩子近视发展快。可以用有氧运动方式降低眼压。眼药水降压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

在窄带单色光谱下,蓝色有益于眼睛。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纯色光环境,这是则是深红色低色温有效,因此大多数护眼台灯和吸顶灯色温都低于4000K。

分析了精神兴奋性脑疲劳与照度、色温之间的关系,认为桌面照度1500lux较为适宜,不应超过2000lux,色温不大于4000K。

可以在孩子卧室中与床对角的天花板上贴一个视标,大小以孩子在床上需要聚神凝视勉强可以看清楚为准,睡前让孩子注视3分钟,然后关灯入睡。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夜间保持一个较为健康的脉络膜厚度。

韩国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大于9小时的孩子,近视患病率明显低于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孩子,而且睡眠时间没减少一小时,近视度数就会增加10度。

有一些较正规的视训机构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凝视望远的习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但是消费者缺乏知识储备的话会很难分辨。

健眼操目前缺乏循证医学支持,也许是没人坚持,也许是功效甚微。

在近视攻防战中,孩子连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是主要的进攻性因素之一,强调20-20-20原则,即20分钟需要凝望20英尺(6米)以外的目标20秒钟。

五、破解疑难:解答近视防控常见问题

近视配镜原则

A. 不同年龄:2岁以下低度近视保持观察,高度近视进行部分矫正。6岁以下不高于150度的近视可先观察,高于150度的予以部分矫正。18岁以下裸眼视力低于0.6的应当予以配镜,以免影响学习。

B. 不同度数:100度以下可以不常戴,250度以下可以在视远时佩戴,250度以上应常戴。

C. 旧镜过矫:如果度数降低超过50度,则可以换镜。成人100度以上或有疲劳症状者可以换镜。

D. 孩子每年瞳距会增加1~2mm,注意考虑1~1.5年换一次眼镜。

散光是指角膜不是球形而是橄榄球形,一般3岁之后角膜趋于稳定,便不再增加。但是晶状体可能会代偿角膜散光。随着年龄增加,代偿能力会变弱,于是表现为散光逐渐加深。

在初次验光时,需要散瞳验光和恢复后再次验光结合,才能避免过矫。

从原理上说,近视的孩子眼球各个方向生长不一致,眼轴方向较快。近视防治的核心工作就是把后极部脉络膜厚度补足,让睫状肌放松,让各向受力均匀一些,同步增长。

家长可以给孩子的近视防空计划定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跟自己比,把眼轴增速压制住,即近视虽然在涨,但是成年后不至于发展到高度近视(50分的措施)。第二阶段,跟正常孩子比,努力把眼轴增速压制在生理性涨幅,即近视度零增长(通常红光治疗+周边近视离焦法)。第三阶段,向着近视度下降的方向努力(长期的远雾视治疗+4L法,唤醒晶状体代偿,引发巩膜重塑)。

角膜塑形镜费用较高,可以有效放缓近视增长速度,而且利用夜间睡眠时间,故很多孩子和家长欢迎。辅以红光、雾视等手段。注意卫生清洁工作。

红光治疗相对安全、有效、省时省力、方便,适用于大部分的近视类型,有效率90%,对预防也有效果。在治疗前,要做验光检查,确认屈光度、度数和散光。超过600度的孩子要先做眼底照相,要是有弱视还需要做OCT检查。要是治疗后孩子发生看东西的颜色完全不一样、或者眼前有异常光斑持续不退,需要去看医生。如果红光治疗效果不佳,记得检查一下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是否改正。

望远训练不是泛泛地远眺,而是要集中注意力凝视。

上网课时,可以考虑把电脑画面投到2.5m以外的电视屏幕上,减少对近视的刺激。

投影仪的光比电视机的直射光刺激小,画面效果更大,距离更远,但是光度不足的时候可能让眼睛更疲劳(太暗看不清)。电视机相对便宜,使用起来方便。

六、对症开方:不同阶段的个性化防控方案

3岁以下孩子不得使用电子产品,6岁以下尽量避免使用,如因早教等原因必须使用,非学习目的的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12岁以下,远视储备不足75度至50度近视的,归入第一类近视:近视前期。600度以下属于低度近视。600度以上属于高度近视。

在近视前期,应当以行为防控为主,每天保证2~3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孩子遵守“一拳一尺一寸距离原则”和“20-20-20时间原则”。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眼轴。

七、亲子配合:打响家庭近视攻防战

孩子远视储备消耗殆尽时,是有一些信号的:看东西越来越近,看电视要把小凳子搬到电视跟前,看书写作业头越来越低,还有歪头看东西(代偿头位)。

关于坐姿改善,家长要以教育、督促为主,让孩子逐步培养出好习惯,帮孩子进行背部肌肉训练对坐姿改善有一定帮助。

饮食上,过量吃糖会加速体内钙流失,降低巩膜弹性,在眼内压的影响下,眼轴会拉长。糖分代谢还会消耗维生素B1,缺乏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视神经炎。过于精细的饮食会造成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铬元素缺乏,影响视力。吃过软的食物也会无法锻炼面部肌肉,影响睫状肌强度。建议多吃一些牛奶、豆类、虾皮、木耳等富钙食品,动物肝、牛肉、玉米、面包、红糖等含铬食品,多吃绿叶蔬菜、瘦肉、海产品补充维生素B1。还要补充叶黄素(玉米、绿叶蔬菜、蓝莓、猕猴桃、蛋黄),但是目前功效未得到证据支持。还有花青素和Ω-3的功效也未有研究结果支持。

八、校园助力:落实系统化护眼攻略

孩子如果自律性不够,做完作业后不是主动放松眼镜,而是开始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对视力雪上加霜。

坐姿要注意,背部挺直、肩部平直;上臂自然下垂,与桌面垂直;大腿和小腿垂直;在桌面下膝部要有自由活动的空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