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摘抄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9 04:45:43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6-19 04:45:43   小编:

《人间有情系列》是一套包含四册的小说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其中,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读后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情感的纯粹。这套小说集值得一读。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一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以前那个年代,没有发达的网络,坎坷的道路,却可以爱的很坚定;现在这个时代,有着发达的网络,便捷的交通,却爱的很浮躁,功利性强。爱情,更多时候是个笑话。 就像听歌,老歌怎么循环播放都好听,词委婉却不失情意。每一首歌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初闻不是曲中人,再闻己是曲中人。现在的歌也有好听的,只是终究缺乏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忘了在哪里听到过一句话:听闻民国爱情,十有九悲。深情即是一出悲剧,必得以生死来句读。我很喜欢的朱生豪和宋清如也难逃这出深情悲剧。朱生豪曾被人说道:“他的人生只有两件事,译莎翁和爱朱清如。”他和宋清如的感情,无论在哪个时代,应该都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 这本《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选编了朱生豪的情书手稿,称谓、落款自在随意,保留最初的样貌。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者” 他写给宋清如的情书,饱含情意又极富诗意,淡淡的笔墨下是无尽的相思之情。 朱生豪就读于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辅修英文,还拿到了奖学金。大二参加了“之江诗社”,人送外号“之江才子”。在这个诗社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宋清如。而清如自小喜爱诗词,自然对才华洋溢的学长备生好感。在朱生豪的“大力引荐下”,宋清如顺利进入了诗社。志趣相投的两人,在不断的书信往来中感情也得到了升温。 在这本《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里也可以看到,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称呼有很多种,什么清如贤弟,宋、清子、宝贝、妞妞、傻丫头...不管哪种称呼,他对清如的情谊总是不变的。 “我要把莎士比亚的译作,当做向你求婚的礼物” 最开始,他接触莎翁的作品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挣钱糊口,到后来真心实意地爱上了莎士比亚。 他和宋清如信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变成了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只是可惜他的译稿被日军付之一炬。 战时的生活颠沛流离,1942年,两人终于如愿步入婚姻的殿堂。好景不长,1944年,朱生豪永远地离开了宋清如和他刚满周岁的孩子。而宋清如为了完成朱生豪的遗愿,一边带孩子,一边完成了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之后,又将稿费悉数捐给了公益机构。 朱生豪翻译的莎翁作品,是迄今为止最完整、质量水平最高的莎士比亚全集。哪怕他自己被病痛折磨,生活艰难,他也不曾将这种情绪带入翻译的作品当中。可背后,是宋清如全力的支持与付出,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自己的翻译事业。 之前,羡慕朱生豪对宋清如的感情,现在来看,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的付出更让人感动。甘愿付出却不曾邀功,相爱却从未高调。在这本书中,于无华丽词藻,只有真性情孩子般的话语中,重温爱情最真实、最赤诚的模样。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二篇

书架上有一套《莎士比亚作品集》译者是朱生豪先生,虽然说起朱生豪先生,很多人提及的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而于我而言,知道他,了解他更多的是那长达十年几百封信件的追求。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从最初的才华欣赏,到爱上这个人并没有太长的时间,我们或许认为这样的感情太过于草率,可是一个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一定是爱的深沉。爱上一个人用了很短的时间,追求这个人用了很长的时间,而命运似乎总是不公的,结为夫妻后只有短暂的两年相处,朱生豪先生先行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宋清如女士一个人漫长的后半生,宋清如曾写到:“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从此以后后会无期。 朱生豪先生在十年时间写过几百封书信给宋清如女士,每一封书信都情意绵绵,是对宋清如女士最深沉的爱恋。遇见这样的一个人,有过这样的一段爱情,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幸运的了。十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将是漫长的过程了,用十年的十年去追求一个人,何其有幸。朱生豪先生的情书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对于爱情最美的诠释,那文字中的爱慕,关切,甚至絮絮叨叨的家常都是如此的动听。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是人间有情系列作品中朱生豪先生的文字记述,人间有情系列作品选取了朱自清、老舍、林徽因四位作家的作品,从才情、世情、爱情等方面全面展现我们的人生。而这本书是朱生豪先生的书信,是一份爱情的见证。全书精选了120篇朱生豪先生的至美情书,也特别收录了那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读朱生豪更多的是欣赏这样的一份感情,有这样的一个人自始至终的爱着你,有这样一个人十年如一日的等着你的回复。这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是我们渴求的爱情。朱生豪是一位内向的人,他不喜欢说话,而文字将他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这些书信中,对宋清如的称呼也是有多种的,好有、青子、清如、爱人这些称呼都是一个人对所爱之人的渴望。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是有关爱情最美的情话,用最纯真、最质朴的言语去感动一个人。“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情话大师真的容易感动人。 这世间的情爱大抵应该如此,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用尽一生,即使是短暂的相处,情投意合彼此相爱也好过一生无爱。朱生豪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真心,这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是我们所向往的爱情。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三篇

抖音上看到一个短视频说:“女孩子不需要张牙舞爪,满身尖刺,就应该像《甄嬛传》里的沈眉庄一样,不言不语,不争不抢,但是谁都知道不能左右她。”这大抵就是温柔的力量吧,就如水一般,润万物而无声,却也拥有着毁灭天地的力量。

《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是《人间有情系列》书籍中的第三册,朱自清散文集,只是听名字就已经感觉心头一暖。朱自清自不必过多介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文字亲切淡雅,不靠辞藻的华丽,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书写着世界的美好与情谊。

本书中收录了很多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诸如已经纳入教科书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等,有亲情的温暖,也有四季的变幻,更有深邃的思想。体现了朱自清感情的细腻以及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全书根据朱自清散文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章主讲人类情感,第二章写如花的风景,第三章更多的是朱自清的对一些事物的观点和看法。

我最喜欢书中的第一章,主要写世间情,以人为主,无论是《背影》里的父亲,还是《房东太太》里的那个女人,都能够轻易的打动人心。时隔多年,即便不再重读《背影》,父亲的那个翻过月台买橘子的身影总是能够牵动我的心,也许是因为我也有一个同样不善言谈,但是爱我极深的父亲。

人类总是思考,世界由何构成,科学家们说,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但我却认为这普通人的世界就是由人构成的。我们并不是否定客观规律,而是这些活生生的人对我们的影响远比物质来得更明显。因为我们的世界重心是周围的关系,所以人类的情感往往最打动人心。

朱自清散文就是抓住了人类对情感的需求,他笔下的人物不娇柔造作,甚至没有过多言语上的表达,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些细微处的举动,而往往是这些细节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实,也体现了小人物的温柔。

在如今的社会中,温柔是一种奢侈的品格,人们往往追求上进,追求成功,在这些价值的推动下,人们行色匆匆,满身戾气,很少遇见那些温柔淡雅,与世无争的人,温柔被大家认为是最无用的性格特点。

但其实,朱自清的散文就是温柔的存在你,他的文字里透着一股暖意,不是强行输出的观点,而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记录,帮你回忆起你忽略的生活之美。而温柔的力量则就是这样悄悄地潜入灵魂,这种温柔的讲述往往更容易被记住。

现在不缺少不放过任何机会的年轻人,温柔也不是一味地忍让退步,温柔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一种情商,是用彼此都舒服的方式进行沟通,让结果尽量完美。温柔的人内心能够得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四篇

哈喽,伙伴们好,我是继芳翎馨。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我是宋清如至上者。”

01

很早以前,我就听过朱生豪先生的情书,过去只是觉得这人真的好会写情书啊,一定是一个浪漫的花花公子吧。可是,看完《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之后,这种感觉却变了,我开始觉得要是能和这样的人谈恋爱,应该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

在书中,我能看到朱生豪先生的浪漫主义,他可以用非常多中不同的昵称称呼自己和爱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气来抒发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着迷和爱意。这是一种通过信件看那个时代、那些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也能看到,对于一对在热恋中的情侣,她们并不只是在亲亲我我,也并不是期期艾艾,有很多的对古诗词、对生活的见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那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种对于学问的研究,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对于精神世界的把控。

02

朱生豪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从他的词句中可以看出他的童心未泯,他愿意向对方展露他的幼稚,显出他的高兴不高兴,生了各小病就觉得自己要死要活的了。

他会写下“心里很委屈,不想多说了。”

他会特别肉麻“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刻离开过你。”

他也会十分严谨,对来信中的诗句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更正,但是也会附上一句“只是我的观点。”

他更会对于女性有着一种尊重,会看到男性世界里很多男人并不那么尊重女性而觉得十分可悲。

这种有趣让人觉得是一股清流,他并没因为喜欢了一个女人而丧失了属于自己的格调,也没有因为喜欢而完全丧失了属于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

03

有一种能够与人分享的欲望,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朱生豪先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和想要沟通的人进行分线,无论是看过的书还是电影,不管是在路上的一些小故事,与家人朋友的一些小争执都要在信中与对方进行解说。

好像对方就在你身边,好像这样才不至于将生活脱了节。

过去情长纸短,仿佛生活就在眼前,在信中,而如今我们被手机捆绑的时间太长了,每个人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打发很多的时间,好像缺少了跟人分享的欲望。

读这本书时,我就在反思,是否我自己也缺少了去跟人分享的欲望,越是一个人生活,越缺少了一种想要 与人分享,同人沟通的欲望,只想停滞在自己的时间刻度中,不能更进一步了呢?

生活有时候很难,难的并不是我们怎样去应对生活,而是我们好像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融入生活,好好地生活,只是在沉湎于自己期待的日子中,仿佛忘记了到底该怎么去拥抱属于我们的人生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一种感觉就是,一定要找到一种好的方式,让自己去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更好地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作什么,如何去做一些事情,真正地为了能够更有劲地向前做出自己应有的付出,不要怕,只是前行,只是去尝试,就足够足够!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五篇

每次提起老舍先生,内心都会隐隐作痛,其悲剧世人皆知,每次读《茶馆》和《骆驼祥子》不免伤感一番。除了以上耳熟能详的作品,老舍先生最引人称道的,还是他的“语言艺术大师”的称号,其小品文章通俗精致,特别活泼有趣。

《不烦世事 满心欢喜》这部散文集,是《人间有情》系列其中一本,几十篇文章大多不长,多数刊登于建国前。这个时候的老舍大概还没有那么深沉,体现在作品中,处处透露出生活的细致和幽默。

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青岛这段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老舍先生沉醉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迸发出无数创意和灵感,在迎来了创作高峰期的同时,也给青岛带来厚重的人文气息。但是在《有钱最好》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诉苦,“即使是苦命人,到处都得受罪”。什么罪呢,一是住在洋房里,顶楼邻居家的孩子太吵闹,二是养宠物的街坊挺多,弄得院子里狗屎不少。老舍先生还“吐槽”听戏贵、坐洋车也贵,但公园好、道路好、海岸好,不用花钱、接近自然,溜达一下就能享受到“穷欢喜”。

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能在30年代就能在青岛住洋房、享受文青生活,自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赶在大多数中国人前几十年感受到“城市病”,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用今天的话说,凡尔赛体附身了。不过一联想到在京韵中的成长经历,也就微笑中释然了,毕竟维持体面的作家生活不容易。

老北京人好“面儿”,一时的拮据也得过出局气范儿,再加上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清高,对俗事比较看淡,就算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也能在笔端流出交响曲的情趣。

在生活的处处片段中读出雅趣,是老舍语言风格的奇特之处,不仅仅因为老北京的幽默,还由于老舍先生幽默豁达的生活态度。在老舍笔下,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岁月漫长,万物可爱”,也能感受到“心怀幽默,世间清净”,也能提出会他的遗憾,“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和现代烂俗的自我安慰自我麻痹的鸡汤不同,老舍先生幽默豁达的背后是对世间百态的通透,他一生谨言慎行,思想情感全付诸纸笔,就算受了委屈,也尽量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不过痛心的是,在太平湖畔,他的委屈咂摸不出其他味道,心坎过不去,那就只能“委屈求全”了。

活得通透洒脱的人,心中都有一块真实、敏感、执着、坚硬的秘密花园,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真实故事,于心外,维持并沉浸在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其时代的宿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老舍先生已经永远活在作品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幸。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六篇

其实对林徽因并不太了解,唯一耳熟能详的也只有她的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可能是人生经历太过浅薄,看一些诗词总是无法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唯一只觉便是——嗯,好美的句子。

看完这本《愿您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后,我发现,我任然浅薄,但却也喜欢上了这个通透的人儿——林徽因

这算是林徽因的作品集了吧,里面收录了她诗作、散文还有书信,这些灵动细腻的文字,将林徽因带入了我的眼前。

我一直很喜欢那些活得清醒的人,她们明白世人皆苦,却依然热爱人生,不是那虚无缥缈假大空的积极向上,而是明白自我需求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所以才能收获爱情亦收获了事业吧。更也是因为这样的人,所以才能吸引其他优秀的人对其青睐,而她也清楚的知道谁更适合自己,并与爱的人一起奋斗。

喜欢她写的这样一句话: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慌,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只有经历的人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永恒,永恒是一个谎言,是不真实的,所以,在经历中的我们,才更应该珍惜现在。

为什么喜欢林徽因,可能是因为她在婚姻中也并不迷失自己,相反,她是一个清醒却又浪漫至极的人,当梁思成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自己的原因时,并表示就问这一次,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有时候我们说,承诺是最没用的东西,因为空口无凭,所以她并没有说,但她却用行动告诉了梁思成,而二人也确实相伴了一生。

但在这么浪漫的爱情中,她也并未迷失自己,她是一个拥有完全自我的人,其实从书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徐志摩或是其他人,她并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也许别人会觉得徐志摩青睐她,她必须与之保持距离,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妻子,但其实婚姻中信任感并不是用此来衡量的。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清醒且有着大智慧的人,相信爱情,却不小家子气。

在书中,她给徐志摩的悼念信中亦可看出一二。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所以她才从不避讳,二人有着对彼此才情的欣赏。我们要明白,人生中并不只有伴侣一种,也有知己,并肩作战的伙伴。

她是梁思成的妻子,但她更是中国第一位著名女性建筑学家、作家。

她的成功从来不是幸运,她的优秀也与他人无关,这一切,都是自身努力带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事业爱情都双丰收的人儿,这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凭借其自身得来的,毕竟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所得。

而我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和她一样——愿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七篇

朱自清,我们是熟悉的。

小学课本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于是,春来了。在朱自清的眼里,春天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壮的青年”。

初中课本的《背影》,父亲的爱是“你就在此地,不雅走动”,父亲的爱是那一堆朱红色的橘子。

高中又学到他的《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样的月色,那样的荷花,抚不平内心的寂寞与多愁,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独处有独处的快乐……

散文是一种能让作者自由抒发情感的文体,同时我们也通过阅读作者的散文来了解作者的情感。在这些散文中,我们熟悉的朱自清是诗意的,是感性的,但这些了解又是片面的。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三,书怀抒情,如《荷塘月色》《春》;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在这本集子里——《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都有涉及。

这本集子,较为全面的整理了朱自清写作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共分为三章:温柔踏遍世间美好;生活处处是美好的样子;世间万象,从容面对。

除了了解作者写作主旨,生平情感之外,纸本书最大的看点莫过于这些经典话语,匹配一些美图,让人赏心悦目。我且分享几则,与大家共享。

除了这些感性,作为有志气青年,他对人性的思考,他对时政的针砭,他的爱国气节也体现在他的散文里。

有道是,读一流的书,做一流的人。先不说能不能做成“一流的人”,我们退而求之,可以先选择读一流的书。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八篇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最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说起林徽因,大家都熟悉,知道她是家喻户晓的才女、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还有那些年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然而说起林徽因的诗,大概只知道那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吧。读起林徽因的诗,被她的才气、灵气折服,更被她对世间万物单纯的爱所倾慕。走遍山河、看过风景,也经历过苦难,有爱人也被人爱,走过一生,人间有情,心系生灵。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收录了林徽因先生的诗歌、散文、书信,包括那首人间四月天,也收录了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和与家人的书信。细品文章,仿佛遥远云端上林徽因三个字变得形象了起来,一个才华横溢、灵动通透、充满爱的林徽因缓缓而至。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份真!

林徽因的生活大概是无数女人的理想生活了吧,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卓越而有意义;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随笔文章都足以流传千古;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无论是爱与被爱都是芸芸人世间的传奇;美好的家庭,深爱的丈夫,一双可爱的儿女;身边还有一群相知的朋友……

也许在我们眼中的传奇女子也有自己的困惑吧,能够把一生过得如此璀璨,实在是让人羡慕了。生于二十世纪初期1904年的林徽因,经历的是战火动乱的年代啊,有过颠沛流离的搬迁,也经历饥饿疾病的困扰,写风花雪月的手也干遍历柴米油盐的活儿。然而不论生活如何,心底的清雅诗意与热爱的建筑事业一直都在。

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的如今,我们仍然把日子过的忙忙碌碌鸡飞狗跳,一百多年前的林徽因该是用怎样一颗玲珑心把日子过的丰满而温暖。衣食无忧的我们仰望林徽因明媚的一生,仰慕之余更多该是钦佩吧。

人生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是“人间有情”系列书中的一本,人生有情系列收录了林徽因、老舍、朱自清和朱生豪四位的作品。林徽因的浪漫诗意、老舍的人间烟火人生百态、朱自清的万物山河、朱生豪的绵绵爱恋。不论何时何地,人间温情总在。

大部分人的一生可能并没有如他们那样耀眼,不论能饱览名川大山看不同的风景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精彩。即使没有留下千古文章,也不妨碍我们成为温暖有情的人。生活本就不易,也有温暖的阳光雨露,也有悦耳的虫鸣鸟啼,也有身边可爱的亲人爱人朋友,人间有情,愿我们都可以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九篇

想了无数个开头,终无法表达出我对这种具有浪漫气质的人的热爱。在朱生豪先生短暂的一生中,他只做了两件事,但在我看来是都是宇宙中最浪漫的事,一件是与宋清如的浪漫爱情,另一件是把心中的莎士比亚以浪漫的辞藻带到中国。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我想,在阅读了《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之后,我最想谈的就是被称为“最会讲情话”的朱生豪先生。

莎士比亚说:“爱情走进了人的心里,是打骂不走的,它既然到了你的身上,就会占有你的一切。”对于朱生豪先生来说即使如此。每当他与恋人写信,每当他想到有关自己的爱情,他的落笔便是一派理智甘愿被爱情占有的模样:“不许你再叫我朱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上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这样读来或许让一些人人忍俊不禁的情话,在我看来是对恋人真正热恋的表达,没有丝毫不妥当。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

当我在阅读《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时,真的是被他的魅力所感染,满脑子都是朱生豪先生的浪漫,书不厚,小小一册很好读,合上书我想到的是余生要以最浪漫的词句相加心爱的人。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所爱隔山海,这样远距离的相恋,唯有的是纸笔捎去的想念。他书中这些书信上的情话,正是最美好的爱情才能诞生的。他说,“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只要有你,我便拥有了战胜贫穷、困厄和所有苦难的勇气;只要有你,我才觉得这个混沌的世间可以诗意地栖居。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一书的这些书信,是那些苦寂的光阴,那些被煎熬的思念,无处安放,痴情的朱生豪先生只有将爱的洪流倾泻在笔端。读这样的文字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笔能生情,之前也读到过很多大师的情书,如胡兰成致张爱玲、沈从文致张兆和、徐志摩致陆小曼,但是在朱生豪先生的书信里,他费尽千般心思地表达自己对爱人宋清如的爱。学生时代的他很矜持,即使路上遇见她也只当作陌生人;他也很浪漫,每隔两三天给她写一封情书,他虽身无长物,除了才华,唯一的武器就是对宋清如炽热的感情,用一支生花妙笔行云流水,诉说最制热的爱恋。

朱生豪先生和宋清如女士

1933年,毕业后的朱生豪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编辑,参与编辑英汉辞典工作。但志存高远的朱生豪并不满足于此。1935年起,朱生豪先生着手准备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据他的弟弟朱文振回忆说:“我认为他决心译莎,除了个人兴趣等其他原因之外,是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但世事难料,战争的炮火让祖国山河破碎,也多次焚毁了他的译稿,而其中能支撑他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幸亏的是有爱情的精神支撑,他才没有为此一蹶不振,也将莎真正的带到中国。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 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为什么不来信呢?不是因为气我吧?我所说过的话都是假的,你一定不要相信我。” “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

这些书信上的文字,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相恋之人的日常吗?现代生活中,每次微信响起来消息的提示,一看不是你发来的,我都会觉得失落,在歌单里私藏的音乐,只愿意和你一人分享,我汽车的副驾驶只为你留着,想方设法背着你设计一些浪漫的内容,都只是为了你的惊喜一笑。正如廖一梅在《恋爱的犀牛》中写道的,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赖以呼吸的空气,我的爱人。

棱镜 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

在阅读《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时,网抑云随机推送的歌曲不知道为什么也出奇的宇宙级浪漫,特别是棱镜乐队的《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让我觉得这首歌的内容和朱生豪先生的书信一样,不就是当代年轻人换了一种方式写下自己心中最好的爱情吗?

“最好的人注定会到身边,孤注一掷的执念,我终将看到你身影逆光出现,等这一切都被你了解,十指错落相牵,跨越时间,再没有分别,携手走过明天……”这首歌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描绘爱情也陷于爱情,朱生豪先生的120篇至美情书也一样,始终保持爱情中的浪漫和一些不理智,痴情却不会难堪。

这篇文字的标题也是选自一首浪漫的歌,是7年前马頔的唱片《孤岛》中的歌曲《傲寒》歌词中的一部分,“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向,我就对你说上一世情话”,没有谁愿永为孤岛,因为哪怕是孤岛都与大海相拥,一些伤痛反而坚决,一首沉郁的诗,一曲浪漫的歌,送给即将与自己厮守终身的女人,也献给最终眷顾了自己的命运。这些都是最好的浪漫。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篇

文|程小亦

来源|程小亦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一位老奶奶在街上卖亲自绘制的字画扇,每一面扇子画得栩栩如生,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 老奶奶笑着对镜头说,自己出来画画就是图个开心,可以和游客说说话,卖完的钱还能给孙子发红包。 生活的律动不就是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带给别人欢乐的同时,亦温暖自己的心。 最近读到老舍先生的散文集《不烦世事,满心欢喜》,平淡的日常琐事和生活的每个细节在先生的笔下描写得竟如此出彩和幽默,谈笑风声中不禁习得一份内心的喜乐和豁达的生活观。

01人生终有梦,心坚何惧路途远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个大大的愿望,小小的梦,有的人一直坚守着,有的人在生活的百般洗礼下,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最初的愿望和梦想。 老舍的生活一直都很困顿,但对于梦想,先生却有不一般的执拗。 在这本书中老舍先生谈到自己写了17.8年,出了二十本小说,版税收入特别可观,但老舍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慢慢地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穷相。 在流亡的四年里,《二马》等三本的版税要扣百分之十给文学会的负责人,最后才到作者手里,可老舍竟不知道近四年版税都到哪儿了。

另一本《猫城记》的书店已倒闭,版税自然也要不到,《牛天赐传》等四本书家中每个月得五十元,二年多共付一千七百元,从此再也不付。 像《小坡生日》《蛤藻集》《残雾》等每一本的版税也不过在四十到五十元之间。这笔帐一算,其实也不算可观。老舍先生却依然坚守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写下去,实现心中的文艺梦。 “你以为我会灰心吧!并不,让没良心的去发财吧!至于我,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就不放弃文艺,尽管成绩欠佳,收入更欠佳。”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不是井里没水,是挖得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是放弃得快。所以成功不是靠奇迹,而是靠轨迹。失败的人习惯了放弃,而成功的人永远选择坚持。 所有坚持背后一定是心有所爱,在热爱中坚持,努力的痕迹也终会变成人生的轨迹,就像老舍先生一样,循着自己的脚步一直走,最终也在文艺路上成就了自己。 心有欢喜何惧穷也,不烦世事,人生也就多了一份惊喜。 02身处平凡的俗世里,但也要活得有烟火气 有一位作家曾说,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深以为然。生活的律动常常会让我们觉得悲喜交加,但一个人对万事万物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决定了面对生活的态度。 比如在吃的面前,有的人觉得有一样自己喜欢的食物实为人生之大幸事也。 老舍先生有一个特别骄傲的习惯,常常口袋里装着一把花生,边走边吃,写文章时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还列举了花生和瓜子的名气。 瓜子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啐,不过小小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 而花生,大大方方的,细腰曲线美,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地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光滑且香喷喷,碰到牙上立马酥软。 你瞧,老舍先生就是如此的幽默且富有哲学,在喜好中也能挖掘出这么多有趣且生动的感知。除此之外还谈到花生——“猴豆”的英国故事。 保持独有的喜好,让心不哪怕是一颗不起眼的花生,却也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击打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浪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只要用心品,都可以诠释出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好比有一碗看似平常的白粥,有的人觉得索然无味,但当你吃惯了油腻的食物或是身体长期劳累后,你会觉得世间任何美味都抵不过一碗清爽甘甜的白粥,轻轻抿上一口,全身瞬间轻松自如。 生活的寡淡是生活赋予其本身的意义,你若觉得很糟糕,那便是万丈深渊,你如觉得鹏程万里,那一件小事就可以让你的内心感到丰盈且富足。 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是在俗世里有一颗滚烫的心,还有一份烟火气的生活罢了。 03人生不易,幽默才是生活最大的调味剂 老舍先生在四十岁时,就自嘲自己想要个理想家庭,就是七间小平房,最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是青岛,最坏也得在苏州。 虽然很难实现这个理想,却也觉得即使前后判若两样,也足够自己笑半天。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件件不容易。可日子不就是每天一过,天天必过,唯有保持一颗幽默的心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多少也都得经验一番,领略了人情世故,人生也就自然多了一份笃定。

就像老舍所说的,幽默是能给人以微妙感的调剂生活的佐料。 生活百态,世间万象皆在你我奔赴的岁月里,你要学会自我开导,进而释放自我,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用一颗幽默的心去解开生活的难题,方能迎刃向上,满心欢喜。 如此,甚好! 我是@程小亦,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下方给留言哦!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一篇

人间有情系列丛书,非常适合用来尽心品读。

每一篇文章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每一句话语都值得反复品味,每一个写下的文字都直戳人心。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是一代才女林徽因写就的。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林徽因的形象来自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因为太爱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周迅饰演的林徽因就只剩下了柔弱、贫瘠的模样,一直以来都不曾好好了解过。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照

然而,我却知道,我错了。

林徽因被称为一代才女,是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她的诗句清新,韵律自然,富含哲理。

林徽因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是林徽因的诗歌、散文、书信合集,全书共分三章,文字浪漫,适合用来反复阅读提高文学水平。

第一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章作品大多来源于1937年以前发表过的诗作,作为开篇,林徽因用作品表达了对世人,对朋友,对爱人的喜爱之情,她深情写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在林徽因的笔下,她爱世间不息的变换、爱夜晚静谧的海面、爱春日嫣红的桃花、爱荧荧闪光的莲灯、爱深沉哀恸的午夜钟声、爱这热闹繁华的人世间。

在在向读者传达,人间值得。

第二章,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本章作品同样为现代诗作,不过视角却不同,林徽因用轻快的语言讲述了对生活的感悟,于细微处感动人心。

林徽因写道,“我乐时就高兴地笑,笑声一直散到对河对山,说不定那一个林子,那一个村落里去!”

林徽因全心全意地感受快乐,即使那都是些微小的事情,如深夜里听到的乐声、八月里独有的忧愁、暗夜里的闲庭信步、默默开放的一墙紫藤花、古城里向阳的春日景色。

即使忧愁也教人快乐,纵然平淡也能看到曙光,这便是林徽因传达给读者微小的快乐。

第三章,这人间值得我们爱着,希望着。

林徽因

这一章里她感悟道,“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本章作品多数为书信,以悼念徐志摩的死讯为开篇,致梁思成为结尾,林徽因看人细致,怀揣着平和与宽仁。

比如她写徐志摩时说他认真虔诚到痴傻,是这么说的,“事实上他只是比我们认真,虔诚到傻气,到痴!他愉快起来他的快乐的翅膀可以碰得到天,他忧伤起来,他的悲戚是深得没有底。”徐志摩那些表现极端的模样在林徽因看来却是可爱吸引人的。

她写梁思成时,说:“我最不放心的是你的健康问题,我的心里总惦着,我希望你停药吧,千万注意呼吸器官的病。”在写这一部分书信的时候,林徽因自己已经疾病缠身,但她却始终关心他人。

或许正是林徽因总怀着慈悲与爱怜之心,在历尽人间沧桑后依然怀有赤子之心,才使得她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正如林徽因自己所说:“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

如此,方是通透豁达。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二篇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有人说:

确实如此。

说到朱自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散文创作善于融情入境,借景来烘托出当时的心绪,文笔极其优美。

但大多数人对朱自清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他的文字,比如《背影》、《荷塘月色》,对他的现实生活,可谓是少之又少。

最近,看了《人间有情系列》书籍中的第三册,朱自清的散文集《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后,跟着他的脚步,从他的笔下,才渐渐读懂他真实的人生故事。

本书中收录了很多朱自清的经典散文,除了我们熟知的《背影》、《荷塘月色》等等,还有关于亲情的,关于春夏秋冬的景物。

在《新年底故事》里,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家里备受大人们的疼爱。

家里过年时,会做一些肉包子、糖馒头和三大块风糖糕,母亲和姐姐、嫂子们会做粽子。

虽然,母亲只同意朱自清吃一个,但嫂嫂和郭妈妈都会背着母亲偷偷给他粽子吃。

但年幼的朱自清生性也是可爱,背着她们偷偷把肉包子、糖馒头和风糖糕藏在被子里,惹得隔壁的小狗狗,追着他跑。

在《择偶记》里,朱自清也向读者们诉说了自己择偶的故事。

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所以大人们会格外重视他的婚姻,在他11岁就开始物色结婚对象。

一开始,家里人相中了他曾祖母娘家人,那位小姐大概比朱自清大四岁,裹着小脚,个字也挺高的。

虽然,家里人对这件事很上心,但对于11岁的朱自清来说上心的还是大麦粉和白薯干。

可世事无常,就在朱自清12岁时,这位小姐就因为得了痨病而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也就此作罢了。

但朱自清母亲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常常托人替他相亲。

那时候的相亲,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在媒人的牵引下,先添加对方的社交账号,聊聊天,再见见面,吃个饭,看个电影或者喝杯水。

亦或是直接约个时间见面,如果喜欢了就开始交往,如果觉得不合适,就成为朋友。

那时候的相亲,是媒人在两家人间走动,男方和女方各自找人先看看对方的模样。

一般是男方先给女方的人看,如果相中了,女方才会给男方的人看,如果都相中了,男方和女方才会见面。

女方的人是相中了朱自清,可朱自清母亲派去的老妈子却怕这位小姐有点胖,但是比朱自清大很多岁,而且有点胖。

朱自清的母亲觉得太胖可能难生孩子,这门亲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朱自清母亲也陆陆续续为朱自清物色相亲对象,可是,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不了了之。

直到,某一天,朱自清的父亲身体不适,有个老中医家里有个小姐未婚。

就这样,她成了朱自清的第一任夫人,与朱自清携手度过了11个年头后,因病撒手人寰。

看完,这一篇散文后,不由得感慨,100多年前的相亲形式真的比我们现代的相亲繁杂很多。

如果用100年前的相亲形式相亲,你愿意吗?

在我看来,如若换在今天,相亲要男方女方各派一个靠谱的人去,等女方合适了,男方再派人看女人,再两人见面,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

而且,别人看上的人,你不一定会喜欢,别人看不上的人,你不一定不会喜欢。

真的是每个时代的相亲形式和对配偶的要求不一样。

合上手中这本《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后,心想如果100年前的人,按今天的相亲方式相亲,会不会成功率更高呢?

毕竟,第一感觉这回事只有自己最靠谱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三篇

1932年秋,刚进入之江大学中文系的宋清如在参加诗社活动的时候认识了四年级的朱生豪。宋清如的宝塔诗传到了朱生豪的手里,过几天朱生豪将自己的新作与信附上,由此开始书信往来。大学的青涩时光里,两人因为诗词这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知己。

1933年,朱生豪担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书信中的爱慕之心也溢出文字之外。两个人的鸿雁传书中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十年里,308封情书,见证了一对璧人的真挚爱情。谁能想到,这对神仙眷侣真正结婚相守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两年。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精选了九章120篇朱生豪先生的情书,尤其是那首大家最熟悉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九章如九曲回肠,说不尽离别思念,道不完绵绵相思。不同的爱称落款,朱生豪先生浓浓的爱意跨越了时间长河,不仅感动了宋清如,也感动了无数读者与陷入爱情中的男男女女。

书中有不尽的相思等待,朱生豪先生的性格内向,身为长子背负着母亲的重托,从小就沉默寡言,书信是最好的媒介。“世间的苦不算什么,你看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在对未来的期待中,朱生豪翻译着莎翁的作品,一边将每日见闻、居所布置、所读书目、事无巨细都在信中与宋清如分享。而在烦闷的生活枯燥的工作中心中的愁忿也因为宋清如的来信而欢喜开怀。在《寄给你全宇宙的爱》结尾回忆两人上个月还冒雨漫步在马路上,这样的日子如此稀少。因此要“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美好的感情生活中自然也有吵架和斗嘴,如何处理这些恋爱中最常见的矛盾,朱生豪先生给出了完美的答案。“肉麻”和孩子般的赌气。他会因为宋清如称呼他为“朱先生”而在信中提出警告——不许再叫我朱先生。每一封信的落款都所有不同,蚯蚓、无赖、吃笔者、老鼠、朱朱、和尚,不同的称呼都与信中内容相符合。估计宋清如就算和朱先生生气,看到这样可爱的落款也会不禁莞尔一笑了吧。

朱先生的生气也是别具一格,怨恨宋清如的信速度太慢,字数太少,但就算这样,还是舍不得埋怨,信中文字满满都是 宠溺。在《我是深爱着青子的》写道:“为什么你要骂我?为什么你......人家都给他们吃,只不给我吃,我昨天不也给你吃花生?”然而抱怨后接下来一句是:我秘秘密密地告诉你,你不要告诉人家,我是很爱很爱你的。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疾病,这世间一切静好,那么这位“宋清如至上者”朱生豪先生应该和他挚爱的宋清如幸福生活一辈子。十年信件里,他也无时无刻不在畅想着两个人美好的未来,他会梦见宋清如做新娘,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让宋清如成为这世上最可爱的老太婆。他会成为幸福的王子,和宋清如卜邻而居,共度衰倦至暮年。

1942年,爱情长跑十年的宋清如和朱生豪在沪结婚,1944年,朱生豪先生翻译完37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31个后,因为贫困交加,与世长辞。那一年朱生豪先生32岁。在宋清如未来的人生中只有两件事情:抚养刚满周岁的儿子,替朱生豪先生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作品。1977年67岁的宋清如回到老家整理文稿与书信,这段生死契阔的美好爱情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此动人的爱情,世间罕有,至今仍旧令人动容。才子佳人,十年等待,不负此生。世界如此荒凉,幸亏有朱生豪和宋清如,他们温暖了这个世界。借用朱生豪先生的话来结束: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四篇

谈起朱自清先生,大家应该都很熟识,他有着“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而对于朱自清的代表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上学那会儿,语文课本里都摘选了好几篇散文!

他也真真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位散文大家,他那独特的美文艺术可以说是独一份的,令人沉浸其中。 这本《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是《人间有情系列》书籍中的第三册,主要选自朱自清的亲身感受书写的篇幅不是太大的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等的散文合集。

全书根据散文内容,分成三个章节: ①第一章主要写的是写人叙事抒情类, ②第二章主要写景类, ③第三章写的是议论,表达了朱自清的某些事物的观点。

从他的散文可以看出,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充分用并未大流行的白话文将它们描述得诗情画意,字里行间不故作深沉,又充分体现出情趣盎然,表达的恰如其分。

中学时代初见《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引人入胜,至今记忆犹新。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仅仅三两笔墨,那美轮美奂的荷花便跃然纸上。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夜晚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秦淮河月景的描绘:“那晚月儿已瘦却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似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是一条随意画的小规则的画线。”

更是将月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难怪郁达夫先生会这样评价朱自清先生的美文,他说“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 确实如此! 近年来,朱自清先生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 比如同样是写夜色,荷塘的夜是静静的夜,有着名曲般的旋律带着热闹与宁静的对比色; 而秦淮河的夜却是薄薄的夜,有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带着些许风尘色。 这正是写景则融情于景,读到写景时仿佛置身景中,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不仅有如《荷塘月色》这般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的写景散文,也有具有非常浓烈人情味的叙事散文。 那一篇《背影》中,老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刺痛了眼睛,深深触动了心灵。 年少遇见《背影》,初读不知文章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上中学那会儿,看着《背影》里的老父亲为了远行的儿子买橘子而在月台上艰难地爬上爬下,看着老父亲在儿子眼中越来越小,看着老父亲在给儿子的信中老去。

通过描述父亲肥胖努力的身影却表达出深沉的爱,如今再读甚至能勾起泪花。以情动人、感人至深,时至今日,我仍能想象其情其景,难以忘怀。

■不由得想起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道:

“朱自清先生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又有现代作家杨振生谈到: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 我想说,看完了《背影》,可不就是这样感觉吗? 关于朱自清写的散文,大多都是关于平凡的事物,然而却被他描写得十分清新优美。 ■他经常在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然而在文中从来不是简单的堆砌,反而是因为那种清新的文笔,让整篇文章非常的生动有趣。 所以在朱自清文章中,所有的东西在他笔下仿佛都注入了灵魂;仿佛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虚幻的。 仿佛具有浓烈的感情,可是,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朱自清先生,也并不是每个人在撒下笔墨时,运用修辞手法的时候,都能信手拈来。 ■比如,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篇文段中的描写形象生动。

《匆匆》是他写于1922年3月,朱自清任教于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 那时候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知识青年备受压迫,却没有停止过追求进步! 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是朱自清,即便是在彷徨中,也不甘心沉沦。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这篇散文紧扣“匆匆”二字,也是深刻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不得不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真的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以及朱自清先生对于事物的描绘,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我们的写作,学习都大有裨益!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第十五篇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林徽因创造了她独特的才情与爱情传奇。 林徽因 ,她是诗人、作家,也是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更是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师。

这本《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分三个章节,收录了林徽因的诗歌、散文、书信,也收录了一些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和与家人的书信。

▲细品文章,仿佛一个才华横溢、灵动通透、充满爱的林徽因缓缓而至。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为文学家的她,她留下了散文、诗歌、小说等优秀作品,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中:“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四月天。”诗词风格温婉而细腻,清新不庸俗。并且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作。 ▲以及: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等等。

在《莲灯》中,林徽因把她的心比喻成一朵莲花,阐述人生处在一个如过客般飘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暂的生命,如果能像莲灯一样点燃自己,奉献出自己的光芒,就算是一个梦的人生,也必将是美丽的。 林徽因的诗,开始受到徐志摩的影响和启蒙。

徐志摩对其影响可以隐约地从一些作品中可以找到: 《那一晚》、《仍然》、《深夜听到乐声》、《情愿》、《别丢掉》等。

她又是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人们津津乐道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她爱过三个男子,可是呀,她爱得清醒。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少不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 关于她与徐志摩: 在1920年,正在留学的徐志摩去拜见林长民。两人一见如故,徐志摩成了林家常客。 徐志摩对林徽因也越发喜爱。那一年,林徽因16岁,徐志摩24岁。 可是当时,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结婚六年。但是他嫌弃张幼仪,最后对林徽因表白追求。 ▲但是,对于徐志摩的表白,苦苦追求,她给的回答是:“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其实,林徽因是喜欢徐志摩的,她欣赏徐志摩的才情。可是年仅16岁的她,又迅速读懂了徐志摩大胆表白背后的动因。 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恨不相逢未娶时;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有家室,也想起了自己母亲在婚姻里吃的苦,她知道,她不能破坏他人婚姻,于是给徐志摩写下了分手信。

在感情面前,林徽因是不愿盲目的。她希望能清醒掌控情感,而不是反过被情感掌控。 关于她与梁思成: 1921年,在没通知徐志摩的情况下,林徽因回国了。不久后,她遇到了梁思成,两个人也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徐志摩仍依然没有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徐志摩结束了他和张幼仪的婚姻,公布了离婚讯息。 于是他写下了那个著名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面对徐志摩的不懈追求,林徽因最后选择梁思成。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梁思成:有句话,我只问你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关于林徽因跟金岳霖: 金岳霖刚开始暗恋林徽因,后来发展到明恋,但是金岳霖从不越雷池一步,为此金岳霖终生未娶,由此可见这两人之间的感情多么的纯粹。 金岳霖因眷恋林徽因而一生未娶的故事至今为止也被传为佳话。 ▲林徽因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喜欢林徽因的才,也喜欢她清醒理智的处世态度,对待爱情的态度,对待爱情,她的清醒与理性,“发于情止乎礼”,面对已有家室的徐志摩她果断的抽离转身。 喜欢她乐观开朗的心态,她说:“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 可是很多人提起林徽因,可能更关注的是她的感情生活,但实际上,对她来说,这是她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我读到的林徽因呢,是个理性聪明勇敢的女子,她有着自己坚定的人生理想,她是义无反顾的投身建筑,直到她病逝。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

对林徽因来说感情并不是她全部的生活,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还有她的学业,未来的事业。 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只知道儿女情长的,她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有对祖国的大爱之心。 ▲李健吾曾对她做出这样的评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的生活的支柱”。 如果你去了解林徽因,你会发现,她的人生并不仅仅只是围绕在情感里,更值得被人看到肯定的还有,她对于中国建筑学的贡献和成就。以及她那独立的品格,才华。 她与梁思成都对建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一同到美国攻读建筑学。

一同致力于他们钟爱的建筑事业,也是为中国建筑领域做出很多贡献的! 他们一同考察测绘中国古建筑,十几年如一日,他们走遍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了2700多处中国古建筑。 就在最后,她都在为拆除北京外城城墙而呐喊呼吁,"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就只能是假古董了!" 林徽因,对于我而言,就是那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温暖了人间。

在读完林徽因的诗歌与散文,给我感觉是细致入微,拨动心弦的,尤其适合夜深人静时,沉下心来慢慢品读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