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是一篇描写旅行者心情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行囊中的物品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行囊中的书籍、服装和纪念品都承载着旅行者的回忆和情感,让人感慨万千。这篇文章深情而真挚,引人深思。
第一篇
人生慢慢,准备无法万全。每一次的远途都离不开你
人生慢慢,时间的长河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我们准备的行囊时而完备,时而缺失,时而刚刚好。
行囊不仅仅是行囊,更是母爱的浓缩。
记得,一次外出远途,母亲为我收拾行李,我被母亲强大的收纳能力震撼到了,不管是大的东西还是小的东西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行李箱里。我一边嘟着嘴一边拿走不需要的东西,仅仅一会,就从里面拿出小山丘似的东西。一个转身,小丘似的东西都回到了箱子里。毫无疑问,我和母亲吵了起来,我认为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只会是远途路上的负担。但母亲说,现在对你没有用,以后会用到的。和母亲的争吵无果,我果断转身,踏上远途的车辆,离去。
行囊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其母爱的见证。
下了车,来到目的地。提着行李箱上楼的时候,箱子真的真的很重。脑海里不禁想到与母亲的争吵,心里更加烦躁。我踹了行李箱几脚,行李箱里掉出一个白色的盒子,我拿起来看看了,发现是一个医药盒,打开后,里面有一张便条。上面的内容都是母亲让我注意身体,注意饮食的话语。看着这些话语我的心里酸酸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行李箱的东西有很多我现在用不了,但我相信以后我会用到它们的。因为它们不仅是一件行李,也是母亲那深沉的爱的体现。
人生慢慢,在人生长河里的远途,陪伴我们最久就是“你”。每一次的启程,不是为了匆匆去远方,而是我要充盈“你”,以备不时之需。“你”与我而言,不是简简单单的行囊,更是代表了母亲深沉的爱,也代表了一种思念的心情。
简简单单的行囊浓缩了一切的爱与美好,每一个要远途的人都想拥有齐全的行囊,但他们又深知行囊是不可能齐全的。因为远途中的一切无从预知,所以那些用心收拾行囊的人,对这无法预知的未来怀有一颗淡然素心,不畏现在,不怯未来。
与“你”我将以鲜衣怒马之姿从容漫步在自己的人生远途中。
第二篇
在行囊里偷偷装上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想,一次永不言弃的坚持,一点忽明忽暗的萤火,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
——题记
那年春,在黑夜离家。怀揣希望上路,想给自己的春天设计一个风光明媚的未来。
将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无声,故乡的关怀通通丢在脑后。装上几本精神食粮和一个大无畏的梦想只身一人,独自前往远方的田野。直至跨出家门的那一刻才懂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曾经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如今的双手都被折磨的体无完肤。蓦然回首,才发现,除去理想,这世界真的不值得留恋。
一点点被现实打磨,失去了棱角和锐利。躲在角落里,在微弱的灯光下拿出陪伴多年的书籍,这才是真正不离不弃的朋友。似是有意又像是无意,翻开映入眼帘的就是他——贝多芬。再次重温他二十六岁那年上帝给他的“玩笑”,让他失去听觉,他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己的梦想,写出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人世间的苦楚,一个又一个逆境,让贝多芬的生命得以绚烂。你终是明了“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这是生活的考验,不经历风雨又哪能遇上彩虹。于是,悄悄地抓了一把坚强放进行囊。
那年秋,在晨曦中前行。扬起理想的风帆,这个秋天非同一般,你要亲手将梦想点亮。
“世事沧桑难自料”,世间繁华如过往云烟,人生道路风沙漫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虽说你的生活不像司马迁那样经受屈辱还背负着家族的命运,但肩上也有着责任。
他们的刻薄,言语的尖酸,就当成是成长路上的颠簸吧;他们的不信任和“好意”的劝阻放弃,且当作离家路上的睡前读物吧;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世界上那么多张嘴巴,令人难堪的话数不胜数,既然没办法一一澄清,那就捂住自己的耳朵,照着原路一步步往前走,将它们远远甩在身后。
你知道这是成功路上的荆棘,曲折蜿蜒的行程会将你送到成功的彼岸。于是,轻轻的再拿一点坚持和忍辱负重放进行囊。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平淡中充盈着自己的行囊,或好或坏,学会在行囊里装上一点温馨与深情仗剑天涯,一点萤火点亮征途。世间繁华,终是抵不过诗与远方。背上行囊,迎着晨曦,从心出发,真正要走的人总是一言不发。
备好的行囊里,成长的道路上,有你也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