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9 08:00:40
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19 08:00:40   小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当代文学的演变、主题、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展现了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文学与社会、政治、历史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一

作为偏好阅读文学类书籍的我来说,一直想认认真真读一下文学史之类的书,因为文学史呈现出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而在文学史之中,又尤其想读中国文学史;再细分时期的话,想读当代文学史胜于想读古代文学史和近代文学史。原因是读过的当代文学作品最多,且对当代历史了解较多但又不甚清晰。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著作,该书按“50—70年代的文学”和“80—90年代的文学”分为上下两编,将中国当代文学的脉络和作家、作品分析得全面透彻,读后确实受益匪浅。 1. 文学史是历史的一种呈现方式 文学史涉及文学事件、文学思想等,它是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不管是忠于艺术本身还是服务于时代形势或人民群众,其命运都是难以预测的,特别是在局势动荡难安的时代。 对于上个世纪50—70年代,不管是这一时段的历史,还是这一时段的作家及其作品,我都特别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这部分内容给了我高度的精神满足。 2. 作家和作品的命运往往是一体的 人红作品不红或者作品红人不红在今天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放到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现象则很难发生。多元化通常在一元化面前败下阵来,那些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家的命运便基本“一致”起来,就是作家或作品经常被排斥在“主流”之外。 这种现象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改观很多了,文学思想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才会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特别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氛围和当时的很多作品,可惜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的一部作品书中没有出现。 3. 我们需要真实全面的文学史 对于历史,我们无法去复原甚至无法呈现真实的历史。文学史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很好地体现了历史的这一特点。比如许多作家和作品曾在某个时期的文学记录里被“抹去”。 但是仍然有很多事关作家或作品命运的决议资料还不能公之于众。希望现在的作家和作品不再遭受这样的命运,毕竟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 《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史”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细细阅读的好东西。读了这本书,也就窥得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全貌和细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二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 杀”,年仅25岁。

1991年9月24日,有着北大“校园诗人”之称的青年诗人戈麦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年仅24岁。

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的激流岛寓所,朦胧诗派代表人顾城在杀害了妻子谢烨之后自 杀身亡。

……

随着这一连串的诗人死亡事件,“诗人之死”在90年代成为了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当然了,直到今天,也依旧是。

其实自从很久之前,我就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往往那些越有才华的诗人,越是容易选择“极端”,似乎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的存在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但在看了北大出版社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史》后,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理解了。身处的环境、写作上的瓶颈、生命价值的呈现、现实生活的困境……每一样,都有可能会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中选择放弃。

假如这些诗人都活到了今天,那今天的诗歌领域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北大出版社的书,我最爱看的,也能看得懂的,那一定就属于他们的文学类了。之前已经看过洪子诚先生的另一本《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了,很是喜欢,所以这本新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出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入手了一本。

这本书自199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二十多年来,一直广泛传播于国内外,它主要描述1949-2000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次最新版的新增了很多内容,比如国内外各版本的列表,相关评论选摘,主要评论篇目索引。

整本书中的内容很多,共分为上下两编,从文学的转折点、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小说的题材和形态、散文、话剧,写到80年代的文学,散文、诗歌、小说等,把中国当代文学史说得明明白白。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对中国当代文学以及身处那一时期的作家们都有深刻的了解。

大概是因为一直以来都对“诗人之死”感到好奇,所以我在阅读洪子诚先生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时,关注到更多的都是对诗人部分的叙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三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洪子诚老师编著的,它详细描写了5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脉络。本书着重介绍了每个年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规范,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再依次介绍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现状,以及每个文学体裁下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内容详实。

力求与Z治保持距离,把特殊时期的文学状况的真实模样呈现给大家,文字中既有直面当代史的勇气,更有创痛与深思后的执着与平和。

“要开作一支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是阿垅写下的诗歌,也是那个年代很多文人命运的“谶语”。

在漫长的近三十年的岁月里,文学主张和文学环境的原因,纯文学之路异常艰难。“左联”作家以外文学主张的朱光潜、沈从文、钱钟书、张恨水等一大批作家不得不转方向,或者搁笔。

主旋律作家也存在分歧,个人情感诉求不能高于 q家,文学之路任重道远。因而胡风、牛汉、丁玲、艾青、汪曾祺、季羡林……等几千位文字工作者离开挚爱的文字,甚至沦落成囚犯或者底层劳.改人民。

洪子诚老师力求尊重历史,不避讳地呈现1976年之前的文学现状,公正平和的评述中也包含了对一些作家的悲悯,但是含而不露,尽可能不去左右读者的评判。

这本书实现了历史与批评的有效结合,把当代文学放在历史语境中去研究,注重历史的延续性。结合历史,分析了众多重要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50年代要求文艺为Z治服务,因而涌现了大量的农村和战争题材小说。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朦胧派诗人大多知青出生,特殊时期因而语言隐晦含蓄。洪子诚详细分析了舒婷、北岛、顾城等代表诗人。 还有近代我们熟知的余华、莫言、苏童、迟子建、史铁生、张洁、王安忆等作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赵园说,他当初读洪先生的当代文学史,曾惊叹于该书某些章节表述的直接与犀利,其实这正说明洪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另外我也诚服于很多作家的风骨,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坚持,才有了现在文学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四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洪子诚老师编著的,它详细描写了5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脉络。本书着重介绍了每个年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规范,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再依次介绍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现状,以及每个文学体裁下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内容详实。

力求与Z治保持距离,把特殊时期的文学状况的真实模样呈现给大家,文字中既有直面当代史的勇气,更有创痛与深思后的执着与平和。

“要开作一支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是阿垅写下的诗歌,也是那个年代很多文人命运的“谶语”。

在漫长的近三十年的岁月里,文学主张和文学环境的原因,纯文学之路异常艰难。“左联”作家以外文学主张的朱光潜、沈从文、钱钟书、张恨水等一大批作家不得不转方向,或者搁笔。

主旋律作家也存在分歧,个人情感诉求不能高于 q家,文学之路任重道远。因而胡风、牛汉、丁玲、艾青、汪曾祺、季羡林……等几千位文字工作者离开挚爱的文字,甚至沦落成囚犯或者底层劳.改人民。

洪子诚老师力求尊重历史,不避讳地呈现1976年之前的文学现状,公正平和的评述中也包含了对一些作家的悲悯,但是含而不露,尽可能不去左右读者的评判。

这本书实现了历史与批评的有效结合,把当代文学放在历史语境中去研究,注重历史的延续性。结合历史,分析了众多重要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50年代要求文艺为Z治服务,因而涌现了大量的农村和战争题材小说。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朦胧派诗人大多知青出生,特殊时期因而语言隐晦含蓄。洪子诚详细分析了舒婷、北岛、顾城等代表诗人。 还有近代我们熟知的余华、莫言、苏童、迟子建、史铁生、张洁、王安忆等作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赵园说,他当初读洪先生的当代文学史,曾惊叹于该书某些章节表述的直接与犀利,其实这正说明洪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另外我也诚服于很多作家的风骨,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坚持,才有了现在文学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五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洪子诚老师编著的,它详细描写了5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脉络。本书着重介绍了每个年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规范,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再依次介绍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现状,以及每个文学体裁下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内容详实。

力求与Z治保持距离,把特殊时期的文学状况的真实模样呈现给大家,文字中既有直面当代史的勇气,更有创痛与深思后的执着与平和。

“要开作一支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是阿垅写下的诗歌,也是那个年代很多文人命运的“谶语”。

在漫长的近三十年的岁月里,文学主张和文学环境的原因,纯文学之路异常艰难。“左联”作家以外文学主张的朱光潜、沈从文、钱钟书、张恨水等一大批作家不得不转方向,或者搁笔。

主旋律作家也存在分歧,个人情感诉求不能高于 q家,文学之路任重道远。因而胡风、牛汉、丁玲、艾青、汪曾祺、季羡林……等几千位文字工作者离开挚爱的文字,甚至沦落成囚犯或者底层劳.改人民。

洪子诚老师力求尊重历史,不避讳地呈现1976年之前的文学现状,公正平和的评述中也包含了对一些作家的悲悯,但是含而不露,尽可能不去左右读者的评判。

这本书实现了历史与批评的有效结合,把当代文学放在历史语境中去研究,注重历史的延续性。结合历史,分析了众多重要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50年代要求文艺为Z治服务,因而涌现了大量的农村和战争题材小说。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朦胧派诗人大多知青出生,特殊时期因而语言隐晦含蓄。洪子诚详细分析了舒婷、北岛、顾城等代表诗人。 还有近代我们熟知的余华、莫言、苏童、迟子建、史铁生、张洁、王安忆等作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赵园说,他当初读洪先生的当代文学史,曾惊叹于该书某些章节表述的直接与犀利,其实这正说明洪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另外我也诚服于很多作家的风骨,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坚持,才有了现在文学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六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洪子诚老师编著的,它详细描写了5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脉络。本书着重介绍了每个年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规范,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再依次介绍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现状,以及每个文学体裁下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内容详实。

力求与Z治保持距离,把特殊时期的文学状况的真实模样呈现给大家,文字中既有直面当代史的勇气,更有创痛与深思后的执着与平和。

“要开作一支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是阿垅写下的诗歌,也是那个年代很多文人命运的“谶语”。

在漫长的近三十年的岁月里,文学主张和文学环境的原因,纯文学之路异常艰难。“左联”作家以外文学主张的朱光潜、沈从文、钱钟书、张恨水等一大批作家不得不转方向,或者搁笔。

主旋律作家也存在分歧,个人情感诉求不能高于 q家,文学之路任重道远。因而胡风、牛汉、丁玲、艾青、汪曾祺、季羡林……等几千位文字工作者离开挚爱的文字,甚至沦落成囚犯或者底层劳.改人民。

洪子诚老师力求尊重历史,不避讳地呈现1976年之前的文学现状,公正平和的评述中也包含了对一些作家的悲悯,但是含而不露,尽可能不去左右读者的评判。

这本书实现了历史与批评的有效结合,把当代文学放在历史语境中去研究,注重历史的延续性。结合历史,分析了众多重要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50年代要求文艺为Z治服务,因而涌现了大量的农村和战争题材小说。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朦胧派诗人大多知青出生,特殊时期因而语言隐晦含蓄。洪子诚详细分析了舒婷、北岛、顾城等代表诗人。 还有近代我们熟知的余华、莫言、苏童、迟子建、史铁生、张洁、王安忆等作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赵园说,他当初读洪先生的当代文学史,曾惊叹于该书某些章节表述的直接与犀利,其实这正说明洪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另外我也诚服于很多作家的风骨,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坚持,才有了现在文学的开放和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七

这里特别想借用一下东坡先生的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和一些特定的原因,我们并不能完 全知道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也造成了很多迷惑或误解。比如说,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作家文学方向突然转变,有的甚至突然不再书写,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原来,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这都是很正常的。 沈从文,为什么转向从事文物研究?钱钟书,为什么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朱光潜,竟然差点中断美学研究?穆旦等人,竟然“自动消失”? 在读《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前,我天真地以为,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更为钟爱的事业,从没把政治和文学的联系看的这么重要。读过这本书,我才把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历史环境结合起来,才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洪子诚教授的学术作品集,也是他的代表作,描述了1949-2000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代文学”的概念,是相对于“现代文学”来说的。在时间段落上,“现代文学”指的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期的文学,而“当代文学”则指50年代以后的文学。 本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叙述特定的文学规范如何取得绝 对支配地位,以及这一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我们上面所说的问题,正是在这一部分得到了集中体现:以“延安文学”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成为“文学的新方向”,在频繁的批判运动中,很多作家被牵涉其中,他们被分别划分为“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和反动作家三类。而左翼文学内部,同样也是矛盾重重。作者从对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等文学方式的题材和形态发展入手,把各时期串联起来,揭示了那个阶段的真实的文学现象。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揭示了在变化的历史语境中,前一阶段形成的那种规范极其支配地位的逐渐削弱、涣散,文学格局出现的分化、重组的过程。 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第二部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前一个阶段的影响好像已经很小。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学史的发展之路同样步步血泪,同样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且可能也会迂回曲折…… 本书对涉及的文学现象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并附有中国当代文学年表,这次重版增订了本书国内外各版本列表、相关评 论选摘和主要评 论篇目索引,更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学术方面的情况。

中国当代文学史读后感篇八

中国当代文学史

评价人数不足

洪子诚 / 202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旦你读文学,就不会只停留在作品本身,作品积累得多了,就会往文学史和专题研究的方向里钻。 我觉得文学史一类的书,很适合作为文学作品的辅助阅读。文学史虽不像文学作品解析,对作品解读那么精细,但它也不单是史,它是从背景到作品本身的全面阐述。 更多时候,我会自觉学习这类书籍,每当自己读文学作品,拿不准更深层的意义时,就会看看教授们的解读。 国内且现当代的,看洪子诚、温儒敏、许子东、钱理群、吴福辉……前辈们对学术的钻研,其实已让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文学了。

洪子诚教授的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本在史观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开创性价值的文学史著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有奠基性意义。 洪子诚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便留校任教,深耕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我心中学术界的扛把子。 这本著作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00年,描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容涉及文学分期、各时期特征、文学思潮、主要流派、代表作家、重要作品文学类型,涵盖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经典好书,面面俱到。 令我惜之为宝藏的更是它囊括的作家很多,有老到茅盾和郭沫若,也有新到阎连科和毕飞宇,从提倡白话文到如今文字成熟的阶段,都已成史。

看文学史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时光流变,不仅仅是文学各方面的流变,而且是一个个作家、诗人,他们在那个时代里的刻苦钻研,打造和研磨出时代经典。 文学史在我内心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如果想读某个时代的作品,可是又想不到或者罗列不出那么完整的,就可以从文学史当中寻找。 因为文学史是一个时间线内将所有的经典的作家、作品都罗列出来的,所以文学史也可以作为一个书荒参考指向。

洪子诚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推荐给热爱文学的读书人,上不去北大,但我读到北大学子的经典教材,也不是不可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