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精选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5 14:20:33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15 14:20:33   小编: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这篇文章让我深感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作者通过描绘各种果子的成长过程,将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果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水和土壤的滋养,而人类也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才能生存。文章唤醒了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我更加珍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一)

一切万物空间,都微如尘,也都宏如宇。我们微小,也都是一个宇宙,秀英奶奶也如此。

和其他人相比,秀英奶奶是幸运的,不仅仅是因为她能从昔日的苦难,走到了今天自由旅行蒙沪之间,也不仅仅因为她从一个炎凉的过去,走到了享受儿媳和儿子反哺的教育引导和爱护,也不仅仅是从一个普通农妇,到一个受到众多读书人爱戴的“奶奶”,更因为她走出了思想的枷锁苦难,超越而反思苦难,从而尝试去和过去的苦难和解。不管能否和解,她能尝试超越,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就有了一些永恒的意义。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二)

很容易读的一本书,出自一位生于1947年大半生在内蒙古河套地区,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两年级,生活总是不如意总是有一肚子苦水的老奶奶,操着方言,生活圈十分封闭狭窄。而她今天出了一本书,里面的画也是她自己画的。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这位老奶奶的改变,或者叫重生。我也想鼓励自己的妈妈写点什么。我今天已经把这本书送给了她,希望她会看看。 是一本母子合写的书,都是凡人凡事,似乎只是很私人的历史,又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同样的苦难同样的寒凉,尘土中开出的一朵生命之花,它的种子从过去而来,我们都可以在那里看到自己的家人家族家乡和漫长的岁月。 奶奶的文字简单朴素,儿子的字句细腻优美却又透着忧伤~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三)

依托于几大名校,杨浦区真是上海的文化高地。营口路离我家也只有三公里,想象这样的文字的源头离自己很近,是有种奇妙的体验。

秀英奶奶是年逾七旬的农村女性,从小到大只上过一年半的学。算命先生说她没有自己的主见,在家里说话算不得数,可能这也是大部分农村失声女性的现状吧。在她的笔下,信息密度比较低的年代中,人的情谊反而更加绵长,可靠。有大人物,更多的是小人物,是“历史中漂浮的尘埃”。免不了有坏人,我们总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在文明世界的边缘,有太多故事不符合这样的叙事规律。想到自己身处上海,不时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也有“辛苦劳作一生的积蓄被骗走”,“盲道用高分子材料铺就”这样的新闻。

吕冬林是家中幼子,和所有的第一代大学生一样,他过上了别人眼中的“好日子”。但是人生的课题永远不会结束,尘世间总有你要回答的问题,想追寻的答案。

芮东莉女士:这本书的插画出自她手,即便她没有为本书署名。期待她和秀英奶奶的下次合作。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四)

作为一个地道中西部内蒙人,早已在异乡生活数十年,故乡的生活、环境、人也已渐渐出走,所以在读到本书时候,看到那种熟悉的文字,以及熟悉的文字所代表的特定的乡音立马回响在脑海中的时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紧紧锁牢的家乡的记忆的宝盒,熟悉的乡音,儿时的回忆也都一股脑儿从宝盒中喷涌而出,出走数年,原来家乡还在我的记忆深处。

这是一本谈不上有什么文学技巧的作品,但贵在真诚和质朴,秀英奶奶用她略显拙劣的笔触,书写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生活在中西部区域底层贫苦的农民,或许贫穷、失意和无奈是他们的人生底色,但是秀英奶奶的书写让他们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和遗忘,让他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留下一点点浅浅的印记。

我们时常感叹命运的不公,书中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公,抗争过,努力过,挣扎过,但大多较难有满意结果,或许是选择的结果,但更是环境的结果,时代的结果,有着某种宿命和无奈,但这可能不只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无奈,也可能是许许多多类似的底层人民的无奈与心酸,但至少我们还能从书中窥得一隅。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五)

明明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能深深触动人心。

时代苦,生活苦,人更苦。

这样真实揪心的故事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便足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困苦无奈唏嘘不已。

原来知识改变命运真的可以拯救人的一生

原来真的有很努力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太多不可抗的意外,随便一个就可以压垮我们这代人,他们却顽强的抵抗了一生。

有人熬出头了,也有人坠落了。

作者奶奶也是楷模,在年迈的年纪勇敢的接受了外人遥不可及的挑战,而且成功了。

真正的诠释了只要开始,多晚都不晚这句话,很值得敬佩和学习。

从现在开始,不再吐槽老一辈不知道物价的飞涨,所以不再理解我们的压力了,因为今天的我们也没办法体会他们那代人经历的苦难。

谢谢作者让我们看到这样真实的那代人的故事。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六)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9.0

秀英奶奶 吕永林 / 202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读秀英奶奶的这本《世上的果子 世上的人》的时候,我脑海中总是回响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儿歌的旋律:“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小时候不懂苦难,以为这是首苦尽甘来的快乐歌曲,长大才明白,吃苦是人生的常态,咬咬牙挺住就是直面苦难的态度。

秀英奶奶,只上过一年半小学,65岁重新认字画画,68岁出版了第一本书《胡麻的天空》,这本《世上的果子 世上的人》是她的第二本书了。这本书里的画的是奶奶的故乡河套平原上的植物,写的是她身边的家人、朋友、乡亲。

奶奶可能没听过“借物喻人”,但她却有着最朴素的对世界的认知:“地上的植物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果子也各式各样。我写的人,也各式各样”。秋婶像柿子,是个善良了一辈子的老好人,可从来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呵护和善待。三妹妹像甘草,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坚韧,把所有的甘甜都留给家人。大弟弟像西伯利亚远志,在石缝间顽强扎根,但受条件所限,无法走得更远……

奶奶的笔下还有过去时代背景下匆匆来人间一趟、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苦命人。奶奶的四妹妹聪明伶俐但命运多舛,工作、爱情都没能如她所愿,一生都在委屈成全,重压之下得了精神病,四十八岁,没享过福就走了。十六岁的少女莲花,长得好,会唱歌,绵绵善善的,但却在花一般的年龄用最痛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奶奶的语言简单质朴,但温暖厚重,她用笔和画勾勒出来的不仅是这世上的果子和世上的人,更是这世上的苦和世上的难。奶奶从苦难中走来,她没有歌颂苦难,也没有和苦难和解,她的人生态度可能便是诗人里尔克所言:“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日升日落,花谢花开,人来人往,世事变迁。不变的只有这片土地上善良淳朴、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人民。谢谢坚强的、可爱的秀英奶奶们,有她们才有我们。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七)

三联公众号推过一篇介绍这本书的文章,三联出品的文章都是用心之作,我很粉三联,所以决定买本书看看。

书的质量很好,作者画的自然笔记也很朴实,书拿在手里就莫名有种幸福感。

1.人世间苦啊

看书的第一反应是人世间苦啊,作者是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人生底色十分悲苦,她儿媳妇说婆婆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拉着她诉苦……

她的人生中欢愉少,悲苦多,一生都在努力过好日子,一生都在辛勤劳作,但是一生都是那么悲苦,不光她悲苦,她的亲人也都挺悲苦,也可能这是中国底层小人物的底色吧。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那个年代也没有不重男轻女的,家里5女2二,她排行老三。她应该有点读书天分,但是受限于所处的年代和贫苦的家庭,只读过一年半的书。父母老实本分,一生勤劳,但是一生都很苦,国民党时期父亲被抓壮丁,解放后建立生产队,家里的农具和锅都被生产队征用,至此再也没有归还过,生产队里面辛苦劳作,但是却处处受队长的气压,日子过的苦巴巴。

她的婚姻也不好,没有什么情爱的成分,家暴是寻常事,以至于在书中她写了自己的所有亲人,包括父母,所有兄弟姐妹,4个孩子还有她最喜欢的儿媳妇,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朋友,但是却没有出现老公(只是在子女上学问题上写过和老公的一些争执),可见婚姻对她来说太过于痛苦,以至于她不想去回忆。

改革开放后也并没有迎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她家也只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洪流脱贫了而已,致富是远远谈不上的,反而下岗、打工以及干个体户的不容易体现的淋漓尽致,家人都在为了生计辛苦奔忙,但是却依然悲苦,不见什么喜庆的颜色。

也许这是一代中国小人物的缩影吧,如我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如果写作也应该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艰难求生的小人物,她的子女就如我的家乡杨杖子的人们或者如我的老舅,生活水平确实不断提高,但是生活依旧在底层,依旧辛苦的为微薄的收入奔波。

好日子过多了,看这种书也算是触及灵魂,这个世界的主题不是什么歌舞升平,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悲苦,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种悲苦,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国家,感恩时代,感恩家人。

2.读书思考让人提升幸福感啊

如果作者没有生育一个最后考上大学的儿子,如果儿子没有找到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媳妇,她的悲苦将贯穿她的一生。

她在晚年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重新学习文化,学习上网,做自然笔记,写书,做演讲全部得以于儿子儿媳,儿子儿媳鼓励她学习,带她学习,鼓励她找到另外一个自我。在步入老年的时候能够找到自我,遇到完全不一样的自己,给自己悲苦的一生带来一些喜色是多么让人欢愉的事情啊。

从书中可以看书她的小儿子夫妇在经济上并不富裕,至少在中产云集的上海,他们可能刚刚够得上中产的边吧。但是得益于他们读过书受过好的教育,而且有着有趣的灵魂,对很多事情看得开,生活不再局限于财迷油盐的愁苦,而是还能找到另外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这简直太赞了。惟愿我和我的亲人也能找到自我,实现快乐吧!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八)

一位鬓发斑白的农村老奶奶,左手执笔画画,右手执笔写字,左右开弓的架势,画面感十足。

那么,这位老奶奶是谁?

原来,这就是“秀英奶奶”,她此刻正沉浸在“自然笔记”的创作中。

因为天生左撇子,所以可以左右开弓。

秀英奶奶平时喜欢去大自然里“捕获”各种创作素材,并诉诸于笔端,将之汇集成册,因而著作了其人生中第二本畅销书《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在本书中,秀英奶奶绘制了许多内蒙荒野上的植物和果子,通过这些花花草草,引申出了许多犹如“草芥子”般的普通人,通过这些“微乎其微之人”的人生故事,可窥探她过去75年悠悠岁月的生活,以此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故事。

从一般人视角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识字无几,又无特殊才能,是如何做到出书立著?

其儿子吕永林(本书第二作者,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和儿媳芮东莉告诉我们:因父亲的离世,让他们隐约意识到“母亲衰老的不是悲伤,而是孤独”。

为了让母亲萌发新的生机和生命色彩,他们带着她亲近自然,一起创作“自然笔记”。

所以,他们给秀英奶奶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能力养成课”,包括普通话培训、PPT放映、演讲练习等等。

于七旬老者而言,这种强度不啻“魔鬼训练”。

但是,秀英奶奶以强大的毅力,坚持学习,一点点进步,就此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因此,我们才能在《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看到20来种河套地区的乡土植物手绘图。

正是因为这种艺术再现植物本真的魅力,让我们既能静观一方水土,又能窥见世间百态。

比如,芮东莉在书中描写鄂尔多斯沙地上的蓝刺头——挺拔倔强,不开花则已,一旦绽放,就会吐露大地的绝美幽蓝;当花期一过,便随风散落,悄悄静卧于沙土之中,蓄势待发;只要给予一点点机会,酝酿成熟的种子就会再次萌发、绽放,继续将点点幽蓝照亮大地。

蓝刺头的生命张力,比拟的正是秀英奶奶的一生。

类似这种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描述,书中还有很多。

譬如,秀英奶奶笔下的“秋婶”,就如未熟透的“柿子”一般生硬、苦涩,只有当它变软时,人们才能尝到它的甜头。

然而,秋婶就是用她的善良和软弱来供奉身边的人,以求得自己的活路;可即使如此,秋婶的一生,仍落得个无人问津,更不消说善待她和念她的好。

真可谓荒野之果,可观世间百态。

所以,这世上的果,也如这世上的人;有各种味道,也有各种特点;但无论酸甜苦辣,还是沟壑纵横,都叫人生。

而此刻的我们,又身在何处?

就如书中所说——在岁月的中间,人世的中间,安与不安之间。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九)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真不敢相信,一个65岁开始识字的农村老太太,在十年里能出版两本书。 没错,这个老太太叫秀英奶奶。全名叫秦秀英,她在2015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叫《胡麻的天空》,近期出版的第二本书叫《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秀英奶奶1947年出生在内蒙古河套平原。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半小学。 她一辈子在农村生活,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直到老伴去世,才有机会到大城市居住。 2011年春天,65岁的她来到上海的二儿子家,在二儿子和儿媳妇的撺掇下,开始重新识字和画画。 二儿子吕永林是任教于上海大学的文学博士。儿媳妇芮东莉擅长自然笔记,目前是自由撰稿人。 永林和东莉先是让秀英奶奶去公园里画花花草草,又见她总是念叨过去的人和事,就索性让她回忆过去,画些记忆中人物以及那些生活场景。 他们教给她识字,如何用标点符号,让她学会了查字典。再后来,费了不少劲,还教秀英奶奶学会了用电脑打字。 因为是左撇子,所以秀英奶奶经常是左手画画,右手写字。 在《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一书的开篇,秀英奶奶就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她说:地上的植物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果子也各式各样,我写的人也各式各样。 她画出的人物有父母、兄弟姐妹和儿女,也有村里的重要人物,也有亲戚朋友。她不仅用语言描述了这些人物,而且大部分都对应了一种植物或果子,人物和植物的特点基本吻合。 虽然没有讲究什么文笔,但是她用质朴的语言,诉说了她心中的故事,把一个个人物活脱脱地呈现给我们。 秀英奶奶讲述的故事,让我们读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生活经历,也体会到那个年代普通人生活的艰辛。 秀英奶奶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却依然坚持学习和创作,是我们无比敬佩的。 正如刘震云在序言中所说:仅仅因为害怕和亲人,我们才百折不挠的生活,这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也是人间真正的正道和沧桑。 聪明、坚强的秀英奶奶,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读后感(十)

这是一本手绘自然笔记,也是一本回忆录式的乡村生活纪实。

盐地碱蓬、蒙古猪毛菜、截萼枸杞、苦豆子……这些听来陌生的植物,配上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说明,好像它们也曾长在我的记忆中一般亲切。

文章主体部分是秀英奶奶讲述她的身边人、身边事。确切说,大部分是过去的事,带有建国初期鲜明的时代特点。这部分记忆,对我们这代人而言,没亲身经历,只能间接获得。老人家拉家常似的叙述方式,偶尔蹦出来的方言,阅读时仿若在侧。

有多久没听过长辈讲古早事了?努力想了想,这个体验在生活里消失已久。世上的果子许许多多,有多少值得铭记?世上的人熙熙攘攘,有多少影响过我们,还常常想起?

村里有个叫莲花的姑娘,16岁就上吊死了。她是个挺好的姑娘,长得好,绵绵善善的,不爱多说话,不管是谁说甚了,她就笑一笑,从来不跟人顶嘴。她好嗓子会唱歌,被选到公社里唱“心中的太阳红艳艳”。她怎么死的呢?传言说,因为衣服晾晒在了人多的地方被哥哥训斥后上吊寻了短。

秋婶是童养媳,14岁就嫁了人。养了四个男娃,两个女娃,生活特别困难。搞大生产时,她性格懦弱,经常被刁难欺负,记不了多少工分,基本口粮都分不回来。等到包产到户时,地分给了儿子们。打下粮食去要,媳妇们就和她吵架。那年她割玉米杆喂羊,背太多摔了一跤,死了。

秦锁是村子里最赖的一个人,吃、喝、嫖、赌,哪样也少不了他,没有他不做的事,还当了一辈子的大小队干部,他想干甚就干甚,他要想干的事,千方百计要达到目的。秦锁心眼也不好,村里谁要过得好,他眼红;谁要过得不好,他笑话;谁要得罪了他,走的坐的害谁。最后,在他外甥家事宴上喝酒喝死了。

“后套河神”王同春、患难之交的知青朋友,家里的亲人们,村里的五保户、金石匠,路遇的骗子们……中国农民的生活缩影,一个家族的群像展示。“秦秀英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未加雕饰的语言,朴实无华里藏着喜怒哀乐。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很多已经故去。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出现过,就像世上的果子那样,与大自然搏斗,与生活搏斗,一场接着一场,从无到有再到无。如果不被提及,无人记录,谁会知道他(它)们曾经存在过?默而生,默而去,世间众生最普遍的状态啊。

秀英奶奶,网名“好学婆婆”,1947年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祖辈当年从山西走西口迁入内蒙古。念过一年半的小学,65岁重新跟着儿子、儿媳学识字、画画。2011年春天,跟着儿媳芮东莉(中国大陆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之一)开始做自然笔记,2014年,作品被佛山图书馆展出,2015年,出版首部作品:《胡麻的天空——一位母亲的“自然笔记”心灵史》。

这本《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更偏重于乡土人情。这些故事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形容。不能说感动,很多时候觉得疼。这世界他们来过,受过巨大的创痛,却始终像泥土融于泥土一样寂寂无声。书中,儿子、儿媳还分别讲述了秀英奶奶日常和成书背景,内容丰富厚重,字里行间充满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一边读,脑海里忍不住浮现出很多久违的人、久违的情境。想起裹小脚的奶奶走路的样子。每次去看她,她总要用木棍儿挑下挂在房梁上的篮子,篮子里是平日积攒的核桃、栗子、瓜子啊这些。想起外婆坐在村口的古槐树下,盼望我们到来的情形,知道我们爱吃爆米花,她总是备了各种各样的:圆圆的、长长的、卷卷的……偶尔想起爷爷的长胡须,吃饭前他总是要认真地捋一捋。想起外公带我们练毛笔字,急于求成的我,硬是在他要求下一道横练了一年多。上次回去,舅舅又整理出一批他留下的古籍给我装在了包里。

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果子,千千万万的人,我们在我们中走过,亦歌亦悲。晚风吹啊吹,眼泪不知不觉落了下来。所有的经历和记忆,都已长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些人们我再也没见过,那些人们从未离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