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王安石“强辩”考》的读后感大全

《王安石“强辩”考》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9 04:35:40
《王安石“强辩”考》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7-19 04:35:40   小编:

《王安石“强辩”考》通过对王安石的强辩思想进行剖析,探讨了其对于理性和辩证能力的重视。文章指出,王安石提倡的强辩并非一味争强好胜,而是要求在辩论中追求真理和理性。他认为,通过辩论可以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进步,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王安石“强辩”考读后感(一)

以往周思成的书,我几乎都看完了。作为一个蒙元史学者,写宋史小试牛刀之作,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也要井喷式写作的捞金之旅了吗?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晦涩难懂,慢慢沉下心来以后有些不太一样的感受,让我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和些许收获。让我了解了宋朝的美好以及不美好的一面,还有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群像,看了这本书第一次知道宋朝也要类似明朝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本书以王安石强辩为切入点,其实讨论的是,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生态,政治哲学以及其他方面。用丰富的史料里面描写王安石变法中新旧两党的辩论来展现他们的观点。这些辩论中体现出来宋朝的政治清明,代表新旧两党有平等的话语权,这种辩论有点像现代的议会制双方尽管政见不同在朝堂上可以争的脸红脖子粗也不妨碍他们私下的友谊。接下来我就书里的内容,谈谈我读出来的王安石,就拿青苗法来说,初衷是给百姓提供方便的,结果那成了摊派,无论贫富,无论需不需要,都要向朝廷借青苗钱,成了百姓的一个巨大的负担,使富者变贫,贫者愈贫,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不就是以朝廷名义的高利贷吗”其他的不想说了,说也说不完,其实作者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是论述史实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感悟出自己的理解,读完整本书我发现我误会作者了他真的不是一个捞金作家。(读完以后我更不喜欢王安石了)

王安石“强辩”考读后感(二)

一、关于王安石。

他的“强辩”性格,根源正如司马光对他的一句评价:“用心太过,自信太厚。”

王安石的才学,堪称儒家圣贤,这也使得他自信“真理在我”。在推行新法过程中,对新法能带来的好处坚定不移,却对坏的方面不予考虑或视而不见。

王安石的“强辩”还在于他总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姿态与人辩论,这让对方轻易找不出回怼的发力点。王安石有道德洁癖,极度自律,私生活几乎无可挑剔。大儒陆九渊评价其:“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

所以,王安石“自信纯为天下公利,无纤毫私欲在心。”也正因此,王安石与人“强辩”底气十足。

除了才学、底气,第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然是“口才”。

王安石的口才,已经到了“舌战群儒”的级别,甚至能气死人,本书开篇第一节“唐介之死”据传就是被王安石气死的。

二、哪些外部条件促成了王安石将“强辩”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1)宋神宗“好辩”。宋神宗本身就是一流辩手,因此对思维敏锐、能言快语的大臣格外欣赏,书中列举好几个案例,说明宋神宗喜欢提拔有“辩才”之人。

(2)宋朝的“议”“对”制度。“议”是官僚士大夫内部的议政活动,“对”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一系列议政活动,包括分班奏事、请对、召对、入见(谢辞)、转对,等等。这两项制度,为能言善辩者充分施展辩才,搭建了舞台。

(3)熙丰变法,为好辩的新法派人才提供了舞台。不仅皇帝和宰相好辩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法派,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新法派,各自阵营中也都有优秀的辩手,但总体而言,新法派更胜一筹,再加上皇帝的支持,因此“辩论”成为新法派的有利武器,也因此形成了一时的政治气候。

王安石“强辩”考读后感(三)

他,大抵是历史上被黑的蕞惨宰相了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能写下这样诗句人,怎么会是心狠手辣的人呢?他只是一个偏执的理想主义者罢了。

靖康之耻的罪魁祸shou,加速北宋灭亡的的始作俑者,一个个大帽子不由分说的扣向了他,曾经他也豪情万丈的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蕞高层。凭借一己之力去对抗士大夫们。只可惜改革本就是一场赌博,激进派和保守派的博弈,赌赢则名垂千史,输则祸国殃民遗臭万年。

王安石到底是千古一相还是千古罪臣呢?褒贬不一的看法争议了上千年。

然而这本书并不是花费很多笔墨在熙宁变法上,也不去强调王安石和苏轼等人的关系。而是通过“强辩”来切入到王安石的人生中。

君臣一心的时代,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支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任何新的事物出现无论好坏都必然会受到阻挠,新旧派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从“辨”中分析两个立场人的思想。这本书并不通俗易懂,反而带着学术的考究和严谨。有时候一句话需要用脑子多读几遍才能明白其意。

与一般的人传记不同,主要突出王安石的“强辩”的体质。在充满火yao味的朝堂之上,去目睹王安石的舌战众儒。

王安石有多能“辨”呢?

对反对派,他认为“流俗之人,罕能学问,故多不识利害之情。”多棒的回击,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是你学问太低,不学无术。颇有一番安雀岂知鸿鹄之志的意味。

更有意思的是明明自己也是喜欢一居家二称病的人,面对韩绛的“固求去位”,他说出:“绛若能以去就之义守职,臣亦何敢忘义,屈而从绛!且需论道理,未须言去就!”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哥们,你讲不过我就要辞职?这不等于扣眼珠子扬沙子?没劲了啊!

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形象越发饱满,书中以“强辩”为主要脉络,但是更深入的挖掘了他的政治思想和逻辑框架,强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他也不是图一时口快过瘾,之所以信誓旦旦是因为他坚定改革会带来更好的社会。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国泰民安兵强马壮。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