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摘抄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1 01:40:45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21 01:40:45   小编:

《一路陪伴到清北》是一部励志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乡村女孩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的故事。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她坚持不懈,最终成功考入清华北大。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坚持、努力和信念的重要性,给人以启发和力量。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第一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既然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就必然要承担起社会生存法则的练习与培训的职能。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品德与教养等,都决定了他未来的路能够走多远、走多好。

周康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级生涯后,我们对他学业等各方面的评价还算不错。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譬如时间与效率管理比较差、劳动观念比较怠惰等。二年级刚开学时,为了培养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习惯,我起草了一份小学生家庭准则,排列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它包括完成学习任务、整理物品、个人卫生、家务劳动、看电视玩电脑、待人接物、读书计划等方面。周康看了初稿,觉得没有太大难度,譬如整理物品无非就是把书包、文具、鞋帽、红领巾、书桌等整理齐备之类的琐事。然后,一周七天都将完成情况记录在一张纸上,可以天天计分,周日算分,如果得分多、扣分少,还可以申请奖励,挺好玩的。

这个家庭准则作息时间表如下:

家庭准则作息时间表

我把这个家庭准则作息时间表打印出来,用磁铁粘在冰箱门上,每周一张的计分表就放在旁边,由周康自己对照着给自己每天的情况打分。他头半年很积极主动地给自己打分,等快到三年级时,大部分要求都已经固化到他的日常行为里,他就渐渐失去了打分的兴趣。我们也表示理解,毕竟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应有的规则意识,并逐渐演化为他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当然,把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都量化还是很难的,也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初衷。我们主要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导向性的指南,让孩子明白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好像一块生铁,不经过这些规范性程序的淬炼,想做一枚螺丝钉都没有资格。“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个人准则,其意是指一个人独处时,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其实这也就是现在大家所强调的自律、自驱力,孩子自律意识的养成,需要家长的关注与引导。

慎独的核心是头脑清醒、高度自律,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总在身边,自我的约束和管理就必不可少,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都是一种长期的利好。

从三年级开始,我不再接送周康上下学,他在脖子上挂了钥匙开始自个儿出门和回家。为了强化他的独立能力,我跟周康协商后更新了作息时间表,增加的内容跟他自个儿上下学有关。到小学毕业前,他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据我的观察,他对自己的时间能够较好地进行分配和使用,能够安静地写作业、课外阅读、制作小手工等长达半个小时以上。

注:本文摘自《一路陪伴到清北》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第二篇

有心理专家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的50%在3岁前发生,30%在3~7 岁间获得,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也就是说, 7岁以前是儿童心智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个阶段内形成的习惯、性格,对人有终身的作用和影响。

如今,幼儿园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进入社会的实习阶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性情的3岁孩子开始脱离家长的怀抱,离开各自家庭,聚拢在一个新环境下,参与集体生活,接受集体教育,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形成集体观念,强化规矩意识,学会分享与沟通,学会与他人共处,为他们今后融入更为广大的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周康所在的幼儿园是安华里二幼,就在姥姥家单元楼的西侧。周康很小的时候,姥姥就经常抱着他在幼儿园的栏杆外看里边的小朋友活动,热闹的场景让周康兴奋不已。当时安华里二幼推出了入园渐进式体验项目,满2岁的孩子可以每天上午入园2小时,满2岁半的可以每天上午入园4小时 (含午饭),3岁的孩子则可以全天入园。

在我印象中,周康对上幼儿园从来没有抵触过。这个幼儿园里有他的几个好朋友和喜欢玩的活动,有时候放学后别人都走了,他还在园里玩得不亦乐乎,颇有乐不思蜀的境界。

每年的入学季,幼儿园门口总能看到哇哇大哭的孩子,送别孩子后自个儿抹眼泪的家长。有些孩子入园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出家门、入园门总是满脸愁容,放学时一看到家长就开始抹眼泪,家长呢也是一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孩子吃得好不好、会不会被同学欺负、有没有老师的尽心照顾……这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感到又好笑,又心疼。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毕竟每个孩子在每个单独的家庭里都是太阳、月亮一般的存在,可以任性地独享所有呵护,而进入幼儿园后就要受到纪律、规矩的约束,还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食物,甚至分享老师的关照,如果家长不及时抚慰引导,那么幼儿园对于可怜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令他不适且伤心的场所了。

总有新手家长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匆忙地把孩子推向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孩子哇哇大哭,却以为是孩子的问题。然而,入园后要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人,要解决自己吃饭、上厕所、睡觉、穿衣等问题,还要学会听从安排、服从指挥等新事物,孩子那稚嫩的小脑瓜一时半会儿还真处理不了这么多复杂的外部事务,驾驭不了这个复杂的外部环境。

再加上老师的严厉、个别同学的调皮,使孩子从对安全感丧失的惊惶无措迅速过渡到恐惧害怕,于是哭闹不止,乃至厌倦和反感入园。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要训练孩子在3岁前有一定的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要多跟孩子讲幼儿园里小朋友好玩的、快乐的故事,多组织几次多个家庭的孩子聚会,让孩子对群体生活有期盼、有向往。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孩子参加入园前的体验活动,必要时也可以跟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提前做好应对。等孩子入园后,与老师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状态,对于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慢慢爱上幼儿园。

注:本文摘自《一路陪伴到清北》,有删减

一路陪伴到清北读后感第三篇

7月,沈腾、马丽的电影《抓娃娃》热映,也使“家庭教育”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有人犀利评价说,影片令人捧腹的“搞笑”之后,显现的是当下中式家庭教育的“恐怖”——苦难教育、过度期望、高压控制,乃至看似善意地给孩子打造一个虚假的“楚门的世界”。结果却遭到孩子的强烈抵触,他在高考的考卷上画了一只展翅的鸽子,诉说着对自由的渴望。

喜剧的荒诞背后,是令人刺痛的现实问题。无论家长还是孩子,观影之后可能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是像沈腾饰演的马成刚期盼的,一个能考入“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孩子,还是像他的小儿子马继业最终转变的,一个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自己的人生的孩子?确定了目标是哪个娃娃,才能开始抓娃娃。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是像马成钢那样,靠欺骗式的穷养、细致入微的操纵让马继业去内卷,还是像马成钢那样,对大儿子马大俊富养、纵容,最终由期望到放任自流呢?穷养还是富养,放任还是严管,控制还是操纵?从喜剧的荒诞回到现实,让我们看看海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吧!

多年来,“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的说法广为人知。海淀教育久负盛名,不仅是海淀的学校、老师有一套,海淀的学子多是牛娃,海淀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一套独特的本领。且看海淀家长周俞波的亲身讲述——《一路陪伴到清北》。

周俞波不是西虹市富豪,而是普通农村家庭出身,通过高考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北京高校任教。他深知唯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才有能力追求自己的人生。从他的孩子出生开始,他就像马成钢一样期盼将孩子培养成才。不过,他的家庭教育方式与马成钢截然不同——陪伴才是最好的家教。

作为父母,他们并没有用苦难来锻炼孩子,没有纵容、放任,更没有用严厉的管教来掌控孩子。在海淀教育内卷的现实下,他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就给予温柔而有力的教养——陪伴,陪伴孩子走过婴儿期、幼儿期、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读博。可以说,他们的教养是正面家庭教育的典范。

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七大维度:1. 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2. 与孩子保持全程、良好的互动与交流;3. 建立坚实的信任与承诺;4.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5. 重视孩子的兴趣,并量力而行;6. 对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的约定与以身作则;7. 陪玩、陪读、陪考——陪伴才是关键。

《抓娃娃》中全家人看书的那段剧情,既彰显了陪伴的重要,也揭示了父母的尴尬:当马继业看书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奶奶也捧着书,书页的背后是各自在玩手机。现实中很多父母其实也是如此,严格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之余,自己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试问,孩子怎么可能听进去父母虚伪的教训。以身作则,也是父母正面教养的一个主要因素。

科学、正面、优秀的家庭教育,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细节之中。就影片中父母对孩子方方面面的操控来说,目的也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优良品质。然而,建立在操控上的教育无法长久,甚至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现实中,好的教养体现在父母培养孩子于生活细节上的自主、独立,而非把控、约束。

海淀“学爸”周俞波在《一路陪伴到清北》中,详细讲述了在孩子不同阶段的父母科学教养手记:

婴儿阶段,他们培养孩子有规律的作息,在孩子能自主的时候教他自主吃饭,告诫孩子危险的东西不能碰、不好的行为不能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他们支持孩子的玩耍天性,让他拥有自己的玩具箱,和孩子一起看动画;

小学阶段,他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用吼就自觉完成了,尤其在兴趣培养方面,他们理性地做减法——孩子不感兴趣的不强求,孩子感兴趣的重点培养;

中学阶段,他们尊重孩子的课余生活,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允许孩子玩手机、玩电脑,同时也和孩子约法三章,在互相承诺中给足了信任,当中考、高考来临,他们由陪玩、陪读转向陪考,给足孩子帮助与支持;

大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自主,他们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互动,和孩子一起规划、适应大学生活……好的父母,是和孩子做朋友。

《抓娃娃》中,父亲马成钢在儿子发现真相后愤怒的注视下喊道:“你以为是我们操纵了你的人生,可你也操纵了我们的人生!”的确,对孩子各方面的严格操纵是一把双刃剑,即伤害了孩子,也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疲惫不堪。现实中,不乏因教育孩子而气坏身体的父母。究其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以致孩子受累、父母受伤。

孩子在海淀上学,父亲周俞波的期望也很大。但他选择的教养方法是不控制、少教训、多交流,让孩子不内耗、不拖延、好学、会学,走出自己的路。最终,他的孩子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又直博北大。回顾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历程,他在《一路陪伴到清北》一书中劝告那些在教养问题上迷惘的父母:你可以望子成龙,但不要控制、规训、苛责孩子,孩子需要自己思考、解决问题,需要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能做的,是陪伴孩子成长。

《抓娃娃》电影最后,从操控中解脱的马继业如愿考入体育大学,于奔跑中找到了自己的路。现实中,《一路陪伴到清北》作者周俞波的儿子周康说:“我的家庭造就了如今的我,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路。”困惑于孩子教育的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教养之路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