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野泳去读后感摘抄

野泳去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5 00:20:55
野泳去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05 00:20:55   小编:

《野泳去》是一篇描写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与自然相处的乐趣和奇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力量,体会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读完这篇文章,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野泳去读后感篇一

看书评,说这本书可以对标梭罗的《瓦尔登湖》,然而我至今没把《瓦尔登湖》看完,依然不能阻挡我对这本书的兴趣。

可以说,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跟水,跟H2O深度绑定到什么程度,你也能见识到一个人对水体有多狂野。“野泳”在普通人和游泳爱好者的眼里,最多也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个小水塘,那已经是天花板了,甚至一些不对外开放的河流、湖泊,也就算是“野”到家了。但是在这本书里,你所谓的天花板,可能只是作者的地板。

在他的眼里,不止有河流、湖泊和江海可以让自己游泳,甚至瀑布、泥潭都是自己发挥的好去处。

纵身跃入雾、雨、沟、渠、河、沼、湖、海……所有水体,所有水体都向你敞开。你成了水的主宰。

这种深层次的体验,这种别样的体验,这种对除他之外所有人都陌生的体验,都在这本书里展现。

野泳去读后感篇二

在读麦克法伦的“行走三部曲”时,他提到好友罗杰曾野泳在英国的川河湖海,当时就对这位冒险家心生敬佩,偶然得知他的自然文学作品中译版上市,赶紧翻开拜读。

-

感受自然可以有多少种方式?可以选择行走,用双脚丈量世界的广阔。可以仰望天空,捕捉云卷云舒的表情,夜观星河浩瀚。可以攀登山峦,征服高峰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纹理。作者罗杰选择了一种更彻底更激烈的方式——游泳。浸入水中,成为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平等的姿态观察世界。

本书是作者在英国各地水域的畅游手记。他跳入冒险者的沼泽,在浅浅的半透明绿水,与河底柔软泥沼中的“图腾祖先”鳗鱼共游。在山峦间的小湖,被凛冽彻骨的湖水催促步伐,在带有哥特氛围的雾气中,与周围来自寒武纪的岩石对话。瀑布下方的水域则是绝佳的天然按摩浴缸,被从四面八方奔来的水流推来搡去。仿佛浑身过了电。

有时游泳还会变成夺宝奇兵一般的探险。循着图书馆中发现的老旧期刊,探访附近失落的露天浴场,在灌木与荨麻丛间,拨开丛丛黑莓,品尝到了浴场附近冰凉而甜美的泉水,浴场虽已是遗址不能畅游,在荒凉之地发现历史中蒙尘的吉光片羽,仿佛寻到了圣杯。

-

为了找到环“游”英国的最佳路线,他破译着地图上层层叠叠的等高线,凝视代表山中湖的绿松石色圆点, 对“瀑布”“沼泽”等字眼疯狂心动,一个个水域逐渐连接。不过这注定是一条不走寻常路的野泳路线,不论游至何方,我们都和作者一起获得了一张独家地图,“查地图不是为了寻路,而是为了迷路,是为了迷失在风景中。”

-

与之前读过的很多自然文学或旅行文学一样,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将陆地留在身后,穿过镜子般的水面,从而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与水中生物平等共处,它们并不会太在意你的存在,因为你也成为了它们的一员。

生命在于体验,游泳是生命最纯粹而直接体验。置身水中,身体也跟着周围的水流动了起来,这里可能充满危险,生存和溺亡可能只在一念。它的体验无关过去、未来以及日常的种种琐碎,这恰恰也是它的迷人之处——专注当下的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此刻。

野泳去读后感篇三

是什么吸引你读这本书?或许是在游泳中感受过乐趣?或许是期望能跟随作者游览英国的自然风光?当我打开这本书,我发现其中的意涵比我原来以为的更加丰富:它既是一本关于自然的百科——里面介绍了关于水獭、鳗鱼、黑水鸡以及我们从来没听过说的那些植物,也是一本对于英国人文历史生动的展示与回应——因为罗杰作家的身份,他不断回应旅途不同地方产生的文艺作品——比如威廉·贝克特在《骑马乡行记》中对伊钦河谷的记述、劳拉·奈特在纽林湾取景绘制的《男孩们》,也关注当地的历史变迁与人们的生活变化——比如曾一度兴盛的霍顿游泳俱乐部,爬泳在剑桥的兴起、邓尼奇海岸线的不断上涨。当然,它也是关于水的不断探索、发现与思考的旅程——找出“让水成为水的第三种东西”。水是这趟旅程当之无愧的主题。

自然之水给了人丰富的想象与灵感,博尔赫斯在《第四元素的诗》中写道“因为水就是普罗透斯。他是云,无从回忆的云,是深入郊野的日落那红色的光彩;是编织冰冷旋涡的斯特隆,和我交给你的记忆的无用的眼泪。”对博尔赫斯来说,水是转瞬即逝的梦幻之物。而对于罗杰来说,水同样是梦幻的,但也是辽阔的,富于可能性的,“在水中,一切可能性都被无限延展了”,“游泳和做梦无从分辨”(p13),并给人以飞翔般的体验。

水是宇宙中原初的秘密,当进入水中,人便进入了一个有魔力的神秘场域,经历入水的“通过仪式”,当人们的身体完全进入水中,”人便更彻底、更激烈地成为了自然不可或缺的部分”(p15)。在这里人们超越了日常的志向与荣辱,脱离了人类社会的管理与规训,彻底成为了独对自然的人。像一片叶子随波漂流般,前往未知的旅途,可能遇到青蛙、蝾螈或者同样在游泳的水獭,或是在海水中找到一片沉没的岛屿。

水也意味着对永恒起点的回归,像昨夜派对在歌里所唱:“我寻过意义,生命归宿是河流。”游泳时人们仿佛回到自己降生前的来处,模仿着出生之前在羊水之中的状态。甚至,也有学者提出了人类进化水生说。罗杰提到了阿利斯特·哈代和伊莲·摩根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在数百万年的上新世干旱期间,以半水栖状态涉水、游泳度日,并进化成直立人。而此后在旱地上生活则是相对晚近的短期事件”。其证据是“人类是除了长鼻猴以外唯一一种会为了纯粹的乐趣频繁下水的灵长类动物,而在所有灵长类中,只有人类有一层与鲸脂相类的皮下脂肪,最适合在水下保暖。”这样的观点更为人与水的关系增添了神秘色彩。

水不仅是自然之物,也作为资源参与到了人类社会的运转之中,因此也有了社会化的属性,水的命运在人类的参与过后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水的治理早至大禹时代便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而到了现代工业社会,由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逐、法律的不完善以及环保意识的缺乏,水的污染和枯竭则更是家常便饭。比如罗杰途径的斯陶尔河因被大量抽走征用并排入农业化肥导致水草和藻类泛滥成灾,已不复哈代《还乡》中的面貌。而拉克河因受到糖厂的污水而严重污染,直到如今勉强恢复但也没有受到人们的尊重。当人们只想利用和驯服河流,便也逐渐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记忆与生存空间。随之而来的是饮用水的商品化,人们放弃饮用活水,转而使用水龙头里味道单一的自来水。罗杰在约旦河旁的悲哭警醒了所有仍渴望保护河流的有志之士。

当水流经了私人的土地,野泳便牵涉出了河流的进入权的问题。罗杰认为“人们本该有权在岸边自由漫步、在河中游泳,不该属于买卖品之列”,但一些人对于钓鱼权的强调使得河流成为了私有之物。因此他一路上不断解决着无权游泳的问题,在伊钦河的私人钓鱼处,罗杰与宣称这里是此人财产的守河人展开争论,虽然这场争论无疾而终,但罗杰的呼吁终究收到了回声,本书的出版也为之后的户外游泳协会争取游泳者的游泳进入权提供了重要支持。

罗杰于2006年去世,但他留给人们的写作仍然新颖,并充满力量。人们仍然写信给他,并按照他的路线重游英国的湖泊与河流。我想,他用文字带给我们的是来自河流、湖泊与海洋亘古的呼唤,与作为一个人类对于这呼唤的勇敢的回应。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