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锦集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6 17:15:25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3-26 17:15:25   小编:

《神经质人格》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的特征和表现,指出这种人格类型容易焦虑、敏感和自我批评。作者提出了一些应对神经质人格的建议,如学会放松、寻求心理咨询等。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神经质人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一篇

作为一个神经质人格患者,我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可以和卡伦霍尼的书媲美。是我案头常备的书,经常会拿出来看看,每次看的时候都觉得很有收获,有时甚至会怀疑作者本人是不是也有神经症,怎么能如此贴切了解我们的心理。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作者的行文间对神经症有比较多的批评意味,同情心不够。

1/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二篇

神经质人格差不多就是这3个情况。

焦虑导致——逃避

无安全感——导致低自尊、自卑

老是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取自信

不能接受事实上人家就是比你优秀

压抑自己最后会爆发

很早的时候看到天涯论坛有人发帖说中国很多人是神经质人格但是都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神经质人格选择困难,我经常害怕去奶茶店因为太多东西想喝,但是又怕喝到了一种不好喝的浪费了,选择困难症。

神经质人格的人对亲人粗暴,对心理上的权威比如老师、上司就言听计从懦弱的很,就是典型的窝里横。

2/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三篇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历史,政治结构 人人关系 父母教育 社会的号召,每一项都让我们从小会形成神经质的心理,请参阅另一本书《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本书对神经质人格分析入木三分,少有的国内能写的这样深入和准确的,让我也佩服了一把,不过书中给出的解决建议,有些还是说教性质的,没有深入到根本和有效,关于这方面,我推荐阅读吴九箴

的系列书籍,如自在的幸福 ,让寂寞来寂寞走,在当下觉醒,再进一步阅读 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以及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再阅读 内观 和 观呼吸。希望对大家幸福的生活有帮助。佛也是神经症患者。

3/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四篇

我觉的文章有不合理的地方,就是作者把神经质人格和正常人分的太开。要么就说是神经质人格、要么就是正常人。这本说其实很大一部分内容算是借鉴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其中霍妮说神经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神经质人格在某些地方,某个时代是作为正常人来看的。而作者论,把这两者分的太开,对神经质人格批判意义太重(比如神经质的道德禁忌,对于社会来说算的一种好事)有些观点不能苟同。不过其书中内容还是值得一看,我的观点大概是因为我个人就是神经质人格,不想被作者说成不正常人吧。自己带着好奇和痛苦去了解这着知识。了解心理学有六年了,虽然生活做事什么的有些改观,但是依然逃脱不了痛苦,逃脱不了自我设限。

4/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五篇

我最后是一边叹气一边把本书读完的。这本书分明就是写给我的,书中的毛病,我几乎全都有。读书的时候,我不断回想起过往的经历,总算明白了为什么我活得不快乐。从初中开始, 我就经常陷入焦虑之中无法自拔。即使是到了大学,脱离了应试教育的体制,我的焦虑依然无法消除,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让我苦恼无比。大学里的一切社交活动都让我感到恐惧。甚至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不敢一个人到饭堂去吃饭。每到饭点,若无人陪同,我情愿不吃。原因在于我害怕人多的地方,害怕其他人的目光。尽管我知道,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但我心里还是不由自主的害怕。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让我的焦虑成了一种条件反射,遇事会先往不利的方向想,并常常夸大所面对的危险。神经质人格害人不浅啊!

看完这本,继续看卡伦·霍尼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及《我们内心的冲突》,希望能早日克服焦虑~

5/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六篇

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总是自我否定指着,不停自我反思,低自尊,易焦虑神经质的人很适合读,让你学习摆脱无休止的自我评价,纠结于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中,让你重新学习体会快乐与幸福。

但是,要注意,不知道是因为写作的需要,还是作者本身是不够细腻的人,有些表达不够体贴,如那个修自行车的晚期鼻咽癌的例子,你给多钱别人不要,只是别人不跟你说话,就思量别人只懂得挣钱。如果只懂得挣钱,你给多了,也招收;而且后面了解到别人有生病,自己都拧不到的自行车还叫别人拧,稍微犹豫一下不是想到别人病严重,而是想到别人的冷漠。

还有一个关于竞争的例子,说一个老科研人员因为成果有市场价值,更企业合作,有房有钱,但都不跟人说,这是低调很正常,不炫富很合理,而作者却认为后面一个年轻人到处说自己买了房子是健康心理,肯定自我,而老科研人员认为“就买个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还炫耀什么啊,我说出来我的大房子来吓你一跳。”年轻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情况没有错,但是,我个人觉得老科研人员不说也是很多人的一种态度,感觉这个例子举得有点牵强,可能我也是“神经质人格”吧。

6/7页

神经质人格读后感第七篇

想了一下还是给了三星,看了标题和前言,觉得很有意思,抱着花一整天一口气看完的心态读的,可读到第一章就有点坚持不下去了,但还是逼着自己往下读。直到看到作者说:“当一个人心理健康就是外向的,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内向的”,我直接把书关上,完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甚至越想越生气,不得不在豆瓣上写点“吐槽”的话来。 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出如此绝对的话,可是这样的话我是绝对不赞同的。我并不觉得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他的性格能牵扯上什么关系。个人认为,一个表面看着外向的人他或许内心并不感觉快乐,而一个看似内向的人他的内心或许特别满足和富裕。 为什么要通过表面去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呢?你不知道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吗?有的人生下来就喜欢独处,有的人就是喜欢社交,你喜欢社交就说外向的人是心理健康的,而那些不喜欢社交的人就一定心理不健康?

一点拙见,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取决于他内心是否平静,是否从容,如果他正在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且是一种松弛的状态,那无论他此刻是内向还是外向,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7/7页

还剩4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