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长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群年轻飞行员在抗战时期的艰辛与坚韧。他们面临着生死考验,却始终坚守信念,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让人深受感动。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战争中的爱与勇气。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一)
在我看来,写文章首先是取悦自己,其次才是他人,动笔的第一目的,永远是将自己所想表达出来,第二目的才是让别人来看。我是个固执的人,即使写作多年,文字依然无人问津,所写的东西无数次被人说看不懂,这样的观点也从未改变。我从未想过这样的文字能够被人看到,直到遇上康妮·威利斯,我才发现,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真的能够获得共鸣。在之前,我已经读过她的长篇《串线》,一部不像科幻、更像爱情小说的作品。在近期,科幻世界引进的《烈火长空》,为读者献上她的十篇有趣的短篇作品,让读者一起领略这位科幻名家的优秀作品及其背后的生活雅趣。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二)
之前21年的时候就开始猜测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的第两百号究竟是哪部巨著,在连跳十几号之后终于揭晓了谜底,原来是同在科幻大师名人堂的康妮威利斯,这倒着实有些叫人意外,我曾猜想会是一部篇幅和规模更为巨大的小说。
不过说到作者的来头,两百号倒是确实担当得下。康妮威利斯是最年轻的名人堂入选者,其获雨果星云等大奖也有十余座,而本书中选入的均为获奖作品,不由得让人期待。
说回到小说的本体。这本选集中并非只是单一的选取了作者某一风格的作品,而是进行了全品类的收集,囊括整个幻想大类,甚至非幻想的小说也选入其中,这也使得我们能够体会到康妮小说的多样魅力。
书中的几篇可以分成几个大类,首先是克利里一家的来信,烈火长空,最后的温尼巴戈这一批。这一批都是科幻背景的故事,而同时也有将故事缓慢推进,最终在揭晓的“谜底”中将激荡的情感收归到瓶中,完整绵延而情感丰沛的故事。另外便是女王也一样,性灵自选其团和席地而坐一类的科幻小品。这一部分的内容则显得没有那么“正经”,尤为强调的是一种较为激烈的戏剧冲突以及戏谑的嘲讽。而里亚托奇事和地铁站怪风则是较为传统的小说,倒更像是对于情愫的直接描写,描写人的感情的变化以及最后温馨的寻获。最后则便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和内贼难防,这两个倒很像某种“志怪故事”,这便是康妮丰富的写作光谱。
对于很多比较传统的“核心科幻”读者来说可能会因为本书而有些讶异,他们很难在其中部分篇目的科幻中找到他们所熟悉的“科幻核心”,也会发现故事也并不以“科幻核心”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更多是一种写作方法上的差异,同时也是范式的差异,对于这种类型的科幻的鉴赏则同样也要采取不同的视角。(诚然,本书中也有核心科幻为导向的小说,比如即使是女王)
康妮从来就不是核心科幻起家和见长的,她更擅长的是描写小说中细腻的感受。她的发言稿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她是一个绝对反对学院派式的小说还原论的人,就是反对将小说还原成某种隐喻和意象,她的小说写作观中,小说是一个一体性的存在,而并非是某种更底层的意向性所构造的。可以说在理解他的小说的同时,我们也要用这种一体性的视角来看待。有些内容真心不需要去猜测,去思考“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实际上她所想传达给你的只是一种感受,一种怅然若失,一种孤寂。而在她更强调故事性的那些小说中,也是同样的。“别跟我提什么故事背后的寓意,象征主义,和高深莫测的存在主义,我只想知道那故事的结局。”在这一类故事中,她也反对将自己的小说进行解构,而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情节性的故事去阅读,去享受。或许这才是阅读她小说的正确姿势。
话说到这里也说的差不多了,不过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可能这书也属于电波系。比较感性的内容里面有一部分如果你无法“对上电波”,感同身受,你可能会并不喜欢这个故事,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我就完全不喜欢里亚托奇事。怎么说呢?不能说是什么完全惊艳的作品,但是沉浸在康妮的世界中,未必不是一种甜蜜的体验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重新让我审视国外文学的小说,从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开始,我就很好奇,这本收集康妮·威利斯十篇获得雨果奖或者星云奖的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读完一遍,内心最直接的感受是,即便不谈科幻,从一般文学角度来看,它们也是优秀的作品。 我始终认为,意义、内容、结构、点子、故事性以及人物刻画都是小说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故事性,这决定了一本小说是否吸引人。而康妮·威利斯的小说便是以故事性闻名的,这从这本选集中就能看出一二。在读一些小说时,我往往认为宏大的却不失细节的叙事是提高故事性的最基本的方式,以及诸如设置悬念、设置猎奇的情节也都是吸引读者兴趣的手段。相比于中国科幻文学以叙述场景和巨量的铺垫为主,外国的科幻往往是通过人物对话以及事情发展的细节展现一个故事的,这种区别让我对国外一些很细节的小说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小说集让我觉得我好像是在村头和一群老太太七嘴八舌的聊着天,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但是却依然没有失去乐趣,我将此归因于文笔的高超从而使这些细节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读完书后,我在前面作者简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康妮·威利斯的小说以强调故事性而闻名,笔调诙谐、光怪陆离,常令读者细细咂摸之后,心领神会,莞尔而笑。”前半句上文已经提过,下半句在读这些小说中深有体会。其深刻的含义、隐藏的背景以及像包饺子一样自然的掺入科幻元素,都是我每读完一篇之后恍然大悟的原因。从每一部短篇来看,《克里斯一家的来信》讲述了一个核战争后人们的生活,但这一切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背景;《里亚托奇事》讲了一个宏观的量子叠加事件,但是从所有内容来看,表面是在参加量子力学的研讨会,其中掺杂的奇事让读者隐约窥见了事情的本末;《尼罗河上的惨案》无疑是一场充满神秘色彩的恐怖故事,平平无奇的旅行中不该发生的事却让人有些不安;《性灵自选其团》以火星人降临为背景,写了一个死去的人创作的诗歌,不符常理却又理所当然;《烈火长空》作为成为选集名字的短篇,以一个历史系学生穿越去保护圣保罗大教堂为主线,向那个时代的火警队队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内贼难防》将通灵带到了现实,用真正的通灵打败虚假的通灵,其中门肯的名言暗中串起了整篇文章;《女王也一样》用未来女性的解放回应了古今所有女性的呼喊;《地铁站怪风》将死亡衰败的气息代入了婚姻之中,一场误会也成为精神上的怪风;《席地而坐》借由外星人的到来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团结的重要性,文明的开化需要秩序而非混乱;《最后的温尼巴戈》以狗狗因病毒感染灭绝为背景,写了一个记者为了不让那些失误撞死犬类的人被通缉而做了很多努力。这些故事隐晦但却易懂,细细思考便能探知其奥妙。 科幻本身只是一种题材,小说的美感是从故事与内容上展现出来的。如果说科幻给予人对过去未来的新思考,那么这种思考一定要建立在我有兴趣的读完这本书的前提上。这本小说集的优势则在于我有很高的兴趣去读完、去思考,读书不应该成为一种工作,而是一种休闲中收获思考的事物。因此,这本书的定位便很清楚明了了,借用康妮·威利斯的话来讲,就是“在书籍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寻找之物,所需之物,所求之物,所爱之物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四)
【须叔试读】
读康妮•威利斯的短篇科幻小说,很难不被其开放式结局迷惑,这种感觉很像我们常常面对的现实——并非非此即彼。这激发读者的思考,象征着一个邀请,邀请读者与文字一起亲身经历,在细细密密的感受中,看似作者明确指向(思想倾向)的出口,其实是读者自己的观点——从自身经验给出的解读。在作者这里,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感受本身。
拿其中《尼罗河上的惨案》来说,故事讲述了三个相互熟识的年轻家庭与一个日本旅行团,同乘一架飞机去埃及观光旅游。飞行途中,丈夫尼尔与女友丽莎毫不掩饰的私情,使女主如鲠在喉。于是在遭遇了一次强烈湍流后,她混淆手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尼罗河上的惨案》书里、另一本书和电影映照现实(小说里的现实)的情节,接下来从下飞机到参观古墓之旅,便呈现出交织在女主意识里的现实和幻觉。作者大概想表达一种孤独的处境,作者在小说中说道:“我却想起了那位穿着白袍、笑吟吟的主教根据亡灵所犯罪过的大小酌情给予惩罚——其中一位妇女就被判处了永世孤独。”小说中女主想起这一点的时候,孤身一人在古墓中进退两难:一方面与她同行的另一女伴佐伊,在地下墓穴的通道转角没了踪迹;另一方面天色渐黑,她没有照明工具无法追踪,并且她丈夫尼尔与女友丽莎此前早已离开此处。
在对丈夫尼尔与女友丽莎公开的私情忍无可忍之后,女主的情感化作丰富感受:有犯罪、忏悔,有惩罚、被惩罚,有恐吓、撒谎,有失望和祈祷。比如,女主失望的心理独白是这样的,“话说回来,这世上哪有东西会与你料想的一模一样呢?瞧瞧《蒙那丽莎》(博物馆的真画与想像中的尺寸不同)吧,或是瞧瞧尼尔也行。……准备好大失所望吧。”
在体验了这么多元的丰富感受后,小说的结尾,女主终归是陷入了孤独的境地。站在面对一个通向底下黑暗的阶梯的门口,女主做出的选择是,克服恐惧往下走去。如果最后这一刻,作者描述的不是幻觉而是现实,那么她无疑是想去找女伴佐伊。但如果作者描述的是幻觉,那么这个决定无疑是直面死亡。
上面就是笔者的解读,正如笔者之前说过的,每个读康妮•威利斯小说的人,都会在小说中读自己,小说在表达什么完全取决于读者对生活的经验。作者只不过在表达感受而矣。
同样的开放式结局也在《烈火长空》里。历史系实习生巴塞洛缪穿越时空,降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置身于“伦敦大爆炸”时期。身处关键的历史节点,巴塞洛缪面临的难题是要不要相信历史系教授的——没有什么是拯救一次便能直抵永恒的。——这个道理,以及接受危险境遇的烈火历练。巴塞洛缪似乎并不认同拯救朗比(指历史上的小人物——火警队司事)的行为没有意义,虽然她抱着“封存……被拯救了的每一个瞬间,直抵永恒。”的希望,但至于她救的朗比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她也无从得知。
在康妮•威利斯的《烈火长空》中,短篇小说呈现出精致的结构,没有冗余的描写,每个细节都精确地定位人物心理,这一特点十分难得,让人想到严肃文学的使命。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五)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系列策划了这样一本书,里面的篇目都是拿到雨果奖或者星云奖的作品。网上百度了一番资料之后,才发现作者康妮•威利斯,7次获得星云奖,11次获得雨果奖,多次获得轨迹科幻作品奖、坎贝尔纪念奖、克拉克奖,等各种主要科幻奖项。她于2012年获得“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也因此成为第28位“科幻大师”。
看到作者这些夸张的荣誉,不禁让人产生了两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她的作品如此受到追捧?为什么她之前在国内没有什么名气?
如果你拿到这本书,我不建议你马上找到那些著名的篇目开始阅读。而是推荐《2006年世界科幻大会荣誉嘉宾演讲》,因为在这次的演讲中,康妮回顾了自己阅读生涯,等于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她的窗口。
在这篇演讲稿中,康妮提到了一批对她来说至关重要的作家名字,他们包括:
罗伯特·海因莱因、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基特·里德、达蒙·鲁尼恩、西格丽德·温塞特、西奥多·斯特金、阿加莎·克里斯蒂、杰罗姆·K·杰罗姆、达芙妮·杜·莫里哀、菲利普·K·迪克、鲁默·戈登、露西·莫德·蒙哥马利、雷·布拉德伯里、雪莉·杰克逊、鲍勃·肖、詹姆斯·赫里奥特、米尔德里德·克里格曼、P.G.伍德豪斯、多萝西·L.塞斯耶、丹尼尔·凯斯、J.R.R.托尔金、茱迪丝·梅洛、查尔斯·威廉姆斯、以及威廉·莎士比亚。
作者在后文中提到,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写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教我如何安排情节,玛丽·斯图尔特教我制造悬念,海因莱因教我写作对话,P.G.伍德豪斯教我设计喜剧,莎士比亚教我如何讽刺,菲利普·K·迪克教我如何出其不意。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康妮从小就爱上了阅读,她读遍了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够称之为幻想文学的作品。她甚至提到自己受到《布鲁克林有棵树》的影响,把图书馆从A到Z的书都读了个遍。在这个基础上,她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些作家,作为学习的对象,这是她日后成为科幻大师的基础。
在这篇演讲稿中,康妮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阅读让她明白了创作的意义,因为她看见了一个充满魅力和可能的世界。
回归康妮小说本身,坦白说她的小说并不好读。牛逼的科幻点子或者出彩的故事性都不是她所擅长的。在读过《烈火长空》这篇作品后,我觉得她的行文风格有点类似鸡毛蒜皮的鬼扯。她习惯于在叙述过程中加入大量毫无意义的细节,而这种细节又以极高的密度出现,甚至不断变换着角度,往往让人跟不上节奏。这种风格就导致了,她即便再拿10个奖,也无法在国内获得多少真正的粉丝。
我觉得这部小说集真正的意义在于借鉴。很少有一部作品集能够集中那么多的雨果奖和星云奖的获奖作品,对于了解这两个奖的风向是有帮助的,单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值得入手一本。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六)
当今(2023年12月)的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眼光看科幻小说。这不仅是提给我自己的思考问题,也是提给每一个读者的思考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思想,我将为大家解析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烈火长空》这本书。
《烈火长空》是短篇集,选取了康妮·威利斯的部分幸运奖、雨果奖作品,涉及到的最早作品是1982年,最晚是2008年,跨越二十多年时间,最晚发表的作品到现在也将近有二十年的时间,都属于资历不浅的著作。因此,按照时间来看,我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对以前创作的作品进行挑剔,属于不公,但我依旧会有一些对比。
康妮·威利斯是一个以细节见长的作者,她能以贴近生活的角度,去看待一个科幻(含奇幻,以下科幻均包含奇幻,在欧美科幻、奇幻不分家,不再提示和注解)问题,这个角度基本出自普通人的视角,也就是由小人物构成的小说。对比当今,我们经历过二十多年的科幻电影大片洗礼,更喜欢宏大的场面,更接受刺激的场面,去感受生死之间的挣扎,去领悟人物的全方位立体性格。当然这些都是高内卷下带来的品质提升,再以这个标准去衡量过去,似乎有些不公。假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科幻事件,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想必大家都会立刻想起电影镜头,即便是有普通想法,也会寻求一种能得到精神刺激的遭遇。然而,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过度的神化自己,将会在现实中坍塌整个人生观。我们,会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条压死的小动物,会在老旧的建筑里闻到异常气味(代位思考地铁站),会参加一个莫名其妙的会议感受到营销洗脑,衣服穿反了而又不得不在广场上陪朋友闲坐(代位思考领着外星人观光),突然会发现这不就是我们普通生活经常发生的遭遇吗?对,人生的细微之处,就是那些科幻先行者早已在脑海中经历过的事,走得更早的人,站在高处遥望着我们用现代科技攀爬,我们觉得他们是原始人,他们看我们落在身后,彼此之间以敬仰之心双方皆为高,以自傲之心双方皆为低。
一个作品是否受读者喜欢,除开作者本人因素、上面提到的写作角度和故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笔。因这本《烈火长空》是翻译作品,对作者的笔力无法全面评价,但通过句式和段落,在故事结构中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康妮·威利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者。本书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可以作为快速阅读的作品,没有字句段落带来的压力,译者又规避了翻译腔,即便是在现在(2023年12月),也能够在科幻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另外,在本书中,还有大量体现作者内心思想的段落,作者用第一人称角度,盖住“我”与角色中间的间隙,将短暂的意识流带入读者脑海中。如果以现代戏剧结构去看这篇小说,意识流是一个极难演绎的过程,但又是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也是角色人物的树立过程,但以思想一笔带过,降低了故事冲突中的张力,造成小说起伏跌宕不大,场景不够刺激和惊险,代入感偏离故事主线而只进入环境。本段前面均以现代思想角度看,因此对二十至四十年前的作品要求的确是提高了很多,舒适不公。
总结一下对《烈火长空》的综合评价,可以作为一个具有年代代表性的科幻小说阅读,可以作为一个地域科幻文学参考,可以对一个作者的风格进行了解。时代在前进,我们站在过去的作者肩膀上看作品,应当看到他们对当时社会推动的影响,去感受他们所在的时空中的恢弘和伟大。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七)
就这本书而言,可能最大的缺点就是絮叨了,几乎没有哪篇小说的情节需要这么冗长的文字来阐释,毕竟康妮·威利斯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擅长叙诡或是嵌套的科幻作者,她的小说并没有什么烧脑的部分。小说的绝大部分是人物对话或者独白,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听邻居唠嗑唠一下午,所以我得说这本书的受众也许会比想象中的还要少。
倘若是奔着能学到什么而来,比如说要怎样才能像老太太一样拿奖拿到手软,我想你可能大概要失望——这本书似乎并没有什么套路供你学习。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消遣段时光,愿意耐下性子,翘着二郎腿静静地听这位来自科罗拉多的美国老太太摆龙门阵,我想这段体验应该还是很有趣的。
一个出生于1945年末,经历了冷战和恐怖主义抬头的老奶奶唠嗑会唠什么?我会联想到对于战争的态度。在康妮威利斯的小说里,你能很清晰地看出她对于战争旗帜鲜明的反对以及彻头彻尾的厌恶。《克里利一家的来信》假想了一个核战后的世界,一封被主角翻出来的已故好友家的来信,让饱受创伤的一家人更加痛苦。《烈火长空》的主角则回到伦敦大轰炸的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确实很关注这段历史,并以这段历史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他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意识到宏大叙事下个体经历被被抹消的痛苦和悲哀。这两篇小说都以反战为核心思想,却表达了不完全相同的观点,前者借主角父亲之口暗示个人对战争的巨大影响,后者则借主角的考场崩溃反映出战争结束后统治者对个人的忽视,并讽刺了宏大叙事遮掩民众苦难的荒谬。
除去对战争的批判,女性主义也是康妮威利斯非常关注的议题。本书中的大部分小说的叙述视角都是女性,即使主角并非女性,作为配角的女角色也都不是花瓶,而是独立自主、有血有肉、影响到主人公决策和剧情发展的重要个体。《内贼难防》中的基尔蒂在面对主人公的质疑后,很坦率地承认了自己借助“打假通灵”这份工作磨练演技的目的,但同时也用充足的证据严辞否认了自己和被打假的对象串通这件事。她跳脱出了主角对她被揭穿后“泪如雨下”“不断忏悔”的无来由的意淫,而是不卑不亢地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样的女性角色放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而在《女王也一样》这篇小说中,康妮·威利斯虚构了一个女性已经摆脱月经的社会,同时假想了一个让女性重新经历月经的教团“葵水教”,面对这个教派的导师的花言巧语,几代女性从多个角度对她进行了反驳。康妮从更高的角度,不仅狠狠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还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目的不纯的女权组织。由于话题的敏感性,这里就不过多展开,欢迎诸位阅读完《女王也一样》这篇小说后展开讨论。
另外很值得夸赞的是在这本小说集中,每篇小说都附有作者的尾声,回顾了自己创作的心得体验,这对于理解小说大有裨益。就《里亚托奇事》这篇而言,如果不结合背景看,只会觉得其不知所云,似乎只是写了一个不断穿越空间、充斥着各种奇怪事情的量子世界。但结合尾声中,作者是在参加完“一次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主办的星云奖颁奖典礼后”创作的小说,再结合去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由于主办方不力引发的奇闻怪事,便可知作者究竟是在讽刺什么了。这样说来,或许我也可以写一篇《沃德康奇事》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总体上小说翻译得还是很通畅的,但部分词语翻译似乎存在谬误,有的句子读起来不太通顺,有能力的读者推荐对照英文原版阅读。
最后总结一下,总体上小说集还是值得一看的,考虑到每篇小说都收录了尾声,集子后还附上了两篇演讲稿,这本小说集完全可以入手收藏。
(PS.待整本读完后可能会更新一部分内容,但应该不会变动太多。絮叨确实是比较大的缺点,读久了容易厌烦,不推荐一口气读完)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八)
康妮 威利斯写的是科幻小说 吗?
她会和你聊天,她会告诉你月经会导致疼痛,还有激素波动,还会出血,是啊,月经会流血,身体会浮肿。痉挛绞痛,情绪焦躁,会头痛,会被限制,比如不能上船,或者被人说“诅咒”?这是科幻小说吗?她的设定是在女人使用停经醇没有月经后的许多年,又有了癸水教,有人宣扬推动自由,不受人工造物的桎梏,重新迎来女性特征。是不是很新颖?一群婆婆妈妈阿姨们坐在一起细数数千年来对女性的控制,你想一想,你是不是对自己的月经也在掩饰躲藏?“如果男人也来月经,那么发明布洛芬的人肯定能得诺贝尔奖?”布洛芬用来缓解痛经。 《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妇人》是不是也是你钟情的读物,有没有曾经想到回到那个时代?穿着长裙奔跑在草丛树林间?当康妮这么想的时候,她说:“姥姥悠然来了句:我只想说两个词,舒洁和卫生棉条。” 康妮威利斯是入选“科幻名人堂”的科幻名家,她的作品荣获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坎贝尔奖、克拉克奖、斯特金奖、达蒙 奈特纪念大师奖,获得科幻大满贯奖的美国人。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200号《烈火长空》选取她十篇中短篇作品和三篇演讲致辞稿,全面了解全能的康妮威利斯,风格幽默诙谐,设定光怪陆离,语言平易家常,让人回味。 我刚才引用的《女王也一样》就是一篇略滑稽的女性主义佳作,从耳熟能详的身边事引发有关女性角色的哲理思考。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她致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呃,恐怖的旅行之书,逛鬼屋的过山车。咳,只是我读起来觉得妙趣横生,没配合被吓到。 “美国人民的智商,怎么低估都不为过。”哈哈哈,这句不是康妮说的,她引用的H.L.门肯。《内贼难防》,通灵门肯?那位著名的报人?是表演还是骗局?与科幻有关吗?要读,一定要读。 同名的《烈火长空》穿越回二战时的伦敦保护圣保罗大教堂,这是她对在八年级时听老师朗读的《麻雀记》的一次致敬。她说:“家长们,为你们的孩子朗读书籍吧。但不要专挑你认为他们该读的、别人都在读的或所谓题材适合他们年纪的作品。读那些不适合的、其他人可能觉得枯燥的东西,那些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有可能,你会就此埋下一颗种子,它深埋于地下,二十年之后开出绚烂的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绚烂的花吧。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九)
这本康妮·威利斯的精选集《烈火长空》作为《科幻世界》所推出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系列中的第200本,足以可见这位女性科幻作家的卓越之处。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康妮·威利斯所获得的奖项,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她曾经获得过十一次雨果奖、七次星云奖,还多次斩获轨迹奖、坎贝尔纪念奖、克拉克奖等各种核心科幻奖项。在2009年,康妮·威利斯入选“科幻名人堂”,成为全世界第二十八位公认的“科幻大师”。
读完这本《烈火长空》之后,我惊奇于自己竟然到现在才读到这位科幻大师的作品。这本书中收录了康妮·威利斯的10篇短篇科幻小说和3篇演讲稿。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足以代表康妮·威利斯本人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生涯的最高水准。
作为推理和科幻的双重爱好者,我打开这本书就被《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一短篇的名字吸引了。阿婆的同名推理作品实在出名,这一篇显然就是康妮·威利斯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致敬之作。
这篇《尼罗河上的惨案》开篇就讲述了一个旅行小团队三对夫妻之间的人员关系。对这篇带着好奇的我耐着性子读完了全面大半部分,这篇小说本身就很短,还用了极大的篇幅描写了几人之间的男女关系,让我一度非常怀疑这篇是不是一篇科幻小说。结果进入后半段,情况忽然峰回路转。整篇小说的情节忽然从现实世情向转入了未知的恐惧。是的,你没看错。这篇《尼罗河上的惨案》竟然是一部克系惊悚系的悬疑推理科幻小说。
看完这部小说的我,甚至还有点懵圈,于是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终于被康妮·威利斯的风格折服了。怪不得这篇致敬阿婆的短篇小说能拿下1994年雨果奖和1993年星云奖提名。确实能让读者有大吃一惊的阅读感受。
这篇小说最后并没有写下具体的结局,但是那种脱离现实的恐惧感却能让人深入骨髓,确实是一部悬疑佳作。之后我又接连阅读了康妮·威利斯其他的作品。《烈火长空》作为康妮·威利斯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也绝对值得一读。
《烈火长空》其实是一个穿越类的科幻故事。一个未来的历史系学生,在穿越到过去做研究的时空之旅中发生了点小失误,而来到了二战时期的伦敦圣保罗教堂。这种设定显然带有一种乌龙的宿命感。这篇小说的写作形式也很有新意,采用了日记的方式,让读者很有代入感。仿佛跟着主角真的经历了二战时期的战火纷飞。从先进的和平时代进入混乱的落后年代,看主角是如何保护战火下的重要建筑的。
看完这本书后,能明显感觉到康妮·威利斯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不论是在战火中岌岌可危的文化建筑,还是对于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康妮·威利斯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并且把这些思考代入到了自己的科幻作品中。从这一点来说,康妮·威利斯当之无愧是科幻界的大师。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十)
别再等待审判日了,因为审判每天都在发生。——阿尔贝·加缪
本书要素包括:搞笑金句,生活气息,文化作品,历史与现在
本书不适合:硬科幻爱好者,故事至上主义者,不喜欢题外“废话”的读者
先来欣赏一下这本集子中我找到的部分金句。
“妄想症是智慧生命体的第一大杀手。”(《克利里一家的来信》)
“我的衣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还是平整挺括的。一路颠簸后,等到我再次打开行李箱时,它们像是波函数坍塌了一般,看起来简直就像薛定谔那只将死未死的猫。”(《里亚托奇事》)
“不过为什么沟通的灵体总操着英国口音?遣词造句还酷似英王钦定本的《圣经》?”(《内贼难防》)
“比起女人,外星人被非洲疣猪、丝兰或空调零部件吸引的可能性其实更高。”(《席地而坐》)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喜欢带着一丝冷峻感的幽默的读者,那么一定不会对这本短篇集失望,它也许不能让人从头到尾爆笑,但在带着哲理和机智的语句中穿行,一定是件愉快的事。
作者威利斯显然是一个热衷于观察生活,并把经过提炼的生活观察放入作品的一个作者。她的每篇作品都像是对一种生活图景的再现,而这种强烈的生活气息,与之娓娓道来、不时穿插碎碎念杂感的风格格外相称。
《里亚托奇事》写好莱坞名景点和物理学家开会体验,一个充满娱乐感,一个显得严肃古板而难以接近,两种原本没有任何关联的生活就这么被联系起来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写埃及金字塔旅游,但与此同时,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遐想从未停止;《内贼难防》写曾经一度风行于美国的通灵骗局,不禁让人想到气功泛滥的年代;《地铁站怪风》描绘了一个神秘的伦敦地铁;《席地而坐》的核心构思与作者的一段童年经历相关……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游历,很难想象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仅仅是作者在短暂造访某地之后的体验,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过丰富详实而具体入微。
一个对生活着迷的作者绝不会是一个坏作者。
取代了传统经典科幻的技术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威利斯的作品更多时候是用一个特定的文化话题或某种历史浪潮总领起来的。
《性灵自选其团》中威利斯化身脚注狂魔,以一种新奇的姿态完成了对一众诗人的致敬;《烈火长空》复原了战争年代的一段往事,让人仿佛置身当场;《最后的温尼巴戈》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一个许多东西正在走向消逝的虚构未来(虽然对于现在再读作品的我们,在年份上已经是过去),对旧事物的缅怀简直要从纸面上涌出。
威利斯显然是一个喜欢回忆过去的人,也是一个热衷于阅读的人。从过去的事件和文字中吸取力量,是她非常鲜明的特征。这也让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一种略带忧郁,却又展望未来的怀念感。在她笔下所写的许多东西,正如她自己所说,包括书籍、地铁、旧的风俗习惯,都正在消亡,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因此,对历史和文化主题的偏爱,是这种挽回记忆中美好事物的愿望所造成的。
在主题表达上最接近传统科幻的,可能是《女王也一样》和《席地而坐》。前者基于女性困境构建了一种未来图景,言辞间不无讽刺和戏谑,后者是一种格外特别的第三类接触,最后拯救地球的竟然是……(为了不剧透就不在这里详谈了)这两篇也是优先推荐胃口比较传统的科幻迷阅读的,以它们作为进入威利斯创作世界、习惯她文字风格的载体,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在《烈火长空》和《最后的温尼巴戈》中,威利斯也表现出了类似于或然历史科幻的实力。她显然是有能力构建一种真实的if世界,并一步步将这个世界的图景揭开的,在《最后的温尼巴戈》中尤为明显,从一开始对事件茫然无知,到异样感逐渐浮现,再到两条线索合并,一路奔向虚构的现实,其阅读体验是相当畅快的。
但在更多的作品中,并没有明显的科幻设定,而只有一些“非日常”的要素,比如莫名其妙产生的现象——用现实主义同样可以解释清楚。婚姻生活,职业困境,或者单纯一种生活的迷惘气质,是充斥她作品的几大特质。
在最后的后记中,作者引用阿尔贝·加缪的话为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总结:“别再等待审判日了,因为审判每天都在发生。”
其实,威利斯对自己作品主题的把控非常准确。不论是日常生活图景的消失,还是历史的终将过去,或者是对未来日常生活的畅想,都是抵抗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处刑与审判的武器。《烈火长空》这本书不仅是对作者创作生涯的一个短暂回顾,更是对一系列终将消逝的生活与生活中的担忧的忠实记录。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十一)
对于喜欢科幻故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读堪称遗憾!那就是《烈火长空: 康妮·威利斯杰作选》! 《烈火长空: 康妮·威利斯杰作选》是一部优中选优的短篇合集,收录了康妮·威利斯创作生涯中的十篇代表作。 这十篇代表作分别为:获1982年星云奖的《克利里一家的来信》、获2006年雨果奖的《内贼难防》、获1989年星云奖的《里亚托奇事》、获1993年雨果奖和1992年星云奖的《女王也一样》、获1994年雨果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获2000年雨果奖的《地铁站怪风》、获1997年雨果奖的《性灵自选其团》、获2008年雨果奖的《席地而坐》、获1983年雨果奖和1982年星云奖的《烈火长空》、获1989年雨果奖和1988年星云奖《最后的温尼巴戈》。 是不是单看这个履历都会被惊到?! 不错,每篇都是获奖的短篇科幻小说! 康妮·威利斯凭借其卓越的创作才华,曾11次获雨果奖,7次获星云奖,12次获轨迹奖,拿下坎贝尔奖、克拉克奖、斯特金奖,还有世界奇幻奖和英国科幻协会奖,甚至连圣地亚哥动漫展的墨水瓶奖也收入囊中。 2009年,她入选“科幻名人堂”,2012年获得“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成为全世界第二十八位公认的“科幻大师”。 康妮·威利斯的小说以强调故事性而闻名,她的笔调诙谐光怪陆离,常常令读者在细细咂摸之后心领神会,莞尔一笑。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撷取散落的片段,以充满灵光的独特视角,融入对科学的美妙想象,编织出一个个温暖柔软的梦境。 康妮·威利斯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她对人物和情感的刻画非常出色,塑造了诸多复杂而真实的角色,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康妮·威利斯的作品通常充满了幽默和智慧,她善于将科学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乐趣,又能思考科学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她的故事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探索,让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科学的奇妙之处,还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复杂性。 这十个短篇故事涵盖了如时间旅行、人工智能、遗传工程等方面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令人惊叹和思考的科幻世界。 《尼罗河上的惨案》讲述了一行人飞往埃及旅游的途中遭遇了强烈湍流,当飞机再度回归平稳时,种种迹象却都显示出了事情的诡异。 新的目的地究竟是开罗,还是死亡的领域?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或许是对那些无以名状的未知之事的想象。 《性灵自选其团》的主人公艾米莉·狄金森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家门,但她却有本事拯救了地球! 在艾米莉·狄金森不符合韵律的诗歌中有证据表明,她目睹了H.G.威尔斯在《世界大战》中描绘的火星人入侵事件。 虽然狄金森在火星人入侵之前已经死亡,但僵尸创作的“墓中诗”也是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烈火长空》里的牛津大学历史系学生巴塞洛缪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派往“伦敦大轰炸”时期的圣保罗大教堂进行时间旅行实习。 在这期间,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危险事件,这位年轻历史学家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 《烈火长空:康妮·威利斯杰作选》小说收录的作品涉及末日生存、量子物理、第三类接触、生态环保等等,几乎涵盖了科幻小说的所有类型,代表了作者在科幻创作中的广泛性、敏锐性和较高水准的文学性。 对于喜欢科幻文学的读者来说,《烈火长空: 康妮·威利斯杰作选》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烈火长空》读后感(篇十二)
初见面
之前一直有和同好在争论,世界科幻大师的第二百号这个具有相当纪念意义的号码会是那一本书,那一个科幻作家的。当烈火长空势如破竹地来到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因为这和我最开始的猜测略有出入,但是却又感觉在情理之中,就像是一股清风突然吹到我的面前,当第一眼看到这一版的封面就彻底爱上了,我是一个大抵喜欢看封面和作者买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看内容在做决定的人。
本篇小说初读的时候会认为是一篇主流文学小说,而仔细读下去才会发现这是彻头彻尾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具有反战主义的明显表示。
如果要分析一篇科幻小说当然要从小说的科幻属性开始聊起。这篇小说的科幻属性浓度确实不高,但是所有的科幻部分都很精辟。小说的大部分科幻部分都是作为线索埋藏在整个小说里,例如“去年冬天的雪直到六月中旬才融化。”、“黑色的森林”以及”树干上布满荆棘”。这些都是在目前和过去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些却是能作为最完美的线索,去解释最后核战争的主题的。小说当中也有很多线索在揭露最后的核战争和反战的主题。例如作者用诙谐幽默地语言描写狗狗斯蒂奇如果不是我拦住它,它可以在同一棵树的位置来回撒尿百来会。这很明显是经过变异的生物,所以这是对主题的线索伏笔。
第二点,小说的戏剧性相当完美。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妄想症。小说当中几乎所有人都有妄想症,但是从每一个人的角度去看自己是清醒的,但是如果客观去看那么其他人才是清醒的。这是康妮·威利斯小说布局的特点,这或许也是这篇小说可以获得当年星云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什么人看到这篇小说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让人在读后回味无穷。小说的最开始所有人都会以为真正清醒的是主角,但是继续读下去才会发现主角也是一个严重的妄想症患者。这也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小说在文字功底和线索伏笔的武功深厚。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明朗,语言凝练,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没有用的。作者在小说当中一直强调妄想症是杀人的利器,这也是一条完美的线索。如果这篇小说开始发表时选择是推理小说赛道的话,那也会是一篇相当完美的社会派推理小说。
第三点,历史作用。鲁迅先生认为写出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作用,而这篇小说也很明显发挥了这个作用。首先,了解一下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冷战进入白热化,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而它们又是当时整个世界上唯一具有核打击能力的两个大国,所以核战争的谣言在民众当中散布开来,同时恐怖主义横行。所以小说当中会出现对于核战争爆发原因的揣测。而这篇小说则通过描写核战争之后人类精神的妄想症的严重,以及环境和生物的变异和污染,乃至于倒退的人类文明,为人们勾勒了一卷凄凉的画卷。这样展现了小说的内核,反战的主题。
总得来说这篇小说非常完美,从所有角度分析,它的综合得分指数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之上。
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小说,其中蕴含了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展示。
首先从小说的剧情来看,最后的转折相当惊人,我们从一开始都会认为这是主角在混乱的时空当中寻找真相,但是最后的转折相当惊人,但是由于为了保证大家可以获得完美的阅读体验,所有最后的真相还要等待自己去发掘。
这篇小说贯彻了作者一如既往地从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寻找灵感,该小说从笔触、文学性、理论性、戏剧性都展现出了强悍的完成度。
这篇小说同样是一篇初读时只会感觉一篇随意拼凑起来的游记类的小说,但是一旦你在度过阅读时光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忘不掉了,你会开始思考这篇小说的目的,你会感觉到这篇小说的真正内核。
这是小说集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因为我们在一位科幻小说界可以号称女王的小说里看到了另一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女王。这篇小说的题目《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阿加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同名,而且在这篇小说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对阿加莎克里斯蒂更多的致敬。像是在字里行间潜藏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常用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还是直接出现书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亦或者是在语句当中的《无人生还》,这都是一位女王对于另一位女王的致敬。
这篇小说不仅题目相似而且内容也是相当的相似,两位女王都用自己的完美的文字为我们带来一场绝佳的阅读体验。
小说将生存者和死者进行了调换,但是就在我们最后在死者的伤感和痛快之间交织的时候,作者为主角安排的最后一句刚好完美的把我们的情感引向最后。
这是两位女王的碰撞,是一场对于读者来说完美的饕餮盛宴。
这很明显是和小说不一样的类型的文章,他很明显是一种议论文的形式,这是作者特别的礼物吧,这是作者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作者从科幻的视角分析了诗歌,从科幻的角度理解了一个人的人生这是很令人惊喜的。
这篇文章读完之后,给人一股很长的残留的意蕴,我们读完了都想问,火星人是不是真地到过地球,真的和人类接触过。作者用一种亦真亦幻的手法给人一种神奇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穿越小说导致主角精神错乱吗,不,肯定不是,它创造性的加入了原先的乃至现在的时间穿越小说都不敢用的方式——期末考试。
没错,这是一场未来历史学的期末考试,而在这场考试当中主角穿越时空,在多次使用记忆提取已经精神衰弱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副作用。
就在最后我们认为主角改变了历史会被开除,甚至会引发巨大的时空错乱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主角做的事情根本没有产生影响。
用主角的观点来说,是演员,一定是院里那帮老不死的请了演员。
但也有可能他们就是时空错乱的产物。
就像作者理解的自己的任务是抓耗子,但如果我们将时空的长河看成一条管道,那么像这些被杀害但是没有影响历史的,那不就是时空错乱而出现的耗子吗?
当然,这篇小说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读完之后,总能让人有不同的体验,对时间的真相有不同的认识。
从整体来看这确实是一篇可以称得上杰作的小说,环环相扣的线索,一直都有提及的H.L.门肯,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她一直很还念门肯。而这篇小说的结局还是那样的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每一次都把线索处理到较为完美的程度,而且每一点都环环相扣,从来没有人会觉得读到某一部分会突然感觉跳脱出故事,或者是故事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这篇小说塑造了没那么不靠谱的通灵师形象,就像是在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团体一样。
这篇小说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像是一场欢乐的口水战,作者用精湛的文笔在极端的时间里塑造了一个素食主义的世界,同时还搭建起了这个世界当中人们对月经的无知。或许这就是科幻小说的意义,通过人们想象力,去洞穿世界的更多可能性,去看透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去为一些难以发声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这也是完成了她的一个小愿望。
这是一篇立意很高的作品,从最开始地铁站的怪风一直都带着一股肃杀的气息,整个故事不断地深入,而整个怪风也在不断变化着,逐渐变成了带着血腥味的,知道最后谜题的揭晓,我们才知道这是二战的遗留,或许有的人会说这压根算不上科幻,但是就像曾经的一本《科幻世界:历史科幻主题增刊》一样,历史是未来的历史,也是现在的历史,我们的创作可以根据历史做拓展,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是一部具有强大历史意义,社会性意义的小说。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前几段的时候,你会感觉这像是一篇学术论文,会质疑它作为小说获得雨果奖的真实性,但是当你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一如既往欢乐的故事,作者从自己多年唱诗班经历中提取素材,构成这个欢乐的故事。
这是一篇了解圣诞颂曲最快速的办法,只要你敢于去阅读,就会看到很多你从未听说的乐曲。
这是一篇涉及面很精彩的故事,它的故事涉及动物保护等多个角度,作为压轴的一篇也是相当精彩的作品了。
这是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大师的第二百号,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作品,就像外封上说的那样这或许是为数不多可以用雨果奖和星云奖作品填满一部小说集的大师了。总的来说这是很值得一读的科幻作品,我甚至可以称这是一部女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