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末日》是一部令人揪心的科幻小说,描写了一个人类面临毁灭的未来世界。主人公们在绝望中寻找生存的希望,同时也不断挑战人性的底线。小说通过对人类自私、贪婪和勇敢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未来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这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存和希望的探求,令人深思。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一)
《单孔衍射》:可能是本书最出彩的文章,因为书名指的就是这个故事。亮点在于借鉴了物理中光的单缝衍射现象,定义了一个在时间壁垒上开的一个小孔的单孔衍射现象。作者认为时间是量子化的体现出时间具有粒子性,而类似于光,时间也具有波动性,这意味着在穿过时间壁垒之后的时间也可以具有衍射的特性。而人的“灵魂”因为其具有不同的频率而导致衍射后成为概率波,不同的身体相当于不同的位置,而光子在衍射后因为不同的频率会落在不同的位置。由于每个人经过实践壁垒之后,都不一定变成谁,所以导致了富豪把钱分给穷人,基尼系数大幅下降的有趣的社会现象。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二)
作为作者同学,我力荐此书。物理图像清晰,逻辑严整,文笔流畅!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三)
此书必火,硬科幻写出了软科幻的惊艳,不仅接地气,创意也拍案叫绝。上次看到这种感觉的书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虽然不是同类型,但让人不舍得放下。本书写了很多末日故事。比如时间壁垒:在发明时光机初期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智能生物为人类设置的时间壁垒,传输的物理载体都会被弹回来,并且在那个时间点,说有东西都会静止,结局反映的人性跟社会层面更让人深思。比如二维战争:看二位世界的“小人”是如何阻止我们三维世界毁灭性战争的。比如迷雾:虽然物理传输在很多科幻小说中被采用,但作者用了物理传输后,人体分子残留的“白絮”变成了人工智能,来控制人类的这个创意还是很棒的。好的篇幅太多,推荐阅读。只是请不要用高文学性来审视此书。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四)
《完美末日》是刘洋的短片小说集,里面总共包含了
勾股:宇宙中的数学规则可能不一样,地球的“勾三股四弦五”,在外星文明中弦五需要加上偏移量等于5.0032之类的,那么我们的圆周率好像也是一个很奇怪的数字。
单孔衍射:对于天下大同的另一种假设,在固定时间,全世界的人力灵魂互换。
坏掉的时光机:和单孔衍射有相似的脑洞假设,“时间壁垒”。
重力虫: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
二维战争:二维与三维交叉,人类避免自相残杀需要出现一个共同的敌人。
迷雾:
时振:
姐妹:人工智能
昆仑:将春秋的墨家拉入了科幻世界。
园丁:
说书人:
井中之宙:没看懂
十五岁的装卸工:更像是如何教育孩子
红盖头: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五)
读完了,这本书说真的简直是专业量身为学物理的人准备的科幻小说,不像刘慈欣,他的科幻我感觉主要硬在技术上,还有一些大的理论像是量子,相对论,以及由此而来的时空等等,相对而言比较高深,宏大,其实我自己而言确实不太能接收,以我现在的一个本科生的物理基础无法理解很多事。但是刘洋完全不同。
刘洋的作品,想象力相当丰富,相当疯狂,但是只要你是学物理的,那么你就会十分喜欢他的作品。
对于本科学物理来说硬科幻是在不多,这一点区别与刘慈欣。
比如我们都知道磁场的散度为0,我们目前认为没有磁单极子,但是只要把环打开就成为了有源的场,像是电场。
像是由于边界条件而导致的驻波条件,和将每一个实物都作为一段波,射入到高折射率的物质中时有半波损失。
像是量子隧穿效应。
……
很多地方都是用一些本科生就能理解的物理概念经过无穷的想象,得到洋洋洒洒的一片令人拍案叫绝的科幻作品。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六)
看完到现在还能记得内容的大概是《时光机》、《重力虫》和《昆仑》了。 一开始以为是关于末日的。 感觉作者小时候没少看英雄类影视书籍,每篇结尾皆为he。 唯一有些难过的是小张的死吧,憋了好久才继续往下看去。 理科生可能会更喜欢看吧,看专业知识的时候要重新看好几遍,有些很有意思,有些看完头大。 我明白,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看完《重力虫》有在想,其实人是寄居蟹吧。现在的地面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的大气层?以此类推,也许以前的时代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人们找出来的墓葬、遗骸要么是掩人耳目,要么是弃车保帅?要么是早晚有一天,走向死亡,迎来新生。 如果这么看的话,和之前的第一篇,自己二维、迷雾放在一起的话,假如空间跃迁早就研发出来了,我们身边的二维是否和二维身边的三维早就见过面了? 那如果四维、甚至五维出现了,二维和三维会对抗这些新出现的所谓的“外来怪物”吗? 《妹妹》挺可怕的,有点担心妹妹会不会最后变得和她爸妈一样冷血。 看到《昆仑》时,基本上把《重力虫》的疑惑全部解开了,如果不是作者在隐性渗透思想的话,这两篇连在一起看就很有意思。 以前对昆仑的看法是世上本就有仙人,后凡人修仙方可成神。但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仙是人为。 我们以为自己是第一批,但其实早有人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国人对于种地这种事情怕是刻在DNA里了。) 《十五岁的装卸工》好温柔啊,感受到了看漫威的快乐了。 还有些感觉加急放进去一样,就是乱着乱着,结尾你看懂了,但是看了什么?好像是什么时候看过的那种感觉。就像作者说得看了太多这样的内容了。 总体来讲,出彩的也有,不出彩的也有。 也许要患上失忆症才能重温奇幻的黄金时代吧。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七)
在你的头脑或者身边是否经常跃动着这样的问题:是什么促使人类的祖先拿起木条开始钻木取火?他们又是如何观察到日升月落以及历法时间的形成?我们现今的科学知识是否准确?月球上果真荒芜一片吗?在地球之外到底存在着何种文明,是善是恶?宇宙的基本原理又是如何呢?那么我想这也是科幻作家刘洋最感兴趣的问题。
作者凭借自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次天马行空的思想旅行,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单孔衍射》中的时间壁垒以及人体传输衍射,《坏掉的时光机》以及《时振》是对于世间概念的假设,《昆仑》与《重力虫》则是对于“元力”也即是重力的探索,作者的故事基于物理原理,却又不乏大胆的想象,在这一方面最干净漂亮的无疑是《勾股》,作者于一短短的篇幅,以一众人皆知的原理,为我们讲述的却是宇宙间最基本的道理:真理是简洁而具有美感的。同样这样一个以小见大的故事也警示着人类,自以为掌握的科学知识不见得是真理,而我们偏居的也不过是宇宙的一隅。这样利落的写法与隽永的余味,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于文字与内容的驾驭能力。同样精彩的还有《昆仑》,很多科幻作家都会对于墨家学派情有独钟,这次作者又将墨家的求索精神再次发扬光大,他们利用圆果摆脱了元力,成为了月球上的居民,并利用反向离力使月球远离地球大气圈,成为地球的卫星,看到这里真是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
另外科幻作家从来不会放弃对于社会制度、社会问题、人性的深入思考,刘洋也不例外。在《单孔衍射》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尽管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那不过是利用人类自私行为的结果,衍射之后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说书人》中当天丝菌也讽刺性的建立了集权政府之后,它们的阅读也受到了审查。《二维战争》中用投射出的二维空间的小人阻挡了战争的脚步,而《十五岁的装卸工》则是对于未成年人教育这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探寻。人类的积聚方式与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改进之后又会如何,科幻作者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答案。
读完刘洋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感受到作者对于文字精确的雕琢功力之余,也沉醉于这个充满温暖与想象力的世界,在这里得病的人得到了治愈,老人穿越回古代,去世的爸爸回到了家,困苦的人得到了安慰,没有信心的少年得到了自信,这是一个探寻科学边界的世界,是一个逐渐变得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八)
银河奖的当天,有幸收到了刘洋的新书《完美末日》,合卷良久,总觉得还是想说些什么。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生代科幻作者,刘洋被科幻界泰斗吴岩老师认为是一位“风格创造者”。大概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凝态物理博士的缘故,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一些鲜明的个人气质:过硬的科幻核心,叙述中穿插以专业的科学名词,超乎人类认知的未知文明……可以说,他的物理学科背景,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科幻创作的源泉。然而,在这样一位作者的作品集里,我同时也读到了另外一种情怀:某种独特的浪漫主义。
一直以来,在科幻迷中,时不时会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理性、严谨与真实可信,应该是评判优秀科幻作品的重要标杆。但我个人而言,却一向觉得,“科幻”这两个字本身就弥漫着某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气质。因为我眼中的科幻,是秉持着科学认知的精神,去讲述最狂野无羁的想象的。故而,这种浪漫主义的气质在科幻作者和科幻迷的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
在我看来,刘洋的作品里,处处都流淌着这些浪漫的气息:《单孔衍射》中,因穿梭后随机分配肉体而产生的大同社会;《坏掉的时光机》中,迷人的逆行时间之旅;《井中之宙》中,在一口井中诞生的新宇宙;《昆仑》中,周代便飞升月球的冒险家;《说书人》中,吃下故事产生电力的神奇菌种……这些种种异想天开的想象,光怪陆离的意象,极尽想象的边际,充分昭显出了科幻的魅力所在。
在《完美末日》这本选集中,收录了刘洋涉足科幻创作以来的14篇作品,从中,我们除了可以享受到这些长短不一的篇目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可以窥见一位年轻作者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稍显稚嫩的《时振》,到后来被主流文学刊物转载的《单孔衍射》,刘洋的文字和故事一直都没有停止成长,而不变的,是他对科幻的一腔热情和每一次点子背后深入的思考。
我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样一位作者,在未来的科幻出版市场中,将带给科幻读者们更多值得期待的作品。
by 张潇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九)
读完作者刘洋的短篇科幻小说集《完美末日》之后,情不自禁仰天长叹,站在凝聚态物理前沿的学者或者科学家一旦写起科幻小说来,实在是太“可怕”了,简直就没有其他科幻作者的活路了。这种“可怕”之处表现在,小说的硬科幻内核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毫无违和感。作者有能力站在物理学科的最前沿,用最炫目的理论构架出最烧脑的科幻故事。物理学本来就是非常有魅力的一门学科,也是优秀科幻小说稳固的基石,本书作者在科学与幻想之间凌波微步,游刃有余,身姿潇洒,文字和构思充满了一种钢铁般的力量和硬度,相信只要再多加修炼,定能成一流高手。读他的小说,已经隐隐地感觉到有帝王般的霸气。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末日题材多年来一直盛行不衰,从天地大冲撞,到地球反击战;从末日崩塌,到磁极倒转;从侏罗纪世界,到太空异形;从哥斯拉怪兽到环太平洋的机器战士。人类总是乐此不彼地在银幕上成百上千倍放大内心的恐惧,以迎合观众猎奇的心理,末日题材长盛不衰,总能说明很多问题。然而,我们也早已经发现,这类末日题材小说或者电影再层出不穷,匮乏的想象力已经犹如癌症在侵蚀着肌体,不管小说文字写得多美,不管电影特效做得多逼真,每个人看到小说和电影的开头,大都已经知道了结局。这就是平庸带来的无聊和无趣。
但是我们在《完美末日》里看不到想象力的匮乏,找不到我们熟知的那些毁天灭地的灾难元素。刘洋对末日的想象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熟知的概念范围。比如,在《勾股》中,他描写了一艘外星飞船遭遇了灾难解体。解体原因是什么?是掉了螺丝钉?还是丢失了弹簧垫片?都不是,真相让我们大吃一惊,是不同宇宙之间的数学规律偏差导致了灾难。在我们的宇宙中,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学表现形式是a2+b2=c2,然而这艘误入我们宇宙的外星飞船是根据完全不同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制造的,每个数据都有一点偏差。这种带有数据偏差的定理在外星宇宙完全适用,但是到了我们的宇宙,定理就开始失效,飞船因此灰飞烟灭。
《单孔衍射》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作者将单孔衍射的物理现象移植到时间旅行中,创造出了时空旅行实验遭遇时间屏障的故事。随着毁灭性的时间屏障步步紧逼,世界即将崩溃。在关键时刻,科学家通过单孔衍射方式,从时间屏障中钻了一个洞,将整个时空包括所有人和万物都投射出去,让时间重启,世界得以幸存。除了这篇小说之外,精彩的篇章还有《二维战争》、《时振》、《昆仑》等,每一篇都是构思绝妙的佳作。
《完美末日》让我不禁地思考,假如这些超自然现象发生在现实世界,人们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拯救人类的文明。比如《单孔衍射》,富人们之所以把自己的资产全部都分发给穷人,因为他们知道通过了时间壁垒他们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爱人。这本书里也探讨了末日对于人性的刻画。
作者刘洋将其专业知识与超凡的想象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相信随着作者文字更加娴熟,故事更加精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第二个刘慈欣一定会横空出世。
《完美末日》读后感(篇十)
(书评)《完美末日》:凝聚态物理学家的超凡想象
文/王麟
读完刘洋博士的短篇科幻小说集《完美末日》之后,情不自禁仰天长叹,站在凝聚态物理前沿的学者或者科学家一旦写起科幻小说来,实在是太“可怕”了,简直就没有其他科幻作者的活路了。这种“可怕”之处表现在,小说的硬科幻内核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毫无违和感。作者有能力站在物理学科的最前沿,用最炫目的理论构架出最烧脑的科幻故事。物理学本来就是非常有魅力的一门学科,也是优秀科幻小说稳固的基石,本书作者在科学与幻想之间凌波微步,游刃有余,身姿潇洒,文字和构思充满了一种钢铁般的力量和硬度,相信只要再多加修炼,定能成一流高手。读他的小说,已经隐隐地感觉到有帝王般的霸气。
这部名叫《完美末日》的小说集共收录了作者14篇科幻小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该社“九天图书”系列科幻图书的一部,小说短则不足千字,长则数万有余,绝大多数读来令人不忍释卷。本书起名“完美末日”,已经暗示了小说的核心主题离不开“末日”二字。与《2012》等大秀视觉特效的科幻大片不同,刘洋的小说会让读者享受到高端思维那种触电般的战栗感,这是科技工作者对宇宙冷酷规则诗意的表现形式,是浩淼宇宙空间璀璨微波辐射图景的文字展示。虽然书写的是末日景象,却能够强烈感觉到灾难背后有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为扭转乾坤、拯救世界而发力。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末日题材多年来一直盛行不衰,从天地大冲撞,到地球反击战;从末日崩塌,到磁极倒转;从侏罗纪世界,到太空异形;从哥斯拉怪兽到环太平洋的机器战士。人类总是乐此不彼地在银幕上成百上千倍放大内心的恐惧,以迎合观众猎奇的心理,末日题材长盛不衰,总能说明很多问题。然而,我们也早已经发现,这类末日题材小说或者电影再层出不穷,匮乏的想象力已经犹如癌症在侵蚀着肌体,不管小说文字写得多美,不管电影特效做得多逼真,每个人看到小说和电影的开头,大都已经知道了结局。这就是平庸带来的无聊和无趣。
但是我们在《完美末日》里看不到想象力的匮乏,找不到我们熟知的那些毁天灭地的灾难元素。刘洋对末日的想象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熟知的概念范围。比如,在《勾股》中,他描写了一艘外星飞船遭遇了灾难解体。解体原因是什么?是掉了螺丝钉?还是丢失了弹簧垫片?都不是,真相让我们大吃一惊,是不同宇宙之间的数学规律偏差导致了灾难。在我们的宇宙中,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学表现形式是a2+b2=c2,然而这艘误入我们宇宙的外星飞船是根据完全不同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制造的,每个数据都有一点偏差。这种带有数据偏差的定理在外星宇宙完全适用,但是到了我们的宇宙,定理就开始失效,飞船因此灰飞烟灭。
《单孔衍射》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作者将单孔衍射的物理现象移植到时间旅行中,创造出了时空旅行实验遭遇时间屏障的故事。随着毁灭性的时间屏障步步紧逼,世界即将崩溃。在关键时刻,科学家通过单孔衍射方式,从时间屏障中钻了一个洞,将整个时空包括所有人和万物都投射出去,让时间重启,世界得以幸存。除了这篇小说之外,精彩的篇章还有《二维战争》、《时振》、《昆仑》等,每一篇都是构思绝妙的佳作。
刘洋作为凝聚态物理学在读博士,将其专业知识与超凡的想象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相信随着作者文字更加娴熟,故事更加精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第二个大刘一定会横空出世。(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