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真相》是一本揭示川菜真正特点和历史渊源的书籍。通过对川菜的起源、发展和特色进行剖析,作者深入探讨了川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读后让人对川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川菜真相》读后感(一)
有一道很特别的菜,有人说它是川菜,有人说它是鲁菜,它来历不明,味型各异,但受到大家的喜欢。它叫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大江南北很多人所熟知的菜,记得很多年前,在街边的小摊吃过这道菜,对它的印象是下饭好吃,作为广东人并没有觉得它很辣。在司马青衫《川菜真相》中,介绍了这道菜,这我才知道,原来宫保鸡丁是川菜里有争议的一道菜,就连它的传说都有七种。 说起“糖醋排骨”,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要说糖醋排骨源于哪里,我就说不出来了。《川菜真相》里说起“糖醋排骨”,作者说“糖醋排骨”无一正宗。对于糖醋排骨的做法、排骨的选择似乎每个地方都有差别,每个地方都有糖醋排骨的正宗做法,但其实无论排骨是否需要油炸,只要“糖和醋的比例为1:1”,糖醋排骨做出来都好吃。 川菜,大家想到的还有一道经典菜——水煮牛肉,其实每一次点水煮牛肉,总觉得这道菜很多辣椒,但牛肉也没有水煮,为什么要叫水煮牛肉呢?《川菜真相》解答了我的疑惑。作者经过调查发现虽然现在的水煮牛肉不水煮,但是过去的水煮牛肉,却真有水煮的环节:“牛肉片在用红汤之前,先煮一锅清水,把处理过,裹了芡粉的牛肉片,一片一片滑下去……”而最原始的水煮牛肉很可能连红汤都没有。 司马青衫的《川菜真相》刷新了我很多认知,很少有人会将美食探究得如此细致,书中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川菜第一味不是辣、重庆豆花你算老几等问题。或者某一天,当我有幸去往四川重庆,在品味川菜的时候,味蕾定会来个穿越,畅想那些古今。书中,司马青衫说过这是一本关于川菜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的确,书中虽然是探究川菜历史文化,但读来“家常”,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语言。
《川菜真相》读后感(二)
一提起川菜,耳边总能响起“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辣妹子从小辣不怕……”,的确,无辣不欢已经成为川菜的主要特点,随着大众对辣味的喜爱,川菜在各个地区“攻城掠地”,一时间川菜在八大菜系中独占鳌头,但要说说川菜的起源,还真得听专 家讲讲。
这本红彤彤的《川菜起源》是由川菜学者、重庆历史文化作家司马青衫,历经十年、查阅超过三千万字的史料完成的“川菜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作者满含着对故乡的深情,从众多资料中挖掘川菜的起源、川菜的本味、川菜的发展,是一部记载川菜历史难得的客观之书。 文章开头,就对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川菜进行了纠正,原来川菜第一味竟是来自“椒”类的麻,原产于中 华大地上的“椒”,是从通神的珍品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在东汉时就有文字记载椒类入菜,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在清朝乾隆年间才首 次出现了文字记载。虽说还有很多调料可以提供“辣味”,比如葱、姜、蒜、茱萸、芥末等,但同辣椒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随着辣椒的出现,川菜也呈现爆发式的发展,但并不是所 有人都认同川菜=辣味,川菜的发展可谓独树一帜,它由两个相对独 立的系统各自发展起来,一类是吸收了鲁菜、淮扬菜等特点发展起来的没有辣味的“筵席菜”;另一类则是由四川民间菜发展起来的,充满各式辣味的“本帮菜”。 曾几何时,筵席上不允许出现辣味菜,因为辣味会拉低筵席的档次;现如今,不辣的川菜只作为配菜出现在餐桌上,再高雅的“阳春白雪”只要不被大众喜爱,都会被淘汰出局。辣味之于川菜,是喜爱与需要的双 向奔 赴,炎热、潮湿的环境,更需要辣椒的除 湿祛瘴、温中散寒。
至于川菜中重要的两大基石——辣豆瓣和泡椒,最早是由曾懿编撰的《女学篇》中记载的,这两大 宝物成就了百变川菜名气、也奠定了未来川菜的星辰大海……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一款款百变辣味,包含了无数个奇妙的故事,也成就了如今川菜的格调,一顿饕餮盛宴不仅要满足口腹之欲、还要追根溯源,吃得开心更要看的过瘾!红彤彤的颜色,就问你过瘾不?!
《川菜真相》读后感(三)
提到川菜,很多人的印象是“辣”,似乎所有的川菜都是无辣不欢,但实际上,这是对川菜的误解。在《川菜眞相》中,纠正很多关于川菜的刻板印象。比如当代川菜的第①味其实并不是辣,而是麻。麻在川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能与辣味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麻辣口感,这也是川菜区别于湖南菜、江西菜等以辣闻名的菜系的重要区别。 此外,书中还指出,川菜并非只有麻辣,而是拥有二十多种味型,包括酸、甜、苦、辣、咸、鲜、香、麻、辣、油、烫、冷、酥、脆、软、嫩、烂、酸辣、鱼香、怪味等。这些味型相互交织,形成了川菜“百菜百味”的魅力。 书中提出了川菜“双起源论”的观点,认为川菜并非只有一个源头,而是结合了鲁菜、淮扬菜等外地菜系,以及本土民间菜两个源头。其中,以麻辣为代表的本土民间菜,才是近现代到当代川菜的主体部分,体现了川菜的大众性和亲民性。 川菜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①个高峰期出现在清末民初的成都,以“川菜窝子”荣乐园为代表的筵席菜,以及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等民间菜层出不穷,奠定了川菜的基本格局。第②个高峰期则发生在当代重庆,以“江湖菜”为代表,如磁器口毛血旺、来凤鱼等,将川菜的麻辣鲜香推向了新的高度。 书中深入挖掘了部分经典川菜背后的文化要素。例如重庆火锅的起源与码头文化息息相关,起初是船工们用简单的食材和调料,在船上烹制而成。而回锅肉的发明,则与四川地区的养猪业和饮食習惯有关。这些文化要素,不仅赋予了川菜独特的风味,也反映了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作者提出“川菜元年”的概念,并将其定在同治五年(1866年)。他认为,这一年标志着川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转折点。在同治年间,四川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川盐济楚”运动,大量四川商人将川菜带到湖北等地,使得川菜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