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1000字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0 15:20:42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20 15:20:42   小编:

《极简亲子对话法》是一本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好书。作者通过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提供简单易行的对话技巧,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篇一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讲究了,连怎么跟孩子沟通都出课程了。这书里面都是干货,就像这书提倡的少说教一样,这书也没有道理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例子,来论证本书的主张,每个例子都看的津津有味,虽然我家娃还小,才七个多月,也不知道她有自己注意之后,我跟她会经历怎样的斗智斗勇的日子,至少这本书里面的例子给打了预防针,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跟父母的关系,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为人父母又为人子女,兜兜转转,一个又一个轮回,学会成长终究没有终点。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篇二

中国的父母,大家长意识是根深蒂固的,这不是一代人的性格,这是植根于民族性格之中的,是代代相传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意识。

对于孩子,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有些傲慢倾向的,正是这种傲慢,致使我们的改变很困难,尽管看了《正面管教》《如何说…》等等外版亲子教育类书籍,放下书的一瞬间,就立刻回到了现实,仍然对“辅导孩子写作业”这样的经典场面有着深度的共鸣,又深感无奈!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说…》的译者,作者既透彻理解了外版经典亲子教育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又熟谙大多数中国父母无法从外版书中找到共鸣,现实中依然无所适从,仍就经常发飙、焦虑的现实。

于是作者经历了5年亲子对话场景案例的搜集,并一一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有效指导,最终收集了500多个案例,并集结成本书。

5年来的兢兢业业的不间断的案例收集与指导是非常宝贵的,那每一份指导话语的背后都是反反复复的琢磨与思考。目的是让你从书中能够看到你自己。

你一定从中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从书的一开篇就能看到。因为这些案例就是生活中收集的鲜活的冲突,又经过精心筛选,为的就是让你看到你自己!改变是不容易的,只有这种看到,才能让你有所触动。

我个人觉得,哪怕你只看了安老师的一次指导,有了共鸣,改变一句你与孩子对话时惯用的话,改变都是出乎你的预料的!

极简亲子对话法读后感篇三

你平时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 孩子写作业磨蹭了,你是不是会说:“快点儿行不行?能不能别磨蹭了?” 孩子考试不好,你会不会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做了好多遍的题目都会错?” 但是,你这样的表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还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反感,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 美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佩姬奥马拉曾说:“我们对孩子说过的话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声音。”由此可见,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说话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呢? 在《极简亲子对话法》一书中,跟孩子对话,正确的表达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安燕玲和郑懿。 安燕玲是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翻译者,近十年来一直专注推广和传播亲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是致力于家庭教育的亲子讲师。 郑懿是畅销书《家长手册,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的作者,《男孩手册》的翻译者。她热心于教育公益事业,与众多父母共同探讨育儿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搜狐母婴频道的特约嘉宾。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亲子对话案例,分析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手把手的引导父母如何跟孩子进行沟通,减少亲子间的矛盾。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跟孩子正确的对话。作者认为,正确的表达方式,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原则:要客观描述,不要笼统评判。 客观描述就是用第三方的视角,描述我们看到的事实,它展现的是客观存在或客观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对话进行的更顺畅。 而评判则往往加入了个人色彩,是主观的表达,主观评判会因人而异,容易让对话的双方各说各话,难以达成一致,甚至演变成争吵和冲突。 我们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加入自己的主观评判。比如,孩子写作业 的时候做错了两道题,我们通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啊,这道题已经做了好几遍了,又做错了,你仔细一点好不好。” “粗心大意”就是我们做出的主观评判,而且这样的表达带有很重的指责意味。 如果我们总是笼统的指责孩子粗心,要求孩子以后细心点,可能并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究竟在哪儿,怎么做才算仔细,还会让我们跟孩子之间产生冲突。 因为孩子和父母对“仔细”和”粗心“的理解不一样,也许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够仔细了,可是家长却认为还不够。 那么,如果用客观描述的方法,该怎么说呢? 我们可以这样表达:“我看到你错了两道题,你当时是怎么算的呢?”这句话就是客观的描述了具体的事实,而没有指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孩子也许会说把题目给看错了,那我们可以说:“哦,是题目看错了,那下次怎么避免把题目看错呢?” 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笼统的说“仔细一点”。比如最后的解决方法可以是:“以后多读两遍题目,确认一下,就可以避免出错。” 通过客观描述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孩子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还能够明确该如何改正。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同样适用于表扬孩子的场景。 比如孩子画画画得不错,如果妈妈笼统的说:“孩子,你真棒,画得真好。”这样的赞赏太过空洞,并没有告诉孩子,孩子棒在哪里,怎么就画得好了。孩子也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去做。 如果我们这么说:“你这幅画画得很好,色彩搭配很协调,而且树叶画得特别细致,上面的纹路都画得那么自然,那么清楚。” 通过这样具体的客观的描述,孩子也就理解了这幅画好在哪儿,在以后的绘画中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调配色彩和关注细节。 第二个原则是,要理解指正,不要说教指责。 我们在跟孩子对话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情,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否定孩子当下的情绪。 比如孩子丢失了心爱的玩具,很伤心的哭了,通常我们会说:“这没什么,别哭了。”这看似是在安慰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反而更加伤心或者更加难过。 因为难过和伤心就是孩子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我们否定孩子的感受,不仅不能够安慰他,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说:“妈妈知道,你心爱的玩具丢失了,你很难过。”通过我们的语言表达出孩子当下的感受,表示我们理解他的心情。 但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纵容他的错误行为,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指导,指正孩子的错误。 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看见孩子犯错了,批评和指责就会脱口而出。但是,批评和指责并不见得有效果。 孩子希望的是自己的感受能被父母理解,他们需要得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比如孩子喜欢在卧室的床上吃东西,妈妈看见了,就用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床上吃东西,渣渣留在床上,晚上睡觉的时候很难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赶紧收拾了,听见没有?” 这样的做法就是说教和指责,结果是孩子没有任何反应,要纠正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如果用理解和指正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 妈妈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在床上吃零食,我理解你在床上吃东西很舒服,也很放松,但是你吃东西时,碎渣渣会掉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还得打扫,有时打扫不干净,会扎得人很难受。好啦,你把这儿收拾一下,妈妈把零食放到餐厅,咱们下次在餐厅吃东西。” 这样的说法,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妈妈没有对他进行指责,而是首先对孩子表示了理解,然后用描述事实的方法告诉孩子,他的舒服给别人带来了不舒服,最后在行动上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如果妈妈在孩子下次遵守在餐厅吃东西的规矩之后,再给予及时的赞赏,那效果就会更好了。 正确表达的第三个原则是,要积极正面,不要消极负面。 我们都听说过“半杯水思维”,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关注少的那一半,有人看到拥有的那一半。看到拥有的那一半的人,心态上更加积极正面,而积极的心态更有助于孩子成长。 要想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就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跟孩子对话,即使面对负面的情绪也要用正面的语言来说。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好不容易把屋子打扫干净了,但是孩子们玩游戏,又把玩具、积木扔得到处都是,原本干净整洁的房间瞬间变成了打劫的现场。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很抓狂呀?指责也就脱口而出:“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把屋子折腾的像什么样子?我刚把屋子收拾干净就又弄成了这样!” 但是这样的语言是充满了负能量,很有可能造成矛盾和冲突。如果我们能以我的视角来表达,用正面的语言说出来,就可以避免矛盾,同时又能表达出我们的心声。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看到屋子里这么乱,很不舒服,希望你们游戏结束之后,把玩具都收拾起来。” 同样是表达生气,但是积极正面的表达,能够帮助我们激发孩子向好的方向去努力,而负面的表达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和沮丧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负面的语言。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们不要直接说:“你成绩很差,还不好好学习?”而要说:“你在学习上遇到一些挑战,我们需要想办法提高。” 再比如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我们不要说:“你再这样违反规则,别的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了。”而要说:“如果你能遵守规则,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你一起玩。”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表达,让我们的语言成为孩子内心的力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