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的读后感大全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5 01:20:31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15 01:20:31   小编: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作者以威尔第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言人”,探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威尔第与莎士比亚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两位伟大艺术家的共通之处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作者也提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普世性和威尔第对其进行的改编,使之更贴近现代观众。这篇文章引人深思,让人对莎士比亚的艺术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读后感(篇一)

“莎士比亚”,对于我们中国读者亦或全世界的阅读者来说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已经成为了英国文学最为经典的符号,成为戏剧界的“神”,所有从事戏剧的学习者一定都排演过莎士比亚的戏剧。 那么威尔第呢?他是谁?他其实是莎士比亚后两百年之后的人物,他也不同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生,威尔第的成就更多聚焦于歌剧领域,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有很多至今在不断上演着,长盛不衰。而他对于莎士比亚也有着浓浓的倾慕之情,他也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成了歌剧,这就让这样一位甚至不懂英语的作曲家能够与他两百年之前的莎士比亚隔空对话,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戏剧之间交流。

加里·威尔斯,美国作家,他对于艺术领域也有着深入的探究,在威尔第之后又两百年,他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部饱含着莎士比亚戏剧、威尔第歌剧相关历史以及赏析评论的著作《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戏曲众生相》。带我们重新走进过去的岁月,带我们重新回到莎士比亚和威尔第的时代,带我们了解他们创作的历史,感受他们重要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貌。

在这本书中,作者聚焦于威尔第改编的莎士比亚三部作品《麦克白》《奥赛罗》《法尔斯塔夫》,开启了两人之间的横向比较,而在这种比较之中,也让我们读者阅读起来更具韵味。 比如关于同样一部戏剧,莎士比亚是怎样把它搬上舞台的?又是有哪些著名的演员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趣事?这些表演所取得的成就又在哪些领域有着跨时代的影响,等等。

同样作者又把这些内容聚焦于威尔第的歌剧之中,同样探索着这些问题,同样让我们看到歌剧背后的魅力。而在这样的相互比较之中,就让我们完成对于这一戏剧全面的赏析。

比如关于《麦克白》之中的心理刻画深度,作者就充分比较了莎士比亚通过戏剧的形式和威尔第通过音乐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相同和差异。而这样的比较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对于两种艺术之间的不同欣赏角度有着更多的了解。

书中的其他部分也同样是在这种相互比较之中进行,也同样是聚焦于两种视角,为我们呈现着戏剧的众生相。而作者为了能够给我们呈现出这样的一种文本,更是跨越了几百年的时间纬度,通过大量现在能够留存于世的文献记录、历史总结、私人通信、上演记录、曾经的锐评等等最细致的历史真相进行着相互参照,相互对比,为我们构建真实的历史状况,因此这本书其实也是一部关于戏剧历史的著作。

无论我们是喜爱莎士比亚还是喜爱威尔第,或对于戏剧历史、音乐历史,当然也包括仅仅喜爱这样三部戏剧本身,但对于他们有所了解,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探索,了解作家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历史真相和反思,完成一次别样的戏剧解读。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读后感(篇二)

书中我们将探访威尔第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三部歌剧《麦克白》《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书中不仅让我们了解音乐与文学。也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音乐所传达出的韵律。也能让我们体会到生命中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走进莎士比亚经久不衰的意蕴深长的文学也能感受到莎士比亚中多部戏剧成为的另一艺术领域音乐从戏剧配乐到交响诗,从歌剧到芭蕾舞剧,以直达人心的音符谱就了通往莎翁世界的多彩乐章

书中不仅仅限于文学,音乐各领域的内容,也是基于数据文献和史诗。从歌剧的脚本撰写场景涉及音乐创作,人物刻画,演出制作。演绎呈现多角度的切入,让我们对莎士比亚戏剧原作与威尔第歌剧作品之间进行比较,让我们见证戏剧史与歌剧史两位伟大天才之间的奇妙缘分

对于书中的第一作者威尔第,我们则会看到有威尔第许多亲友书信等史文资料。来了解这位作曲家,威尔第的才华横溢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之后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莎士比亚文学殿堂的伟大与不朽,而莎士比亚与威尔第的相似之处还有是他们的作品都经受行政机构严格的预先审查

莎士比亚

关于莎士比亚在的时代,他所著作的许多创作剧本。在他的时代去戏剧制作情况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拥有话语权反而是演员,演员会挑选剧作家。演员作为戏剧的主人也可以决定作品是否出版,而对于剧作家而言,最棘手的工作是为屈指可数能够饰演女性角色和男童演员创作剧本。

男童演员必须具备优质的嗓音,上乘的记忆力以及出色的语言能力,最好还能歌善舞,会点乐器演奏。而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无权出版自己的剧本,剧本所有权不归他个人,而归剧团所有。而莎士比亚的剧作是对其个人内在精神发展阶段的反映。道登将其创作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称为四大时段,每一时期都折射出内心生活的不同阶段。作坊之内,世界之中,深渊之外,高峰之上

威尔第

作为作曲家,威尔第则需要令所写的音乐适合特定歌剧院名下演员来演唱。歌剧作曲家也会根据特定嗓音条件而量身创作音乐的典型。随着歌剧创业事业渐入佳境,威尔第也会对自己作品有了很大的主导权。书中则会以剧作家,作曲家心中的理想表演者为切入点,细细论述每一部戏剧和歌剧

而我们也看到了对于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与19世纪歌剧的威尔第相似之处对于性别界限的跨越。

他们之间的经典著作会一直留存于世,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拥有着普世的价值还有一些所带来时代的发展意义。让我们从书中感受他们的时期,跟随故事的发展线更加生动了解他们的个人魅力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读后感(篇三)

在经历了18世纪末的衰落之后,意大利歌剧在19世纪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罗西尼,多尼采蒂,普契尼等剧作家将浪漫主义的歌剧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而在群星之中,威尔第显得尤为耀眼。

这本书中介绍了威尔第以莎士比亚的三部戏剧《麦克白》《奥赛罗》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基础创作的三部歌剧的过程。

他默认了读者看过莎翁的原作和听过威尔第的这三部歌剧,还对乐理有所了解,当然还有些小的部分,例如集体和个体艺术哲学和伦理学。

看似苛刻却又合理,这样我们才能比较直观地明白戏剧到歌剧的转型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可能跳过音乐的部分,一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歌剧形式中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歌剧对戏剧有歌剧化的需求,音乐在处理具体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的表现上至关重要。

像是“命运要给我”那段提到的加强符号和调性的变化来凸显麦克白的人物形象,《麦克白》和《奥赛罗》中的二重唱对比。这样的例子在三部歌剧中数不胜数,《麦克白》中的最后一首咏叹调,麦克白知道义军将至,愤怒在自省后转变为悔恨的情绪,以附点节奏从D下跳至B,后续的小节中又多度跳进到G,在预言者的歌词进入后,依旧是以附点节奏在B音上做同音反复,紧接一个多度跳进到E。又如《奥赛罗》的末尾主人公得知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爱人的时候,心中那种崩掉了的情绪也是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前奏中频繁使用的同音反复就是为了让观众更好感知到他的那份崩溃。

这又不得不说威尔第的第二个迷人之处,那就是对于歌剧文本的的把握,三部歌剧和戏剧原作都有所出入,例如《奥赛罗》中的手帕,原作中只是说的是手帕,但是歌剧中则是爱情的象征,这是威尔第出于对其作品的戏剧性,悲剧或喜剧性的把握,文本的确认在脚本转型中至关重要,相对应的音乐部分也会在此基础上改变,例如《法尔斯塔夫》中感慨可怕的世界一段咏叹调,在铜管持续了数十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后,不局限于调性的变化和音节的调配,调动了更多乐器加入,单簧管,大号,圆号,弦乐器,长笛等来与他的感慨形成照应增强其表现力,甚至对于两位随从的人物形象塑造,长音与短倚音的交叠使用也是对应了文本。

第三点迷人之处在于他对选角的考量,过往研究很少提到,当然这也是为了服务歌剧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他在选角上同样也是天才。

阅读中有所帮助和启发的文献: [1] 董蓉.《奥瑟罗》 与 《奥赛罗》 ———莎士比亚戏剧到威尔第歌剧的 “脚本转型” [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3).

[2] 郝娅楠. 从题材选择看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观念[J]. 戏剧之家,2018(15).

[3] 韩霄.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塑造与比较分析[J]. 艺术评鉴,2023(06).

[4] 谌蕾. 论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歌剧[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5.

[5] 陈泓竹,王鸿俊. 浅论威尔第创作的莎士比亚歌剧作品中的艺术哲学[J].艺术教育,2017(23).

[6] 董蓉.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J]. 乐府新声,2015(2).

[7] 邱桂香. 威尔第歌剧 《奥瑟罗》与莎剧 《奥瑟罗》艺术特点之比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8] 潘毅. 威尔第歌剧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