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心雕虎全编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心雕虎全编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7 21:10:41
文心雕虎全编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07 21:10:41   小编:

《文心雕虎全编》是一部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领悟到文学创作的精髓和技巧,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方法。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启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一

已故文学评论家刘绪源老先生(后文简称刘老),曾在2008年受邀参加一个儿童文学类节目。 节目现场,主持人先让家长和孩子各自选出自己中意的儿童读物,然后开始讨论。家长多选择经典名著和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多选择一些流行的畅销读物。 随后主持人问大家,觉得哪种书好,是赞成让孩子读有教育意义书,还是赞成让孩子读轻松快乐的畅销童书? 刘老说,他对这样非此即彼的选择感到很无奈,刘老既批评了那些浅薄搞笑的流行书,又反对把教育意义强加给小读者。 主持人听到刘老的回答,不明白刘老为何如此自相矛盾。 那么,在刘老心中,到底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呢? 答案就在《文心雕虎全编》这本书里。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二

已故文学评论家刘绪源老先生(后文简称刘老),曾在2008年受邀参加一个儿童文学类节目。 节目现场,主持人先让家长和孩子各自选出自己中意的儿童读物,然后开始讨论。家长多选择经典名著和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多选择一些流行的畅销读物。 随后主持人问大家,觉得哪种书好,是赞成让孩子读有教育意义书,还是赞成让孩子读轻松快乐的畅销童书? 刘老说,他对这样非此即彼的选择感到很无奈,刘老既批评了那些浅薄搞笑的流行书,又反对把教育意义强加给小读者。 主持人听到刘老的回答,不明白刘老为何如此自相矛盾。 那么,在刘老心中,到底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呢? 答案就在《文心雕虎全编》这本书里。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三

刘绪源是个极为“真诚”的人,但我只能透过他的文字这么说。他很喜欢罗丹的一句话,在这些文章里多次引用:“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文心雕虎全编》中收录的文章,最早以书评专栏的形式在《中国儿童文学》上刊登;这些文章曾在21世纪初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出版,题为《文心雕虎》;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快结束时,它终于由广西师大社再版。这不禁让人有些唏嘘:几近成为这个领域之发源地的地方,竟然忽视了如此重要的品质。刘绪源其中一篇文章写“文学与不满”,他认为,凡写作者心中多有不满,儿童文学也不例外。这是工作的第一年,我心中也有很多的“不满”,希望这“不满”可以激发更多的“真诚”,即便如今已与“真诚”格格不入。

《文心雕虎全编》中的文章对作家、作品的批评是具体而诚恳的。刘绪源当然也有独属于个人的好恶,但是在写作时,他多是用“满意”或“不满”等词,对于前者,他不吝夸赞,对于后者,批评的声音则往往是眼光犀利而言辞温和;由此可见,他实际上是超出个人趣味而心系整个儿童文学之发展的,但是这也源自其个人趣味所具有的一种文学共通感。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四

打开这本书正是在工作忙碌时期,但就算每天限量两篇也要坚持读完。读中喜悦如甘霖浇灌干渴的大地,涨知识,开眼界,动人心。虽然拖拉了近一个月,但现在看其中任一篇题目仍能记起个大概,一般读书大部分时候都是合起书内容也忘记大半。 作者刘绪源先生是一名编辑,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这本书是他于1999-2016年为《中国儿童文学》做专栏文章的合集。在每篇文章中,他都会从特定视角判断评价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然后给出自己标准或原则。书中,他既不吝啬对作品优点的夸赞,更不畏惧指出缺陷或不足。不怕得罪人,真实表达,尤其令我感动!每篇文章寄托了对儿童文学作家的殷切希望和对儿童文学领域发展的憧憬和担忧,其眼界胸襟令我佩服。记忆深刻的是他判断优秀儿童作品的三个尺度。 一是生活化,就是作品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不脱离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儿童的认知为起点。但创作不是要矫揉造作,生编硬造,故意拉近与儿童的关系,一味迎合他们的喜好。反面例子就是现在市面上大量的为搞笑娱乐儿童,以市场为导向,令儿童趋之若鹜的畅销书。这类书的人物大多性格单一,情节重复,缺乏深意,更无文学美感。 因此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得具有文学性。作品若脱离了这点,没经过作家的再造加工,可能仅仅只能算作素材的堆砌。儿童文学归属于文学,比一般文学作品要求更高。 第三,读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出于直觉,能触摸感受到美。 另外,作品教育性也很重要,但绝非指作品要刻意说教,令儿童生厌,而是要凸显普世的真善美,让他们感悟体会,自己生成。 动物小说有领域范围,并非以动物为主角,加上臆想再造就能跻身其列。儿童受限于认知,会混淆虚幻真实。 得益于以上观点,我想不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能在儿童阅读,选择书籍时,给以中肯建议,为孩子把好关。 读完特别好奇刘绪源先生如何看待点评郑渊洁的作品,可惜只字未提。或者真如百度所说,儿童文学界对此集体失声,将其孤立?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五

网络购物,什么样的评价会让你感到踏实可信?真实的评价。这些不一定会出现在差评里,但你能从中感受到这个商品的“烟火气”。比如商品的瑕疵,物流太慢……我反而对全是好评的商品望而却步,人为创造的完美背后大多都藏着逃避、欺骗和刻意。商品如此,文字的世界也是一样。

这种感觉在阅读《文心雕虎全编》时再次触发。作者在开篇就提到,儿童文学的批评理论,不是吹捧,也不完全是批评,而是在分析中找到更好的写作和表达方法,让儿童文学和这些作家们能够在正确的路上写出更多好作品。这本由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续源先生撰写的《文心雕虎全编》,适合每一位创作者、家长、编辑一读。

思想之花在这里持续开放。书中的文章最早的在22年前见于《中国儿童文学》杂志,有犀利的文笔和中肯的意见,今日再读依然不觉过时。据说当年的很多读者,拿来杂志并不会马上读小说或者故事,而是寻找刘绪源先生的文章,可见这些理论文章在读者心中影响之大。我猜想,那感觉,就像是如今行业“大v”的文章,是时尚热点的风向标,让家长和老师以及编辑们认识到孩子所读的书好不好,好在哪里?差的话,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刘绪源先生的文章,用词谦虚,但观点坚定,用唠家常一样的随笔,与创作者以及同行们对谈,并启发读者。刘绪源先生的作品有很多,其他作品还有我们所熟悉且备受推崇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因为作品启发性强,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儿童文学提灯人”。

本书中内容丰富,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15年,这十多年间,儿童文学也由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从少有的几个作家到童书市场异常火爆,书中有对儿童文学发展的内容创作、发展趋势、各种冲突和问题的冷眼观察。比如对于童书为什么火爆,动物小说、童话与哲学、哈利·波特的看法,对经典童话的态度,对于儿童诗歌的感想,对于分级阅读的冷静思考等等。

《像安徒生,还是像格林》这篇文章写成于2005年夏天。距今已经是17年时间。但是比起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诞生的几百年来说,它依然短暂。一代一代的孩子读着这些童话长大,它们是不朽的经典,作者文中的观点,一样引人深思。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格林童话更有意思,作为故事给孩子们讲能吸引人,比如狼和七只小羊、小红帽、灰姑娘等等,格林童话的这一魅力,首先来自于民间故事的异想天开,其次来自于格林兄弟的整理以及后人的不断打磨。这些故事是给孩子们听的,所以里面那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渐渐就被删减。而对于安徒生童话,不管是海的女儿还是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小依达的花儿等等,是在故事中或者故事的结尾,我们总是能读出一些安徒生式的悲悯和笑中带泪的感动。

对于这两本童话书,刘绪源先生给出了这样一段评价:“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格林童话无疑要完整、圆熟得多,也会更受儿童的欢迎。无论是篇幅的短小整齐,还是语言的浅新有趣,乃至故事的曲折有致,格林童话都能掌握一种极好的分寸。而在安徒生那里,篇幅长长短短,故事有时显得冗长,有时又短得不像一个故事;叙述很有味,但对儿童来说,可能会觉得拖沓;更要紧的是,总有一种阴冷的气氛渗透在他的作品中,儿童读过以后会很难忘,长大以后会有一种回味……安徒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他写童话并不一味迎合儿童的兴趣,却在其中顽强而真诚地表现着自己。……”

也就是说,如果说格林童话是整理改编,安徒生的创作,将我们领上了原创的道路。事实上,模仿创作,整理改编能够带来极为火爆的产品,这一点从童书市场上早就见了端倪。一本书卖火爆,马上就有人在跟风模仿,假如价格再低一些,真正的原创就几乎销声匿迹。

“凡师徒相传的艺术,如徒弟没有实质性的创造和突破,结果就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书中的这个观点极为客观,言语中却充满客气。创新很难,是在挑战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还要面对未知的结果,但是对于想要表达自己的安徒生来说,这些似乎又都不成为问题。

我们永远都需要这样敢于创新,虽然安徒生的许多作品无法跟格林相比,但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却代表了儿童文学的新的生命活力,是‘无可取代的真生命’。他大胆而真诚地去探险,为我们留下了真正的永恒之作。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童话都有趣,都会给他留下童年的记忆,而当他们长大成人,能够让他们回味无穷的,可能还是那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吧。

还有就是分级阅读。其实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外国的分级阅读做得那么好,中文分级阅读却迟迟做不出来?其实,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评估、内容定位方面的。但是在我看来,分级阅读,在家长心里早就有了极为朴素的看法和操作。

比如我们买书的时候一定会说是在为七八岁的小男孩看的书,虽然家长会有些迷茫于书目,但是他们并不迷茫于年龄。而适合的书,也会在众多图书中大浪淘金,沉淀出来。

这一点,刘绪源先生说得更加深刻:儿童文学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必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因为童心——赤子之心,是能够贯通全人类的,这样的文学也是能让世界各国的孩子从小读到大的,能够真正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做分级阅读,很多时候是害怕在不恰当的时间给孩子推荐了不恰当的书,但是分级只是手段,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分级阅读,有时候只是人为地把书按照年龄重新组合,对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是能够从9岁读到99岁的,这些作品,早些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更加幸运和幸福的事。

作者说要给分级阅读泼冷水,其实更多的是想建议创作者们,把创作出一个被历史、被世人所接受的经典的儿童文学,让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产。这样的财产,是一个孩子从小仰望的,是他成长之后的内心的力量。对比起这些,分级阅读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和迫切了。

从这本书中,我们所能读到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他的笔尖触探到儿童文学的每一个领域和细微的角落。几乎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他的文字中受益。”这是作家常新港对作者的评价。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作家,每一位作者、读者,想要去认识真正的好童书的人,创作好书的人,都应当遇到它,从中汲取经验,并蓄积力量,按照刘绪源先生在书中所希望的那样,为孩子们创作真正值得一生回味的好童书。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六

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书,就跟去进货一样。他们非常焦虑,不停地找书单,找专家,找推荐。虽然他们自己读书不多,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们给孩子买书的热情。

那问题来了,大家知道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吗?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买什么书呢?那些畅销榜上的童书,到底好不好呢?

为了提高家长们对童书的甄别能力,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的书籍--《文心雕虎全编》。“文心雕虎”是作者刘绪源先生在《中国儿童文学》杂志开设的一个极具风味的书评专栏,时间跨度自1999年至2016年。

内容涵盖作者对童话、幻想小说、动物小说、童诗等多种类型儿童文学的观察与批评,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理论佳作。

本书的作者刘绪源先生,是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他担任过《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文心雕虎全编》这本书对我影响挺大,之前我也曾讲过,自己学习写书评的事情。自学习写书评以来,我一直懵懵懂懂,上下求索,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直到遇到这本书,发现刘绪源先生,逻辑严谨,笔锋犀利,我终于明白,原来这才是写书评。我现在的水平,只能叫做,随便写写。

刘绪源先生是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同时又是一位积淀深厚、视野宏阔、谨严率真的批评家。书中的很多文章,大多深入浅出。作为家长和儿童文学爱好者,我们都可以学习。

《文心雕虎全编》这本书中,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推荐。

第一,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生活对我们来说是真实的。艺术在我们眼里这么美,是因为它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刘绪源先生在书中讲到,真正的文学,其本质是审美的,它只能是以美为基础。

我们常常有疑问,那些童书孩子是否能够看得懂?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大家对于艺术的认知,并不一样。大人有大人的审美,孩子有孩子的理解。童书作为一种艺术,在本质上是不分年龄的。出版社为了降低读者的选择成本,人为地对童书进行年龄划分。

第二,蹲下可以让我们更近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儿童文学跟成年人文学是可以打通的。绘本画家几米为什么受欢迎?因为他将童年的单纯,放到都市成年人生活的背景中。我们之所以会被感动?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是脆弱且柔软的。既然如此,我们跟孩子的距离,可以更近一些。

刘绪源先生讲了一个词,叫做“蹲下”。这个词,让我萌生很多感触。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都在用大人的思想来看待孩子。我们总是居高临下,在向他们提各种要求。要求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干那。我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愿意做什么。这种不对等的对话,让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第三,写作秘籍三段论。

刘绪源先生讲到,写作不要小家子气,谁谁用了我文章中的哪句话,谁谁用了我文章中的哪个论点。当我们眼界狭小,气派不大,在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就会有限。同样,我们写文章,要说自己的话,不要总是大量引文。

在这里,刘绪源先生介绍一个思考方法,我称之为三段论。这个理论分为找到“真问题”、对问题做剖析、为自己的剖析提供依据。它对应到我们写作上面,就是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整体文章的架构,就初步搭建起来,有助于我们快速厘清思路。

通过阅读《文心雕虎全编》这本书,刘绪源先生教会我要如何看待儿童文学,如何甄选童书,如何去当一个书评人。同时,他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

中国为什么没有儿童文学?作为有孩子的父母,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主流畅销童书,大多是引进国外的版权作品。

这本书中介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这是哄孩子的小儿科。二是认为中国教育提倡以实用为主。三是认为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

这个原因一出,估计对于儿童文学有误解的人,不在少数。无论你是家长、老师、阅读推广人,还是儿童文学工作者和儿童文学研究者,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希望在以后的童书市场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品。

我是来自孔孟之乡的杰克小镇,喜爱读书分享,当个有趣的独立阅读推广人。欢迎点赞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文心雕虎全编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是2018年3月出版(而作者却在2018年1月病逝,真是令人惋惜)。这本书又于2019年再版,不算新的书,这么优秀的书籍,我才读到,相见恨晚。

《文心雕虎》是作者刘绪源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一个专栏所取的名字。借由刘勰的古典文论《文心雕龙》而来。

《这本文心雕虎全编》分“上编”和“下编”,“上编”,大概24万字,蛮厚实的,集合了刘绪源从1999年到2016年所刊发的专栏文章五十多篇。

就数量来说,这个产量不算大,但是从推荐序中我们得知刘绪源对于"自己的稿子特别精心,认真而负责,每句话每段文字都经过仔细考量和推敲。"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刘绪源不止对经典文学作品熟读,对于一些新出版的儿童作品也是分析透彻。

这本书入选了2018年4月“华文好书榜”十大好书。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本书的作者刘绪源,他是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理论家、编辑家,曾任上海文汇报社《文汇月刊》《生活》《文汇读书周报》《新书摘》等多家报刊编辑。著有长篇小说、专著、随笔散文集等多个作品。

《"没头脑"和"不高兴"》作者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说自己是刘绪源先生的粉SI,佩服他长期钻研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说“刘绪源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人有自己的架子和风骨。”

确实。在书中可以看到刘绪源的学者风范。

书中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并举例评论多部相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怎么才能写出更优秀的儿童文学,什么样的童书才是适合孩子阅读,对孩子身心成长有益的内容,在书中都有多篇文章认真地研究,耐心细致地指导。

当提到某一部作品的时候,针对此部作品,客观地指出其优点,还有进步的地方,就连不好的地方也毫不客气地指出。

通过文章内容可以看出刘先生的结论很有根据。哪怕是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有褒有贬。可见,刘先生是真的认真研读过他所品论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给出可以提升的指导,对于走歪的地方归正。

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该有的品格,真正长期踏实地钻研儿童文学,也是真的在为作家们前进提供助力。

在书中刘绪源先生也用犀利的语言批评了当代儿童文学的现状,指出对儿童文学不够重视,只把儿童文学当成了“教育工具”,强调实用,用来教育孩子,而忽视了真正优秀的儿童作品是真正影响人的一生的。

还有,商品经济导致作家粗制滥造和迎合市场制造畅销的担忧,缺乏起码文学性只注重市场效益,损害了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

刘绪源用药、软饮料和水果分别来比喻儿童文学三个价值对于儿童的影响,形象又让人深思。

只强调教育价值不强调文学性的童书,像药。

只追求市场效益,因为儿童口味,没有内涵的童书,像可乐一样的软饮料。

真正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佳作,像水果。这样的作品是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的,不是刻意的。是真正的美味,有营养,过程也是享受,才是值得“亲口尝一尝”的。

怎么才是像水果一样的儿童文学佳作,在书中刘先生也是讲了很多。

真和美是最基本的两个理论原则。

真,是真实,不掩饰,不止给孩子制造美好假象。创作要真诚,“把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奉献出去。”用自己的真感情,把真实的人生体验、感悟融入进去,才是有真生命的作品,

美,注重儿童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对于纯文学性、哲学情趣、儿童天性、想象力等等方面的深入挖掘。

儿童文学不是不是“小儿科”,童书也不是就为了哄哄孩子,而是需要重新“发现儿童”,不在年龄上设限,不在阅读上分级,而是在艺术审美上提高,在思想深刻上掘进。

就比如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的《童年的树》《哈利波特》《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作品,都是很值得阅读的作品。

书中提到的儿童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到一时数不过来。所以说,这本书不止适合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儿童文学评论家阅读,也很适合想为孩子选好书,却不知道什么是优秀童书的家长,可以作为选择童书或者自己阅读书籍的一份长书单。

例如,《金胡子与红毛衣》《麦田里的守望者》《围城》《昆虫记》《《海豹历险记》《狼王洛波》《猛狮爱尔莎》(我家小孩非常喜欢动物小说,之后可以给他们准备这几本,还有西顿、黑鹤的其他作品)《小只熊》(列夫·托尔斯泰)《宝葫芦的秘密》《小飞人三部曲》《独船》《毛毛》《愿望潘趣酒》(《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作者米切尔·恩德的书)《窗边的小豆豆》……

太多了,读这本书就像跟着刘先生挖宝藏一样。当然还会帮我们避开一些坑,比如,某些畅销却无什么营养的书等。

对于这本书里的内容,在书籍后面部分有8页的名家推荐可见其份量。阅读完全书,再来看这些评论,这些文字毫不夸张。

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毛芦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三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格林伦纪念奖得主):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纸人》作者,刘先生在书中有提到这本书):

人格魅力,丰富学识,敢于直言的魄力,为儿童文学发展寻找更好的出路的良苦用心都汇聚进了他的文章里。有肯定,有担忧,也有面临困难的思考,也有对于儿童文学要回归文学性和儿童性的倡导。都如同本书封面上正在发光发热的灯塔一样,帮助中国儿童文学走得更远更好。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