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文章介绍了中药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深入探讨中药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珍惜这一瑰宝,同时也呼吁更多人传承和发扬中药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一)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我国之前,守护了中华儿女几千年。 但也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联合组编,出品了这套“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 因为这套丛书面向的是中小学生,所以里面并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只有在我们日常生活耳熟能详,甚至能接触到的东西。 比如在《源远流长的中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二)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中药很苦,味道不好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从一出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西医,而对我们中医药文化认识的少之又少。 其实,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文化传承,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我们日常生活中治疗跌打损伤所贴的膏药、止血的云南白药、口服的中成药等等,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中医药文化。 在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之《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这本书里,就用简单生动的方式,介绍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 最近关于中医和中医文化,在网上的讨论甚嚣尘上,传言中医被日本人申购,被韩国人申遗,中药价格大涨,很多人在网上呼吁,重视中医。 虽然至今没有人在网上辟谣,但是保护中医文化的心,大家都有目共睹。 之前中医一直没有引起我们重视,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表现优异,贡献突出,这才让中医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两年,中医也引起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大家都在呼吁,中医应该被发扬被传承,而不是在质疑和偏见中被他人夺走。 私以为,人吃天然的五谷杂粮,肯定会生病,生病也应该用天然的药材治疗,最早的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中的植物。 另外,中医中的“治未病”,是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健康观念。 拔罐、针灸、五禽戏、八段锦,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医的养生技巧,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巨大魅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5000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祖辈经过不断尝试和精进,用岁月甚至一生,才有了如今的造诣。 如果你也想保护自己的中医文化,不妨从身边入手。认识常见的中草药,学习简单中医药的调配,动手写药方,做药方,做药膳等。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三)
最近读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书中介绍了很多,平时我们很常见的植物,其实也被应用到了中药之中。另外就是作者还加入了一些故事的内容,所以读起来特别的有意思。 比如关于这个引发两国战 争的桑叶的故事谁也没有想到,小小的桑叶会引发战 争。 桑树的叶子是很普遍的,它的叶片呈卵形而且桑叶还可以用来养蚕不过说起小小桑叶引发战争的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楚国和吴国之间,当时吴国的钟离和楚国的卑梁是两个相邻的小城,小城之间有一片桑树林,有一天,一名楚国的女子在这个地方采桑叶,这是一名吴国的女子,认为桑树是自己村子里的,于是就开始驱赶这名楚国的女子,两个人便争吵了起来。 后来,吴国女子被楚国女子的家人打了一顿,吃了亏,回去之后告诉了村长,村子里的人又过来到楚国女子的村子里一顿打砸,后来当地的邑长知道了,又召集兵马冲到了吴国,事情越闹越大。因为一片桑树林而大动干戈,最终吴国军 队获胜,占领了楚国两座城池。 书中还介绍了例如用御医名字命名的徐长卿,以皇帝命名的刘寄奴,还有在端午时节,家家门前都要挂的艾草,除了科普,他们的药用内容还加入了一些故事文章的典故等等内容,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四)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至今我们不管养生或者是调理都喜欢研究一些中医的方法,如茶饮,药膳,推拿等都是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基本的中医理论了。此时大概会感叹原来那么早就有中医了啊?没错,药学之祖神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便已开始发展。 中医作为国粹,确是我的瑰宝。但随着西医的引进,中医呈式微之式。但不可否认,中医承载力了几千年古代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今日将这套中医相关的入门级书籍推荐给大家! 这套书共三本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 《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 这套书的内容讲的非常简单,浅显。非常适合给孩子了解我国中医文化。 也适合给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大朋友,因为内容简单,读起来就会非常轻松,作为知识拓展读物也是非常不错的。 从中药,医学器具,著名的中医学者三个方面去了解中医文化可以说很全面了。 同时,也希望这样一套简单的小书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医文化的喜爱。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学习和传承我们自以为傲的国粹。 现在中医仍旧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且逐渐走向世界,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希望这些在中华大地传承了千年的宝藏可以被人们珍之重之,好好的去学习和传承。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五)
曾经看修仙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主角去采天材地宝的时候,总会发现那些草药旁边盘踞着妖兽,年份越高的药材旁边的妖兽也就越厉害。当时觉得,既然人也知道这种草药有价值,那么野兽知道也不奇怪。
最近突然看到这本由贝壳学术出品的《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我才突然意识到,或许修仙小说中的这种场景,其实也是有现实中的原型的。
书中介绍“人参”的章节中就写到,有经验的采参人都会根据一些动物的行为来寻找人参。在东北就有一种“棒槌鸟”,这种鸟会去吃人参的果实,所以只要跟着这种鸟,大概率就能找到人参。
但是在人参旁边也常常会盘踞着毒蛇,许多采参人不小心就会被毒蛇咬伤,所以就会有“大蛇护参”的说法,演变到小说中就变成了“妖兽护宝”。
其实是毒蛇掌握了“人参会吸引小动物”的规律,于是就盘踞在人参边上伺机捕食,也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人参的完整。
还有曾经玩过的一款仙侠类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三》,其中角色的名字真的是仙气飘飘:景天、雪见、龙葵、重楼、徐长卿……但当我知道这些角色的名字都是中草药的时候,真的是太震惊了。
作为主角团的景天、雪见、龙葵、紫萱,作为草药主打的就是清热解毒,而作为最终BOSS的重楼虽然也可以用于治疗,但是却略有毒性。可以说是很精妙了。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徐长卿,因为当我知道其他主角是药材的时候只是感叹作者的设计精妙,但是连这个看起来是人名的“徐长卿”也是一味药材,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读了《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才知道,原来徐长卿是用御医“徐长卿”的名字命名的。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终日饮酒作乐以致伤身,当徐长卿入朝了解病情之后,想到自己之前曾用过一味不知名的药治好类似的病症,于是便采药来,果然治好了宋太祖的病,于是宋太祖便将这株草药命名为“徐长卿”。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就连草药的名字也是极具浪漫色彩,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衷心希望中医的文化也能在未来发扬光大。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六)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中介绍了中医的中*药文化,这其中包括草本药*物,还包括动物药和矿物药。在治*疗方法上除了汤剂,还有针灸、拔罐、刮痧等方法。中*药来自于自然,利用其特*有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以使人体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对于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方法我是完全信服的,这种信服不是无来由的,我是经过自身实践的。
我在15年体检时某些指标超标,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走进健身房减*脂健身。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健身房健身理论,两个核心内容,一是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就可减*脂,二是肌肉轻微撕裂后修*复可增*大围度。饮食方面,要少吃米饭、面条等高碳水食物,多吃鸡蛋、鸡胸肉、牛肉等高蛋白质食物,外加多吃青菜少油少盐。锻鍊一段时间后,发现健身房是单一锻鍊一块肌肉以让肌肉变大,而人体工作是个多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这种锻鍊与实际身体工作不符,再加上对健身房的健身器械的依赖不利于长久健身。从而走出健身房,走向户外,开始D二阶段健身。这个阶段以跑步为主,辅助俯卧撑、深蹲等自重健身内容。这期间学习了跑步姿势、训练计划等内容,经常夜跑,跑过马拉松,年跑量在350公里左右,跑量不是很大,膝盖也未出现不适。
体育锻炼这套理论不能让我信服,有时自己内部就会出现矛盾,就拿跑步来说,有人说夜跑好、有人说晨跑好,各有各的理论,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中医的标准很明确“与天地准”,人要效仿自然。 这套丛书除了《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外,目前还有《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这些书都讲解深入浅出,定能激起您对中医的兴趣,我也相信此套丛书不仅仅只本三本。在我们对中医有初步了解之后,出版社应该会陆续推出涉及“理、法、方”方面的中医哲学、辨证论治、方剂等内容的丛书,期望这套丛书带我们走入中医世界。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七)
网侵删
伴随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文化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它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的组成部分。本书的作者积极响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基于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的实物和史料进行筛选、考证、梳理、 加工,全力打造出这套既严谨又有趣、既系统又形象的精品中医药文化课外读本。
本书分为植物类药材、动物与矿物类药材和常见治疗方法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涵盖了中药药材的介绍,如百草之王人参、“仙草”灵芝、金银花、三七、川贝母、艾草等植物类药材,雄黄、牛黄、鹿茸、水蛭等动物与矿物类药材,井配有图片。
在此部分作者引用了诗人笔下的“经典”地黄,富有诗意的京半夏,自古男儿当远志,曹操用计送当归,车前草助霍去病,引发两国战争的桑叶,黄巢起义军独认艾草等小故事来教会我们如何辨认这些药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与矿物类药材的使用方法。比如龙骨的的介绍,保护屈原的雄黄,价比黄金的牛黄,宝石珍珠,瑞兽鹿茸等
第三部分主要为中医治疗手法的介绍,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国老药铺历史文物、药械器具、医案医书和中药标本收集整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博物馆,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作为国内三大中医药博物馆之一,它被称为“中医药文化瑰宝”和“世界的中医药百科全书”,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中医药的传承需要我们识得药材,学的手法,用的针法,会的心法,这才是任重道远!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八)
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极致浪漫的民族,我们给每颗星星起不同的名字,让每个年份对应不同的动物,就连每味中草药都赋予它自己的故事。
三七:传说一位仙子来到人间不巧被狗熊所伤,正当危急被一个苗族小伙救下,仙子为了报答告诉小伙,山后有一种植物,叶子像仙子穿的裙子,枝干像仙子的腰带,可以治好小伙母亲。于是便找到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有三节枝干,七片叶子,便给他命名“三七”。
连翘:传说被尊为“华夏中医始祖”的岐伯有次中毒严重,身边只有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植物,情急之下孙女连翘便将这种植物喂给爷爷吃,没想到爷爷竟恢复了,后来岐伯便将这种植物命名“连翘”。
马齿苋: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后羿射日,当时本来有10个太阳被后羿射下9个,剩下的那一个是因为躲在了马齿苋后面才活了下来,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给马齿苋了一个特殊的能力:无论太阳多强也晒不死它,反而越晒越旺盛,所以马齿苋也叫太阳草、报恩草。
看看药方的柜子还有好多熟悉的名字,比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仙草”灵芝、桑叶……暗暗猜想如果细细探究每一味中草药的故事那该是一场怎样的体验,没想到这样的希望被一本科普绘本实现了。
手上本《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库”中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丛书,整套3本,这本着重讲各类药材。
从外观、功能、分布开始,讲到相关古籍、诗句,最后还会附上这味药的故事,有草药、动物、矿物、也有针灸、拔罐这样的中医方法。
很喜欢的一本小书,不要看页数不多,但非常耐看!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九)
去年喝过一段时间中药,本意是调理身体。抓药的时候不太放心,就问了大夫说,自己是不是可以吃一些补品,无外乎山珍和海味。大夫直接回答,不用,你的身体情况吸收不了。
对,那一刻我觉得,大夫比起微商,更对你的身体负责。
最近阅读一本《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书籍,对中草药有了不同认知。
比如说灵芝在我得印象中是非常名贵的中药。看了书才知道,灵芝性平,可以止咳平喘。但是如果用药不慎,对身体也会有反向影响。
中药讲究平衡,不是吃很多贵重的就是好。
再就是看到了青蒿,认知这种草药是在新闻上,中科院科学家屠呦呦多年潜心研究,在青蒿中提取到了青蒿素,然后找到了治疗疟疾的药方。
中医药研究是一门长期深入的工作,中医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中草药的药性也在逐渐变化,所以一方不能治百病,中医是一人一方,酌情下药。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多种中草药的生长周期和民间故事。
中药在国人的眼中是浪漫的,每一个别名都饱含了美好的寓意。比如:金银花也叫忍冬。
中药中蕴含着种话源远流长的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虽然近些年中药的发展并不迅速,但是有很多中医药人在默默努力,中药的使用也在逐步的科学化,规范化。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
神奇的中医之中药文化中医顾名思义就是源自中国的医学,她和中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甚至比文明史还要久远。自古至今,虽然人类的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各种化学药品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依靠望闻问切和取材于自然治疗疾病的中医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主编的中医科普类系列书籍图文并茂的向读者介绍中医。
这套书共分为三本,第一本是《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第二本是《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第三本是《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
在《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这本书中,主要介绍了各种常见的中药材,包含这些药材的产地、功效、炮制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典故等等,看起来是科普书籍,但是一点都不枯燥。儿童阅读的话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成人阅读的话可以增长知识,甚至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知识点用来保健和养生。
人参能补气,川贝可止咳,三七治跌打,珍珠助明目。中国人的先人们为了获得健康,不断在大自然中探索,寻找可以治疗疾病的种种方法,并以文字和言传身教流传了下来,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中药材徐长卿为例,这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对于治疗胃病有疗效。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一次腹痛难忍,御医徐长卿开具了一味药材服用后得以痊愈。赵匡胤询问药材的名字,徐长卿说还无名,便请皇帝赐名,于是赵匡胤便将这味药材赐名为徐长卿,从此流传了下来。
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中药材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以及很多相关的诗词,《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一书中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以帮读者更多地学习和了解。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并不了解中医。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比如止血的云南白药,口服的川贝母,跌打损伤的膏等。 这套书是中医文化的科普入门书,为了继承传统文化而诞生。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医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这套书,走进中医博大精深的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
中药分为植物类,动物矿物类。植物类有我们常见的人参、灵芝,金银花、三七等,而动植物则有雄黄、牛黄、珍珠、龙骨等。 关于金银花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生了一种奇怪的病,孙思邈为他开了几个药方,都不见起色。有一天孙思邈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两位姑娘正在晒黄白两种颜色的花,就想过去讨碗水喝。 姐姐用黄色的花泡了一碗金花茶,妹妹用白色的花泡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喝完后感觉味道甘甜,于是对两姐妹说这可以入药。后来孙思邈用金银花就把唐太宗给治好了,于是金银花逐渐进化成一味药材。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二)
又是一年端午到,神话故事《白蛇传》记载了白娘子端午节误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型吓死许仙,之后白娘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昆仑山盗取仙草,那仙草就是灵芝。
在《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一书中,就详细描绘了仙草灵芝这一传统名贵药材。话说我老爹那神奇的酒坛里泡了鹿茸、人参、枸杞等,里面还有两颗灵芝。出生在鹿乡的我从小对人参鹿茸免疫,小时候还误把人参当成萝卜给啃了,没有一下子脑壳聪明,过目不忘,就是流了鼻血。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灵芝在东北长白山松树林中生长,而书中讲述灵芝这种真菌,世界很多地方都生长,中国大多数省份都能发现。不管是它的药用价值,还是自古以来民间就认为是吉祥美好长寿的象征,能起死回生,所以《白蛇传》里吃了灵芝的许仙才能保住性命。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这套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之一,主要讲解了中医类药材,植物类与动物矿物类,每一种药材的名字由来、民间故事、功效,搭配实物图片,解答了很多大家心中的问题。文字明了清晰,绝对是一部科普类著作,让小朋友大朋友能够在大自然中如神农、李时珍一般发现这些奇珍异草。
比如百草之王人参,小时候爷爷辈老人就会讲采山参的故事,要拜山神,发现山参要系上红线,否则还没有等你来挖,这人参娃娃早就跑了。如今在东北很多人都种植人参为职业,这也让身价不菲的人参成为老百姓日常餐饮中的常见之物。
书中讲解了为什么采参人被蛇咬伤,主要原因人参是喜阴植物,正好是蛇喜欢的领域。同时人参果红色娇艳,会引来蜂雀田鼠等小动物,这也是蛇喜欢的食物,于是完美的食物链就产生了。而民间也就有灵蛇护参的传说了。
书中最大名鼎鼎的植物就是青蒿了,《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冥冥中上天注定了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渊源。青蒿早在几千年来就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也有记载,而屠呦呦为代表的研究小组从20世纪60年代就一直系统整理传统医学书籍,最终经历上百次失败之后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为世界上的疟疾患者带来了希望。
有苦说不出的黄连,代表着夏季美好的半夏,与三国故事姜维、太史慈有关系的远志、当归,以御医命名的徐长卿,以皇帝命名的刘寄奴,这些花花草草寓意着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殷切希望。
而被误吃的龙骨其实是甲骨文,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字,这也是一个历史上的乌龙大事件。牛的胆结石牛黄居然价比黄金,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身上的结石不但不值钱,还会花你的钱,同样的结石,不一样的命运。鹿茸、蟾酥、蝉蜕那可都是稀罕玩意,我小时候住在河南的时候,就有很多大人小朋友大半夜去抓知了,抓的知了上了饭桌,树上挂着的蝉蜕还可以送药房,一举两得。包括我那童年阴影水蛭,古代的埃及人造就用它放血治疗。
端午佳节,除了吃粽子,记得在家门上也挂上一把艾草呀,驱毒辟邪保安康。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三)
打开这本《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带着中药味的宝藏大门。没错,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虽然经过了许许多多的波折,但是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药材和常见的治疗方法。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优秀文化文库中的一个丛书,这套书的主旨并不在于为人们提供中药看病的方法,而是把这种文化宣传宣扬给千家万户,让小朋友们都能够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神奇和深奥,并且在他们心中种下中医药文化的种子,能够在高考之后,报考相关的学校,继续发扬中医药文化。
那么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植物类的药材、动物和矿物质的药材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光看这些名字可能一定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你喝的中药里,其实很多都是被打散在其中熬制而成的。另外在你购买一些中成药的时候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中药和西药结合,其实并不是对中药文化的抹杀,而是继续发扬光大,让中药的作用能够在西药的配合下发挥得更好。比如说,人参就是这本书第一个介绍的中药材,我们都非常明白,人参是一个非常金贵的物种,在人需要补身体的时候大家就会吃人参。在别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也会去送人人参,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对他的病情的尊重和重视。
这套书中还有很多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药物其实并不是很陌生的样子,我们透过这些泛黄的书页可以看看到这些药材生长在微风,中生长在历中,生长在诗词中,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而且最后一章还我们介绍了一些针灸的方法以及拔罐的方法和刮痧的方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在家里试一试,从而提高自己的健康情况。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四)
夏日远航·第47册:《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首付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
环视全球,我们拥有着五千多年连绵不绝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的中华子民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璀璨夺目,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文明与精神追求,是整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中药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经岁月洗礼,在自然领域和人文社会实践领域创造出来的最高成就,根植人民更造福人民,是中华文明智慧成果的集中体现和集大成者。
拥有着数千年的中药文化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效果,底蕴十分丰富。在国内被广泛认可,更是在重要的时代关口,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科学价值。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村综合诊所设置了多个科室,其中就包括中医科专业组,传统中医药的汤剂、针灸、推拿、正骨等治疗手段,为运动员们缓解、诊疗多年冰雪运动、职业训练留下的新老伤痛效果明显,广受好评,成为了一种神奇的东方“魔法”。
如此宝贵的文明财富我们应倍感珍惜,更力求发扬光大,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肩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广大读者编著了《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等三本系列书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绘图、真实的影像资料等传播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一册共三章,从植物类、动物与矿石类、常见治疗方法三个维度向读者呈现中药文化魅力所在。
从百草之王人参,到“仙草”灵芝,我们熟悉的近20类植物中药材一一呈现,特别是我们近年来我们看到听到较多的,如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中的青蒿,过去两年中红极一时的金银花,“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中的艾草等,书中所介绍的都是日常我们耳熟能详的。在动物与矿石类中则选择日常所用中成药中常见的雄黄、牛黄、石膏、珍珠等,让我感受到原来中医药的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在身边。
在常见的治疗方法一章中,收录了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常见治疗手段与方法,当下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等原因积劳成疾,近几年也是越来越多的爱上了这些中医药治疗的新途径,以更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形式接受健康治疗,在书中我也学到了不少自己在家就能对应操作的治疗方法,了解到了它们的原理所在及功效,感受到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所在。薄薄一本书,是你入门中药文化的首选。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读后感(十五)
白娘子盗取仙草救许仙,“仙草”到底为何物?
富含诗意的半夏,到底是怎么来的?
徐长卿是人还是中药?他们有何关系?
如果你也有疑问,都可以从这套书里找到答案。
说起中医文化,自豪感就像是天生在血脉中一样。回顾中医的历史,从伏羲至九真到神农尝百草,再到所著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充分说明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这套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由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共同编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始末,从孩子抓起,增强文化自信。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以介绍中药材和功效为主。 本书分为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植物类药材,动物与矿物类药材,常见治疗方法。 基本涵盖中医内具有代表性的药材。
白娘子盗取仙草(灵芝),大蛇护参,远志与当归,太医之名徐长卿……每一种药材的发现与运用都透着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其中,远志与当归最使我记忆深刻。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假装投降,其母知道后大骂儿子大逆不道。姜维在不能泄密的情况下,只好托人给母亲带去两味中药,志远和当归。母亲终于明白了姜维的苦心。为了让姜维了却对自己的牵挂,她毅然决然撞墙自尽。
三本书都为1/16开本,图文并茂,印刷清晰,字行间隔得当,纸张光滑,阅读感很好。 三本书虽分为三部分知识,但其编写结构科学,知识脉络清晰。 虽然是中医药知识,但书中不乏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我们从故事中学知识,从历史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