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强调中庸之道,主张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社会责任的统一。读后感受到中庸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和谐,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经典之作。
大学·中庸读后感第一篇
《大学.中庸》,曾子、子思著,严亚珍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华夏墨香出品,2015年7月版(微信读书)。微信读书的问题是经典作品的经典版本不太好找,这一版本虽也有不足,但有注、译、解,言简意赅,还算不错。大学和中庸的问题是,可能是伪书,秦儒假托曾、思而做,不过道理是不错的。论分量当然不及论、孟。从学习的角度讲,还是要先读论语,短小的段子和鲜活的人、事好上手;次及大学、然后中庸,提纲挈领地学一下道理,有点枯燥,但好在不长;最后孟子,学一下长篇大论地论述。
(公号:行云楼)
大学·中庸读后感第二篇
曾子曾经说:“十只眼睛盯着,十只手指着,这样的状况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用来装饰自己的住所,品德却可以修养个人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必须使自己意念真诚:
要想做到真诚,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人最大的考验便是“慎其独”,即个人独处时能够做到小心而谨慎。简而言之,就是在人前人后能够一个样,人前表现得真诚,人后也能真诚相待,所有的事情都发自肺腑,出自真心,真实无欺。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事情,终归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真诚待人处事,时刻审慎自身言行,才能活得坦荡潇洒,一身轻松。
心思不能端正,就好像心不是自己的一样:虽然你一直在看,却仍然看不到什么实际的东西;虽然在听,却好像听不到声音一样;虽然嘴里吃着东西,但食不知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说,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解】
正心,是继诚意之后,自身修养的更上一层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只有诚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诚意很容易被喜、怒、哀、乐、惧等情绪所支配,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
所以,“诚其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正其心”,也就是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心思,驾驭自己的感情,以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集中精神,修养自身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能对立,要做到相互融合。有人曾说过: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中必备的感情因素。但是,一旦我们自察不及时,任凭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失去端正的心态。在正心的同时,我们不应完全摒弃自己的情欲,也不需要绝对禁欲。只要学会用理智来支配、驾驭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心思不被情欲所控制,就能做到情理和谐地修养自身的心性。
大学·中庸读后感第三篇
曾子,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他声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曾子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创作《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提出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还有其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啮指痛心”(“二十四孝”之一)“曾子杀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颜回病故后,曾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孔子卒,曾子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子。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参以他的建树,与孔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著作《大学》,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曾子·天圆》中提出:“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从其行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雪,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曾子名言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弗凭;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以上出自《论语》)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
孔伋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伋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再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孟子是求学于子思的门人。子思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的较大影响,主要还在于他的思想方面,特别是他的中庸思想。“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一书中,子思作《中庸》一书,对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