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的读后感大全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8 06:25:31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9-28 06:25:31   小编: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是一部温暖感人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成长。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深受感动。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一篇

一本亲子读物,一个很多成年人儿时的梦想。

这本书开始吸引我的是那些国家的回复明信片,后来慢慢看下去,觉得有很多没有听说的国家,一些小小的风土。

一个5岁的小朋友可以有毅力完成这个很大的项目。对于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梦想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努力,让小朋友知道每个付出,会有汗水、失望和回报。

整本书,后面有些千篇一律,对于小朋友读可能还好,成人阅读,看看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但还是觉得值得成人读读~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二篇

文/初晓 一纸信笺,带去最真诚的问候;一纸信笺,也寄托了小小的心思。最后一次用纸写信,应该是在大学时代,那时经常和闺蜜通信,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可是渐渐地,我们遗忘了最初的写信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邮件、短信、电话。那份带着惊喜的信封,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可一些人,却用写信这种方式,打开了一扇梦想之门。梦想看似很小,实则很伟大。这个人不是别人,竟然是一个英国的小男孩托比·利特尔。他的新书《亲爱的世界,你好呀》就是选取了他写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一些信件,还有收信人给他的回信。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三篇

在看托比·利特尔的《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的时候,记起之前台湾儿童文学家郝广才的TED演讲《翅膀的大小决定孩子的高低》,在里面他讲了一个小女孩Katherine的故事。

2006年,5岁的Katherine在电视里看到非洲每30秒会死掉一个小朋友,在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后,妈妈主动帮她上网查,告诉她是疟疾的原因,还带她去买蚊帐寄给专门送蚊帐到非洲的基金会,她成为该基金会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故事并没有结束,基金会告诉她捐十顶蚊帐可以获得一个奖状,她很想得到奖状,她也想到很多人应该和她一样也想得到奖状,于是她画了很多奖状到处募捐,她居然给比尔·盖茨也写了信,要给他一张奖状让他捐钱出来。结果是,比尔·盖茨捐了300万美金,现在非洲有一个村子叫“Katherine蚊帐村”。

Katherine梦想能够成真,缘于她的天真,缘于妈一直在帮助她,让她的翅膀变大。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四篇

记录了一个男孩因为好奇所以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写了一封信并收到的回信的书,内容很简单就是关于每个国家的人们如何生活、吃什么以及托比自己的一些好奇。

是在另一本书里出版社附带的新书推荐册里看到的它,看到简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本书也太美好了吧!“男孩探索着世界,世界给了他温柔的回应。”

卡尔萨根说地球在外太空里就是一个暗淡的蓝点,而在我的家乡隔几十公里就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

世界如此渺小,在互联网的高速联结中一分为二,我们的归我们,他们的归他们。

世界如此庞杂,每一个物体、每一个生命的那些美丽模样和那些背后的故事,用尽无数个一生也无法知晓所有。

写信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虽然尝试过用slowly和不同地区的人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但正如文字信息必然丧失了所有的非语言符号沟通一样,电子信件也丧失了时间、物理上的距离和心意。

所以我至今仍会保留写信给喜欢的人的习惯,那是我所能找到的最能表达我的情感的方式。

还是得充满好奇,还是得去努力去看看如今生活的所有模样,不然想必我就算收到了托比的来信,我也无从谈起所承载我的这片土地。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五篇

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亲子共读的书。9岁的小作者托比在5岁时时候就开始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一封信,问问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给中国写信时,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他 想了解得更多一些。托比给中国写的第一封信寄给了香港的荻威,荻威用中文和英文给他回了信,托比觉得非常好奇,也非常神奇,深深地被中国的文化迷住了。

托比在6岁那年的夏天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暑期 中文学校,它是由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为的是让小朋友们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也学习一些中文。托比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在继续给中国写信, 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 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到中国去,亲眼看看兵马俑、长城、故宫,也让其口语变得更好。所以作者用中文写了这本书,希望用很棒的中文和大家交流,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小托比通过此书讲述了他的精彩冒险之旅一给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去一封小小的信件。托比给丹麦写了好几封信,其实每一封信都有资格列入此书当中。但最终选择了劳拉的回信,因为它是最新的一封,并且它来自丹麦一个比较鲜为人知的地方。劳拉才刚刚搬到那儿,就爱上了那个地方。从她的视角描述的丹麦一定非常棒。

给劳拉的信一亲爱的劳拉:您最近好吗?您去过林霍尔姆博物馆吗?它看起来非常棒的样子。您可以进入“斯普林格伦号”潜艇内部吗?您有没有尝试过站在水阁中间呢?您最喜欢的丹麦美食是什么?你们的冬天冷不冷呢?再见!托比。

劳拉的回信一亲爱的托比:你好吗?我很好,真的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我想先回答你的全部问题,然后再给你说一些别的事情。是的,我去过林霍尔姆博物馆,它真的非常震撼,特别是如果你足够幸运,赶上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我想下周再去一次,因为那天是海盗节,我当然不想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了!我以前从未参加过海盗节,所以我真的十分期待!如果你以后有机会来这儿的话,你就可以去潜艇内部或爬到坦克上面,你会听到一些精心动魄的故事。我非常开心能与你分享它的魅力,并且会继续探索!祝你一切顺利!

这是托比与劳拉的通信。书中好多这么平淡而简单的书信往来,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向往,对中国的向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六篇

当我最终合上了这本书。短短的一个下午,我仿佛跟着托比的书信,周游了世界一大圈。我看到了南美洲的烟火,看到了叙利亚的战乱,看到了写信的人儿所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原来不同的地区,我们过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同,但是给托比的信中,都有着各自有让小托比羡慕的地方。

如何说这样一个契机,大概是因为一本书《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小小的托比因为这样的一本书,萌生了想要给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寄去一封信的想法。如今网邮件飞速发展,纸质的用手写的书信已然很少看到了。而托比,那时6岁的托比,查阅那个国家的资料,向那个国家的人报以热切的问候,想要从当地人那里得知自己问题的答案。书信很短,一张明信片的长度。可就是这简单的只言片语,我却仿佛看到托比在他的妈妈知道下书写的温馨的场景。如果有一天当小托比准备去环游世界,而他手中的明信片,就是他通往那个城市最好的指南。

联合国有193个国家,而托比所写的远远不止193封。这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回信的每个人都在鼓励着托比去完成这项伟大的壮举,希望他能够收获一个与别人不同精彩的童年。这本书集结了部分的书信内容,所寄给的对象也各自不同,收到的回复也各有千秋。《亲爱的世界,你好呀》亲切到让每个阅读到这个书名的人嘴角上扬。不得不说我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向世界打招呼的方式,不同于电子邮件打字速度快,传递方式准确的方式。

更多的感慨,是这个母亲对于儿子想法的支持。她能够与孩子一起去完成这个计划,她没有对孩子的想法泼冷水,而是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时候我很羡慕托比有一个这样的母亲,能够真正带着孩子去探索世界,能够和他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也幸好,这个世界给了他温柔的回应。

随书附赠了一封托比的印刷信,现在想想,我该如何向这个小男孩回复呢?是中国西红柿炒鸡蛋的菜谱?还是中国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希望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能够提起笔来写一下自己的生活,给托比一个中国的美好记忆。如果有一天,托比来到了中国,那么他可以根据明信片的“指南”,度过一个完美的中国假期。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七篇

曾经有个梦想,就能够去全世界各地看看,环游全世界,接触当地人的文化,城市风景,美食等等,喜欢看各地的人和城市,开阔眼界,长见识,或者乘着热气球在非洲大陆去看看野生动物,或者乘着小船看看水上城市威尼斯看看风景等等。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只不过这些只能想想,去实现的人都很少,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而已。

关于信件已经很多年都没有触碰,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信件也算在被淘汰的边缘,现在很多人都懒得拿起笔来写东西,而信件互相交流那就少了,更别说给全世界写信了,小男孩的行动是值得鼓励的,,他的行为让我想起以前也给人写过信件的日子,那些曾经的美好和幸福感。

信件算是一个港湾,现实很多人面对面的时候都无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都要说出来, 这很难,有时候嘴里的话准备好了想说只不过面对面却说不出口,而信件算是最好交流方式,可以一口气将其写在信里面,也可以说信件正是一个最好的表达的方式。

2013年6月16日下午,英国谢菲尔德,刚刚学写字的五岁半小男孩托比·利特尔,迈出了他探索伟大世界的第一步。在母亲的帮助下,托比的手写信寄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一开始他的母亲是极其反对他这样的想法的,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定过了几天就玩厌了,就放弃这样幼稚的想法,后来看到托比坚持努力的做法,才决定支持他的做法,才有了这样温暖人心的写信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托比发出的西安大多都是石沉大海,没有音信,然而他坚持的信念,深深打动了很多人,才陆续了有了回信,随着给他回信越来越多,托比对这个世界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三年多来目前他发出的信已经超出了一千多封,而本书从一千封里精选68封,讲述68个人生故事。科学家、艺术家、政客、军人、难民、自然保育者……各种各样的人热情给小男孩托比回信,展示他们身边真正的风景,真实的日常。

生活中就怕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那样整个世界将多无趣,而托比的行动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美好起来,我们成人渐渐消失的孩子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不断的丢失,也是时候拾起了。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八篇

在我总角之年的时候,总是对挂在家里的大幅地图感到好奇,有一天我问母亲,“妈妈!那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妈妈说:“用明亮的线条围绕起来的像个公鸡一样的图画就是中国地图,公鸡的线条就是国家的边境线,用来把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区分开来,公鸡右下角那个小小的椭圆形就是它的孩子——台湾,公鸡体内像一把手枪的区域就是我们住的地方——湖北,公鸡上方蜿蜒曲折横跨东西方向的是内蒙古,那块最大的区域是新疆,那块像鱼的区域是……”妈妈巨细无遗的将中国地图内各个形状的省份,自治区都给我介绍了一遍。末了,我跟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中国走遍!”妈妈笑嘻嘻的说“好!”如今我已弱冠之年,虽还未把中国走遍,但也走了大半个中国,还可以自己写了一段座右铭,“弱冠之年,貌甚沧桑,略健硕,常误三十有余,喜行走于江湖,漂泊于天地,虽至山陬海澨之地,鲜有坑蒙拐骗,偷盗劫掠者寻之于余,可安然归途。”

成年的我如此的热爱旅行,想必与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教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亲爱的世界,你好呀》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小孩,名叫托比,他对广袤无垠的世界充满好奇,奈何年纪较小,不能踏足遥远的国度,于是在她母亲的帮助下给各个国家的友人寄出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人们总是会耐心的回答他在信件中的提问,因为托比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与希望,如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追随梦想的决心与勇气。读这本书时,感觉暖洋洋的,成年人的世界无形的压力背负在身上气喘累累,旅行甚至成了一个奢侈的词语,放假更是遥遥无期,儿时的梦想或许早已被抛掷在了脑后吧。看完这本书,感觉它带领我重拾了儿时的希冀。

打开书的第一面就是五颜六色的邮票,各个国家的都有,十分新奇。托比将信寄往了世界各地,寄到了欧洲,寄到了北美洲,寄到了南美洲,寄到了非洲,寄到了亚洲,寄到了大洋洲,颇有一种古时“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他寄往欧洲的第一封信是给奥地利的斯蒂芬和卡特娅的,两位友好的女士,细心的在信中教导了托比如何制作萨赫蛋糕。寄往北美洲的第一封信,是寄给巴哈马的坎特福博士以及当地的居民们,他们给托比的回信中讲了巴哈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生活气息十分的浓厚。他寄往南美洲给巴西卢娜的信中好奇的询问卢娜是否根据《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名字命名的,卢娜开心的回答了托比的问题,还向他介绍了巴西当地的风俗节日。

托比的信寄往了各大洲里的城市,人们耐心的回答他的问题,和他倾诉身边的事情,告诉他本地的民俗风情。这本书十分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够增长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调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首诗,“我在云端提笔写信,舒意的静等你的弦音,带着梦一起翱翔在广袤无垠的天地!”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九篇

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对你说他给梵蒂冈教皇写信,问他当教皇是什么感受?他怎么知道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你会怎么想?会觉得这个孩子是认真的,你要帮他实现这个愿望;还是觉得这个孩子说了一句笑话,让一切都随风就行了?

如果孩子每一次戏言或愿望,家长都以麻烦为由,敷衍过去,那世界会少很多精彩。

真有一个叫托比的男孩,在他5岁半的时候,受《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影响,希望也能给新西兰的人写一封信。妈说“我觉得应该可以,不过我首先需要去寻找一个收件人,我可以先去打听一下。你希望我这么做吗?”

显然托比不希望妈妈这么做,他有更打的梦想。他说他想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写一封信,看看他们怎么生活。

托比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几乎从不拒绝他请求的妈妈。妈妈说虽然当时脑海中也飘过无数个想法,但她还是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什么叫“国家”,以及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他们查询到联合国成员国有193个,决定按照这个数字为目标,我都还不知道这个数字。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我们大多有过这种经验,一个长期目标或大的任务都需要划分成若干个短期目标和小任务,这样每隔段时间就能体会一次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或厌倦情绪,觉得自己做不到,从而放弃。193封信对于一个从没写过信的5岁男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妈妈将这个任务给他划分成若干步骤,从5封信这个小任务开始。

刚开始并不顺利,妈妈需要到处打听,通过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询问,看有哪些好心人愿意给一个5岁的孩子回信。我们看见一个有着执念的孩子,以及一个全力想帮儿子实现愿望的妈妈。从而有了这本名为《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记载着一个孩子与世界的对话。

很快他们的执着得到了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动。有人说托比的项目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一颗最纯净的心,一个好奇的念头,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一直固执的坚持着。

托比之前说他想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一封信,那他做到了吗?他做到了,从第一封信发出,他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给联合国成员国中每个国家的人都写了一封信。

在他6岁的时候,妈给托比准备了一个惊喜。她请世界各地的人都拍了一张照片,并写上“托比,生日快乐!”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个巨大的横幅,插在两个南极点上(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南极点,一个是科学家每年实测的南极点)。

书中有几封最特别的信,比如给南极站成员、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的人,以及梵蒂冈教皇,并一一收到他们的回信。整本书最后一封信是写给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托比妈妈说这是全书最特别的一封信,因为它是唯一一封没有回信的信。托比说没有回信没关系,他只是想说一声“谢谢您”。

信的内容并不重要,一个5岁的孩子能有多好的文采?给他回信的,也有很多都是孩子,有的甚至还不会写信,只是画了一幅充满稚嫩的涂鸦;也有人为自己蹩脚的英语道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们看见的是母爱的伟大,看见的是一颗颗为了让世界变得更温暖而默默付出的赤子之心。孩子对这个世界总充满了好奇,做父母对他们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守护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一本推荐给孩子的书,相信一个小小的善念,能带来大大的改变,孩子,世界因你们而精彩。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篇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会怎么教孩子学地理呢?

估计你会说,这还不简单,看书、上培训班、做试题……

英国有一个妈妈却与众不同 。她花了4年时间,和儿子托比·利特尔一起,给全世界不同国度的人写了1000封信。

在《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里,收录了托比写给七大洲的67封信。和他通信的人,有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有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有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有难民营的孩子,有和他一样的小学生,也有家庭主妇……

托比给中国写的第一封信是给香港的一个孩子荻威。荻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给他写了回信。从此托比迷上了中文和中国文化,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汉字,甚至还参加了国际青少年汉语水平考试——大概相当于咱们的四六级?托比的妈妈也跟着一起学起了中文。

听起来真是让人神往。这位妈妈,在孩子提出“给全世界写信”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时,不阻拦,也不加以嘲笑,而是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去实现;当孩子踏出第一步后,她又时刻陪伴左右,陪着孩子一起探求、进步。有这样的妈妈,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从2013年6月16日,托比打算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寄一封信。托比妈妈自然是很清楚其中的难处,但她并没有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和孩子交流,如何确定国家的数目,如何找到收信人呢?

最后,他们通过上网搜索的办法,发现联合国一共有193个国家,这无疑是比较权威的数字。而收信人这件事,托比妈妈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最终确定了5位愿意和托比进行书信往来的人。

通过这第一波通信,托比发现在写信前,先了解一下对方所在国家的概括比较好一些。所以从此以后,每次托比写信前,都要和妈妈先查找资料。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妈妈打字,在网络上搜索某个地名。托比从搜到的图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根据图片附的介绍文字来判断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经过这样的搜集和筛选,托比和“笔友”们的通信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他喜欢问对方一些关于食物、特色节日以及职业相关的问题。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里,第一组信件中,来自奥地利的两个人就提供了奥地利的国宝级点心配方。

随着寄信范围的扩大,关于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美食、不同的工作等等,托比对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确实,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时刻,比如南极科考站的詹姆斯在科考站为托比拉起“生日快乐”的横幅;比如扎库马公园的里安和洛娜将园内一头小象命名为“托比”;还有托比借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一个救灾机构“庇护箱”筹集到了更多善款……

到了2013年10月,托比已经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写过信了。不过,托比还在继续写信。托比说自己最开始时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而现在他想“向人们展示这个世界有多奇妙”。

我觉得这本书不只适合给孩子看,更适合家长阅读。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托比妈妈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她对孩子梦想的呵护,帮助孩子坚持梦想的努力,运用网络等现代手段来辅助自己和孩子。这样的付出当然没有白费,从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托比的成长。

和孩子一起读读这本书,除了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貌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这世界有更多可能。而且,只要我们努力,就有希望实现。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一篇

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拥堵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键盘和指尖的作用下显得既近又远。小时侯谁会想到过要和哪个小朋友聊聊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解决。

成人之间表达问候一个e-mail就轻松搞定。这样做的后果是,你都不知道对方真实的意思,然后自己又不好意思去向对方求证,时间久了总感觉会把自己憋出病来。

我们尚且如此,孩子们更是感同身受的。每天跟机器人玩的时间比跟爸爸妈妈聊天的时间都要长,跟同学悉心交流的机会就更少,更别说去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了。

如果你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你会采取哪些方式来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了解世界的途径

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你怎样帮他呢 (多选)

a、每个假期都会安排亲子游

b、经济允许的时候会带孩子旅游

c、从没带孩子外出旅游

d、有计划的安排出游做好攻略

1、不管您如何选择,我相信关注儿童成长是个妈妈必修的功课

一天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告诉大家她人在法国,可能要住一段时间,问大家想要寄明信片还是想要她的亲笔信,结果是不是您也猜到了呢。是的,举手向她讨要的朋友异口同声的说:亲笔写的信件。我在想这个现象真是好有趣,小时侯与离家远的亲人朋友联系除了打电话就是写信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写信这个深入生活稀疏平常的事情反而变的金贵起来。

就在前不久我欣喜的收到了,来自遥远英国谢菲尔德的一封信。信是一位名叫托比-利特尔的9岁小男孩寄来的。这封信里有好玩的异国见闻、有世界各地的美食和食谱、有从事不同职业的奇人怪事,一下子把我和世界联系到了一起。

让我这个最远只去过瑞典的中国人来说,自叹自己对于世界的了解真的是知之甚少,接触到的人和事也太过匮乏。原来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真实和可靠。

2、孩子的奇思妙想也许就是来源于一本书

这封信是在托比-利特尔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直到此时他还在不停的写着。2013年的6月16日托比放学回家带回来了一本书《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是学校发的,希望他把书带回来和他的妈妈一起读。书中讲述的是一封信漂洋过海寄往一个新西兰小男孩子的手中。书里夹着一份地图,托比从地图上得知,新西兰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国度。

托比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中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托比:“妈妈,我可以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吗”?

妈妈:“呃, 我觉得应该可以吧。不过我首先需要去寻找一个收件人,我可以去打听一下,你希望我这么做吗?”

托比:“是的!谢谢妈妈,谢谢您”

妈妈:“好吧,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托比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妈咪?”

妈妈说:“怎么啦?”

托比:“我可以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吗?”

妈妈:“……”

联合国成员国—193个国家,这对一个小男孩来说似乎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于是,托比和妈妈商量先尝试着寄5封信,妈妈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最终确定了五位收信人,三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一位来自澳大利亚。

托比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这些信件,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嗨,帕特里夏:

你好呀!你真的住在一个叫做“火山”的小镇吗?我真希望我也可以住在那儿。

再见!

托比

很快,托比就收到了帕特里夏的回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托比:

我住在夏威夷县的一片大大的岛屿上,我们这儿有一座活跃的火上,在冬天的时候,山峰上会积满厚厚的雪。谢谢你给我写信,我真是太开心啦。

Aloha (再见)

帕特里夏

一个5岁的小男孩就这样用自己手中在实施着一个大大的计划,这个最初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妈妈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帮助。托比的妈妈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她珍视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鉴。此时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跟小宝沟通一起给托比写回信。

亲爱的托比:

你好

很高兴我收到了你寄往中国的信。我是一名珠宝鉴定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五彩斑斓的宝石打交道。有些时候我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办公室,还是置身于宝石精灵家族的群体里。我想知道它们的年份、产地和区域,还要帮它们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让它们能够更加舒服。

我的孩子叫大卫他见我给你写信,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涂涂改改写了一封信给你,希望你能和他交朋友他今年5岁了,刚好是你开始写第一封信的年纪。好了, 祝你一切都好,代我向你的妈妈问好,感谢她所做的所有。

托比还在不停歇地进行着他的计划,那些给托比回信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接纳的。托比足出户就可以获得最详细的一手资料,他可以把这些信息在大脑里储备一旦想到某个国家,他会通过信件中内容来了解这个国家。

提高儿童写作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以问答的方式来操作,孩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对方给予相对客观的回答。孩子是被动思维方式向主动思维方式过度的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语言学习也正是需要这几方面的能力。

托比的妈妈能够在近4年的时间里,帮助孩子用这样一种不同寻常的的方式,去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陌生人用交友的方式,这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的计划无疑是成功的,我对此也深受启发。也想和大卫小朋友从给亲友们写第一封信开始,建立一个长期的书信项目,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了大卫写给你的信,他一定也会兴奋不已。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二篇

1

近日,大型原创音乐公益支教节目《让世界听见》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这个节目由汪峰、蔡国庆带领音乐教学帮手走进偏远山区,和那里的孩子们组建合唱团,让世界听见孩子们的歌声,更让世界听见孩子们的心声。

在这个节目中,最打动我的是一位叫李明富的二年级学生,观众都喜欢叫他“小耳朵”。他有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可是却非常热爱音乐,甚至梦想自己的歌声让全世界听得见。幸运的是,在汪峰的鼓励和邀请下,“小耳朵”终于进入汪峰老师的合唱团。这个过程非常不易,他必须用人工耳蜗才能听见声音,在练习时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取得进步。正如节目组官方微博所写:“当一个幼小的梦想悄悄地发出声音,作为老师,汪峰在竭尽全力给予他走向一百分的机会。”

当一个幼小的梦想悄悄地发声时,全世界都听得见。而有了那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小耳朵也更加坚定地走在追梦的路上。

孩子的小小梦想,甚至是突然突发奇想,最终是得以实现还是默默沉寂呢?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9岁,名叫托比,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当他5岁时,他读书时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给世界上的每个国家的人写一封信,问问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纯粹是一个5岁还是随口说说的话,甚至会开个玩笑糊弄过去就算了,怎么可能会变成现实呢?然而,他有一位特别的妈妈,于是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结局。

2

这个故事的结局全都珍藏在一本书里,书的名字是——《亲爱的世界,你好呀》。整本书的内容就是一封一封的来信和回复,这些信在托比稚嫩的手中书写,从他小小的手掌非常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无数的城市、无数的美景、无数的人,带着来自远方的祝福回到小托比手中。

从2013年6月寄出第一封信开始,托比就以书信为载体,开始了自己的环球旅行。从夏威夷火山镇到童话国度丹麦,从危地马拉到马达加斯加,从南极洲到国际空间站。稚嫩的笔迹、薄薄的纸张,充满了巨大的能量,它们穿越了万里的土地,它们飞过了广袤的天空,它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最终变成一声温暖的问候、一次善意的援手、一份感动全世界的爱!

曾经有无数的人收到过他的信,有人专门统计过,这些人群包含活泼的小学生,有忙碌的家庭主妇,有全世界游历的考古学家,有可爱的国家野生动物园管理员,有国际太空站航天员、南极科学家、英国驻蒙古大使、帕劳教育部长、伊拉克难民营里的小男孩、第一个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么庞大的工程一定是有组织有规划的行动,而实际上,事情的起源,就是5岁的托比在幼儿园放学后,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吗?”

正如他的妈妈后来所说,如果她当时刚刚下班,筋疲力尽,可能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可是刚刚好,她那时只是随意聊着天,和孩子商量该如何去实现,于是他们一起查找国家,一起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才有了这次书信形式的环球之旅。

有人说,孩子的奇思妙想都值得善待,不要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托比伟大的妈妈,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3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各种各样的言论和想法,有很多很难实现,普通人很难像托比的妈妈一样勇敢无畏地去尝试。可是她的做法却给我们很多启发。究竟如何呵护孩子的小小梦想呢?

首先,我们可以一起和孩子感受梦想的美妙与神奇。最初托比的妈妈听到孩子的想法后,第一时间就是接纳的态度。没有否定,没有评判,真诚地认可,这样的做法给了孩子实现梦想的勇气。

其次,和孩子理性地分析,共同寻找实现的途径。托比妈妈接下来就和孩子聊了什么是“国家”,一个五岁的孩子显然不太懂,他们就一起查找了资料。这个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孩子一起寻找办法,一起查阅资料,给了孩子更多希望和可能。

再次,行动起来!哪怕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尝试。我们可以看得出,托比一开始的书信只有一两句话。换做我们,也许不一定寄出去,但至少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书写,实现梦想的其中一个小环节,这个小环节的真实和喜悦会带给孩子内心巨大的触动和能量。

别忘了,像个孩子一样,心怀期待与喜悦。有很多爸爸妈妈会觉得自己非常辛苦劳累,没有耐心去面对孩子的这些看似“无聊”的话题,那该怎么办呢?父母调整自己,让亲子关系更易于沟通无疑是更好的办法。和孩子一起心怀期待,充满喜悦,那么在听到孩子的小小梦想时,我们也会多一份惊喜,而不是随意否定。当我们我们善待孩子的梦想,孩子也会善待这个世界。

4

读过很多关于儿童的书,却没有哪一本像这本《亲爱的世界,你好呀》一样具有神奇的魔法。尽管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但是它带我们的魔力和感动无疑是巨大的。当一个小男孩,与一个陌生的巨大的世界产生了联结,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发生——

只因,一个小男孩小小的梦想正在实现,当温暖的联结在信笺上轻轻落下,他用爱轻轻撬动了整个地球。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三篇

01

日本阅读研究专家原尻淳一提出过一个“3D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的2D学习提出来的。所谓的2D学习,就是记忆平面纸媒(=2D)上所写的内容,是以书本为出发点和中心的学习,学习者目的是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3D学习则不一样,它立足点在现实,确切地说,它立足于学习者被现实所激发的好奇心。学习者以好奇心为圆心,辐射学习的范畴,选择学习的材料和方法。

2D学习中,学习者是配角,书本和知识是主角,不管学习者感不感兴趣,他们都必须去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这就难免会让学习者产生痛苦。

3D学习中,学习者是主角,是狩猎者。他们从自己的需要——好奇心出发,主动出击,只要是和他们的兴趣点相关的知识、技能,他们都会去学习。对3D学习者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又因为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所以3D学习者的学习量变会引起质变,让他们体会到“挖深井”的钻研之乐。

02

大人往往会迷失,找不到自己的好奇心落脚在哪里。

可是小孩子不会,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

为了观看垃圾车装垃圾,他们可以顶着烈日蹲在臭气熏天的垃圾车旁看半天,最后满足地宣布长大后要做一个开垃圾车的人。

因为不明白鸡的嘴巴为什么那么硬,他们可能把鸡捉住,用钳子去拔鸡的喙,只为了搞清楚是谁给鸡装上了这样一个攻击利器。

你带孩子去旅游,万千风景他不挂心,却趴在台阶上用袖子扫落叶,扫了一堆又一堆。

……

更不要提他们那口头禅一般的“为什么”了,简直像炸弹一样,轰得大人头晕脑胀。

孩子们有那么多的好奇心,为什么很少有孩子将自己的好奇心变成学习的动力之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灭嗨王。

孩子要看垃圾车,有人在旁边不停地念叨:“臭得很”啊,“太阳太大容易中暑”啊,“理想要高”啊。

孩子捉只鸡来研究鸡嘴巴,有人就骂孩子:“小小年纪不爱护动物”,“瞎胡闹”,“有那个精力咋不去读会儿书呢?”

在风景区用袖子扫落叶的孩子,最终得到的是一顿数落:“衣服弄脏了”啦,“别人看着笑话”啦,等等等等,最后孩子被强行拉走了。

……

孩子们的好奇心,还没有落地就被这些灭嗨王们一口气吹得烟消云散了。

以上这些灭嗨王还很好识别,还有一种灭嗨王就藏得比较深了。他们的专长是用简单粗暴的知识来解答孩子的“为什么”。

为什么说用知识来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也是在消灭孩子的好奇心呢?接下来的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03

生活在英国谢菲尔德的萨宾有个儿子,叫托比。2013年6月,托比5岁半,学前班快毕业了。6月16日那天,托比放学回家,带回了一本书,叫做《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讲的是一封信如何从写信人的手里出发,一路漂洋过海到达收信人的手中。

托比的好奇心被这本书激发了,他向妈妈萨宾请求,要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

萨宾短暂地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托比的请求。虽然她当时并不认识任何一个住在新西兰的人,但她觉得自己总是能帮托比找到一位收件人的。

托比郑重地感谢了妈咪之后,提出了更大的请求——他想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跳出故事,来做一个代入游戏。如果你是托比的家长,你此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你会不会觉得熊孩子得寸进尺了?会不会觉得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你的下意识反应是不是想办法打消他这个念头?

托比的妈妈萨宾也经过了短暂的风中凌乱。凌乱之后,她和托比坐下来,一起探讨了什么是“国家”,一起上网搜索,一致得出结论——定义“国家”数量的一个最佳途径便是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

萨宾认为,对于一封信都没有写过的托比来说,一下子写193封信工程浩大,于是她给托比建议,先从小规模做起,可以先写5封信,等到写完,看看感受如何,再商讨决定是否继续。

托比采纳了妈妈的建议。萨宾在网上帮托比找到了五个收信人——三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一位来自澳大利亚,

托比的信开始寄出。他的好奇心落地了,被他和妈妈一起郑重地种入了土中。

因为要写信,托比对收信人和他们的居住地产生了兴趣,想在写信前做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

妈妈萨宾跟他一起探索出了搜索资料的最佳办法:妈妈负责上网打字,搜索收信人所在的城市或小镇的相关图片。托比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再和妈妈一起点开图片深入了解。

等弄清了图片信息之后,托比就会在信件中问出确切的问题了。

比如他了解了印度的风俗后,就问印度的收信人洒红节的时候有没有人向她抛洒彩色粉末。

比如他给中国无锡的收信人写信,就问他们有没有去看过灵山大佛。

了解了文莱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他写信的时候就问文莱的朋友会不会用头巾裹住头发,顺便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问收信人有没有吃过树叶裹住的食物,会不会连树叶一起吃掉。

当然,托比在写信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美妙风土人情之外,也慢慢接触到现实的残酷,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过着像他一样的生活。托比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筹集资金,通过慈善机构发出去。

当然,他一直执着地坚持写信,到2013年9月中旬的时候,他已经写完了186封信,2013年10月,托比完成了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信的心愿。托比没有停下来,到2015年11月,他已经写完了562封,而当你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个数字肯定已经变得更大了。

在这期间,妈妈萨宾除了一直四处为托比寻找世界各地的收信人之外,还和托比一起成立了网站来为信件存档,并且注册了社交媒体,用来和收件人更方便地联系和交流。他们还一起举办了一个工艺博览会,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托比的写信行动慢慢开花结果。

04

最初,托比不过是被一本书触动了好奇心,然后萌生了一个愿望。

因为有了妈妈的支持,托比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并且还在继续坚持。

当初那颗被妈妈和托比种下的好奇心,在茁壮成长的同时,又带给了托比和妈妈什么样的回报呢?我们不妨来盘点一番。

1、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据妈妈萨宾说,到后来,托比做调查研究时,从她那儿所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少。

2、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除了通过调查研究去了解收信人居住地的风土人情之外,托比还决定要学很多种语言,因为这样就能够和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谈话。比如,他和中国朋友通信,看到了中文,觉得很神奇,于是就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已经能用中文写一封完整的信了。

3、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

一开始,托比只会泛泛地问一些问题,后来做了调查研究,就能针对性地问问题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多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托比在尽力地去了解自己的收件人,谈论一些和他们切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日本的约瑟夫和佐渡子喜欢跑步,托比写给他们的信中就说:“我刚才跑了五千米。我知道你们也喜欢跑步。”这共同话题找得,完全命中靶心。

4、和世界建立了深深的连接。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和世界产生了深刻连接的人。连接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建立了深刻连接的人,才能获得幸福感。

托比用自己的行动,和这个世界建立了深深的连接,就像托比的妈妈萨宾在聊到托比筹款给灾区时所写的那样:“所有的灾难都从抽象变得十分具体,每一次灾难都能具体到我们在那个国家的联系人身上……”

因此,世界这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对于托比来说,变得可亲可感了。

……

当然,这个盘点,还可以继续下去,比如写信给世界,培养了托比的同情心、恒心、毅力等等。

同时,托比也收获了外在的名声,多个国家的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书信也被出版成了《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样一本温暖的书。

读这本《亲爱的世界,你好呀》,除了通过它了解世界各地的知识外,最大的感触,还是它跳动的脉搏——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由此而生发的追随梦想的决心与勇气,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与希望。

最最重要的,通过它,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让孩子的好奇心落地,并将它培育成大树,为孩子支撑起一个3D学习空间。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四篇

联通世界,一定需要“买买买”吗?

刚刚过完的双11,又让多少人以剁手为代价,“购”通了世界。

这是网络世界和现代物流带来的便利和结果。

其中不乏逐利的商机和物质的喧嚣。

但当我看到男孩托比和妈妈萨宾坚持了近五年的一件事情,我感觉:

这位妈妈的育儿方式真的亮了!

他们做的这件很原始的事情是:写信。

没错,用笔写信,贴上邮票寄出,之后是满心热切地等待回音。

可能有些小浪漫的人说“我也写信啊。”

但这位母亲支持下的5岁男孩写的信不同一般。

他的信写往世界各个国家,2年7个月,他给全世界近60个国的人写了562封信。

而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剧增。

为什么连英国皇家白金汉宫、梵蒂冈教皇、各行专家、宇航员都会如此热情地与这个小男孩通信呢?

要说起这件事儿的起因,真的是让人佩服托比的妈妈。

托比读完一本名为《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的书后,萌生了想给世界写信的念头。

她没有泼冷水,也没有赞扬完就算了。

而是着手,让他的这个想法成真。

通过网站寻找世界上愿意接收并回复信件的人。

帮助托比了解这些收信人所在国家的特色。

协助托比找到他感兴趣的地方。

给托比写信的建议。

之后,为了让托比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写信,她甚至建立给世界写封信的网站。

当一个念头成为一种执着的行动。

他们收获了5个,10个,15个,乃至成千上万个热情的回应。

当我们说着地球村的时候,他却开始用实际心动,用一个孩子的好奇之心,开始与世界上的邻居互动。

南极洲送给托比的生日祝福

这位母亲的育儿方式之所以亮了。

现代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于是一种“慢养”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如何才算慢养呢?

木心先生写过一首充满忧伤的诗《从前慢》

淡淡的时光慢慢地走

有时候我感慨,我们奔波于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的时候,

如何能够慢下来?

但是托比的妈妈却用了近5年的时间,陪着孩子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支持5岁的儿子,写信给全世界。

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带给了托比一个大大的视野:

他认识到了世界的不同,

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建筑、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境遇……

一个关于世界的,越来越宽阔的画面在他面前展开。

托比和妈妈萨宾的这一举动一坚持就是5年,而且还在继续。

这妈妈的慢养,也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页薄薄的纸片,半笺歪歪扭扭的字。

这样的慢养看起来无非是一来一往的简单寒暄,

但事实却非如此,

这一小小的行动中,有着托比的妈妈萨宾看不见的付出——

1、萨宾的接纳,和开放的态度,着实宝贵。

她在面对托比“给每一个国家写一封信”的念头时,不是否定,也不是畏难。

而是想着如何去做,才能够让这一有意义的想法实现。

2、坚韧的意志,和温柔的支持。

萨宾对5岁托比的想法表现出来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寻找愿意接收托比信件的人,她不惜四处打听周围人有没有认识愿意与托比通信的外国人。

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网站。

3、耐心的引导。

托比能够坚持写5年的信,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妈妈萨宾。

托比能够坚持做这件事,是因为兴趣,

而兴趣的来源,在于妈妈的耐心引导。

当托比想写信的时候,萨宾不是盲目的开始。

写给中国的信以及回信

她寻找愿意接收、并回复信件的人——让这件事开始的有温度。

她和托比一起搜集相关国家的资料——让这件事中间的过程有乐趣。

她支持托比为难民筹集“庇护箱”的善款——让这件事变得更有意义。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不曾嘲笑孩子们的举动幼稚,我们是否也让无数的不可能在孩子的世界成为了不起的可能呢?

于是,当我拿着从托比562封信中选取的60多封信结集成册的这本《亲爱的世界,你好呀》时,

内心无比震撼。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

或许,做不到自己慢养的方式,

我可以用这本书,和孩子一起聊聊,一个孩子5年的坚持,

聊一聊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第十五篇

01

浏览朋友圈,看到哪个朋友去了特别的旅行地,我都舔着脸问人家要明信片。星星眼地盼了好久,明信片才到。

可能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不爱寄明信片了,那单薄的硬纸片啊,当我拿在手里已经是粗糙斑驳的模样,连邮戳都看不清楚,着实令人沮丧。

放时间长了还可能会忘记,咦?这一张是从哪儿寄来的?

更别提写信了,那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十几年前吧。没有手机,只能靠信件联系感情。

我还是个“写字手残党”,周围的朋友也没几个写字好看的,嗨,这都是什么朋友圈儿!

到大学时候,我已经连上课笔记都不愿意看自己写的了。

所以,近十年没怎么写过字,更别提信了。

太暴露年龄了,摔!

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无纸化办公、互联网甚至物联网普及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写信吗?或者说,还需要用手写字吗?

去年黑龙江卫视出品一款好评如潮的文化节目,叫《见字如面》。它带着我们一起梳理、回顾了数千年以来古今中外的书信,有的经典、有的逗趣、有的惊醒、有的温情。

它的原型,英国的节目《Letters Live》,卷福曾评价说:Letters Live活动让我们停下脚步,去想象信件主人的生活和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

▲英国节目《Letters Live》

在这个时代里,因为这类节目,我们被那些一笔一划写下的书信,深深触动了。

可是无论英国的《Letters Live》,还是中国的《见字如面》,大都选取的是有年代感的信件。

而今天呢?在这个任何信息都可以“秒传”、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不会再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一笔一划地写信、寄信、等回信了吧?

因为这件事儿实在有违“提质增效”。

可是我最近才知道,确实有这样的人,执着地写信、等回信,到目前已经坚持四五年了。

更神奇的是,做这件事的人,最初只是个仅仅5岁的小男孩。

截止2015年11月,这个小男孩托比,已经写了562封信了,并且收到了这个地球上所有国家给他的回信。

这件事儿听起来太疯狂了,不是吗?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

事情源于托比将要学前班毕业的时候,读到了一本书《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

那封漂洋过海寄到新西兰的信件,打动了刚刚会写字的小托比。

他跟妈妈提出了一个“非分之想”:我能不能也寄一封信到新西兰?

作为父母,如果你那字还不认识多少的孩子跟你提出这个要求,你会怎么回答?

托比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也许我能四处打听一下,去找到一个合适的收件人。你希望我这么做吗?

托比:是的!谢谢妈妈,谢谢您!

妈妈:好吧,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神奇的全球“飞鸽传书”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就像本书结尾最后一封信写的一样:

致谢

谢谢我的妈妈,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托比

其实仔细看看托比的信,很短,几个问句,两三行。

可这绝对不是随便写写的,托比和妈妈经过对寄信人所在地的文化风俗、地理特点、建筑名胜、甚至人文历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才汇聚成这短短的三四个问句。

所以,别看这封信字数少,里面可包含了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好奇心和满满的诚意。

试问,如果是我,能对一个没去过的城市做出这么高度概括总结,然后抛出三四个典型问题吗?或许可以,但恐怕也需要花不少时间。

仅仅这点,已经让我对托比这个小男孩刮目相看。

再看看回信,五花八门。

有跟托比一样的小孩子的涂鸦回信。

也有严谨的长篇大论。

有跟我一样的写字手残党(对,写字手残党来自托比本尊);

也有如画画一般的美丽字体。

有明信片(这封就是中国给他的第一封回信,来自香港);

也有手作立体卡。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跟着托比一起,一封一封地慢慢拆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这些信里,有的提到了一道道当地的美食,甚至贴心地列出了制作方法。

而有的,则描述了那些听起来就引人入胜的当地景点。

通过这些信,我们跟小托比一样,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些遥远国度里,各个风格迥异的美丽景色。

我想说,全世界的人们都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起来,简直是自豪地不吝溢美之词。

无论是因为资金、时间还是机会的阻碍,如果我们暂时不能环游世界,当然,也许是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

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跟每个向往目的地的人们通信,来“环游世界”?

而且,他们还会告诉你那些旅游攻略里根本看不到的内容,这可比粗略地旅游一圈收获更大。

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丹麦的林霍尔姆山

孟加拉的森林

奥地利的萨赫蛋糕

这些都是托比的回信里提到的景点和美食。

在跟巴西的卢娜的来往信件中,小托比天真地问卢娜,您的名字是不是根据卢娜洛夫古德(哈利波特的一个女同学)的名字命名的吖?

卢娜笑着回答(是的,看信就能看出她在笑着说吖):当然不是啦,我出生之后,哈利波特才诞生呢。我10岁读了第一本,等到最后一本时候我都上大学啦。

卢娜在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都是“月亮”的意思,但是这个名字在巴西却并不常见。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托比肯定有这样的疑惑,因为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卢娜后面又补充道:“月亮”在葡萄牙语中是lua。

原来如此,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或者像我一样对世界地理、历史、文化,大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每一封回信都不长,但是信息量实在是太大。

如果要做读书笔记,我能写出至少2倍长度来好吗!

▲《哈利波特》人物:卢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初托比妈妈把孩子的故事放在Facebook上,只是为了方便记录和查阅。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却被托比的故事感动了。他们纷纷申请成为托比的寄信人,或者主动介绍起自己城市的美丽之处。

▲托比给中国读者写的一封信

▲托比给中国读者写的一封信

有时我们会想,人活一世,到底是什么,标记着他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是他经历过的事情?去过的地方?还是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文字?

或许都是吧。

当渺小的我们,努力去“看”这个大大的世界,甚至发现了地球某个角落里的另一个自己,好像平行世界一样。

我们会不会不再那么孤独、那么害怕?

这颗心,就这样被这个五彩的世界装满,继而一路勇敢地走下去了吧!

最后,托比3岁时候手写的一句话,送给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