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的败局》揭示了西方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作者指出,科学虽然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道德和伦理方面却显得脆弱和不足。文章呼吁人们重新审视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和目标,以更好地引导科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一)
老年痴呆——《揭秘血管病》连载之八九
<10>老年痴呆
随年龄增长,一个意识清晰的人出现记忆、语言、书写、计算、判断、定位、精神、运动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人变傻了。由于大脑供血存在快速障碍和慢性障碍两种不同情况,外国医学权威没看准,错误地把老年痴呆分成阿尔茨海默病脑痴呆和血管病脑痴呆两个主要类型。
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造成不同部位、不同面积的梗塞病灶,使脑力缺损,这显然是供血上快速障碍导致的,被看成是一大类。由于长期血液黏稠、血管狭窄、小动脉泵血下降,造成脑细胞慢性供血障碍,产生神经原纤维缠结,呈现双股螺旋状丝,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形成老年斑,神经元内部颗粒成空泡变性,电脉冲信号传递受阻,突触连接部位破坏,脑细胞数量减少,总脑量萎缩。这类慢性脑痴呆在20世纪初,因原因不明,又无法治疗,为纪念德国神经科医生阿露易斯·阿尔茨海默博士的发现,特用他的名字代替病名。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名字,过去代表着无知和发现,今天就代表着无知被纠正。仍有纪念意义。
老年痴呆这个病如果不知病因,对每个人都是灾难。病因不知道,只能任其发展,发展到严重时,还无法治疗,这就成为踢皮球的灾难状态——普通痴呆可以到老年科就诊,也可以到神经内科就诊;出现精神障碍要到精神病院就诊;脑中风引起的应到神经内科就诊;心脏病高血压引起的要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糖尿病引起的要到内分泌科就诊;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的应到肾病科就诊。你看,相同原因产生的相同疾病,拖延到临床状态后,就会与各器官有牵连,医学分科越细越专业,脑痴呆这个皮球就会在医学的球场上乱跑,因为到了无法治疗阶段,因此也无法破门。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二)
人类应当反省七大问题——《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七〇
69.人类应当反省七大问题
地球上的动物完美吗?当然不可能完美。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微乎其微的石头球,生存在这个小球上的动物当然有局限性。认识到这种局限性是一种高远智慧。人类应当尽快从动物智慧跃升到天地宇宙的高远智慧。人的眼光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只要放弃无限私有的诱惑和羁绊,人的智慧就会升华。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一路喊着要改造世界,地球已经大变模样,可人从未想过要改造自己。当然,地球上没有哪种动物会主动改自己。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1.5亿年,最后落得个灭绝的下场。人类发展到今天具备了跳出动物宿命的能力,但是,要过认知关:动物是什么,人是什么,思想是什么,宇宙是什么。认知这些需要改造自己,而改造自己又需要认知。在这里,人与自然界形成循环套,跳出这个套,才能跳出动物,才能跳出宿命。为此,列出人类应当反省的七大问题,供思考。
当我们赞美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谦虚,多一些冷静,就会发现人类文明中的错误大大超过了人类文明中取得的成果。能否从宇宙的角度回看70亿人的基本状态,这将严重考验着整体人类的智慧,这将决定地球人的走向。
人类深刻反省自己存在的七大问题才可能成为具有高远智慧的人类。
①人类否定自然界先在性的态度是狂妄自大的表现;
②以人为中心看世界就是人间版的井底之蛙;
③人不能清楚地分辨物与场的区别是严重的认知错误;
④人忽视基本概念而喜欢创造悬浮概念是极其危险的倾向;
⑤人喜欢差异轻视共性的态度是认知上的大错误;
⑥思维迷信是全体人类的先天具有的局限性;
⑦无限私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灾难的根源。
人类改造自身比改造自然世界更重要。因为自然世界在我们之前,自然世界规定着我们,自然世界限制着我们,自然世界最终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我们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按自然规律去安排我们的生活。我们喜欢吃喝玩乐,但不能一门心思地扩展吃喝玩乐,要有节制。人类前面的道路依然艰难险阻。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三)
什么是超智慧看世界——《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五二
51.什么是超智慧看世界
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存本领,这种生存本领就是智慧。有眼睛的动物能根据所看到的图景作出判断,这是动物智慧。动物智慧是在生存本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看的智慧。人能把看到的图景用概念表达出来,概念再用声音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语言和文字。人的盘算、策划和思想,我们把这叫最高智慧。这样说来,人的智慧来源于“语言-概念-图景-眼睛看”,源头就是“看”。因此,站在什么位置看?用什么视角看?采用什么方法看?为什么而看?就决定了智慧的高低。
超智慧:●人站在宇宙的高度上;●以宇宙的视角俯瞰地球,俯瞰人类;●从共性出发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不仅看到个人的眼前利益,更要看到整体人类的长远利益。这样的看、这样的想、这样的认识问题,就属于是超智慧。
缩在炮楼里用环炮孔的目光看世界,这种“炮楼视角”无法避免看的局限性。从脑袋里伸出两只眼睛,转动身子看世界,这种“自我视角”就是“炮楼视角”。人的思维有能力站在宇宙中回看大地回看人类,这就会消除“自我视角”,消除“炮楼视角”,人的智慧就提升了高度。
人们应当坚信,亿万年恒久的宇宙,遵循着恒定不变的根本规律。一切事物都表现为确定的实在,宇宙不会抽风发神经,宇宙不会随意说梦话,决不会像人头脑思维中经常闪现的那样,出现虚幻和蒙胧。宇宙的实在中没有迷信,不像人头脑中迷信神灵、权威、地位、命运、数学、自我、甚至是泥菩萨。
人们经常看到,世间一切皆在流动和变化之中,一切皆有不同。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那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这就是自然世界的真实性。不变的一定是共性,变化的一定是差异。人类只有学会找共性才能上升到超智慧。
世界是简单的,简单在共性中,世界是统一的,统一在共性中。
世界是复杂的,复杂在差异中,世界是离散的,离散在差异中。
喜欢差异是所有动物的生存特征,因为差异中有眼前的利益。人有能力超越动物,人能懂得地球是唯一的家园(目前认识不深刻),人类的整体利益是最大利益,人类的长远利益是最大利益。以共性为基础去认识世界的差异,人类社会永存,以眼前利益去争夺这个世界,人类社会败亡。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四)
再看库仑定律——《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八
07.再看库仑定律
英国地质学家密切尔(1724--1793)发明了扭秤,卡文迪许用它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数,并同时去测量电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同一时期,法国工程学家和物理学家库仑(1736--1806)也正在用扭秤试图测量电流强弱和电力大小。库仑对扭秤的设计更加巧妙,于1785年提出了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库仑是牛顿的崇拜者,事先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式是:F=GMm/r2,库仑用类比的方法,想象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应该也是F=KQq/r2形式,随后通过实验验证出电荷作用力满足这个数学式。
库仑后来又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实验,结果得出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电学中第一个定量的定律,拉开了电学定律的序幕。为了记念他,电量单位用库仑命名。
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在形式上、规律上、数学式上极为相似。如果进一步考察,描述电场强度和描述引力场强度,数学关系式上也会相同,只是一个用电场强度概念,一个用重力加速度概念。场与场相互作用具有相同规律,如果科学坚持把场的作用看成是力的作用,当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库仑定律的意义在于:●再一次提示人类,物周围存在着场,不能只见物不见场;●电场与磁场同样是空对空传递力,逼着人类放弃物接触物的思维模式;●地球上思维是用质量、速度、动量、能量、时间、空间等概念去描述力的作用,当采用宇宙思维时,面临场对场的作用,改变会暴露出西方科学的顽固;●人类面临着智慧、思维和科学的全面革命,这才刚刚踏上门坎。
库仑定律距今229年,人类智慧和科学思维踏上门坎,却不愿意往前多迈半步。当科学概念出现许多矛盾时,不愿意去考察自然规律,而是凭脑袋臆造:把质量分成静质量和动质量两种;把时间和空间拧在一起;把能量与质量混为一谈;把光说成又是物又是场;把电子运动说成是几率;人体有那么多病,对病的起源毫无兴趣,却对宇宙起源,时间起源和大爆炸津津乐道。
面对世界是什么?世界有什么?我们人是谁?西方科学处于麻木的病态!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五)
大宇宙小宇宙之错误——《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四六
45.大宇宙小宇宙之错误
古希腊哲学家们把人体称为“小宇宙”,认为是大宇宙的缩影,说人体是世界构造的反映,与大宇宙有相似性。这种观念影响较大,直到欧洲文艺复兴前后,仍有很多人认为大宇宙和小宇宙之间有对应关系。当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到20世纪初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实际是一种微观原子的“小宇宙”概念。
人认识世界有缺陷、有毛病、有问题、有错误。总起来看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站位过低、过窄、过笨。
第二个问题,迷信数学,总想用数学方法去代替客观规律。
第三个问题,以利益为大,顽固不化,极难改正错误。
大宇宙小宇宙实际上是反映天体、人体、原子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反映了人对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空域的认识。人如果自身有认识误区和局限,一定会在三个层面上有反映,而且会犯相同性质的错误。
天体方面:天体运动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这很正常。人选择以地球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行星运动轨迹就显得怪异不协调,人偏爱用几何圆来解决这种不协调,暴露出迷信数学的情结。当哥白尼选择以太阳为中心时,这是一个合理方案。却触动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在利益问题上露出狰狞面目,火烧、监禁、压制,在长达400年时间里顽固不化。
人体方面:以“自我”看人体根深蒂固,因此只能看到生命的一半。看不到的另一半实际上主宰着生物体,不懂这一点,人类就永远不理解健康和疾病。如今用数学统计和大数据研究疾病是错误的做法。由于医学错误养活了一大批人,谁碰一碰他们的奶酪,立即呲牙咬人,面目狰狞,如此下去顽固上几百年也不奇怪。这样的医学不仅大量浪费社会资源,而且还要付出生命代价。
原子方面:电子在原子表面运动有其特殊性,一个是不连续,一个是发光。由于人死抱着“自我”的老概念不改变,愣是杜撰出“波粒二象性”。人对电子运动主要是靠光谱来认识的,又是旧病复发,用数学方法去凑电子运动规律,凡不合理的地方就靠霸权强词夺理,或者杜撰出一个原理。
人看世界继承了动物看世界的方法,只有真心实意尊重天地规律,下决心纠正动物的局限性,人才能彻底脱离动物,上升到理性人的智慧。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六)
物的波动与场的波动——《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三四
33.物的波动与场的波动
宇宙中只有物与场两类东西,所以存在着物的波动与场的波动两类波动。这两类波动既有相同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由于场是附属于物而存在的,所以当物体运动时,附属的场也会跟随着运动。物体可以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园周运动、转动及振动,当然附属的场也会随之而动。当物体内部有振动源时,由于分子间有弹性,会形成物的波动。
波具有很多性质,科学对此有很多研究,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两条最简单、最关键的规律。一条是:振动才能产生波动(来回过原点的运动)。爆炸、倒塌和断裂,看似不属于振动,由于物质分子间有弹性,必然包含振动的成分,一定会有波的传播。另一条是:波的传播会脱离振荡源而远去,波的传播一定是脱离振荡源的传播。喊一嗓子听回声、雷达脉冲测距离、光在宇宙中的传播都能清楚证明波脱离振源的规律。
物质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产生的波是一种机械波,或称弹性波。如,水波、声波、地震波等。电子振动产生的电磁波或光波,是电磁场的感应波,不需要任何介质的介入。电磁波的传播借助“以太”、“光子”、“介子”等等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另外,由于引力场是一种无极性的发散场(或称不闭合场),因此,不存在引力波。西方科学中一些人认为存在引力波,这是对引力场性质的不了解。
物质波传播中,各质点发生振动,有质量位移,因此有动能,质点处产生弹性形变,因此存在势能,所以物质波有能量传播。场是没有质量的虚空,电磁波或光波是场感应波,本身不直接反映出能量,所以光在真空中几乎传播的无限远,这正是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数亿光年远的发光的原因。所谓的光能和电磁波能,是遇到电子后,推动电子运动再带动原子分子运动才会表现出能量。
另外,物波和场波都能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干涉、散射等等现象,但是,光波在电子云雾中传播,散射现象十分复杂,光与电子间有千丝万缕的固定规律性的纠缠,这就是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
●物的波需要借助介质(分子弹性)传播;电磁波是靠相互感应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所以能在真空中传播。
●引力场没有感应机制,所以大质量星体碰撞及爆炸即使有物体振动成分,也不可能产生引力波。宇宙中根本不可能有引力波。科学界不要再做梦了!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七)
人如何知道场的存在——《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二
11.人如何知道场的存在
虚空状态的场充盈空间,人是怎么知道有场存在的呢?因为有万有引力定律中力的存在,所以知道有引力场存在。因为在库仑定律中有电力和磁力的存在,所以知道有电场和磁场的存在。力是场的指示标。
在物理学上,是用力去定义一个场的强度,以此描述场的大小和方向。例如电场强度用点电荷受电场力跟它的电量比值表示。磁场强度用类似的方法定义。在重力场中,换了方式,是用重力加速度去描述,本质上仍是用力来描述场。为了描述场更加直观,常用“力线”来表示。例如,用小磁针测出磁场中各点的受力,并把各点连成线,用这些线代表磁力线。可以表达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说我们能用“场力线”来描述引力场的场。就会发现,物体周围的引力场是向四周发散的,像发光一样直射远方。因为是直线单方向场,所以只有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虽然引力场比电场和磁场弱得很多,但是由于单方向而没有抵消作用,大质量物体的引力场可以叠加成十分巨大的场,因此物体间场的相互作用能力也很巨大。宇宙天体的大模样主要是在引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引力场的单向直线性,所以不可能有引力波的存在。
如果说我们能用“场力线”来描述电磁场。就会发现,电场和磁场都是圆形的闭合场。由于是圆形场,就会有正负两个方向,因此这种场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向的作用,还会有正负平衡作用。因此,电磁场会出现吸引、排斥、平衡三种作用。凡物都有电磁场,只是生活中大量遇到的是平衡状态。由于电磁场是双向闭合圆的性质,所以电磁场在振荡状态下有波动,所以宇宙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电磁波。原子核周围不远处存在着多层闭合圆形电磁场,这种场一方面撑起物体的体积,一方面圈闭着电子。当电子在不同层级跳跃时,电子会发出固定频率的电磁波,被我们感受到的部分就是光。
唯一能被人看到的场是光。光是一种特殊的不断变化着的电磁场,光与视网膜上视细胞中的电子所具有的电场进行相互作用,在细胞膜上产生电场脉冲信号,经过神经传入脑中被我们看到。这就是说,人看见光也遵循着场与场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力来判定场的存在。由于光频率的丰富,与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人看到的世界丰富多彩。人若能理解到看见光就是看见场,人类的智慧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八)
电流的流动速度问题——《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五六
55.电流的流动速度问题
西方教科书说,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流动速度是光速,即每秒钟流动30万公里。就是说,一根长度能绕地球7圈半的金属导线,若组成电源、电灯、开关闭合回路时,开关开通,电灯用一秒钟时间就能点亮。
电子在金属导线中真的能以每秒30万公里速度流动吗?当然不可能。电子有质量,考虑到高速运动时的巨大动能,考虑到高速运动时在导线中的严重碰撞,电子以光速运动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闭合有电源电路时仅用1秒钟时间在相距30万公里远处会有电子流过灯泡呢?这是电子与电场关系问题。
电荷周围有电场,电场是不占据空间的虚空,电场在金属导线中以每秒30公里速度传播,电场所到之处会推动电子运动。为什么是推动电子运动?因为电子本身带有电场,与传播来的电场发生相互作用,场对场的作用表现为推动电子运动的力。这一现象证明,力不是物对物的作用,而是场对场的作用。
另外,这证明电场传播速度是光速。意思是说,在真空中放一个电荷,伸向周围的电场一定是以光速向外延伸。
提供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做这个试验有导线长度的困难。真要是做,一定会比一秒要慢的多。因为金属导线上有电感电容分布参数,会阻止其流动,电灯点亮也需要时间。
第二,电场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会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慢,因为电场在金属导线中遇到与电子纠缠的影响。
第三,在真空中放一个电荷,电场不会伸向无限远,电场是旋涡场,永远是闭合的,无论闭合圈有多大,一定会通向异性电荷。
第四,电磁场是环环相扣传向远方,传播速度是光速,每秒30万公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相同时间里,电场的传播距离一定会大于电磁波传播距离。因为,电磁波是闭环感应,圆周长度永远会大于直径长度。而实际情况是,在光速框架内,感应是同时的,所以,电场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九)
人认识光的艰难历程——《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二二
21.人认识光的艰难历程
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物,一种是场。光是场中能被看见的特殊的一小部分。当光照射到物上产生反射回来的光,使人看到物。这样,人通过光看到物,对外部物的图景形成各种概念,人才能认识世界。
人对物还算是比较好理解,对光的认识却十分艰难。毫不夸张地说,人类以及西方科学至今都没有真正认识光,存在许多错误。可以这样说,当人真正理解了光,并通过光理解了人的心智,只有到那时,人类才算真正脱离了动物的局限性,才真正从动物智慧的西方科学跃升到宇宙智慧的人类理性科学。
人通过生活经验认识到“粒”:●粒是物的颗粒;●粒具有质量;●粒本身带有附属场;●粒不连续;●粒可以一粒一粒可数;●粒遵循经典力学。
人通过生活经验认识到“波”:●物体振动使介质的质点依次振动产生波;●波向四周传播称波动;●波是连续的;●波能传递能量;●波具有直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绕射等波的性质。
人类从远古开始,就对光现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只是对光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古代有针孔成像、凹镜成像、凹镜取火、球面镜成像,观察虹,观察月食及月盈亏等,人们很早就掌握光的反射规律。人们对光的探索是沿着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电磁光学的路子走过来的,对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争论了几百年。直到爱因斯坦时代,他在对光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用儿戏般摆积木的态度对光进行了多方面的歪解,把个牛气十足的西方科学壮牛推进了陷阱,害得整个西方科学瞎转乱闯了百年,导致西方科学遭受世纪性的蒙羞。
不认识光,所以才会误解光的速度,才会搞出狭义相对论这样的距离缩短和时间变慢的科学乌龙。由于不认识光,所以不懂时间为何物,空间为何物,才会把空间和时间捏在一起变成“时空”这样的宇宙怪物,还说物质可以使“时空”弯曲,结果搞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乌龙。由于不理解光,才说它是“光子”,才会出现“波粒二象性”这样的量子论乌龙。进而又出现量子力学这样的科学乌龙。可以这样说,由于人类不理解光,西方科学在迷信、势利、顽固的影响下,被错误的光理论牵着鼻子在20世纪走出了个科学大乌龙。
今天,如果西方科学拒绝接受批评,仍不想正确认识光,丝毫没有改错之意,那么,人类正确认识光这一事物,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艰难历程。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
濒临坟场的西方科学——《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五九
58.濒临坟场的西方科学
人的思维有毛病。
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只要迷信,就会变傻。西方科学是由千千万万颗聪明的脑袋组成的大整体,这个整体迷信,所以也逃脱不了整体变傻的命运。
迷信数学,错误的数学也迷信;迷信实验,错误的实验也迷信;迷信权威,错误的权威也迷信。这样就迷信出“相对论”和“量子论”假科学。再以这种假理论为基础,继续迷信出一个分支,就叫“超对称理论”。超对称理论是想当然地认为,每一个粒子都有一个隐藏的超对称伴子。其实根本没有。按权威们的说法,“没有哪种理论能像超对称理论一样,在完全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发展了40多年,而且还生长得根深叶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是奇迹吗?在没有实验的情况下发展了40多年,这发展肯定是愚蠢发展!
人有这种本事,仅凭脑袋空想,就可以编写出成千上万部“经”,而且可以世世代代编下去。看吧,人类社会的书早已堆积成山,泛滥成灾。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道理,人的本事就是善于编道理。自然界哪有那么多的道理。科学也深知人有编道理的毛病,所以强调要用实验来验证,强调实验是件好事。然而,西方科学错误地认为自然界的道理全凝聚在数学中,只要按数学逻辑走就是按自然规律走。所以西方科学放心大胆地按数学逻辑编道理,自认为是真理,结果西方科学不知不觉地走向了坟墓。一大批科学家,花了一大笔钱,研究了40多年,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最终发现要进坟场了。根据《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的2014年6月号《环球科学》上的两篇文章披露,超对称理论,“遇到了麻烦”,“陷入困境”,“酝酿着物理危机”,“一场物理学危机将会到来”,“大范围的恐慌”,“该理论将会被扔进垃圾箱里”。感觉要进垃圾箱,还算是有自知之明。
以人为中心看世界有严重的局限性。以人为中心才会有前后、左右、上下和对称的概念,宇宙本身并不存在这些概念。尽管自然界有对称现象存在,只是现象,不可能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以人的角度看问题与以宇宙的角度看问题大不相同:●以人的角度看,地球可以是中心;以宇宙角度看,地球中心很蹩脚。●以人的角度看,生命是自组织;以宇宙角度看,生命是由两部分相互作用组成的,根本不存在自组织的问题。●以人的角度看,认识和思想在大脑中;以宇宙角度看,认识和思想是通过光图景从外界装进大脑的。采用宇宙视角,科学才会新生。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一)
西方科学的大演义——《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六二
61.西方科学的大演义
何为科学演义?敷陈义理加以引申而产生的科学内容。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抓住点所谓的科学内容编排出更丰富的科学故事,就是以现有的一些科学材料为基础,靠脑袋臆想编排一些匪夷所思的离奇科学故事,似真、似假、似验证、似胡说,骗那些迷信西方科学的傻瓜们。
早期的西方科学,像伽利略和牛顿那些人,先观察自然规律,后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再用实验加以证明。科学研究并不容易。
到爱因斯坦这儿,方法一变,科学研究变容易了。把别人研究的东西拿过来,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最终要编排出复杂的数学方程,当有人用假观测证明此方程有预见性时,方程就成为科学真理了,名誉地位头衔全来了,爱因斯坦也成为了科学之神。后面的徒弟、徒子、徒孙一看,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捷径,能事半功倍。于是抱着相对论方程,从中求解找结果,以此推演宇宙、黑洞、宇宙大爆炸、引力波、虫洞、子宇宙、孙宇宙、多维宇宙,给演义宇宙提供了自由空间。还有一批人专门用望远镜观天体,一旦观测到的与演义的对上号时,演义立刻变成科学理论。所以现代西方科学进入了大演义时代。方程你不懂,大天文望远镜你没有,公布的图像是合成的,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任其演义,局外人成了科学的傻瓜。
真实的宇宙,就是在空旷之中稀稀拉拉地有些星球在那里旋转运动着,那些发光的是恒星。遥远望去,恒星的分布似星系、似星系团。光是电子在原子中蹦才发出电磁波的。这样看,宇宙中的物体本质上都是原子形态,原子是靠电磁力聚成星球,星球再靠万有引力决定分布。这些都是通过光和光谱证实的。
月球的场与地球的场相互作用,所以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力学大师牛顿,用万有引力的存在解释月球绕地球旋转,这并不妄言。欺世盗名的爱因斯坦坐在屋子里用笔和纸鼓捣数学方程,他说时空弯曲引起了月球绕地球旋转,这是妄言。人类应当相信自然,而不应当相信方程。西方科学家迷信数学,以为数学中的量能取代自然界的空间和时间,还把数学中空间和时间的量捏在一起变成任人遐想的一个大物件,说短就短,说弯就弯,说缩就缩,自欺欺人。
西方科学在本质上就是描述力的科学。用时空收缩代替万有引力编造出了相对论,用几率和不确定性代替电子运动编造出了量子力学。用这两大谬论解释世界,必然是演义世界。所以说20世纪的西方科学就是大演义讲故事的科学。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二)
两个定律搭起智慧平台 ——《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九
08.两个定律搭起智慧平台
物体有质量,质量周围有引力,引力是一种场,物体周围有“场”。
物体有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力,电力是一种场,物体周围有“场”。
两个定律是从“物”到“场”的里程碑,因此,知道场存在是智慧平台。
从动物进化到人的历史长河,人与动物的分界在哪里?从解剖学上找,从差别大小上找,都不是本质的分界。目前有很多标准,如劳动、直立、手脚分工、使用工具、语言、科学、智慧等等。客观地说,所有动物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很多动物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只是简单而已;蚂蚁会养殖会种植,这应属于科学范畴,只是没有写成教科书;所有动物都有智慧,只是智慧方面和特长不同。人的智慧最高,如果停留在物而不知场,从本质上看,仍没有超越动物。
这两个定律证明,人能够认识到有场的存在,尽管不深刻,毕竟超越了所有动物。从物到场这中间是极其重大的台阶。认识到物周围有场,这是动物智慧上升到理性智慧和天地智慧的阶梯,因此,认识场存在是跨越动物智慧迈向人类智慧的平台,是由动物思维的科学转变到人类思维的科学的平台。
世界是由物与场共同组成的,动物只能看见世界物的一半,而人却能看见世界场的另一半,这就是全部世界与半个世界的智慧的差异。
动物与人是由这一平台分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告诉我们,人所感觉到的物的周围存在着场。物是物,场是场。物本身具有场,场是附属于物的伴随品(伴侣),场对于物而言永远是从属关系,场不能独自产生。但是,场可以像“箭”一样,射出去脱离“弓”。关掉光源,原先的发光仍以光速在宇宙中传播。只因为场速太快,人们的生活经验对场脱离物的认识不够深刻。
世界是由物和场共同编织的,当我们认识了物和场及生命遵循的物和场,我们的精神、思想、意识和心灵也遵循物和场的规律,人的眼界将豁然开朗。
我们熟悉“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规律。然而,物不能变成场,场也不能变成物,这种“物场本原”规律,应当成为科学常识的第一课。
当第一课下课时,突然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大谬。毫不夸张地说,当人类认识到宇宙中物与场的规律时,这就掌握了宇宙的统一。宇宙的简单和统一明明白白摆在那儿,亿万年摆在那儿。用数学方程统一,用弦论统一,用四种力统一,都是迷信数学的阿尔茨海默式动物思维僵化症患者的症状。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三)
光是飞出去的电磁场——《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三
12.光是飞出去的电磁场
电子带有最小电量,这个电量是电世界中的基本电量。这样看,电子电量是电之砖。物质世界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披着很多层电子外衣,物质的不同性质都要由电子的表现来决定,这样看,电子是物质世界的外衣,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由电子组成的世界。原子核通常是看不见的。
静态电子表现出静态电场;单方向运动的电子,一定会伴随着单方向运动的电场,单方向运动的电场一定会产生单方向的磁场,动电场是磁场存在的原因。当电子向反方向运动,或称振动,或称交变运动,总之是一种过零点的双向运动,就会感应出电磁场向远方传播,电磁波传播就脱离了电子振荡源。
电子在原子外层的同一层中无论转多少圈,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都会圈禁在内部,不会向外传播,当电子从一层跳到另一层(跃迁),一定是一次交变运动,会产生电磁波传播出去。最简单的氢原子外衣只有一个电子,在高温下电子在不同层级跳变,能发出几十种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都是单周期振动,是孤立的固定频率,不具有经典波动的连续性。电子单周期振荡产生的电磁波都是些两个方向电场圈,环着两个方向的磁场圈,犹如是四联环圈组成的电磁场小段,这些小段在红光和紫光频率之内就能被人眼睛感知。这就好像是,当原子加热时就变成一张发射多种频率光箭的弓弩。生活中,原子数量很大,其电子数量更大,所发出的多频率光箭汇合成巨大的光流,这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光线。当太阳向地球发来这些无数光箭时,光箭与我们周围那些不发光原子上的电子发生纠缠,纠缠后的光复杂而层次鲜明,这就形成人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西方科学说,光是一份一份的,频率不连续,把一段段电磁波叫“光子”,从能量一份份来说叫“量子”,这种表述应该说没有问题。然而,可是,光子不是“粒”,你不能偷偷把电磁场的“子”说成是物体颗粒的“粒”。偷换概念以后,把光说成是,既是“波”又是“粒”。把小段电磁波说成是物的小颗粒,这就混淆了“物”与“场”的概念。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理论的错误所在。不管怎么说,光像箭一样是被原子射出去的一小段电磁场。小段再小,场变不成物,物也变不成场,更不可能既是场又是物,这是自然法则。
波粒二象性的错误并没有停住脚步,随后在动静质量上,动量、能量、力的传递、基本粒子、物质湮灭等等一系列问题上跌进错误的万丈深渊。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四)
光是人类智慧升华的坎——《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二一
20.光是人类智慧升华的坎
电子振动产生电磁波,光是电磁波中很窄的一部分。光是人眼睛能看见的部分,看不见的红外光部分和紫外光部分在性质上也属于光。蛇能感知红外光,鸟能看见紫外光。宇宙中有γ光、X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这些都是频率不同的电磁波族。宇宙中充满电磁波原本不是为了给人看的,人只能看见很窄的一部分,这是人的局限性。人要有“广义光”的概念。
温度是光照的结果,缺少光照的宇宙会趋向零下273度,分子会趋于固体状态。地球上有水和空气都与温度有关。如果把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物质变化叫做化学变化,那么,生命就是水分子中的化学变化。因此,没有光就没有生命。
生物趋利避害,对光形成反应。复杂生物演化出眼睛,眼睛促使神经结演化成脑,眼睛和脑接受外界光的图景,动物从图景中形成概念。人为了交流概念形成声音语言,声音语言用符号替代就形成了文字,有文字后,文化才有利于传承,这样才有了今天形态的社会。这样说,眼睛、大脑、概念、语言、文字、文化、科学都源于外界的光。也就是说,没有光,就没有概念、精神、思想、心灵、文化、科技、智慧、理性等等人所炫耀的一切。因此,人能够明明白白地认识光是无比的重要,所以说,光是提升人类智慧的重要门槛。
有人会说,先天的盲人有语言、有思想、有智慧,这些都与光无关。
大脑是亿万年演化的产物。眼睛把光变成一系列电脉冲,脑神经细胞组成电路处理这些电脉冲。神经电路的保存就是记忆,神经电路的拼接就是概念的整合,大脑自发形成电脉冲去推动电路就是意识。总之,大脑是在处理光图景电脉冲的环境下形成的,是处理电脉冲信号的器官。后代由于眼睛的缺陷或退化并不能改变大脑处理电脉冲信号的器官性质。蝙蝠靠超声电脉冲思考,海豚靠水中声波电脉冲识别,洞穴中动物眼睛退化后仍可以靠其它触觉电脉冲信号生存。盲人大脑用其它电脉冲信号仍可以进行交流,仍会有思想和智慧。
世间物质性质的稳定性以及世间物质变化的复杂性,都是电子独舞的结果。电子振动产生光,光在传播中又与其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这样,这个世界就表现得五彩缤纷。人要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形成正确的种种科学理论,都与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只有在正确认识光的前提下,人类的科学水平才会提升。
人类智慧来源于光,只有深刻认识光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
《西方科学的败局》读后感(十五)
阴阳与原子是世界之砖——《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九
18.阴阳与原子是世界之砖
天地万物有根有源。面对复杂的万物,西方哲学思想讲万物的“本原”,从变化中去找不变,从多样性中去找统一;东方哲学思想讲万物之“道”,寻找天地运行的共同道路,追溯源头的一。可以打个比喻,世界到处有房屋和形状各异的大楼,房和楼的共性是“砖”。东西方的智者们要找到宇宙之“砖”。
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20年)认为,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由许多不同形状的原子聚集在一起构成的星云。原子的含义是“不可分割的东西”,是坚实的、看不见的、数量无限的东西。今天的西方科学已经证实,宇宙是由组成92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因此,西方人骄傲地说,原子是宇宙之砖。
战国时期的老子(约公元前400年)提出“道”的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果用今天人类掌握的知识来解读,源头的“一”和“道”是什么呢?把保持万物性质的最小颗粒定位在原子虽然不算错,但是并没有追到源头,近百种元素的原子远远不能称为一。宇宙万物的“指纹”是光谱,光谱具有唯一的性质,而光谱是由于电子不同振动频率产生的。电子是撑起原子内部虚空的外皮,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外形和性质都是由电子承担的。进一步研究得知,电子带电荷,电荷只有一种,正负电或阴阳电只是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同,电子的电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永远是恒定的。这样看,电子这个“一”同时具有阴阳两种状态。宇宙万物是由“电子一”这种阴阳状态形成的。至此,人类可以骄傲地说,阴阳电子是宇宙之砖。
西方人喜欢从结构上看世界,如原子、机械、基因、病灶等,追求物和形。东方人喜欢从相互关系上看世界,把世界看成是阴阳关系。以今天的水平来看,世界只有物和场两种东西,物有形,场虚空,然而,物的有形运动,背后都是无形场的相互作用。若只看重物的形,物是死的,只有理解到相互作用才能认识到物是活的。现代西方科学理解不透,生命、思维、生理和疾病,在相对论和量子论上犯低级错误,其根源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构观”静态看世界。东方人在两千多年前有“天地之道”“阴阳”“古中医”等正确认识,原因是既看到物,又看到相互关系,动态看世界。组成我们眼前事物的最小物是电子,电子本身具有阴阳两态,我们周围的世界,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都是具有阴阳两态的电子,而光就是阴阳两态电子受激后的表现。